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東省濰坊市部分學校2023-2024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公元前3世紀,旅行家安提帕特將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和亞歷山大燈塔七座宏偉的建筑和雕塑稱為“世界七大奇跡”。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A.歐洲中心 B.分布集中 C.聯系廣泛 D.多元發展2.以下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據此可知,在人類早期文明的產生中起決定作用的是()A.文化與文明交融 B.生產方式的進步C.國家機關的建立 D.人口跨區域流動3.下圖是三個地區的古文字圖示。對此解釋正確的是()A.文明發展具有多樣性和統一性特征 B.三個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比較頻繁C.三地文字發展體現同宗同源的特點 D.古代亞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4.1959年,美國學者薩繆爾·克萊默在其暢銷書中列舉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個“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農書”、最早的伊甸園、最早的文字肖像等。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亞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5.中世紀時期,西歐理查德公爵的管家購買了一匹烈馬,但因為馴養疏忽,烈馬踏入伊萊克塔斯家族的份地之中,導致了半畝小麥被踐踏。根據莊園法庭的最終裁決,管家賠償伊萊克塔斯家族全部的經濟損失。據此可知,莊園法庭()A.有利于保障莊園生產的正常運行 B.緩和了領主與農奴矛盾C.解決了莊園內部錯綜復雜的矛盾 D.提高了農奴的社會地位6.中古后期,法國北部的圣奧梅爾城市制定了促進城市共同體形成并發展的各種規定,如維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內的暴力行為,為城市道路和城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籌集資金等。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具有自治特點 B.王權與市民走向聯合C.市民民主意識增強 D.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7.《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它把幾百個故事串聯起來,這些故事分別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這反映阿拉伯文化()A.直接推動了阿拉伯帝國建立 B.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C.繼承和發展了古代世界文化 D.造成河流文明衰落8.如表反映了印度數字發明和傳播的概況,材料表明()笈多帝國時期古代印度婆羅謎字體十位數字符號確立起來,印度數字首先被印度周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汲取。大約公元五世紀印度數字經由商人傳至歐洲,但并未產生很大影響。公元七世紀隨著阿拉伯勢力崛起,印度數字始為西亞一些國家所接受。七世紀末、八世紀初一些阿拉伯學者逐漸采用并修改補充印度婆羅謎字體十位數字,后來這種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數字又經由他們之手傳入歐洲。公元十二世紀歐洲許多地區開始比較普遍地學習和運用印度數字。A.經濟繁榮促進科技創新 B.古代印度文明領先于世界C.文明傳承助推社會轉型 D.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9.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以下屬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有()①瑪雅文明
②阿茲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大津巴布韋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東非沿海地區出土了相當數量的中國瓷片。圖1、圖2所示為發現于肯尼亞曼布魯伊村的一處伊斯蘭教墓園內的瓷器碎片(推測出產于明萬歷、天啟年間的景德鎮民窯),它們被鑲嵌在墓柱之上。這些發現可用于印證()A.中非官方交往源遠流長 B.阿拉伯壟斷印度洋貿易C.瓷器在東非多用于祭祀 D.絲路貿易促進文化交流11.1498年2月,達·伽馬到達非洲東海岸莫桑比克港。據船隊記載,該港有許多阿拉伯人在此經商,并對船隊很友好,但獲知其來歷后,表現出明顯的敵視,并拒絕再供應淡水和食物。達·伽馬用炮轟擊阿拉伯人,并搶奪其船只離去。這場沖突的實質是()A.新航路對舊航路構成的挑戰 B.殖民地人民對殖民者的反抗C.對世界經濟中心地位的爭奪 D.海上商路與陸上商路的較量12.“1487年7月,王上派遣了一支探險船隊,去尋找繞過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的航路。……船隊向東航行了好幾天后,他們果然又看見了陸地的影子,不久就抵達莫塞爾灣。”對此段文字解讀正確的是()①此次航海的負責人是迪亞士
②“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國王③1487年的航行最終到達印度
④航海活動帶有殖民擴張色彩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在美式英語中,一些單詞來自印第安語,如tamarack(落葉松)、pone(玉米餅)、Arizona(亞利桑那)、woodchuck(土拔鼠)等。還有一些單詞來自非洲黑人語言,如tone(搬運)、okra(秋葵)等。這反映了()A.美洲開發促進了民族融合 B.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C.殖民擴張推動了文明交流 D.美國文化具有獨特性14.據史料記載,蒙娜麗莎是當時佛羅倫薩銀行家佐貢多的妻子。為了創作《蒙娜麗莎》,達·芬奇首先研究佐貢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進行數學計算,最后才動筆。為了喚起她發自內心的情感,達·芬奇曾經請到了鋼琴師為她演奏,丑角為她表演。《蒙娜麗莎》的創作反映了作者()A.探索自然客觀規律 B.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C.追求現世幸福生活 D.反對蒙昧迷信與專制統治15.下圖為意大利匠家淡提切利的畫作《東方三賢的禮拜》(約創作于1477年)。畫作描繪了《圣經》中耶穌出生后東方三位博士前來朝拜的場景。作品著力宣揚()A.世俗主義 B.古典主義 C.神權主義 D.個人主義16.1841年5月,英國自由黨政府在財政預算問題上受到保守黨攻擊,托利黨領袖皮爾提出議案并在下院得到多數票支持,重組內閣問題再次提上日程,女王邀請皮爾組閣并順利完成。這表明當時英國(
)A.國王行政權被嚴重削弱 B.政黨政治的競爭機制形成C.責任內閣制進一步完善 D.工業革命推動了政治改革17.下列兩幅圖所示為英法資產階級革命中兩大陣營情況圖。由此推知,兩國革命的相同之處是()A.都進行反對專制王權的斗爭 B.都建立了穩定的資產階級統治C.宗教信仰是劃分敵我的標準 D.社會下層民眾主導革命的進程18.印刷在西方社會里,主要是一種營利事件,隨工業革命而發展為一種龐大的出版工業。而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印刷書含有一種強烈的道德觀念,所謂“傳先哲之精蘊,啟后學之困蒙,亦利濟之先務,積善之美談。”中西方的這一不同()A.源于經濟形態發展程度的差異 B.受東西方文化交流程度的影響C.基于文化傳統與宗教信仰不同 D.受技術水平與社會制度的制約19.下圖描繪了18世紀初英國約克郡西區毛紡織業的情況。這體現了()A.大農場的普遍建立 B.工業革命條件的成熟C.圈地運動的血腥性 D.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20.《宣言》最初出版時,只有4章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歷經40多年,又為《宣言》寫了7篇序言。如1872年序言:“時間已經過了25年了,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讓我現在再重新寫,我們會發現有一些觀點已經過時了,還有一些論斷沒有特殊的意義。”這體現出,馬克思和恩格斯()A.具有自我批判與革新精神 B.主張從歷史條件出發研究問題C.透徹地闡述了科學世界觀 D.將理論運用與歷史發展相結合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地中海沿岸各個文明之間存在著相互借鑒和影響的現象,早在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就已經被學者們注意到了。德國著名古史學家邁耶的《古代史》本來寫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區視為一個整體,因此,從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開始敘述。20世紀初出版的《劍橋古代史》的主編伯里也認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歐和北歐的凱爾特人和森林中去尋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那里尋根。因此該書寫的是西方古代史,卻也是從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開始的。——摘編自《文化交流與傳播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二
16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作為歐洲主要的遠距離貿易商脫穎而出,就把歐洲經濟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遠移到了大西洋。由于被剝奪了作為東方貿易主渠道的地位,熱那亞成為西班牙的銀行家,威尼斯逐漸成為旅游城市,大西洋諸港口則船只往來不斷,以其財富聲名遠揚。——摘編自【美】菲利普·李·拉爾夫等著,趙豐等譯《世界文明史(上)》(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近代歐洲學者從古埃及和兩河流域開始寫西方文明的原因。(2)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22.以下為某學習小組研究中世紀的西歐搜集到的部分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世紀西歐資料夾15世紀歐洲大學分布圖1封君封臣制度圖2中世紀封建莊園圖3材料一
在中世紀,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屬于天主教會,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語;歐洲人沒有效忠國家的概念,他們首先認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蘭人、法蘭西人、德意志人。——摘編自劉成《英國現代轉型與工黨重鑄》材料二
據記載,11世紀末到12世紀初,法國東北通過武裝斗爭獲得自治權的城市有40多個……經過長期艱苦的斗爭,中世紀歐洲大部分城市均獲得了自治權,城市的管理者不再是封建領主,而是由城市居民選舉產生,各個城市均有獨立的議會、法庭等。——摘編自楊志卿《歐洲中世紀城市與大學關系研究》材料三
從12、13世紀開始的西歐王權的加強,以及民族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運動,到15、16世紀大體完成。這一漫長過程的結束,終結了教會在中古盛期所確立的“萬流歸宗”的地位,王權的加強、民族國家的勝利必然意味著教皇勢力的衰落。——摘編自《歐洲中世紀的雙劍論》結合資料夾中的材料,任選角度,自擬論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邏輯嚴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咖啡的傳播時間軸(6世紀-18世紀)參考上述時間軸,自選一個角度,題目自擬,結合相應的世界史內容,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人民、實踐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創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兩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們的尊敬,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上的講話結合材料與所學的相關知識,圍繞“思想理論深刻影響人類社會”自行擬定論題,并就所擬論題結合世界史的知識進行簡要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解析〗1.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文明時期(世界)。據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巴比倫、希臘等文明格局特色,體現了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多元發展,D項正確;埃及位于非洲,巴比倫位于西亞,材料沒有體現歐洲中心,排除A項;材料中的文明分布在亞洲、歐洲、非洲,沒有體現分布集中,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各文明的特點,沒有涉及文明之間的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2.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地圖中有古代中國的青銅文明、古埃及種姓制度、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民主政治,導致這些文明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生產方式的進步,B項正確;在人類早期文明的產生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方式的進步,“文化與文明交融”不屬于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排除A項;在人類早期文明的產生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方式的進步,C項屬于文明產生和發展的表現,排除C項;人口跨區域流動會推動文明的交流和發展,但不是起決定作用的,排除D項。故選B項。3.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范圍為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兩河流域、古埃及和古代中國的古文字雖然有一定的差別,但都是象形文字,這體現了古代文明具有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特征,A項正確;材料信息并不能證明三個地區存在交往,排除B項;三地文字雖然都是象形文字,但是材料所列的文字是靜態的,并未體現出文字的發展,因此無法證明三地文字同宗同源,排除C項;材料沒有將亞非地區和其它地區進行對比,因此無法說明古代亞非文明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排除D項。故選A項。4.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亞。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最早的學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時期,當時的學校被稱為“泥板書館”,因為大多數的知識都是記錄在泥板上的;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亞流行數千年;最早的伊甸園指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等等,因此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亞,A項正確;根據材料描述可知,這一文明是古代西亞,BCD項與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5.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中世紀(歐洲)。理查德公爵的管家使得馬匹踐踏了伊萊克塔斯家族份地小麥,莊園法庭裁決管家賠償伊萊克塔斯家族全部的經濟損失。這一判決結果維護了伊萊克塔斯家族的利益,有助于保障莊園生產的正常運行,A項正確;材料中的原告和被告雙方都是領主,沒有農奴,排除B項;材料所列案例并不復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到農奴,因此無法得出莊園法庭提高了農奴的社會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6.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后期(歐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古后期,隨著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城市的興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了加強對城市的管理,故法國北部的圣奧梅爾城市制定了促進城市共同體形成并發展的各種規定,D項正確;這一現象出現體現了城市具有自治特點,但并非原因,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王權與市民走向聯合”與材料“促進城市共同體形成并發展”不符,排除B項;“市民民主意識增強”與材料“如維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內的暴力行為”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據材料“《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這些故事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體現了阿拉伯文化對其他地區文化的吸收、融合,C項正確;阿拉伯帝國的建立推動文化的發展,排除A項;題干體現的吸收外來文化,不是向外傳播文化,排除B項。河流文明被阿拉伯吸收,不會導致文明衰落,排除D項。故選C項。8.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印度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以早期的形式傳給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對其進行修改(又稱阿拉伯數字),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后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因此,材料表明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印度數字發明和傳播的概況,未體現經濟繁榮促進科技創新,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對不同古文明進行對比,不能體現古代印度文明“領先世界”,排除B項;材料表明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未涉及社會轉型,排除C項。故選D項。9.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美洲。據材料可知,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其中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屬于古代美洲文明,①②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大津巴布韋文明屬于古代非洲文明,而非美洲文明,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10.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中古時期(中國)。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東非沿海地區出土了來自明朝時期的瓷片,瓷片上的圖案屬于中國瓷器上的樣式,可以印證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瓷器貿易促進了文化交流,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瓷器的交流,未涉及官方,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中國與東非地區的瓷器貿易,未涉及阿拉伯壟斷印度洋貿易,排除B項;材料只涉及瓷器的貿易,未涉及瓷器用于祭祀,排除C項。故選D項。11.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498年(世界)。在達·伽馬開辟到達印度的新航路之前,阿拉伯人控制著印度洋上的貿易,因此達·伽馬船隊與阿拉伯人的沖突實質是新航路對舊航路構成的挑戰,A項正確;當時達·伽馬并未開始對非洲進行殖民統治,排除B項;當時處于新航路開辟的初期,世界尚未連為一體,“爭奪世界經濟中心”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達·伽馬與阿拉伯人都主要通過海上商路開展貿易,排除D項。故選A項。12.A〖解析〗根據“1487年”、“尋找繞過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的航路”、“不久就抵達莫塞爾灣”等信息結合所學判斷可知是迪亞士抵達好望角的航行,①符合題意;支持迪亞士遠航的是葡萄牙王室,所以“王上”指的是葡萄牙國王,②不符合題意;迪亞士最終抵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沒有達到印度,到達印度的是達·伽馬,③錯誤;迪亞士的遠航帶有殖民擴張色彩,④正確。故選A。13.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美洲。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美式英語中之所以包含了許多來自印第安語和非洲黑人語言的單詞,是因為隨著近代殖民擴張的發展,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同時也通過三角貿易將大量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不同的族群在長期的交流中出現了材料中所提及的現象,所以說殖民擴張在客觀上推動了文明交流,C項正確;出現材料中的現象是因為殖民擴張導致的,并不是開發美洲帶來的結果,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文明交流的結果,并不是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排除B項;美式英語中包含部分印第安語和非洲黑人語言的內容并不足以說明美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排除D項。故選C項。14.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根據材料“為了創作《蒙娜麗莎》,達·芬奇首先研究佐貢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進行數學計算,最后才動筆。為了喚起她發自內心的情感,達·芬奇曾經請到了鋼琴師為她演奏,丑角為她表演。”并結合所學可知,《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創作的油畫,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他注重通過畫作傳達人的情感,從提高人的地位的觀點出發,擺脫了以《圣經》故事為題材的舊傳統,直接表現世俗的人物,從而為藝術創作打開了廣闊的世俗生活領域。這反映出達·芬奇強調人文主義,肯定人們追求現世幸福生活,C項正確;材料中達·芬奇更注重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并非探索自然客觀規律,排除A項;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是理性的體現,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核心思想,排除B項;啟蒙運動中反對宗教神權、等級特權,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理性萬國,排除D項。故選C項。15.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77年(意大利)。根據材料可知,畫面中圣母、耶穌和社會上層人士站在一起,但畫家本人高傲地站在最右側,并不關注他們,反映了該作品著力宣揚世俗主義,A項正確;古典主義主張擁護中央集權,尊崇王權,歌頌君主,崇尚理性,克制個人情欲,有嚴格的藝術規范和標準,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神權主義強調信仰和宗教道德,將神視為一切行為的根源,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個人主義是一種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不符合材料,排除D項。故選A項。16.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1年(英國)。根據材料“在下院得到多數票支持,組閣問題再次提上日程”可知,當時英國下議院多數黨一旦造成,組閣問題即將形成,國王只能同意組閣,體現責任內閣制日漸完善,C項正確;1841年英王不享有行政權,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責任內閣制問題,而非政黨政治問題,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工業革命與政治改革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7.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40年后的英法。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都是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兩者都進行反對專制王權的斗爭,A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而法國在大革命后經歷了曲折艱難的共和之路,排除B項;宗教信仰并沒有成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劃分敵我的標準,排除C項;兩國革命均由資產階級領導,排除D項。故選A項。18.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中國和世界。材料表明印刷在西方是為了營利,在中國是蘊含強烈的道德觀念,這是由于中國是小農經濟,人民思想封閉,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導致的,西方是商品經濟發展,追求利潤導致的,A項正確;東西方文化交流應該文化更加統一,與材料文化差異不同,排除B項;文化傳統與宗教信仰不同是材料出現差異的原因,但根因是經濟,排除C項;技術水平和材料中的差異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9.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英國)。根據材料“羊毛商收購羊毛并銷售給附近村落的工匠師傅,再從他們手中買回羊毛織物”可知商人將羊毛銷售給工匠,工匠將毛織物銷售給商人,商人資本參與家庭紡織業生產,體現出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羊毛、毛紡織品的商業資本的發展,主要是收購私人的羊毛,購買與家人一起完成紡羊毛的工匠手工的毛紡織品,這些都是分散的生產,并非大農場,且此時期大農場并沒有“普遍建立”,排除A項;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材料時間為18世紀初,此時期工業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排除B項;圈地運動指的是一些英國貴族和資產階級強行將耕地變為牧場,與材料內容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20.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宣言》最初出版時,只有4章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歷經40多年,又為《宣言》寫了7篇序言”“時間已經過了25年了,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讓我現在再重新寫,我們會發現有一些觀點已經過時了,還有一些論斷沒有特殊的意義”可知,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已經提出的結論還要求結合時代發展的情況進行深刻的思考,對已經不符合時代背景的觀點進行修改,并提出與時俱進的新觀點,體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自我批判與革新精神,A項正確;馬克思每個時期的研究都是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的,B項無法概括材料中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馬克思的世界觀是科學的世界觀,材料強調的生馬克思主義伴隨著歷史形勢的變化而進行革新,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的革新,沒有涉及馬克思主義的運用,排除D項。故選A項。21.(1)原因: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間的相互借鑒和影響;將地中海地區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希臘、羅馬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深受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2)認識:不同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響巨大;同時周邊環境則影響著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地理環境影響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樣性發展的根本原因。具體說明:地中海地區島嶼、海灣眾多,對工商業貿易和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而大河文明則利用沖積平原有利條件發展農耕經濟,政治上走向中央集權。有利的地理環境會促使文明發展處于領先地位。周邊環境同樣產生重要影響。地中海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接處,利于借鑒和吸收周邊優秀文明成果,但同時不利于文明穩定;中國、印度周邊多山,外部壓力較小,文明相對穩定。〖解析〗(1)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地中海沿岸各個文明之間存在著相互借鑒和影響的現象”可知,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間的相互借鑒和影響;根據材料“德國著名古史學家邁耶的《古代史》本來寫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區視為一個整體,因此,從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開始敘述”可知,將地中海地區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根據材料“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歐和北歐的凱爾特人和森林中去尋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那里尋根。因此該書寫的是西方古代史,卻也是從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開始的”可知,希臘、羅馬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深受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2)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從不同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響巨大;同時周邊環境則影響著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地理環境影響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樣性發展的根本原因等方面談認識。如:不同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響巨大;同時周邊環境則影響著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地理環境影響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樣性發展的根本原因。具體說明:地中海地區島嶼、海灣眾多,對工商業貿易和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而大河文明則利用沖積平原有利條件發展農耕經濟,政治上走向中央集權。有利的地理環境會促使文明發展處于領先地位。周邊環境同樣產生重要影響。地中海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接處,利于借鑒和吸收周邊優秀文明成果,但同時不利于文明穩定;中國、印度周邊多山,外部壓力較小,文明相對穩定。22.示例一選擇圖2、圖3、材料一主題:中世紀的西歐是“黑暗時代”。政治上,實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國家長期處于割據狀態;教權高于王權;缺乏民族國家意識。經濟上,實行莊園制度和農奴制度,相對封閉獨立;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遭受農奴主的超經濟的強制剝削。文化上,基督教神權至上,束縛人性。示例二選擇圖1、材料二、材料三主題:中世紀的西歐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孕育著光明。政治上,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早期議會出現;市民階層壯大;經濟上,城市工商業經濟發展,贏得一定的自治權。文化上,大學出現,教育文化不斷發展。示例三選擇所有材料。主題:中世紀的“黑暗歷史”中孕育著光明。論述:有人將中世紀稱作“黑暗時代”,當時的西歐,政治上,實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國家長期處于割據狀態;教權高于王權;缺乏民族國家意識。經濟上,實行莊園制度和農奴制度,相對封閉獨立;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遭受農奴主的超經濟的強制剝削。文化上,基督教神權至上,束縛人性。然而中世紀的“黑暗歷史”中孕育著光明。隨著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政治、經濟、文化獲得一定發展。政治上,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經濟上,城市工商業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贏得一定的自治權。文化上,大學出現,教育文化不斷發展。這些發展為西歐向近代社會轉型奠定了基礎。〖解析〗本題為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時空是中古時期的歐洲。示例一:據圖2(封君封臣制度)、圖3(中世紀封建莊園)以及材料一“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屬于天主教會”“歐洲人沒有效忠國家的概念”,并結合所學可得出中世紀前期,西歐政治上,實行封君封臣制度,缺乏民族國家意識。經濟上,實行莊園制度。文化上,基督教神權至上。故可以擬定主題:中世紀的西歐是“黑暗時代”。論述中世紀早期西歐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方面的局限性。示例二:據圖1(15世紀歐洲大學分布)以及材料二“中世紀歐洲大部分城市均獲得了自治權”,并結合所學可得出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工商業經濟發展,贏得一定的自治權,大學出現,教育文化不斷發展。據材料三“西歐王權的加強”“民族國家的形成”“教皇勢力的衰落”,并結合所學可得出中世紀后期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故可以擬定主題:中世紀的西歐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孕育著光明。論述中世紀后期西歐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和進步。示例三:可綜合所有材料信息,以中世紀的“黑暗歷史”中孕育著光明為主題。論述中世紀早期西歐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方面的局限性,以及中世紀后期西歐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和進步。23.角度一:阿拉伯是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史實:咖啡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稱為“阿拉伯酒”,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白塔尼的《薩比天文歷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曾經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被翻譯成拉丁語,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中國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天方夜譚》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終成眷屬》也深受其影響。角度二:新航路開辟推動世界市場(全球貿易網)的初步形成史實: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美洲的煙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絲綢、瓷器、茶葉、香料,都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商品,咖啡、煙草、可可等出現在歐洲市場并成為歐洲人喜愛的商品,歐洲的產品也開始在美洲市場銷售,咖啡傳入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新的商業經營方式產生,如咖啡館、股份公司、交易所、銀行等的出現和發展印度公司等。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角度三:早期殖民擴張對亞非拉產生雙重影響史實:一方面,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殺,他們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另一方面殖民擴張深刻影響了亞非拉的經濟和文化發展。隨著咖啡在全球銷售、需求量增加,拉丁美洲成為咖啡主產區,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結構。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使得種植園的勞動力主要要非洲黑奴,造成美洲的族群和文化的改變,形成以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角度四:新航路開辟推動食物物種的全球交換史實:隨著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后來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其他洲。新航路開辟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和雞、牛、羊等禽畜傳入美洲。原產于非洲的咖啡也傳入南亞、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地,咖啡成為歐洲人喜愛的飲品。食物物種交流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對經貿和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6世紀到18世紀(世界)。設問要求參考上述時間軸,自選一個角度,題目自擬,結合相應的世界史內容,寫一篇歷史小論文。據材料“咖啡傳入阿拉伯半島”“傳入歐洲,被稱為‘阿拉伯酒’”及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阿拉伯人在非洲、歐洲文化交流交流上的作用,據此可從“阿拉伯是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角度進行歷史小論文書寫,在書寫過程中主要結合阿拉伯人在溝通東西和經濟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可進行書寫如下:咖啡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稱為“阿拉伯酒”,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白塔尼的《薩比天文歷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曾經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被翻譯成拉丁語,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中國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天方夜譚》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終成眷屬》也深受其影響。據材料“17世紀”“傳入南亞、東南亞”及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和亞洲之間建立起直接的商貿聯系,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據此可以從“新航路開辟推動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角度進行歷史小論文書寫,在書寫中主要結合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的推動上進行說明。可進行書寫如下: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美洲的煙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絲綢、瓷器、茶葉、香料,都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商品,咖啡、煙草、可可等出現在歐洲市場并成為歐洲人喜愛的商品,歐洲的產品也開始在美洲市場銷售,咖啡傳入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新的商業經營方式產生,如咖啡館、股份公司、交易所、銀行等的出現和發展印度公司等。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據“18世紀”“傳入拉丁美洲,成為日后主產區”及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西方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殖民侵略,給亞非拉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同時也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結構,對亞非拉地區產生了雙重影響,可以以此為角度進行小論文書寫。可進行書寫如下:一方面,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殺,他們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另一方面殖民擴張深刻影響了亞非拉的經濟和文化發展。隨著咖啡在全球銷售、需求量增加,拉丁美洲成為咖啡主產區,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結構。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使得種植園的勞動力主要要非洲黑奴,造成美洲的族群和文化的改變,形成以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據材料“17世紀”“傳入南亞、東南亞”“18世紀”“傳入拉丁美洲,成為日后主產區”及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路開辟后,哥倫布大交換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食物物種交流。如果以此為小論文的書寫角度,則主要從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范圍內的食物物種交流進行說明。隨著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后來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其他洲。新航路開辟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和雞、牛、羊等禽畜傳入美洲。原產于非洲的咖啡也傳入南亞、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地,咖啡成為歐洲人喜愛的飲品。食物物種交流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對經貿和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24.示例1:論題:馬克思主義引領世界人民實現自身解放,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論述: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一戰期間,列寧以馬克思豐義為思想指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一戰后,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化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7年國考培訓課件
-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培訓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試題第一單元負數檢測卷(二)含答案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2百分數(二)-利率(教案)
- 人教版數學第二單元百分數(二)重難點檢測卷(單元測試)小學六年級下冊含答案
- 2017小學生課件教學課件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練習2練習二 附答案》教學課件
- 【核心素養目標】六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4.13 潔凈的水域(教案)
- 設備吊裝作業施工方案
- 北師大版心理健康一年級下冊《珍愛生命》教案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建筑施工測量標準》JGJT408-2017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附真題答案】
- 2024年廣東省中考生物試卷附答案
- 家長請求開除學生聯名信請愿書
- 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