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高二下】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高二下】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高二下】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高二下】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下】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實施,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校內外教育相銜接的創新教育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方面有明顯價值。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中小學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研學旅行成為研究熱點。研學旅行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明確的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但由于認識不到位,有些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只游不學,未達到教育目的。部分領導和教師認為研學旅行花費時間,打亂了正常的教學計劃,且容易使學生分心。還有教師認為開展研學旅行,只是為了應付相關教育部門的檢查。另有教師認為研學旅行類似于以往學校開展的春游、秋游活動,用于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對研學旅行課程的性質、意義與價值認識不到位,影響了研學旅行的有效實施。研學旅行雖已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但目前尚無教材,缺少連貫、系統的課程規劃,研學旅行有一定隨意性。筆者對某市小學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認為研學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問題。表1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調查存在問題人數百分比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19363.90%游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12541.40%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5518.20%研學課程內容缺少吸引力4213.90%從目前來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態,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調查顯示,當前中小學的研學指導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均不能滿足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基地的教師以當地的導游為主,對學生的指導停留在表層,教育性不夠。在評價方法方面,較多采用質性評價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態度、情感和體驗,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學旅行主題較多,評價內容需要根據不同主題進行建構,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知識學習、意志品質和人際交往情況等進行評價,需要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摘編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養視域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材料二: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指標包括準備要素、設計要素、過程要素、結果要素和反饋要素5個要素,不同的要素對應不同的維度與關鍵評估點,在評價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時,5個要素缺一不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其中,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擁有課程的結果要素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研學導師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者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質量的決定,后者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生的經驗”,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主要評價這些教育經驗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戰性和參與性,對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合適、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習的目標”,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主要評價這些學習效果是否與目標相符,如課程中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學生是否能利用學習到的內容,最大效益如何;學校是否沿用該課程的方案。(摘編自郭璇瑄、史麗晶《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研究》)材料三:在“研學旅行在中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儀式上,幾位嘉賓圍繞“研學旅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發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實踐性、體驗性,第二是群體性。研學旅行顯著的特點是一個群體的外出的實踐、體驗,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一種途徑。乙(某文物部門負責人):游三孔,知天下。我們現在圍繞研學旅行全面整合資源,針對學生推出了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經典誦讀、游圣地習六藝、尋根問祖、再現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鐘暮鼓等以儒家文化體驗及國學教育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長):研學旅行,要把它作為課程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沒有校門、沒有圍墻、沒有教室的更廣闊的課堂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手段來運用,讓學生在研學中去參與、去體驗、去總結、去反思。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來講,主要是:1.根據學生核心素養、學校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確立主題,使研學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規劃,保證它的系統性。3.強化管理,確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動的方案及安全預案、學生的意外傷害保險、研學旅行各環節的負責人及職責,這些必須做細,確保安全。4.自愿選擇,保證它的多樣性。(摘編自《研學旅行在中國

構建新教育新生態》,《中國教育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研學旅行是校內外教育銜接的創新活動,它把研究性學習和旅行相結合,不等同于以往開展的春游秋游。B.目前中小學已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在組織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同時,有一定的隨意性。C.研學旅行課程重講授,影響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某市超過60%的學生認為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D.無論是對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評價,還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的評價,都需要配有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部分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只游不學,沒有發揮重要的教育功能,這是對研學旅行課程意義與價值認識不到位的表現。B.要滿足現如今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旅行課程的指導教師在數量上應當有所保證,在專業水平上也應當有所提升。C.教師采用質性評價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態度、情感和體驗,又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D.如果研學旅行的主題沒有明確,學生就不能圍繞主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還會影響教育性,也會影響評價內容的建構。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關于表1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的一項是()(3分)A.研學旅行幾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營活動。B.有的研學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馬觀花。C.現在普遍的研學變成了景點+課本,景點+作業。D.我國的研學旅行是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興起的一種新型課程方式,起步較晚。4.根據材料內容,依次填入下面結構圖①②③處的內容,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課程評價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B.課程評價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C.課程實施評價

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D.課程實施評價

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5.當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學旅行逐漸重啟。學校準備組織高二學生到佛山某革命老區開展研學旅行,為了避免出現材料一的“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請結合以上材料就研學課程內容及實施方式提出你的具體建議。(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雪峰之樹田瑛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棵樹,置身在雪峰山頂。準確地說,這是一棵馬尾松,通過一個簡單的認領儀式,彼此互為化身。一生中去過無數地方,與會、采風或旅游,無非見證一些大同小異的風景。唯這次與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給了我驚喜,以自然的名義邀我入伙。我不再是過客,從此作為山的一員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與萬物同生共長。另一個我不管走到哪里,經歷什么人間風雨,也不會忘記自己是一棵樹,一棵負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樹的王國,它演繹了一部樹的歷史。在別處,古樹參天也許只是昔日景觀,在這里卻是現實。我的記憶深處,始終保留著森林無邊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處大山,小時候,跟隨大人出山去鎮上趕場,就要經過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樹木間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見陽光,陰森得可怕。后來,成片的大樹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運出大山。山頭禿頂了,并且這一光禿禿的景象一直向遠處延伸。雪峰山卻是個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瑤人視樹為神,每年舉行祭樹神儀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種子。尤其對于初臨現場的孩童,其靈魂洗禮不言而喻。當他們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從那一刻開啟,想象著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樹并照此生長,將來就像樹一樣頂天立地了。捍衛山林是每個人的職責,他們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動的家伙沖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雪峰山堪稱人樹合一之地。人即樹,樹即人,樹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長,又蔭庇人世代繁衍。樹是不會辜負人類的,它給予的滋養始終如一,既給了瑤寨一片遮天綠蔭,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葉保存完好。如果時光倒回至更早的年頭,雪峰山的樹和子民既承受過深重國難,又為國爭得了舉世榮光。在著名的湘西會戰中,侵華日軍的鐵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紀念坊就在不遠處的芷江城。當時戰事慘烈,彈坑遍地。無數棵大樹被炮火攔腰折斷,但它們像頑強的雪峰山人一樣沒有倒下,殘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來又發新枝,還原為一片新的密林。沅水滔滔。這支由雪峰山脈的飛瀑、流泉匯聚而成的水系,流經之處,人杰地靈。無論土生土長者還是外來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氣,都將成長為參天大樹。2000多年前,屈原在觀摩學習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礎上,創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詩人王昌齡被謫龍標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創建龍標書院。又過千年,“睜眼看世界”的先驅、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馬山麓的腹地——隆回縣司馬前鎮誕生。還有一位從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編《辭海》,影響深遠。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雪峰山下出現了一塊實驗田,它的主人便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經九旬高齡的他,為圓糧食更加高產之夢,依然奔波在田間和世界各地。我們則是后來者,是來共赴一個“與樹結緣”的約會。本是一群書生,卻硬要給雪峰山添一抹翠色,營造一片別樣的文學之林。大家齊聚于雪峰山,幾乎在同一時刻徹底改變了身份,各自成為了一棵樹。我們這些長期蝸居都市的文弱書生,現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書齋伏案寫作,筆力便具有了從未有過的堅硬與蒼勁,那定然是樹神附體所致。諸多樹種,主人偏偏挑選了馬尾松給我們認領。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樹種,熟悉到一眼能認出它來,與我比肩齊高。分明就是我兒時的一個伙伴。馬尾松又叫樅樹,用途廣泛,它幾乎貫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樂與辛酸都和它分不開。每次鉆進樅樹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獲。我曾爬上數丈高的樹巔,斫下枯椏作柴火;在樅菌生長的季節,一大清早背著背籠去撿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樅菌難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貴也在情理之中。樅樹還注定了我與音樂的某種緣分,最早接觸或者說最喜歡的樂器是二胡,但那時的家境決定我不可能花錢購買,只能動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樅樹膏脂。二胡一旦拉響,隱約能聽到松濤合鳴。對于山民來說,樅樹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燃燒照明。將溢滿松脂的樹蔸劈開,肢解成碎塊,當地人叫樅膏油。在沒有電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燈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然而,這一切已成過往。昔日的故鄉少年一旦走出,再難找到回家的路。曾經長滿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個在此留下辛酸與快樂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馬尾松的故事將以另一種版本展開。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還有我們。不僅僅是我們,我們只是這片文學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著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會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選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報》,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3分)A.作者來雪峰山參加了一個“與樹結緣”的活動,認領了一棵馬尾松,由此生發出諸多感慨,這是本文創作的緣起。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瑤人視樹為神,貌似落后的行為中恰恰體現了敬畏自然、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先進理念。C.認領雪峰山之樹后,作者說自己也成為了一棵樹,非常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于樹木、對于大自然的敬重和親近感。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兩種人稱之間自然切換,體現了作者展望未來和立足現在兩種不同的視角。E.“我們這些長期蝸居都市的文弱書生,現在一概‘枝干虬扎’”運用比喻,形象地贊美了雪峰山給予“我們”創作上的堅硬和蒼勁。7.賞析文中畫線語段。(4分)8.文中為什么兩次寫到“我”童年的經歷,請聯系文本簡要分析。(4分)9.結合全文,理解概括以“雪峰之樹”為標題的意義。(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昔者,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戰,大敗,保棲于會稽山上,乃使大夫種求行成于吳。吳許之。越王去會稽,入官于吳。三年,吳王歸之。大夫種始謀曰:“昔者吳夫差不顧義而媿吾王。種觀夫吳甚富而財有余,其刑繁法逆;其大臣好相傷,莫能信也;其德衰而民好負善。且夫吳王又喜安佚而不聽諫,細誣而寡智,信讒諛而遠士,數傷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須臾之名而不顧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種對曰:“君王卑身重禮,以素忠為信,以請糴于吳,天若棄之,吳必許諾。”于是乃卑身重禮,以素忠為信,以請于吳。將與,申胥進諫曰:“不可。夫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邦。輸之粟與財,是養寇而貧邦家也。與之不為德,不若止。請糴也,將以此試我,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吳王曰:“勾踐既服為臣,諸侯莫不聞知。今以越之饑,而寡人與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踐其敢反我乎?”太宰嚭曰:“臣聞春日將至,百草從時。君王動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謀。”吳王乃聽太宰嚭之言,果與粟。申胥嘆曰:“於乎嗟!越人之入,我王親為禽哉!”吳王欲伐齊。召申胥,對曰:“胥聞越王勾踐衣弊而不衣新,行慶賞,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猶心腹有積聚,不發則無傷動作者有死亡欲釋齊以越為憂。”吳王不聽,果興師伐齊,大克。還,以申胥為不忠,賜劍殺申胥。居三年,越興師伐吳,至馀杭山,禽夫差,殺太宰嚭。越王親謂吳王曰:“昔者上蒼以越賜吳,吳不受也。夫申胥無罪,殺之。進讒諛容身之徒,殺忠信之士。大過者三,以至滅亡,子知之乎?”吳王曰:“知之。”越王與之劍,使自圖之。吳王乃旬日而自殺也。(節選自《越絕書·卷五》,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不A發B則C無D傷E動F作G者H有I死J亡K欲L釋M齊N以O越P為Q憂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君王盍少求卜焉”與“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盍”字含義相同。B.“輸之粟與財”與“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兩句中的“輸”字含義相同。C.“行慶賞,不刑戮”與“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兩句中的“行”字含義不同。D.“果興師伐齊,大克”與“能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克”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開始,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交戰,大敗,于是派大夫文種去吳國求和。吳王答應了,于是勾踐從會稽前往吳國稱臣。三年后,勾踐回國。B.文種認為,吳國雖然富有,然而在刑法、臣、民、君等方面都有不足,可以買進糧食來試探驗證。若上天已拋棄吳國,吳國會答應請求的。C.申胥認為吳越是仇敵,給越國糧財就是養育賊寇而削弱自身,這是越國故意進行試探,可吳王聽信了太宰嚭的話,最終答應了越國的請求。D.吳王想攻打齊國,而申胥覺得越國才是真正的禍患,攻齊定會失敗,不如轉而對付越國。吳王不聽,攻齊勝利歸來,認為申胥不忠而殺了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信讒諛而遠士,數傷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2)今以越之饑,而寡人與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踐其敢反我乎?14.越王勾踐認為吳王有“大過者三”,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晝居池上亭獨吟劉禹錫①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法酒②調神氣,清琴入性靈。浩然機已息,幾杖復何銘?③【注】①劉禹錫是一個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他長期遭貶,備受打擊。②“法酒”是按照法定規格釀造的酒。③漢劉向作《杖銘》“歷危乘險,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強;有杖不任,顛跌誰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寫正午時分池上亭周圍的恬靜涼爽,為“獨吟”創設了一個幽雅的環境。B.頷聯以“靜”“閑”兩字寫形,借助“蜂教誨”“鶴儀形”寫神,耐人尋味。C.頸聯“法酒調神氣”與“暫憑杯酒長精神”中飲酒意趣不同,后者顯得落寞。D.尾聯說當今為幾杖作銘,又有什么意思,暗含諷刺,隱隱透露出內心的不平。16.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追憶往事,是陸游詩歌中常有的內容,如《書憤》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聯,就是對抗金歷史的回憶。(2)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因其啼聲甚哀,往往用來傳達一種凄涼之情或思念之意。《錦瑟》中提到杜鵑的一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相關文字,完成18~20題吃喝當然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們還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嗎?最早的太空餐是讓人

的“牙膏”:宇航員從管子里面擠出半流體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沒有咀嚼的快感,沒有多樣的選擇,首代宇航員的飲食條件相當艱苦。然而,吃貨的生產力

,很快,(

)。如今,宇航員們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種餐具,與地面用餐相當接近。與此同時,太空食品的種類也豐富起來。正因為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使得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然而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而且宇航員們還在不停地開發新的太空料理:小餅干、壽司、花生醬冰棍,甚至是“昨的咖啡”——采訪中一位航天飛機的指揮官曾自豪地展示過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

。然而,制訂太空菜譜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兩天鮮度,空間站中新鮮食品

,絕大多數食品只能脫水或加工成罐頭運上太空。目前科學家們正想方設法解決這一難題。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A.望而卻步

不勝枚舉

不言而喻

寥寥無幾B.躊躇不前

不可低估

心照不宣

寥寥無幾C.望而卻步

不可低估

不言而喻

極其稀缺D.躊躇不前

不勝枚舉

心照不宣

極其稀缺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人們就發明了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還有咖啡杯和煎鍋B.人們就發明了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還有咖啡杯和煎鍋C.人們就將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發明出來,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鍋D.人們就將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發明出來,還包括咖啡杯和煎鍋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4分)A.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雖然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B.正因為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使得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雖然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C.正因為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所以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然而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D.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這使得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然而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節日期間,無論是家人團圓,還是老友歡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節后很多人會增添新的煩惱,那就是“節日肥”“過年肥”,減肥也就提到日程上來。事實上,生活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整天嚷嚷著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其實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應該減肥的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從醫學角度來說,身材是否肥胖,

。體質指數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之平方而得出的數字,國人的健康體質指數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減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慮減肥了。提到減肥,不少人都為之“奮斗”過,節食、跳繩、跑步都是常用的減肥方法。臨床中還發現,很多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這種方式不但難以長期堅持,

,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復吃晚飯,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僅如此,不吃晚餐,營養素供給不足,蛋白質供應下降,肌肉量也會隨之減少,體重反彈后,在同樣的體重下,體脂率反而會比減肥前更高。因此,減肥一定要講究科學。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4分)A.你要覺得這段話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沒什么幫助,就刪了吧。B.聽了老師的話,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聲了。C.他是個非常用功的同學,尤其是鉆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夢想”演講比賽。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精神明亮,是一種篤定的風度,一種喜悅的光輝,一種昂揚的情緒,一種無所畏懼的氣概。大堰河在苦難的日子以善良、樸素的品格,母愛偉大的光輝影響了詩人艾青的一生;劉和珍在麋沸蟻動的黑暗歲月以始終微笑彰顯正義與勇氣;梁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滿懷憂憤與希冀。他們都是精神明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精神明亮的人,他(她)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對你有怎樣的影響?請選擇一個典型人物,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運用細節描寫;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泄露個人信息。山東省濰坊市第七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考生號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實施,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校內外教育相銜接的創新教育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方面有明顯價值。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中小學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研學旅行成為研究熱點。研學旅行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明確的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但由于認識不到位,有些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只游不學,未達到教育目的。部分領導和教師認為研學旅行花費時間,打亂了正常的教學計劃,且容易使學生分心。還有教師認為開展研學旅行,只是為了應付相關教育部門的檢查。另有教師認為研學旅行類似于以往學校開展的春游、秋游活動,用于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對研學旅行課程的性質、意義與價值認識不到位,影響了研學旅行的有效實施。研學旅行雖已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但目前尚無教材,缺少連貫、系統的課程規劃,研學旅行有一定隨意性。筆者對某市小學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認為研學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問題。表1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調查存在問題人數百分比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19363.90%游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12541.40%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5518.20%研學課程內容缺少吸引力4213.90%從目前來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態,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調查顯示,當前中小學的研學指導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均不能滿足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基地的教師以當地的導游為主,對學生的指導停留在表層,教育性不夠。在評價方法方面,較多采用質性評價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態度、情感和體驗,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學旅行主題較多,評價內容需要根據不同主題進行建構,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知識學習、意志品質和人際交往情況等進行評價,需要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摘編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養視域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材料二: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指標包括準備要素、設計要素、過程要素、結果要素和反饋要素5個要素,不同的要素對應不同的維度與關鍵評估點,在評價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時,5個要素缺一不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其中,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擁有課程的結果要素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研學導師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者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質量的決定,后者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生的經驗”,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主要評價這些教育經驗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戰性和參與性,對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合適、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習的目標”,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主要評價這些學習效果是否與目標相符,如課程中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學生是否能利用學習到的內容,最大效益如何;學校是否沿用該課程的方案。(摘編自郭璇瑄、史麗晶《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研究》)材料三:在“研學旅行在中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儀式上,幾位嘉賓圍繞“研學旅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發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實踐性、體驗性,第二是群體性。研學旅行顯著的特點是一個群體的外出的實踐、體驗,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一種途徑。乙(某文物部門負責人):游三孔,知天下。我們現在圍繞研學旅行全面整合資源,針對學生推出了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經典誦讀、游圣地習六藝、尋根問祖、再現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鐘暮鼓等以儒家文化體驗及國學教育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長):研學旅行,要把它作為課程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沒有校門、沒有圍墻、沒有教室的更廣闊的課堂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手段來運用,讓學生在研學中去參與、去體驗、去總結、去反思。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來講,主要是:1.根據學生核心素養、學校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確立主題,使研學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規劃,保證它的系統性。3.強化管理,確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動的方案及安全預案、學生的意外傷害保險、研學旅行各環節的負責人及職責,這些必須做細,確保安全。4.自愿選擇,保證它的多樣性。(摘編自《研學旅行在中國

構建新教育新生態》,《中國教育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研學旅行是校內外教育銜接的創新活動,它把研究性學習和旅行相結合,不等同于以往開展的春游秋游。B.目前中小學已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在組織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同時,有一定的隨意性。C.研學旅行課程重講授,影響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某市超過60%的學生認為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D.無論是對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評價,還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的評價,都需要配有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某市超過60%的學生”有誤。原文所講“筆者對某市小學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指的是以310名學生為樣本,并不是全市的學生。故選C。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部分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只游不學,沒有發揮重要的教育功能,這是對研學旅行課程意義與價值認識不到位的表現。B.要滿足現如今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旅行課程的指導教師在數量上應當有所保證,在專業水平上也應當有所提升。C.教師采用質性評價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態度、情感和體驗,又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D.如果研學旅行的主題沒有明確,學生就不能圍繞主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還會影響教育性,也會影響評價內容的建構。【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C.依據材料一“(教師)在評價方法方面,較多采用質性評價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態度、情感和體驗,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說明“采用質性評價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選項存在推理謬誤。故選C。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關于表1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的一項是()(3分)A.研學旅行幾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營活動。B.有的研學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馬觀花。C.現在普遍的研學變成了景點+課本,景點+作業。D.我國的研學旅行是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興起的一種新型課程方式,起步較晚。【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D項雖然也是問題,但不屬于表1里的四個問題。故選D。4.根據材料內容,依次填入下面結構圖①②③處的內容,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課程評價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B.課程評價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C.課程實施評價

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D.課程實施評價

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依據材料二“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這些信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等內容可知,第①空填的是課程評價,排除C、D。依據“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生的經驗’,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而“學生的經驗”與“前者(指形成性評價)強調如何提高課程質量的決定”相對應。依據“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習的目標’,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而“學習的目標”與“后者(指終結性評價)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相對應。所以第②空填的是終結性評價,第③空填的是形成性評價。故選B。5.當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學旅行逐漸重啟。學校準備組織高二學生到佛山某革命老區開展研學旅行,為了避免出現材料一的“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請結合以上材料就研學課程內容及實施方式提出你的具體建議。(6分)【答案】①課程內容:應符合高二學情,豐富且具有吸引力,體現佛山特色和革命文化。②實施方式:避免單一講授,讓學生主動參與,綜合使用合作與探究的方式,貼合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征。【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游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研學課程內容缺少吸引力”結合紅色路線,課程內容以教育為主,體現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可概括為:課程內容,應符合高二學情,豐富且具有吸引力,體現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態,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避免單一講授形式,互動性要強,激發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可概括為:教學方式,避免單一講授,多采用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方式,貼合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征。(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雪峰之樹田瑛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棵樹,置身在雪峰山頂。準確地說,這是一棵馬尾松,通過一個簡單的認領儀式,彼此互為化身。一生中去過無數地方,與會、采風或旅游,無非見證一些大同小異的風景。唯這次與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給了我驚喜,以自然的名義邀我入伙。我不再是過客,從此作為山的一員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與萬物同生共長。另一個我不管走到哪里,經歷什么人間風雨,也不會忘記自己是一棵樹,一棵負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樹的王國,它演繹了一部樹的歷史。在別處,古樹參天也許只是昔日景觀,在這里卻是現實。我的記憶深處,始終保留著森林無邊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處大山,小時候,跟隨大人出山去鎮上趕場,就要經過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樹木間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見陽光,陰森得可怕。后來,成片的大樹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運出大山。山頭禿頂了,并且這一光禿禿的景象一直向遠處延伸。雪峰山卻是個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瑤人視樹為神,每年舉行祭樹神儀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種子。尤其對于初臨現場的孩童,其靈魂洗禮不言而喻。當他們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從那一刻開啟,想象著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樹并照此生長,將來就像樹一樣頂天立地了。捍衛山林是每個人的職責,他們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動的家伙沖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雪峰山堪稱人樹合一之地。人即樹,樹即人,樹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長,又蔭庇人世代繁衍。樹是不會辜負人類的,它給予的滋養始終如一,既給了瑤寨一片遮天綠蔭,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葉保存完好。如果時光倒回至更早的年頭,雪峰山的樹和子民既承受過深重國難,又為國爭得了舉世榮光。在著名的湘西會戰中,侵華日軍的鐵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紀念坊就在不遠處的芷江城。當時戰事慘烈,彈坑遍地。無數棵大樹被炮火攔腰折斷,但它們像頑強的雪峰山人一樣沒有倒下,殘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來又發新枝,還原為一片新的密林。沅水滔滔。這支由雪峰山脈的飛瀑、流泉匯聚而成的水系,流經之處,人杰地靈。無論土生土長者還是外來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氣,都將成長為參天大樹。2000多年前,屈原在觀摩學習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礎上,創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詩人王昌齡被謫龍標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創建龍標書院。又過千年,“睜眼看世界”的先驅、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馬山麓的腹地——隆回縣司馬前鎮誕生。還有一位從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編《辭海》,影響深遠。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雪峰山下出現了一塊實驗田,它的主人便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經九旬高齡的他,為圓糧食更加高產之夢,依然奔波在田間和世界各地。我們則是后來者,是來共赴一個“與樹結緣”的約會。本是一群書生,卻硬要給雪峰山添一抹翠色,營造一片別樣的文學之林。大家齊聚于雪峰山,幾乎在同一時刻徹底改變了身份,各自成為了一棵樹。我們這些長期蝸居都市的文弱書生,現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書齋伏案寫作,筆力便具有了從未有過的堅硬與蒼勁,那定然是樹神附體所致。諸多樹種,主人偏偏挑選了馬尾松給我們認領。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樹種,熟悉到一眼能認出它來,與我比肩齊高。分明就是我兒時的一個伙伴。馬尾松又叫樅樹,用途廣泛,它幾乎貫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樂與辛酸都和它分不開。每次鉆進樅樹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獲。我曾爬上數丈高的樹巔,斫下枯椏作柴火;在樅菌生長的季節,一大清早背著背籠去撿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樅菌難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貴也在情理之中。樅樹還注定了我與音樂的某種緣分,最早接觸或者說最喜歡的樂器是二胡,但那時的家境決定我不可能花錢購買,只能動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樅樹膏脂。二胡一旦拉響,隱約能聽到松濤合鳴。對于山民來說,樅樹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燃燒照明。將溢滿松脂的樹蔸劈開,肢解成碎塊,當地人叫樅膏油。在沒有電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燈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然而,這一切已成過往。昔日的故鄉少年一旦走出,再難找到回家的路。曾經長滿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個在此留下辛酸與快樂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馬尾松的故事將以另一種版本展開。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還有我們。不僅僅是我們,我們只是這片文學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著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會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選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報》,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3分)A.作者來雪峰山參加了一個“與樹結緣”的活動,認領了一棵馬尾松,由此生發出諸多感慨,這是本文創作的緣起。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瑤人視樹為神,貌似落后的行為中恰恰體現了敬畏自然、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先進理念。C.認領雪峰山之樹后,作者說自己也成為了一棵樹,非常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于樹木、對于大自然的敬重和親近感。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兩種人稱之間自然切換,體現了作者展望未來和立足現在兩種不同的視角。E.“我們這些長期蝸居都市的文弱書生,現在一概‘枝干虬扎’”運用比喻,形象地贊美了雪峰山給予“我們”創作上的堅硬和蒼勁。【答案】B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體現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先進理念”錯誤。原文的表述是“聚居在此的花瑤人視樹為神,每年舉行祭樹神儀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種子”,并沒有涉及“建設生態文明”的表述。D.“體現了作者展望未來和立足現在兩種不同的視角”錯誤,應為體現了作者審視過去和立足現在兩種不同的視角。故選BD。7.賞析文中畫線語段。(4分)【答案】結構上:承上啟下,從上文描述雪峰山人與樹的共生共養過渡到下文追述雪峰山樹與人共同承受的歷史與榮耀。內容上:描繪在慘烈的湘西會戰中,無數棵大樹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來又發新枝,以樹象征和贊美了頑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從結構上看,劃線句子“如果時光倒回至更早的年頭”承接上文“雪峰山是樹的王國,它演繹了一部樹的歷史”“聚居在此的花瑤人視樹為神,每年舉行祭樹神儀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種子……”“雪峰山堪稱人樹合一之地……”,描述了雪峰山人與樹的共生共養;而劃線的內容“雪峰山的樹和子民既承受過深重國難,又為國爭得了舉世榮光……”啟下,過渡到下文“2000多年前,屈原……千年之后……又過千年……”,追述了雪峰山樹與人共同承受的歷史與榮耀。從內容上看,劃線部分“在著名的湘西會戰中,侵華日軍的鐵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紀念坊就在不遠處的芷江城。當時戰事慘烈,彈坑遍地。無數棵大樹被炮火攔腰折斷,但它們像頑強的雪峰山人一樣沒有倒下,殘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來又發新枝,還原為一片新的密林”,描繪了在慘烈的湘西會戰中,無數棵大樹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來又發新枝,還原為一片新的密林”,以樹的頑強象征和贊美了頑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的精神。8.文中為什么兩次寫到“我”童年的經歷,請聯系文本簡要分析。(4分)【答案】①第一處寫“我”的老家由當年的樹木茂密變為后來的山頭禿頂,反襯雪峰山古樹參天的景象,贊揚了花瑤人保護自然環境的美好行為。②第二處寫兒時的“我”與馬尾松的不解之緣和諸多往事,正襯今天的“我”與雪峰山馬尾松的新緣分,為突出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做好鋪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處,在文中的第三段,“我的記憶深處,始終保留著森林無邊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處大山,小時候,跟隨大人出山去鎮上趕場,就要經過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樹木間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見陽光,陰森得可怕。后來,成片的大樹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運出大山。山頭禿頂了,并且這一光禿禿的景象一直向遠處延伸”,“我”因為看到“雪峰山是樹的王國,它演繹了一部樹的歷史。在別處,古樹參天也許只是昔日景觀,在這里卻是現實”,作者從雪峰山古樹參天的景象,想到老家由當年的樹木茂密變為后來的山頭禿頂,運用了反襯手法,贊揚了花瑤人保護自然環境的美好行為。第二處,在文中的倒數第二段“童年的全部快樂與辛酸都和它分不開。每次鉆進樅樹林……在沒有電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燈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主人挑選了馬尾松給我們認領,而馬尾松“分明就是我兒時的一個伙伴”,“它幾乎貫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樂與辛酸都和它分不開”,兒時的我與馬尾松有著不解之緣和諸多往事,從而正襯現在的“我”與雪峰山馬尾松又有了新的不解緣分,為突出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做好鋪墊,使主題更鮮明。9.結合全文,理解概括以“雪峰之樹”為標題的意義。(6分)【答案】①概括文章基本內容。雪峰之樹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內容都是寫雪峰之樹或與雪峰之樹密切相關的人、事。②構成文章行文線索。文章從雪峰之樹起筆,用雪峰之樹結篇,中間內容也都圍繞雪峰之樹展開,全文的線索明晰,結構圓滿。③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在文中,雪峰之樹既是自然的樹,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從內容上看,雪峰之樹是全文的核心意象,如“一個我不管走到哪里,經歷什么人間風雨,也不會忘記自己是一棵樹,一棵負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樹的王國,它演繹了一部樹的歷史。在別處,古樹參天也許只是昔日景觀,在這里卻是現實”,文章的所有內容都是寫雪峰之樹或與雪峰之樹密切相關的人、事。從情節結構上看,“雪峰之樹”是本文的線索,文章的開頭“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棵樹,置身在雪峰山頂。準確地說,這是一棵馬尾松,通過一個簡單的認領儀式,彼此互為化身”,以“雪峰之樹”起筆,文章的結尾“不僅僅是我們,我們只是這片文學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著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會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以“雪峰之樹”收束全文,文中仍圍繞“雪峰之樹”展開,如“雪峰山是樹的王國,它演繹了一部樹的歷史”“雪峰山堪稱人樹合一之地。人即樹,樹即人,樹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長,又蔭庇人世代繁衍”等等,線索清晰,首尾呼應,結構圓滿。從文章的主旨來看,本文借助“雪峰之樹”,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于樹木、對于大自然的敬重和親近感,“雪峰山期待著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會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突出了雪峰之樹既是自然的樹,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形象地揭示文章主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昔者,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戰,大敗,保棲于會稽山上,乃使大夫種求行成于吳。吳許之。越王去會稽,入官于吳。三年,吳王歸之。大夫種始謀曰:“昔者吳夫差不顧義而媿吾王。種觀夫吳甚富而財有余,其刑繁法逆;其大臣好相傷,莫能信也;其德衰而民好負善。且夫吳王又喜安佚而不聽諫,細誣而寡智,信讒諛而遠士,數傷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須臾之名而不顧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種對曰:“君王卑身重禮,以素忠為信,以請糴于吳,天若棄之,吳必許諾。”于是乃卑身重禮,以素忠為信,以請于吳。將與,申胥進諫曰:“不可。夫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邦。輸之粟與財,是養寇而貧邦家也。與之不為德,不若止。請糴也,將以此試我,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吳王曰:“勾踐既服為臣,諸侯莫不聞知。今以越之饑,而寡人與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踐其敢反我乎?”太宰嚭曰:“臣聞春日將至,百草從時。君王動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謀。”吳王乃聽太宰嚭之言,果與粟。申胥嘆曰:“於乎嗟!越人之入,我王親為禽哉!”吳王欲伐齊。召申胥,對曰:“胥聞越王勾踐衣弊而不衣新,行慶賞,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猶心腹有積聚,不發則無傷動作者有死亡欲釋齊以越為憂。”吳王不聽,果興師伐齊,大克。還,以申胥為不忠,賜劍殺申胥。居三年,越興師伐吳,至馀杭山,禽夫差,殺太宰嚭。越王親謂吳王曰:“昔者上蒼以越賜吳,吳不受也。夫申胥無罪,殺之。進讒諛容身之徒,殺忠信之士。大過者三,以至滅亡,子知之乎?”吳王曰:“知之。”越王與之劍,使自圖之。吳王乃旬日而自殺也。(節選自《越絕書·卷五》,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不A發B則C無D傷E動F作G者H有I死J亡K欲L釋M齊N以O越P為Q憂【答案】EKN【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不發作就沒有傷害,一旦發作就會有死亡。希望停止攻打齊國的計劃,把越國作為憂心之事。“不發則無傷”“動作者有死亡”句子相對,“不發”對“動作”,“無傷”對“死亡”,兩句是對前文“猶心腹有積聚”的解釋,應在“傷”和“亡”后斷開。“欲釋齊”中,“齊”做“釋”的賓語,結構完整,應在“齊”后斷開。故選EKN。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君王盍少求卜焉”與“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盍”字含義相同。B.“輸之粟與財”與“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兩句中的“輸”字含義相同。C.“行慶賞,不刑戮”與“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兩句中的“行”字含義不同。D.“果興師伐齊,大克”與“能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克”字含義不同。【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盍,副詞,何不。句意:您何不稍微驗證一下/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B.輸,動詞,輸送。句意:輸送給他粟米與錢財/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邊來。C.“含義不同”錯誤。兩句中的“行”都是“施行”的意思,兩者含義相同。句意:施行獎賞,不施刑殺戮/用同情憐憫他人的心,實施同情憐憫他人的政策。D.克,動詞,攻克/副詞,能夠。句意:最終興軍攻齊,大勝/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故選C。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開始,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交戰,大敗,于是派大夫文種去吳國求和。吳王答應了,于是勾踐從會稽前往吳國稱臣。三年后,勾踐回國。B.文種認為,吳國雖然富有,然而在刑法、臣、民、君等方面都有不足,可以買進糧食來試探驗證。若上天已拋棄吳國,吳國會答應請求的。C.申胥認為吳越是仇敵,給越國糧財就是養育賊寇而削弱自身,這是越國故意進行試探,可吳王聽信了太宰嚭的話,最終答應了越國的請求。D.吳王想攻打齊國,而申胥覺得越國才是真正的禍患,攻齊定會失敗,不如轉而對付越國。吳王不聽,攻齊勝利歸來,認為申胥不忠而殺了他。【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而申胥覺得……攻齊定會失敗”錯誤,屬于無中生有。原文“越在我,猶心腹有積聚,不發則無傷,動作者有死亡。欲釋齊,以越憂”,意思是越國對于我國來說,猶如腹內有積聚的隱患,不發作就沒有傷害,一旦發作就會有死亡。希望停止攻打齊國的計劃,把越國作為憂心之事。據此看出,申胥只是強調越王勵精圖治,對于吳國是禍端,而并未預言攻打齊國勝敗與否。故選D。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信讒諛而遠士,數傷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2)今以越之饑,而寡人與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踐其敢反我乎?【答案】(1)聽信讒諛之人而遠離賢士,屢次傷害他人而又屢屢遺忘,少有明斷而不相信他人。(2)如今在越國饑荒時,如果我幫助他們,那么這個恩德顯著而且不會消失,勾踐怎敢反叛我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信”,聽信;“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離;“數”,屢次;“亡”,通“忘”,忘記。(2)“與”,幫助;“章”,顯著;“靡”,消失;“其”,語氣詞,怎么。14.越王勾踐認為吳王有“大過者三”,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①以前吳國曾有滅掉越國的機會卻沒有把握住。②申胥無罪卻被殺。③重用讒毀阿諛之徒,殺害忠良。【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原文為“昔者上蒼以越賜吳,吳不受也”,意思是“以前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沒有接受”。據此分析出,以前吳國曾有滅掉越國的機會卻沒有把握住。原文為“夫申胥無罪,殺之”,意思是“伍子胥沒有罪而吳王殺了他”。據此分析出,申胥無罪卻被殺。原文為“進讒諛容身之徒,殺忠信之士”,意思是“進用愛好讒毀、阿諛的人,而殺害忠誠信義之人”。據此分析出,重用讒毀阿諛之徒,殺害忠良。參考譯文:以前,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交戰,大敗,在會稽山上保身棲息,于是派遣大夫文種去吳國求和。吳王答應了他。越王離開會稽,去往吳國做官。三年后,吳王讓越王回去。大夫文種開始謀劃說:“以前吳王夫差不顧道義而羞辱我王。我看那吳國十分富有,錢財有余,他的刑罰繁雜而法令乖于常理;他的大臣好互相爭斗,沒有人能信服對方;他的德行衰微而民眾好背棄善道。并且吳王又喜好安樂舒適而不聽勸諫。為人瑣碎而不講實話,又缺少智謀,聽信讒諛之人而遠離賢士,屢次傷害他人而又屢屢遺忘,少有明斷而不相信他人,希圖一時的名聲而不顧后患。您何不稍微驗證一下?”越王說:“好。用什么來作驗證?”大夫文種回答說:“您行為謙恭,帶上厚重的禮物,以向來的忠誠作為憑借,來請求向吳國買進糧食,上天如果拋棄了吳國,吳國一定會答應的。”于是勾踐謙恭地帶上重禮,以向來的忠誠作為憑借,來向吳國請求。吳國將要給他糧食,伍子胥進諫說:“不可以。吳與越,是仇敵作戰的邦國。輸送給他粟米與錢財,這是養育賊寇而讓自己邦國貧困。給他不是恩德,不如停止。他請求買進糧食,將用這個來試探我們,使君王內心安定,君王您不知省悟反而去救援他,這就是越國的福祉了。”吳王說:“勾踐已經臣服成為大臣,諸侯沒有誰不聽說知曉的。如今在越國饑荒時,如果我幫助他們,那么這個恩德顯著而且不會消失,勾踐怎敢反叛我呢?”太宰嚭說:“臣聽說春天將至,百草遵從時節。君王謀動大事,群臣當竭力來輔佐謀劃。”吳王于是聽信太宰嚭的話,果然給予了粟米。伍子骨感嘆說:“哎!越人入攻,我王肯定會被擒!”吳王想攻打齊國。召來伍子骨,伍子胥回答說:“我聽說越王勾踐衣服破舊也不穿新衣,施行獎賞,不施刑殺戮,這人不死的話,必定會成就他的名聲。越國對于我國來說,猶如腹內有積聚的隱患,不發作就沒有傷害,一旦發作就會有死亡,希望停止攻打齊國,把越國作為憂心之事。”吳王不聽,最終興軍攻齊,大勝。回來后,認為伍子胥不忠誠可信,賜劍殺了他。過了三年,越國出師伐吳,到馀杭山,擒住夫差,殺了太宰嚭,越王親自對吳王說:“以前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沒有接受,伍子胥沒有罪,你殺了他,進用愛好讒毀、阿諛的人,而殺害忠誠信義之人。大錯的地方有這三處,以至于到了滅亡的地步,你知道嗎?”吳王說:“知道。”越王給他劍,讓他自己想該怎么做。于是吳王十天后自殺。(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晝居池上亭獨吟劉禹錫①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法酒②調神氣,清琴入性靈。浩然機已息,幾杖復何銘?③【注】①劉禹錫是一個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他長期遭貶,備受打擊。②“法酒”是按照法定規格釀造的酒。③漢劉向作《杖銘》“歷危乘險,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強;有杖不任,顛跌誰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寫正午時分池上亭周圍的恬靜涼爽,為“獨吟”創設了一個幽雅的環境。B.頷聯以“靜”“閑”兩字寫形,借助“蜂教誨”“鶴儀形”寫神,耐人尋味。C.頸聯“法酒調神氣”與“暫憑杯酒長精神”中飲酒意趣不同,后者顯得落寞。D.尾聯說當今為幾杖作銘,又有什么意思,暗含諷刺,隱隱透露出內心的不平。【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C.“意趣不同,后者顯得落寞”錯誤,本詩“調神氣”指調節精神,與“長精神”是一致的,詩人劉禹錫最可貴的品格就是不甘沉淪,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故選C。16.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堅強不屈,積極樂觀。面對挫折不屈服,師蜂自勵,顯勤奮勇敢;以杖自勵,有政治抱負;②志趣高雅,品格高尚。以鶴自比,情懷高潔;調酒撫琴,志趣高雅;機心已息,胸懷坦蕩。【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人形象的能力。詩中主要通過環境襯托、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借助“蜂”“鶴”“酒”“琴”等典型意象,來展現出詩人美好的心靈的。“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首聯兩句寫出恬靜幽雅的環境,借以襯托詩人孤獨閑適的情韻。“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頷聯寫詩人的兩個動作:看和想。從所看所想的內容展現出詩人美好的心靈。蜜蜂飛舞,他靜靜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蜂教誨”三字,說明詩人從蜂的勤奮勇敢受到啟示。我國古代有“圣人師蜂”的說法。師蜂自勵,表現出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閑想鶴儀形”從“想”字著筆,“鶴儀形”是君子的儀形。這里以“鶴儀形”為尚,修德至勤,表現了“身閑志不閑”的高尚情操,形象高潔。“法酒調神氣,清琴入性靈”,頸聯進一步刻畫詩人的自我形象。詩人飲酒是為了“調神氣”,即調節精神。這與“暫憑杯酒長精神”一致。借清琴以陶冶性靈,寄托自己高潔的情懷。仍從“靜”、“閑”兩字著筆,表面上寫得恬淡閑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靜。接受“蜂教誨”,應該勤奮工作,勇于為人;取法“鶴儀形”,應該進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詩人當時已被排擠出朝,無政可從。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使詩人深感苦悶。“浩然機已息,幾杖復何銘?”尾聯作達觀之語,但又以反問句作結,隱隱透出內心的不平。“機”是機心。世人為了爭權奪利,機心百出,劉禹錫無意于此,所以說“機已息”。給幾、杖作銘文,有自警或勸誡之意。詩人雖然已被排擠出朝,無政可從,但依然不忘進德修身。雖對朝廷不滿,依然以杖自勉,心存社稷。(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追憶往事,是陸游詩歌中常有的內容,如《書憤》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聯,就是對抗金歷史的回憶。(2)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因其啼聲甚哀,往往用來傳達一種凄涼之情或思念之意。《錦瑟》中提到杜鵑的一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渡”“散”“曉”“蝴蝶”“望帝”“托”“喻”“義”“利”。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相關文字,完成18~20題吃喝當然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們還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嗎?最早的太空餐是讓人

的“牙膏”:宇航員從管子里面擠出半流體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沒有咀嚼的快感,沒有多樣的選擇,首代宇航員的飲食條件相當艱苦。然而,吃貨的生產力

,很快,(

)。如今,宇航員們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種餐具,與地面用餐相當接近。與此同時,太空食品的種類也豐富起來。正因為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使得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然而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而且宇航員們還在不停地開發新的太空料理:小餅干、壽司、花生醬冰棍,甚至是“昨的咖啡”——采訪中一位航天飛機的指揮官曾自豪地展示過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

。然而,制訂太空菜譜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兩天鮮度,空間站中新鮮食品

,絕大多數食品只能脫水或加工成罐頭運上太空。目前科學家們正想方設法解決這一難題。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A.望而卻步

不勝枚舉

不言而喻

寥寥無幾B.躊躇不前

不可低估

心照不宣

寥寥無幾C.望而卻步

不可低估

不言而喻

極其稀缺D.躊躇不前

不勝枚舉

心照不宣

極其稀缺【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望而卻步:形容十分害怕困難和危險。躊躇不前:猶豫不決,不敢前進。語境強調太空餐難吃,應選“望而卻步”。第二空,不勝枚舉:無法一個一個全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不可低估:不能小看。語境強調“吃貨的生產力”不可小看,應選“不可低估”。第三空,不言而喻:指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前面有“自然”,強調不說就明白,應選“不言而喻”。第四空,寥寥無幾:形容數量少。非常稀少,沒有幾個。極其稀缺:極其稀少﹐短缺。此處強調空間站中新鮮食品極少,應填“極其稀缺”。故選C。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人們就發明了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還有咖啡杯和煎鍋B.人們就發明了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還有咖啡杯和煎鍋C.人們就將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發明出來,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鍋D.人們就將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發明出來,還包括咖啡杯和煎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簡連貫銜接的能力。語境強調的是人們的創造力,應保持“人們就發明了……”的句子結構,排除CD;“還有咖啡杯和煎鍋”與前文形成語意遞進,句首應用遞進連詞,而“并且”表并列,排除A。故選B。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4分)A.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雖然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B.正因為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使得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雖然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C.正因為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所以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然而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D.目前國際空間站中有上百種餐品,這使得宇航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然而這一用餐計劃是每八天循環一次的。【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劃線句有語病:一是“正因為……使得”搭配不當,可以刪掉“正因為”“使得”,也可以把“使得”改為“所以”,或者刪掉“正因為”,在“使得”前加“這”,排除B;二是“然而”使用錯誤,因為后面的句子是轉折句的前半句,故改為“雖然”,排除CD。故選A。(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節日期間,無論是家人團圓,還是老友歡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節后很多人會增添新的煩惱,那就是“節日肥”“過年肥”,減肥也就提到日程上來。事實上,生活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整天嚷嚷著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其實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應該減肥的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從醫學角度來說,身材是否肥胖,

。體質指數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之平方而得出的數字,國人的健康體質指數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減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慮減肥了。提到減肥,不少人都為之“奮斗”過,節食、跳繩、跑步都是常用的減肥方法。臨床中還發現,很多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這種方式不但難以長期堅持,

,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復吃晚飯,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僅如此,不吃晚餐,營養素供給不足,蛋白質供應下降,肌肉量也會隨之減少,體重反彈后,在同樣的體重下,體脂率反而會比減肥前更高。因此,減肥一定要講究科學。21.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