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_第1頁
2023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_第2頁
2023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_第3頁
2023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_第4頁
2023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II目??次前??言 1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 2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2術語 2準則 3寒旱區湖泊水資源數量監測與分析 3湖泊水位及蓄水量監測分析 3湖面降水分析 3湖面蒸發分析 4入湖河川徑流分析 4湖泊水量平衡分析 4寒旱區湖泊生態水位(水面面積)計算 5一般規定 5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計算 5生態補(調)水 6寒旱區湖泊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 6取用水調查統計分析 6湖泊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 6寒旱區湖泊水資源質量監測與評價 7一般規定 7湖泊水質評價 7湖泊營養狀態評價 8PAGEPAGE2寒旱區湖泊水資源保護技術指南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寒旱區湖泊水資源數量監測與分析、生態水位(水面面積)計算、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水資源質量監測與評價等相關方法與技術指南。本標準適用于寒旱區湖泊水資源的保護。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T25173水域納污能力計算規程GB/T51051水資源規劃規范GB/T50138水位觀測標準SL219水環境監測規范SL/T238水資源評價導則SL278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SL339水庫水文泥沙觀測規范SL365水資源水量監測技術導則SL395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T712河湖生態環境需水計算規范術語寒旱區coldandaridregions冬季存在明顯的3個月以上的冰封期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區。湖泊冰封期icefrozenperiodforlakes湖泊中水體從開始封凍到冰體完全融化的時期。湖泊非冰封期icefreeperiodforlakes湖泊中冰體完全融化后到水體開始封凍的時期。湖泊水量平衡waterbalanceforlakes某一時段內湖泊水量的收支關系湖泊生態水位(水面面積)ecologicalwaterlevelforlakes為維持湖泊水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維系湖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水量要求。湖泊水資源數量waterquantityforlakes湖泊水資源管理中需要監測與調查的各種相關水量,包括自然循環水量和開發利用水量。湖泊水資源質量waterqualityforlakes一般簡稱為湖泊水質,是指湖泊水體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特征與性質。準則寒旱區湖泊水資源數量監測與分析湖泊水位及蓄水量監測分析湖泊水位觀測頻次應逐日觀測,當水位出現較大變化時,應適當加密測次。GB/T50138《水位觀測標準》的有關規定,水位變幅不大于10m10m0.2%。湖泊水位觀測站的數量應根據湖泊面積和當地平均風速進行合理設置,使水位觀測值更具代表性。冰封期湖泊水位觀測值為冰蓋表面高度,應同步觀測湖面冰蓋厚度,冰厚可采用冰面開孔后冰尺測量法。由于冰體的膨脹作用,冰封期水位值應根據冰厚估算不同時期冰體占比進行修正。監測湖泊的蓄水量,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觀測水位,并通過水位容積曲線查算蓄水量,如因自然或人類活動導致容積可能發生較大改變時,應復核水位容積關系曲線。10%SL339《水庫水文泥沙觀測規范》的有關規定開展。湖面降水分析應采用雨量觀測站的觀測資料進行湖面降水量分析。測站和資料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采用的降水資料應為經過整編和審查的成果;選定的資料系列如有缺測和不足的年、月降水量,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多種方法插補延長,經合理性分析后確定采用值;如自行開展降水量觀測,非冰封期可采用自動雨量計、雨量筒等方式進行,冰封期應采用收集降雪融化法進行降水量測定。降水分析計算應包括下列內容:選擇長系列測站,分析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包括豐枯周期、連枯連豐、變差系數、極值比等;湖面蒸發分析蒸發是影響湖泊水資源數量的重要水文要素,是寒旱區湖泊水量消耗的主要去水面蒸發資料選用與分析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如自行開展蒸發觀測,非冰封期可采用陸地蒸發皿等方式進行,冰封期應采用稱重法對冰體進行蒸發量測定;E601型蒸發皿的蒸發量;有條件的應開展湖泊大水面蒸發與不同型號蒸發皿的對比試驗,以求得不同蒸發皿更為精確的水面蒸發換算系數;干旱指數宜采用年水面蒸發量與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入湖河川徑流分析入湖河流單站徑流資料統計分析應符合下列要求:受水利工程、用水消耗等影響而改變徑流情勢的測站,應進行還原計算,將實測徑流系列修正為天然徑流系列;主要入湖河流年徑流量計算,應選擇河流出口控制站的長系列徑流量資料,分別計算長系列和同步系列的平均值及不同頻率的年徑流量。湖泊水量平衡分析通用平衡方程首先對湖泊建立通用水量平衡方程,通用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如下。V/tnt

(1)式中:ΔV/Δt為湖泊一段時期內的蓄變量,即庫容差;QIn為一段時期內所有形式的入湖水量;QOut為一段時期內所有形式的出湖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根據湖泊補給及耗排情況,進一步確定具體水量平衡方程式,可根據如下方程式選擇具體參數項。/RndGnEU

(2)式中:ΔV/Δt為湖泊一段時期內的蓄變量,即庫容差,用計算期末減去計算期初(Qlad匯入河流或季節性溝渠Qin為一段時期內地下水對湖泊的補給水量;QE期內湖面的蒸發水量;QR-out為一段時期內湖泊的流出水量;QG-out滲漏進入地下水量;QU為一段時期內人類活動從湖泊的取用水量。合并及計算余項可通過平衡計算得出。平衡分析平衡計算時間步長Δt可采用年、季、月等,應根據實際需求和數據細致程度選擇合適的時間步長進行計算。如平衡計算時間步長Δt采用年時,起止時間應避開冰封期,冰封期由于冰體膨脹、空鼓、冰面高低起伏不平整等因素,使得冰封期水位觀測值計算的湖體蓄變量有較大的誤差,誤差易引起計算結果失真。如平衡計算時間步長Δt5.1.4內容進行修正,以減少計算誤差。盡可能利用長系列資料進行平衡分析,較為精確地計算湖泊來去水量各組分的占比,明確湖泊水的主要去向,明確寒旱區湖泊主要的補給水源。寒旱區湖泊生態水位(水面面積)計算一般規定湖泊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計算,應結合不同工作的要求,比選確定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應根據湖泊生態環境功能、生態狀況與存在的問題,分別計算湖泊的基本生態水位(水面面積)和目標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計算湖泊基本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為維持湖泊相關功能不喪失的基本要求,計算(水面面積(水面面積(水面面積)表述。湖泊目標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為湖泊正常發揮各項功能的水位(水面面積)要求,計算應按年內不同時段水位(水面面積)和全年水位(水面面積)表述。(水面面積(水面面積SL/T712《河湖生態環境需水計算規范》的相關規定計算。對于主要功能為改善周邊生態環境、需維持水面形態、長期以來水生生物棲息地功能不明顯的內陸尾閭鹽湖,應采用湖泊形態分析法開展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計算。(水面面積)的計算,當生物保護物種為多個時,應分別計算個保護物種的水位(水面面積)后,綜合分析確定年內不同時段生態水位(水面面積。對于區域水資源發生重大變化、呈快速萎縮、瀕臨干涸的寒旱區湖泊,應采用天然水位資料法開展最低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計算。寒旱區湖泊冰封期生態水位(水面面積)計算時應考慮冰厚對生物生存空間的影響,生物空間法計算時應將冰下水體生物空間累加近年來最大冰厚作為計算結果,同時比較分析多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合理確定冰封期生態水位(水面面積。天然季節性湖泊可只分析確定非干涸期的生態水位(水面面積。內陸尾閭湖泊生態水位(水面面積)應統籌考慮維持合理湖水水面及靠湖水補給維持的湖岸帶植被、周邊地下水一定水位的需水要求,綜合分析確定。生態補(調)水連續多年不滿足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寒旱區重要湖泊,應依據基本生態水位(水面面積)和目標生態水位(水面面積)的計算結果,科學開展生態補(調)水的論證,制定詳細的生態補(調)水計劃,以維持湖泊生命的延續。生態補(調)水量應與調出區區域水資源配置的相關規劃應符合,且對調出區的生態環境不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寒旱區湖泊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取用水調查統計分析選擇具備資料條件的最近一年作為基準年,調查統計分析該年及近幾年湖泊供用水情況。按農業、工業、生活三大類用水戶分別統計各年從湖泊的取用水總量,統計分析年用水量增減變化及其用水結構調整狀況,統計各項用水量均為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取用水量。湖泊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湖泊水資源開發利用應以生態環境用水優先,再滿足生態環境用水的基礎上可適度開發利用。其中有地表出湖河流、湖水可進行交換的湖泊,在豐水及平水年取用的湖水量10%。多年無出湖河流的內陸湖泊,且湖水以地表河川徑流補給為主,在豐水年取用5%,在枯水年應禁止取用湖水,以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維持湖面面積。多年無出湖河流的內陸湖泊,且湖水以地下水補給為主,在豐水年取用的湖水5%,在枯水年應禁止取用湖泊水量,以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維持湖面面積。寒旱區湖泊水資源質量監測與評價一般規定湖泊水質評價時段應分為季度、月、水期和年度,水期可分為冰封期和非冰封期。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COD大30mg/LCOD30mg/L的水域宜選用高錳酸鹽指數。湖泊水面面積、蓄水量、總硬度等對水質評價具有輔助作用,宜作為水質評價參考項目。評價采用的監測數據應符合以下要求:a) 水質監測數據應由具備計量認證或國家實驗室質量認可的監測機構提供;b) 水樣的采樣布點及監測頻率應符合SL219《水環境監測規范》的規定;c) 冰封期采樣要同時采集冰體及冰下水體進行監測分析;d) SL219《水環境監測規范》的規定。評價數據應符合以下頻次要求:4次(4次)以上監測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冰封期評價應采用2次(含2次)以上監測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年度評價應采用6次(含6次)以上監測數據的算術平均值。湖泊水質評價水質站水質評價4部分內容。具體評價可參考SL395《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進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限值的比對結果確定。當不同類別標準值相同時,應遵循從優不從劣原則。湖泊區域水質評價湖泊整個區域水質評價應包括各類水質類別比例、I~III類比例、IV~V類比例、4SL《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進行。湖泊冰封期受冰體污染物向下排出效應的影響,應依據冰樣與冰下水樣的監測濃度及冰水體積占比求算指標濃度的加權平均值,以濃度加權平均值進行水質評價?;蚍謩e對冰體及冰下水體進行水質評價,綜合分析評價結果。根據評價結果應繪制湖泊評價成果圖,評價成果圖應包括單項水質項目水質類別圖和水質站水質類別圖。評價成果圖的底圖應包括湖泊岸線、主要入湖河流和主要城鎮等要素。湖泊營養狀態評價a、高aSL395《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的相關規定進行。1采用指數法進行湖庫營養狀態評價應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采用線性插值法將水質項目濃度值轉換為賦分值;EINNEIEn/Nn1式中:EI--營養狀態指數;En--評價項目賦分值;N--評價項目個數。1,根據營養狀態指數確定營養狀態分級。

(3)9.2.3表1湖泊營養狀態評價標準及分級方法營養狀態分級EI=營養狀態指數評價項目賦分值E總磷(mg/L)總氮(mg/L)葉綠素a(mg/L)高錳酸鹽指數(mg/L)透明度(m)貧營養0≤EI≤20100.00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