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1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2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3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4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城市2020年高三期中調研測試地理試題2020.11本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伸。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并特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里上。2答題時使用0.5亳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起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50分)下圖為某區域地形圖°讀圖完成13題。1.圖中河流流向為A.西南流向東北B.正東流向正西C.東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東南2.圖中山峰的海拔最可能是A.465m D.435m3.圖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A.20m B.29mC.39m D.40m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在湖心島開發的觀河景觀賓館示意圖,分別有①②③④四種戶型,讀圖完成45題。4.在夏至日當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觀看水上日出應選擇的戶型是A.① B.② C.③ D.④5.某游客6月份在此地體驗了“立竿無影”的景觀,該游客如果想再次體驗相同的情景,大約需再過多長時間A.一個月 B.半個月 C.十天 D,—個星期空氣在山脈背風坡上空形成的波狀運動稱為肯風波,當風速較大且與山脊垂直時,有利背風波形成,背風波形成時,常可出現波狀云,波狀云的出現往往表明大氣層結構比較穩定。據此完成67題。6.該日當地風向可能是A.東南 B.西北C.西南D.東北7.圖中形成波狀云最多的是A.① B.②C.③D.④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海航道更路經”——《更路薄》記裁,早在宋代,海南潭門鎖的漁民就在南海捕魚。到清末民初,數十般木帆船(下圖)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諸島礁附近捕撈海貨,次年清明、谷雨期間滿載而歸。據此,完成89題。8.木帆船出海與返回航行過程中,主要是利用A.東南信風、東北信風 B.東北季風、西南季風C.日本暖流、沿岸寒流 D.南海內部季風洋流9.沒有等到次年夏季,選擇在清明、谷雨期間就滿載而歸,主要原因是A.夏季南海多臺風,易發生海難 B.夏季南海內部季風洋流減弱,返航難度大C.夏季盛行風減弱,不利于返航 D.捕獲的海貨夏季容易腐爛,不能長久保存下列a圖示意某地區某時刻的氣壓形勢分布圖,b圖是a圖中40。緯線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圖。讀圖,完成1012題。10.a圖中⑤地與②地相比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B.②⑤兩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風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D.⑤地的自轉線速度比②地大11.在a圖所示天氣系統控制下,下列關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氣情況,敘述正確的是A.①地受高壓脊控制 B.②地風速比①地大C.③地有暖鋒移來,云層較厚 D.④地吹偏南風,正值陰雨天氣12.關于b圖中河流剖面圖的說法,錯誤的是A.巖石乙比甲易受侵蝕 B巖漿侵入活動發生在乙形成后C.河流出現于丙形成之前D.戊形成年代比丁早為了實現對農作物的保溫和防曬,紹興地區部分農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層可收放的黑色尼龍網,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314題。13.圖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龍網直接影響的輻射分別是A.地面輻射、太陽輻射B.太陽輻射、地面輻射C.太陽輻射、太陽輻射 D.地面輻射、大氣福射14,若天氣隋朗,農民蓋上黑色尼龍網的時段多在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奧里諾科河(如下圖)是南美洲重要的河流,全年水位變化大,流城內大部分地區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為早季。甲河段一年有兩次沙峰。汛期時河水倒灌進入乙支流。據此完成1517題。15.汛期時河水倒灌乙支流現象成因正確的是A.汛期乙支流與干流比降增大B下游水量大,流速快C.下游地勢低平,水流不暢,干流頂托D.下游干流泥沙淤積嚴重16.甲河段兩次沙峰的泥沙來源分別是A.干流洪水攜帶、南側山地水土流失B干流洪水攜帶、海水頂托C.南側山地水土流失、海水頂托D.干流洪水攜帶、支流退水輸送17.甲水文站測得奧里諾科河含沙拭逐漸變小的時間段是A.13月 B.57月 C.79月 D.911月溫鹽環流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含鹽密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系統。表層海水在水平壓強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運動。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對溫鹽環流影響很大。讀圖完成1819題。18.圖中①處表層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海水北上不斷向大氣釋放熱量使水溫降低②洋流在向北流時因水汽蒸發而使鹽度逐漸升髙③緯度位于60。附近,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④海水結冰使鹽度升高⑤地轉偏向力的影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19.若圖示海區溫鹽環流減弱,則會導致A.北美東部地區氣溫降低B.歐洲西部地區夏季降水增加C.北海漁場漁業資源更加豐富D.歐洲西部地區冬季降水增加沙波是河床中泥沙顆粒在流水作用下移動而形成的波狀微地貌,波高大于50厘米的沙波稱為大型沙波。在淺水區,水流速度會受到沙波坡體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在大型沙波處緩坡水流速度反而明顯低于陡坡。下圖示意某淺水區相鄰兩個沙波坡體的水下剖面形態,線段H代表波高。據此完成2022題。20.大型沙波A.位置相對穩定B.移動方向與水流流向相同C.移動方向與水流流向相反D.移動方向與水流流向垂直21.小型沙波處的泥沙顆粒A.a地被侵蝕,并在c地堆積C.b地被侵蝕,并在a地堆積B.a地被侵蝕,并在b地堆積D.b地被侵蝕,并在d地堆積22.能正確表示大型沙波泥沙堆積的層理結構的是貢嘎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為大雪山的主峰,被譽為"蜀山之王"。康定木蘭是我國川西山區特有的一種原始落葉喬木,每年3~4月先開花后長葉,7~9月結果。下圖示意貢嘎山垂直自然帶譜(單位∶m)。據此完成2325題。23.頁嘎山東坡自然帶的基帶為A.稀樹灌叢帶B.常綠闊葉林帶 C.針葉林帶D.熱帶雨林帶24.貢嘎山東西兩坡自然帶譜差異較大的主導因索是A.海拔高度 B.坡度C.緯度D.相對高度25.近距離觀賞康定木蘭的最佳區域是A.針闊葉混交林帶B.針葉林帶C.常綠闊葉林帶D.灌叢草甸帶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黑海地處亞歐兩大洲的交界地帶。歷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問題。(20分)材料一:黑海及周邊區域示意圖。材料二∶黑海是一個遼闊幽深的內海,海水平均鹽度明顯比大洋低,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且在100~150米深處存在密度躍層,形成"雙層海"。(1)簡述伊斯坦布爾的氣候類型及成因。(6分)(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區常常波濤洶涌,景象壯觀。簡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3)黑海平均鹽度明顯比大洋低且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試分析其原因。(10分)27.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o(16分)(1)分析Y市一月盛行風對當地氣候的影響。(4分)(2)M河三角洲地區易發生洪澇。請據圖簡述兩條直接原因。(4分)(3)簡述S市地貌的形成過程。(8分)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變化顯著。30年前,長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間,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蘚地衣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貼地,強烈分枝,交織成網,形成密集而松軟的墊狀植物,能夠適應高山苔原地帶特殊的氣候環境。近年來,科考隊員參照1979年在長白山西坡苔原帶對灌木苔原進行植物樣方調查的位置,布設長2250m,寬100m的調查樣地。在樣地內,沿著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50m,橫向設置100m的樣條,進行了系統樣方調查。下圖為灌木和草本優勢種聚集程度隨海拔的變化圖。(1)闡述長白山高山苔原帶中小灌木特征對地區氣候環境的適應性。(4分)(2)據科考隊考察發現,入侵高山苔原帶的草本植物,在空間分布上是離散的,呈斑塊狀。結合圖示,確定髙山苔原帶中草本聚集現象較為顯著的海拔區域,以及草本植物入侵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4分)(3)試推測近年來草本植物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6分)運城市2020年高三期中調研測試地理參考答案1—5 ABCDA6—10 CBBAB11—15 DCABC16—20 DDCAC21—25 DBBDA26.(20分)(1)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6分)(2)冬季,西風帶南移控制該海域,西風勢力較強;黑海西北部海域遼闊。(4分)(3)黑海平均鹽度明顯比大洋低的原因:人海河流稀釋;降水量大于蒸發量。(4分)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的原因:表層海水受降水和徑流的影響高鹽度海水密度大,鹽類物質下沉;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存在密度流,鹽度大的地中海海水從海峽下層流人黑海,使深層海水鹽度大。(6分)27.(16分)(1)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豐富的降水;氣流源自海洋,使當地增溫。(4分)(2)地勢低洼,易積水成澇;在颶風影響的季節,多暴雨和風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來水量大)。(4分)(3)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人海洋時;河流人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水面展寬;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沉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8分)28.(14分)(1)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貼地,有利于減少大風對植株的破壞,反映該地區風力大;強烈分枝,交織成網,形成密集而松軟的墊狀植物,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溫度較高的小氣候環境,減少低溫凍害的影響,反映地區氣溫低。(4分)(2)草本聚集現象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