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_第1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_第2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_第3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_第4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單元核心素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整體設計單元名稱第三單元一、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材圍繞識字1~4課為“傳統文化篇”,意在宏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個主題,安排了《神州謠》《傳統節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四篇課文,一個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神州謠》講得是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熱愛祖國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團結,共同繁榮富強?!秱鹘y節日》講得是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和贊美之情。《“貝”的故事》講得是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吨袊朗场妨私庵袊拿朗澄幕?,激發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谡Z交際《長大后做什么》,鼓勵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后的夢想,讓學生有話可說。在語文園地中,激發孩子學習孩子的興趣和對漢字的認知能力,知道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自己的屬相。二、單元教學目標:1、會認62個生字,會寫3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36個詞語。2、要注意引導學生意在宏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從幾篇不同的課文,分別介紹了祖國山河的壯美,我國的傳統節日,講得是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了解中國的美食文化,激發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體會我們祖國的博大精深和弘揚傳統文化。3、要回到學生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傳統文化篇”,意在宏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三、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單元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背誦詩文片段,讓學生引導學生大膽地猜讀生字,自主學習課文,積累詞語,并運用表示動作感受祖國文字的優美。②語言運用: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良好的發音吐字習慣,做到語氣語調自然、不做作。每次朗讀要達到應有的目的,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充分調動學生讀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③思維能力:讓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能大聲說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鼓勵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后的夢想,鼓勵學生勇敢表達。④審美創造:讓學生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告訴學生我們要從小學會獨立的生活,從小樹立目標。四、教學重難點:1.要注意引導學生意在宏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2.激發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體會我們祖國的博大精深和弘揚傳統文化。課時教學設計《神州謠》課題1、神州謠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第1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三字經②語言運用:指導學生認識“謠”“涌”等10個認讀字,會寫“州“奔”等9個會寫字③思維能力: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景物物同所學的三字經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④審美創造: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熱愛祖國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團結,共同繁榮富強。2.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想象畫面,理解字詞的含義。3.學習難點:感受祖國的偉大,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祖國的國情。4.教學準備:學生:熟讀課文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5.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音樂渲染,切入主題1.誦讀經典《三字經》2.齊讀課題3.展示中國地圖4.了解中國地圖,知道祖國的名字。5.揭示課題教師活動:1.課前三分鐘誦讀經典《三字經》,配音樂。2.《三字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蒙學讀本,語言簡練,有韻律感。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采用“三字經”的形式寫成的一篇童謠。(板書:神州謠)齊讀課題。3.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并播放音樂《大中國》。提問:瞧,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雞)4.了解中國地圖,知道祖國的名字。提問:祖國除了叫“中國”外,還可以稱作什么?(1)教師介紹中國其他名字的來歷。5.揭示課題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聽朗讀。2.師生齊讀課題3.生思考問題并回答(雄雞)4.(課件出示:神州、華夏、九州、中華)5.全班再次齊讀表示中國名稱的詞語活動意圖:字的由來,讓學生感受祖國名字的美好。這些信息和地圖緊密相連,使“祖國”這個詞立體、生動起來,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主基調。環節二:識字認字,探究方法1.檢查字詞識讀。2.檢查課文朗讀。3.指導書寫生字。教師活動:1.檢查字詞識讀同學們課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認讀了生字,你能讀正確嗎?神奔奮峽灣民族誼齊2.檢查課文朗讀小朋友們詞語讀得這么好,課文能讀正確流利嗎?3.指導書寫生字。(1)(課件出示)用田字格課件出示:神奔奮峽灣民族誼齊(2)教師指導書寫。(3)認真讀貼,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足安。(4)展評學生的書寫。學生活動:1.活動意圖: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意在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再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取他人之長為己用。環節三:送字入文,課外延伸1.多種形式地朗讀兒歌。(1)學生齊讀兒歌。(2)師生對讀兒歌。(3)男女生對讀兒歌。教師活動:1.教師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兒歌,通過朗讀讓學生熟悉兒歌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學生活動:不同形式的朗讀,熟悉兒歌內容活動意圖:熟能生巧,熟讀成誦,化難為易。用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了解祖國名山大川的興趣,并在實踐中積累、應用詞語,將課內外學習有機結合。5.作業設計:必做作業:識記本課生字,熟讀課文選做作業:制作詞語卡片板書設計:1、神州謠總說祖國山河壯美。神州謠具體說,幾種代表性的景物。祖國壯美,民族團結民族要團結課時教學設計課題1、神州謠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第2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的韻律美。②語言運用:展開小組討論,感知“三字經”式的語言形式,感悟學習漢字的方法。③思維能力: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感悟學習漢字和課文的方法。④審美創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他們對漢字的獨特情感。2.學習重點難點: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三字經。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祖國的國情。3.教學準備:學生:課本教師:多媒體課件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1.抽讀生字2.復習詞語教師活動:1.當小老師,抽讀生字。2.復習詞語神州中華山川黃河長江長城臺灣島海峽民族情誼奮發學生活動:1.多種形式復習鞏固。2.指名學生認讀詞語3.開火車認讀詞語活動意圖:通過復習,檢查生字詞以及交流課文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情況有一個整體了解,在本節課精讀課文授課前及時進行調整。環節二:精讀課文,領悟感知1.探究第一小節2.探究第二小節3.探究第三小節4.探究第四小節5.指導朗讀全文教師活動:1.研讀兒歌,學習第1小節。課件出示: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入畫(1)這一小節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個總起句。)(2)指導朗讀:重讀“山川美”,要讀出深情,讀出對這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豪之情。2.探究第二小節:(課件出示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圖片):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1)這里介紹了我國哪些代表性的壯麗山河?(黃河、長江、長城、珠峰)(2)看看圖片,說一說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黃河的特點是河水水流湍急,長江的水量更大,暗潮涌動,波濤洶涌。長城的特點是很長,是個大工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珠峰是指“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非常的高,直插云霄。3.探究第三小節: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1)臺灣島是我們的領土嗎?從哪里看出?(臺灣是我國領土,現在雖然獨立,沒有回到祖國懷抱,但是永遠都是和大陸是一家人。)(與大陸,是一家。)(2)指導朗讀:重讀“與大陸,是一家”等詞語,讀出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心愿,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4.探究第四小節:(課件出示民族團結景象)(1)談話:你了解哪個民族?說說看。多媒體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和相關詞語。(2)課件出示各民族的圖片5.指導朗讀全文:(1)范讀兒歌,注意聽老師的語氣和語調。(2)男女生賽讀,齊讀。學生活動:學生用多種形式讀兒歌,理解兒歌內容。(師指導朗讀)情感升華,師生互動這里介紹了我國哪些代表性的壯麗山河?(黃河、長江、長城、珠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臺灣島是我們的領土嗎?從哪里看出?(臺灣是我國領土,現在雖然獨立,沒有回到祖國懷抱,但是永遠都是和大陸是一家人。)(與大陸,是一家。)指導學生朗讀:重讀“與大陸,是一家”等詞語,讀出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心愿,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4.談話:你了解哪個民族?說說看,讓學生進行交流?;顒右鈭D:結合學生現有的經驗和對課文句子的理解,談談平時看到的美景,然后借助圖片、視頻導入文本,進行朗讀指導。在讀中問,在問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再讀,由外及內,由淺入深,最后升華情感。環節三:模仿創作,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示范創編2.展示交流。3.布置作業,課外拓展教師活動:1.示范創編。課件出示:我中華,幅員廣,山河麗,物產豐。五千年,源遠長,長江美,黃河壯。你還能接著用自己喜歡的內容往下編嗎?2.學生創編,指名說。3.布置作業,課外拓展。推薦閱讀書籍《中華民族精神故事》,并把閱讀后的感受與同學分享。學生活動:1.學生根據示范進行創編2.指名學生說3.推薦閱讀書籍《中華民族精神故事》,并把閱讀后的感受與同學分享活動意圖:引導學生觀看祖國風光圖,模仿練說。從示范開始,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文本走向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5.作業設計:必做作業:熟記本課詞語并抄寫選做作業:閱讀書籍《中華民族精神故事》。6.板書設計:識字1.神州謠山川美黃河長江長城珠峰臺灣大陸是一家各民族共繁榮7.教學反思與改進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2、傳統節日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第1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會讀“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10生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0個詞語。②語言運用: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③思維能力:搜集、討論、整理傳統節日的知識④審美創造: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弘揚傳統文化。2.學習重點難點:會讀“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10個生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0個詞語。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3.教學準備:學生:生字卡片教師:多媒體課件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激趣導入,走近課文。1.激趣導入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活動:1.激趣導入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請同學們猜猜詩中所寫的是什么節日?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祖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請和老師一起,來了解祖國傳統節日到底有多少。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3.(課件出示)填空:本課講了()種傳統節日,分別是()學生活動:1.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請同學們猜猜詩中所寫的是什么節日?生: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祖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請和老師一起,來了解祖國傳統節日到底有多少。(師生交流)2﹒指名讀,評價。自由讀一讀課文,劃著出本課生字,指名讀,齊讀。3.(課件出示)填空:本課講了()種傳統節日,分別是()4﹒拍手、齊讀小兒歌。活動意圖:由古詩句來猜節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環節二:識記生字,指導書寫1.識記生字2.指導寫字教師活動:1.識記生字:(1)(課件出示)貼街掃舟艾轉團熱鬧(2)認讀生字,重點認讀兒歌中的生字,自讀生字。(3)開火車讀、齊讀。正音,指導:“舟、轉、熱”為翹舌音,“掃”為平舌音,“團”是前鼻音。(4)正音,指導:“舟、轉、熱”為翹舌音,“掃”為平舌音,“團”是前鼻音。(5)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它們。如:“掃”是“扌+彐”,“轉”是“車+?!保皥F”是“口+才”,“熱”是“執+灬”。2.指導寫字:(1)(課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貼街掃舟艾轉團熱鬧學生看筆順圖,指導書寫生字的筆順,教師點撥筆畫較多的字。(2)看生字筆順表,記憶生字筆順。(3)教師講解筆畫名稱和筆順,擴詞。(4)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敖帧钡闹虚g的“圭”最后一筆是提;“轉”的第七筆是“撇折撇”,從上面一筆寫下來?!棒[”里面是“市”字。另外,“貼、掃”左右結構,左窄右寬。(6)老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7)展示學生作業,點評優缺點。學生活動:1.認讀生字,重點認讀兒歌中的生字,自讀生字。開火車讀、齊讀。師指導學生正音,指導:“舟、轉、熱”為翹舌音,“掃”為平舌音,“團”是前鼻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識字方法,與同學交流。2.指導寫字學生看筆順圖,指導書寫生字的筆順,教師點撥筆畫較多的字。老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活動意圖:對讀音不同、字形相似、書寫困難的字重點進行講解,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對比書寫生字,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的結構,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書寫,加上教師適時的鼓勵,讓書寫變得有趣,學習更有動力。當然,對于有難度的字,應該具體指導,帶學生一起書空練寫。環節三:及時訓練、當堂達標拼音認讀詞語。2.去掉拼音拼讀。教師活動:同學們讀完兒歌,你們認識很多我國傳統節日,請你們借助拼音,再讀讀這些詞語,比一比,看誰能把這些字音讀準。(課件出示:帶拼音詞語):chuántǒnɡyuánxiāomǎntánɡqǐqiǎo傳統元宵滿堂乞巧niúlánɡyuèbǐnɡshǎnɡjúxiǎoxiànɡ牛郎月餅賞菊小巷剛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夠讀準字音。(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詞語)傳統元宵滿堂乞巧牛郎月餅2.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齊讀。學生活動:借助拼音,再讀讀這些詞語,比一比,看誰能把這些字音讀準2.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齊讀活動意圖: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用不同的形式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目的。5.作業設計:必做作業:熟記本課生字并抄寫選做作業:制作詞語卡片,試著背誦兒歌。6.板書設計:2、傳統節日春節貼窗花放鞭炮元宵節看花燈清明掃墓端午賽龍舟吃粽子艾香七月七乞巧中秋吃月餅重陽敬老賞菊登高課時教學設計課題2、傳統節日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第2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②語言運用: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兒歌。③思維能力: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④審美創造:開拓創新意識,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2.學習重點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祖國的國情3.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我國傳統節日習俗等圖片資料教師:多媒體課件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初步看圖,讀韻文。1.激趣導入2.觀察書上的圖3.自由讀韻文教師活動: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傳統節日。(板書:傳統節日)2.觀察書上的圖,看看圖上畫的是哪些傳統節日的活動,人們在這些節日里做些什么。

3.自由讀韻文,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學生活動:學習課題2.觀察書上的圖,看看圖上畫的是哪些傳統節日的活動,人們在這些節日里做些什么。

3.自由讀韻文,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顒右鈭D:由古詩句來猜節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環節二:識“春節”,知習俗1.初識春節,了解習俗。2.理解詞語,感受“春節”教師活動:1.初識春節,了解習俗。(1)我們每年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是什么節?

(春節)了解春節的由來:為什么叫春節呢?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用盛大的節日迎接春天)

(3)了解春節習俗:春節時,我們會做些什么?課件出示:春節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

2.理解詞語,感受“春節”。

(1)“貼窗花”。

①指名讀“貼窗花”,一張普通的紅紙,可以剪出各種圖案。(課件出示窗花圖)

②你喜歡哪一種窗花?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小組匯報。

③小結:窗花圖案富有內涵,人們借助窗花來表達對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讓我們來一起貼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吧!學生活動:1.了解春節的由來:為什么叫春節呢?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用盛大的節日迎接春天)了解春節習俗:春節時,我們會做些什么?(學生進行交流)2.指名讀“貼窗花”,一張普通的紅紙,可以剪出各種圖案。(課件出示窗花圖)你喜歡哪一種窗花?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小組匯報。

活動意圖:從春節入手,讓學生讀課文,感知課文里春節的活動,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補充春節的其他活動,如拜年、除夕守歲、給壓歲錢,既豐富了春節的內容,又為后面的學習引路。環節三:識“端午”,歸納學法1.初識“端午”,了解習俗。2.理解詞語,品讀“端午”。3.小組交流,歸納學法。4.出示第五幅圖,觀察說話。5.出示第六幅圖,觀察說話6.出示第七幅圖,觀察說話:

教師活動:1.初識“端午”,了解習俗。(1)你還知道哪個傳統節日呢?是呀,我們以前學習過《端午粽》這篇課文,知道了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

(2)讀課文,想一想:人們會怎樣過端午節呢?

課件出示:過端午,賽龍舟,粽香艾香滿堂飄。.

(3)同桌之間練讀,結合自己的見聞說一說對端午節的印象。

2.理解詞語,品讀“端午”。

(1)“賽龍舟”

課件播放端午節賽龍舟的視頻。

(2)說一說:看了視頻,你想說什么?

(3)學生分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教師小結:賽龍舟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端午節賽龍舟真是熱鬧非凡!

(4)拓展: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習俗呢?學生交流。(課件

出示各種各樣粽子的圖片)

(5)教師相機點撥: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由白白的糯米、綠綠的粽葉、紅紅的蜜棗組成!和粽子一樣香的是艾葉!

(課件

出示艾葉的圖片)

(6)指名讀,同桌互讀、評價,讀出對端午節的喜愛。語調要上揚、歡快

(7)小結:端午節,賽龍舟,真熱鬧!粽子艾葉滿院香!

3.小組交流,歸納學法。

(1)我們已經了解了春節和端午節兩個傳統節日,回憶一下是怎樣學習的

(3)總結方法。

①品讀與節日相關的語句,找出人們是怎樣過節的。

②聯系生活實際補充說明還有哪些其他的活動形式。4.出示第五幅圖,觀察說話。

(1)人們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傳統節日?

(2)師介紹“乞巧”:漢族歲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漢族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5.出示第六幅圖,觀察說話:

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你知道嗎?教師介紹“中秋節”。

6.出示第七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你知道嗎?(重陽節)(2)教師介紹“重陽節”。

7、總結提升、適當拓展。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這些傳統節日都是比較熟悉的,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節日,還可以找找相關的資料。學生活動:讀課文,想一想:人們會怎樣過端午節呢?

同桌之間練讀,結合自己的見聞說一說對端午節的印象。學生分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習俗呢?學生交流指名讀,同桌互讀、評價,讀出對端午節的喜愛分小組討論,自由交流,全班匯報。總結方法。①品讀與節日相關的語句,找出人們是怎樣過節的。

②聯系生活實際補充說明還有哪些其他的活動形式。同學們看圖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這就叫:“團圓”活動意圖:這一環節注重了學法指導,學習了熟悉的兩個節日后,讓學生合作學習,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5.作業設計:必做作業:熟記本課詞語并完成練習冊選做作業:查閱資料,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6.板書設計: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七月七端午節7.教學反思與改進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3、“貝”的故事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一課時授課時間:第周年月日第節周節數: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1.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的詞語,會寫珍貴錢幣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3.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②語言運用: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③思維能力: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④審美創造: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要主動積極地思考出方法,大膽說出來并嘗試。思政元素遇到問題要主動積極地思考出方法,大膽說出來并嘗試。2.學習重點難點: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3.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了解有關故事。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和與課文有關的插圖,查找關于的資料。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新課導入,板書課題1.談話導入2.知識鏈接3.板書課題:貝的故事4.齊讀兩遍教師活動: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貝殼嗎?2.出示課件,學生欣賞感受。課件出示貝殼圖片:不同種類的貝殼。(1)欣賞各種貝殼,感受貝殼的漂亮,令人喜愛。(2)說說自己喜歡那種貝殼,為什么。導語:貝殼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用處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好好學習一下關于“貝”的故事。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討論,交流匯報。說一說自己了解的貝殼是什么樣子的?(舉手發言)舉手說說了解有關貝殼的的哪些故事或者信息?4..全班齊讀課題。預設:讀出喜愛的語氣?;顒右鈭D:通過談話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體會古時人們充滿智慧的特點。讓學生思考在沒有如今的科技技術條件下該如何去完成一些對我們來說比較困難的事,讓學生對對貝殼有初步的認識,又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為單元口語交際目標打下基礎。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初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課件出示)(1)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同學。(2)讀順句子,不唱讀,不回讀,注意語氣和語調。(3)把容易讀錯的字和句子多讀幾遍。(4)看看這篇短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2個自然段)2.檢查自讀情況,疏通字詞障礙。出示生字:(課件出示)yǔcáiqiánjiǎɡǔbèikéhuàibìɡuān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再指名讀;齊讀。

開火車。按照小組快速念出老師出示的生字。讓全體學生興奮起來。搶答。教師拿出哪個字,學生舉手搶答。④教師隨機糾正讀音:“錢、關”前鼻音,“財”是平舌音,“甲、壞”是三拼音節。教師活動: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課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4)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2.檢查自學情況。(1)出示第一行生字(課件出示)指名認讀,相機正音,并用生字口頭組詞。課件出示生字組詞。(2)開展讀字游戲。(3)出示認讀生字組詞。(課件出示)3.引導學生重點認讀:多音字“重、桿、稱”。學生活動:學生自讀課文。通過看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去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小組內討論,以小組形式交流匯報。開展讀字游戲。開火車讀,再讀。小老師領讀,齊讀。3.分別用不同的讀音給多音字組詞?;顒右鈭D: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生字,鼓利用多種方法記住生字。環節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2.同桌互讀互聽。3.分小節展示朗讀。4.評價。教師活動:1.過渡:讓我們把這些字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3.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你們掌握的可真不錯,那同學們齊聲朗讀我們的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標出這些自然段。學生活動:1.將生字送回課文中,大聲地自由地朗讀。2.分自然段,學生讀。3.開火車讀。不會的生字反復認讀。4.拿出鉛筆標自然段。活動意圖:本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落實識字掌握情況。環節四:理清層次,分段說一說課文每部分寫了什么???教師活動:1.小組討論,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寫了什么。說一說課文每部分寫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2.引導學生將這個精彩的部分齊讀一遍。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寫了什么。小組匯報。預設答案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貝字的的由來。預設答案2: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貝字用在哪些地方?活動意圖:本環節重在引導如何讀懂課文,梳理課文主要內容,并將內容以小組匯報形式呈現。培養學生通過概括主要內容理解課文。自讀課文是在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找答案,這不但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而且能使學生智力互補,實現共同提高。5.作業設計:基礎: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鞏固: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生字卡片。提升:找一找還有哪些與貝字?6.板書設計:“貝”的故事貝殼珍貴、漂亮隨身攜帶、不易損壞作偏旁與錢財有關課時教學設計課題3、“貝”的故事課型:新授課第二課時授課時間:第周年月日第節周節數: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1.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2.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②語言運用: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③思維能力: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④審美創造:通過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文字美及語文學習的樂趣。2.學習重點難點: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說完整話及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將自己所說的、所想的寫下來。2.展示自己在課內外積累的字、詞、句。3.教學準備:學生:找一找還有哪些與貝字。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和與課文有關的插圖,查找關于曹沖的資料。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復習導入(1)出示課文中的詞語:?(2)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3)自由朗讀課文兩遍。教師活動:1.復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

貝類

珍貴

漂亮飾品錢幣購買

偏旁錢財攜帶貨物。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活動:同桌之間互相朗讀。開火車讀?;顒右鈭D:通過復習,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對學生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情況有一個整體了解,在本節課精讀課文授課前及時進行調整。環節二:講授新課1.學習第一段。2.學習第二段教師活動:學習第一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出示貝殼圖片。(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學習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1)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3)根據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4)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學生活動:1.(貝殼是保護動物身體的鎧甲。)2.(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3.(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4.(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5.(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6.(引導學生查字典)活動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中逐步培養運用“圖文結合”法、“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理解詞語、理解文意的習慣。從朗讀、感受到想象、表達,激活思維,使“輸入”和“輸出”銜接起來,把能力的培養滲透在各個環節中。環節三: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教師活動:總結:本課主通過講述“貝”的故事,我們知道了作為形聲字,它的形旁表示這個漢字的意義。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就可以憑借形聲字的形旁,來猜這個漢字表示的意思。學生活動:1.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安排學生上臺展示,注意語言簡潔簡練。預設答案:在以后的學習中多利用不同的方法來認識生字并讀懂其每個字背后的含義。活動意圖: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再在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言,這不但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而且能使學生學會合作,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者、服務者和促進者的作用。5.作業設計:基礎:通過學習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鞏固:熟讀課文,會認的字多讀幾遍。提升:課文中找出兩個不認識的字利用自己現有的工具查找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6.板書設計:貝的故事

講述“貝”的故事7.教學反思與改進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改進措施:檢查簽字備課組教研教研課時教學設計課題4、中國美食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一課時授課時間第周年月日第節周節數: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1.正確認讀“菠、煎、腐”等13個生字;正確書寫“燒、烤”等8個字。2.正確認讀“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詞語;正確讀寫“紅燒茄子、烤鴨”等詞語。②語言運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制作哪種食物運用那種烹調方法。③思維能力:了解中國的美食文化,激發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④審美創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思政元素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美食具有和悠久的歷史。2.學習重點難點:1.識字、寫字。2.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讀中感悟道理。3.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讀熟課文。教師:生字卡片,指導書寫的示范課件。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激趣導入教師活動: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從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調方法也不一樣。2.告訴學生,本文就是介紹中國美食文化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美食》。3.板書課題,一起齊讀課題。(板書:4中國美食)學生活動:1搜集中國美食。2.齊讀課文內容?;顒右鈭D:通過圖片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節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1.學生自讀課文,標出生字。2.教師課件展示生字。教師活動:1、師:大家先自己讀課文,把不會讀的、不懂的生字標出來。2、教師課件展示生字。學生活動: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不認識或者不懂的生字。2.交流識字方法,合作探究學習。各個小組展示識字方法。預設答案:加一加法、換一換法、組詞法、形近字法。活動意圖: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能夠舉一反三,以后遇到其他課文里的生字時,將這些方法運用其中。環節三:教寫生字。1.讀課文圈字畫詞,字卡識記生字。2.同桌交流檢測識字。3.認讀詞語,理解詞語。4.出示范字,觀察位置。5.教師范寫,學生練習。教師活動:(1)師范寫,重點指導生字筆順,組詞、造句、指導。(提醒寫字姿勢。)(2)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3)教師巡視指導。(課件出示注意事項)(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學生活動:1.觀察老師范寫(注意筆順筆畫,可以邊說邊寫)并在書中田字格內臨摹。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書寫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并改正。2.舉手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3.在本子上的田字格中練習以上生字,每個字寫兩遍(寫不好的要反復練習)。4.勇敢展示自己寫字作品。活動意圖:本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充分利用字卡,落實識字掌握情況,并通過理解、造句,弄懂詞語意思。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提醒學生書寫時注意筆畫、占格以及書寫習慣等,養成先觀察再動筆的習慣,逐步達到“提筆即練字”。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感受中國文化的文字美。5.作業設計:基礎:規范書寫本課生字。鞏固:熟讀課文,讀給自己的父母聽。提升:搜集每個地域的美食文化。6.板書設計:4、中國美食美食名稱制作方法我的發現……課時教學設計課題4、中國美食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二課時授課時間:第周年月日第節周節數: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1.正確認讀“菠、煎、腐”等13個生字;正確書寫“燒、烤”等8個字。2.正確認讀“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詞語;正確讀寫“紅燒茄子、烤鴨”等詞語。②語言運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制作哪種食物運用那種烹調方法。③思維能力:了解中國的美食文化,激發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④審美創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2.學習重點難點:1.識字、寫字。2.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讀中感悟道理。3.教學準備:學生:收集中國傳統美食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些傳統美食的做法。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復習字詞。1.教師出示字詞的課件。2.開火車讀詞語。教師活動:教師出示字詞的課件。學生活動: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顒右鈭D:通過復習,檢查生字詞以及交流課文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情況有一個整體了解,在本節課精讀課文授課前及時進行調整。環節二:讀中悟情,讀中積累教師活動:1.讀法指導。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國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國美食和烹調方法,我們就繼續來學習課文。2.逐行指導。全班交流,先指名說、讀,接著,通過課文插圖或音像加深對詞語的理解,然后,讓學生再讀。必要時教師可作示范。學生活動:生:小組討論過后我們組知道了針對每個地方的不同美食也各不相同。生: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紅燒茄子烤鴨、水煮魚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顒右鈭D: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中逐步培養運用“圖文結合”法、“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理解詞語、理解文意的習慣。環節三: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小組討論問題。教師課件展示圖片。分行學習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教師活動:(1)第一行: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紅燒茄子。(課件出示:文字、插圖)①這些中國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調方法?②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紅燒”的烹調方法。③說一說,你熟悉的食物中,還有哪些也用到以上這些烹調方法?(2)第二行:烤鴨、水煮魚。(課件出示:文字、插圖)①這兩種中國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調方法?②說一說,這兩種烹調方法的具體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爐中利用輻射熱使之成熟的一種烹飪方法。③說一說,你熟悉的食物中,還有哪些也用到以上這些烹調方法?(比如說“烤全羊”、“水煮花生”等。(3)第三行: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課件出示:文字、插圖)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熱時間極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鮮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韌性原料。燉和燒相似。(4)第四行: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課件出示:文字、插圖)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調方法?(蒸炸炒)4、練讀全文。注意停頓,語速和語調的變化。學生活動:生:用到了涼拌和煎炸的烹飪方法。生:“紅燒”的烹調方法是用糖在鍋里熬制后進行烘炒的方法。3.生:有涼拌清蒸紅燒燜煮等。4.生: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紅燒茄子烤鴨、水煮魚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活動意圖: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再在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言,這不但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而且能使學生學會合作,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者、服務者和促進者的作用。環節四:拓展交流1.總結全文。2.拓展升華。教師活動:1.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的中國美食,說一說運用了哪些烹調方法嗎?本文共介紹了10中烹調方法:涼拌、煎、燒、烤、煮、爆、燉、蒸、炸、炒。2.你最喜歡的中國美食是什么?這節課認識了很多中國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調方法。學生活動:1.試著把你所學習到的烹飪菜的方法寫在本子上。2.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結合書本說一說?;顒右鈭D: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表達能力得以提升,學習書寫能力得以提升。5.作業設計:基礎:會讀會認本課的生字詞。鞏固:會讀課文的內容,并會寫這些詞語。提升: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在家自己制作學會的傳統美食。6.板書設計:4、中國美食涼拌、香煎、紅燒烤、煮爆、燉蒸、炸、炒7.教學反思與改進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改進措施:檢查簽字備課組教研組教研室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口語交際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授課時間第周年月日第節周節數:1.核心素養目標:①文化自信:讓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能大聲說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②語言運用:鼓勵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后的夢想。③思維能力:教育孩子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要怕困難而半途而廢。④審美創造: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思政元素: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2.學習重點難點:讓學生自信表達自己的夢想。用上句式來練習說話,讓孩子學會堅持自己的夢想。3.教學準備:課件4.學習活動設計:(一課時)環節一:打開思路,導入課題教師活動:1.介紹一種職業,例如醫生。醫生是給病人看病的一種職業,救死扶傷。2.有誰想來介紹自己爸爸媽媽,他們是做什么的。在小組內說說,說完推選出小組里說得最好的同學說給大家聽。3.指名學生上臺發言。4.教師:有的同學爸爸媽媽是做醫生的,有的是做老師的,還有的是工人,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5.教師:在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的叔叔阿姨和我們的爸爸媽媽一樣在為祖國的建設而努力著,他們是誰?出示搜集的各種職業的圖片(7-9張),仔細觀察圖片,看看圖上的叔叔阿姨分別是做什么工作的?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梢杂蒙暇涫剑何也滤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師:同學們真會觀察,那么你長大以后要做什么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說說。(板書課題:長大以后做什么)學生活動:1.根據教師提問回答問題。2.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3.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圖片自主選擇要介紹的職業。用上句式:我猜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學生交流。活動意圖:出示圖片及視頻,由談話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過渡到口語交際中來。環節二:示范引導,明確要求教師活動:指名說說自己長大想做什么。教師朗讀例句,聽完以后請同學模仿著講一講。教師點撥:他們都是先說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再說理由,用上句式:我長大以后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師引導學生在座位上練習這個句式說話,聯系完之后指名同學來說,老師個別指導。學生活動:1.生結合扮演的角色,互相打招呼。2.小組交流學,針對介紹得不清楚的地方提問。3.用上句式說一說:我長大以后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學生交流:清楚、不啰唆;說話時眼睛是看著大家的;音量很合適……活動意圖:出示交際范例,明確交際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創設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交際語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為學生掌握表達的方法及要點奠定基礎。環節三:自主練習,補充提問教師活動:1.情景演出。安排兩名同學扮演采訪記者,其他同學為被采訪者。采訪的問題設置:你長大以后想做什么?為什么?2.老師點評總結。剛才你們練習得特別投入,現在可以和同桌或小組成員一起來交流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相互提問;要是有好的建議,也可以相互補充。學生活動:1.學生練習。2.同學點評。他們點評記者和被采訪者的表現。3.預設:你知道用什么辦法可以吐字清楚嗎?聲音要洪亮,尤其是在全班同學面前,更要提高音量。如果遇上不認識的字,發不準字音,可以請教老師或是身邊的同學,還可以查查字典?;顒右鈭D:通過情景演出,讓學生對口語交際的內容與方法更加明確。環節四:升華主旨,課堂小結教師活動:1.教師:有了我們自己的目標,那么我們怎么樣去實現它呢?小組討論,你怎么實現自己的目標。2.請小組代表發言,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3.教師總結:有了目標,還要有行動,不能半途而廢,要努力的一步一步的靠著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持最可貴。學生活動:班級交流:能夠在表達時做到聲音響亮、吐字清楚,還能有禮貌地提問。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更和諧,我們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顒右鈭D:能夠在表達時做到聲音響亮、吐字清楚,還能有禮貌地提問。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更和諧,我們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5.作業設計基礎作業:和好朋友交流你喜歡的職業。鞏固作業:用上句式去說一說,長大以后想做什么。提升作業:學習表達技巧,有禮貌地提問。6.板書設計口語交際:長大以后做什么行動努力貢獻7.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之處:檢查簽字備課組教研組教研室課時教學設計課題語文園地三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一課時授課時間:第周年月日第節周節數: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1.會認9個生字,熟讀識字中的詞語。2.會區分形近字,根據偏旁,猜測字義。3.學會部首查字法,看到漢字會分析漢字的部首。②語言運用: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③思維能力:領讀領學,引導學生會讀、會認偏旁部首和組成的字。④審美創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對漢字的認知能力。思政元素鍛煉學生的按照順序表達信息的能力,學會傾聽并記住主要信息。學習重點難點:1.學會根據漢字偏旁分析字義,掌握部首查字法。熟練掌握部首查字法并運用自如。3.教學準備:詞語卡片、課件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展示引入。1.積累字詞句。2.展示字詞句。教師活動:1.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認讀生字,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2.出示圖片(各種食物圖片),觀察圖片,說說你看到了哪些食物。3.(示例:葡萄)說說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是酸的還是甜的?4.(出示詞語:甜津津、酸溜溜)教師引導說句子:我吃到的葡萄是的,我吃過的葡萄。5.(出示其他圖片)請仿照老師剛剛說話的句式來說一說你吃過哪些食物。6.(出示詞語)學生自由認讀詞語,開火車讀詞語。7.你還能想出其他的與食物有關的詞語嗎?(示例:熱騰騰、涼絲絲、黏糊糊)學生活動:1.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積累認識的字、詞、句都有哪些?2.請同學們依次上臺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課內外認識的與食物有關的字、詞、句。活動意圖:上課伊始,讓同學們先來展示自己所積累的知識,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在眾人面前的膽量、能力。環節二:我會認偏旁1、課件展示;2、請孩子們好好讀讀,說說這些字有什么共同點?3、你還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