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19世紀初,西方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西方醫學得以在中國迅速傳播、洋務派對西方以“科學”來自我標榜的診斷治療技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將“西醫”視為改革的有機整體。彼時,“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醫學救國”各種思潮涌現,“醫學救國”成為醫學界參與社會變革的行動規劃。經學大師俞樾最早反思中國傳統醫學。1876年。他在《春在堂全書》中撰寫專篇論及“廢醫”。他的學生章太炎也主張廢除中醫五行,但與俞樾不同的是,他主張中醫不應將精力浪費在與西醫的爭辯上,而應謀求自身的發展。晚清知識學人的思想是社會變革的縮影,對科學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過分崇拜西醫、極力貶低中醫導致中醫被誤讀。20世紀初、西方醫學得到迅速發展。西醫知識的傳入對中國醫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沖擊,西醫的病因、病理學說在解釋疾病以及傳染病的病因、病理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近代中國西方醫學和衛生觀念的傳播遠遠超出醫學界的范圍,成為科學啟蒙和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社會觀念和制度變革的理論基礎。激進的醫學家認為中醫是“舊醫”,提出“廢止中醫”的主張。其中。言行最為激烈的是余巖。他運用考據法,從批判中醫的立場出發,系統地研討中醫經典,對《內經》的基本理論進行全面的批判。主張只有廢止中醫。中國的醫藥衛生事業才能得到發展。這種主張顯然是時代的產物,有局限性。率先與余巖展開論戰的是惲鐵樵。惲鐵樵早年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員,曾任《小說月報》主編,因喪子而改學醫。而后成為著名的兒科臨床家和中西醫匯通派的重要醫學家。為批駁余巖對《內經》的攻擊,惲鐵樵重新解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探究,而不是在醫理上進行爭論。面對以近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知識體系和疾病理論的沖擊,中醫學界的少數醫學家仍堅持經典,愈來愈多的醫學家則開始接受西醫的生理學觀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西醫匯通派。中西醫匯通思想對醫學家唐宗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唐宗海認為西醫與中醫互有優劣,主張“損益古今,參酌乎中外,以求盡善盡美之醫學”。然而,唐宗海的基本思想是厚古薄今、重中輕西,因此他很難客觀評價中西醫的不足。惲鐵樵對兩種醫學本質的理解較唐宗海更為深刻。他指出,“西醫之生理以解剖、《內經》之生理以氣化”,因此“今日中西皆立于同等地位”。另一位著名的中西醫匯通派醫學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列舉“衷中參西”的醫學思想,即以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為本,參考西醫知識和藥物。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從余巖對中醫的強烈批評,到惲鐵樵等人提出的匯通思想,反映出當時知識學人在改進中醫方面的探索。中醫界出現的匯通思想,力主中西醫的原理是相通的,試圖通過西醫肯定中醫。從整體上看,知識學人的中西醫匯通思想仍存在局限性,如對中醫藥理論的獨特性認識不足。對比19世紀西醫形成的科學實證方法,近代知識學人認為中醫以陰陽五行和五運六氣理解疾病、缺少科學性。傅斯年對中醫的批判在當時的中國社會并非個例。梁啟超、丁文江、魯迅、郭沫若等知識學人對中醫均持否定態度。相較于早期學理上的論爭。民國時期中醫科學化論爭中的多數人對中藥科學化的客觀事實給予肯定。晚清以降,思想界甚至政界對傳統中醫的懷疑日益劇增。自俞樾到余巖再到傅斯年,對中西醫的爭論不再僅僅局限于中西醫學理上的爭論,而是擴及思想文化的范疇。(摘編自胡冬敏《近代中醫科學化探賾》)材料二: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知識體系。中醫是一門境界極高的科學。它對自然、人體的認識已經達到了“道”的高度。然而事實上,現在中醫藥的核心理論和療效已出現傳承危機。中醫藥依然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隨著中醫師人數和中醫院數量的減少,中醫醫療服務在整體醫療行業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中醫沒有學術和市場話語權,而在中藥材和中式成藥方面,我國的國際市場份額從1996年開始出現連年下降,而西方現代醫學在工業革命等科技進步驅動下取得發展。西方醫學技術得益于物理學的突破、化學實驗研究和對疾病實體細致的觀察來建立的現代醫學理論。反觀中醫,近代以來處境艱難。清末,隨著西方的科學技術及西學的不斷傳入,學術界出現“人人爭言西學”的風氣。從最初俞樾的《廢醫論》,到余巖等人的“廢止中醫案”。再到魯迅、陳寅恪等人,無不對中醫之無科學性提出批判。他們反對中醫的觀點,除了所處年代正是中國新舊交替時代,應該也與他們曾經留學日本、受“后明治維新時代”的影響有關。縱觀百年中醫存廢之爭,其核心無非是對“科學邊界”的模糊理解。而百年來技術進步帶來的各種理論創新,證明了醫學是不能用“科學”與否去定義的。任何理論都不是絕對真理,即便在西醫體系里,很多生物學和化學理論也并不能保證完全正確。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無法在中西醫之間進行利益的平衡。1999年的《執業醫師法》,基本按照西醫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制定,在醫師資格認定方面局限于中醫院校,使得民間中醫師流失。中醫師的培養模式千年來采取的是“師傅帶徒弟。父親傳兒子”的模式,用授徒施敉來傳授醫術,與西醫教學模式完全不同。這種自古以來的傳承傳統不但沒有使中醫消亡,反而歷代均名醫輩出。另外,在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自身利益方面,由于傳統“秘方”“祖方”的保守意識,中國的中藥專利申請在國際市場上僅占0.3%。因此。只有從源頭重新梳理中醫藥的知識理論體系,與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相關法規相結合,從法律層面出臺保護措施,才能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創新發展。我國是最大的藥材生產國,如果與在中藥開發、生產方面擁有技術的日本共同攜手,并和韓國及我國臺灣共同提出一個“振興東亞中醫藥文化”的愿景,可以大大擴大世界中藥市場,共贏的可能性很大。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還應盡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條件,發展藥用植物種植基地和精深加工產業鏈。此外,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必須從娃娃抓起。望聞問切診斷法,相生相克,君臣佐使,這些蘊含著中國古老智慧哲理的中醫理論,需要成長和延續的環境,中國應該按照師徒傳承制來學習,辨藥、把脈需要長期的訓練。(摘編自程路《論中醫的復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西醫能在19世紀的中國迅速傳播,得益于洋務運動的興起,與其是否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變革的潮流關系不大。B.俞樾在其著作中以專篇論及“廢醫”,而其學生章太炎否認了老師的主張,章太炎認為中醫應謀求自身的發展。C.為了取得論戰勝利,惲鐵樵避開自己不擅長的醫學理論,而選擇從生命現象探究的層面對余巖的言論進行批駁。D.魯迅、陳寅恪等人也加入了對中醫之尤科學性的批判之中,這既源于時代潮流的影響,也與其個人經歷有關。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19世紀至20世紀初,隨著西醫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學界對中國傳統醫學的認識出現分歧,并由此展開了爭論。B.余巖認為,中國醫藥衛生事業要想發展,就必須廢止中醫。在今天來看。這一觀點帶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C.由于受到中西醫匯通思想的影響。醫學家唐宗海有“重中輕西”的思想,這導致他在評價中西醫時缺乏客觀性。D.材料二認為,中醫和西醫的知識體系不同,醫學是不能用“科學”與否去定義的,任何理論都不是絕對真理。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醫傳入中國后得以迅速傳播和發展,表明西醫有自身的優勢,如西醫在解釋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有優勢。B.盡管受到西醫知識體系和疾病理論的沖擊,但中醫藥的傳承不曾中斷,然而現在中醫藥的發展形勢依然嚴峻。C.近代對中醫的爭論延續了較長時間。參與爭論的人員范圍很廣,爭論的焦點既有中西醫學理,也涉及思想文化領域。D.“師傅帶徒弟,父親傳兒子”的傳授模式和“秘方”“祖方”的保守意識,是影響當代中醫發展的兩個根本因素。4.請根據材料一簡要闡釋和評價“中西醫匯通思想”。5.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明確提出“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在振興中醫藥上政府和企業可以有哪些作為?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答案〗1.D2.C3.D4.①隨著19世紀西方醫學大規模傳入中國,以唐宗海、惲鐵樵、張錫純等為代表的知識學人主張中西醫原理相通,試圖通過西醫肯定中醫。②這一思想反映了當時知識學人對改進中醫進行的探索,但存在局限性,如對中醫藥理論的獨特性認識不足。5.①建設中醫藥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中醫藥從業人員素質;修訂《執業醫師法》,制定民間中醫師的認定標準。②完善法規制度,出臺相關保護措施,促進創新發展。③建設統一大市場,嚴控中藥材品質。因地制宜發展藥用植物種植基地和精深加工產業鏈,加強中藥材生產過程管理。④振興中醫藥文化。加強中藥開發、生產技術的國際合作,開拓世界中藥市場,加強中醫藥傳承和傳播。〖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與其是否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變革的潮流關系不大”錯誤。由原文“彼時,‘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醫學救國’各種思潮涌現,‘醫學救國’成為醫學界參與社會變革的行動規劃”可知,西醫能在19世紀的中國迅速傳播,與其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變革的潮流關系很大。B.“而其學生章太炎否認了老師的主張”錯誤。由原文“他的學生章太炎也主張廢除中醫五行,但與俞樾不同的是,他主張中醫不應將精力浪費在與西醫的爭辯上,而應謀求自身的發展”可知,章太炎并沒有否認老師的主張,只是和老師有所不同。C.“惲鐵樵避開自己不擅長的醫學理論”錯誤。由原文“而后成為著名的兒科臨床家和中西醫匯通派的重要醫學家”可知,說惲鐵樵不擅長醫學理論是站不住腳的。從文中來看,之所以他選擇從生命現象探究的層面對余巖的言論進行批駁,是因為這是中醫的特點所在。故選D。【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由于受到中西醫匯通思想的影響”錯誤。由原文“中西醫匯通思想對醫學家唐宗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唐宗海認為西醫與中醫互有優劣,主張‘損益古今,參酌乎中外,以求盡善盡美之醫學’。然而,唐宗海的基本思想是厚古薄今、重中輕西,因此他很難客觀評價中西醫的不足”可知,中西醫匯通思想確實對唐宗海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使得他認為西醫和中醫互有優劣,但并不能得出他的“重中輕西”思想是受到中西醫匯通思想的影響。故選C。【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師傅帶徒弟,父親傳兒子’的傳授模式和‘秘方’‘祖方’的保守意識”錯誤。由原文“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無法在中西醫之間進行利益的平衡”可知,影響當代中醫發展的兩個根本因素是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故選D。【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由原文“19世紀初,西方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可知,這是“中西醫匯通思想”的時間背景。由原文“為批駁余巖對《內經》的攻擊,惲鐵樵重新解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探究,而不是在醫理上進行爭論”“中西醫匯通思想對醫學家唐宗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唐宗海認為西醫與中醫互有優劣,主張‘損益古今,參酌乎中外,以求盡善盡美之醫學’”“另一位著名的中西醫匯通派醫學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列舉‘衷中參西’的醫學思想,即以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為本,參考西醫知識和藥物。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中醫界出現的匯通思想,力主中西醫的原理是相通的,試圖通過西醫肯定中醫”可知,“中西醫匯通思想”的代表人物為唐宗海、惲鐵樵、張錫純,他們主張中西醫原理相通,試圖通過西醫肯定中醫。所以,隨著19世紀西方醫學大規模傳入中國,以唐宗海、惲鐵樵、張錫純等為代表的知識學人主張中西醫原理相通,試圖通過西醫肯定中醫。由原文“從余巖對中醫的強烈批評,到惲鐵樵等人提出的匯通思想,反映出當時知識學人在改進中醫方面的探索”“從整體上看,知識學人的中西醫匯通思想仍存在局限性,如對中醫藥理論的獨特性認識不足”可知,“中西醫匯通思想”反映了當時知識學人對改進中醫進行的探索,但存在局限性,如對中醫藥理論的獨特性認識不足。【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由原文“隨著中醫師人數和中醫院數量的減少,中醫醫療服務在整體醫療行業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無法在中西醫之間進行利益的平衡。1999年的《執業醫師法》,基本按照西醫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制定,在醫師資格認定方面局限于中醫院校,使得民間中醫師流失”可知,要建設中醫藥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中醫藥從業人員素質;修訂《執業醫師法》,制定民間中醫師的認定標準。由原文“在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自身利益方面,由于傳統‘秘方’‘祖方’的保守意識,中國的中藥專利申請在國際市場上僅占0.3%。因此。只有從源頭重新梳理中醫藥的知識理論體系,與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相關法規相結合,從法律層面出臺保護措施,才能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創新發展”可知,要完善法規制度,出臺相關保護措施,促進創新發展。由原文“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還應盡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條件,發展藥用植物種植基地和精深加工產業鏈”可知,因地制宜發展藥用植物種植基地和精深加工產業鏈,加強中藥材生產過程管理,建設統一大市場,嚴控中藥材品質。由原文“我國是最大的藥材生產國,如果與在中藥開發、生產方面擁有技術的日本共同攜手,并和韓國及我國臺灣共同提出一個‘振興東亞中醫藥文化’的愿景,可以大大擴大世界中藥市場,共贏的可能性很大”可知,要加強中藥開發、生產技術的國際合作,開拓世界中藥市場,加強中醫藥傳承和傳播,振興中醫藥文化。(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火巴金船上只有輕微的鼾聲,掛在船篷里的小方燈,突然滅了。我坐起來,推開旁邊的小窗,看見一線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還在夢中、那噩夢重重地壓住我的頭。一片紅色在我的眼前。我把頭伸到窗外,窗外靜靜地橫著一江淡青色的水,遠遠地聳起一座一座墨汁繪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著水面。我的頭在水中浮現了。起初是個黑影,后來又是一片亮紅色掩蓋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頭黑黑地映在水上。沒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顯得很低。有幾顆星特別明亮。水輕輕地在船底下流過去。我伸了一只手進水里,水是相當地涼。我把這周圍望了許久。這些時候。眼前的景物仿佛連動也沒有動過一下;只有空氣逐漸變涼,只有偶爾亮起一股紅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紅光時,我卻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我把頭伸回艙里,艙內是陰暗的,一陣一陣人的氣息撲進鼻孔來。這氣味像一只手在搔著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氣,便把小窗關上。忽然我旁邊那個朋友大聲說起話來:“你看,那樣大的火!”我吃驚地看那個朋友,我看不見什么。朋友仍然沉睡著,剛才動過一下,似乎在翻身,這時連一點聲音也沒有。艙內是陰暗世界,沒有亮,沒有火。但是為什么朋友也嚷著“看火”呢?難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樣的夢?我想叫醒他問個明白,我把他的膀子推一下。他只哼一聲卻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邊的友人不住地發出鼾聲,鼾聲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我覺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變重了,老是睜著眼也有點吃力,便向艙板倒下,打算闔眼睡去。我剛閉上眼睛,忽然聽見那個朋友嚷出一個字:“火!”我又吃一驚,屏住氣息再往下聽。他的嘴卻又閉緊了。我動著放在枕上的頭向艙內各處細看,我的眼睛漸漸地和黑暗熟習了。我看出了幾個影子,也分辨出鋪蓋和線毯的顏色。船尾懸掛的籃子在半空中隨著船身微微晃動,仿佛一個穿白衣的人在那里窺探。艙里悶得很。鼾聲漸漸地增高,被船篷罩住,沖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艙里,把整個艙都塞滿了,它們帶著難聞的氣味向著我壓下,壓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無法閉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靜。我要掙扎。我開始翻動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沒有用。我感到更難堪的窒息。于是耳邊又響起那個同樣的聲音“火”!我的眼前又亮起一片紅光。那個朋友睡得沉沉的,并沒有張嘴。這是我自己的聲音。夢里的火光還在追逼我。我受不了。我馬上推開被,逃到艙外去。艙外睡著一個伙計,他似乎落在安靜的睡眠中,我的腳聲并不曾踏破他的夢。船浮在平靜的水面上,水青白地發著微光,四周都是淡墨色的山。像屏風一般護著這一江水和兩三只睡著的木船。我靠了艙門站著。江水碰著船底,一直在低聲私語。一陣一陣的風迎面吹過,船篷也輕輕地叫起來。我覺得呼吸暢快一點。但是跟著鼾聲從艙里又送出來一個“火”字。我打了一個冷噤,這又是我自己的聲音,我自己夢中的“火”。四年了,它追逼我四年了。四年前上海淪陷的那一天,我曾經隔著河望過對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燒的羅馬城。房屋成了灰燼,生命遭受摧殘,土地遭著蹂躪。在我的眼前沸騰著一片火海,我從沒有見過這樣大的火,火燒毀了一切:生命,心血。財富和希望。但這和我并不是漠不相關的。燃燒著的土地是我居住的地方;受難的人們是我的同胞,我的弟兄;被摧毀的是我的希望,我的理想。這一個民族的理想正受著煎熬。我望著漫天的紅光,我覺得有一把刀割著我的心,我想起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這樣的幾分鐘會激起十年的憎恨,一生的復仇。”我咬緊牙齒在心里發誓:我們有一天一定要昂著頭回到這個地方來。我們要在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我離開河岸時,一面在吞眼淚。我仿佛看見了火中新生的鳳凰。四年了。今晚在從陽朔回來的木船上我又做了那可怕的火的夢,在平靜的江上重見了四年前上海的火景。四年來我沒有一個時候忘記過那樣的一天,也沒有一個時候不想到昂頭回來的日子。難道勝利的日子逼近了么?或者是我的熱情開始消退,需要烈火來幫助它燃燒?朋友睡夢里念出的“火”字對我是一個警告,還是一個預言?……我惶恐地回頭看艙內,朋友們都在酣睡中,沒有人給我一個答復。我剛把頭掉轉,忽然瞥見一個亮影子從我的頭上飛過,向著前面那座馬鞍似的山頭飛走了。這正是火中的鳳凰:我的眼光追隨著我腦中的幻影。我想著,我想到我們的苦難中的土地和人民,我不覺含著眼淚笑了。在這一瞬間似乎全個江,全個天空,和那無數的山頭都亮起來了。1941年9月22日從陽朔回來,在桂林寫成。(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醒后并未再入夢,但夢里的火光還在追逼“我”,讓“我”想逃離狹小的船艙。B.夜晚的江上頻頻出現紅光,它是“我”對戰火的記憶反應,但主要是對未來的希望。C.朋友夢中不時嚷出一個“火”字,說明了戰火對國人影響深廣,這是一個國家的創傷。D.“我”對四年前的那場火記憶尤深,是因為它燒毀了同胞的生命、心血、財富和希望。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的環境中,江水是黑黑的、冰涼的,山色是“墨汁繪就似的”,這為全文奠定了壓抑的情感基調。B.朋友熟睡和“我”難以入眠形成對比,意在表明“我”被戰火陰影籠罩,內心受著煎熬,朋友卻沒有。C.文章插敘了四年前上海淪陷時戰火,交代了作者內心壓抑痛苦的原因,表達出了渴望和平的主題。D.“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象征了我們想要戰勝敵人,重新建設家園,與后文的“火鳳凰”相呼應。8.文章的標題叫“火”,請簡要概括文中的“火”的含義。9.巴金說“我寫這部小說不僅想宣泄我的悲憤,并且想鼓勵別人的勇氣”,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6.B7.B8.①寒夜中在江上夢到的火光。②四年前作者在上海親眼看見的火海。③這些年作者記憶中一直折磨他的心靈的戰火。④打敗敵人,重建家園的希望之火。9.①宣泄自己對戰爭的憎惡。四年前的戰火燒毀了同胞的生命,使整個民族備受煎熬,作者心如刀割,想要復仇,想要恢復和平。②鼓勵同胞重建家園。文中“昂著頭回到這個地方來”“在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火中新生的鳳凰”等句子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結束戰爭、重建家園的希望,這正是對整個民族的鼓舞。〖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江上頻頻出現紅光”錯誤,江上并未頻頻出現紅光;“但主要是對未來的希望”中的“主要是”錯誤,原文中的“紅光”主要是作者對戰火的記憶和留存的陰影。故選B。【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B.“意在表明……朋友卻沒有”理解錯誤,朋友也在受著煎熬;形成對比的目的也不在此。故選B。【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①根據“忽然我旁邊那個朋友大聲說起話來:‘你看,那樣大的火!’我吃驚地看那個朋友,我看不見什么。朋友仍然沉睡著”以及“我打了一個冷噤,這又是我自己的聲音,我自己夢中的‘火’”可知,表面上“火”指寒夜中作者和朋友在江上夢到的火光。②根據“四年前上海淪陷的那一天,我曾經隔著河望過對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燒的羅馬城。房屋成了灰燼,生命遭受摧殘,土地遭著蹂躪。在我的眼前沸騰著一片火海,我從沒有見過這樣大的火”可知,“火”指四年前上海淪陷時親眼看見的戰火。③根據文中“今晚在從陽朔回來的木船上我又做了那可怕的火的夢,在平靜的江上重見了四年前上海的火景。四年來我沒有一個時候忘記過那樣的一天”可知,戰爭的陰影一直在作者的腦海里,作為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青年,作者備受煎熬,在文中多次出現的“火”也具有比喻義,代表他心靈中痛苦的記憶。④“火”具有象征意義,根據“我們有一天一定要昂著頭回到這個地方來。我們要在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我離開河岸時,一面在吞眼淚。我仿佛看見了火中新生的鳳凰”以及“剛把頭掉轉,忽然瞥見一個亮影子從我的頭上飛過,向著前面那座馬鞍似的山頭飛走了。這正是火中的鳳凰”可知,“火”象征著希望,作者希望打敗敵人,重建家園。【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①本文寫于1941年,正是日軍侵華,上海淪陷之時,白色恐怖席卷中國大地,根據文本“我像在看燃燒的羅馬城。房屋成了灰燼,生命遭受摧殘,土地遭著蹂躪。在我的眼前沸騰著一片火海,我從沒有見過這樣大的火,火燒毀了一切:生命,心血。財富和希望。但這和我并不是漠不相關的。燃燒著的土地是我居住的地方;受難的人們是我的同胞,我的弟兄;被摧毀的是我的希望,我的理想。這一個民族的理想正受著煎熬”可知,作者悲憤至極,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心如刀割,想要復仇,想要恢復和平。②根據文中“我咬緊牙齒在心里發誓:我們有一天一定要昂著頭回到這個地方來。我們要在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我離開河岸時,一面在吞眼淚。我仿佛看見了火中新生的鳳凰”可知,作者對中華民族充滿希望。“昂著頭”表現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相信戰爭必勝,鼓勵同胞勇往直前;“在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火中新生的鳳凰”“在這一瞬間似乎全個江,全個天空,和那無數的山頭都亮起來了”等這些美好的愿望,表達了作者重建家園的決心,這將鼓舞中華民族戰勝敵人。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于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韓又令尚靳使秦。謂秦王曰:“韓之于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臣聞之。唇揭者齒寒,愿大王之熟計之。”宣太后曰:“使者來者眾矣,獨尚子之言是。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歸書報韓王,韓王遣張翠。張翠稱病,日行一縣。張翠至。甘茂曰:“韓急矣。先生病而來。”張翠曰:“韓未急也。”甘茂曰:“王知也。韓之急緩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張翠曰:“韓急則折而入與楚矣,臣安敢來?”甘茂言秦王曰:“公仲①柄得秦師,故敢捍楚。今雍氏圍,而秦師不下,是無韓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國南合于楚。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是楚以三國謀秦也。如此。則伐秦之形成矣。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師于崤以救韓。(選自《戰國策·韓二》,有刪改)材料二:楚圍雍氏,韓求救于秦。秦未為發。使公孫昧入韓。公仲曰:“子以秦為且救韓乎?”對曰:“秦王之言曰‘請道南鄭、藍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為果乎?”對曰:“秦王必祖張儀之故智②。今其狀陽言與韓,其實陰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輕與楚戰。楚陰得秦之不用也,必易與公相支也。竊為公患之。司馬庚三反于郢,甘茂與昭魚遇于商於。其言收璽,實類有約也。”公仲恐,曰:“然則奈何?”曰:“公必先韓而后秦,先身而后張儀。公不如亟以國合于齊、楚,齊、楚必委國于公。公之所惡者張儀也,其實猶不無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圍。(選自《史記·韓世家第十五》。有刪改)〖備注〗①公仲:當時任韓國相國。②張儀之故智:昔楚威王伐魏,張儀向秦獻計,若援楚攻魏,魏敗必導致楚、魏、韓的聯盟,秦反受孤立;不如只出兵聲援魏,讓魏、楚大戰,秦從中得利。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韓令使者A求救B于秦C冠蓋D相望也E秦師不下F韓G又令H尚靳使秦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知,通“智”,與“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中的“知”意思相同。B.“則伐秦之形成矣”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中的“伐”意思不同。C.殆,大概,幾乎。與“思而不學則殆”(《論語》中的“殆”意思不同。D.“竊為公患之”中的“患”與成語“人滿為患”中的“患”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宣太后認為,韓國的使者來了那么多,只有尚先生的話說得有道理,秦國解救韓國的危難要耗費巨大,自己要得到一些好處。B.雖然尚靳站在秦國立場上陳述理由,但秦國仍沒有出兵,韓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面對秦國甘茂的問話,張翠表現得很鎮定。C.針對是否援救韓國這一問題,甘茂向秦王分析不去救援的后果,讓秦王自己權衡利弊,最后說服了秦王,秦王派兵去援救韓國。D.公孫昧不僅將秦王的做法全部告訴了韓國相國公仲,還獻計于公仲,但公仲認為公孫昧是秦王派來的,最終還是沒有相信他。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臣聞之,唇揭者齒寒,愿大王之熟計之。(2)司馬庚三反于郢,甘茂與昭魚遇于商於,其言收璽,實類有約也。14.有人認為,針對如何解雍氏之圍,張翠和公孫昧的勸說都極富說服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10.CEF11.D12.D13.(1)現在韓國萬分危急,但秦國不派兵相救。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嘴唇被揭開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個問題。(2)司馬庚三次在郢都間往返,甘茂和楚相昭魚在商於相會,他的話表面要收回(進攻韓國的楚軍的)印信,其實好像是有什么密約。14.①張翠一改以前使者的姿態,在秦國面前傲慢、擺架子,這反而引起了秦國的重視;接著又以要與楚國講和來試探、脅迫秦國,從而打動甘茂,使得秦國出兵。②公孫昧則先指出秦軍難以與韓軍會合,然后亮出秦王計策,接著指明秦王暗中與楚相相會,讓公仲緊張、害怕,最后從韓國利益出發,動之以情,使公仲不得不同意與楚和談。〖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襄王派眾多使者向秦國求救,使者車輛絡繹不絕,秦國的軍隊還是不來援救韓國,韓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韓令使者求救于秦”是狀語后置句,中間不斷開,C處斷開;“也”是句末語氣詞,E處斷開;“秦師不下”是主謂句,“韓”是“又令尚靳使秦”的主語,F處斷開。故選CEF【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秦王是智慧的。/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沒有過失了。B.正確。攻打;夸耀。句意:它們共同進攻秦國的形勢就形成了。/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勞。C.正確。大概,幾乎;危險,指有疑惑。句意:大概是不能會合了。/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D.錯誤。“竊為公患之”中的“患”是“擔憂”;“人滿為患”中的“患”是“禍患”。句意:我私下里為您擔憂。/因人多而造成問題或麻煩。故選D。【1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但公仲認為公孫昧是秦王派來的,最終還是沒有相信他”表述錯誤,根據文中“于是楚解雍氏圍”的信息可知,公仲是相信了公孫昧所說,采取了公孫昧的計策,與楚國結盟,楚國才會撤圍的。故選D。【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病”,危急;“不下”,不來,不派兵相救;“熟”,仔細。(2)“反”,通“返”,往返;“遇于商於”,狀語后置句,于商於遇;“類”,好像。【1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張翠之前韓國已經多次派使者前往秦國求援,而“秦師不下”,韓國又派出尚靳出使,宣太后要好處來挾持韓國;而張翠一改以前使者的姿態,在秦國面前傲慢、擺架子,故意“稱病,日行一縣”,還說“韓未急也”,這反而引起了秦國的重視;接著又以要與楚國講和來試探、脅迫秦國,“韓急則折而入與楚矣,臣安敢來?”,從而打動甘茂,使得秦國出兵。②公孫昧則先指出秦軍難以與韓軍會合,“殆不合矣”,然后亮出秦王計策,“秦王必祖張儀之故智”,接著指明秦王暗中與楚相相會,“今其狀陽言與韓,其實陰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輕與楚戰。楚陰得秦之不用也,必易與公相支也。竊為公患之”讓公仲緊張、害怕,最后從韓國利益出發,“公不如亟以國合于齊、楚,齊、楚必委國于公。公之所惡者張儀也,其實猶不無秦也”,動之以情,使公仲不得不同意與楚和談。參考譯文:材料一:楚軍包圍了韓國雍氏城長達五個月。韓襄王派眾多使者向秦國求救,使者車輛絡繹不絕,秦國的軍隊還是不來援救韓國,韓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對秦昭王說:“韓國對秦國來說,平時就像個屏障,有戰事時就是先鋒。現在韓國萬分危急,但秦國不派兵相救。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嘴唇被揭開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個問題。”宣太后說:“韓國的使者來了那么多,只有尚先生的話說得有道理。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銀兩,難道不能讓我得到一點好處嗎?”尚靳回國后把宣太后的話告訴了韓襄王,韓襄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張翠假稱自己有病,每天只走一個縣。張翠到了秦國,甘茂說:“韓國已經很危急了,而先生還抱病前來。”張翠說:“韓國還沒有到危急的時刻。”甘茂說:“秦王是智慧的,韓國的危急之事秦國沒有不知道的。現在先生卻說韓國并不危急,這樣行嗎?”張翠說:“韓國一旦危急就轉向歸順楚國了,我怎么還敢來秦國?”甘茂對秦昭王說:“公仲以為能夠得到秦國的援助,所以才敢抵御楚國。現在雍氏被圍攻,而秦軍不肯去援救,這就勢必要失去韓國。公仲因為得不到秦國的援救而憂郁不上朝,公叔就會趁機讓韓國向南去跟楚國講和。楚國和韓國結為一體,魏國就不敢不聽從,這樣一來楚國就可以用這三個國家的力量來圖謀秦國。這樣,它們共同進攻秦國的形勢就形成了。我不知坐等別人來進攻有利,還是主動進攻別人有利?”秦昭王說:“不錯。”秦軍終于出兵崤山去解救韓國。材料二:楚軍包圍雍氏,韓國向秦國求救。秦國沒有發兵,派公孫昧來到韓國。公仲對公孫昧說:“您認為秦國將會援救韓國嗎?”公孫昧回答說:“秦王是這樣說的‘我們要取道南鄭、藍田,出兵到楚國等待您的軍隊’,大概是不能會合了。”公仲說:“您認為真會是這樣嗎?”公孫昧回答說:“秦王一定仿效張儀原來的計謀。現在看秦王的樣子,表面上是同韓國結盟,其實是暗中同楚國交好。您等待秦軍的到來,必定會輕率地同楚軍打仗。楚國暗中已經得知秦軍不會為韓國效力,一定很容易同您相對抗。我私下里為您擔憂。司馬庚三次在郢都間往返,甘茂和楚相昭魚在商於相會,他的話表面要收回(進攻韓國的楚軍的)印信,其實好像是有什么密約。”公仲驚恐地說:“那么該怎么辦呢?”公孫昧說:“您一定要先從韓國自身考慮,然后考慮秦國是否來援救,先想好自救的方法,然后再考慮怎樣應付張儀那種計謀。您不如盡快讓韓國同齊、楚兩國聯合,齊、楚必定會把國事托付給您。您所厭惡的只是張儀那種欺詐的計謀,其實還是不能無視秦國呀。”于是楚國解除了對雍氏的圍困。(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昆侖使者①李賀昆侖使者無消息,茂陵②煙樹生愁色。金盤玉露③自淋漓,元氣茫茫收不得。麒麟④背上石文裂,虬龍⑤鱗下紅肢折。何處偏傷萬國心?中天夜久高明月。〖備注〗①據載,漢武帝迷信神仙,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藥。“昆侖使者”指西王母的信使青鳥。唐憲宗喜長生術,李賀因作此詩。②茂陵:漢武帝陵墓。③金盤玉露,漢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長安的宮中筑臺,上鑄一尊金鋼仙人,手捧銅盤,用以承接露水,以為飲之可延年益壽。④麒麟,指漢武帝陵墓道上的石刻神獸。⑤虬龍,雕刻在宮柱上的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的“無消息”與“生愁色”構成對比,信使還未回,茂陵的煙樹已染愁色。B.頷聯的“淋漓”寫承露盤上露水滴瀝的景象,“自”字意味深長,引人深思。C.頸聯寫由巨石制成的麒麟天長日久也會崩裂,粗大宮柱上的虬龍肢體也會斷折。D.尾聯運用設問,字面上說讓天下人傷心的不是別處,而是陵慕上長夜高懸的明月。16.這首詩蘊含了詩人的哪些思想和情感?請簡要分析。〖答案〗15.A16.①漢武帝生前追求長生不死,喝玉露,吸元氣,結果還是葬身茂陵。詩人借此闡釋了人類無法抗拒生老病死的道理,指出這是自然規律。②詩人借古諷今,借寫漢武帝求仙的徒勞來嘲諷唐憲宗對長生術的熱衷,詩人對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長生的愚妄行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解析〗【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信使還未回”錯誤,“昆侖使者無消息,茂陵煙樹生愁色”,意為西王母的神鳥,還沒帶回長生的信息,茂陵的煙樹卻已深染愁色。“無消息”與“生愁色”相對,既把詩的背景追溯到神話傳說之中,又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漢武帝劉徹身上。這說明人類無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故選A。【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結合首聯“昆侖使者無消息,茂陵煙樹生愁色”,頷聯“金盤玉露自淋漓,元氣茫茫收不”可知,西王母的神鳥,還沒帶回長生的信息,茂陵的煙樹卻已深染愁色。宮中的金盤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氣卻收取不得。“無消息”與“生愁色”相對,既把詩的背景追溯到神話傳說之中,又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漢武帝劉徹身上。盡管漢武帝生前追求長生不死,喝玉露,吸元氣,但結果還是葬身茂陵,與世長辭。詩人借此闡釋了人類無法抗拒生老病死的道理,指出這是自然規律。結合頸聯“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龍鱗下紅枝折”,尾聯“何處偏傷萬國心?中天夜久高明月”可知,自然界一切物質都在變化發展,巨石造成的麒麟天長日久也會崩裂,雕刻在粗大宮柱上的虬龍總有一天會肢體斷折。可見那種所謂長生不老的想法是十分荒謬的。末句是說只有這輪光照千古的明月,閱盡人間滄桑,是漢武帝求長生未遂的見證人,也是當今君王執迷此道而荒誤國政的見證人,漢武帝雖然有求仙的迷信思想,但畢竟還不失為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的新興地主階級的杰出政治家,詩人借古諷今,借寫漢武帝求仙的徒勞來嘲諷唐憲宗對長生術的熱衷,對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長生的愚妄行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與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情懷,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兩句也描繪了這種境界。(2)在《屈原列傳》中,“______”一句用蟬來比喻,表明屈原遠離世俗污濁的高潔品質;“______”一句將屈原志趣的高潔與日月類比,對其進行高度評價。(3)賈誼《過秦論》中,蒙恬北筑長城,擊退匈奴,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以致“______,______”。〖答案〗(1)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2)蟬蛻于濁穢雖與日月爭光可也(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后,在延安引起了轟動。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聆聽了講話,()。有的奔赴偏遠農村,有的深入抗敵前線。滿懷激情的他們在第一時間以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貼身感受為素材而創作出有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柳青的《種谷記》《銅墻鐵壁》,歐陽山的《高干大》,等等。這些作品,極大地鼓舞了前線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文學力量。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他們積極響應,深受鼓舞,迅速投身于火熱的生活中B.深受鼓舞。他們積極響應,迅速投身于火熱的生活中C.深受鼓舞。他們積極響應,火熱的生活中有了他們的身影D.他們積極響應,深受鼓舞,火熱的生活中有了他們的身能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8.B19.他們滿懷激情,在第一時間進行創作,把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貼身感受變為素材,創作出了有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解析〗【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在括號內補寫語句,使上下文銜接連貫的能力。括號前的語境是說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聆聽了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后的感受和表現。四個選項表述不一,但很明顯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邏輯先后順序的把握。此處,藝術家們聆聽了講話,最直接的表現是深受鼓舞,因此排除AD。受到鼓舞的藝術家們肯定要積極響應講話的精神,并迅速投身火熱的生活。C項“火熱的生活中有了他們的身影”,表述的主體不再是“他們”,而是“火熱的生活”,即句子中途易轍,前后主語不一致了,故排除。故選B。【1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將長句變成短句的能力。首先句子的主干是:他們(藝術家們)創作出了有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接下來,將原來長句中修飾部分,單列出來,注意層次性。此處“他們滿懷激情”是說藝術家們的精神面貌;“第一時間進行創作”表現的是他們響應講話精神,體現的是他們創作的積極性。“把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貼身感受變為素材”是表明他們怎樣創作,創作的源泉是什么。最后,將這些不同層面的短句,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即可。故原畫線句可改為:他們滿懷激情,在第一時間進行創作,把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貼身感受變為素材,創作出了有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久負盛名的美國休斯敦哈比劇院,能容納數百人的放映大廳座無虛席,紀錄片《天山腳下》此時①。這部紀錄片是反映中國新疆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沒想到新疆有如此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今年我要去看一看。”這是②,生動展現了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粘連”作用。不僅僅是紀錄片,從中國西部電影展到圖片展,從民族服飾展到樂器展,為期一周的“感知中國”系列活動,讓美國休斯敦、邁阿密兩座城市的民眾,親身體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承包三證齊全出租車合同
- 潤滑油購銷合同
- 工傷死亡一次性賠償協議書范本
- 買賣車輛協議書本范本
- 2025年輔導教師勞動合同
- 合伙開發石場協議書
- 2025年0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合同制人員公開招聘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高級系統架構設計師-2021年下半年《系統架構設計師》真題
-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基礎和聲(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英才學院《書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低壓配電安全知識講座
- 《有機磷農藥中毒》課件
- 大地保險公司管理制度
- 幼兒園公開課:大班語言《相反國》課件(優化版)
- 2022版煤礦安全規程解讀
- 中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22版)解讀
- 組合電器(gis)設備解體大修作業指導書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西北工業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SAP各模塊常用表清單
- 天然氣管道置換記錄表
- 護士單人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