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生物選擇性考試B方案一輪復習學案第9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_第1頁
2021新高考生物選擇性考試B方案一輪復習學案第9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_第2頁
2021新高考生物選擇性考試B方案一輪復習學案第9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_第3頁
2021新高考生物選擇性考試B方案一輪復習學案第9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_第4頁
2021新高考生物選擇性考試B方案一輪復習學案第9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3第九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考綱明細]1.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應用(Ⅱ)2.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Ⅱ)課前自主檢測判斷正誤并找到課本原文1.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必修3P93—正文)(√)2.輸入第一營養級的能量,一部分在生產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必修3P94—正文)(√)3.“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個營養級利用的能量。(必修3P95—圖5-8小字)(×)4.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必修3P96—正文)(√)5.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轉化效率。(必修3P96—正文)(×)6.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形成溫室效應,導致氣溫升高。(必修3P101—與社會的聯系)(√)7.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必修3P103—正文)(√)8.物質循環是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必修3P101—正文)(√)9.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必修3P107—正文)(√)10.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大致有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等,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利用對人類生存環境無污染的機械防治。(必修3P108—正文)(×)(2015·海南高考)關于草原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A.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來自各營養級生物所儲存的能量C.生態系統維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D.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營養級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A正確;植物的殘枝落葉、動物的遺體及排遺物中儲存的能量都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時逐級遞減,生態系統維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如太陽能,C正確;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可流入下一營養級和分解者,D錯誤。知識自主梳理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二第一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分析三流入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分析1.同化量為每一營養級通過攝食并轉化成自身有機物的能量,攝入量是消費者攝入的能量,同化量=eq\x(\s\up1(04))攝入量-糞便量。消費者產生的糞便中能量不屬于該營養級同化的能量,它實際上與上一營養級的遺體、殘骸一樣,屬于eq\x(\s\up1(05))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要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釋放出來。2.最高營養級消費者的能量沒有流向下一營養級這條途徑。四能量流經生態系統的過程1.過程2.各營養級能量來源和去向來源eq\b\lc\{\rc\(\a\vs4\al\co1(生產者的同化量來自\x(\s\up1(11))太陽能,消費者的同化量來自上一營養級\x(\s\up1(12))同化量))去向eq\b\lc\{\rc\(\a\vs4\al\co1(自身呼吸消耗,\x(\s\up1(13))流入下一營養級即下一營養級同化量,被分解者利用))3.能量流動的特點及意義4.生態金字塔的類型、含義比較能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狀每一階含義每一營養級生物所含eq\x(\s\up1(22))能量每一營養級eq\x(\s\up1(23))生物個體的數目每一營養級生物的eq\x(\s\up1(24))有機物總量特點正金字塔形一般為正金字塔形一般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義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具有eq\x(\s\up1(25))逐級遞減的特性一般生物個體數目在食物鏈中隨營養級升高而逐級eq\x(\s\up1(26))遞減一般生物有機物的總質量沿營養級升高逐級遞減特殊形狀無極少五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1.概念2.碳循環(1)碳循環的存在形式①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eq\x(\s\up1(08))CO2和碳酸鹽的形式存在。②在生物群落內部:以eq\x(\s\up1(09))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③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以eq\x(\s\up1(10))CO2的形式循環。(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碳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生產者的eq\x(\s\up1(1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碳返回無機環境的途徑eq\b\lc\{\rc\(\a\vs4\al\co1(生產者、消費者的\x(\s\up1(12))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x(\s\up1(13))燃燒))(3)溫室效應①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大氣中的eq\x(\s\up1(14))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②影響:導致eq\x(\s\up1(15))氣溫升高,加快極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進而對人類和其他許多生物的生存構成威脅。3.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關系項目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形式光能→eq\x(\s\up1(16))化學能→熱能化學元素(無機物有機物)過程沿eq\x(\s\up1(17))食物鏈(網)單向流動在eq\x(\s\up1(18))無機環境和eq\x(\s\up1(19))生物群落間往復循環特點eq\x(\s\up1(20))單向流動、逐級遞減eq\x(\s\up1(21))循環性、全球性范圍eq\x(\s\up1(22))生態系統各營養級eq\x(\s\up1(23))生物圈聯系同時進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②eq\x(\s\up1(24))物質是能量沿食物鏈(網)流動的載體;③eq\x(\s\up1(25))能量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往復循環的動力六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eq\x(\s\up1(01))傳播的消息、情報、指令、數據與信號等。2.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類別實例傳遞形式eq\x(\s\up1(02))物理信息光、聲、溫度、濕度等物理過程eq\x(\s\up1(03))化學信息動物的性外激素以化學物質為信息載體eq\x(\s\up1(04))行為信息蜜蜂跳舞、孔雀開屏動物的特定行為特征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層次作用舉例個體eq\x(\s\up1(05))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1)蝙蝠的回聲定位(2)萵苣種子必須接受某種波長的光才萌發種群eq\x(\s\up1(06))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1)植物開花需光信息刺激(2)昆蟲分泌性外激素,引誘異性個體群落和生態系統eq\x(\s\up1(07))調節生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森林中,狼能夠依據兔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兔同樣也能依據狼的氣味或行為特征躲避獵捕4.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1)提高eq\x(\s\up1(08))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2)對eq\x(\s\up1(09))有害動物進行控制。1.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照射在生產者上的太陽能。(×)2.太陽能只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并以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形式存在。(×)3.以熱能形式散失的這部分能量對生物體沒有任何作用。(×)1.兔吃草后排出的糞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2.綠色植物沒有攝入量,最高營養級能量沒有流入下一營養級。(√)如果是某一時間段能量去向,還應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利用,也未被下一營養級和分解者利用。如果以年為單位,這部分能量將保留到下一年。1.一種蜣螂專以象糞為食,則該種蜣螂最多能獲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2.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則該狼就獲得了這只兔子能量的10%~20%。(×)3.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利用。(×)4.拔去田地中的雜草是人為地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提高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5.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現倒置現象。(×)能量傳遞效率等于能量利用率嗎?提示不等于。能量傳遞效率指由一個營養級流入下一個營養級的能量比例,大約是10%→0%,不能隨意改變;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為改變,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稈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所說的“生態系統”并不是一般的生態系統,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因此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所說的“物質”并不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而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如C、H、O、N、P、S等。3.碳在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傳遞并不都是雙向的,只有生產者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傳遞是雙向的,其他各成分間的傳遞均是單向的。1.物質循環中的物質和做為能量流動的載體的物質,含義不同。(√)2.能量可隨物質循環而循環。(×)1.生態系統中的各種信息均可來自于無機環境,傳遞方向為雙向。(×)2.信息傳遞可以在同種生物間進行,也可以在不同種生物間進行,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進行。(√)3.激素在不同細胞之間完成信息傳遞也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考點題型突破考點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題型一能量流動過程分析1.(2019·河南豫南六市一模)下圖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N1~N6表示能量數值,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蜣螂同化的能量屬于第二營養級的能量B.最高營養級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C.草食動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動物的這一比值D.高營養級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營養級的生物答案D解析蜣螂同化的能量來自初級消費者的糞便,而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是其沒有同化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A錯誤;最高營養級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其中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B錯誤;不同營養級的生物同化量與攝入量的比值無法判斷,C錯誤;高營養級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營養級的生物,D正確。1.能量流動過程相關分析(1)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2)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體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3)生物體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2.利用“拼圖法”解決能量的流動輸入第一營養級的能量(W1)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生產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則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現存的植物體中未利用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營養級的能量(D1)。如下圖所示:[1-1](2019·山東省煙臺高三期末)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物質多級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B.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能量輸入與輸出相對穩定C.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輸入流動渠道D.通過兔子的糞便流入分解者體內的能量屬于兔子通過同化作用獲得的能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通過物質多級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確;處于穩態時生態系統能量輸入與輸出相對穩定,保持動態平衡,B正確;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生產者固定太陽能,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輸入到生態系統之中,C正確;兔子的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兔子同化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D錯誤。[1-2]下圖表示桑基魚塘生態系統局部能量流動,圖中字母代表相應的能量。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中b表示桑樹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圖中的c可表示桑樹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C.如果g表示蠶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則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圖中h/d可以表示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答案D解析生產者桑樹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中有一部分通過生產者的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即圖中的b,另一部分則儲存在生產者體內的有機物中,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即圖中的c,A、B正確;圖中d表示蠶同化的能量,e表示蠶通過呼吸作用散失的熱能,如果g表示蠶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則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正確;h/d可以表示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d/a可以表示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題型二能量流動的特點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A.由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所以營養級越高則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熱能不能被生產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不可循環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稈等可以提高能量傳遞的效率D.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都是食物鏈和食物網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沿食物鏈流動時,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營養級越高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正確;生產者只能固定光能或化學能,而不能固定每個營養級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熱能,所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不可循環的,B正確;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一般不能人為改變,充分利用作物秸稈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C錯誤;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都是食物鏈和食物網,D正確。3.下面為某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示意圖,以下敘述錯誤的是()A.能量流動是從甲固定的太陽能開始的,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1250kJB.從乙到丙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5%C.將乙和丙的糞便作為有機肥還田,可以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食物鏈的營養關系一般不可逆,這決定了能量流動的單向性答案C解析能量流動從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開始,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甲)固定的太陽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250(kJ),A正確;從乙到丙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q\f(丙的同化量,乙的同化量)=eq\f(30,200)=15%,B正確;將乙和丙的糞便作為有機肥還田,有機肥被分解者分解,為作物提供了無機鹽,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C錯誤;食物鏈的營養關系一般不可逆,這決定了能量流動的單向性,D正確。題型三能量流動的相關計算4.某生態系統中存在下列食物網,若A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M,則C獲得的能量范圍大約是多少()A.1/100·M~1/100·MB.1/250·M~1/25·MC.1/10000·M~1/25·MD.M~1000M答案C解析A固定的能量是M,C獲得最多能量時,按最短食物鏈、最高傳遞效率計算,是1/25·M;C獲得最少能量時,按最長食物鏈、最低傳遞效率計算,是1/10000·M。所以C獲得的能量范圍大約是1/10000·M~1/25·M。5.(2019·湖北黃岡一模)若某草原生態系統只存在如圖所示的食物關系,嘗試完成問題。(1)假如貓頭鷹的食物有eq\f(2,5)來自兔,eq\f(2,5)來自鼠,eq\f(1,5)來自蛇,那么,貓頭鷹若要增加20g體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為________。(2)假如植物有eq\f(2,5)被兔所食,有eq\f(3,5)被鼠所食;鼠有eq\f(2,3)直接被貓頭鷹捕食,有eq\f(1,3)被蛇捕食后流入貓頭鷹體內。那么,貓頭鷹若要增加20g體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為________。(精確到個位數)答案(1)900g(2)595g解析(1)在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效率為20%時,能量在流動過程中損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為最高營養級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計算使貓頭鷹增加20g體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質量,則能量按20%傳遞。貓頭鷹的食物有eq\f(2,5)來自兔,eq\f(2,5)來自鼠,eq\f(1,5)來自蛇,那么貓頭鷹若增加20g體重,根據食物鏈:植物→兔→貓頭鷹,至少需要消耗植物:eq\f(2,5)×20÷20%÷20%=200g;根據食物鏈:植物→鼠→貓頭鷹,至少需要消耗植物:eq\f(2,5)×20÷20%÷20%=200g,根據食物鏈:植物→鼠→蛇→貓頭鷹,至少需要消耗植物eq\f(1,5)×20÷20%÷20%÷20%=500g,故最少需要消耗植物200g+200g+500g=900g。(2)設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為a,則從食物鏈:植物→兔→貓頭鷹中貓頭鷹獲得的能量為eq\f(2,5)a×20%×20%從食物鏈:植物→鼠→貓頭鷹中,貓頭鷹得到的能量為eq\f(3,5)a×20%×eq\f(2,3)×20%,從食物鏈:植物→鼠→蛇→貓頭鷹中貓頭鷹獲得的能量為eq\f(3,5)a×20%×eq\f(1,3)×20%×20%三者之和為20g,可計算出a≈595(g)。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1)相鄰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10%~20%,計算方法如下:能量傳遞效率=eq\f(下一營養級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同化量)×100%。(2)食物鏈中能量的最值計算設食物鏈A→B→C→D,分情況討論(如下表):①能量傳遞效率未知時:已知問題思路求解D凈增重M至少需要A的量YM÷(20%)3=Y最多需要A的量YM÷(10%)3=YA凈增重ND最多增重的量YN(20%)3=YD至少增重的量YN(10%)3=Y②已確定營養級間能量傳遞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計算。例如,能量傳遞效率分別為a%、b%、c%,若A的能量為M,則D獲得的能量為M×a%×b%×c%。(3)在食物網中分析在解決有關能量傳遞的計算問題時,需要確定相關的食物鏈,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0%~20%,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慮:①知低營養級求高營養級eq\b\lc\{\rc\(\a\vs4\al\co1(獲得能量最多\b\lc\{\rc\(\a\vs4\al\co1(選最短食物鏈,按×20%計算)),獲得能量最少\b\lc\{\rc\(\a\vs4\al\co1(選最長食物鏈,按×10%計算))))②知高營養級求低營養級eq\b\lc\{\rc\(\a\vs4\al\co1(需最少能量\b\lc\{\rc\(\a\vs4\al\co1(選最短食物鏈,按÷20%計算)),需最多能量\b\lc\{\rc\(\a\vs4\al\co1(選最長食物鏈,按÷10%計算))))考點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題型一碳循環過程特點及成分辨析1.(2019·邯鄲質檢)如圖是生物圈中碳循環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生物圈通過碳循環實現碳元素的自給自足B.A是消費者,C是生產者,各成分間以CO2的形式傳遞碳元素C.對E過度開發利用會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D.碳循環過程需要能量驅動,同時又是能量的載體答案B解析圖中A為消費者,B為分解者,C為生產者,D為大氣中的CO2庫,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以CO2的形式傳遞,在生物群落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B錯誤。2.(2015·海南高考)回答下列關于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問題:(1)紅樹林具有調節氣候、保護海岸的作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這種作用所具有的價值屬于________(填“間接”或“潛在”)價值。(2)某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如圖所示。圖中A是一種氣體,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頭表示碳流動的方向。圖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級消費者。答案(1)間接(2)CO2生產者分解者C解析(1)紅樹林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作用,屬于間接價值。(2)雙向箭頭兩端分別為生產者和大氣中的CO2(無機環境),分析圖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產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級消費者。碳循環圖解中各成分的判斷方法先找雙向箭頭,具有雙向箭頭的是生產者和大氣中的CO2庫,二者中向內箭頭多的是CO2庫,向外箭頭多的是生產者;再根據生產者和消費者均有箭頭指向分解者,從而確定分解者和消費者,注意消費者可能會出現多級。如:圖1—先根據雙向箭頭判斷:A和B應分別為生產者和大氣中CO2庫,再根據A、C都指向D判斷:C為消費者,D為分解者。圖2—根據A與C之間的雙向箭頭判斷:A是生產者,C是大氣中CO2庫。根據A、B、D的箭頭都流向E可進一步判斷:B是初級消費者,D是次級消費者,E是分解者。題型二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關系分析3.下列關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說法,錯誤的是()A.物質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B.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C.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態系統碳循環D.食物鏈和食物網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物質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A正確;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B正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為有機物的碳,只是碳循環的一部分,并沒有完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C錯誤;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D正確。4.分析以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簡圖,不能得到的結論是()A.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B.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便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答案C解析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指生產者總的同化量,③的能量屬于②,無法比較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與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的關系,C錯誤。考點3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題型一信息傳遞種類及作用1.草原中有一種鳥,當雄鳥發現危險時就會急速起飛,并用力抖動兩翼,給孵卵的雌鳥發出逃避的信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雄鳥給孵卵的雌鳥發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實例體現了信息傳遞具有調節種間關系的作用C.上述實例可說明信息傳遞有利于種群的生存與繁衍D.同種生物之間的信息傳遞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毫無意義答案C解析用力抖動兩翼屬于雄鳥發出的行為信息,A錯誤;由于該信息傳遞發生在同種鳥之間,因此不能證明信息傳遞具有調節種間關系的作用,B錯誤;同種生物之間的信息傳遞有利于種群的生存與繁衍,從而保證本物種不會滅絕,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C正確,D錯誤。2.某種植物上棲息著一定數量的甲、乙兩種昆蟲和蜘蛛。甲、乙兩種昆蟲均以該植物為食,蜘蛛以乙昆蟲為食。甲昆蟲在白天活動,乙昆蟲在夜晚活動。甲昆蟲采食該種植物的葉片后,植物會釋放出揮發性的物質X,X既可吸引甲昆蟲的天敵,也能驅趕乙昆蟲。請回答:(1)上述現象中,X分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進行傳遞。(2)影響甲昆蟲活動的信息有兩大來源,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影響乙昆蟲活動的信息種類是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網上捕食乙昆蟲所利用的信息種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質X,短期內該植物上甲昆蟲天敵和乙昆蟲天敵數量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植物與甲昆蟲的天敵、植物與乙昆蟲(2)無機環境生物化學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3)甲昆蟲天敵數量增加,乙昆蟲天敵數量減少解析(2)影響甲昆蟲活動的信息有兩大來源:無機環境(光線)和生物(甲天敵等),影響乙昆蟲活動的信息包括化學信息(X物質)、物理信息(光照),蜘蛛在蜘蛛網上捕食乙昆蟲利用感知蜘蛛網的振動來實現,屬于物理信息。(3)X既可吸引甲昆蟲的天敵使甲昆蟲天敵數量增加,也能驅趕乙昆蟲使乙昆蟲數量減少,從而使乙昆蟲天敵數量減少。題型二信息傳遞、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比較3.下圖表示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之間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及信息傳遞過程,則下圖甲、乙、丙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動、碳的循環、信息傳遞B.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碳的循環C.碳的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D.信息傳遞、能量流動、碳的循環答案C4.如圖為生態系統信息傳遞模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信息傳遞是雙向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也是雙向的B.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C.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動力,信息傳遞則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D.生態系統各成分間都有各種形式的信息傳遞答案A解析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而物質循環是反復進行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的區別與聯系項目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循環流動、反復利用往往是雙向的途徑食物鏈和食物網多種地位生態系統的動力生態系統的基礎決定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聯系同時進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統一整體方向真題體驗1.(2019·全國卷Ⅱ)如果食物鏈上各營養級均以生物個體的數量來表示,并以食物鏈起點的生物個體數作底層來繪制數量金字塔,則只有兩個營養級的夏季草原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牧草,第二營養級是羊)和森林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喬木,第二營養級是昆蟲)數量金字塔的形狀最可能是()A.前者為金字塔形,后者為倒金字塔形B.前者為倒金字塔形,后者為金字塔形C.前者為金字塔形,后者為金字塔形D.前者為倒金字塔形,后者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夏季草原生態系統中牧草的數量遠多于羊的數量,該生態系統的數量金字塔呈金字塔形;森林生態系統中喬木的數量遠少于昆蟲的數量,該生態系統的數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A正確。2.(2018·全國卷Ⅲ)某同學運用黑光燈誘捕的方法對農田中具有趨光性的昆蟲進行調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趨光性昆蟲是該農田生態系統的消費者B.黑光燈傳遞給趨光性昆蟲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C.黑光燈誘捕的方法可用于調查某種趨光性昆蟲的種群密度D.黑光燈誘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該農田趨光性昆蟲的物種數目答案B解析趨光性昆蟲以植物為食,屬于生態系統的消費者,A正確;黑光燈是一種特制的氣體放電燈,它發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燈傳遞給趨光性昆蟲的信息是通過紫外光傳遞的,屬于物理信息,B錯誤;可利用黑光燈可以誘捕昆蟲的特點調查某種趨光性昆蟲的種群密度,C正確;黑光燈能誘捕多種趨光性昆蟲,從而可以統計一定范圍內趨光性昆蟲的種類,D正確。3.(2018·海南高考)某同學將一面鏡子豎立在一棵樹旁,該樹上的一只小鳥飛到鏡前,對著鏡子中的“小鳥”憤怒地啄擊撲打。下列關于該事件中信息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A.小鳥啄擊撲打的動作本身是一種行為信息B.小鳥的眼睛能夠感受鏡子發出的物理信息C.小鳥把鏡子傳遞的信息當作來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鳥的信息是直接來自非生物的化學信息答案D解析小鳥啄擊撲打的動作本身是一種行為信息,A正確;鏡子發出的光屬于物理信息,B正確;小鳥把鏡子傳遞的信息當作來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會對其進行憤怒地啄擊撲打,C正確;激怒小鳥的信息來自于鏡子是直接來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錯誤。4.(2019·全國卷Ⅰ)某果園中存在A、B兩種果樹害蟲,果園中的鳥(C)可以捕食這兩種害蟲;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Y誘殺B可減輕B的危害。回答下列問題。(1)果園中包含害蟲A的一條食物鏈是________。該食物鏈的第三營養級是________。(2)A和B之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種間競爭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引誘劑Y傳遞給害蟲B的信息屬于________。使用性引誘劑Y可以誘殺B的雄性個體,從而破壞B種群的________,導致________降低,從而減輕B的危害。答案(1)果樹→A→CC(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生物相互爭奪相同的資源和空間而表現出來的相互抑制現象(3)化學信息性別比例種群密度解析(1)由題可知,害蟲(A)與果樹之間為捕食關系,鳥(C)與害蟲也為捕食關系,則相應的一條食物鏈是“果樹→害蟲(A)→鳥(C)”,其中第三營養級是鳥(C)。(3)生態系統中,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Y傳遞給害蟲B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使用性引誘劑Y可以誘殺B的雄性個體,可以破壞B種群的正常性別比例,降低B種群的出生率,從而降低其種群密度,從而減輕果園中害蟲B的危害。5.(2018·全國卷Ⅱ)大型肉食性動物對低營養級肉食性動物與植食性動物有捕食和驅趕作用。這一建立在“威懾”與“恐懼”基礎上的種間關系會對群落或生態系統產生影響,此方面的研究屬于“恐懼生態學”范疇。回答下列問題:(1)當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遷入到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時,原有食物鏈的營養級有可能增加,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營養級數量一般不會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將頂級肉食性動物引入食物網只有三個營養級的某生態系統中,使得甲、乙兩種植食性動物間的競爭結果發生了反轉,即該生態系統中甲的數量優勢地位喪失。假定該反轉不是由于頂級肉食性動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據上述“恐懼生態學”知識推測,甲的數量優勢地位喪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3)若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在某地區的森林中重新出現,會減輕該地區野豬對農作物的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