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 B.任何放熱反應在常溫條件下一定能發生 C.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決定
了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 D.吸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如常溫、加熱等)也能
發生B2.已知反應: ①101kPa時,2C(s)+O2(g) 2CO(g) Δ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碳的燃燒熱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應熱為
221kJ/mol C.濃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l D.稀醋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 57.3kJ熱量A一、化學反應的焓變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化學反應中的兩大變化:
變化和
變化。 (2)化學反應中的兩大守恒:
守恒和
守恒。 (3)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形式:
、光能、電 能等。通常主要表現為
的變化。2.焓變反應熱 (1)定義:在
條件下進行的反應的
。 (2)符號:
。 (3)單位:
或
。ΔH物質能量質量能量熱能恒壓熱效應kJ/molkJ·mol-1熱量(4)產生原因:吸收能量E1反應物 生成物舊化學鍵斷裂新化學鍵形成
E1>E2,為
反應,ΔH=
-
,
ΔH
0。
E1<E2,為
反應,ΔH=
-
,
ΔH
0。吸熱E1E2>放熱E1E2<釋放能量E2放熱反應吸熱反應定義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形成原因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大于
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與化學鍵的關系生成物分子成鍵時釋放的總能量
反應物分子斷鍵時吸收的總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鍵時釋放的總能量
反應物分子斷鍵時吸收的總能量表示方法ΔH
0ΔH
0<>大于小于
3.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吸熱反應圖示常見反應類型①可燃物的燃燒;②酸堿中和反應;③大多數化合反應;④金屬跟酸的置換反應;⑤物質的緩慢氧化①大多數分解反應;②鹽的水解和弱電解質的電離;③Ba(OH)2·8H2O與NH4Cl反應;④碳和水蒸氣、C和CO2的反應-+4.中和熱與燃燒熱比較項目燃燒熱中和熱相同點能量變化
反應ΔH
ΔH
0,單位:不同點反應物的量
mol可能是1mol,也可能是0.5mol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是
mol反應熱的含義時,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不同反應物,燃燒熱不同
中強酸跟強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
molH2O時所釋放的熱量;不同反應物的中和熱大致相同,均約為
kJ/mol<kJ/mol1101kPa11
稀溶液157.3放熱3.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熱化學方程式各物質前的化學計量數不表示分子 個數只代表物質的量 B.熱化學方程式未注明溫度和壓強時,ΔH
表示標 準狀況下的數據 C.同一化學反應,化學計量數不同,ΔH值不同, 化學計量數相同而狀態不同,ΔH值也不相同 D.化學反應過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參加反應的 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B4.
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及其敘述正確的是(
) A.氫氣的燃燒熱為285.5kJ/mol,則水分解的熱化學 方程式為:2H2O(l) 2H2(g)+O2(g)ΔH=+285.5
kJ/mol B.已知2C(石墨,s)+O2(g) 2CO(g) ΔH=-221kJ/mol,則石墨的燃燒熱為110.5kJ/mol C.已知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則在一定條件下將1molN2和3molH2置于
一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最多可放出92.4kJ的熱量 D.已知乙醇和乙烯的燃燒熱分別為1366.8kJ/mol和 1411.0kJ/mol,則乙烯水化制乙醇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2H4(g)+H2O(l)C2H5OH(l)
ΔH=-44.2kJ/mol
D二、熱化學方程式1.概念:表示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的
和
的關系的化學方程式。2.意義: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
變化和
變化。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表示:
。3.書寫: (1)注明反應條件,物質狀態,符號單位,守恒關系。
(2)注意特殊反應:①表示中和熱(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②ΔH表示反應已完成的熱量變化,與反應是否可逆無關。
物質的量反應熱物質能量2mol氫氣和1mol氧氣生成2mol液態水時放出571.6kJ的熱量5.
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Fe2O3(s)+3CO(g)
2Fe(s)+3CO2(g)
ΔH=-24.8kJ/mol
Fe2O3(s)+
CO(g)
Fe3O4(s)+
CO2(g)
ΔH=-15.73kJ/mol
Fe3O4(s)+CO(g)
3FeO(s)+CO2(g)
ΔH=+640.4kJ/mol 則14gCO氣體還原足量FeO固體得到Fe固體和CO2氣體時對應的ΔH約為 ( ) A.-218kJ/mol B.-109kJ/mol
C.+218kJ/mol
D.+109kJ/molB三、蓋斯定律1.內容:不管化學反應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
的。 即: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體系的
有關,而與
無關。2.意義:間接計算某些反應的反應熱。3.應用相同始態和終態反應的途徑6.
合理利用燃料減少污染符合“綠色奧運”理念,下列關于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是將水變為油的新型燃料 B.氫氣是具有熱值高、無污染等優點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環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廠經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B四、能源1.概念:能提供
的自然資源。2.發展階段:
時期→
時期→
時期。3.分類(1)化石燃料 ①種類:
、
、
。 ②特點:蘊藏量有限,且
再生。(2)新能源 ①種類:
、
、
、
、
和
等。能量柴草化石能源多能源結構煤石油天然氣不能太陽能氫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 ②特點:資源豐富,
再生,沒有污染或污染很小。4.能源問題 (1)我國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它們的蘊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終將會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帶來嚴重的
問題。5.解決能源問題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開采、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可以化石燃料環境污染 ②科學控制燃燒反應,使燃料充分燃燒。 一是保證燃燒時有
,如鼓入空氣、增大O2濃度等。 二是保證燃料與空氣有
,如將固體
,使液體
等。 (2)開發新的能源 開發資源豐富、可以再生、沒有污染或很少污染的新能源。適當過量的空氣足夠大的接觸面積粉碎成粉末噴成霧狀要點精講要點一反應熱大小的比較1.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2.反應物或生成物狀態不同的反應3.化學計量數不同的反應4.不同條件下完成的可逆反應5.不同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濃酸,弱酸,弱堿,固體,生成沉淀,氣體等6.運用蓋斯定律列等式作差比較特別提醒
①比較反應熱大小時,要注意符號②能量最低原理
③應用反應熱的大小可以判斷金屬、非金屬的活潑性7.
已知一定溫度下合成氨反應: N2(g)+3H2(g) 2NH3(g)ΔH=-92.4kJ/mol 在相同溫度,相同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實驗: ①通入1molN2和3molH2達到平衡時放熱為Q1; ②通入2molN2和6molH2達到平衡時放熱為Q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 A.Q2=2Q1 B.Q1>Q2/2 C.Q1<Q2<184.8kJ D.Q1=Q2<92.4kJC8.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kJ/mol,計算下列中和反應中放出的熱量: (1)用20gNa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
能放出
kJ的熱量。 (2)用0.1molBa(OH)2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
反應,能放出
kJ的熱量。
(3)1L0.1mol/LNaOH溶液分別與①醋酸溶液、②濃硫
酸、③稀硝酸恰好反應時,放出的熱量分別為Q1、Q2、Q3
(單位:kJ)。則它們由大至小的順序為
。
(1)28.65(2)11.46(3)Q2>Q3>Q1要點二反應熱的計算1.主要依據:熱化學方程式、鍵能的數據、蓋斯定律和燃燒熱的數據等。2.主要方法 (1)根據熱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反應熱與反應物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成正比。 (2)ΔH=E生成物-E反應物。 (3)ΔH=反應物的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學鍵形成釋放的能量 (4)根據蓋斯定律的計算
(5)根據物質燃燒放熱數值計算Q(放)=n(可燃物)×|ΔH| (6)根據比熱公式進行計算。Q=c·m·ΔT9.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2H2(g)+O2(g) 2H2O(l)ΔH=-571.6kJ/mol C3H8(g)+5O2 3CO2(g)+4H2O(l)ΔH=-2220kJ/mol 根據上面兩個熱化學方程式,試回答下列問題: (1)H2的燃燒熱為
,C3H8的燃燒熱為
。 (2)1molH2和2molC3H8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釋放的
熱量為
。 (3)現有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
847kJ,則在混合氣體中H2和C3H8的體積比是
。(1)285.8kJ/mol2220kJ/mol
(2)4725.8kJ(3)3∶110.(2008·寧夏理綜,13)已知H2(g)、C2H4(g) 和C2H5OH(l)的燃燒熱分別是285.8kJ/mol、 1411.0kJ/mol和1366.8kJ/mol,則由C2H4(g) 和H2O(l)反應生成C2H5OH(l)的ΔH為( ) A.-44.2kJ/mol B.+44.2kJ/mol
C.-330kJ/mol
D.+330kJ/mol
A11.白磷與氧氣可發生如下反應:P4+
5O2 P4O10。已知斷裂下列化學鍵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為:P-PakJ/mol、P—ObkJ/mol、POckJ/mol、
OOdkJ/mol。根據圖示的分子結構和有關數據估算該反應的ΔH
(6a+5d-4c-12b)kJ/mol1.測定原理
ΔH=
c=4.18J/(g·℃)=4.18×10-3kJ/(g·℃);n為生成H2O的物質的量。2.測量裝置 套燒杯簡易量熱計。 說明:雙孔泡沫塑料板、碎泡 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 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實驗探究中和熱的測定3.操作步驟 ①量取50mL0.50mol/L的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定其溫度,記作tHCl,然后將溫度計上的酸用水沖洗干凈。 ②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測定其溫度,記作tNaOH。 ③先將溫度計和環形玻璃攪拌棒放入小燒杯中,然后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中(注意不要灑到外面),用環形玻璃攪拌棒輕輕攪動溶液并準確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記作t終。 ④重復上述實驗兩次,取測量所得數據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 ⑤根據實驗數據計算:
t始= (若實驗過程中保證鹽酸與NaOH溶液溫度相同,則無需用該公式計算)
ΔH= = kJ/mol4.注意事項 (1)堿液稍過量的目的是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時動作要快目的是盡量減少熱量的損失。 (3)實驗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堿,會使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小。【實驗探究12】
某實驗小組設計 用50mL1.0mol/L鹽酸跟50mL 1.1mol/L氫氧化鈉溶液在如圖所 示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在大燒 杯底部墊泡沫塑料(或紙條),使 放入的小燒杯杯口與大燒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或紙條),大燒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作蓋板,在板中間開兩個小孔,正好使溫度計和環形玻璃攪拌棒通過。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試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用稍過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說是為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試問:鹽酸在反應中若因為有放熱現象,而造成少量鹽酸在反應中揮發,則測得的中和熱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該實驗小組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記錄如下原始數據。已知鹽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熱容c=4.18×10-3kJ/(g·℃),則該反應的中和熱為ΔH=
。實驗序號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差(t2-t1)/℃鹽酸NaOH溶液平均值125.124.925.031.66.6225.125.125.131.86.7325.125.125.131.96.8 (3)若用等濃度的醋酸與NaOH溶液反應,則測得的中和熱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其原因是
。 (4)在中和熱測定實驗中存在用水洗滌溫度計上的鹽酸溶液的步驟,若無此操作步驟,則測得的中和熱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偏小(2)-56.01kJ/mol(3)偏小用醋酸代替鹽酸,醋酸電離要吸收熱量,造成測得中和熱偏小(4)偏小13.
下列變化過程,屬于放熱過程的是 ( ) ①液態水變成水蒸氣②酸堿中和反應③濃H2SO4稀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鼠養殖合同樣本
- 工程招標廉潔承諾書
- 美容院轉讓協議書范例
- 分期付款買賣合同樣式二零二五年
- 兩人合伙開發公司合同標準文本
- 無中介二手房買賣簡單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銷售部提成管理制
- 校長聘用合同校長聘用合同范文
- 產品商標授權使用合同標準文本
- 造價咨詢實施方案
- 城市道路養護技術規程
-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
- 基于PLC的小區排水控制系統設計畢業論文
- DB43-T 1712-2019 銀行業金融機構智能預警系統安全防范要求
- 2023年云南省接受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試題
- 初三英語試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進措施
- 關于在生產過程中物料流轉的交接和管理規定
- 2022年高考真題及答案解析《歷史、地理、政治》(湖北卷)
- 高中數學人教A版空間幾何體(省一等獎)
- 把未來點亮歌詞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