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七大病害_第1頁
小麥七大病害_第2頁
小麥七大病害_第3頁
小麥七大病害_第4頁
小麥七大病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麥七大病害

一只兔子在吃飯2018.4.12021/3/29星期一1小麥赤霉病小麥赤霉病在過去60年大流行主要發生在2010年和2012年,中等流行主要發生在2013—2016年。2017年全國小麥赤霉病主要在湖北、安徽等沿江地區發病較重;沿淮地區感病品種發病較重;其他地區發病較輕。小麥赤霉病嚴重影響作物產量,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達80%~90%。2021/3/29星期一21.1發生地區小麥赤霉病主要發生于全世界穗期多雨、氣候潮濕地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小麥赤霉病的常發區。近年來隨著耕作栽培制度的改變,如群體密度增加、感病品種的推廣和秸稈還田面積增加等,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有北擴的趨勢。沿淮地區已成為小麥赤霉病的重發區。2021/3/29星期一31.2小麥赤霉病菌產生的毒素小麥赤霉病菌可以產生多種毒素,如脫氧雪腐鐮孢菌烯醇(DON)、雪腐鐮孢菌烯醇(NIV)、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種毒素。DON可導致動物拒食,食用后可導致嘔吐(也稱“致嘔毒素”),還可導致作物免疫下降和致畸。玉米赤霉烯酮可導致懷孕母畜流產。我國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小麥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標為1mg/kg。2021/3/29星期一41.3病害加重的原因1.3.1菌量長江中下游地區,常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稻樁子囊殼叢帶菌率在2%~10%,高于1%的流行指標。1.3.2品種抗病性寧麥、揚麥和鎮麥系列等為較抗品種,其它多數為感病品種。2021/3/29星期一51.3.3抽穗揚花期的氣候條件氣溫在15℃以上的連續2~3個陰雨日,病害就可能流行。目前小麥田間的群體量加大,田間的郁閉度高,冠層的濕度較高,會加重小麥赤霉病的發生。陳研究員介紹到,秸稈還田后,地表秸稈量上升,菌量大幅度增加,促進子囊殼的產生和孢子釋放,提高了病害的流行風險和程度。隨著秸稈還田措施的推廣,菌量的影響力度在逐漸減小。另外,近幾年小麥播種期逐漸推后,成熟期隨之推遲,造成后期溫度條件更易誘發赤霉病。2021/3/29星期一61.4小麥赤霉病菌的化學型根據產毒素類型的差異可分為3個化學型:3-AcDON、15-AcDON和NIV化學型,其中,3-AcDON化學型菌株致病力和產毒能力最強。我國來自溫暖地區的小麥赤霉病菌為3-AcDON型,來自冷涼地區的赤霉病菌一般為15-AcDON。淮南和沿淮麥區主要以3-AcDON為主。2021/3/29星期一71.5小麥赤霉病的綜合防控1.5.1農業防控由于小麥種植輪作無法實現,田間群體密度難以下降。建議適期播種,避免過遲播種。改進秸稈還田技術,減少土表的秸稈殘留。2021/3/29星期一81.5.2抗性品種抗性品種可降低后期防治壓力。國家區試感病品種一票否決。江蘇小麥審定要求為:淮南地區、沿淮南部地區盡量選用中抗品種,淮北地區不要選擇高感品種,盡量選用抗性品種。陳研究員推薦,抗性較為穩定的品種包括揚麥158號、揚麥14號、寧麥9號和寧麥13號。沿淮品種推薦淮麥20號、鄭麥9023號,其防治效果稍好。2021/3/29星期一91.6小麥赤霉病的化學防控1.6.1化學防治策略預防為主、把握適期。1.6.2防治適期揚花初期“見花就打”、“遇雨再打”,隔5天左右打第2次。1.6.3用水量、防治器械用水量推薦450L/hm2藥液。防治器械中的彌霧機防治效果最好。2021/3/29星期一10氰烯菌酯防病效果穩定。氰烯菌酯·戊唑醇可同時防治赤霉病和白粉病。多菌靈或含多菌靈的殺菌劑成本較低,兼治白粉病。近年來登記了一系列含戊唑醇的配方,戊唑醇的含量低(<10g)效果不理想。甲氧基丙烯酸酯類(QoI)類殺菌劑可促進毒素的產生。2021/3/29星期一11陳研究員介紹到,農業部目前登記的200多個品種,90%為含多菌靈的復配劑,由上世紀70、80年代使用至今,其優點為效果好,成本低。但抗性頻率上升,江蘇沿江、沿淮地區,例如安徽等地區,近年來病菌開始產生抗藥性,導致用藥量上升,用藥次數增加。陳研究員建議對多菌靈產品產生抗藥性的地區,更換戊唑醇等藥劑或混合使用。他強調,光靠藥劑或者光靠品種,已經不能實現對小麥赤霉病的有效防控,要“品種+藥劑”綜合防治,才能有效實現小麥赤霉病的綜合防控。2021/3/29星期一122小麥白粉病小麥白粉病是我國小麥最常見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葉鞘、莖稈和穗部。典型癥狀為葉片表面產生絨毛狀菌絲,表面覆有一層白色粉狀霉層即分生孢子。小麥成熟時,病斑上出現黑色小點,即白粉病菌的有性世代閉囊殼。2021/3/29星期一132.1病原菌小麥白粉病原有性態為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屬子囊菌亞門布氏白粉菌屬,危害小麥的為該菌的小麥專化型(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該病原的無性態為串珠粉狀孢(OidiummonilioidesNees)。2021/3/29星期一142.2小麥白粉病流行的氣候因素小麥白粉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17℃左右,不耐高溫。小麥白粉病病菌生長對濕度的要求不高,相對濕度0~100%都能生長,相對濕度高更適合生長,其分生孢子對紫外光和直射陽光敏感。小麥白粉病病菌在流行季節喜降小雨,短時大雨對白粉病的流行不利,主要原因是孢子不耐大雨沖刷。2021/3/29星期一152.3小麥白粉病發生情況近兩年,各地普遍發病,其中淮北、沿海等地發病重,部分地區發病程度為近10年中最重,很多田塊小麥功能葉受損,不少田塊白粉病甚至擴展到穗部芒上。很多地區藥劑防治的效果不理想。冬天氣溫較高,春天陰雨日多,發生早(比往年提早20天以上),4月中、下旬已發病嚴重。2021/3/29星期一162.4小麥白粉病的防治2.4.1農業防治措施種植抗病品種,揚麥、鎮麥系列品種相對耐病,可因地制宜種植;合理施用氮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2021/3/29星期一172.4.2化學防治適期和防治指標該措施重點是保護上部功能葉,孕穗至揚花期,當上半3張功能葉病葉率達5%左右或病株率達15%左右時,應進行防治。早春病株率達5%的田塊可進行防治,以減輕后期的防治壓力。2021/3/29星期一18陳研究員講到,白粉病“一噴三防”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發病初期用藥才能取得較好的防效,因此須加強病情監測,發生期提早時需相應提早施藥防治。近幾年三唑類農藥的用量加大,病菌已產生一定的抗性,可輪換用藥如醚菌酯等。陳研究員推薦防治藥劑為三唑酮(有效成分用量150~180g/hm2)、丙環唑(有效成分用量120~150g/hm2)和氟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醚菌酯等對白粉病也有較好的防效,但由于其易產生抗性,種植季盡量只使用1次。2021/3/29星期一193.2小麥葉銹病在3種銹病中,小麥葉銹病分布最廣,在全世界小麥種植區都有發生,我國西南和長江3.2.1發病癥狀葉銹病主要為害小麥葉片,在葉片上形成許多散生、排列不規則,圓形至橢圓形的橘紅色粉皰(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在葉背面表皮下產生橢圓形黑色冬孢子堆。流域一帶發生較重。2021/3/29星期一203小麥銹病3.1小麥銹病病原菌銹菌是專性的活體寄生真菌,完全依賴于從活體寄主細胞獲得營養以生長和繁殖。小麥銹菌歸于擔子菌綱的柄銹菌(Puccinia)。小麥銹病分為葉銹病(leafrust、brownrust)、條銹病(yellowrust、striperust)和稈銹病(stemrust、blackstemrust),其病原菌分別為P.triticina、P.striiformisf.sp.tritici和P.graminisf.sp.Tritici,呈現的病狀為“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2021/3/29星期一213.2.2侵染循環多孢型轉主寄生,可產生夏孢子、冬孢子、擔孢子、銹孢子和性孢子。病菌可在唐松草上進行轉主寄生。在我國病菌靠夏孢子世代完成侵染循環。夏孢子入侵小麥秋苗,在秋苗上越冬,春季進行再侵染。小麥收獲后,病菌在自生麥苗上越夏。2021/3/29星期一223.2.3發生規律葉銹菌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病害的發生和流行,與品種抗病性、病原菌的致病性、越夏越冬和春雨量等有關,春雨多、濕度大利于病害發生流行。陳研究員強調,近年來小麥葉銹病在江蘇省的發生加重,發生期一般稍晚于白粉病。發生期遇大雨,往往比白粉病嚴重。2021/3/29星期一233.3小麥條銹病3.3.1危害部位小麥條銹病危害以葉片為主,葉鞘、莖稈及穗部也可受害。2021/3/29星期一243.3.2發病特點小麥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受害葉片上產生大量黃色粉皰(夏孢子堆),成株期排列成條狀與葉脈平行。后期在同一部位長出黑色粉皰。夏孢子堆鮮黃色,狹長型至長橢圓形;冬孢子堆狹長形,埋在表皮下,成條狀。2021/3/29星期一253.3.3我國流行區系中東部是我國小麥條銹病最大的流行區系,占小麥面積的80%;云南流行區系包括滇中、滇西、滇西北和滇西南高海拔地區;新疆流行區系包括伊犁、阿克蘇、喀什等地區。陳研究員講到,蘇皖地區屬于中東部流行區系,但離菌源地遠,一般年份不見病,但近兩年在一些地區也有發生。2021/3/29星期一263.4小麥銹病的防治3.4.1抗病品種西南麥區選用抗條銹病的品種,長江上游麥區審定的品種大多抗病。對葉銹病的抗性品種研究還很少,目前大多數品種感葉銹病。2021/3/29星期一273.4.2化學防治(1)條銹病菌源地,可用三唑類藥劑拌種、抗病品種等措施。(2)冬繁區對重點發病田塊采取“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3)提供麥田統防統治,以控制病害的區域擴散蔓延。大面積上加強監測,病葉率5%開始用藥。陳研究員講到,小麥葉銹病藥效最好的時期在發病初期,推薦使用與防治白粉病相似的藥劑。2021/3/29星期一284、小麥紋枯病4.1發病因素早播、濕度、土壤類型和播種量均是影響小麥紋枯發病的重要因素,其中濕度是春季發病的主導因子,3~5月上旬的雨量與發病程度密切相關。陳研究員解釋到,早播發病重,淮北麥區發病早,淮南麥區則以春發為主。砂壤土地區紋枯病重于黏土地區,黏土地區重于鹽堿土地區。中性偏酸性土壤較堿性土壤發病較重。小麥播種量較大時,小麥紋枯病發病嚴重。2021/3/29星期一294.2小麥紋枯病的防治策略(1)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如適當晚播、控制播種量、控制前期施肥量、增施磷鉀肥和降低田間濕度等措施。(2)選用抗(耐)病品種,如寧麥9號、寧麥13號等。(3)早播地區進行藥劑種子處理和包衣,壓低冬前發病高峰。(4)早春進行藥劑噴霧防治,控制病害的發展和減少損失。陳研究員推薦藥劑有: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噻呋酰胺等。2021/3/29星期一305小麥全蝕病小麥全蝕病是一個發生歷史悠久、分布比較廣泛的病害,目前在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都有發生。2016年、2017年安徽阜陽、宿州發生嚴重。2021/3/29星期一315.1小麥全蝕病病原菌我國的全蝕病菌大多為小麥變種G.graminisvar.tritici(Ggt)。病菌的主要初侵來源是病根茬上的休眠菌絲體,具有衰退現象(TAD),即病害從輕至嚴重發生3~5年后,病害的發生危害會下降。病菌除危害小麥外,還能危害大麥、黑麥、玉米、谷子、燕麥等禾本科作物及禾本科雜草。2021/3/29星期一325.2小麥全蝕病發病因素溫度、相對濕度、pH、通氣條件等均是影響小麥全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溫度為12~18℃、相對濕度80%~90%、pH值7~8、通氣條件好,易遭受病毒侵染,其病原菌不耐高溫、對CO2敏感。2021/3/29星期一335.3全蝕病的防治5.3.1無病區防止病害傳播調種必須經過產地檢疫,繁種田進行藥劑拌種。目前黃淮、長江中下游麥區病害基本都有發生,農機大規模的跨區作業可能是病害擴展的主要途徑。對于零星病點,要及時拔出病株,帶出田外燒毀;對于較大的發病中心,要高茬收割,并在收割后拔出麥茬就地燒毀。對疫點及周圍土壤使用殺菌劑等進行土壤處理。田塊如果已有病菌,完全撲滅病菌的可能性極小。2021/3/29星期一345.3.2全蝕病的農業防治品種間的抗病差異很小;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或改種非寄主作物,如油菜、馬鈴薯、大蒜等;深耕(30~40cm)改土,降低土壤耕層菌源量,還可以還田秸稈粉碎入土、嚴格鎮壓。2021/3/29星期一355.3.3全蝕病的化學防治全蝕病的化學防治包括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兩方面。陳研究員介紹到,種子處理推薦125g/L硅噻菌胺懸浮種衣劑200mL/100kg種子,該處理只能針對小麥全蝕病;30g/L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500mL/100kg種子,該處理不僅可以防治小麥全蝕病,還可以防治小麥紋枯病;25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00mL/100kg種子處理則可以防治小麥全蝕病和小麥根腐病。土壤處理為播種前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15~30kg/hm2,加細土20~30kg,均勻施入播種溝中。2021/3/29星期一366鐮孢菌莖基腐病6.1病害表現(1)苗期:莖基部芽鞘和葉鞘變褐,小麥根冠和根變褐。(2)成株期:葉鞘和莖基節形成黃褐至灰黃色縱條暈斑。上部葉鞘和莖節往往也會有褐色病斑。(3)濕度高時,基部1、2節上會出現粉紅色霉層。2021/3/29星期一376.2病害發生因素(1)土壤條件:水肥管理差的發病重,鹽堿地發生重,排水差或高坡地發生重。(2)氣候條件:拔節、抽穗期的干旱過程加重病害表現。2021/3/29星期一386.3病害防治小麥鐮孢菌莖基腐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抗性品種和防治藥劑選擇。陳研究員講到,國外報道一些品種對病害具有較好抗性,國內的品種抗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