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平時作業一一、您以為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有哪些現實意義?(30分)1、以史資治,為國內現實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服務。
國內是一種史學老式悠久國家,自古以來,以史資治史是政治家和歷史學家所認同重要史學功能。孔子修《春秋》是為了“使亂臣賊子懼”,司馬遷寫《史記》是為了“鑒往事,知來者”,唐太宗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則直接以“資治”冠史書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實政治體制改革一方面必徹底肅清老式政治特別是封建政治制度之潛在社會影響力和施政遺習,如家長制、官本位、身份級別制、裙帶觀念、人情觀念、惰性意識、內耗心態、衙門作風、論資排輩等等舊制度、舊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具備數千年歷史,已經比較嚴整、規范并有許多技術和理論經驗可以借鑒之處為現實政治改革服務,如科舉考試相對公平及開放性、其吐故納新作用,官員任職回避制度(別頭試等),考核制度某些方面(如唐朝“四善二十七最”),某些朝代懲辦貪污制度和辦法,養廉制度,施政理念等等。
2、為自身成才和志向完畢奠定基本。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知識和歷史素養對培養一種人綜合分析能力、政治素養、社會與政治洞察力、對生活和境遇豁達態度、深沉、干練與穩重處事能力是很有協助。
成為一種先進行管人才乃至想要成為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學習與把握是非常重要。古往今來大政治家無不通曉歷史,通曉歷代政制。
3、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領域形成初步研究能力奠定基本。
二、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教學有何建議和看法,業余時間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學習或通過什么方式來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有關問題?(30分)政治制度重要涉及國體與政體兩方面,常反映如下三組關系:政治與經濟、國家與社會、中央與地方。概括說來,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大體涉及如下幾方面:憲法制度、政黨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伙與政治協商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軍事制度、國家元首制度、國家公務員制度、選舉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特別行政區制度等。咱們應當這樣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歷代政治制度都必然奠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之上和體現本國國情,并具備本國特點,其成果也理所固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形態、經濟模式、民族心態、哲學倫理思想等密不可分,因而對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觀測與思考一方面應堅持歷史視角。
2.要注意"老式"對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影響。咱們一方面應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政治制度對于中華民族形成和凝聚力增強,對于形成獨具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式文化和生活方式,對于抗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土,都曾起到值得必定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應蘇醒看到,長期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是以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社會,無論是奴隸主、封建主、還是官僚資產階級,都必然運用自己掌握國家機器以維護自身統治利益。因而,舊時代政治制度從本質上講是階級壓迫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性缺陷,如她們或是突出王權、皇權、特權;或者是強調人治,發展個人獨裁;或是強調華夷之分,頑固地保存和運用宗法體制等,這些都必然不可避免地會對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產生一定影響。
3.咱們懂得,自然科學最重要辦法是實驗,但對政治制度研究不也許通過實驗辦法來進行,而經驗證明比較分析辦法最可行。比較辦法有兩種:一方面,進行縱向對比,今天政治制度和歷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進行對比;另一方面,進行橫向對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和當前國外政治制度進行對比。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談談您看法和結識。(4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平時作業二(第一章—第三章)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前國家時期和某些少數民族政治組織最普遍形式是酋幫。2、初期國家來源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幫模式兩種。3、最高權力稱謂,夏代稱后,商代稱王。4、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政治最重要特性是巫術和政權結合。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高檔貴族構成執行機構,有三正和左右六人。6、商代王位繼承兩個原則是一母為貴和長子原則。7、西周中央政府文職系統因職事不同可以分為政務性和宗教性兩類。8、西周時期諸侯國對周王承擔義務基本上是政治性和軍事性,而在經濟方面義務是象征性。9、郡縣制開始出當前戰國時期,由于它浮現,意味著選官制將逐漸代替“世卿世祿制”。10、職官制度成熟標志之一就是形成較為完備職務設計,在制度層面則發展出上計制度。二、多項選取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人類從蒙昧時代走向文明社會兩個初級政治組織是AB。A.群隊B.部落C.酋邦D.聚落聯合體2、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傳說中三皇普通是指ABC。A.燧人B.伏羲C.神農D.女媧3、徐旭生將傳說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存在部落集團劃分為ABC等三大集團。A.華夏集團B.東夷集團C.苗蠻集團D.炎黃集團4、商代“諸侯”對王室承擔ABD等義務。A.朝覲B.納貢C.勞役D.兵役5、西周政治制度基本支柱是AB。A.宗法制B.分封制C.禮樂制度D.宗廟制度6、西周政治機構大體可以分為ABCD。A.決策機構B.執行機構C.內廷宗教與文職機構D.宮廷機構7、西周國家執行機構重要是“三有司”即ABC。A.司土B.司馬C.司工D.司寇8、戰國時,有些國家實行五官制,五官即ABCD和大行。A.大諫B.大田C.大司馬D.大理9、戰國時,司法職官地位上升,各國司法職官重要有ABC。A.大理B.司寇C.廷尉D.都尉10、戰國時任官符信制度有ABCD。A.璽B.印C.符D.節三、辨析題(每小題6分,共12分)1、政教合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初期權力構造模式。答:對的。王權雖然重要是由戰爭發育起來,但它在形成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從老式文化中為自身尋找合理支撐點,酋長借助巫術來統治部落方式被繼承下來,巫術或巫教也就成為王權所發現第一種“合伙伙伴”。王權以政治整合達到了對巫術整合,又以整合起來巫術協助其實現更穩固政治整合,于是,政教合一權力構造形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明來源而形成了,這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政治最重要特性2、分封制是西周政權基本體制形式。答:對的。周公所開創封建諸侯以強化周王室對各地控制政策,在周公后來已經成為西周最主線各級政權營建形式。各諸侯國也紛紛仿照王室分封辦法在自己國內實行低一級分封,并以此作為強化自己對分國各地控制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現出多極化特性,成為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層各級政權基本體制形式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1、當代西方學者以為國家特性有哪些?(1)浮現了一種中央政治權力中心。(2)浮現保證這一最高權力中心存在行政、司法、軍事組織,涉及諸如官吏、監獄、法庭、軍隊等。(3)浮現為維持這一權力中心及其各種機構存在和運營稅收制度。(4)發生了一定限度上階級分化。(5)形成了有一定針對性固定領土區域觀念。(6)已經形成了支持最高權力中心存在和運營國軍愛意識形態。2、傳說時代政治組織基本特色有哪些?1、人群以氏族和部落為單位,構成了孫氏族—子氏族—宗主氏族—聯合體金字塔式政治組織構造形式;2、她們分布在遼闊地區范疇內,但卻已經實現了有效聯合;3、血緣氏族組織構成了政治性組織基本,而政治組織由必定血緣關系和血統優勢。血統優勢不但使某些氏族在其所統轄族群中成為固然領袖,并且還使她們有也許成為聯合體最高領導者。3、為什么說商代王權合法性觀念完全是巫術思想產物?一方面,從都城選取上來看,商人滅夏不久就在夏人控制中心建都,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夏王朝活動中心地處河南偏西一帶,在古人眼中正是“天下之中”,先天就有神圣意味;另一方面,商王通過對青銅器獨占實現對巫術壟斷,并以此為王權贏得普遍承認合法效力;再次,以對巫術獨占實現對政治權力壟斷這一老式,在商代時得到了重要發展和完善。五、闡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1、試述西周分封制特點及其后果。特點:(1)從分封布局構造上看,有明顯戰略考慮。(2)從分封對象來看,受封主體是周王室貴族。(3)從分封人口構造形式上來看,大多數分國都采用了周族連同其盟友、被征服商人和土著三者結合人口組合方式,因而分封導致了有史以來最大一次移民活動,從而帶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絕無僅有民族重組與融合。成果:一方面是周族由西向東大遷徙。另一方面是原居住于中部殷人向周邊地區大擴散。最后成果是促使新地方性文化形成——封建制以政治強力迅速打破當時各民族間壁壘,使其在長江以北遼闊地區內逐漸融合,終于在數百年后形成了不同于周邊野蠻民族華夏族。2、試述春秋戰國時期政治體制轉型局限性及意義。答: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意義是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式社會基本制度和文化樣式就是由這次轉型奠定。僅就政治層面來說,轉型重要體當前層層分封為重要特性分權體制逐漸為中央集權所取代,老式分封制退居到次要地位,郡縣制成為重要制度形態,凝固不變“世卿世祿”制讓位于流動性很強選官制,政治制度許多細節上也都浮現了相應調節和變化。由于中央集權代替了分封制下分權體制,為君主個人權力在全國范疇內實行提供了制度基本。中央集權下君主專制主義使君主個人壟斷利益不但完全地凌駕于社會之上,并且還凌駕于君主家族和貴族集體利益之上。上述政治轉型從中央對地方有效控制、文官制度成熟等技術角度來看,存在著明顯進展。局限性:春秋戰國時期政治轉型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既定老式所容許范疇內一次重要轉變,但它沒有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式社會基本構造形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核心精神發生主線變化,君主制依然是基本體制形式,不受限制專制權力依然是國家權力基本特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平時作業三(第四章—第五章)一、填空題(每空一分,共20分)1、在唐朝,皇帝名號制度更加完備,除了名號之外,生前要加尊號,死后要加謚號。2、宦官在唐后來稱太監,宦官制度是后宮制度派生物。3、明代宦官組織系統是二十四衙門,而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是整個宦官集團首腦。4、西周時期存在兩個職官系統,一是負責解決國家事務外朝官系統,二是負責王室事務宮廷系統。5、作為正式機構,宰相制度浮現于春秋,當時被人們稱為“執政”或“相”。6、西漢自武帝時起,開始浮現“內朝官”與“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是尚書,而后者則以宰相為首。7、魏晉南北朝時期,相權不斷轉移,東漢政歸尚書,魏晉政歸中書省,南北朝政歸門下。8、為解決三省運營不協調,唐高祖設政事堂會議作為議政決策機構,并逐漸變成了正式宰相機構。9、北宋前期,中書門下主民政樞密院主軍政,三司財政,彼此不相統屬。10、南宋時,宰相兼領樞密使,則民政、軍政財政等諸權始并于宰相。二、多項選取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皇帝制度重要內容涉及A、B、C。A.皇位繼承制度B.后宮制度C.宦官制度D.皇位世襲制度2、漢代有A.B.C等女官以管理后宮,形成女官制度。A.女御長B.宮長C.宮中學事史D.尚宮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外戚干政最為嚴重是A.B.C等朝代。A.西漢B.東漢C.唐D.明4、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看,宦官亂政,以A.B.C朝為最。A.東漢B.隋C.唐D.明5、明朝司禮監是整個宦官集團首席衙門,它具備B.D權力。A.批閱奏本B.傳宣旨意C.閣票D.聽訟6、明代宦官領導一種全國性特務機構,其系統有B.C.D。A.二十四衙門B.錦衣衛C.東廠D.西廠7、東漢成帝時“三公”為A.B.D。A.大司空B.大司馬C.大司徒D.丞相8、三國時“三公”是A.B.C。A.太尉B.司徒C.司空D.司馬9、隋唐時掌握國家重要權力機構,即所謂“三省”是A.B.C。A.尚書省B.中書省C.門下省D.行省10、隋朝皇帝如下設“三師”,即B.C.D,她們并無實權。A.太尉B.太師C.太傅D.太保三、辨析題(每小題6分,共12分)1、皇位世襲制對政治穩定有重要作用。答:錯。世襲制實行有助于避免因對皇權激烈爭奪而引起政治動亂。但是世襲制對政治穩定作用是十分有限,盡管已將皇位合法繼承人局限于皇帝家族內部,但仍無法避免皇族內部爭斗。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各朝各代,皇族內部與異姓野心家合謀奪嫡爭儲各種斗爭始終沒有停息過,而這正是皇權專制性質所決定。2、魏晉南北朝三省制對后來官僚體制有重大影響。答:對的。它標志著宰相權力已為三省分掌,秦漢時期獨相制已為群相制所代替,它產生是君權與相權之間長期互動成果。盡管三省制于南北朝時已共掌相權,但彼此之間責任分工尚不明晰,作為國家重要決策和執行體制,其運營尚有許多需要完善之處。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1、宋朝統治者是如何強化中央集權?(1)宋朝統治者鑒于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弊端,將強化中央集權作為基本國策(2)依照宰相趙普建議,趙匡胤將地方軍權、政權、財權、司法權所有收歸中央,實行高度中央集權,而中央之權又所有集中于皇帝手中。(3)宋將各級文臣武將事權加以分割,設立樞密院掌管軍事,三司使掌管財政,考課院和審官院等負責對官員考核與監督,而宰相權力則被分割限制。2、明朝政治制度最明顯特點有哪些?答:明朝政治制度最明顯特點是:(1)國家權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2)在皇帝與各詳細執行部門之間,宰相這一中間機構被撤除,決策機構與職能部之間直接聯系;(3)皇帝之下,行政、軍事、監察三個機關分別獨立,互不統屬,互相制約3、為什么說清朝軍機處設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中央集權專制皇權發展到了頂峰?答:(1)軍機處后成為參加機要、參決大政中樞機構。(2)軍機大臣幾乎每天都要入值辦事,共同商量朝政,?;实蹖χ醒爰暗胤綑C構或官吏有所批示,都由軍機大臣起草召旨,有先下內閣,有則不通過內閣,直接密封發給地方督撫。(3)各地督撫奏章,也經由軍機處直達皇帝。(4)軍機處設立及其權限劃定,是皇權極端化發展產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專制皇權至此發展到了頂峰。五、闡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1、為什么說皇權時典型全能型權力?答:一方面,皇權可以干預國家經濟和社會事務,社會各個領域在皇權面前均沒有自主性,皇帝始終保持著對社會超經濟強制權力。另一方面,作為政治性權威,皇帝還被看作是意識形態領袖,有權對思想文化活動進行干預。再次,從當代政治學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國家一切最高權力擁有者。最后,皇權具備明顯個人性質,且不受法律和任何機構制約,屬于專制性權力。2、如何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宦官亂政因素?答:作為皇帝制度和后宮制度派生物,宦官制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專制主義制度相始終。盡管歷朝政府對宦官參加朝政也許帶來危害均有明確意識,也在制度上作了種種努力,但仍無法避免宦官亂政現象,其因素是多方面。一方面,外朝官普通有家族和師友背景,某些勢大權重朝臣也的確有也許奪取皇帝權位,因而她們很難贏得皇帝衷心信任。另一方面,宦官與皇帝朝夕相處,比外朝官更有機會摸透皇帝稟性,投其所好,易討得皇帝歡心,也極易與皇帝產生情感上聯系。再次,從制度設立上看,隨著歷史演變,外朝官權力逐漸趨向于分散,直到廢除宰相,這就失去了可以于宦官相抗衡體制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平時作業四(第六章—第九章)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正途選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祿”,戰國是“客卿制度”。2、唐朝科舉考試科目分常舉和制舉。3、唐代對官員品德方面考核,以“四善”為原則,在才干方面考核以“二十七準”為原則。4、監察機構獲得獨立地位是從隋唐開始,其機構為御史臺。5、明朝設立監察專項事務巡撫、總督后逐漸轉變成為地方軍政長官。6、秦中央由太監主理全國軍政。秦實行普遍征兵制,規定凡17歲至60歲都要服兵役。7、在軍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齊實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實行府兵制。8、明朝皇帝如下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稱“三法司”。9、秦后來地方基本建制為郡縣制。但西漢因分封形成了郡國并行制。10、清朝一省主管為巡撫,地方最高檔別官員是總督。二、多項選取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古代委任官員形式有A.B.C.D等。A.冊授B.制授C.敕授D.旨授2、漢代對官員懲罰普通有A.B.C等。A.降薪B.貶職C.免官D.回原籍3、古代表達職官級別名號有A.B.C.D。A.品B.階C.勛D.爵4、秦朝并稱“三公”是A.B.C。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司空5、唐朝遇重大疑難案件,由A.B.C共同審理,謂之“三司推事”。A.大理寺卿B.刑部尚書C.御史中丞D.侍御史6、宋朝御史臺機構由A.B.C構成。A.臺院B.殿院C.察院D.諫院7、宋朝軍事權由A.B.C分掌。A.樞密院B.三衙C.兵部D.太尉8、隋唐宋中央司法機構有A.B.C構成。A.大理寺B.刑部C.御史臺D.都察院9、明朝掌一省軍政民是合稱“三司”A.B.C。A.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揮使司D.提點刑獄司10、清朝地方行政建制依次為A.B.C.D。A.省B.府C.道D.縣三、辨析題(每小題6分,共12分)1、九品中正制為科舉制所取代,是由它日益暴露弊端而導致。答:對的。西晉時,派到各地中正已完全為士族所控制,門第成為入仕首要條件,遂浮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說法。到東晉時,九品中正制進一步于門閥制度相結合,門第已成為國家選官唯一原則,國家選管及任用制度,就失去了社會勉勵作用。到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弊端業已暴露無遺,到隋唐時期逐漸為科舉制所代替。2、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臺會同中書省、門下省共同審理,謂之“三司推事”。答:錯誤。唐代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臺會同中書省、門下省審訊,謂之“三司受事”。而若有重大疑難案件,則由大理寺卿會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謂之“三司推事”。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1、漢代察舉和征辟制度特點是什么?答:漢代察舉和征辟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方面,將國家職官推薦權及某些錄取權交給了各部門主管,特別是交給了地方州郡主管,闡明兩漢時各部門及地方還保存相稱大權力,中央集權政府體制在其草創時期,尚未能建立起與這一體制相適應職官錄取機制。另一方面,無論是征辟還是察舉,考察原則都是面察和行為道德考察,文字考試居于次要位置,這反映兩漢官員選任尚帶有相稱隨意性2、漢武帝時監察機構設立浮現了哪些變化?(1)開始重用內朝官,監察權力逐漸轉移到內朝尚書令手中。(2)于丞相府設立丞相司直,秩位與御史大夫相似。(3)設立司隸校尉,其權勢逐漸顯赫。3、國內古代司法制度最主線特性和基本特點是什么?答:(1)皇帝作為國家權力擁有者,既掌握著最高立法權,又是國家“最高法院”唯一法官,還是國家“最高檢察院”唯一檢察官,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司法制度最主線特性。(2)雖然從中央到地方逐漸發展起來了一套專職審判機構,但都從屬于行政機構,各級行政主官同步承擔著地方各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警察局“局長”或“探長”,以行政權兼領司法權是國內古代司法制度基本特點五、闡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1、試論隋唐創立科舉制意義。答:一方面,科舉制意味著職官選任已置于中央政府統一控制下,中央集權體制各系統間協調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統治者為重整儒學意識形態權威,除對其自身進行修正與創新外,還需要建立起更加穩定有力社會勉勵機制。明經等科設立已有助于儒學傳播,更重要是,科舉制實行為這一機制建立準備了制度條件。再次,科舉制重要以考試成績為任官根據,在一定限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對職官選拔影響,使得許多余身下層弟子有也許躋身官僚階層。最后,它不但變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職官隊伍成分構造,還進而影響和變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社會構造。2、試述古代貲選制所反映本質。答:(1)闡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中央集權事實上是十分脆弱,它尚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財政制度,以應付各種突發自然或社會劫難,不得不以貲選方式作為解決財政困難一種補充手段;(2)專制性皇權在本質上追求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將國家公共性權力轉變為掠奪社會和壟斷稀缺資源工具,這是它本質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平時作業五(第十章—第十二章)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19世紀初,中華人民共和國精英界浮現了以龔自珍、魏源、林則徐等為代表經世派,她們提出向西方學習課題,預示了近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轉型基本任務。2、洋務運動核心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以達到“富國強兵”目。3、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序幕,它是一場將矛頭指向政治體制改良運動,而1898年百日維新是這場運動高潮階段。4、清政府政治制度開始調節標志是1844年設立通商大臣,它事實上是代表清政府辦理對外交往官職。5、1859年清政府設立了總稅務司,但最重要職務始終以來為英國人所壟斷,特別是赫德,在位45年,成為西方列強特別是英國在華代理人。6、標志著國內近代教誨開始是同文館等學校設立;標志著國內近代陸軍誕生是新軍組建。7、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組織謀略處,暫時作為軍政府決策機構,并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8、辛亥革命后頒布第一種帶有憲法性質文獻是《鄂州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種主線大法是(《暫時約法》)《暫時政府組織大綱》。9、191月1日,孫中山由上海到達南京,宣誓就任暫時大總統,至此,中華民國正式誕生正式誕生。10、袁世凱上臺后,對國家機構進行了改組,以政事堂為國家最高行政樞要機構,從而使內閣制改為變相總統制。二、多項選取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19世紀初,中華人民共和國精英界浮現了以A.B.C為代表經世派。A.龔自珍B.魏源C.林則徐D.王韜2、在洋務派官僚中,屬于地方官僚B.C.D。A.奕訢B.曾國藩C.李鴻章D.張之洞3、維新變法領導人有A.B.C.D。A.康有為B.梁啟超C.嚴復D.譚嗣同4、清朝地方勢力增長體當前A.B。A.地方軍事化形成B.督撫專權C.洋務派興起D.漢族官僚勢力上升5、中華人民共和國近代軍隊萌芽是A.B組建。A.湘軍B.淮軍C.綠營兵D.防軍6、19,清政府正式制定新軍制,新軍分A.B.C。A.常備軍B.續備軍C.后備軍D.練軍7、袁世凱當政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經歷了A.B.C幾種階段。A.內閣制B.總統制C.洪憲制D.元首制8、南京暫時政府時期頒布法律法規有B.C。A.《總統選舉法》B.《暫時政府組織大綱》C.《中華民國暫時約法》D.《中華民國約法》9、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A.B.C等派系。A.皖B.直C.奉D.滇10、國民政府中央政制分為A.B.C等時期。A.軍政時期B.訓政時期C.憲政時期D.黨政時期三、辨析題(每小題6分,共12分)1、19世紀40至60年代,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精英社會已經形成了真正民族危亡感。答:錯。經世派初次提出向西方學習課題,預示了近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轉型基本任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那一種溫曖為題的中考語文作文
- 礦物加工廠環境保護法規與標準考核試卷
- 消費金融公司激勵機制與績效管理考核試卷
- 批發市場線上線下融合趨勢考核試卷
- 書香校園初二語文作文
- 堿性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一年級語文試題-(下冊)識字3
- 文化機械行業的循環經濟與資源利用考核試卷
- 礦物加工技術進展-石墨滑石分離考核試卷
- 廈門高三質檢語文作文2021
- 組織供應,運輸,售后服務方案
- 安全閥管理臺賬
- 中國胃腸間質瘤診斷治療共識(完整版)
- 員工手冊(國企通用版員工手冊)
- 2023年高速公路監理工程師質量目標責任書
- SMC電磁閥的選型手冊
- 口腔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 部編版2022-2023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語文升學分班??家族e題模擬試卷(二)含解析
-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制講座稿
- GB/T 819.1-2000十字槽沉頭螺釘第1部分:鋼4.8級
- GB/T 32249-2015鋁及鋁合金模鍛件、自由鍛件和軋制環形鍛件通用技術條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