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行為習慣_第1頁
幼兒行為習慣_第2頁
幼兒行為習慣_第3頁
幼兒行為習慣_第4頁
幼兒行為習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幼兒行為習慣

如何培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育的內容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是特別廣泛的,包括品德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及學習習慣。良好品德習慣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友愛同伴、愛集體守紀律、愛勞動、誠懇英勇。文明禮貌詳細是愛長輩、老師,聽他們的話;見人有禮貌地稱呼,會說“請、感謝”等禮貌用語;不打攪成人談話,不任憑要與翻弄別人的東西,經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謝。友愛同伴詳細是與同伴友好相處,懂得關懷他人、謙讓他人,會合作,愿意共享與關心別人。愛集體主要表現在遵守集體規章。愛勞動詳細是情愿做力所能及的事。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飲食飲水習慣、睡眠習慣、排便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潔、正確使用手帕、保持身體清潔、保持環境干凈。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喜愛學習,對學習活動有愛好,能集中留意力用心地某一項活動;有正確的讀、寫、坐的姿態;會根據肯定要求去翻閱圖書,能愛惜圖書文具,會整理這些用品。對于這些內容和要求,家長應當熟識與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訓練培育。

二、當前家庭在培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上存在的誤區

1、重智育輕德育

家長對孩子技能與學問的學習較重視,而對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培育和意志力、堅持性、良好共性與性格的培育較為輕視。比如現在有很多家長在孩子沒入園前讓孩子學會念很多兒歌、故事,學寫數字,而對在學習過程中需注意培育孩子對學習的愛好,一種意志力的培育、堅持性的培育,對后續學習起關鍵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質培育沒能受到重視。

2、缺乏理智的愛

有的父母認為只有一個孩子,肯定要讓孩子過的比自己好而對孩子倍加疼愛一些本該孩子自己做的穿脫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務勞動和簡潔的家務勞動都讓家長包辦代替了,養成孩子獨立性差和可怕困難等不良行為習慣和共性品質。有的家長則對孩子寵愛有加,百依百順,要啥給啥,造成幼兒嚴峻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3、訓練方法不當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不必當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孩子有所感覺,就埋怨父母,養成孩子不能正確對待事物的態度,使孩子對家長不信任,丟失了家長的威信,對家長開展家庭訓練及孩子的健康進展都是極為不利的。另外有些家長則不適當的干涉、限制甚至懲處孩子,當孩子做錯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懲處,但都不對孩子說明原由。我們經常可以觀察,一邊是家長禁止,一邊是孩子照舊去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反而漸漸養成惡習。

4、訓練意識淡薄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沒啥。“我們小時侯沒人管我們,長大了不也什么都會了?”以為樹大自然直。有的家長則認為自己要學習還要工作,沒有時間管孩子,對孩子放任無要求,缺乏訓練意識。

三、家庭中培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1、以身垂范,給孩子作出榜樣

我們要培育幼兒良好的習慣,優良的品德,家長必需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慶齡說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以深遠的影響”,家長要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孩子。如,培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家長先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飲食不要挑精揀肥;這樣,對于擅長仿照的孩子來說定是受益匪淺。

2、為孩子制造實踐自我價值的機會

父母要轉變觀念,從小培育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對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堅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獨立行走、獨立進餐、獨立就寢等。記得新生剛來園時,很多家長不放心幼兒自己進教室,都要親自送到教室。剛開頭為了讓幼兒有個適應期,也在情理之中。到了現在,除了特別狀況,我們都要求孩子自己走進教室。對于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鼓舞他在家做小幫手如幫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時家長不要表現得太能干,有句老話說得好“懶散母親,勤快兒”,家長要有意識供應孩子熬煉的機會。

3、注意訓練的一貫性和全都性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一貫性主要表現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章。比如規定孩子起床、進餐、嬉戲、學習、看電視、睡覺的時間,開頭孩子可能不習慣,有時遇上好看的動畫片非要看下去,父母應堅持要求,不能退讓,有的孩子因此會哭鬧,家長可以不予理睬,進行冷處理,孩子感到哭也沒用,漸漸也就接受了事實。所以,只有堅持要求,才能關心孩子形成習慣,朝令夕改就難以如意。例如,今日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為了趕時間上班又趕忙幫孩子穿衣,后天又批判孩子不愿自己動手穿衣。家長的要求反復無常沒有急躁,孩子自己穿衣的習慣是斷然養不成的。當然,在放手讓孩子自己穿衣時肯定要教會幼兒正確穿衣的技巧,有困難時,家長可以關心,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合理適當,不要太高。

全都性則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全都,特殊是現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留意祖父輩之間對孩子要求的全都。假如家庭成員對孩子所提的要求不全都,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好,還可能會使孩子養成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的壞習慣。如吃晚飯了媽媽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珍寶孫子,說孩子小整理起來費勁,就包辦代替,自己整理掉了。吃晚飯了,孩子見一點點肥肉就吐掉,奶奶訓練孩子樣樣菜都要吃才能保障養分,媽媽則怕兒子會發胖,就說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又怎么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因此,家庭中,家長應訓練意見全都,即使有不全都的地方也不行以當著孩子的面暴露沖突,而是私下進行溝通,取得全都意見。

4、留意方式方法,切忌簡潔粗暴

有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這孩子真要把我氣死了,每天都有家長告狀,今日和小伴侶打架了,明天用積木把小伴侶打傷了,后天又用嘴把小伴侶咬出血印了……這位家長很苦惱地說:“我都怕去幼兒園接孩子,真怕哪位家長來找我,打他,罵他,可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這位家長的苦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訂正不良行為習慣要比培育良好的行為習慣難得多,家長應從轉變對孩子的態度開頭。對幼兒來說,心情是行動的動力,孩子喜愛受人鼓舞、夸獎,如

果總是換來批判、受到指責,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長的冷眼、厭惡、甚至是打罵,會激起孩子的不良心情,產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受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愿望,盼望得到家長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因為不良的行為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而好的行為則要非常自覺,必需克制自己的需求,這種抑制力要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時孩子往往表現的不會那么自然、輕松。假如家長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以鼓舞、支持,再加以急躁的誘導和啟發并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漸漸養成。

5、家園協作,形成訓練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育的課堂,家庭中的全部成員都是形成幼兒良好習慣的老師,從孩子呱呱墜地開頭,在父母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育著習慣。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家長應當多與幼兒園聯系,在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培育的要求與做法上要與幼兒園保持全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是獨生子女,而過分地遷就孩子,寵愛孩子,或者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再嚴格要求也不遲,要知道,壞習慣一旦養成,改造起來遠遠要比塑造難。因此,家庭應當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訓練,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