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_第1頁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_第2頁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_第3頁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_第4頁
DB3201-T 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B31

DB3201

南京市地方標準

DB3201/T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

2017-11-30發布2017-12-15實施

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DB3201/T275—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原種、生產用種質量要求............................................................1

3.1生產用種繁殖方法..............................................................1

3.2隔離..........................................................................1

3.3繁殖..........................................................................1

3.4去雜去劣......................................................................2

4種子貯藏..........................................................................2

5檢驗..............................................................................2

I

DB3201/T275—2017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技術指標貫徹了GB7415主要農作物種子貯藏的有關規定,參照了GB/T3543和GB4404.2有

關規定。

本標準由南京市農業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強、王夏、趙俊杰。

本標準首次發布日期:2016年X月X日。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

II

DB3201/T275—2017

豇豆生產用種繁殖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豇豆生產用種的定義、繁殖、種子的貯藏與檢驗。

本標準適用于豇豆生產用種繁殖。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等

GB4404.2-2010糧食作物種子豆類

GB7415主要農作物種子貯藏

3原種、生產用種質量要求

所用的原種和繁殖的生產用種應參照GB4404.2-2010糧食作物種子豆類中大豆種子的質量要求。

生產用種繁殖

3.1生產用種繁殖方法

豇豆為常規品種,屬自花授粉作物,遺傳性比較穩定。一般采用第三代原種繁殖生產用種。

3.2隔離

為了避免混雜,保持優良種性,繁殖田周圍50米內不得種植其它品種豇豆。

3.3繁殖

3.3.1田地選擇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與豆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的田塊。

3.3.2繁殖面積

為了保持所繁品種的純度、便于管理,繁殖田應集中連片種植;分片繁殖面積最小不應低于667m2。

3.3.3播種

按品種特性,株距25cm~30cm,行距40cm~60cm。每穴播種3粒~4粒、留2~3苗。

3.3.4田間管理

田間肥水管理高于大田生產。結莢盛期及時追施N、P、K肥,基部種莢轉黃時可摘頂,并除去梢部

嫩莢,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

1

DB3201/T275—2017

3.4去雜去劣

3.4.1選擇標準

以品種植物學性狀為基礎,去除不符合原品種特征的植株。

3.4.2去雜去劣時期和方法

分二期進行。嫩莢期,首先去除病株、弱株,再根據抗逆性強弱、莢長、莢型、莢色去雜去劣。種

莢成熟期,根據種莢長短、形狀、多莢率、籽粒數等品種典型性狀,去雜去劣。

3.4.3種子采收

分2~3次采收,采收標準為:豆莢干枯發黃、不易折斷。采收的種莢經后熟、晾曬5天~7天后脫粒,

籽粒經烘干、分級、包裝,入庫貯存。

4種子貯藏

應按GB7415的要求執行。

5檢驗

種子生產單位應按照GB/T3543的所有部分要求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B3201/T298—2019

羊場疫病風險評價標準(續)

風險因子判定標準得分備

條款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YON注

按免疫程序及時

按程序免疫但免

免疫,且免疫方

疫方法或劑量不未按程序免疫

16免疫操作法、劑量符合要012

符合要求

六、疫情發生史12分

一年內曾有發

本場口蹄疫是否有發病史或被檢測出病未有發生且未檢一年前曾有發生

17生或曾檢測出024

原測出病原或曾檢測出病原

病原

一年內曾有發

本場小反芻獸疫是否有發病史或被檢測未有發生且未檢一年前曾有發生

18生或曾檢測出012

出病原測出病原或曾檢測出病原

病原

一年內曾有發

本場布魯氏菌病是否有發病史或被檢測未有發生且未檢一年前曾有發生

19生或曾檢測出012

出病原測出病原或曾檢測出病原

病原

一年內曾有發

本場其他疫病是否有發病史或被檢測出未有發生且未檢一年前曾有發生

20生或曾檢測出012

病原測出病原或曾檢測出病原

病原

一年內本地區(5公里范圍內)口蹄疫、

均未發生且未檢均未發生但曾檢

21小反芻獸疫是否有發病史或被檢測出病曾有發生012

測出病原測出相關病原

七、拓展項50分

70%-80%(不含70%以下(不含

22本場羊群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80%以上80%)70%)048

70%-80%(不含70%以下(不含

23本場羊群小反芻獸疫免疫抗體合格率80%以上036

80%)70%)

24本場口蹄疫病原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有陽性0--10

25本場小反芻獸疫病原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有陽性0--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