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練習題:區域農業發展_第1頁
必修三練習題:區域農業發展_第2頁
必修三練習題:區域農業發展_第3頁
必修三練習題:區域農業發展_第4頁
必修三練習題:區域農業發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習:區域農業開展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60分〕《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3~2007年)》成功實施五年以后,國家又制定了《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據此答復1~3題。1.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確定的主要依據是〔〕①自然條件好②生產規模小③產業化根底好④勞動力數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各地區與優勢農產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蘋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區——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麥、玉米、柑橘D.海南島——天然橡膠、甘蔗、出口水產品3.國家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的重大意義包括〔〕①是解決我國糧食短缺的惟一選擇②是保障農產品根本供給的重大舉措③是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客觀要求④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上世紀60~70年代,數以萬計的轉業軍人和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墾地造田,使這塊沉睡的荒蕪之地變成世界聞名的“北大倉”,成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據此答復4~7題。4.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遼河平原、河西走廊5.北大荒開展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是〔〕A.水源缺乏B.地形崎嶇6.“北大倉”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7.“北大荒”變成“北大倉”,而環境問題也凸顯出來。以下環境問題與其不相關的是〔〕C.酸雨加重D.沙塵暴增加讀以下圖,完成8~9題。8.甲、乙、丙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9.圖示區域中,糧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以下圖為“人類活動破壞前后,東北三江平原濕地氣溫年變化及該區域內某河流流量年變化示意圖”。讀圖,答復10~11題。10.圖中反映人類活動對濕地破壞后的氣溫曲線、流量曲線分別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11.以下關于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遭受破壞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確的選項是〔〕A.土壤侵蝕,導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環境污染,富營養化速度加劇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開墾濕地,擴大耕地面積我們的屯子東面原是一片開闊的草甸子。……離屯子二十多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們生產隊的“飛地”,稱為“大荒地”。當年是十分肥沃的新開墾的山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樹林。……這片山林是我們始終難以忘懷、必須朝拜的“圣地”。……它其實早已消失,僅存于我們心中。當我們重新走上變得低矮的山岡,目及之處已全部是耕地,沒有一片樹林,沒有一株白樺。當年肥厚的黑土,因連年雨水沖刷流失,已變成貧瘠的砂石地,長著低矮的小麥……根據材料答復12~13題。12.目前,影響該地區農業可持續開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還有〔〕①濕地面積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鹽堿化和草場退化加劇③自然災害頻繁④環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開展,該地區應當〔〕A.在平原區繼續擴大耕地面積,確保商品糧供給基地的地位B.在西部草原區圍繞生態建設這一主題,大力搞好生態環境C.在山區以森林的開發為核心,走好多元開發的路子D.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入手,堅持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以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比照分析答復14~15題。14.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過度開墾B.過度放牧C.過度圍墾D.過度養殖15.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開展的出路在于〔〕A.緩坡退耕,開展大牧場放牧業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D.調整農業結構,開展立體農業二、非選擇題〔共40分〕16.〔2010年安徽聯考〕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問題。〔26分〕材料一“十一五”規劃中指出: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一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二要優化農業產品結構;三要優化農業區域布局。材料二在農業部制定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確定了11種優勢農產品,這些農產品確定的依據是:資源和生產條件較好、商品量大、市場前景廣闊,在國內外市場有競爭優勢、能夠抵御進口沖擊的農產品,或在競爭中能夠進一步擴大出口的農產品。材料三我國兩大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1〕為了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確定的優勢產區,主要考慮的條件有哪些?〔6分〕〔2〕比擬甲、乙兩區域中的平原地區優勢農產品的差異。〔6分〕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甲乙〔3〕圖中甲區域農業的開展與乙區域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5分〕〔4〕參加世貿組織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年均遞增14%,已成為世界農產品第五大出口國,簡述我國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有利條件。〔9分〕17.閱讀以下材料,答復以下問題。〔14分〕材料一玉米也瘋狂。以美國為首的可再生能源開發(主要包括以玉米為原料開發生物乙醇)拉動了世界玉米的價格飆升。中美兩國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產大國。2007年度,中國玉米產量為1.47億噸,美國玉米產量為3.3804億噸(占全球玉米產量的43.67%)。美國農業部預測,美國年度玉米剩余量預計將到達1.1875億噸。材料二圖甲、乙是中美兩國玉米帶的分布示意圖(圖中陰影指示玉米帶)。材料三以下圖是玉米產業開展過程示意圖。(1)比照中美兩國玉米帶的分布,指出影響玉米分布的自然區位因素。(6分)(2)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大于美國,但總產量不如美國。造成此生產差異的主要區位因素有〔〕(2分)A.氣候條件B.土壤條件C.水源條件D.機械化水平(3)分析近年來美國玉米產業迅速向現代玉米能源加工業開展轉變的原因。(6分)答案解析:第1題,確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既要考慮自然條件,又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一般選在自然條件好,生產規模大,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化根底好的地區。第2題,蘋果為暖溫帶水果,在成都平原沒有分布;南疆地區水資源短缺,不宜開展水稻種植業;柑橘為亞熱帶水果,不能生長在渭河平原。第3題,國家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既能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又能保障農產品的根本供給,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我國糧食問題,但不是惟一的選擇。答案:1.A2.D3.D解析:考查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建設。第4題,北大荒是指東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開發歷史晚,開發前為荒蕪之地,故稱“北大荒”。第5題,由于“北大荒”地處緯度較高地區,故熱量缺乏。第6題,“北大倉”地區人少地多,人均糧食產量高,商品率高,成為商品糧基地,農業地域類型為商品谷物農業。第7題,“北大荒”變為“北大倉”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生態破壞問題。答案:解析:由圖示可知甲、乙、丙分別位于內蒙古高原的東部、松嫩平原地區和大興安嶺北部,其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為草地、耕地和林地。答案:8.D解析:東北地區因開發歷史晚,地廣人稀,糧食商品率高。答案:9.D解析:濕地具有調節氣候、修養水源的作用。人類對濕地破壞后,氣候大陸性會有所增強,那么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都會增大;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也會增大。三江平原原來是北大荒,后來被開墾成為北大倉,就是建立在濕地被開墾的根底上的。答案:10.B11.D解析:通過材料可確定為東北地區,生態問題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嚴重及土地沙化、鹽堿化、草場退化、環境污染等。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開展,既要保證糧食生產又要使生態環境和經濟均能可持續開展。答案:12.C13.D解析:從題中所提供的材料中可知,該地區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農業用地結構中林業所占比重應該大,種植業比重應該小。但從農業用地結構餅狀圖中可以看出,種植業所占比重最大,而林業所占比重較小。由此可以推知,該地區是將大量的山地丘陵開墾為耕地所致。答案:14.A解析:由于該地區地處江南丘陵地區,山區面積廣闊,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壞,必然會導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態環境惡化。因此,要想實現農業可持續開展,必須要降低種植業比重,提高林業的比重,因此,其出路必然是要調整農業結構,大力退耕還林還草,開展立體農業。答案:15.D16.解析:該題考查我國農業生產優勢產區的區位因素。笫(1)題,根據材料二中信息即可答復。第(2)題,側重考查我國主要農作物及其分布知識。第(3)題,農業區位優勢應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個方面來考慮。第(4)題,我國農業資源多樣化優勢,市場區位優勢,加之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大力開展現代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的競爭力,促進了農業的開展。答案:(1)自然條件好、生產規模大、產業化根底強、區位優勢明顯。〔2〕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麥、玉米甜菜、大豆等(3)熱量條件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精耕細作。(4)①農業資源多樣性優勢,滿足世界市場多樣化的產品需求;②市場區位優勢,亞洲地區是世界農產品貿易最重要、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是中國最具優勢的市場;③開展現代農業,正在全面提高農業的競爭力。17.解析:第(1)題,通過比照中美兩國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