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方案及全球化視野下中外種業發展比較研究_第1頁
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方案及全球化視野下中外種業發展比較研究_第2頁
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方案及全球化視野下中外種業發展比較研究_第3頁
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方案及全球化視野下中外種業發展比較研究_第4頁
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方案及全球化視野下中外種業發展比較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方案一、背景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保健服務的主要工作之一。托幼機構是兒童集體生活場所,衛生保健工作涉及兒童營養、膳食管理、疾病防控、傷害預防等多項內容。截至**年,全國約有托幼機構18.XX萬余所,3600萬適齡兒童在園。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對集體兒童生長發育、疾病預防,全面提高兒童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義。原衛生部和教育部于2010年聯合印發了《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原衛生部于2012年印發了《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有力推動了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但由于各地經濟、文化、衛生發展不平衡,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也存在明顯差異,衛生保健方面尚存在不少問題。為掌握我國各地、各類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開展現狀,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進一步規范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員培訓,提高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提高兒童健康水平,國家衛生計生委與教育部于20XX年6~12月進行全國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現狀調查,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負責具體實施。二、調查內容(一)了解各省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相關政策、有關配套文件及實施情況等。(二)各托幼機構保健室(衛生室)設置、衛生人員配備、兒童膳食營養、疾病和傷害預防、傳染病控制等。按照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方法,每省(區、市)調查150~200所托幼機構。三、調查方法(一)定性調查。各省(區、市)衛生廳局(衛生計生委)婦幼處(婦社處)組織專家完成“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省級調查問卷”(表1),全面了解各地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相關政策、有關配套文件及實施情況等。國家級專家組進行現場督導,組織開展專題小組討論,深入了解各地貫徹落實《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和《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的經驗和體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等。(二)定量調查。各?。▍^、市)采用現場調查的方式,對托幼機構進行抽樣調查,完成“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調查表”(表2)。1.抽樣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由國家級專家組對31個省(區、市)進行抽樣。(1)按照全國東、中、西區域分布和容量比例概率抽樣方法,分別在3個區域隨機抽取1/2的市(地、州)作為樣本市。(2)樣本市(地、州)隨機抽取1/4的區和1/4的縣。(3)樣本城區和縣城各隨機抽取1/4的托幼機構作為調查對象。(4)樣本縣隨機抽取1/4的鄉鎮托幼機構作為調查對象。(5)所調查鄉鎮隨機抽取1/4的村級托幼機構作為調查對象。2.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收托30名及以上兒童并取得教育部門頒發辦園許可證的托幼機構,含公辦園、民辦園、企事業單位辦園等。設立在托幼機構內的學前班納入調查范圍,非托幼機構內學前班不納入調查范圍。每?。▍^、市)預計調查150~200所托幼機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計調查4500~6000所托幼機構。四、組織實施(一)組織領導。各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調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配合調查工作,衛生教育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保證現場調查順利進行。省級衛生(衛生計生)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成立專家指導組,為調查工作提供技術指導。(二)培訓。省級婦幼保健機構負責本地調查工作的具體實施,組織專家對樣本市、區和縣婦幼保健機構的調查員進行培訓。(三)現場調查。各樣本區和縣婦幼保健機構調查員對所抽樣的托幼機構進行現場調查,完成“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調查表”?,F場調查結束后,回收、核查調查表,并進行統一編號。調查表編號為6位,前4位為省、市、區、縣編號,由國家級專家組抽樣后進行編號。第5~6位為托幼機構編號,由調查區、縣完成調查表后編號。(四)督導與質控。國家級專家組赴東、中、西地區進行督導,隨機抽取2%的托幼機構調查問卷進行現場質控;省市級婦幼保健機構及專家組隨機抽取5%的調查表進行質控。質控后,如發現調查表主要信息不實,則該抽樣地區需全部重新調查。(五)資料上報。各省級婦幼保健機構負責本地區調查問卷收集、審核、上報。請于8月31日、9月31日、10月31日前分別將“托幼機構分布情況登記表”(表3)、“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省級調查問卷”(表1)、“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調查表”(表2)原始調查表報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全球化視野下中外種業發展比較研究摘要: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國種業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研發能力薄弱、自主知識產權少、種子企業集中度低是目前導致我國種業在國際種子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少的主要原因。本文從目前國際種子市場的格局出發,分析了國內外種業的發展對比及存在的差距,并為我國種業將來的發展提供相關的對策建議。關鍵詞:全球化;種業;競爭力

前言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業關系到中國農業安危,直接影響中國糧食安全。直到2000年中國頒布《種子法》,中國種業發展才開始進入市場化階段,逐步與國際種業市場接軌。國際種子市場發展格局1、國際種子市場規模巨大隨著細胞工程、生物工程、轉基因技術在種子研發培育過程中的廣泛運用,交通信息等相關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得國際種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ISF最新數據顯示(見表1),目前國際種子市場規模為426億美元。美國市場作為國際上最大的種子市場,其規模達到120億美元,占到國際種子市場的28.15%。中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除自身用種量巨大外,國內種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國際種業巨頭的進入,中國以90.34億美元,占國際種子市場總規模的21.19%,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國際種業市場。表12011年部分國家或地區國內種子市場規模序號國家或地區國內市場規模(億美元)占全球比例(%)1美國12028.152中國90.3421.193法國368.444巴西26.256.165印度204.696日本15.53.647德國11.72.748阿根廷7.541.779意大利7.511.7610荷蘭5.851.37資料來源:國際種子聯盟(ISF)2、國際種子市場貿易額逐年增加隨著研發培育技術的不斷發展,產業鏈的不斷延長,全球種子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張,各國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全球種子貿易的發展,使全球貿易額持續上漲。中國種業市場已經成為國際種業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種業所面對的市場環境將更加險惡,競爭將更加激烈。自1970年以來,國際種子貿易額逐年增加,2011年國際種子貿易金額高達100億美元,是1975年的近10倍,增加約90億美元。種業貿易量的增加,首先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細分更加多樣化,國際間合作加強。其次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不斷升級過程中,對種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國際種業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而且空間極大,將來全球種子市場貿易額將進一步增加。3、國際種子市場進出口額比較由于發達國家具有資金雄厚、技術領先等優勢,從種子輸出方來看,仍占據著國際主導地位。從國際種子市場進出口額來看(見表2),2011年種子出口額前4位的國家分別是法國、荷蘭、美國和德國,出口總額為28.75億美元,占國際種子出口總額的63.94%,超出全球一半份額。中國的種子出口量為19500萬美元,僅占世界種子貿易總額的1.95%。雖然中國是國際第二大種子市場,但是出口額仍較低,且長期處在貿易逆差的位置。中國種子出口額與法國比較,僅是其出口額的12%左右,且2011年中國種子貿易逆差仍高達4200萬美元。從中國種子進出口額可以看出,中國種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而國內市場份額又被跨國種業巨頭所蠶食。目前中國外資種業公司已有76家,分別是26家獨資公司、42家合資公司、8家中外合作經營公司。外國公司已經悄然控制了中國市場70%的種子來源,如孟山都等跨國種業巨頭,在20世紀80年代就陸續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美國先鋒公司的先玉335玉米僅用3年時間就迅速成為中國第三大玉米品種。中國在頒布了《種子法》之后,蔬菜、花卉種子市場逐步對國際市場開放,以蔬菜為例,“洋種子”已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獲取了80%以上利潤份額??鐕N業巨頭主要的滲透方式是與中國企業合資,由最早的僅僅控制銷售端,而逐步演變成控制了從新品種研發、繁育到種子生產、銷售的整條產業鏈。表22011年部分國家或地區的種子出口額單位:百萬美元序號國家農作物種子蔬菜種子花卉種子總量占全球比例(%)1法國123236618161616.182荷蘭256114674147614.783美國81350774139413.964德國63873347457.465匈牙利374183923.936智力218131313803.807意大利19811833193.198丹麥2324622802.809加拿大25632592.5910羅馬尼亞2142142.1411比利時203422092.0912中國75105151951.9513墨西哥175191941.9414阿根廷170171871.8715巴西161111721.72資料來源:國際種子聯盟(ISF)國外種業發展的基本狀況1、企業規模大、產業集中度高據2007年ETCgroup數據顯示(見表3),根據2006年的總收入,排名前10位的種子公司帳戶為130億美元,占國際商業種子市場份額的57%。排名前三位的公司銷售額達到90億美元,占國際商業種子市場份額的39%??鐕N業公司主要是通過壟斷育種技術來獲取高額利潤,且基本上壟斷了主要的轉基因育種技術。據ETCgroup的數據顯示,國際市場大約50%的大豆市場和65%的玉米市場都被世界前三大種業公司所占有。同時兼并重組也是跨國種子公司近十年快速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跨國種子公司通過兼并或者合資等方式不但能使自身規模不斷得以壯大,提高自己的研發水平,而且可以迅速滲透到其他國家的種業市場。以孟山都公司為例,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孟山都,銷售額占的世界種子市場的20%。而在十年前,排名前10位的種子公司占37%的全球市場,孟山都甚至沒有出現在名單上。該公司先后收購了以玉米業務聞名的迪卡和以水果蔬菜聞名的銷售商圣尼斯等公司。這使得孟山都公司在2004年成為國際上最大的種子公司,之后又在2008年分別在巴西、危地馬拉、荷蘭收購了當地的公司,并在隨后的兼并重組中鞏固了其國際領先地位。目前,國際玉米種子最大的供應商是杜邦公司,它是通過兼并先鋒良種公司來實現的;先正達則是由阿斯特拉捷利康部分業務和諾華組建而成。表3世界10大種業公司排名公司所屬國家銷售額(億美元)1Monsanto+Delta&PineLand美國44.762Dupont美國27.813Syngenta瑞士17.434Gtoupelimagrain法國10.355LandO`Lakes美國7.566KWSAG德國6.157BayerCropScience德國4.38Takii美國4.259Sakata日本4.0110DLF-Trifolium丹麥3.52數據來源:ETCgroup2、自主研發能力強,實行技術壟斷跨國種業公司因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國際領先的育種技術(生物育種、轉基因育種)已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孟山都、先鋒等跨國公司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均在10%左右。根據孟山都官網提供的信息,公司在2008年投入的研發資金就達到9.8億美元,是其年銷售額的8.6%,而且近十年研發投入的年增長率達到了9%。正是由于其在研發上的巨額投資,使其在2000年之后的毛利潤年增長率達到了24%,而且其生命科學中心已經完成了多種蔬菜的基因測序工作,在其育種過程中通過運用電腦進行相應的基因組配,操作流程簡單,育種成功率和準確度高。擁有較強研發能力的跨國種業公司一直相當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據ETCgroup統計,2007年全球擁有知識產權種子的市場銷售總額為220億美元,其中67%的份額被世界前十大種子公司占據。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跨國種業公司可以依靠所擁有的大量技術專利輕而易舉地就能達到技術壟斷地位,從而控制整個市場。目前全世界超過90%的轉基因種子都使用孟山都公司的專利,接近寡頭壟斷狀態。隨著各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斷完善,絕大部分國家的生產者只能通過向孟山都付費購買種子,而且必須簽訂限不能用自留種用于來年播種的合同。三、中國種業發展現狀1、研發能力不足,自主知識產權少(1)沒有完整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自2000年種子法頒布,中國種子企業逐步脫離計劃經濟時的運作機制,開始進入市場化運作。在十幾年的發展中,雖然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依然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主要表現為產學研嚴重脫節:企業原始資本積累尚未完成,難以成立自己的研發育種部門;科研院所掌握大量的育種資源和高水平科技人才,中國有400多家農業科研單位,5萬多農業科研人員,是美國的好幾倍,但是科研方向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科研成果與種業生產需求嚴重脫節,90%的種子新品種無法發揮其作用??傮w表現為沒有完整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嚴重影響了中國種業的國際競爭力。(2)自主知識產權少,主要依賴國外技術品牌。一般對種子產品來說,一個新品種的市場生命力大約在5到10年之內,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種子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種子企業必須不斷研發培育新品種,保持技術領先。而根據廣發證券的2011年種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數千家種子公司中有能力自主研發新品種的不超過100家,絕大多數種子公司基本上都是依靠購買國外的新品種或技術專利。如隆平高科的公告顯示,其水稻品種“8S/1128品種權”就是以50萬元價格買入的,而非其自主研發。登海種業依靠生產銷售杜邦先鋒研發的“先玉335”,僅次一項就占到其2008年銷售額的一半。2、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實力弱,難以抗衡跨國種業巨頭據統計,全球排名前20的跨國種業公司擁有世界90%的育種技術和75%的種子貿易額,科技研發對技術進步的貢獻率達到80%,這一方面是因為跨國種業公司擁有強大的企業研發實力和巨額經費投入,另一方面是因為種子產業集中度不斷擴大,科技研發集成度隨之增強,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行業內大企業為主導的科研體系,以及企業與科研相互支持的格局。2011年之前,中國種子公司有8000多家,注冊資金在3000萬以上的種子公司只有200多家,國內前十強種子公司占國內種子市場份額不足10%。2011年出臺《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之后,通過行政許可的方式提高門檻后,全國種子企業從超過8000多家下降到6000家,但產業整體仍然呈現為散、小,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而美國前20強種子公司基本上占據了國內市場份額的70%左右。而如孟山都、杜邦等跨國公司,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迅速進入國際種子市場,并一舉占據了市場的有利地位,實現了產業內的優勝劣汰,使國際種子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3、跨國種業公司搶占中國種業資源和科技人才跨國種業公司對中國種業市場的滲透,一方面是造成中國植物遺傳資源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大量國內研發人員向跨國種業公司的研發機構流動,造成本土企業和研發機構的研發人才流失。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種業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有效降低種業研發、生產等各環節成本成為跨國種業公司增強其自身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中國種業遺傳資源豐富,科技能力強且人力資源成本較低,所以跨國種業公司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一種業新興大國,盡可能的搶占中國種業資源和科技人才。這些跨國種業公司,早期主要是利用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薄弱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運用各種手段在中國獲取了大量的寶貴的植物遺傳資源。后期主要是通過自身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高端的技術力量,通過合資、合作、建立研發中心等方式逐漸進入中國市場,控制中國的種業資源。中國遍布大江南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為跨國種業公司提供大量可供選擇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其提供的各種優厚待遇和科研條件,使大批國內優秀人才流入到國外研發機構中,造成中國的人才流失,影響了中國種業的研發水平。表4詳述了從1996年開始,跨國種業公司孟山都逐步在中國種子市場的布局。表4孟山都在中國種子市場的布局時間合資公司或單位合作內容合作方式1996年冀岱棉種技朮有限公司農業生物技術合作合資企業1998年安徽安岱棉種技術有限公司農業生物技術合作合資企業1998年農業部在河北省成立可持續農業示范村合作項目2001年中種迪卡雜交玉米種子有限公司雜交玉米合資企業2002至2007年投資北京大學耶魯中心提高科研設施和發展教育捐助教育2008年中種集團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合作研究2009年華中農業大學高產,耐旱,氮利用率等方面進行合作合作研究2009年湖南大學改良作物的新型基因合作研究2009年孟山都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植物生物技術和轉基因組學領域的合作建立研發中心數據來源:孟山都官方網站四、促進中國種業發展的建議1、提高自身研發能力,重視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發揮傳統育種技術優勢,加快生物工程、轉基因技術的積累,提升育種研發能力。目前相比跨國種業公司,國內種業企業對于戰略性利用知識產權的意識還不足。在這方面,一是企業要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尤其是對目標市場所在地的相關法規進行認真學習,二是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申請相關專利,并鼓勵申請國外專利權。2、成立種業產業聯盟,深化科研體制改革中國種業企業數量多且基本是沒自身研發力量的中小型企業,單靠企業自身無法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成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