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花菇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花菇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花菇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花菇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DB13/Txxxx—2022花菇栽培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花菇栽培的定義、栽培技術、采收、病蟲害防治等。本標準適用于北緯36°~42°區域內花菇栽培。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9170香菇菌種NY/T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5099無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質安全技術要求NY/T528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NY/T2375食用菌生產技術規范JB/T10594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結構與性能要求DB13/T2220食用菌競爭性雜菌綜合防治技術規范農業部令2015年第1號《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3術語和定義花菇花菇是香菇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的一種形態變異。在香菇生產過程中通過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等自然條件,人為改變香菇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內外生長不同步,菌蓋表皮開裂,形成褐白相間的花紋,這種特殊形態的香菇叫做花菇。4栽培技術4.1栽培環境要求應符合GB15618、NY/T5010規定。并應背風向陽、清潔衛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有飲用水源。栽培場地周邊5km以內無化學污染源;100m內無集市、水泥廠、石灰廠、木材加工廠等揚塵源;200m之內無禽畜舍、垃圾場和死水池塘等危害食用菌的病蟲源滋生地;距公路主干線200m以上。4.2栽培設施要求4DB13/Txxxx—2022應符合JB/T10594的規定。各類溫室、拱棚、園藝設施均可用作菇房(棚),夏季遮蔭棚,冬季日光溫室。并應配備調節溫濕度和光線的保溫被、遮陽網、水簾機、微噴,通風通風良好。4.3栽培季節4.3.1秋冬春出菇栽培在5月份~7月份生產制作菌棒,9月~次年5月出菇。4.3.2夏菇栽培在11月~次年3月中旬生產制作菌棒,5月分~10月份出菇。4.3.3四季栽培在1月分~12月份均可生產制作菌棒,根據菌株特性要求安排1月份~12月份周年制棒、出菇。4.4栽培模式根據不同地域和具體自然條件,按照花菇的生長特性選擇以下栽培模式:a)立式采用平地搭建一層人字形骨架斜擺菌棒立式出菇模式,每畝棚擺放菌棒22000棒~25000棒。b)層架式栽培用竹、木、鋼材為骨架搭設培養架,栽培架一般為三層至七層,單層每米擺放12個菌棒。4.5菌種4.5.1菌種質量選用菌種應生長健壯、菌絲潔白、濃密、均勻豐滿,不含雜菌,菌種純度為100%,且應符合GB19170、NY/T528、NY/T2375及《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的規定。4.5.2品種選擇應選擇中低溫型、花菇率高的品種,推薦香菇T2、31、0912、168、808等適宜北方地區栽培的優4.5.3菌種生產應符合NY/T528的規定。4.6培養料選擇及準備要求4.6.1原料選擇4.6.1.1培養料應符合NY5099規定。4.6.1.2選用以硬雜木為主的闊葉樹枝杈加工成的顆粒木屑,也可采用農作物秸稈等為原料。4.6.1.3輔助原料選用新鮮麩皮、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并符合相應標準和規定。4.6.2培養料準備制作菌棒前2個月以上準備木屑原料進行陳化處理,麥麩應新鮮無雜質,其他輔料符合相應標準和規定。4.7培養料配方要求培養料配方可選用以下配方之一:a)木屑78%、麥麩20%、蔗糖1%、石膏1%;5DB13/Txxxx—2022b)木屑79%、麥麩20%、石膏1%。4.8培養料配制方法4.8.1水份4.8.1.1水質符合GB5749規定。4.8.1.2培養料水分在55%~60%為宜,實踐掌握用手緊握成團指縫間不滴水為度。4.8.2pH值拌料時pH值6~7.5,出菇時pH值4.5~5.5。4.9裝袋要求4.9.1.1裝袋規格15cm×58cm或17cm×60cm的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或保水膜菌袋,可配用大于內袋2cm的外套袋,也可直接使用保水膜外袋。4.9.1.2裝袋方法將混合充分的培養料用機械裝入塑料袋內,松緊適中,用手輕摁無指痕。4.10滅菌要求4.10.1采用滅菌隧道、滅菌罐、滅菌箱等常壓滅菌。4.10.2采用常規滅菌,4個小時內溫度達到100℃,保持100℃溫度17h~24h,停火后燜鍋2h趁熱出鍋。4.11冷卻要求趁熱70℃~80℃時出鍋移入第一凈化冷卻室,50℃以下時移入第二冷卻室冷卻到30℃時進入接種。4.12接種要求4.12.1常規接種采用接種箱、接種帳、接種室或出菇棚等場所,經常規消毒后快速接種。4.12.2開放式接種采用潔凈無污染的任何場所,在操作臺上接種。4.12.3接種量正常發菌每棒接3~4孔,加快發菌時接5~7孔,每孔用種5g士0.5g。接種時接菌迅速,要求堵實菌孔,略高于袋面。4.12.4接種時可以使用電鉆打孔,一般4孔~5孔,4孔時打在一側,5孔時打在兩側。4.12.5接種后套上外套袋或用塑料薄膜整行苫蓋嚴,在潔凈的發菌場所發菌。4.13發菌要求4.13.1在潔凈環境16℃~28℃溫度下暗光發菌,空間濕度保持70%以下,通風良好。4.13.2增氧當菌棒接種孔菌絲相連時進行第一次通氧,采用2寸釘子在菌種孔菌絲內1cm以內處刺孔增氧;菌絲基本長滿時第二次通氧,采用釘子木板拍打菌棒通氧;菌棒轉色和原基基本形成時進行第三次機械通氧,出菇前可以進行第四次機械大通氧。4.13.3菌棒完全發滿菌絲后,晝夜溫差加大到6℃~10℃,增加光線刺激,促進轉色和原基形成,使其自然轉色達到生理成熟。6DB13/Txxxx—20224.13.4碼垛冬季發菌碼垛后罩膜保溫發菌,夏季發菌初期菌袋“#”字碼放,發菌中期后三角形碼放,碼垛不超過10層。4.13.5翻堆每10~15天翻堆檢查一次,發現污染及時撿出,進行無害化處理。4.13.6通氧菌種萌發成活,發菌直徑6cm以上時脫外套袋透氧;菌種孔菌絲相聯(或發菌直徑≥10cm)時用釘子刺孔通第二次氧,,刺孔要在菌絲外邊緣往里2cm深2cm;菌絲發滿菌袋或出現瘤狀突起時通第三次;出現黃水后要及時劃口放黃水并通氧。4.13.7接種帳接種菌棒通氧方法菌棒成活后,生長直徑6cm左右,每天揭開覆蓋在菌棒垛上的塑料薄膜1~2通風,可以生長到8~10cm撤掉薄膜,以“#”字型擺放,均勻分布在發菌場所。4.13.8遇28℃以上高溫時的發菌將菌棒擺垛降到六層以下,每層3個菌棒通風散堆,禁止刺孔通氧,發菌場所和菌棒上普撒石灰粉。4.13.9遇12℃以下低溫時的發菌采用人工加溫:日光溫室白天揭保溫被,內罩黑塑料膜雙層增溫。4.14轉色要求菌齡且有效積溫達到要求后,溫度控制在22~25℃,空氣濕度控制在80~85%,采取邊轉色、邊脫袋、邊出菇的方法。4.15出菇期管理4.15.1脫袋4.15.1.1菌棒偶見0.2%現蕾時表明已生理成熟,可轉入生殖生長,立即脫袋。4.15.1.2脫袋后的菌棒及時噴水一次,然后控水到大量現蕾時進入正常噴水管理。4.16出菇管理菌棒完全發滿菌絲轉色后,晝夜溫差拉大到10℃以上,增加溫差、干濕差、光暗刺激,促進轉色和原基形成,溫度控制在15~25℃,空氣濕度控制在80~90%。日光溫室人工調控濕度催蕾期80~85%,生長期60%~70%,溫度8℃~20℃,日光線照射≥2h,日通風≥lh。4.16.1上架7DB13/Txxxx—2022溫度在14℃~20℃范圍內上架,菌袋單層擺放。4.16.2催蕾加大溫濕差,保持散射光照,晝夜溫差宜保持10℃以上,促進菇蕾生長。4.16.3催花當幼菇長至2cm~2.5cm時,使棚內相對濕度降至50%~70%,溫度控制在5℃~20℃范圍內,光照提高到1500lux~2000lux,適當通風,促進菌蓋開裂。4.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