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古代起居_第1頁
第五講古代起居_第2頁
第五講古代起居_第3頁
第五講古代起居_第4頁
第五講古代起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古代起居

主講人:蔣明2012.04.05一、古人的室內禮儀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1.室內陳設與禮儀(1)席子

坐,小篆,字形上部左右為對坐之人,字形中部為“土”,像兩人對坐于地上,是個會意字。古人席地而坐。即坐時要在地上鋪上席子。席子也是睡覺的地方,所以有成語“寢不安席”的說法。稍講究一點的,坐時在席子上再加一席,謂之“重席”。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席的層次,依地位高低而異。貧苦人家可以無席可鋪,對于貴族來說,居必有席,否則就是違禮。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5避席古人席地而坐,如果有尊者進來或離席走到跟前來,座者必須離席伏地自表謙卑,這是古代一種對人表示尊敬的禮節。避席又叫違席。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6正席席子在室堂中要放正,即席的四邊要與室堂的邊、壁平行。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7《論語·鄉黨》中還說“席不正,不坐。”《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客退,晏子直席而坐。”直席也就是正席。正席是指席子的四邊與墻壁平行。強調席正,是為了表示莊重。這是禮的要求。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8(2)帷幕古代還在堂上室內設帷幕。帷與幕有別。《說文》:“在旁曰帷”,“帷在上曰幕”。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9(3)幾古代室內設幾。一類是陳物之用,通常稱案。一類是憑倚之用,叫幾。古人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倚幾的。對客坐而倚幾,是一種不嚴肅、懶散的表現。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0(4)床古代室內有床,但與現代的床不同,較矮,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史記·酈生列傳》:“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大約到南北朝時期床已是坐臥兩用了。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1從東漢末年起出現了一種“胡床”,大約是北方游牧民族為遷徙方便而創制的。胡床可以折疊,比較輕便,類似后代的木質交椅。榻跟床差不多。古人在床榻上坐時還是跪的姿勢。2.古人室內的座次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3

室:室內四角稱為隅。《論語·述而》:“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給他講解室內的一個角而他不能聯想推知其他三個角,這樣的學生就不必再重復教了。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4室內的四個角都有專名:《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yí),東南隅謂之窔(yào)。奧是室內的祭祀之所,因此,室內四個角中以奧的位置最為尊貴。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5

室內四個角中以奧的位置最為尊貴,所以《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父母健在者)居不主奧。”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6

由于奧最尊,在室內坐西向東的位置也就最尊。如《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鄉坐,亞父南鄉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侍。”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7

分析如下:項羽東鄉坐,表現了他自尊自大的態度,自以為王。范增南鄉坐,南鄉是第二尊位,項羽讓謀士坐,說明范增的地位。劉邦北向坐,其地位在項羽看來,不如自己的謀士。張良西鄉侍,地位更低。樊噲闖入軍帳后,只能在張良的東面,而且站著。項伯是項羽的叔叔,只好讓他跟著項羽坐在最尊處。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8《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擒獲廣武君后,“信乃解其縛,東向坐,西向對,師事之。”

就是把尊位留給了廣武君,以顯其禮賢下士之誠意。后來常用“西席”、“西賓”代指授業之師和幕友。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19堂上以南鄉(向)為尊,后來“南面”成為稱王為帝的代名詞。以東為上、以右為尊,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0臣子朝見君王時,按官爵高低依次由東向西排列,地位高的在東邊,地位低的在西邊,以東為上。漢代以后沿襲周制,便一概以右為尊,以左為卑了。反映在職官名稱上,凡是分設左右兩職的,如左右丞相,一般也是以右者為上。如:《史記·陳丞相世家》:“乃以絳侯周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陳)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13.古人的坐姿(1)跪坐安坐。即今跪坐式,比較松弛;危坐。相對安坐而言,危坐則是臀部離開后跟,腰板伸直,上身聳起。危坐又叫長跪。也叫跽(jì),這是準備站起來的姿勢,也是對人表示尊敬。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2(2)箕踞古人還有一種“不規矩”的坐法,叫箕股,又稱箕踞、箕倨,簡稱箕或踞。其一,臀部著地,曲起雙膝,足底著地。其二,姿勢為兩腿平伸,上身與腿成直角,形似簸箕。如果有外人在場,這種坐法是對客人的不尊敬。如果不是有意傲人,箕踞就是不拘小節的表現。二、古代乘車的禮俗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41、乘車位次古人乘車尚左。三人的位次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車右在右。如果車中尊者是國君或主帥,則居于當中,御者在左。鄭玄注《禮記·檀弓下》:“兵車參乘,射者在左,戈盾在右,御在中央。”箋《詩經·魯頌·閟宮》:“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5車右:又叫驂乘(shènɡ),任務是執戈御敵,車遇險阻時下去排除障礙、推車。車右都是勇而有力的人,也是車中尊者的衛士。《左傳·成公二年》鞌之戰中,鄭丘緩為郤克的車右,所以他說:“自始合(交戰),茍有險,余必下推車。”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62.超乘超即跳,為了表示對車所路過處主人的敬意,車上站在左右兩側的人在車行進時跳下,隨后又跳上去。這需要高超的技術和勇氣,因此又是示勇的方式。三、古代步行的禮儀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8古代士大夫外出是不步行的。《論語·先進》記載: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29不同場合的走路姿勢《釋名》說:“兩腳進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奔,變也,有急變奔赴之也。”古代如果單說“行”,就是走;如果“行”跟“步”相對而言,行就是正常速度的走,步就是慢走。安步當車、散步、踱步等詞語中的步字還是古義。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0趨:小步快跑。趨是恭敬的動作。在尊者、長者面前要趨,特別是在君王面前。在他人面前趨,是恭敬的表示。對方即使不是國君,也并非尊貴年長者,只要是值得尊重的人,也要趨。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1入朝不趨,是一種特殊的恩遇。蕭何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賜以履劍上殿、入朝不趨的人。四、飲食習慣與禮儀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31.古人的飲食習慣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也叫饔(yōng)。第二頓飯叫餔(bǔ)食,又叫飧(sūn)。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42.古人的飲食禮儀《禮記·曲禮上》記載鄉大夫燕食賓客之禮,“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zì),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醯(xī)醬處內,蔥渫(xiè)處末,酒漿處右,以脯、脩置者,左朐(qú)右末。客若降等,執食興,辭,主人興,辭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殽之序,遍祭之。三飯,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辯殽。主人未辯。客不虛口。”五、古代宮室禮儀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6古代住宅門、寢門、堂、戶的位置

住宅最外面是大門,門外有屏,叫蕭墻,今稱照壁。《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后代據此稱內訌為蕭墻之禍。

1、古代宮室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7照壁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8照壁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39周代大門一般是三開間,中間是明間,為門,左右各一間為塾。門內為庭,即院子。主體建筑由堂、室、房組成,都建在高臺之上。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0最前面的是堂,堂東西兩面墻叫序。堂靠庭的一邊有兩根柱子,稱東楹和西楹。堂的作用是活動和待客行禮的地方。堂的正面沒有墻,堂前有兩個階梯,稱東階和西階。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階是賓客走的。堂的一面無墻,其邊、角都暴露在外。堂邊叫廉,廉必直,所以后來說廉正、廉潔。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1

室在堂后,有戶相通。要入室必須先到堂,要到堂必須歷階而上。孔子說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指學問未到家。

室堂之間有窗,叫牖。客人一般不進入主人之室。室的北面墻上還有一個窗子,叫向。《詩經·七月》:“塞向墐戶。”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2

閨在大門之內,堂之前,為第二重門,其門較小。閨內為主人起居之處,由此后來稱內宅為閨。后來用以專指女子住處,如閨閣,小女子則曰閨女。閨又稱為寢門。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3

《左傳·莊公八年》:“費請先入。伏(齊襄)公而出,斗,死于門中;石之紛如(齊臣)死于階下;遂入,殺孟陽于床,曰:‘非君也,不類(像)’。見公之足于戶下,遂弒之。”了解了古代堂、室、門、閨的位置,我們就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情景。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4

庭也寫作廷。《史記·伍子胥列傳》:“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

庭是群臣朝見君王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后代說朝廷。《左傳·宣公二年》說晉靈公殺了宰夫,“置諸畚(běn),使婦人載以過朝。”

過朝就是過廷。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5庭的地方較大。庭中要植樹,棘和槐是王公大臣列位的標志,后來就用這些植物名指朝廷的高位,如:

任昉《桓宣城碑銘》:“將登槐棘,宏振綱網。”君王的庭中還設火炬,叫做庭燎,據說天子百燎,公五十燎,侯、伯、子、男三十燎。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6

尊者在堂則卑者在庭,賓客是受尊重的,所以上堂;賓客的隨從就必須站在庭中。

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7

《左傳·宣公二年》:“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提彌明)遂扶(趙盾)以下。”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8分析如下:“右”是車右,有武力者承擔之,責任是保護主人。“趨登”,趨是合禮的動作,登是從庭下上階入堂,不合禮。臣飲君酒,三杯為限,所以以此為借口攙走趙盾是合禮的。由此可以看出提彌明大節不拘細行的靈活應變的能力。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49幾:長方形的炕桌。幾的作用是在坐時可以依憑小憩。《詩經·公劉》:“俾筵俾幾,既登乃依。”為賓客鋪好了席和幾,客人們登上了筵席,可以靠在幾上。帝王賜人幾杖則表示養尊敬老。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50

2.宮闕園林闕:古代宮廷大門外兩個高大的建筑物,一左一右夾住宮廷的出口,像缺了一塊,故名。闕又名觀、魏、象魏。其功用為構成宮廷的氣勢,便于了解守衛和公布告示。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51

觀:宮廷內獨立的宮殿。

列觀是一般的殿堂。殿堂稱觀,是因為它們高大便于觀覽。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52殿:就是堂。從漢代起叫殿,并逐漸成為宮廷和廟宇的高大房屋的專名。在殿堂所在的庭院四周建的房子叫廊或廡。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532.宮闕園林臺:為土石堆積而成,歷代帝王喜歡筑高臺。臺可以建在宮內,也可以建在苑囿中。有的臺可以建至九層之高。2024/4/27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人文教研室54如:《老子》:“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吳越春秋》:“(吳王)起姑蘇之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見二百里。”姑蘇臺的后果是“行路之人道死巷哭,不絕嗟嘻之聲。”2024/4/27溫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