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伶官傳序五
代
史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都是他的學生。他在詩、文、書法、文論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史書《新唐書》《新五代史》。他的文章,敘事簡約且富有波瀾,語言酣暢又自然凝練。其《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都是歷代傳誦的散文佳作。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短短53年間,先后換了四姓十四個國君,篡位、弒君現象屢見不鮮。后唐莊宗就是被殺的一個。后唐莊宗李存勖(xù)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優(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所惑。后叛亂四起,擁有重兵的伶官拒不發兵,而莊宗親征又告敗北,眾叛親離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了莊宗。生子當如李亞子:認識李存勖
北宋王朝建立后,隨著土地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統治集團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數民族的不斷進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銳。面對這種形勢,北宋王朝不力求振作,對不斷進犯的契丹、西夏妥協退讓、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歐陽修想通過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興亡史進行諷諫。北宋地圖寫作背景
伶官傳序
伶: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伶官: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做伶官。序: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容或是提綱挈領地評價該書內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書或文的內容。本文就是為《伶官傳》作的序。解題:
《伶官傳》是一篇合傳,寫后唐莊宗好俳優,寵幸伶人(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伶人因而用事,敗政亂國,終至于國滅身亡。所寫四個伶人敬新磨、景進、史彥瓊、郭從謙,唯敬新磨善于諷諫,頗有楚國優孟之風、無惡評,其他三人皆擅寵亂政、諂媚奸邪之徒。本文選自《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記》,是一部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記載907年至960年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的歷史。因有薛居正編纂的《舊五代史》,故稱之為《新五代史》。熟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理解文意2、聽讀課文,學會斷句
3、熟讀課文,理清思路,找出文章論點、論據及結論。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第一段道理人的作為推其根本……的原因唉!國家盛衰興亡的道理,雖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的作為嗎!推究后唐莊宗取得天下與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和他1、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觀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2、依據(論據)莊宗的得天下與失天下3、第一段有什么作用?①文章以“嗚呼”的感嘆,引發出對歷史的沉痛追問和感慨:“豈非人事哉!”一嘆一問,奠定了全文嘆惋的感情基調。②開篇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總領式點出拿莊宗興亡的歷史進行說理,引起下文,為下文的敘事說理做鋪墊。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燕王與契丹)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擁立adv,表示祈使語氣,一定
“毋”不要一豬一羊一般屬官第二段敬辭,恭敬在前面奔馳拿,把訂立盟約v,給翻譯: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立他為王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可是他們都背叛我歸順了梁。這三個人是我到死還感到的遺憾悔恨的事情。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為你的父親報仇的志向。莊宗領了箭,然后將其收藏在祖廟。這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一豬一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用漂亮的絲織口袋裝著,背著在軍前開路,等到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藏(在祖廟里)。你背著收藏《五代史伶官傳序》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祖廟。太廟在夏朝稱“世室”,在殷商稱“重屋”,周朝稱“明堂”,秦漢時起名“太廟”。太廟最初時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批準下也可以供奉其中,稱為“配享太廟”。告廟指天子或諸侯出巡、戰爭等重大事件時祭告祖廟。廟牢本義指關牲畜的欄圈。因為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豬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飼養于牢,所以古代供祭祀的豬、牛、羊也稱“牢”。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少牢”只有羊、豬,沒有牛。由于及死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詳細敘述了莊宗接受并執行晉王遺命的經過晉王賜矢——晉王遺命——莊宗受而藏之莊宗用兵(請矢)——作戰(負矢)——凱旋(納矢)描繪莊宗忠實地執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莊宗全盛時期的戰爭狀況體現莊宗的“憂勞”突出了“人事”的作用為下文的議論做準備。4.試概括第2段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作用。①內容:詳述莊宗接受并執行晉王遺命的事例②作用:承上敘事,為第3段的議論做鋪墊晉王賜給莊宗的三支箭有什么含義?代指晉王的三個悔恨,分別代指對梁、燕王和契丹的仇恨,并借此來激勵莊宗要勵精圖強。5.活動探究:第二段敘述莊宗得天下,落筆波瀾不驚,個中暗藏乾坤。朗讀,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情感的。①精選動詞:受、藏、用、遣、告、請、盛、負、驅、納,體現了莊宗的恭敬、謹慎與堅定。課文更明確了特殊地點、特殊方式與特定人員,體現了莊宗為父報仇的審慎態度與堅定決心。②連用短句:39字組成7個句子,表現了莊宗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之)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旺盛當
縛,捆綁繩索名作動,用匣子裝等到
仇敵
使動用法,使……毀滅或者推究使動用法,使……興盛第三段意志和氣概n作狀看v作n,眼淚翻譯:當莊宗用繩索捆綁著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裝著后梁皇帝、大臣的頭,進入祖廟,把箭交還到先王的靈位前,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驕氣盛,可以說豪壯極了!等到仇人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亂的人四方響應,他匆忙往東逃,還沒見到亂賊,手下的士卒就潰散了,君臣面面相覷,不知道到哪里去。最后剩下的那些將領只落得截斷頭發,對天發誓愿以死相報,大家的淚水浸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敗啊!難道是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嗎?《尚書》上說:“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謹慎能得到益處。”憂慮與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使自身滅亡,這是很自然的道理。adj作v,作亂《五代史伶官傳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盛贊莊公的成功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感嘆莊公的失敗鮮明的對比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反問:否定這一說法設問:肯定“自于人”寓結論于疑問之中,引人深思《書》曰:“滿招損,謙得益。”引用經典進行論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得出結論,與開篇的論點相互照應6.作者是如何進行論證的?1.例證法:
①莊宗受箭。
②滅燕,“系燕父子以組”。
③滅梁,“函梁君臣之首”。
:
得與失,盛與衰,興與亡,損與益,成與敗
,憂勞與逸豫。
3.引證法:“滿招損,謙得益”
小結:①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觀點,能夠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②通過正反兩方面的鮮明對比,既突出了中心論點,使說明深刻,透徹,也使文章一氣呵成,前呼后應,脈絡清晰,結構嚴謹。③引用古人的名言,進一步推論自己的觀點“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更好表達自己的中心主旨:盛衰興亡,得失成敗,皆因人事。盛衰之理豈非人事得天下失天下908年23歲
受命繼志913年28歲
系燕父子以組923年38歲
函梁君臣之首926年41歲
身死國滅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15年3年盛衰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小結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全,整個沒有誰圍困被動句積聚譯文:所以當莊宗氣勢強盛時,全天下豪杰沒有誰能同他對抗,等到衰敗時,幾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可見人生的禍患常常在極小的事上累積而成,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自己所溺愛的人或事困住,難道只有(溺愛)伶人才如此嗎?第四段當adj作n,極小的事adj作n,智勇的人沉湎只有《五代史伶官傳序》7.作者在第三段已經得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觀點,為什么還要寫第四段呢?是否多余累贅呢?①照應題目②借古諷今。諷諫北宋統治者要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③加強文章的針對性,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作者強調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局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聲色犬馬,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
提出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總起
事:
后唐莊宗得天下
三矢--恭敬事:后唐莊宗失天下
伶官--寵幸理: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分
說盛
正面分
說反面衰得出結論
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總
結禍患常積欲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啟
示
理: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內容總結課堂總結古人說得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我們要謹記“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拓展:文章中作者通過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說明了國家盛衰興亡之理在于人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長地點出“豈獨伶人也哉”。請同學們在古今歷史上找一些事例加以補充。商紂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妲已”——葬身火海楚懷王貪婪成性,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言于不顧——客死他鄉夫差縱情于聲色犬馬,酒池肉林中,不思國事——自刎而死隋煬帝楊廣,驕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宮庭,疏運河,冒天下之大不韙——導致農民大起義,國破家亡,身死部將之手南唐后主沉迷于詩畫歌舞中,不理朝政——亡國奴亡興齊威王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意見,興利除弊,換來了諸侯“皆朝于齊”的盛世局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激勵自己的斗志,以圖復國,終于天不負苦心人,三千越甲竟吞吳,報仇雪恨。唐太宗吸取前人教訓,虛心納諫,勵精圖治,迎來“貞觀之治”,名垂青史。所以,興衰成敗,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對接高考鞏固訓練《五代史伶官傳序》引用“滿招損,謙得益”作為論據,再結合莊宗的實例,歐陽修得出結論:
,
。古人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個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說:“
,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職場應用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近期變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證書的時間管理法及試題及答案
- 銀行業務價值創造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檢驗知識考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案例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知識點梳理及試題答案
- 2025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重要信息試題及答案
- 有效復習項目管理的試題與答案
- 2025年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工業鍋爐司爐G1證考試題庫
- 《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樣題
-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18版
- 頂板安全管理知識
- 應急預案演練記錄表0001
- 業主回訪評價表
- 2022年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規范
-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英語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2022年河南省鄭州市中考二模語文試卷
- 東莞市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
- 地下車庫交通標志標線及地坪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GDFJ005修改個人信息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