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22023學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九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2022-2023學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九年級(下)期中
語文試卷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18分)
1.下列詞語中的字形和加點字的字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閉塞(sè)欺誨(wǔ)屹立(yì)??菔癄€
B.隕石(yǔn)冗雜(rǒng)家眷(juàn)戛然而止
C.山麓(lù)嚴竣(jùn)斡旋(wò)人情世故
D.緘默(jiǎn)鏘然(qiāng)羈絆(jī)消聲匿跡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興盛于明清時期的蘇州園林,將文化與美學融合得天衣無縫。
B.首屆生態(tài)運動會正式開幕,生態(tài)跑、水上飛人特技表演、漿板瑜伽、槳板競速賽等眾多項目讓人嘆為觀止,大呼過癮。
C.“隱姓埋名三十載,甘為祖國馬前卒”,新時代要大力弘揚黃旭華院士的這種精神,堅決抵制社會上錯誤思潮影響,培養(yǎng)更多屬于人民的科學家。
D.雖然這道題難度比較大,但是經過張老師的耐心講解,同學們最終還是大徹大悟了。
3.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眾、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司馬懿探山》。
B.網絡讓人類大腦實現了任意鏈接,但是誰也不知道依賴網絡搜索會不會讓人變笨?
C.春天到了,山坡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開滿了枝頭,非常漂亮。
D.“五一”將至,請同學們圍繞“勞動最光榮”這一主題向《城市日報》踴躍投稿。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當蒲公英隨風飄舞時,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種獨特的美裝點著這個世界。
B.有人建議一旦遇到霧霾天氣,可采取臨時交通管制、錯峰上下班、停工停課。
C.水鄉(xiāng)社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具有重大意義。
D.放眼望去,一個多彩而凝重、和諧而華美的中國夢,向我們每一個人正在招手。
5.下面各項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賀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成,展示出濃郁的陜北風情。詩中大量運用比興、擬人、夸張手法,抒寫詩人對母親延安的眷戀和對延安精神的歌頌。
B.《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所收錄的詩歌按照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民歌民謠?!蛾P雎》選自《詩經周南》,屬于“風”。
C.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是介紹事理時通常采用的順序,例如《大自然的語言》《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都采用的邏輯順序。
D.在中美高層戰(zhàn)略對話中,面對美方對中國的無理攻擊和指責,楊潔篪堅定回應: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里采用了針鋒相對的應對技巧。
6.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3分)
①也就是說,北國的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②而是靠著自身頑強的拼爭,逐漸擺脫冰雪的桎梏
③它從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著果敢,心無旁騖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溫暖,苦熬出來的
⑤直到把冰與雪安葬到泥上深處,然后讓它們又化作自己根芽萌發(fā)的雨露。
⑥我愛這遲來的春天。因為這樣的春天不是依照節(jié)氣而來的
A.⑥②④①③⑤B.③⑥②①④⑤C.⑥③①②⑤④D.③⑥②①⑤④
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共27分)
7.默寫填上空。(10分)
(1)子曰:“其身正,______;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天行健,______。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3)求之不得,______。(《關雎》)
(4)______,端居恥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5)______,胡為乎泥中?(《式微》)
(6)______,雞犬相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7)有時人們的主觀感受會超越現實時空的限制,所以在《子衿》中,“______,______”以女子心理時間遠長于實際時間的夸張筆法寫出了無限情思;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以克服空間的阻礙。
8.閱讀《蒹葭》,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3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A.這首詩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抒情詩,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對“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情意。
B.每章的開頭都以景起興,渲染出一種蕭索迷離的氛圍?!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
C.三章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時空序列,“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變化,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從上游到下游,從此岸到彼岸,地點的變化,暗示了“伊人”的蹤跡飄忽,難以尋覓。
D.詩歌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既增添了詩歌回環(huán)往復的美感,又強化了對“伊人”執(zhí)著追求卻求而不得的絕望之情。
9.閱讀以下兩則古文材料,完成問題。(14分)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魏學洢《虞初新志核舟記》,有刪改)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為之,圓如小櫻桃。一枚之中,刻羅漢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課經者、荷杖者、入定①于龕②中者、蔭樹趺坐③而說法者、環(huán)坐指畫論議者,袒跣④曲拳,合計之為數五百。蒲團、竹笠、茶奩⑤、瓶缽、經卷畢具。又有云龍風虎,獅象鳥獸,狻猊⑥猿猱錯雜其間。初視之,不甚了了;明窗凈幾,息心諦觀,所刻羅漢,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織綺繡,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風致,各蕭散于松柏巖石,可謂藝之至矣!……長洲周汝瑚言:“吳中人業(yè)此者。研思殫精,積八九年,及其成,僅能易半歲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飽。故習茲藝者亦漸少矣?!?/p>
(高士奇《虞初新志記桃核念珠》,有刪改)
①入定:佛教名詞,指坐禪時,心不馳散,進入安靜不動的禪定狀態(tài)。②龕: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趺坐: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雙足交疊而坐。④袒跣:袒胸赤足。⑤茶奩:茶具。⑥狻猊: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①曾不盈寸______
②或衣文織綺繡______
③經卷畢具______
④不甚了了______
(2)下面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為人五/不足為外人道也
B.為字共三十有四/十有五而志于學
C.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潭西南而望
D.以山桃核為之/以其境過清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②及其成,僅能易半歲之粟。
(4)甲、乙兩段文字都是寫微雕技藝的,但兩段文字中流露的感情卻有所不同,試結合文章中兩處劃線的句子,指出兩位情感的不同之處。(3分)
三、現代文閱讀(共35分)
10.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問題。(15分)
材料一
①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中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③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jié),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④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fā)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qū)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⑤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材料二
我國部分省會城市常年入秋(即立秋)時間和秋季長度統計
材料三
①我國古代很講究節(jié)氣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節(jié)令農諺很多。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節(jié)氣莫種田”“百姓不念經,節(jié)令記得清”“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jié)氣”等等。二十四節(jié)氣及“節(jié)氣物候歷”,對中華農耕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
②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是以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物候和農事來制訂的,其他地區(qū)只能作為參照,這就要求各地制定當地的“農事歷”,以便百姓依歷耕種,確保農業(yè)豐收。
③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實現了對天氣和氣候的中長期預報,二十四節(jié)氣的物候功能正在逐漸褪去。但二十四節(jié)氣的傳統知識、文化價值以及與此相關的民俗活動,仍在繼續(xù)傳播和使用,其在中國人民心中蘊藏著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悠久歷史記憶,川流不息,地久天長。
(節(jié)選自張?zhí)K《二十四節(jié)氣與物候》)
(1)下列對材料一的分析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______
A.第①段“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運用了設問的修辭,作用是引起讀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四個因素”。
B.在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時,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緯度影響最大,所以先說。
C.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詩句就體現了緯度的差異對物候現象的影響。
D.“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边@段文字中“后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2)試分析下列句中加點詞是如何體現說明文語言特點的。
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
(3)仔細研讀材料二,談談你從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結論,并結合材料一、三的相關信息對你得出的結論進行解釋說明。
(4)如果要結合這三則材料,寫一篇題為“節(jié)氣物候”的說明匯報,這三則材料的順序應該如何安排?請說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1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20分)
三月三,薺菜勝靈丹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車,由武漢到南寧探視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雖然在線上常常碰面,但幾天下來,祖孫三代十余口人在弟弟新居的聚會,仍然令我父母如騰云駕霧的齊天大圣,又忙碌又興奮。母親跳五行健身操給我們看,父親鉆研二胡,已經拉得有模有樣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姐姐在表揚了我弟媳婦做的檸檬鴨之后,說要是有一盤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媽跟著說,在南寧過年,也沒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餃子。
②是啊,過去幾十年,我們都是在湖北的故鄉(xiāng)過年。臘月臘,正月正,年味濃。饜飫了大魚與大肉之后,大家的興趣轉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當然是首當其沖。有時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會不顧初一不能動刀剪、不能干農活的規(guī)矩,穿著過年的新衣服,提著提簍,提簍里放著小鐮刀,去野外挖地菜。還遠未到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地步,田園里,去年的積雪都還未消融,在麥苗與油菜的縫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將一點一點的喜悅匯聚起來,達到“乃盈頃筐”,總得花小半天的工夫。往一桌的年菜里加上一盤麻油炒地菜的愿景是如此強烈,能夠將穿得花花綠綠的小丫頭們由火壇邊上引出來,羊群一般,放到春風多厲的田野上。
③我們所說的“地菜”,其實就是薺菜。王磬編《野菜譜》,提到薺菜有好幾種,他的介紹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迸渖纤宰鞯闹{曲:“茅菜兒,年年有,采之一二遺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來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開三月三?”地菜大概就是在臘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來片嫩嫩的葉子披成兩三層,在寒風里簇擁在一起,與菠菜和白菜比起來,它小小的,極不顯眼,像個灰姑娘。為將這些藏在作物與荒草間的灰姑娘們請出來穿水晶鞋(包成餃子,做春卷與春盤),大鋤、小鋤、長鐮刀都派不上用場,只能用打豬草的小鐮刀,姐姐她們稱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說“割”與“采”,也是因采集它們的不容易。
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會變得百草豐茂、千花萬卉,如此繁多的植物,為什么單單將“地”這樣皇天后土般樸實而有力量的名字賦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為它是冬去春回、歲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園里出現的第一種菜蔬,所謂一陽來復,這生命的“陽氣”就包含在它纖弱的外形與清韌的滋味里。鄉(xiāng)下人將之加入到餃子、春卷、春盤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為此。等到“花開三月三”,寒食節(jié)來到,抽出細薹、開出細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還是會被母親們由田頭地腦里扯一把回來,煮毛殼子雞蛋給孩子們吃。地菜也好,雞蛋也好,都在象征著生命的“陽氣”與“熱力”。我老家的方言說到地菜,一般還會加一個修飾詞,叫“麻地菜”,一方面是因為地菜外圍莖葉跟蒲公英一樣,有些微的褐色,一方面,由“麻雀”“麻子”(那些聰明而臉上有麻子的人)、“麻城”(我們將夢鄉(xiāng)叫麻城)、麻姑、麻將那里得來的“麻”字,也有一種只可言傳、不可意會的鄉(xiāng)土的活力。
⑤民諺又講:三月三,薺菜勝靈丹?!侗静菥V目》說地菜明目宜胃。問題是,又好吃又有用的地菜,為什么沒有登堂入室,與白菜、蘿卜、菠菜等一道,列入菜園種植的時序,而一直被列入“野菜譜”呢?我覺得這可能與王磬講的“薺菜兒,年年有,采之一二遺八九”有關。太多的種籽,聚集在地菜傘狀的花序上,被風吹入田疇與陂塘,生長出來年正月密密麻麻的地菜,鄉(xiāng)下的丫頭們再勤快,也不過是“采之一二遺八九”,有如此強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與白菜蘿卜去爭糞壤呢?
⑥是的,風吹著地菜花的種籽,吹到哪里,地菜就在哪里生長。以我的猜想,第一粒地菜的種籽,多半是遠在四五千年的文明社會之前,被東亞的季風,由中亞的草原上吹來的,陪伴著它的,是形成黃土高原的亙古風塵——隨后,繁衍生發(fā)的更多的地菜種籽,被季風吹往中國的東南西北,地圖上地菜分布的路徑,大概就是季風吹拂的路線。
⑦季風在南方的山嶺前停下了腳步,任由熱帶的中國發(fā)揮出另外一番風土,這也許就是我姐姐在她居住的地方找不到地菜的原因吧??磥盹L的腳步,還是不如火車,它花了千萬年,也還沒有將細羽般的地菜的種籽吹入南國,而我們日夜之間,就由北方的冰雪地來到了溫暖的南方。我弟弟一家人,他們開枝散葉,馬上也會將南寧變成他們的新家鄉(xiāng)。晚上酒席間,我對父親講,他與母親大半輩子都生活在故鄉(xiāng)的村莊,我們兄弟姐妹,輾轉到這個國家的東西南北,等到他的孫子一輩,恐怕就會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時候,不知道他們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舊布新的辰光,他們是否也會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餃子?
(1)本文標題為“三月三,薺菜勝靈丹”,請你從文本②—⑤段中篩選出依據。(4分)
①割地菜時匯聚點滴歡樂②______
③______④《本草綱目》說地菜明目宜胃
(2)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述方式,各有不同的表述效果。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5分)
表述方式摘抄語句表述效果
①______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車,由武漢到南寧探視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寫姊妹三家人回弟弟家,交代寫作緣起,引出下文的“薺菜“
描寫十來片嫩嫩的葉子披成兩三層,在寒風里簇擁在一起,與菠菜和白菜比起來,它小小的,極不顯眼,像個灰姑娘。②______
議論有如此強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與白菜蘿卜去爭糞壤呢?此處運用問句闡發(fā)觀點,有著更好的表述效果,即③______
(3)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雅得詩意”,也有人認為它“土得可愛”。請你以下面句子為例,任選一種觀點進行分析。(3分)
等到“花開三月三”,寒食節(jié)來到,抽出細薹、開出細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還是會被母親們由田頭地腦里扯一把回來,煮毛殼子雞蛋給孩子們吃。
(4)本文開頭和結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5)語文老師將這篇《地菜記》作為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外閱讀推薦篇目,請你根據第一單元的提示語和目錄,說說老師這樣安排的合理性。(4分)
單元提示語本單元目錄
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chuàng)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本單元的課文,或表現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文化習俗。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體會是如何根據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表述方式的;還要注意感受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1.社戲
2.回延安
3.安塞腰鼓
4.燈籠
四、名著閱讀(10分)
12.班級要舉行《經典常談》讀書成果交流會,邀請你參加,請完成以下的閱讀任務。
(1)下列關于《經典常談》的說法與原文內容不符的一項是()(3分)
A.《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
B.這本書指導了閱讀經典的門徑,如果要了解儒家典籍,可以選擇《<四書>第七》閱讀;要了解文字的發(fā)展史,可以選擇《<說文解字>第一》來閱讀。
C.這本書研究傳統典籍,遵循現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擯棄一味“尊經”“崇古”的舊習,倡導實事求是地審視傳統文化。
D.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論語》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
(2)葉圣陶先生說《經典常談》是一些古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雖然是學術散文集,卻通俗易懂,請以選段為例簡單分析說明這一特點。(3分)
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辯才,給人家畫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他們是職業(yè)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翻覆,在他們看來是沒有什么的。本來呢,當時七雄分立,沒有共主,沒有盟主,各干各的,誰勝誰得勢。國際間沒有是非,愛幫誰就幫誰,反正都一樣。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
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也正是職業(yè)的態(tài)度。他們自己沒有理想,沒有主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彎兒抹角投其所好。
(選自朱自清《經典常談《戰(zhàn)國策)第八》)
(3)為了提高閱讀效率,老師推薦大家采用選擇性閱讀的方法閱讀《經典常談》,每次閱讀只關注某一方面的內容,可以是需要閱讀的內容,也可以是感興趣的內容。有同學說要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及其成果,可以選擇《詩經第四》《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進行組合閱讀,你是否同意這一建議?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五、寫作(共60分)
13.題目:假裝_____
“假裝”有一些欺騙的意思。可有的時候,在這“假裝”里藏著我們的成長,例如“假裝勇敢”“假裝堅強”;在這“假裝”里,也藏著親朋好友的濃濃情誼,例如“假裝生氣”“假裝冷酷”;當然,在這“假裝”里,你還可以發(fā)現一些生活的趣味,如“假裝小學生”等。請以“假裝_____”為題,開動想象,調動情感,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吧。
解析解答
1.B
A.有誤,“欺誨”的“誨”應為“侮”。
B.正確。
C.有誤,“嚴竣”的“竣”應為“峻”。
D.有誤,“緘默”的“緘”應讀作“jiān”,“消聲匿跡”的“消”應為“銷”。
故選:B。
本題考查基礎字詞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類題型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的學習中打好字詞基礎,另一方面在答題時要仔細辨析。
字音是基礎部分常考的歸納點之一,平時要做好字詞積累,答題時認真辨析。
2.D
ABC.正確;
D.有誤,“大徹大悟”意思是形容徹底醒悟,多用于形容思想觀念的革新。本句用于聽懂了難題,屬于大詞小用。
故選:D。
本題考查成語使用正誤的辨析。解答此題,平時要有大量的成語積累,還要結合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正確選項。成語運用的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
解答此題,需要我們正確理解成語的意思,辨清成語的感彩,還要結合語境分析其運用是否恰當。
3.B
ACD.正確;
B.有誤,這是一個陳述句,問號應為句號。
故選:B。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解答此題,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
在日常學習中,要注意熟記分號、冒號、引號、括號、嘆號、問號的用法,重點注意句子中分層時逗號、頓號、分號的綜合運用,以及引號和冒號的綜合應用。
4.C
A.有誤,缺主語,可去掉“令”;
B.有誤,缺少賓語中心語,可在“停工停課”之后加上“等措施”;
C.正確;
D.有誤,語序不當,可把“正在”與“向我們每一個人”調換位置。
故選:C。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混亂、結構混亂、語意不明、語言贅余等。先通讀所有句子,憑語感判斷正誤;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壓縮句子,看搭配是否得當,找出病因。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類題目,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解句意:選項要表述什么意思,這是我們正確判斷的前提和基礎。(2)理主干:在理解語意的基礎上,利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錯誤。(3)析關系:要分析句間關系。找到邏輯混亂和語序不當等錯誤。
5.C
ABD.正確。
C.有誤,《大雁歸來》采用的是時間順序。
故選:C。
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解答此類問題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的課本學習中做好積累,準確記憶相關歸納點,另一方面答題時要注意仔細審題,認真辨析。
文學文化常識是基礎部分常考題型之一,答題時要靈活運用日常學習所積累的知識,仔細辨析。
6.A
首先是⑥,點明對遲來春天的喜愛,這是總的觀點。其次是②,“不是……而是……”相互呼應承接。接著是④,繼續(xù)補充這樣的春天是苦熬出來。再接著是①,換句話表明北國的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然后是③,寫出北國春天總的特點是“沉著果敢,心無旁騖”。最后是⑤,寫冰雪消融,沉著果敢,心無旁騖,迎來春天。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yǎng),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述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多種,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
語句排序試題一般方法:1.揣摩語段的整體意義,理清選項內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述內容的主旨。2.分析選項內容與整體語段的語境聯系。3.進行對比分析,排除干擾項。該類試題幾個選項在語句的數量或內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順序不同,或者語句的語調點不同,選擇時,找準選項的相異點,以此為突破口,選出最恰當的一項。4.通讀語段,看看整個語段銜接是否緊湊合理。
7.不令而行
君子以自強不息
寤寐思服,欲濟無舟楫,微君之躬,阡陌交通,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不令而行
(2)君子以自強不息
(3)寤寐思服
(4)欲濟無舟楫(重點字:楫)
(5)微君之躬
(6)阡陌交通
(7)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識記興趣。
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
4.留心特別詞句,規(guī)避識記誤區(qū)。
8.D
ABC.正確;
D.有誤,又強化了對“伊人”執(zhí)著追求之情,沒有求而不得的絕望之情。
故選:D。
本題考查主旨情感、詞句賞析、內容理解。本道題考查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程度,結合積累作答。
平時要以課文為依托,作相應的知識積累。
9.滿。,有的。,全,都。,清楚、明白。
B
略
略
(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
①句意:竟然還不滿一寸。盈,滿。
②句意:有的禪衣上織繡著綺麗的紋飾?;?,有的。
③句意:經卷等等物件都有。畢,全,都。
④句意:不很清楚。了了,清楚、明白。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雕刻/對,向。
B.同“又”。
C.表轉折/表順承。
D.用/因為。
故選:B。
(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①重點詞:蓋,原來;簡,同“揀”,挑選;桃核修狹者,定語后置。句意: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②重點詞:及,等到;僅,只;易,換。句意:等到它完成,僅僅能夠換來半年的糧食。
(4)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文在前文闡述了在不滿一寸的桃核上所刻內容之多,然后,發(fā)出感嘆“嘻,技亦靈怪矣哉”,這是驚訝于方寸之間能夠雕刻的事物之多,是對雕刻者技藝高超的贊美;文前文闡述了所得到的108枚念珠所雕刻內容之精巧,然后借長洲的周汝瑚的話,講了從業(yè)者的現狀,雕刻者殫精竭慮,窮盡技能所得到的報酬卻少得可憐,不足以養(yǎng)活家人,于是說“故習茲藝者亦漸少矣”,流露出對雕刻者所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情和學習這種技藝的人越來越少的惋惜。
解析:
(1)①滿。
②有的。
③全,都。
④清楚、明白。
(2)B。
(3)①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②等到它完成,僅僅能夠換來半年的糧食。
(4)甲文劃線句高度贊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藝;乙文劃線句流露出對雕刻者所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情和學習這種技藝的人越來越少的惋惜。
參考譯文:
計算這一條船上統共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用箬竹葉做的船篷,做的船槳,做的爐子,做的茶壺,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計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還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啊,手藝技巧也實在是太神奇了!
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核桃)圓得就像小櫻桃一樣,一枚念珠上刻著羅漢三四尊,有站著的,有坐著的,有誦經的,有拄著禪杖的,有在佛龕中入定的,有在樹蔭下盤坐著說法的,有(幾個人)環(huán)坐而指大話地討論(佛法)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趨后顧的。合計來看,一共有五百種。(這些刻畫里)蒲團,竹笠,茶盒,挑東西的木杖,(化緣用的)瓶缽,經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龍風虎,獅象鳥獸,狻猊猿猱之類動物在中間錯雜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幾凈;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卻發(fā)現)所刻畫的羅漢,僅僅就像一顆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奧,有的禪衣上織繡著綺麗的紋飾,有的穿著褐色的袈裟,而且(羅漢的)神情風度,在松柏巖石之間,都非常瀟灑,(這真)可以稱得上是藝術的極致了啊!……長洲的周汝瑚說,吳中人以此為業(yè)的人,反復思考,殫精竭慮,累積八九年,等到它完成,僅僅能夠換來半年的糧食,八口之家,不可以拿這些來果腹,所以學習這種技藝的人也就漸漸地變少了。
文言文翻譯方法:
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
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10.D
(1)ABC.正確。
D.有誤,“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錯誤,“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昂笳摺敝?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
故選:D。
(2)“約”表示大概,這句話是說大連大概在北京南1°,刪去后就變成了大連在北京南1°,與事實不符,“約”字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從圖片的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得出結論。表頭為“我國部分省會城市常年入秋(即立秋)時間和秋季長度統計”,觀察表格柱狀圖可知,全國多個省份省會立秋時間和長度各不相同,北方入秋時間較早,持續(xù)時間較長,南方省會城市入秋時間較晚,持續(xù)時間較短,區(qū)域不同,差別較大??陕撓挡牧弦坏冖诙巍笆紫仁蔷暥取薄爸档弥赋龅氖俏锖颥F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得出原因。其次,可聯系材料三第③段“二十四節(jié)氣是以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物候和農事來制訂的,其他地區(qū)只能作為參”可解釋材料二圖表中全國各地立秋來臨時間及持續(xù)時常不同的原因。
(4)題干要求由“現象到本質”的順序寫一篇題為“節(jié)氣物候”的說明匯報,材料一出自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文章細致的解釋了影響物候現象的四個因素;材料二講述節(jié)氣物候的歷史作用和文化價值;材料三以圖表的形式呈現了不同區(qū)域立秋來臨的時間和持續(xù)時長。據此分析,根據“現象到本質”的原則,應按照二的順序使用材料。
解析:
(1)D
(2)“約”表示大概,即大連大概在北京南1°,刪去后就變成了大連在北京南1°,與事實不符,“約”字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結論:中國各地入秋時間和秋季持續(xù)長度不同,區(qū)域性區(qū)別很大。原因是:①物候現象取決于緯度、經度和位置的高下,它具有區(qū)域性,地域不同,物候來臨也會有一定的先后順序。②二十四節(jié)氣是以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物候和農事來制訂的,其他地區(qū)只能作為參照。
(4)我建議按照二、一、三的順序使用材料,這符合人們“由現象到本質”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材料二用圖表的形式先展示不同區(qū)域的節(jié)氣物候現象;接著材料一解釋節(jié)氣物候現象背后不同的原因;最后材料三講述節(jié)氣物候的歷史作用和文化價值。
本題是關于“節(jié)氣物候”的材料閱讀。第一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辨析。第二題考查句子賞析。第三題考查圖文轉換及內容理解。第四題考查材料排序。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找原話,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后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
11.采集不易尤顯珍貴
象征生命的陽氣和熱力
記敘
運用擬人和對比(用“嫩嫩的”“簇擁”等詞語),寫出薺菜外形的纖弱,表述對薺菜的憐愛
更加突出表現了薺菜廣泛播種自己、生命力頑強、所在地域廣闊的特點
(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據④段“為將這些藏在作物與荒草間的灰姑娘們請出來穿水晶鞋(包成餃子,做春卷與春盤),大鋤、小鋤、長鐮刀都派不上用場,只能用打豬草的小鐮刀,姐姐她們稱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說“割”與“采”,也是因采集它們的不容易”,故第②空可以概括為:采集不易尤顯珍貴;依據第④段“地菜也好,雞蛋也好,都在象征著生命的‘陽氣’與‘熱力’”“也有一種只可言傳、不可意會的鄉(xiāng)土的活力”等語句都突出了地菜的象征意義,故第③空可以概括為:象征生命的陽氣和熱力。
(2)本題考查表述方式的辨析以及賞析句子。①空:根據表述效果“寫姊妹三家人回弟弟家,交代寫作緣起,引出下文的‘薺菜’”以及語句“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車,由武漢到南寧探視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可知,這里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表述出來,因此它所用的表述方式就是記敘,也稱敘述。②空:根據句子“十來片嫩嫩的葉子披成兩三層,在寒風里簇擁在一起,與菠菜和白菜比起來,它就是一個愧對白富美的灰姑娘”里的“披”“簇擁”可知,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根據“與菠菜和白菜比起來”可知,這里還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將薺菜和菠菜以及白菜進行對比,“在寒風里簇擁在一起”“它就是一個愧對白富美的灰姑娘”突出了薺菜外在形象的瘦弱,再根據第③段“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來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開三月三”可看出對薺菜如今的遭遇的憐憫及關愛之情。③空:結合句子“有如此強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與白菜蘿卜去爭糞壤呢”可知,此處的問句實則表述肯定的語氣,即地菜存在感強,不需要和白菜蘿卜去爭糞壤,再結合第⑥段“是的,風吹著地菜花的種籽,吹到哪里,地菜就在哪里生長。以我的猜想,第一粒地菜的種籽,多半是遠在四五千年的文明社會之前,被東亞的季風,由中亞的草原上吹來的,陪伴著它的,是形成黃土高原的亙古風塵——隨后,繁衍生發(fā)的更多的地菜種籽,被季風吹往中國的東南西北,地圖上地菜分布的路徑,大概就是季風吹拂的路線”可知,這里再次強調了地菜花的種籽可以在它能去到的任何地方生長,因而體現出薺菜頑強的生命力、分布地域廣、能夠自我繁衍播種的特點。
(3)本題考查散文語言風格的賞析?!盎ㄩ_三月三”更是直接引用王磬編的《野菜譜》的語句。散文語言“土”,就可以采用一些簡潔的詞語,地方方言,俗語、通俗字詞,尤其寫作對象有關自然、鄉(xiāng)土,這樣可以使得文章平易近人、通俗好懂,也使得寫作對象更加鮮活不呆板,讓人印象深刻。原文“扯一把、毛殼子雞蛋”詞語則是體現接地氣的語言特點。這種雅俗一體的語言風格,正好照應了“地菜”的特點。
(4)本題考查段落作用。題干強調“本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突出某一情節(jié),可見應該從段落的作用這個歸納點切入分析,即分別從內容和結構上兩個角度去探究。內容上結合文章主旨思考其內在含義,根據文章結尾“到時候,不知道他們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舊布新的辰光,他們也會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餃子”中關鍵詞“除舊布新”可知,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會使得一些傳統的事物被新事物代替,而這些傳統的事物,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寄托了一代人的情感,借五行操、二胡這種相對舊的事物,隱喻地菜,從而上升到對這些美好傳統習俗逐漸淡去而感到擔憂與傷感。結構上,①段“母親跳五行健身操給我們看,父親鉆研二胡,已經拉得有模有樣了”與最后一段“不知道他們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形成首尾呼應,使得文章結構更完整。
(5)本題考查課內外對比閱讀分析。解析不唯一,理由充分合理即可。需要注意課內文章的分析、材料內容的分析以及選文的分析,可以從內容、主旨兩個角度去探究。選文的內容是:介紹了“地菜”這一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美食。主旨是:“地菜”的背后承載著“我們”童年在田園里割地菜匯聚起來的點滴歡樂和鄉(xiāng)鄰們節(jié)日的熱鬧喜慶,它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象征著生命的“陽氣”和“熱力”,與游子們的鄉(xiāng)愁緊密相聯。然而這樣美好的傳統習俗卻在逐漸逝去,借地菜懷戀故鄉(xiāng)往事的同時,也感嘆這是一個“除舊布新”的時代,文末更是句末以問句的形式表述了自己深深的遺憾和現存的美好傳統能否繼續(xù)被延續(xù)的擔憂。第一單元的內容是:我們呈現了水鄉(xiāng)風情、陜北特色和燈籠情結。主旨是:讓我們領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鳴、精神力量、生命形態(tài)和歷史文化價值。示例:合適。內容上,第一單元向我們呈現了水鄉(xiāng)風情、陜北特色和燈籠情結,本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地菜”這一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美食,這符合單元導語中“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chuàng)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本單元的課文,或表現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文化習俗的表述,且從美食角度對“民俗”的內涵進行了補充。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載著“我們”童年的歡樂、節(jié)日的熱鬧喜慶,重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象征著生命的“陽氣”和“熱力”,與游子們的鄉(xiāng)情緊密相聯。借地菜懷戀故鄉(xiāng)往事的同時,也感嘆這是一個“除舊布新”的時代,文末更是句末以問句的形式表述了自己深深的遺憾和現存的美好傳統能否繼續(xù)被延續(xù)的擔憂。第一單元已經讓我們領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鳴、精神力量、生命形態(tài)和歷史文化價值,將本文加入本單元,一方面能豐富我們對“民俗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長。語言風格上:第一單元魯迅的《社戲》語言精練、深刻,富有浮雕性和傳神性,不僅有詩一樣的韻味,而且還具有風清骨峻的內在力量?!栋踩摹愤\用鏗鏘的短句,激情澎湃,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回延安》全詩采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兩行一節(jié),節(jié)內押韻,形式活潑,節(jié)奏自由。使用了很多擬人、夸張、排比、比興等手法?!稛艋\》則是運用散文的自由寫法,順著自己的思緒寫來,往昔經歷、鄉(xiāng)情民俗、詩詞典故,自然人文,意緒紛繁本文的語言風格更是雅俗共賞,具有濃濃的鄉(xiāng)土情,加入后更是為本單元增色增彩。
解析:
(1)②采集不易尤顯珍貴
③象征生命的陽氣和熱力
(2)①記敘
②運用擬人和對比(用“嫩嫩的”“簇擁”等詞語),寫出薺菜外形的纖弱,表述對薺菜的憐愛
③更加突出表現了薺菜廣泛播種自己、生命力頑強、所在地域廣闊的特點
(3)“花開三月三”出自王磬編的《野菜譜》,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引用也能讓文章更典雅,從而讓文章有“文雅”的特點。“田頭地腦”“毛殼子雞蛋”等方言俗語的融入,顯得生動活潑,讓文章讀來有“接地氣”之感。
(4)內容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代表一批老去的人,在開頭結尾反復提及,與“地菜”這一在人們視野中逐漸淡去的事物相映照,更加突出表述了對在這個“除舊布新”的時代美好傳統習俗逐漸淡去的擔憂與傷感,加深讀者印象,引起讀者共鳴;結構上,形成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完整嚴謹。
(5)示例一:合適。內容上,本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地菜”這一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美食,而第一單元向我們呈現了水鄉(xiāng)風情、陜北特色和燈籠情結,這與第一單元的題材相似,且從美食角度對“民俗”的內涵進行了補充,讓我們了解更為豐富且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畫卷。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載著我們童年在田園里割地菜匯聚起來的點滴歡樂和鄉(xiāng)鄰們節(jié)日的熱鬧喜慶,它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象征著生命的“陽氣”和“熱力”,與游子們的鄉(xiāng)愁緊密相聯。然而這樣美好的傳統習俗卻在逐漸逝去,借地菜懷戀故鄉(xiāng)往事的同時,也感嘆這是一個“除舊布新”的時代,文末更是句末以問句的形式表述了自己深深的遺憾和現存的美好傳統能否繼續(xù)被延續(xù)的擔憂。第一單元已經讓我們領悟到民俗背后的情感共鳴、精神力量、生命形態(tài)和歷史文化價值,將本文加入本單元,一方面能豐富我們對“民俗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長。
示例二:不合適。內容上,本文雖然題材與第一單元相似,向我們介紹了“地菜”這一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美食,但第一單元已經向我們呈現了水鄉(xiāng)風情、陜北特色和燈籠情結,讓我們了解了豐富且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畫卷,再加入一篇文章單元容量太大,且內容上也有重復。主旨上,“地菜”的背后承載著我們童年在田園里割地菜匯聚起來的點滴歡樂和鄉(xiāng)鄰們節(jié)日的熱鬧喜慶,它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象征著生命的“陽氣”和“熱力”,與游子們的鄉(xiāng)愁緊密相聯。這些主旨與《社戲》《燈籠》等多有重合,對豐富我們對“民俗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幫助并不大。雖然文末還表述了自己對美好傳統習俗逝去的深深遺憾和現存的美好傳統能否繼續(xù)被延續(xù)的擔憂,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我們的反思,但整體來看價值并不太大。
本文通過回憶家鄉(xiāng)過年時和春季挖薺菜、吃薺菜的快樂往事,表述了對故鄉(xiāng)和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在這個“除舊布新”的時代美好傳統習俗逐漸淡去的擔憂與傷感之情。
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12.D
(1)本題考查名著常識。
ABC.正確。
D.有誤,《論語》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病室管理小組工作總結
- 南昌航空大學《食品分析系列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閩南師范大學《醫(yī)學免疫學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字音視頻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跨文化商務交際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25屆初三(南充三診)聯合診斷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和田師范??茖W?!兜叵鹿こ添椖抗芾怼?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和田職業(yè)技術學院《金屬材料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市示范名校2025年第二學期高三年級模擬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服裝學院《圖案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3汽車用鋁電線束技術條件
- 機械設備租賃技術服務方案
- AB 753變頻器簡單操作培訓(參數拷貝)
- 履帶式機器人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
- 高中美術-《“木字旁”及帶“木字旁”字的寫法》教學課件設計
- Unity3D游戲開發(fā)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安慶港中心港區(qū)皖河新港一期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廠房、倉庫自然排煙開窗面積計算-
- CQI-8分層過程審核
- 太平洋保險招聘試題
- 美能在兒科的應用消化科演示文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