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節氣、節日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節氣、節日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文化常識-節氣、節日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二十四節氣

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季節的更替和氣候變化與掌握農事、發展農業關

系密切,于是將一年的365日平分為立春、雨水、驚蟄等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四季氣溫、

雨雪、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按下表。

月份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班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立春驚蟄清明立亶芒種小暑立秋白至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節氣

雨水春分谷雨小滿更至大暑于君秋分雷陡小雪冬至大春

二十四節氣是逐步完善的。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二分二至"這4個最重要的節氣,后

來又掌握了"啟閉"等節氣。"分"是指春分、秋分,"至"是指夏至、冬至,"啟"是指

立春、立夏,"閉"是指立秋、立冬。古人使用土圭,即豎一根桿,正午時測量太陽的投影。

投影最短時稱夏至,最長時稱冬至,從而知道一回歸年為365日。古人還根據"云物"即

日旁云氣的顏色以觀測吉兇水旱。至秦代才岀現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個節氣的名稱。

與后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節氣名稱,是《淮南子》以后才有的。《淮南子?天文訓I》詳細記

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其中“驚蟄"古代本叫"啟蟄",漢代避景帝劉啟諱,改稱"驚蟄”.

二十四節氣與陰歷月份的搭配并不是每年都一致的,因節氣跟著太陽走,與朔望月無關。二

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而定的,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24個不

同的位置。

二十四節氣與置閏有關系。最初,古人將二十四節氣分為節氣和中氣兩種。如立春是正

月節氣,雨水是正月中氣;驚蟄是二月節氣,春分是二月中氣;節氣與中氣相間,余依此類

推。由于一個節氣加一個中氣平均有三十天半,大于一個朔望月(平均二十九天半)的天數,

所以每月的節氣和中氣總要比上個月往后推遲1~2天。這樣推下去,推至某月只有節氣沒

有中氣的時候,就在這個月置閏,所以古書上說"閏月無中氣"。換言之,當節氣出現在某

年某月十五日的時候,這時它前后都掛空了,于是就把這個月定為閏月。今天的農歷置閏仍

使用這個老辦法。陽歷則每月都有節氣和中氣,一至六月,每月六日和二十一日前后是交節

日期;七至十二月,每月八日和二十三日前后是交節日期。

二、節日

由于風俗習慣的關系,我國古代的節日很多,許多一直流傳到今天。

(1)元日

"元日"按現在說法,就是過年,也叫過春節。其實春節這個叫法,歷史很短,也就一

百多年吧。古人呢,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民國成立之后,改用了公歷,把公歷的

一月一號立為元旦,原來作為元旦的農歷大年初一,就改叫春節了。"元"的本意為"頭",

后引申為"開始"。"元日"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2)人日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七日"等。老一輩的人會在這一天

會紀念紀念,但年輕的朋友很多已經不知道有這個節日。

"人日"跟"女蝸"有關。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

造出了人。人日這一天,民間有吃"七寶羹”的習俗。

(3)上元節

即元宵節,又稱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

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

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逐漸成為民間習俗。所以這一天也叫"燈節"。

(4)社日與“二月二,龍抬頭”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填節氣)后第五個戊日推算,

一般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后。

陸游寫《游山西村》,當中有: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這兩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我們不難體味岀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

的深情。

(5)花朝節

顧名思義,是紀念百花的生日,俗稱"花神節"。有以二月十五為花朝,也以二月十二

為百花生日。

這是一個很美的節日。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

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6)上巳節

俗稱"三月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

邊沐浴,稱為祓(伯)禊(xi)"。這一節日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

春等內容。是一個頗具娛樂屬性的節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就有上巳

"祓除畔浴”的影子。

(7)寒食與清明

寒食節,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這一習俗相傳跟紀念“介子推"有關。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

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愿受賞,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