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課)_第1頁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課)_第2頁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課)_第3頁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課)_第4頁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李清照前期詞(二首)賞析2017/5/24丁瑩教學目標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2、了解作品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3、分析詞中的意象4、理解詞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對聯導入:PPT請問,下面對聯寫的是誰?并說明原因。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詞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郭沫若題詞明確:山東濟南市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泉城,大大小小有72泉,李清照故居就坐落在大明湖畔、趵突泉邊的綠楊深處。對聯中的“漱玉集”,指她的詞集《漱玉詞》,已失傳。現我們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輯錄重編的。PPT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沈謙,字去矜《填詞雜說》)(后主、易安直是詞中之妖。恨二李不相遇。——卓人月:《古今詞統》)明確:我們學習了詞的知識,了解了以蘇軾為代表的豪放詞,今天走進李清照的詞,體味婉約詞。二、作者生活簡介及詞風轉變PPT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上承李煜、秦觀,是婉約詞的代表,其詞被譽為“婉約正宗”。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通曉音律,長于詩詞,工散文,能書畫,才華出眾。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父親李格非是著名學者兼文學家(元祐蘇門后四學士之一),在朝為官(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也是名門閨秀(北宋宰相王珪之長女,弟王仲山之女王氏即秦檜妻),善文學。優厚的家庭條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圍反應在她早期的詞作中,多是少女的無憂無慮,和悠閑自在的生活。(1101年)十八歲嫁與太學生趙明誠,為宰相趙挺之第三子。二人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后屏居青州鄉里十年,于歸來堂起書庫十余間。雖生活儉樸而情趣高雅,琴瑟調和。后明誠為官分隔,有相思之作。PPT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chǎn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天真頑皮本詞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充滿了憧憬的青年男女見面的一個場景:女子剛蕩罷秋千,見有人來,慌忙躲避時跑脫了襪子滑掉了金釵,卻又想看看來人的模樣,借嗅青梅遮掩心跡。從中也可看出李清照閨中生活的無憂無慮,充滿了歡樂。全詞語言通俗,風格明快,節奏輕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詞作。PPT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情竇初開甜蜜愛情PPT時代變遷:當國家民族開始了屈辱的一頁,國破家也不在時,李清照開始漂泊的生活。她的詞風這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127年金兵入汴,俘徽、欽二宗北去,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他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隨后南逃至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定都)。李清照南渡,流寓南方,1129年8月明誠病死,境遇孤苦。后赴杭州,所攜文物書籍盡散,作《金石錄后序》追懷。晚年避地金華、臨安兩地卜居。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PPT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千古絕唱凄苦情《聲聲慢》成功地表現了李清照晚年的孤獨寂寞、愁苦不安,全詞歸結到“愁”字上,抒發了一種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詞雖只傾訴一己的孤苦無告,卻負荷了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深哀巨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PPT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她的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南渡前:內容:自然美景、閨閣生活、離別相思詞風:清麗柔媚清新明朗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身世之感、家國之恨詞風:凄婉哀怨沉郁悲涼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后期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我們蘇教版教材在必修部分選編的是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聲聲慢》,選修部分編者選擇了兩首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如夢令》和《醉花陰》。我們來共同賞析。三、研讀前期代表作選篇第一首——《如夢令》PPT展示如夢令姊妹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無憂無慮、開朗活潑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悠閑、風雅的生活(一)詞牌介紹此詞牌本是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后改《如夢令》。詞題“春晚”或“暮春”。(二)背景介紹本詞一出,轟動朝野。奠定李清照“詞女”地位。據傳趙明誠因此作相思“詞女”之夢。“詞女之夫”——“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麻除草麻,芙蓉開新花。”(三)朗讀: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誦讀該詞,感知內容。昨夜/雨疏/風eq\o(驟,\s\do4(△))。濃睡/不消/殘eq\o(酒,\s\do4(△))。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eq\o(舊,\s\do4(△))。知否、知eq\o(否,\s\do4(△))?應是/綠肥/紅eq\o(瘦,\s\do4(△))。(四)品讀,鑒賞評析:1.“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這首詞構思之巧妙,歷來為詞論家所稱道,請就此詞作賞析。(此處花時間梳理詞文句)明確:這首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風雨而惜花,因惜花而痛飲酒醉,料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問,自問自答。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明確:對應詞句結構“昨夜”一句因風雨而惜花“濃睡”一句因惜花而酒醉“試問”兩句料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知否”三句自問自答、無限傷感小結層層轉折,步步深入,惜花情深,搖曳多姿2.根據詞的意境,寫出下列人物對話。(1)詞人問:“海棠花怎么樣了?”(2)卷簾人答:“還好,還好,一夜風雨,海棠一點沒動。”(3)詞人又糾正說:“你再細看看,那花紅見少,綠葉見多了吧。”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運用了哪幾種修辭?“綠肥紅瘦”語新意雋,歷來為人稱道,說說好在哪里?明確:(1)修辭:A借代。“綠”“紅”分別代指綠葉和紅花;B擬人。“肥”“瘦”把花和葉人格化了,形象生動寫出了葉子因雨水充足而茂盛肥大,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的形態;C對比。“綠”和“紅”顏色對比,“肥”和“瘦”狀態對比。表達對海棠花的憐惜之情。D疊詞(反復)。女主人公急于糾正卷簾人的漫不經心地回答,脫口而出兩個“知否”,即有對卷簾人冷漠態度的嗔怪,又反映出她愛花、惜花的急切心情。E設問。自問自答(2)“綠肥紅瘦”指的是海棠。“紅瘦”,狀寫雨后海棠由豐茂艷麗而憔悴零落,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暗寓青春即將消逝之意,含蓄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綠肥紅瘦”,煉字奇巧,造境清新,極富概括性。4、課后題,,比較韓偓詩,思考為什么李詞比韓詩更給人以意趣橫生之感?(可否穿起前三問)懶起(節選)唐韓偓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明確:《如夢令》詞所表現的心情,與孟浩然《春曉》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略同。A寫惜花,乃是寫其對美好事物之珍惜。此詞主要B以對話形式加以表現,尤顯活潑。全詞猶C如一獨幕劇,環境氛圍、人物動作情態、對白問答、心理活動,活脫呈現。詞中運用D反襯法,以“卷簾人”對花事之淡漠反襯出抒情主人公惜花情深,又E藏問于答,含F多層曲折。和韓詩相比,李詞更給人以意趣橫生之感。四、研讀前期代表作選篇第二首——《醉花陰》:過渡導入:李清照送走了少女的青蔥青春,迎來了“綠葉成陰子滿枝”的好年華。欣賞了少女時代的作品,我們再來欣賞這首二十四歲時寫的思念愛人的作品。(二)朗讀PPT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相關介紹1、詞牌介紹《醉花陰》詞牌名,首見于北宋毛滂詞,又名《九日》或《重九》,雙調小令,仄韻格,五十二字。2、背景介紹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重陽節,趙明誠至仰天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表現出作者無盡的思念。(四)品讀,鑒賞評析1、詞中哪個字直接表明了情感?愁2、作品中,詞人是從哪些方面寫愁情的?(此處花時間梳理詞文句)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時令以清秋游樂的佳節反襯她倍感神傷的孤獨時間借“永晝”“半夜”“黃昏”時自己獨自在家空虛、無聊的生活。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景物借“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櫥”“西風”“黃花”意象來烘托心情行動用獨坐、孤眠、自斟來渲染心情以“愁”字為暗線:“東籬把酒”為了排遣離愁,“暗香盈袖”更觸動了愁緒,“莫道”句提出“銷魂”,正是愁的表現,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并與上片“愁”字相呼應,使上下片由淺入深,渾然一體。3、課后題,元人伊世珍《瑯嬛記》載: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正易安作也。【《詞苑叢談》載十五闋,另有別本載數闋】請結合全篇,說說李清照這三句神來之筆的佳妙之處。A以人比黃花瘦結束全篇,瘦和愁相呼應,以形象來表達情感。含“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B本身運用比喻,外形相似,更有清高淡泊的精神相似,新奇傳神;(夸張,人比黃花瘦)C先一句動蕩語氣的“莫道不消魂”,(如何看出銷魂,如何寫銷魂的愁情的?貫穿全詞的意象和手法);D再加一句動態的“簾卷西風”(由室內到室外再到室內,無處化相思);E人物最后出現,“人比黃花瘦”如鏡頭特寫,還是白描。F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4、“瘦”就是詞眼。試分析。A結構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愁是原因,瘦是結果。B手法上,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衣帶漸寬,腰肢瘦損)C內容上,“瘦”字,歸結全篇的情意。貫穿全篇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的情境。五、李清照詞里的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原來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線勾描人物和各種景物的特征,用形象本身簡潔的特征,喚起讀者聯想,得以豐富形象。綜觀李清照的詞,其大部分的詞篇都用白描手法,情真意切,如見肺腑。這里沒有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沒有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而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卻能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也是李詞的藝術魅力之所在。李清照的詞如"昨夜雨疏風驟""應是綠肥紅瘦"等等,只是敘述天氣的特點,和植物的變化,并不在細節處加以描寫,對描寫的對象都是點到為止,因此是典型的白描;如"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女子們玩耍的興致,沒有細致的描寫,只是輕輕地寫"誤入"這個動作,然后接著是"爭渡"這個動作,又寫伴隨著的"驚起"這個效果,她通過一連串流暢地發生的事情,勾勒出這種游玩的興致《醉花陰》下闋白描手法尤其典型。人物最后出現,“人比黃花瘦”如鏡頭特寫,還是白描。李清照的《聲聲慢》詞,完全采用白描手法寫作而成,既沒有幽深的典故,也無晦澀的辭藻,清新自然,“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種難挨時刻的心情刻畫,更是全用白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