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12姓1、何謂“姓”?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氏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姓的目的:據文獻記載,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姓”產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第2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姓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姓”的造字屬于會意字,明代學者鄭曉考訂出上古“八姓”:姜、姬、媯、姒、嬴、妘、姞、姚。上古“八姓”,多加女旁,反映出我國最早的姓帶有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第3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姓“姓”的本義是“生”。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隱公向眾仲詢問有關氏族的事。眾仲回答說:“天子分封有德之人以之為諸侯,依照他的生地而賜姓。”第4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姓的起源

2、姓是怎么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系。在原始社會,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志。后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第5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姓的作用3、姓的作用是什么?姓氏是人類社會發展進化的產物。上古姓氏產生之初就與人類的繁衍進化有著密切關系。在遠古部族之間的社會交往中,姓氏最初是作為各氏族的圖騰標記或識別符號而產生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姓氏的功用也不斷增加擴大。我國古人命姓定氏,最基本功用之一就是用來規范先民的婚姻嫁娶行為。第6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姓的作用漢代史學家班固撰《白虎通·姓名》云:“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祟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故紀世別類,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為重人倫也。”班固的話我們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第一,姓是用來“紀世別類”的。上古有姓有氏。早期的姓是一種族號,它不是個別人,也不是個別家族的稱號,而是整個族的稱號。如:黃帝,姬姓;炎帝,姜姓;少皞,嬴姓等。第7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姓的作用第二,姓有“別婚姻”的作用。我國先民的得姓與“遠禽獸、別婚姻”緊密相關,而“別婚姻”的核心內容就是“同姓不得相娶”。

班固認為,先民的姓,不僅可以使人類與禽獸相互區分,還是先民們用來確定婚姻嫁娶、識別血緣親疏遠近的重要依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就記載:“男女同姓,其生不藩。”這表明古人已經知道,近血緣的婚姻對后代遺傳不利。第8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姓的作用第三,姓有“崇恩愛、厚親親”的作用。什么叫“崇恩愛、厚親親”?一是指人倫關系以及思想感情親疏厚薄;二是牽涉到政治權利、物質利益的問題。西周以前,君主卿士大夫都是世襲的。無論君主還是大小官吏,均由同姓或異姓貴族充任,并按照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授以不同的高低官職。“氏族的名稱一開始就同氏族的權利密切聯系在一起。”——恩格斯第9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小結1、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系。2、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氏族稱號。3、姓最重要的作用:“別婚姻”。4、其核心內容:“同姓不得相娶”。第10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1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于《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么男子稱什么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后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第11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2氏上古時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左傳·隱公八年》:“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胙:zuò,賜)此言:諸侯可以依據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還要分封給他土地并賜給他“氏”。孔穎達疏:“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連屬,其旁支別屬則各自立氏。”第12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3氏據《左傳》地記載,累代為官的,后人可以以官名為氏;也有的以封邑地為氏。例如:春秋時衛國衛靈公,其子孫世為衛國司寇,后裔以官名為氏,姓司寇氏。召公,姬姓,名奭,周王室的宗親,史料記載周文王庶子。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陜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第13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4氏姓是不變的,而氏的變化很大。所以顧炎武《日知錄·原姓》說:“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例如:春秋末年楚國的伍子胥,本以伍為氏,他在吳國被殺后,兒子逃到齊國避難,改為王孫氏。(見《左傳·哀公十一年》)戰國以后,人們往往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二為一;到了漢代,通稱為姓,而且自天子以至于一般平民都可以有姓了,最明顯的標志是《史記》。第14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5姓氏的來源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這些姓多帶女字旁。如:上古八姓中的姬、姜、媯、嬴等,(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龍;柳、梅、李、葉;谷、麥、桑、麻、粟;林、木;風、江、金、石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第15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6姓氏的來源(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晉國的荀林父曾任中行之將,荀林父的后代就為中行氏;再如司徒、司馬、司空、樂正(職官)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位于左中軍,他的采邑在“知”,于是荀首的后代以“知”為氏(采邑)→知罃。再有:王、侯、公孫等。由于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第16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7姓氏的來源(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莊公子遂后代封住地);東郭、西門豹、北郭騷、南宮適、百里奚、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卜、醫等。(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莊、宣、平、成等。第17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8姓氏的來源(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B、為避災難而改姓。陳厲公子陳完,陳國內亂后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C、為避皇帝或圣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莊改嚴,丘改邱等。D、嫌原姓復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第18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9“姓氏”應注意的問題①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志·氏族略序》)而奴隸是沒有姓的。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一般的平民還是沒有姓。如《左傳》中的鉏麑、靈輒;醫緩、醫和;《莊子》中的庖丁、匠石等。第19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0“姓氏”應注意的問題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③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綴、后綴。p65第20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上古女子的姓因為姓具有別婚姻的作用,上古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對于她們的姓必須明確表明,表明方式有:1.尚未成親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仲、叔、季來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叔隗(一音wěi,又音guī)、季姒。

2.出嫁之后,在姓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國名或氏,例如齊姜、秦嬴、晉姬、陳媯、國姜(國,氏)。第21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2上古女子的姓3.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女子姓前加上配偶的國名,例如秦姬、江羋、芮姜。

4.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前加上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孔姬(孔圉之妻)、秦姬(秦遄之妻)、趙姬(趙衰之妻)、棠姜(棠公之妻,棠是邑名)。5.死后在姓前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謚號,例如武姜(鄭武公之妻)、穆姬(秦穆公之妻)、文嬴(晉文公之妻)、文姜(魯桓公之妻,文是其本人謚號)。第22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3姓氏小結中文中的姓氏一詞,最早時其“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母系社會,同一個母親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第23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4名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由于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及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古時天下為公,一個部落一個名號,黃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名的出現是私有制經濟出現后的必然產物,也是人的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必然結果。第24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5名《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現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并對命“名”講究起來。

第25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6名據《周禮》“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取名。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當時的習慣,崇尚以天干為名:如殷代的君王成湯(天乙),其后有太甲、太戊、祖乙、盤庚及武丁(盤庚曾孫)六位賢君,直至帝辛(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第26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7名周代以后對命名有所講究。春秋魯桓公六年(705),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時,大夫申提出“信”“義”“象”“假”“類”五則。隨著儒學的興起,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復雜,成書于戰國年間的《周禮》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還規定了“六不”。即:⑴不以國⑵不以官⑶不以山川⑷不以隱疾⑸不以畜牲⑹不以器幣。第27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8名秦漢以后,隨著封建專制的加強,在命名方面除了對“五類”、“六不”同樣講究外,還對一些寓含王霸意義的字眼如龍、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魏晉以后,玄學盛行,起名講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獻之;畫家顧愷之,將軍劉牢之,科學家祖沖之,史學家裴松之,文學家顏延之,楊銜之等。第28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9名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風尚。唐宋時,道熾一時,僧也極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時尚。如朱熹(火),其父名松(木),其子名在(土)其孫名鉅、鉤、鑒、鐸(金),曾孫名淵、泠、潛、濟、浚、澄(水),剛好是五行一個循環。明清以后,按輩譜命名最為盛行。第29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0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成年男女。《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名與字往往有著意義上的聯系,常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例如:冉耕,字伯牛。第30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名與字之關系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爾雅·釋地》:“廣平曰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文天祥字景瑞由于詞義的變遷,有些同義詞我們已經看不出它們的關系:如:顏回字子淵。《說文解字》中:“淵,回水也。”(回水,旋轉的水)回,旋轉也。再如:樊須,字子遲。(須、遲,古代都為“待”)第31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2名與字之關系反義相對。如晉大夫趙衰,字子馀。衰,為減少,而馀為增多。又曾點,字子晳。《說文》中:“點,小黑也”,“皙,人色白也”。又朱熹(明亮),字元晦,元趙孟頫(俯),字子昂。第32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3字的表示方法周代貴族男子在字前常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為了和未婚的成年女子相區別,字的后面有時加“父”或“甫”表示性別。用這個方法構成的男子字的全稱一共有三個字。例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叔興父比較常見的是省去“父”(甫)字,如仲尼。有時也省去排行,如尼父。有時也只以排行為字,如管仲。第33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4字與名連稱上古時期,名與字常常連說。通常是先稱字,后稱名。例如:叔梁紇,孔子的父親。叔梁(字)紇(名),武力絕倫。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視”是名;“孟明”是字。第34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5字與名連稱漢代以后,則往往是先名后字。曹丕《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幹。”第35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6號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后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葛洪、陶潛有號,當時多數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第36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7號以居住地或居住環境自號: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蓮鄉,故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陸游,號龜堂。第37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8號以旨趣抱負自號,體現了個人的旨趣: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以生辰年齡、文學意境、形貌特征自號: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唐寅自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第38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9號別人贈號有以其軼事特征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被貶謫到凡間的仙人)宋代張先因寫了“云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墻送過秋千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

第39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0號有以官職、住所或出生地為號:王安石稱王臨川(江西臨川人);杜工部(杜甫)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顧炎武,江蘇昆山亭林鎮人,人稱顧亭林。有以封爵、謚號為號:諸葛亮封武鄉侯,人稱武侯;司馬光,封溫國公,岳飛,謚號武穆。

第40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古代名醫的名字別號倉公,本名淳于意。臨淄人,漢初醫學家。曾任齊太倉令,故又稱倉公。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成無己,聊攝(今山東)人,古書亦稱成聊攝。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李杲,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第41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2古代名醫的名字別號劉完素,字守真,別號宗真子,居于金代的河間(河北河間市),故又名劉河間。號河間居士。朱震亨,字彥修。因世居丹溪,人尊稱“丹溪翁”。喻昌,字嘉言,江西新建(古稱西昌)人,晚號西昌老人。徐大椿,原名大業,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云道人、磨劍道人、牧牛老朽。第42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3謚號謚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于西周。《周禮》說:“小喪賜謚。”小喪,死后一段時間。

秦嬴政時不滿謚號的賜予要經歷“子議父、臣議君”的過程,因此把它廢除了。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將“皇”、“帝”連起來開始稱“皇帝”。“皇帝”比上謚更加溢美,所以歷朝最高統治者欣然接受。西漢又恢復了謚號。

第43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4謚號謚號來自于謚法。謚法規定了若干個有固定涵義的字,大致分為三類: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于上謚、美謚。屬于批評的有:煬、厲、靈等;屬于下謚、惡謚。周厲王,“暴慢無親”、“殺戮無辜”,故謚“厲”。

屬于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屬于中謚。第44頁,共50頁,2024年2月25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