2024語文高考一輪復習 課時51 把握情感內涵-家國情懷潛心體悟_第1頁
2024語文高考一輪復習 課時51 把握情感內涵-家國情懷潛心體悟_第2頁
2024語文高考一輪復習 課時51 把握情感內涵-家國情懷潛心體悟_第3頁
2024語文高考一輪復習 課時51 把握情感內涵-家國情懷潛心體悟_第4頁
2024語文高考一輪復習 課時51 把握情感內涵-家國情懷潛心體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51把握情感內涵——家國情懷,潛心體悟復習任務1.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準確把握古詩所表達的情感。2.掌握情感題的審答規范??记槲⒂^年份卷別篇名提問方式設題角度命題特點2020全國Ⅰ卷《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整體情感概括①雖然高考重視對詩的思想內容的考查,但對情感的把握仍是它命題的重點。即使不設主觀題,也會在選擇題中設專項考查。②高考情感題題干用語較為靈活,如“思想感情”(指感情)、“情感態度”“感情基調”“心態”等。有分析與概括兩種答題要求。③答題要點不單一,多指向情感的豐富性。④就所考查情感的內涵看,無非三類:一類是關乎己與家的,一類是關乎國與世的,一類是家國交織在一起的。新高考Ⅰ卷《贈別鄭煉赴襄陽》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通過意象間接考查情感2017全國Ⅲ卷《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6分)整體情感分析2016全國乙卷《金陵望漢江》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局部情感分析

知識圖要前備知識——古代詩人的人生理想和道路及其情感一、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知人論世知人論世是解讀詩歌,尤其是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于詩作者,要從詩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創作意圖和動機出發,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或觀點態度;二是對中國古代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懷作共性梳理,從中把握他們抒發感情的緣由和內涵。1.古代詩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古代詩人的理想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詩人的兩大思想主流?!案F”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懷才不遇;“達”即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其中,“獨善其身”,可視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濟天下”,可視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是有作為的詩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條路:其一,憤世嫉俗,郁悶傷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隱,悠然閑適(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淵明、孟浩然;其三,憤世嫉俗,不得不退隱,卻又心有不甘,飽受出世與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維、蘇軾?!吧硗恕焙?,不再關注天下,而是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隱”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2.古代詩人喜怒哀樂的緣由喜樂自然對自然山水景物的熱愛;對春夏秋冬的喜愛人生隱逸生活閑適、自由;政治得意;功業有成歷經戰亂后暫得安寧;親人(友人)團聚;回歸故鄉國家國家太平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悲憤國家山河淪喪;小人當道;報國無門統治者窮兵黷武;當權者昏庸腐朽百姓剝削者壓榨人民;人民遭受苦難歷史昔盛今衰;王朝興替借古諷今;由歷史寄托懷才不遇、統治者昏庸、壯志未酬等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人生短暫,年華易逝年華已老,壯志未酬客居他鄉,孤獨寂寞人生無常,傷春悲秋親人相思不得相見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戀;離愁別恨;相思擔憂二、古詩情感分類及答題術語情感分類常見術語被貶[自己]孤獨、無奈、苦悶——基本心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生活狀態宦海沉浮(仕途數起數落。如辛棄疾、白居易、蘇軾)[別人]仕途不順——生活狀態人情淡薄、世態炎涼(無人理會)——感嘆奸臣當道、小人得志、賢愚不分(皇帝是非不分)[社會]憂國憂民(擔心國家和人民)思鄉[自己]孤獨、無奈、苦悶——情感漂泊羈旅——狀態[別人、社會]思鄉懷人之情惜春[自己]孤獨、無奈、苦悶[社會]對春天的熱愛;對春天的挽留之意;惜春(惋惜)之情、傷春(悲傷)之情送別[自己]孤獨、無奈、苦悶[友人]惜別、留戀之情;稱贊;感謝;友情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友人未離開:叮囑(囑咐友人記得做一些事情);寬慰(安慰,雖然分開,但是不用難過);祝福(多為好友上任);勉勵(鼓勵)友人走后:思念之情戰爭戰勝(1)戰勝,繼續作戰[自己]勇敢殺敵,必勝的信念[別人]全殲敵人的決心[社會]愛國主義(2)戰勝,停止作戰[自己]愉悅之情,凱旋[社會]對戰爭的反思,思歸之情戰敗(1)戰敗,繼續作戰(一般是正在打仗的人寫的詩)[自己]英勇殺敵,必勝的信念,力挽狂瀾的決心[社會]愛國之情(2)戰敗,停止作戰(國破)(將領一般不會說“停止作戰”和認輸,這樣說的大多是文人,詩中多形容“慘狀”,即“國破”。少數將領則是訴說戰敗的無奈)[自己]孤獨、無奈、苦悶[別人]對君主無能的痛心,對敵人入侵的痛恨,對百姓離散的同情[社會]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感慨,對國家破敗的感懷,亡國之痛(可能還會出現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國家破敗、分裂的感懷等)山水之樂[自己]愉悅之情、歸隱之情、閑適淡泊(狀態)[社會]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情感)豁達之情困境中依然樂觀(困境:被貶、分別、思鄉)被貶:先答懷才不遇,再答樂觀豁達分別:先答依依惜別,再答樂觀豁達思鄉:先答孤獨、無奈、苦悶、羈旅漂泊,再答樂觀豁達[自己]愉悅之情、歷經坎坷、樂觀豁達功名哲理不貪圖功名(一般是由無法得到官職之人所作的詩);人生哲理(結合詩句情境、作者本人與寫作對象進行分析);對讀者的一種告誡與勸慰(看寫給誰,該怎么做)活動一掌握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路徑(一)詞語定情找出“情語”,是最準確、快捷的路徑。這些“情語”有哪些呢?(1)直接標明情感的詞語。如“喜”“愁”“悲”等字眼。(2)表示情態、語氣的虛詞。如“但”“惟”“空”“又”等字眼,它們委婉地提示情感。(3)描摹色彩、形態的詞,提示了情感內涵。如“黃”“紅”等暖色調詞,表明心情愉悅;“白”“藍”等冷色調詞,暗示心情傷感。不過,這些詞語所標明的樂景有時會反襯哀情。(4)典故詞語暗示深刻復雜的情感。(5)具有獨特意義的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如時間詞:春(含生機或暮春傷春)、秋(常見悲秋)、西風(秋風,含愁情)、節日(向往團圓)、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地點詞:塞外(建功立業或表明戰爭殘酷,環境艱苦)、他鄉(顛沛流離之苦)、遠離京城之地(仕途坎坷)。圈點出下列詩句中能夠提示詩歌情感的關鍵詞,并據此推斷出詩句所要表達的情感。(1)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入淺黃。[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王維《歸嵩山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借景察情古詩內容,無非“情”“景”二字,借景抒情是古詩抒發感情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借景察情應當成為學習古詩的基本功。請品讀下列寫景詩句,說出它們所要表達的情感。(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鷓鴣天·送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1)揣摩所寫景物的特點,包括聲、色、形、態、味、虛、實、時令方面的特點,進而把握情感,這里尤其需要注意從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載體,我們可以通過景物的冷暖色調或時令色彩等來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緒。明麗絢爛的景色一般表現愉悅的心態,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達傷感之意。當然也有特例,以哀景寫樂情或以樂景寫哀情,這種情況要結合詩作具體內容另當別論。景物也有時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給人的感覺是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抒發喜悅、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敗紛亂,抒發感傷、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給人凄涼、蕭瑟之感,抒發悲哀、惆悵之情。(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后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征,從中捕捉背后的情感。(3)把握景與情之間的內在關系。景與情的內在關系有兩種:一是情與景之間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說的“哀景哀情,樂景樂情”;二是情與景之間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說的“樂景哀情,哀景樂情”。(三)典故挖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金陵望漢江李白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積累古詩常用典故的出處與含義例如“樓蘭”。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如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庇秩缋畎住度虑罚骸霸笇⒀聞?,直為斬樓蘭。”(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①明用典與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詩中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積累。如“起舞聞雞酒未醒”,如果有積累,就知道這里是暗用典,它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②正用典與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時與典故意一致,叫正用典,如辛棄疾使用“廉頗”的典故;有時與典故意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維《山居秋暝》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孫”偏要“留”下來。(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兩面”情感“一面”是作者對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態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達的對現實、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四)時空顯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注]杜牧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高人以飲為忙事,浮世除詩盡強名??粗籽坑?,雪舟相訪勝閑行。注正初:冬至日。此詩寫于杜牧自請外放湖州任上,詩人時年48歲。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的情感在詩中有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富于變化的,那么如何把握這變化的情感呢?其中一個重要路徑就是抓住詩中時間、空間的變化。從時間上講,詩人的情感有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變化,如回憶過去,感到很美好;駐足現在,覺得傷感;展望將來(想象),充滿期待。讀詩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時間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離別詩,一般分成離別時和離別后兩個時間段寫,離別時自然要痛苦,離別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從空間上講,空間不同,情感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溫暖;在外鄉的路上,頗有羈旅之苦??臻g不同,實際上是不同景物對象的轉換,讀詩時如能抓住不同空間里不同的描寫對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間變化而產生的情感變化。(說明:“詠物傳情”參見課時52“活動一”;“‘情’從結構入,抓首尾句”參見課時49“抓情語,明主旨”部分;“知人論世”法參見本課時“前備知識”部分。)活動二掌握情感題的審答規范(2020·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任務。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①陸龜蒙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②。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但醫沈約重瞳?、?,不怕江花不滿枝。注①襲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悍畔率覂葢覓斓尼∧?,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比喻培養人才。④商崖:這里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里以沈約代指皮日休。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合文本填出空缺內容。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寫作此詩之時,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閉門謝客,與外界不通音訊。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約會被暫時擱置,作者游春的詩篇也未能寫出。C.作者雖然身在書齋從事教學,但心中盼望能走進自然,領略美好春光。D.尾聯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