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文言文閱讀中,設置簡答題,意在引導學生注重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歸納以及對內容的
概括分析。該題型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導向教學,加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備考中"文”的重視,
進一步破除文言文學習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識的弊端,而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對
文言文內容的理解上,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文化繼承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考查。因此,對這種新
增題型要予以充分重視。
(-)考查類型
1.概括內容要點
這類題要求考生根據題目的要求能夠從文本中篩選出有效信息,經過分析、概括,整合
成新的語句,體現新的思維成果。對于史傳類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圍繞一個主要人物來展
開事件敘述,并作簡要的觀點闡發(fā)。因而能否分層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命題者檢驗考生
閱讀能力的一種途徑。
2.概括人物特點
此類題目一般是據事求理,根據人物具體言行概括其行為特征或思想性格。這些“特點”
詞有的可以從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其中對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斷
章取義、孤立片面,要學會在具體語境中,在具體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這樣,概括才能
準確。人物形象特點具有多重性,在準確使用“特點”詞的前提下多方位概括,力求立體豐
滿。
3.探尋事件原因
這類題要求考生讀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實真相和來龍去脈,重點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
它所包含的深層意義,在此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進行回答。原因與結果是無法割裂開的。任
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種結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條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現象或結果要求考生結合選文追溯原因,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文言文,考
生備考時應加以重視。
4.概括觀點態(tài)度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最高層次。在一般的傳記文中,作
者的觀點態(tài)度往往不會明確說出來,我們要通過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對事件的
敘述、詳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愛還是憎,作品的傾向是肯定還是否定,寫作意
圖是歌頌贊揚還是鞭撻諷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讀者吸取什么教訓還是獲得什么啟示。在論說
文中,要通過對論點、論據、論證的分析,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所處時代,弄清作者的寫作意
圖和觀點態(tài)度。
5.分析評價內容
這類題要求考生能夠對文中的某個人物、某件事情、某種做法、某關鍵句的意義或文章
的語言特點等內容進行分析評價。要答好此類題就必須依據原文,從實際出發(fā),對原文內容
進行辯證的思考和客觀的評價。
L創(chuàng)新型
這類題思維量大,綜合性強,要求考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答題過程中體現個性化的
思考,對事物得出較為獨立的結論,這類題不同程度體現了開拓性、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
(二)方法總結
1.解題思路
A.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意
B.仔細審題,尋找答題區(qū)間
C.篩選信息,組織語言作答
2.常見的作答方法
第一,看所賦分值作答。學會從這些分值來確定答題的層次性,要點的數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內容概括題時,一定要分點概括文中會出現并列的部分,
既要學會用原文也要學會從抽象中概括大意。
第三,按題意要求,組織不同句式作答。
3.組織語言的技巧
(1)摘錄法:就是選摘原文詞句來作答的一種方法。
要點:解題時應抓住與答案有關的關鍵語句,文中有的關鍵句如觀點句或抒情議論句如
果吻合題意,可直接摘錄;如只出現關鍵詞,那還需要讀者去改寫。如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
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須翻譯。
(2)句意(層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內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無明顯的中心句,讀者要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去
感受、體會、把握和提煉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方法。
要點:這類題要根據句意或層意提煉出這一層或這一句的內涵與本質的東西,答題才會
有準確性。
附:古文人物品質、性格特征總結
—>正面人物
1.君主一一寬容豁達、胸懷寬廣,沉穩(wěn)機智、明察秋毫,善于納諫、從善如流,任人
唯賢、知人善任,體恤百姓。
特征:信守承諾、寬容豁達、胸懷寬廣、知人善任、從容沉穩(wěn)、機智敏銳、體恤百姓、
聰明、明察秋毫、善于納諫
2.大臣(為官、為臣)一一忠于職守、忠貞不屈,嚴肅認真、辦事勤勉,機智、勤儉、
英勇,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為官清廉、公正,有憂患意識,舉賢薦能、直言進諫。
事例:
公私分明、忠君愛民(范仲淹)
發(fā)奮努力、勤奮刻苦(蘇秦刺骨中的蘇秦)
忠貞不屈、高風亮節(jié)(蘇武牧羊中的蘇武)
直言進諫(出裘發(fā)粟中的晏子)
聰明機智、樂于助人、富有愛心、理解寬容(曹沖就庫吏中的曹沖)
忠于職守(孫亮辨奸中的中藏吏)
為官清廉、保持清貧(賜絹為糧中的胡質)
清廉、關心百姓(合浦還珠中的孟嘗)
嚴肅認真、辦事勤勉、節(jié)儉(陶公性儉厲中的陶公)
公正嚴明機智(二人并走中的融)
恬淡靜穆、胸懷大志、蔑視權貴,不與世俗同流(陶淵明)
勇武過人、發(fā)奮讀書、勤奮(傅永發(fā)奮讀書)
戰(zhàn)功顯赫、有憂患意識的人(李存審授鏤中的李存審)
善于觀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
節(jié)儉、不浪費、堅持原則(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
勤儉、英勇、教育子女嚴格(與四弟書中的曾國藩)
審時度勢、知己知彼(制勝之道中的將領應具備的特點)
善于進言(燕策中的蘇代)
實事求是、薦人為賢、正直(宋濂具實以對)
推舉賢能(茍變食人二雞子中的子思)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一一聰明、勤奮、好學,技藝高超,正直、有遠見,
善于觀察,不慕權貴(淡泊名利)、扶困濟貧,志向遠大、重節(jié)操、品格高尚,心地寬厚、
心憂天下,愛好自然。
事例:
A.學者
聰明好學(蒲松齡)
勤奮、善于學習(《論語》六則中的君子)
寬容、遇事冷靜、善于調試心理(張秀才,壽州)
B.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
技藝高超(匠石運斤中的匠石,核工記中的核工)
醫(yī)術高明、聰明正直、有遠見(扁鵲見秦王中的扁鵲)
不慕權貴(東床坦腹中的王羲之)
謙虛謹慎(王積薪聞棋中的王積薪)
善于觀察、嚴格執(zhí)法(張乖崖嚴懲污吏)
智慧、膽大心細、善于把握戰(zhàn)機(廉范御敵中的廉范)
扶貧濟困、蔑視權貴、剛正不阿(陳章侯)
C.有德行的人
志向遠大、重節(jié)操、品格高尚(賜絹為糧中胡質的兒子胡威)
心地寬厚、處事公正、德行遠播(梁上君子中的陳)
胸有大志、刻苦自勵、心憂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
善于發(fā)現人才、有慈愛之心、樂于助人(那原泣學中的老師)
淡泊名利、愛好自然(陶淵明)
4.百姓一一善良、孝順、正直,忠厚老實、不貪戀錢財,信守承諾、克勤克儉
事例:
克勤克儉、堅守志節(jié)的中國婦女(孟母三遷中的孟母)
信守承諾(急不相棄中的華歆)
鎮(zhèn)定(覆巢之下中的孔融的兒子)
重視朋友義氣(舍生取義中的荀巨伯)
孝順(鍋巴救命中的陳某)
仔細觀察(戴嵩畫牛中的牧童)
孝順(陸績懷橘中的陸績)
強烈的求學愿望、勤奮學習(郵原泣學中的那原)
忠厚、守信、老實,孝順、正直、有同情心、辦事細心縝密、不貪財
二、反面人物
1.君主
光有大志、卻無恒心,氣量狹小,昏庸無道。如:
氣量狹小、奸詐兇殘(魏武見匈奴使中的曹操)
光有大志、卻無恒心、不能踏實認真精益求精的學習(學皆不精的項籍)
2.官吏
狡猾、貪婪、蠻橫,自以為是、狂妄輕率,執(zhí)法過嚴、殘忍的酷吏。如:
狡猾、貪婪、蠻橫(取金中的縣官)顛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為馬的拍趙高馬屁的官員)
才高過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韓信)
自以為是、狂妄輕率、遇事卻束手無策或輕舉妄動(紙上談兵的趙括)
陰險狡詐(孫亮辨奸中的黃門)殘忍的酷吏(請君入甕中的周興)執(zhí)法過嚴(張乖崖嚴
懲污吏中的張乖崖)。
3.依附官吏的人
外強中干、仗勢欺人、兇殘貪婪、為非作歹。如:
外強中干、仗勢欺人、兇殘貪婪(臨江之麋諷刺的那些人)
依仗權勢、為非作歹、以致自毀依憑的人(倉鼠嘲諷的人)
4.小人
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齷齪,自私、損人不利己。如:
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隱形)卑鄙齷齪(陳章侯中的齷齪顯者)
貪得無厭(齊人女-東食西宿)自私、損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
5.有一定技能的人一一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貪名貪利。如:
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賣蒜老叟中的楊二相公,賣油翁中的陳康肅公)貪名貪利(王安
石待客中的蕭公子)
6.百姓
一意孤行、愚蠢,背信棄義,急躁冒進,迷信、不依法辦事。如:
一意孤行、愚蠢(宋人藏石),背信棄義(急不相棄中的王朗)
急躁冒進(躁急自敗中的我),迷信、不依法辦事(張秀才)。
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奉使河東。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饋餉。修日:“麟
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
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哥嵐多禁地廢田,
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將為敵有。”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粟數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
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事。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
歐陽修奉命出使河東時,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請簡要概括。
【答案】①主張保存麟州,使黃河以東的郡縣百姓得以安居。②進言將荒蕪的禁地給農
民去耕種。③多次奏請朝廷減免沉重不堪的賦稅。
【解析】從具體做法的角度入手概括。關鍵是明確以下幾點:一是做事的人物“歐陽修”,
二是做事的時間“出使河東時”,三是做事的性質“利民之事”,四是做事的數量“哪些”,
說明不止一件。一是“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二是“忻、
代、奇嵐多禁地廢田,愿令民得耕之”;三是“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事”。
先劃分層次。在“奉使河東”期間,注意“又”字及“奏罷”等詞,據此分為三層,分層提
取。注意“言”“奏”關鍵詞語不能丟,且轉述準確。用自己的話分點概括。
【參考譯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他奉命出使河東。從對西部用兵以來,主謀劃的人打算放棄
麟州,以減少運送軍糧。歐陽修說:“麟州是天然險要之地,不可以放棄;如果放棄它,那
就使黃河以東的郡縣受到震動,百姓都不能安居了。不如從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駐扎黃河
附近的各堡寨中,這樣,遇到情勢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時可以節(jié)省物資的運輸,這在
策略上是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來。歐陽修又進言道:“忻縣、代縣、奇嵐縣禁地
很多,田野荒蕪,希望讓農民去耕種這些田地,不然,將被敵人侵占。”朝廷將這個意見下
發(fā)交給有關的官員討論,過了很久才同意實行,每年收獲粟谷數百萬斛。凡是河東地區(qū),賦
稅征派過重百姓負擔不了的,他奏請朝廷作了減免,這樣的事情有十幾件。
2.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初,從討王世充,戰(zhàn)邙山。太宗欲嘗賊虛實,與數十騎沖出陣后,多所殺傷,而限長堤。
與諸騎相失,唯行恭(人名,指丘行恭)從。賊騎追及,流矢著太宗馬,行恭回射之,發(fā)無虛
鑲,賊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馬進太宗,步執(zhí)長刀,大呼導之,斬數人,突陣而還。貞觀
中,詔斫石為人馬,象拔箭狀,立昭陵闕前,以旌武功云。
(節(jié)選自《新唐書》,有刪改)
唐太宗下詔鑿石為人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狀。請簡要說明''行恭拔箭”體現了丘行恭
什么樣的形象特點。
【答案】①武功高強;②勇猛果敢;③頑強善戰(zhàn);④忠心耿耿。
【解析】從分析人物的形象特點入手概括。關鍵是明確“人物對象”是誰(丘行恭),“什
么樣的形象特點”是篩選的重點。由“賊騎追及,流矢著太宗馬,行恭回射之,發(fā)無虛鏤,
賊不敢前”可見,丘行恭武功高強、勇猛果敢。由“遂下拔箭,以己馬進太宗,步執(zhí)長刀,
大呼導之,斬數人,突陣而還”可見,丘行恭頑強善戰(zhàn)且忠心耿耿。
【參考譯文】
起初,跟隨征討王世充,在邙山會戰(zhàn)。太宗想要試探賊軍的虛實,親自率領數十名騎兵
沖出陣后,殺傷很多(賊兵),卻被困于長堤(為長堤所困)。與諸騎相互走失,唯有丘行恭跟
隨其后。賊騎追至,流矢射中太宗所乘之馬,丘行恭回射敵騎,箭無虛發(fā),賊騎不敢近前。
然后丘行恭下馬拔箭,將自己所乘之馬進奉太宗,手執(zhí)長刀步行,大喊著為太宗開路,連斬
數人,方才沖出敵陣返回大軍。貞觀年間,(太宗)下詔雕刻石人石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狀,
立在昭陵大門兩側的高臺上,用來表彰他的武功。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目:“秦之所畏,獨畏馬服君之子趙括為將耳!廉
頗易與,且降矣!”趙王遂以趙括代頗將。藺相如目:“王以名使括,若膠柱鼓瑟耳。括徒
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王不聽。初,趙括自少時學兵法,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
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
將括則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括不可使。王日:“何
以?”對目:“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王及宗室
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鄉(xiāng)而朝,軍吏無敢
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如其父,父子異心,
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母因目:“即如有不稱,妾請無隨坐。”趙王
許之。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五》,有刪改)
請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趙括不適合“做將”的原因。
【答案】①死讀兵書,缺乏實戰(zhàn)經驗。②驕傲,輕敵。③頤指氣使,不尊重將士。④貪
戀財物,不與將士同甘共苦。
【解析】文段講述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王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故事。秦國在與趙國的戰(zhàn)爭
中,施用反間計,趙王中計后任用趙括替代廉頗,眾人對趙括為將表示反對。顯性信息:①
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②趙括的父親趙奢對趙括的評價:
“括易言之。”③趙括的母親阻止趙王:“愿王勿遣。"隱性信息:趙括的母親敘述趙奢的
故事。趙奢“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
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這是一個隱性的對比,用來說明趙括不愛士兵,不能忘身舍
家,一心為國。作答時,既要注意對廉頗、趙奢的直接評價;還要注意趙括的母親講述趙奢
愛護士兵、忘身舍家事跡的用意,答題時不要忽視隱性信息,特別是用來對比、映襯的相關
材料。
【參考譯文】
秦相應侯范雎又派人用千金去趙國施行反間計,散布說:“秦國所怕的,只是馬服君趙
奢的兒子趙括做大將。廉頗好對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趙王中計,便用趙括代替廉頗為
大將。藺相如勸阻說:“大王因為趙括有些名氣就重用他,這是粘住調弦的琴柱再彈琴呀!
趙括只知道死讀他父親的兵書,不知道隨機應變。”趙王仍是不聽。起初,趙括從小學習兵
法時,就自以為天下無人可比。他曾與父親趙奢討論兵法,趙奢也難不倒他,但終究不說他
有才干。趙括的母親詢問原因,趙奢說:“帶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趙括談起來卻很隨
便。趙國不用他為大將也還罷了,如果一定要用他,滅亡趙軍的必定是趙括。”待到趙括將
要出發(fā),他的母親急忙上書,指出趙括不能重用。趙王問:“為什么?”回答說:“當年我
侍奉趙括的父親,他做大將時,親自去捧著飯碗招待的有幾十位,他的朋友有幾百人。大王
及宗室王族給他的賞賜,他全部分發(fā)給將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趙
括剛剛做了大將,就向東高坐,接受拜見,大小軍官沒人敢抬頭正臉看他;大王賞給他的金
銀綢緞,全部拿回家藏起來,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買的就買下。大王您以為他像
父親,其實他們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請大王千萬不要派他去。”趙王卻說:“老太太你不用
管,我已經決定了。”趙括母親便說:“萬一趙括出了什么差錯,我請求不要連累我治罪。”
趙王同意了趙母的請求。
4.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姚崇嘗有子喪,謁告十余日,政事委積,盧懷慎不能決,惶恐,入謝于上。上日:“朕
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zhèn)雅俗耳。”崇既出,須臾,裁決俱盡,頗有得色,顧謂紫微舍人
齊浣目:“余為相,可比何人?”浣未對。崇日:“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雖
不能施于后,猶能沒身。公所為法,隨復更之,似不及也。”崇日:“然則竟如何?”浣目:
“公可謂救時之相耳。”崇喜,投筆日:“赦時之相,豈易得乎!”懷慎與崇同為相,自以
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臣光日:昔鮑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產,
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賢而下之,授以國政,孔子美之。曹參自謂不及蕭何,一遵其法,無所
變更,漢業(yè)以成。夫不肖用事,為其僚者,愛身保祿而從之,不顧國家之安危,是誠罪人也。
賢智用事,為其僚者,愚惑以亂其治,專固以分其權,娼嫉以毀其功,愎戾以竊其名,是亦
罪人也。崇,唐之賢相,懷慎與之同心勃力,以濟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當時有人稱盧懷慎為“伴食宰相”,含有“吃閑飯的宰相”的意思。司馬光則對此發(fā)表
了不同的看法。請結合原文,簡要談談你對盧懷慎為相的認識。
【答案】(示例一)盧懷慎是大度讓賢、德高望重的賢相。姚崇是一代賢相,才能出眾,
嫻于政務。原文中寫盧懷慎“每事推之”,實際上是避位讓賢,讓賢明之士的才能得以施展。
正是這樣,盧懷慎才能與姚崇勃力同心,成就唐王朝的開元盛世。這些都是盧懷慎作為宰相
胸懷大度、以國事為重的表現。
(示例二)盧懷慎是尸位素餐、有名無實的“伴食宰相”。原文中寫姚崇請假十余日,導
致政事堆積,作為朝廷宰相的盧懷慎竟然束手無策,其理政能力可見一斑,因此材料中說其
“每事推之”,實際上也就是指責他遇事無能,只能推諉。
【解析】文段講述的是唐代盧懷慎宰相的故事,他被稱為“伴食宰相”,司馬光則對此
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談談你對盧懷慎為相的認識。贊同盧是賢相:原文中寫盧懷慎“每事推
之”,實際上是避位讓賢,讓賢明之士的才能得以施展。認為是“閑飯宰相”:原文中寫姚
崇請假十余日,導致政事堆積,作為朝廷宰相的盧懷慎竟然束手無策。作答時,既要注意對
史料的分析;還要注意司馬光的評價,答題時不要忽視隱性信息。
【參考譯文】
姚崇曾有一次為兒子辦喪事請了十幾天的假,從而使得應當處理的政務堆積成山,盧懷
慎無法決斷,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唐玄宗謝罪。唐玄宗對他說:“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給姚
崇,只是想讓您安坐面對雅士俗人起鎮(zhèn)撫作用罷了。”姚崇假滿復出之后,很快便將未決之
事處理完畢,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頭對紫微舍人齊浣說道:“我做宰相,可以與歷史上哪
些宰相相提并論?”齊浣沒有回答。姚崇繼續(xù)問道:“我與管仲、晏嬰相比,誰更好些?”
齊浣回答說:“管仲、晏嬰所奉行的法度雖然未能傳之后世,起碼也做到終身實施。您所制
定的法度則隨時更改,似乎比不上他們。”姚崇又問道:“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樣的宰相呢?”
齊浣回答說:“您可以說是一位救時之相。”姚崇聽后十分高興,將手中的筆扔在桌案上說:
“一位救時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盧懷慎與姚崇同時擔任宰相,自認為才能不及姚
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會推讓給姚崇來處理,當時的人將他稱為“伴食宰相”。臣子司
馬光評論說:春秋時期齊國的鮑叔才對于管仲,鄭國的子皮對于子產,都是前者職位在后者
之上,(鮑叔牙等人)能夠了解他們(管仲等人)的賢能而甘居其下,將國家事務交給他們(處理),
孔子贊美了這種做法。漢朝丞相曹參自認為才能不及蕭何,(因而)完全奉行蕭何制定的法度,
沒有變化或修改的內容,漢家的功業(yè)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賢的人當權,作為他的僚屬,
為了茍全性命保有祿位,無原則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顧國家的安危,這種人真是國家
的罪人。如果賢良明智的人當權,作為他的僚屬,用欺詐蠱惑來擾亂他的部署,用獨斷固執(zhí)
來削弱他的權力,用百般嫉妒來詆毀他的功績,用執(zhí)拗乖僻來竊取他的名望,這種人也是國
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賢相,盧懷慎與他齊心協(xié)力,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業(yè),
對他有什么可以責備的呢?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史思明乘勝西攻鄭州。李光弼整眾徐行,至洛陽,謂留守韋陟目:“賊乘勝而來,利在
按兵,不利速戰(zhàn)。洛城不可守,于公計何如?”陟請“留兵于陜,退守潼關,據險以挫其銳”。
光弼目:“兩敵相當,貴進忌退。今無故棄五百里地,則賊勢益張矣。不若移軍河陽,北連
澤潞,利則進取,不利則退守,表里相應,使賊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勢也。夫辨朝廷之禮,
光弼不如公;論軍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無以應。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安史之亂》)
李光弼為什么不同意韋陟的請求?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敵我雙方實力相當,撤退是大忌。②現在沒有理由地丟棄五百里土地,會
助長敵人的威風。③此時進軍才能做到表里照應,攻守自如。
【解析】首先找到韋陟的請求“留兵于陜,退守潼關,據險以挫其銳”,即退守據險;
然后再圈定答題的大范圍,即文段中李光弼的回答;接下來要仔細分析相關內容,找出理由,
即“兩敵相當,貴進忌退”"……使賊不敢西侵”,最后用自己的話將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
分條列舉即可。
【參考譯文】
史思明乘勝西攻鄭州。李光弼整軍緩緩而行,到了洛陽,對留守韋陟說:“叛軍乘勝來
攻,我們應該按兵不動,不宜與敵速戰(zhàn)速決。看形勢洛陽城難以堅守,你有什么計策呢?”
韋陟請求“留兵于陜郡,退守潼關,占據險要之地,以挫敵鋒銳”。李光弼說:“兩軍相當,
貴進忌退。現在沒來由地放棄五百里地,叛軍的勢力就會更加囂張。不如移軍到河陽,北與
澤潞兵相連,如果有利就進取,不利就退守,里外相應,使叛軍不敢向西進攻,這形勢就好
似猿猴伸縮自如的手臂。說到朝廷中的禮儀,我不如你;如果論指揮軍事,你不如我。”韋
陟沒有說話。
6.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十年,擢戶部侍郎。時云、貴尚為明守,孫可望據辰州。弘祚請于江南、江西、湖廣豐
稔之地,采米轂、儲糧餉為進取計。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合作研究協(xié)議書
- 名人檔案捐贈協(xié)議書
- 就業(yè)協(xié)議書歸誰保管
- 寢室安全用電協(xié)議書
- 同居賠償協(xié)議書范本
- 美國簽字停戰(zhàn)協(xié)議書
- 戀愛分手還款協(xié)議書
- 商鋪贈予女婿協(xié)議書
- 學校幫扶協(xié)議書格式
- 裝修逾期賠償協(xié)議書
- 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療法幻燈片
- 大象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生物的家園》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 GB/T 4857.19-1992包裝運輸包裝件流通試驗信息記錄
- GB/T 40581-2021電力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計算規(guī)范
- ICU院內感染控制
- GB/T 24528-2009炭素材料體積密度測定方法
- 壓力與情緒管理(最全免費版)課件
- 詳解2021年《關于優(yōu)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決定》ppt
- 游泳池經營方案
- 渠道醫(yī)美合伙人招募計劃
- 空調機房吸音墻頂面綜合施工專題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