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癥狀及防治探究7600字(論文)】_第1頁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癥狀及防治探究7600字(論文)】_第2頁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癥狀及防治探究7600字(論文)】_第3頁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癥狀及防治探究7600字(論文)】_第4頁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癥狀及防治探究76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癥狀及防治研究摘要:近年來,隨著養殖技術不斷提高,生豬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但仍存在飼養密度過大、引種不科學、飼養管理不當及耐藥性菌株等問題,使疫病流行呈上升趨勢。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屬于二類傳染病,臨床上主要導致纖維素性、出血性和壞死性肺炎,廣泛分布于中國、英國、日本、德國、丹麥、加拿大、美國和波蘭等世界各國,已成為世界性工業化養豬的5大疫病之一,給生豬產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胸膜肺炎放線菌造成的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豬感染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高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出血性或慢性胸膜肺炎為主要病變特征,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及慢性3種類型。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且易引發混合性感染,防治難度較大,對生豬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筆者結合防治經驗,對該病的相關理論進行歸納總結,介紹了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流行特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防御措施,以期為該病防控提供幫助,從而促進生豬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關鍵詞: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癥狀;防治目錄TOC\o"1-3"\h\u285831文獻綜述 IV豬傳染性胸膜肺炎(PCP)是一種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為慢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急性出血性病變。最近幾年,規模化、集約化養豬業的迅速發展,進一步使該病的危害性加大,PCP已成為影響養豬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疾病之一[1]。這種疾病在歐洲和美國很普遍,在亞洲也發生過。自1987年以來,我國大部分省份都報告了該病的發生。為使廣大農民了解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并進行科學的防治,現就其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防治措施作如下說明。1文獻綜述1.1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現豬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造成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慢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急性出血病變。1957年,Pattison首次發現并報告了該病,隨后是在1961年Matthews和Pattison,1963年Dlanden等人相繼發現了該病[2]。Shope于1964年從阿根廷患有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豬群中分離到該病菌,并被認為是該病的病因。然而,Pohl等人在1983年進行了DNA雜交測試,實驗發現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與林氏放線桿菌具有較高的同源性。根據這一結果,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被歸類為放線菌屬。在我國,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1987年的時候發現了臨床病例,楊旭夫在1990年首次報道了這一現象。1.2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學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無孢子的多態細菌,屬于巴氏放線桿菌科形狀。細菌染色是雙向的。細菌本身是不能移動的,它們全身都有纖毛,但它們沒有鞭毛。致病菌有莢膜可以產生出很多毒素。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為性厭氧菌,最佳生長溫度為37℃。在含V因子的培養基上,在10%CO2的條件下可作為黏液性菌落培養[3]。第一次分離時可在5%綿羊血瓊脂培養基或兔血瓊脂培養基中培養24小時。與此同時,在其+字劃線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從而使胸膜肺炎放線菌生長成0.5-1mm大小的菌落,并且墾β-溶血有非常典型的“衛星”現象。細菌的纖毛最容易在血瓊脂培養基上出現,但不容易出現在其他培養基上。隨著人工傳代次數的增加,纖毛的數量反而會減少,二者呈現出負相關性。胸膜肺炎放線菌的生化特性的時候,葡萄糖、麥芽糖等檢測結果都為陽性[4];吲哚、MR、VP等檢測結果都為陰性。APP對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輔酶的依賴性,能夠把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分為兩種生物型。生物型1依賴于NAD進行生長,而生物型2可以利用嘧啶核苷酸或其前體合成NAD。此外,由于莢膜和脂多糖抗原性的不同,細菌可分為15個血清型。其中,血清1-12、15為生物1型,血清13、14為生物2型。Kilian等人于1978年第一次鑒定出血清型1-5,并將血清1型分為la和lb,將血清5型分為5a和5b。血清型6-12后來被鑒定出來。之后,Fodar等人鑒定出兩個2型菌株,研究發現這兩個2型菌株與其他血清型之間無抗原相關性[5]。這兩種菌株分別被分為血清13型和血清14型。Blackall報道發現了一種新的血清型,也就是血清15型,并把它歸類為I型。II1型菌株具有I型菌株2.4.7和9型菌株的特異性抗原。Nielson提出,原本是生物型II的13.14型,應該被歸為生物I型。所有血清型都有不同的溶血活性和細胞毒性。對胸膜肺炎放線菌的耐藥性比較弱,常用消毒劑和低溫加熱就可以殺滅細菌。通常在60攝氏度的環境下在5到20分鐘內就會死亡。細菌對某些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藥性,在分離的時候可以考慮在培養基中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結晶紫、制霉菌素、林可霉素等。APP在4℃的環境下可以存活幾天甚至十幾天,而在室溫下則更短。通常來說,它應該在7天內被傳代一次,不然很容易引起死亡。1.3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學豬胸膜肺炎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該疾病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有相關報道,當然了曾經也發生過流行于各個地區的情況。經檢測發現,在不同國家流行的血清型各不相同。APP2型在瑞士、丹麥較為常見;APP1在美國和加拿大很常見,好幾種血清型在同一個國家甚至在同一個養豬場也是非常常見的。在我國,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養豬業的集約化規模,我國也出現了該病[6]。隨著國家和地區間外來種的不斷引進,豬胸膜肺炎不僅發生,而且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斷增加。1987年,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楊旭夫首次在我國發現了該病的存在,并通過病原分離鑒定、血清型鑒定和人工接種得到了證實[7]。1988年,朱士盛等人發現403只進口豬的血清中APP的陽性率為5.7%。當前,該病在我國盛行,而且不同地區流行的血清型也是不同的。例如,1、7、3型在廣東流行,3、4、7型在上海流行,2、3、4、5、7型在山東盛行。3、7型多見于湖南,2、3、7型多見于甘肅、寧夏、青海,3、7型多見于陜西。因為氣候環境條件以及不同地區對引種的重視程度不同,因此不同地區的血清型也在發生著一定的變化,這也給該病的預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豬胸膜肺炎是一種高度致命的呼吸道傳染病。該疾病可在不同年齡的豬中引起感染和發病,特別是1-4月齡的豬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死亡率可以上升到5-30%。新引進豬群多表現為急性爆發,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往往會超過20%,最急性型死亡率可達80%-100%。然而,因為每個農場的疫苗接種條件不同,死亡率也存在很大差異性。1989年,國外相關報道說,這種疾病會導致豬的平均日增重減少33.6%,同時飼料報酬會減少25.5%。2流行病學雖然所有的豬都容易感染這種疾病,但初乳含有母體來源的抗體,導致育成豬和成年豬的發病率較高,通常經過密切或間接接觸排排泄物進行傳播。與此同時,這種疾病還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半徑僅2米以內的豬都有可能會被感染。外部環境對疾病傳播的影響更大,混合和頻繁移動的豬的感染率高于單獨飼養的感染率。同時,圍欄內的環境如若不好,也會加劇疾病的發生。本病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春、秋季發病率較高。氣候變化較大時,2-5月的仔豬更易被感染[8]。3病原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厭氧小球桿菌,有莢膜或不完全莢膜,纖毛直徑為0.2-2納米,長度為60-420納米。它在室溫環境下可以存活大約3天,在4攝氏度的環境下可以存活7天,在零下22攝氏度的環境下可以存活60天。依據生長對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需要,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分為I型和II型,其中I型比II型毒性更強。4流行特點傳染性胸膜肺炎可全年發生,但多見于溫度波動和寒冷季節;所有年齡和類型的豬都更容易感染,3-6月齡的豬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慢性感染或康復的豬是主要帶菌者,主要通過飛沫或空氣、直接接觸受污染的糞便等途徑傳播。急性疫情通常發生在大型養豬場,死亡率高達100%。豬場溫度與濕度的過度變化、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良等因素都可能會引起該疾病。一般情況下,頻繁轉群的豬比單獨飼養的豬更容易感染此病,育肥豬感染率比母豬高,包括那些呼吸障礙綜合征、豬瘟等后易繼發感染疾病在內。5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急性型是最有害的,同一個豬場或在同豬舍的少量豬突然發病,且體溫超過41.5°C,它們的精神非常沮喪,會出現少吃、腹瀉以及嘔吐的情況,短時間里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情況,同時會出現打鼾,呈犬坐姿勢的現象,且口中會有泡沫狀、帶淡血色分泌物排出。通常還會出現脈搏增速、心力衰竭、耳、鼻和四肢發紺,并會在12-36小時內死亡。2月齡的豬常感染本病,死亡前并沒有明顯的癥狀,發病率和死亡率合計可達70%。急性型比較常見,30%以上的豬在同一豬場、同一豬舍或不同豬舍發病,發病初期體溫也上升到40.5-42度。感染該病的豬往往會有進食少或絕食、呼吸困難、持續或間歇性咳嗽、心力衰竭等癥狀出現,再加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最終絕大多數會轉變為亞急性型和慢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大多是從前兩種轉變而來。具體體溫通常比較低,癥狀包括不自覺的咳嗽。病豬的精神狀態和食欲有時好有時壞,因此其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當這群豬繼發病毒、寄生蟲感染或遭受營養不良時,癥狀就會很大程度的進行惡化,所以其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目前主要以肺出血、壞死和纖維蛋白分泌為主要特征,并依據具體臨床體征細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以及慢性型。5.1最急性型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最急性的具體表現是發病比較突然,體溫高達42度,缺乏活力,食欲差,心跳加快等,通常在24小時內死亡。死亡前體溫會急劇下降,口鼻嚴重出血。尸檢顯示氣管、支氣管內布滿泡沫狀分泌物,并會有喉部充血、肺出血等癥狀,此類癥狀的出現多為雙側纖維性胸膜肺炎。5.2急性型這種類型的體溫可高達42度,會伴隨情緒低落,食欲不振或神志不清,呼吸困難嚴重,心力衰竭的癥狀出現,同時還會出現皮膚發紅,口舌張開,口鼻流血沫等癥狀。尸檢顯示氣管和支氣管布滿了類似血液的泡沫狀分泌物,以及肺充血、出血、肺間質擴張和纖維性胸膜肺炎。5.3亞急性和慢性型這種類型的大多數病例是由于與低體溫、嗜睡、食欲不振、自發或間歇性咳嗽且與呼吸異常相關的急性轉變而來的。在發病的后期,鼻子、耳朵、眼睛和后腿的皮膚發紺。在緊張的情況下,這些癥狀將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心率增加和猝死發生。尸檢肺部并沒有見明顯的損傷,部分肺腫大或呈斑點狀,感染較久一點豬,其肺部會出現纖維素性壞死,進而導致病變。6鑒別診斷豬胸膜肺炎臨床癥狀是比較多的,易與多種相似疾病混淆,應注意加以區分。6.1與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鑒別診斷二者都是環境病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并且都能夠導致病豬出現呼吸短促等癥狀。這種感染病從斷奶仔豬到育肥仔豬也是比較常見的,在豬免疫力較弱時是比較容易發病的,單純地經過臨床癥狀和解剖改變是很難對其進行區分的,所以需要實驗室的進一步診斷。6.2與豬肺疫的鑒別診斷二者都可能有體溫升高、呼吸短促等癥狀出現。且各年齡段的豬都有可能會得此病,但育肥豬發病率是最高的。都是由環境因素繼發感染引起的,剖檢后會有一些纖維素性滲出物。而胸膜肺炎大多伴有纖維滲出和出血情況,豬肺炎主要表現形式是頸部嚴重腫脹,急性肺水腫,只有極少量纖維素滲出。實驗室細菌分離鑒定結果表明,胸膜肺炎放線菌是一種形態多樣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有的可能是絲狀。豬肺炎的病原體是多殺性巴氏桿菌,它通常是卵圓形的,且染色呈兩極濃染。革蘭氏染色是兩短鈍圓中間微凸的陰性段桿菌,必須結合生化或分子檢測才能區分病原體。6.3與弓形蟲的鑒別診斷二者都能夠使豬的體溫升高、呼吸短促以及明顯的皮膚發紺,在臨床診斷中非常容易被誤診。但值得注意的是,弓形蟲病的溫度比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溫度要高。解剖感染弓形蟲的病豬后發現,它們的器官都在不同程度上與一定的壞死損傷,但胸膜肺炎只是胸腔內有大量的纖維性分泌物。實驗室能夠經過細菌分泌或PCR對其進行區分。6.4與鏈球菌病的鑒別診斷二者都可以使病豬的急性死亡率和體溫升高;但部分感染鏈球菌的豬還會出現關節腫脹、跛足等癥狀。豬胸膜肺炎以肺炎為主,關節腫脹跛行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解剖后發現豬鏈球菌病主要是關節積液增多所致,肺部并沒有發現明顯的損傷與病變。7實驗室診斷7.1病原學診斷技術7.1.1染色鏡檢取病豬的分泌物、鼻腔、鼻竇、氣管、支氣管和肺組織新鮮材料,借助常規革蘭氏染色體,并通過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革蘭氏陰性桿菌。7.1.2分離培養.收集到的病害材料應接種到有選擇性的培養基上進行初分離培養,特別是發生混合感染時。初次分離常用10%綿羊血瓊脂平板,和帶表皮葡萄球菌進行交叉劃線,并在10%二氧化碳培養箱中過夜培養。不難發現,小菌落在劃線周圍生長,同時還伴有β溶血現象。7.1.3生化試驗選擇疑似菌落進行純培養,用于生化試驗,主要包括甘露糖發酵、脲酶活性和cAMP試驗等。上述試驗中胸膜肺炎放線菌都為陽性。7.2血清學診斷技術絕大部分血清學技術能夠用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其中最實用的是間接血凝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本文簡要介紹了這兩種試驗方法。7.2.1間接血凝試驗這種檢測方法比較適用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學調查,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等特點,能夠用于早期診斷,適合推廣生產使用。7.2.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簡便、快速,適用于臨床診斷、實驗室檢測和血清學檢測。主要有兩種豬傳染性胸膜肺炎ELISA的檢測方法:一是型特異性ELISA,只能檢測一種胸膜肺炎放線菌血清型;二是種特異性ELISA,可用于實驗室檢測,同時還可以有效監測養豬場疾病的發生。8綜合防治措施8.1嚴格引種為了防止外源性疾病的傳播,最好實行一種自我增長、全面的育種管理制度。如果一定要引種,那么就必須進行嚴格的檢驗檢疫。在引入后應當進行隔離和血清檢查。只有檢測結果為陰性后,才能混合飼養。8.2加強飼養管理改善和加強飼養控制,降低脅迫因子,種植密度不宜過高,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和足量的全價營養飼料。同時要保證豬舍衛生,及時清理糞尿。并對豬舍進行定期消毒、接種疫苗等。因為致病性血清型的數量比較多,沒有有效的交叉免疫防護措施。所以,最好將致病性細菌的病原體制成疫苗,并進行免費接種。通常情況下,4周齡的豬崽注射0.2-0.3ml,18周齡的注射0.2ml,母豬分娩前,提前30天注射2ml,公豬則每次注射2ml,一年2次。8.3制定防疫規范,嚴格落實養殖場必須保證其環境衛生,應制定相應的衛生防疫標準,并要求有關人員嚴格執行。為防止外界病毒傳播,工作人員進出工作區域時,應按規定及時換衣,做好消毒工作。此外,要盡量避免外界人員和車輛的進入。豬舍環境也必須進行相應的管理,必須保證及時通風,同時使用火堿等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并且應該及時清理糞便,進而防止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繁殖。另外,在溫差較大的季節,應采取防寒措施。發現病豬時,必須立即隔離;如果因感染導致死亡的,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止疾病的傳播。疾病傳播到豬場主要是由攜帶病源的外購生豬,所以,必須要加強對引種和外購生豬的檢疫檢驗,果斷清除傳染源和隱患;對規模較大的生豬養殖場應加強監測和疾病風險評估,對血清學陽性率高的生豬養殖場應果斷清除,對感染的生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經過嚴格的凈化程序,用陰性種豬重建豬群。8.4免疫接種應進行適當的免疫接種,尤其是那些從國外的引種應該在8-10周齡時用滅活疫苗或減毒疫苗接種一次,以獲得良好的被動免疫保護。通常接種弱毒菌苗后,能夠有效抵抗同一血清型致病菌的感染。接種疫苗能夠很好地預防和治療疾病。在當前階段,有先進的疫苗能夠用于免疫接種。母豬通常在產前四周接種疫苗。母豬生產后可經過初乳有效傳遞抗體。這個抗體可在5-9周內有效保護仔豬。所以,仔豬至少在6-8周是接種疫苗,且每周接種1次,必須連續接種兩周。在當前階段,已經開發了各種疫苗來預防這種疾病,同時還取得了非常好的預防效果。8.5藥物防治8.5.1西藥針對那些發病的豬,用2%氟苯尼考飲水配合強力霉素和電解多維作為連續飼喂7天,此外,注射長效土霉素0.3ml/kg,連續四次,每三天注射一次。假設健康豬在飼料中交替添加600mg/kg鹽酸土霉素和諾氟沙星,并連續飼喂10天。與此同時,用菌毒敵Ⅱ、三氯異氰脲酸鈉或生石灰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消毒。在選擇防治抗生素時,如果情況允許,最好先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性好的防治藥物。此外,所有大型養豬場對致病菌如胸膜肺炎放線菌都有比較全面的醫療衛生和預防方案。通常認為阿莫西林、土霉素、林可霉素等抗生素,從“減少耐藥性、降低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的原則出發,實施針對性的藥物預防和保健。建議采用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復合黃芪多糖散,按0.5%-1.0%的比例拌料整群投喂。這種方法可以長期使用,而且對整個豬群的傷害性相對來說比較小。微生態產品和益生菌類產品對該病的的防治效果比較好。然而,投資成本比較高。所以建議自建自養型養豬場以種豬群和育幼豬群為主,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產品,它所帶來的效益依然是很可觀的。8.5.2中藥病豬用紫花地丁、生石膏各360克,黃芩、苦參、知母、桔梗、紅花、當歸各180克,加2升水,然后把藥液倒出,再加清水繼續煎,反復三次后,可以得到9升藥汁。每頭仔豬早晚各給藥一次,每次200ml,連續灌服3天。那些沒有發病的豬群,每日一次,連續3天。病豬也可以用麻黃、杏仁、葶藶子、全瓜蔞、知母、甘草、黃芩各30克,生石膏90克,桔梗、枇杷葉各20克,加水煮2次,每次加1升水。煮20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