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考題選_第1頁
高一文言文考題選_第2頁
高一文言文考題選_第3頁
高一文言文考題選_第4頁
高一文言文考題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22.選出下列句中“序”字的含義相同的兩項是()A.春夜宴桃李園序B.送東陽馬生序C.送薛存義序D.序天倫之樂事23.選出下列句中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A.古人乘燭夜游,良有以也B.況陽春召我以煙景C.大塊假我以文章D.開瓊筵以坐花24.本文題為《春夜宴桃李園序》,文中多有點睛之筆,請一一找出。25.本文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引出夜宴,看似消極,但實際上“歡”字乃是全文主基調。文章是從哪幾方面寫夜宴之歡的?【答案】22.BC23.BC24.①春: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②夜:古人秉燭夜游,醉月③宴: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④桃李園:會桃花之芳園。25.①熱愛錦繡自然,欣賞春夜美景。②兄弟聚會情深,同敘天倫之樂③花間月下設宴,高談闊論賦詩。(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廷頁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颒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采。訪后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命也,不愿更嫁。傳正嘉嘆,復其夫徭役。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選自《新唐書·李白傳》,有改動)1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A.客巴西客()B.州舉有道舉()C與吳筠善善()D.恥之恥()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15.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斷句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16.李白在長安時,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后來,卻又愿被永王璘辟為府僚佐。這表現他怎樣的思想品格?【答案】13.(1).客居(2).舉薦(3).交好(4).感到羞恥14.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到尋陽,因事獲罪下獄。那時宋若思率領三千吳地的士兵人將赴河南,道經尋陽,將李白釋放了,并聘請他為行軍參謀,沒多久,李白又辭去參謀之職。15.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16.不為權貴折腰,卻又想濟世救民、一展抱負,渴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有所作為。參考譯文: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第九代孫。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初年,他的父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于巴西。李白誕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星,因而取其字為太白。十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人,隱居于岷山。當時所在州郡以有道科舉薦他,他沒有應舉。蘇廷頁為益州長史時,見到李白,感到驚異,說:“這個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點學問,便可以同漢代的司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歡縱橫家的那一套術數,學擊劍,想當個游俠之士,輕財好施。后來,李白又客居任城,和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于徂來山,成日酣飲沉醉,當時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南游到會稽,和吳筠友善。吳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長安。李白在長安,去拜見賀知章;賀知章見到他的詩文,感嘆地說:“您,是個天上貶下人間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說起,玄宗于是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論當代的大事,獻上一篇賦頌。玄宗皇帝賜李白吃的東西,并親自為他調羹,下詔命他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還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聽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詞,于是召李白入宮,而李白已經醉倒,左右侍從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筆給他,他提起筆一揮而就,下筆成文,詞章婉轉華麗,意精旨切,一氣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愛他的才華,幾次召見宴請。李白曾經陪玄宗皇帝飲酒,醉了,讓高力士為他脫鞋。高力士平素為朝中顯貴,當替李白脫鞋,深以為恥,于是挑剔他詩中的毛病,并加以附會,以激怒楊貴妃。玄宗皇帝想讓李白當官,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親近所容忍,愈加桀驁不群,放蕩不羈,和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并稱為“酒中八仙人”。李白懇求引退還山,玄宗皇帝也就賜給他金帛,讓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經于夜間借著月色,和崔宗之乘船從采石磯至金陵,身上穿著皇帝所賜宮錦袍,坐在船中,旁若無人。安祿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亂,李白輾轉于宿松和匡廬之間。永王李璘聘請他到幕下當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懷不軌,他即逃回彭澤;永王失敗了李白論罪當斬。其初,李白游并州曾見郭子儀,暗暗稱奇。當時郭子儀曾犯法,應受處罰,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處罰。及至李白論罪當誅的時候,郭子儀愿解除官職以贖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詔,把他長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尋陽,因事獲罪下獄。那時宋若思率領吳地之兵三千人將赴河南(今河南洛陽),道經尋陽,將李白釋放了,并聘請他為行軍參謀,沒多久,又辭去參謀之職。李陽冰任當涂縣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遺之職,而這時李白已經逝世了,終年六十余歲。李白晚年頗好黃老之學,經牛渚磯來到姑孰,喜歡謝朓終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終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龍山東麓。元和末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墳墓周圍采樵和放牧。范傳正訪問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給平民為妻的兩個孫女,行為舉止仍然保持著斯文世家的風范。她們見了范傳正,哭泣地說:“先祖志在青山,臨時葬在龍山東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兩通石碑。他還告訴李白的兩位孫女,要將她們改嫁給士族為妻,兩位孫女辭謝說孤獨窮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該如此,不愿再嫁。范傳正嘉獎感嘆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唐文宗時,下詔以李白的歌詩,斐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合稱為“三絕”。(三)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勤學王守仁①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②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③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注釋】儕(chái)輩:同輩。17.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A.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堅定)B.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矣(干某項事業)C.自矜自是(夸耀)D.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責備)18.下列句中劃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B.而以勤確謙抑為上不以物喜C.凡學之不勤水陸草木之花D.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19.把文中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20.閱讀第①段,概括作者選擇學生的首要條件是什么?21.結合第②段,分析作者如何論述諸生應該“勤學”的?【答案】17.B18.D19.他固然可以用這些欺騙別人,別人果真就會被他欺騙嗎?20.作者把勤奮踏實、謙虛低調作為自己選擇學生的首要條件。21.課文主要運用的是對比論證和假設論證的方式。分別從“以虛作滿,以無裝有”者和“謙虛沉默自我持重”者的表現入手,進行假設說理,說理中,將不同人的表現及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進行對比,多次使用反問句,加強語氣,增強本文的說理氣勢,表明作者對求學的態度。【點睛】參考譯文:已經立志做君子,自然應當從事于學問,凡是求學不能勤奮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還不夠堅定的緣故。跟隨我求學的人,不是把聰慧機警敏捷為上選,而是把勤奮踏實、謙遜低調作為首要條件。各位同學試看你們同學當中,假若有人以虛做滿,以無裝有,忌諱自己所沒有的能力,嫉妒他人的長處,自我炫耀自以為是,講大話騙人的人,假若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特別優異,同學當中有不痛恨厭惡他的人嗎?有不鄙棄輕視他的人嗎?他果然可以用這些欺騙人,別人果真就會被他欺騙嗎?有不暗中譏笑他的人嗎?假若有人謙虛沉默自我持重,以沒有能力的態度自處,堅定意志努力行動,勤學好問;稱贊別人的長處而責備自己的過失;學習別人的長處而能明白自己的短處;忠誠信實,樂觀和藹,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這個人天資稟賦雖然非常愚魯遲鈍,同學當中有不稱贊羨慕他的人嗎?他固然以沒有能力的態度自處,并且不求超過他人,別人果真就認為他沒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嗎?各位同學看到這些,也可以知道為君子應勤于治學了。(四)閱讀下文,完成各題《師說》韓愈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②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別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別足羞,官盛則近諛。”鳴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③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數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14.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詞(1)則恥師焉()(2)惑矣()(3)師不必賢于弟子()(4)六藝經傳皆通習之()15.下列加點虛詞意義用法均相同的一項是()A.吾未見其明也其可怪也歟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作《師說》以貽之C.猶且從師而問焉而恥學于師D.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位卑則足羞16.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17.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作用將不再重要。你認同這種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4.(1).以……為恥(2).糊涂(3).超過(4).全面15.D16.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隨他學習(以他為老師)。17.示例一:我認同這種觀點,因為互聯網拓寬了教育渠道,豐富了教育資源,改變了教學方式。學生一“鍵”在手,學海任游;將來虛擬技術的進步將進一步尊重個體的差異性,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私人定制的課程設計,學習將更便捷、高效。所以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示例二:我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即使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依然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網絡學習的引導者,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是認知的建構,教師在育人與立德方面的價值是不可被取代的。參考譯文:①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就從師問道來說,沒有貴和賤的區分,沒有長和幼的區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②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當做老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做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哎!求師的風尚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③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④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五)(10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滿井游記袁宏道①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鴿。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激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磺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③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叩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域居者未之知也。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18.文中第④段方框處應填入的虛詞是()A.也B.爾C.焉D.矣19.文中第③段分別從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滿井早春的景色。20.下列表述對本文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A.第①段先寫北國早春沒有春天的氣息,采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B.第②段在寫景時多處使用比喻,形神兼備,寫景中融入了作者對于自然的熱愛情懷。C.第③段寫滿井的早春景色,其中寫人有動有靜,聲色兼備,突出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