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4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169號)的要求,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本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中小學校;5.職業學校及高等院校;6.特色與創新。第4、5章均包括規劃與生態、能源與資源、環境與健康、運行與送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9號;郵本標準主編單位: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本標準參編單位:同濟大學5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香港)委員會王崇杰李百戰田備吳永發石鐵矛呂偉婭高慶龍孟慶林陳勝慶劉猛葛堅薛一冰張琦王小平王強王中平劉少瑜劉彬劉艷峰楊柳許文發李東彬鞠鵬艷徐宏慶古小英6 2術語 23基本規定 3.1一般規定 43.2評價方法與等級劃分 44中小學校 4.1規劃與生態 64.2能源與資源 4.3環境與健康 4.4運行與管理 4.5教育與推廣 205職業學校及高等院校 235.1規劃與生態 235.2能源與資源 275.3環境與健康 305.4運行與管理 335.5教育與推廣 36 406.1一般規定 406.2加分項 本標準用詞說明 42引用標準名錄 7 2 4 4 4 64.1PlanningandEco Universities 23 27 30 33 36 4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11.0.1為貫徹國家技術經濟政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倡導1.0.2本標準適用于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的綠色校1.0.3綠色校園評價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校園所在地1.0.4綠色校園的評價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22.0.2生均能耗averageenergycons2.0.3生均用水量average度衰變60dB所用的時間。3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42校園內新建建筑應全面執行現行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3校園內需要改造的既有建筑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既4校園內主要道路、管線、水體等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于1年,校園內主要設施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少于1年;3.1.4申請評價方應對校園進行全壽命期技術和經濟分析,應3.1.5評價機構應按本標準的有關要求對申請評價方提交的報3.2.1綠色校園評價指標體系應由規劃與生態、能源與資源、環境與健康、運行與管理、教育與推廣5類指標組成。每類指標均應包括控制項和評分項。每類指標的評分項總分應為100分。3.2.2控制項的評定結果應為滿足或不滿足。評分項的評定結5系5類指標評分項的權重W?~W?應按表3.2.5取值。ZQ=W?Q+W?Q?+W?Q?+W?表3.2.5綠色校園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和星級、三星級綠色校園的總得分分別不應低于50分、60分、80分。64.1.2學校選址應進行用地適宜性評價,不應建設在地震斷裂4.1.3學校建設應遠離殯儀館、醫院的太平間、傳染病院、城與各類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場所的距離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4.1.4校園可比容積率與建筑密度均不應低于國家現行相關標4.1.5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評分總分值為12分,并按下1學校新區建設綠地率達到35%,舊區改建項目綠地率達2學校場地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評分按表4.1.5的規則評分,最高得7分;3學校公共綠地在放假期間向社會公眾開放,得2分。4.1.6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評價總分值為9分,按表4.1.6的規則評分。7學校類型舊區改建357中學357的比例R,舊區改建369中學的比率R,3691規劃布局對突發災害的避難場所及緊急疏散系統,得3分;2分。8范》GB50099中有關學校建筑日照標準的要求,且學生宿舍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宿舍建筑設計規范》JGJ36中有關日照標準的要求,得8分。4.1.9根據學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導風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構筑通風。評價總分值為9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高1.5m處風速低于5m/s,戶外休息區、活動區風速小于2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小于2,得2分;2)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5Pa,得2分。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按下列規則分別1)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渦旋或無風區,得2分;2)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a,得3分。取表層土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評價分值為8分。制率達到50%。評價總分值為11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1雨水入滲措施應用在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廣場和停車場,得1分;應用在機動車道及具他場所,得1分;2雨水回用于綠化和其他,得2分;3采取生物滯留措施和初期雨水凈化措施,得2分;4建有集中蓄洪調峰功能設施的,得2分;5年雨水徑流總量控制達到50%得1分、60%得2分、970%得3分。4.1.12校園選址和出入口的設置方便學生及教職員工利用公共為12分,并按下列規則評分:1)城鎮完全小學場地主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實際距離不大于5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實際距離不大于500m,得4分。2)城鎮完全小學場地出入口實際步行距離500m范圍內設有2條或2條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共汽車站和軌道交通站),得4分。1)城鎮完全初高級中學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實際步行距離不大于10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1000m,得4分。2)城鎮完全初高級中學場地出入口實際步行距離1000m,范圍內設有2條或2條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共汽車站和軌道交通站),得4分。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得4分。4.1.13根據校園空間的承載力設計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場,道路。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自行車停車設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陽防雨措施,得3分;2設置機動車停車設施,滿足下列要求中2項,得4分;滿足3項及以上,得6分:1)停車方式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停車采用機3)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庫)使4)校園內地面停車比例不大于總停車量的40%;5)學校周邊有良好的交通條件,有條件時設置集中臨時4.1.14改建、擴建項目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場地、設施及建筑,各項公用和體育設施向當地提供社會協作。評價總分值為得3分。2學校公用及體育設施向當地提供社會協作,得4分。3室外活動場地錯時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得4分。4.2.1校園內主要用能設備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4.2.3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質含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4.2.4不應采用國家和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4.2.5采取綜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園學年生均能耗。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評分:1學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得3分。2學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得9分。4.2.6校園內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設計能耗比國家現行節能設計標準規定值低10%以上,或對既有主要功能建筑進行節能改造,且改造方案的設計能耗不高于國家現行值。評價分值為6分。4.2.7根據當地氣候、自然資源條件和校園用能需求,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評價總分值為12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熱水比例達到20%以上,得3分;每提高10%,加1分,總分最高6分。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量比例不低于2%,得3分;每提高1%,加1分,總分最高12分。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熱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3分,每提高5%,加1分,總分最高12分。4.2.8合理利用余熱廢熱解決校園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熱水需求。評價總分值為7分,并按照下列規則評分:1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園所需蒸汽總量的40%,得2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園所需蒸汽總量的60%,得4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園所需蒸汽總量的80%,得7分。2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總量的30%,得2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總量的50%,得4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總量的60%,得7分。3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熱水總量的60%,得2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熱水總量的75%,得4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熱水總量的90%,得7分。4.2.9對校園內主要用能系統和設備實施能效優化。評價總分值為6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采暖空調系統的能效優化,得2分;2熱水系統的能效優化,得2分;3主要用能設備的能效優化,得2分。4.2.10降低管網漏損率。評價總分值為8分,按下列規則分別1管網漏損率不大于5%,得5分;2每降低1%得1分,最高得3分。4.2.11生均用水量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的指標;或連續三年總用水量累計降低不少于3%。評價分值為6分。4.2.12綠化用水采用節水高效的澆灌方式。評價總分值為61采用帶末端控制噴頭的取水栓,得1分;290%以上的綠化面積采用微噴或滴灌,得2分;3采用雨天關停等自動澆灌系統,得3分。1用于綠化用水,得3分;2用于澆灑道路,得2分;3用于景觀水補水,得3分;4用于上述之外的其他用途,得2分。4.2.14校園建筑擇優選用建筑形體,評價總分值為10分。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的建筑形1建筑形體不規則的校園建筑數量所占比例大于60%,且建筑形體特別不規則的校園建筑不大于1座,得5分。2建筑形體不規則的校園建筑數量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60%,且建筑形體特別不規則的校園建筑不大于1座,得10分。進行優化設計,達到節材效果。評價分值為5分。4.2.16合理采用綠色建材、本地建材、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綠色建材的使用比例達到8%,得3分;達到15%,得3分;2使用本地生產的建筑材料的比例達到70%,得3分;3校園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到10%,得2分;達到15%,得3分。4.2.17校園新建建筑采用裝配式建筑,評價總分值為6分,并根據裝配率按表4.2.17的規則評分。裝配式建筑裝配率(R)3464.3.1學校教學區的聲環境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及《中4.3.2主要教學用房及輔助教學用房的室內噪聲級及圍護結構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4.3.3各類功能建筑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及《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的有關規定。4.3.4校園應實行全面禁煙制度,校園內不應設吸煙區。在顯4.3.5教學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數,且采光窗洞口面積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及《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的有關規定,評價總分值為8分。4.3.6滿足教學用房室內照明數量及質量要求,控制眩光并改善照明舒適度,保障學生用眼健康。評價總分值為15分,并按1主要教學用房作業面及參考面的照明設計值滿足現行國GB50034的相關要求,得4分;2主要教學功能房間有合理有效的控制眩光措施,得5分;得6分:4.3.7在全年教學期間,教學用房及學生宿舍室內熱濕環境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及《民用建筑室內熱濕環境評價標準》GB/T50785中的Ⅱ值為8分。4.3.8各類教學用房混響時間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的有關規定,控制混響時間,避免不利的反射聲,提高語言清晰度。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下列規則1普通教室滿足混響時間要求,得5分;2語言及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廳、體育館等需要專項聲學設計的室內混響時間滿足相應要求,得2分;3其他輔助教學用房滿足混響時間要求,得1分。4.3.9主要教學用房及其他主要功能建筑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室內環境。評價總分值為11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對主要教學用房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與通風系統聯動,得6分;2對主要教學用房進行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得5分。質量標準。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評分:1功能區最低水質指標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規定的V類,得3分。2功能區最低水質指標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規定的N類,得6分。3功能區最低水質指標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規定的Ⅲ類及以上,得9分。4.3.11采取措施降低校園熱島強度。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1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陰措施的面積達到10%,得1分;達到20%,得4分;2大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0.4,或大于80%的建筑屋面采用綠化屋面,得4分。境和地域特點的植物。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1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得3分;2綠地配置喬木不少于3株/100m2,得3分;3學校采用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方式,得2分。學生提供醫療、健康保證。評價總分值為7分,并按下列規則分1學校醫療設施、體育器械與裝備滿足相關規定及相應學校檔位要求,得2分;采用軟化體育地面,得1分;2根據學生人數600:1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學生人數不足六百時,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保健教師,得2分;3學校設有職業資格的心理咨詢師,并設有基礎型以上級別的咨詢室,得2分。4.3.14學校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健康監測與控制,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在教學計劃中,每學期安排不少于8課時的健康教育課,得3分;2每年開展不少于一次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活動,得2分;3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和報告制度,無甲、乙、丙類公共準的規定,且校園無食物、飲水等中毒事件,得4分。4.3.15教學期間,主要功能房間內PM2s年平均濃度不高丁35μg/m3,PM1年平均濃度不高于70μg/m3,評價分值為9分。4.4.2節能、節水設備、設施應工作正常,且應符合設計要求。4.4.3應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規劃垃圾物流,應對生活廢4.4.4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水、有毒有害實驗品廢弁物4.4.5定期進行綠色校園運行管理培訓,組織同行交流。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運行管理人員培訓計劃、記錄完整,人員具有培訓考核合格證書,得4分;2運行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并通過社會相關行業業務技能考核,得4分;3組織參與綠色校園運行管理交流活動,相關記錄完整,得2分。4.4.6信息公開,師生和家長參與綠色校園的運行管理。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在全校范圍發布綠色校園運行管理組織機構信息和相關制度并組織學習,得3分;2校園運行管理組織機構中有學生、教工和家長的參與并發揮有效作用,得2分;3定期征集綠色校園滿意度,得2分;學生、教工參與校級校園運行管理活動每學年不少于2次,且參與人員范圍涵蓋學校各年級和主要部門,得3分。4.4.7建立綠色校園管理激勵機制,并取得實效。評價總分值為12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針對學校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綠色校園管理、公示、激勵機制和辦法,得2分;2各部門的能耗、水耗等信息定期公示,得2分;3運行管理部門的工作考核中包含激勵機制,得2分;4落實管理激勵機制并取得資源節約或環境治理實效,得5爭取外部資金支持綠色校園建設,得2分;6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取得實效,得2分。4.4.8制定并實施節能、節水、節材、環保與綠化管理等運行管理制度,得5分。4.4.9制定突發事件預案與預警機制,得5分。2分;得2分。活服務等設施進行合理分類,實施能耗、水耗分項計量,得4分;得3分;3運用監測數據對用能、用水系統進行診斷和改造,得3分。善、覆蓋全面。評價總分值為6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整,得2分;2分。得2分;2綠化化學用品使用規范,采取措施避免環境污染,得2分;4.4.16垃圾收集站(點)不污染環境。評價總分值6分,并按2垃圾站(點)定期沖洗、消毒,得2分;3垃圾站(點)周邊無臭味得2分。不大于310t,得2分;2裝潢工程中每10000元建材造價對應工程量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不大于1.8t,得2分;3建筑垃圾回收率達到100%,得2分。4.5.2教育與推廣的工作落實機制4.5.3制定全校參與的綠色校園教育與推廣中長期規劃。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學校制定中長期綠色校園教育與推廣規劃,得5分;2在綠色教育與推廣的中長期規劃框架內,校內各部門有明確目標、實施計劃及相應的保障措施,得5分。4.5.4依托現有學科體系滲透綠色教育。評價總分值為10分,1學校在相關學科中滲透綠色教育,每一個年級滲透綠色教育的學科數不少于該年級所開設學科總數的一半,得5分;得5分。4.5.5開設以創建綠色校園為主題的課程。評價總分值為101學校每一學年開設不少于兩門綠色教育的校本課程或選修課程,得5分;2學校自主開發有關綠色教育的校本教材或讀本,得5分。4.5.6營造有特色的綠色校園文化。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1將綠色校園的創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并且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得5分;2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社會、經濟等條件,在保護自然做法,得5分。4.5.7構建學校、家庭和社區互動的綠色教育與推廣網絡。評價總分值為15分,按照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主動整合社區資源,建立起與家長代表和社區代表定期協商綠色教育推廣的互動機制,得5分;2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家庭和社區的綠色教育實踐活動,每人每學年兩次以上,得5分;3為周邊社區居民免費開放校園設施,宣傳綠色生活的理念和實踐,每學年兩次以上,得5分。4.5.8提升教師推廣綠色教育的能力。評價總分值為15分,按1學校常規教師培訓計劃中包含了綠色教育推廣的內容,相關的培訓課時每學年不少于4節,得5分;2每學年不少于兩位教師參與縣區及以上級別的與綠色教育相關的會議或在正式刊物上發表相關主題的論文,得5分;3對開展綠色教育有突出成績的教師有成文的激勵機制,得5分。4.5.9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綠色教育推廣活動。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建立學生環保社團或興趣小組,且定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得5分;2依托少先隊、共青團、學生會等平臺,開展全校性的綠色教育宣傳活動,且每學年兩次以上,得5分。4.5.10組織學生參與各類青少年科技創新或環境科學類競賽或交流活動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支持與指導學生參與區縣市、省(市)以及全國性和國次以上,得5分;2學生在省(市)級以上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或環境科學類競賽中獲得獎項,每學年一次以上,得5分。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學校在區縣市層面的會議上分享綠色校園創建和綠色教育推廣的經驗,或獲得區縣市一級政府部門的表彰,得5分;2學校在省(市)層面的會議上分享綠色校園創建和綠色教育推廣的經驗,或獲得省(市)級政府部門的表彰,得5分。5.1.1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應符合對各類保護5.1.2學校不得建設在地震斷裂帶、地質塌裂、暗河、洪澇等5.1.3學校教學樓、行政樓等公共建筑布局應保證室內外的日5.1.4校園可比容積率與建筑密度均不應低于國家現行相關標5.1.5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評分總分值為12分,并按下1學校新區建設綠地率不低于35%,舊區改建項目綠地率不低于30%,得3分;2學校場地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評分按表5.1.5的規則評分,最高得7分;3學校公共綠地在放假期間向社會公眾開放,得2分。表5.1.5學校場地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評分規則學校人均公共綠地面積A,舊區改建3573575.1.6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評價總分值為9分,按表5.1.6的普通高校、地下建筑面積與的比率R,舊區改建369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R,3693分;3級,得3分;4校園人行通道采用無障礙設計設施處理道路的高差,得3分。5.1.8根據學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導風向布置建筑物及構筑物,校園風環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適及過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風。評價總分值為11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高1.5處風速低于5m/s,戶外休息區、活動區風速小于2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小于2,得3分;2)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5Pa,再得2分。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按下列規則分別1)場地內人活動區無渦旋或無風區,得3分;2)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0.5Pa,再得3分。5.1.9新建、改建、擴建學校項目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取表層土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評價分值為9分。制率達60%。評價總分值為12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1雨水入滲措施應用在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廣場和停車場,得1分;應用在機動車道及其他場所,得1分;2雨水回用于綠化和其他,得2分;3采取生物滯留措施和初期雨水凈化措施,得3分;4建有集中蓄洪調峰功能設施,得2分;5年雨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60%得1分、65%得2分、70%得3分:1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實際距離不大于10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實際距離不大于1000m,得2場地出入口步行實際距離1000m,范圍內設有不少于31自行車停車設施方便出入,且有遮陽防雨措施,得3分。2設置機動車停車設施,滿足下列要求中2項,得6分;滿足3項及以上,得9分:3)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庫)使4)地面停車比例不大于總停車量的40%;3分。5.2.1校園內主要用能設備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設備節能的要求,新建和改建建筑應符合國家現行建筑節能標準的相關5.2.3不應采用國家和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5.2.4采取綜合措施,逐年降低校園學年生均能耗。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照下列規則評分:1職業學校學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且小于4%,高等院校學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1%且小于2%,得4分。2職業學校學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4%,高等院校學年生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得8分。5.2.5校園內新建主要功能建筑的設計能耗比國家現行節能設計標準規定值低10%以上,或對既有主要功能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改造方案的設計能耗比國家現行節能設計標準規定值低5%以上。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照下列規則評分:1滿足條文要求的建筑面積比例大于50%且小于90%,得4分。2滿足條文要求的建筑面積比例不小于90%,得8分。5.2.6根據當地氣候、自然資源條件和校園用能需求,合埋利用可再生能源。評價總分值為10分,并按照下列規則分別評分1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熱水比例達到20%以上,得2分;每增加10%加1分,總得分最高5分;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量比例不低于2%得2分,每提高1%加1分,總得分最高10分;3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冷量和熱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2分,每提高5%加1分,總得分最高10分。1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園所需蒸汽總量的40%,得2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園所需蒸汽總量的60%,得4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校園所需蒸汽總量的80%,得6分。2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總量的30%,得2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總量的60%,得4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供暖總量的90%,得6分。3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熱水總量的60%,得2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熱水總量的75%,得4分;余熱或廢熱提供的能量不少于生活熱水總量的90%,得6分。5.2.9降低管網漏損率。評價總分值為5分,并按照下列1管網漏損率不高于10%,得3分;2每降低1%加1分,最高得2分。5.2.10生均用水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的規定或連續三年總用水量逐年降低1%。評價分值為5分。5.2.12按用途或計費單元等設置用水計量水表。評價分值為5分。1雨水收集回用范圍不大于校區用地范圍的30%,得3分。2雨水收集回用范圍大于校區用地范圍的30%且小于50%,得5分.GB/T18920的有關規定,且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5%,得3分;達到3%,得6分。評價總分值為6分。1建筑形體不規則的校園建筑數量所占比例大于50%,且2建筑形體不規則的校園建筑數量所占比例不大于50%,1綠色建材的使用比例達到5%,得1分;達到10%,得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達到60%,得2分;3校園中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到10%,得2分;達到15%,得3分。5.2.18校園新建建筑采用裝配式建筑,評價總分值為6分,并根據裝配率按表5.2.18的規則評分。表5.2.18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裝配式建筑裝配率(Rpe)3465.3.1學校環境噪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的規定。校園總平面規劃設計應注意噪聲源及噪聲敏感建筑的布局,當背景噪聲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隔聲及降噪5.3.2主要教學用房及輔助教學用房的室內噪聲級及圍護結構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的控制要求。5.3.3各類功能建筑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5.3.5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級及圍護結構隔聲性能優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評價總分值為12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主要功能用房室內噪聲級達到低限標準,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得4分;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得4分;3建筑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達到低限標準,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得4分。5.3.6主要功能用房室內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的面積要求,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1教學用房80%以上的面積滿足要求,得3分;2行政辦公用房75%以上面積滿足要求,得3分;3學生宿舍用房75%以上的面積滿足要求,得3分。5.3.7在全年教學期間,室內熱濕環境滿足國家現行標準《民總分值為12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教學用房滿足熱舒適Ⅱ級要求,得4分;2行政辦公用房滿足熱舒適Ⅱ級要求,得4分;3學生宿舍用房滿足熱舒適Ⅱ級要求,得4分。5.3.8各類教學用房的混響時間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的有關規定,控制混響時間。評價總分值為10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普通教室滿足混響時間要求,得5分;2其他輔助教學用房滿足混響時間要求,得3分;3其他需要專項聲學設計的室內混響時間滿足相應要求,得2分。5.3.9主要教學用房及其他功能建筑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環境。評價總分值為10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與通風系統聯動,得6分;2對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得4分。質量標準。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評分:1功能區最低水質指標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規定的V類,得3分。2功能區最低水質指標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規定的N類,得6分。3功能區最低水質指標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規定的Ⅲ類及以上,得9分。5.3.11采取措施降低校園熱島強度。評價總分值為6分,并按1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陰措施的面積達到10%,得1分;達到20%,得3分;2大于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0.4,得3分。5.3.12校園綠化以種植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為境和地域特點的植物。評價總分值為8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1種植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選用耐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得3分;2綠地配置喬木不少于3株/100m2,得3分;3學校采用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方式,得2分。5.3.13學校醫療設施及醫務人員服務為師生健康提供醫療保證。評價總分值為7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學校醫療機構與周邊社區共享開放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水平,滿足師生醫療基本需求,并無醫患糾紛,得5分;2學校設置有心理咨詢室及具有不少于一名的專業資格的心理咨詢師,得2分。5.3.14學校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學生健康監測與控制,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在全校通識教育課程中,每學期設置有安排不少于12課時的健康教育課,得3分;2有相關健康與環境的校級學生社團,定期開展健康宣傳活動并取得良好成效,得2分;3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和報告制度,無甲、乙類公共衛生度高,得4分。5.3.15教學期間,主要功能房間內PM2s年平均濃度不高于35μg/m3,PM?年平均濃度不高于70μg/m3,評價分值為8分。5.4.1應建立綠色校園運行管理組織機構,落實責任部門,制5.4.2綠色校園相關設備、設施應工作正常,且應符合設計5.4.3應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規劃垃圾物流,并應對生活5.4.4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水、有毒有害實驗品廢棄物5.4.5定期對運行管理人員進行綠色校園運行管理培訓,組織同行交流。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運行管理人員培訓計劃、記錄完整,人員具有培訓合格證書,得4分;2運行管理人員參與并通過社會相關行業業務技能考核,得4分;3與其他學校或單位同行進行業務交流,相關記錄完整,得2分。5.4.6學生和教工參與校園運行管理。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1在全校范圍發布綠色校園運行管理組織機構信息和相關制度并組織學習,得2分;得2分;3學生手冊中有綠色校園相關條文,得2分;4定期征集綠色校園滿意度,得1分;得1分;6采納學生、教工綠色校園運行合理化建議并完善運行措施,取得實效,得2分。5.4.7建立綠色校園管理激勵機制,并取得實效。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針對學校各部門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綠色校園公示辦法、對各部門能耗、水耗等信息定期公示,得2分;2學校各部門的工作考核中包含綠色校園相關激勵機制,得2分;3落實管理激勵機制,取得資源節約或環境治理實效,得2分;4爭取外部資金支持綠色校園建設,得2分;5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取得實效,得2分。5.4.8學校相關部門制定并實施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與綠化管理等運行管理制度,相關操作規程完整,且有效實施,得5分。5.4.9制定突發事件預案與預警機制,得5分。5.4.10定期進行綠色校園運行管理價總分值為9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定期進行綠色校園運行管理內部監督審查,每學年不少于1次,評審記錄完整,得3分;2聯系校外機構或組織校外專家對綠色校園運行管理進行外審,每學年不少于1次,評審記錄完整,得3分;3建立顧問專家機構,外聘專家聘書、合同及工作記錄完整,得3分。效監測,并將數據用于運行管理、診斷和改造。評價總分值為81校園建有能耗水耗監測平臺,且有效運行,得2分;2按能耗分項計量監測要求,實施監測覆蓋校園用能場所面積達70%以上,得2分;3根據監測情況制定設備、設施改進方案,得2分;5.4.12智能化系統的運行效果滿足校園運行與管理的需要。評價總分值為9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校園建筑的智能化系統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2智能化系統工作正常,符合設計要求,得3分;3運用樓宇自控系統優化控制校園設備運行,提高運行效率,得3分。1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校園運行管理,功能完備,記錄完整,得2分;2建立校園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校園建筑、設施、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得2分;3運用校園一卡通等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管理活動,得2分;4校園無線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得2分;得2分;6建設智慧校園系統,得2分。5.4.14校園綠化、景觀維護良好,采用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得2分;3使用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及生態肥料,得2分;4景觀水體定期維護監測,水質達標,得2分;5使用生態化手段保障水體水質,得2分。5.4.15垃圾收集站(點)不污染環境。評價總分值6分,并按1垃圾及時清運、處置,得2分;2垃圾站(點)定期沖洗、消毒,得2分;3垃圾站(點)周邊無臭味,得2分。5.4.16校園建筑廢棄物控制排放及回收。評價總分值6分,并1每10000m2建筑面積建造或改造工程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不大于310t,得2分;2裝潢工程中每10000元建材造價對應工程量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排放量不大于1.8t,得2分;3建筑垃圾回收率大于90%,得2分。5.5.1教育與推廣的年度工作計劃應圍繞綠色校園創建和5.5.2教育與推廣的工作落實機制應圍繞綠色校園建立和5.5.3制定全校參與的綠色校園教育與推廣中長期總體規劃。評價總分值為6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學校制定中長期綠色校園教育與推廣總體規劃,得3分;2規劃中明確校內各部門的目標、實施計劃及相應的保障措施,得3分。5.5.4建立綠色校園工作信息定期公開發布及宣傳制度,便于推廣教育及公眾監督。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1學校建立綠色校園主題網站或媒體,運行正常且內容具有自身特色,得2分;2向師生及校園參觀者提供綠色設施使用手冊,得2分;3定期發布綠色校園建設簡報信息或公告,公示信息不少于5條,得1分,大于20條,得4分;4相關綠色校園建設成效與行為獲得公共媒體報道,得2分。5.5.5定期開展綠色校園專題會議、講座、沙龍或觀摩活動,1定期開展綠色校園專題會議、講座、沙龍或觀摩活動,得1分;大于6次,得3分;2定期開展全校性綠色校園建設工作大會,提供具體活動照片及活動紀要,得1分;大于3次,得4分;3邀請或聘請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及管理人員開展講座,且每年大于6人次,得3分。5.5.6學校常年設立綠色校園教育與推廣獎勵經費。評價總分值為9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學校有綠色校園教育與推廣獎勵制度,得2分;2獎勵個人大于7人次,得3分;3獎勵部門或單位大于7個,得4分。5.5.7提升教師推廣綠色教育的能力。評價總分值為9分,按1常規教師培訓計劃中包含綠色教育推廣內容,相關的培訓課時每學年不少于4節,得3分;2每學年有不少于兩位教師參與縣區及以上級別的與綠色教育相關的會議或在正式期刊上發表相關主題的論文,得3分;3對開展綠色教育有突出成績的教師有成文的激勵機制,得3分。5.5.8開設綠色校園相關可持續發展教育課程。評價總分值為1專業課設置不少于一門得1分,大于五門課程,得4分;2開課的公選課有一門得1分,大于五門課程,得4分。5.5.9依托學校科研優勢,鼓勵應用及推廣。評價總分值為10分,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開展綠色校園建設科研促進活動,得1分;年度開展科研研發、應用及推廣活動并有活動記錄和總結大于五項,得3分;2制定綠色校園建設相關校立課題并有結題報告,得1分,四項以上課題和結題報告的,得3分;3鼓勵師生進行綠色技術的研發及推廣,應用于實踐并取得較好的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級街舞門徒班合同樣本
- 主題班會教案之“珍愛糧食、拒絕浪費”主題班會
- 中藥代收加工合同樣本
- 修車店加盟合同樣本
- 學校內控風險評估制度
- 英語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設計
- 海爾供應商基本供貨合同
- 個人粉刷合同樣本
- 人事錄用流程-招聘和錄用流程制度
- 體外膈肌起搏器
- “數學悖論”-辛普森悖論
- 六宮格數獨100題
-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送審資料清單
- 中文產品手冊機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人衛版內科學第九章白血病(第3節)
- 食堂設備維修記錄
- DB65∕T 4357-2021 草原資源遙感調查技術規程
- 幼兒園繪本:《閃閃的紅星》 紅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學_第七版_潘瑞熾_答案
- FZ∕T 60021-2021 織帶產品物理機械性能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