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培訓課件_第1頁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培訓課件_第2頁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培訓課件_第3頁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培訓課件_第4頁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食品安全法》制定背景及出臺始末食品安全事件: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多寶魚事件,阜陽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監管領域暴露許多矛盾和問題2007年12月食品安全法進入立法程序,《食品安全法》草案幾易其稿,經歷了全國人大常委會4次審議,并向全社會公開征求了1萬余條意見2008年10月,《食品安全法》草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進行三審,又進行了八個方面的重要修改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共有十章104條正在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有十章134條(1)食源性疾病(2)農業種植、養殖業的源頭污染和農藥、獸藥的濫用和殘用(3)違法生產的劣質食品(4)濫用添加劑(5)工業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6)科技進步對食品安全新的認識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食品安全法》要解決的問題(1)食品標準不完善,不統一,有些指標不科學(2)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質量意識不強(3)對食品企業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4)食品檢驗機構不規范,責任不明確,檢驗方法也不統一(5)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不規范(6)監管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明

陳竺部長衛生部陳竺部長2009年3月2日在全國衛生系統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會議上的講話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職責難落實:目前承擔該項工作的部門主要是各級疾控中心,但疾控中心較多側重傳染病防控,對這項工作缺乏足夠重視,不同程度存在經費缺乏、人員不足、設備落后、業務萎縮等問題,目前僅個別省份具備從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能力,離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相去甚遠。各省要高度重視,盡快拿出有效措施,克服困難,為《食品安全法》實施做好準備。40年代,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Downsyndrome);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CHx、NOx、COO3)50年代,日本水俁病(Methylmercurypoisoning);英國倫敦煙霧事件(AcidMist)60年代,英、日、德、加“反應停事件(Thalidomideevent)”

;日本北九州市和愛知縣米糠油事件(PCBspoisoning);70年代,美國鉛(Pb)、多氯聯苯(PCB)、二噁英(e.g.TCDD)污染

(Earlyembryosdie;Abortionspontaneously;Burthdefects);80年代,印度博帕爾市農藥廠異氰酸甲酯泄漏(Fetaldeath;Postnataldeath);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機房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質泄漏事件;90年代,比利時等歐洲四國“二噁英(Dioxins)公害事件”

。2000年-2008年,中國連續出現大頭娃娃、結石嬰兒等公共衛生事件。近期有關環境污染事件,各地腫瘤高發的投訴、居民對污染的上訪健康危害因素(公共衛生危險因子)可造成人群健康嚴重危害的各類危險因素,通過這些因素的控制,可明顯降低或消除發病,包括食品、化妝品、飲用水、大氣、職業危害、生活習慣和媒介生物。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的定義

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是通過對影響人群生存的環境衛生質量及生命質量的危險因素進行持續的、系統的和定期的衛生學監測(包括食品、職業、環境、放射、學校衛生等),并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獲得各類危害因素的消長情況及變化趨勢,對未來可能影響疾病發生的危險性做出評估的過程。有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放射性)因素生物性:細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蟲支原體、衣原體等化學性:大量的天然或化學合成物,尤其是環烴類和苯系物物理性:放射性核素和異物健康危害因素(公共衛生危險因子)的類別健康危害因素(公共衛生危險因子)的后果直接危害:導致疾病間接危害:社會的恐慌和動亂消費者心理打擊臭氧層耗損與破壞溫室效應森林銳減淡水污染海洋污染酸雨環境化學污染大氣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

土壤質量惡化和土地沙漠化全球十大環境問題駝背的佛山烏龜南非的雙頭烏龜馬來西亞青色雙頭小海龜

英國三頭六腿青蛙北京三條腿牛蛙成都六腿青蛙

河南省5腿6蹄小牛犢柬埔寨六條腿的母牛佛山五條腿的黃牛

當前公共衛生工作的現狀和形勢重視現代醫學模式轉變后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現代醫學模式已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過渡建立和不斷完善新的公共衛生工作管理體系與運作機制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預防醫學人才隊伍,要多面手社區衛生服務應該成為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評估醫改給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帶來的影響宏觀方面

微觀方面

1、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2、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

3、食品安全、職業衛生、飲用水和大氣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偶發事件不斷。環境與健康。

4、基層工作經費嚴重短缺

5、兒童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

6、農村衛生如何開展

7、公共衛生人才隊伍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當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一)、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二)、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源頭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農藥和獸藥對食品源頭的污染問題違法使用高毒農藥(劇毒鼠藥、高毒高殘留農藥)違法使用獸藥(抗生素、激素)違法使用飼料添加劑(瘦肉精)動物疫病防治問題貿易范圍擴大和人口流動使動物疫病的防治面臨新問題環境污染問題鉛、鎘、錫等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二惡英)的污染使用不合格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用病死畜禽肉、過期產品、發霉變質原料等非法添加非食用成分使用甲醛和其它化學物泡制水產品,小龍蝦事件、面粉增白劑、“鳳爪”等罌粟殼火鍋硫磺熏制白饅頭、吊白塊使用保健食品添加違禁藥物,如添加西藥成分工業染料使用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色素、過氧化苯甲酰鈉等)(三)、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食品新資源:中草藥、轉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劑:化學合成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新型包裝材料食品新工藝:大孔樹脂吸附、食品輻照(四)、食品工業應用新原料、新工藝帶來的的食品安全問題

(五)、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二惡英、有機氯污染、內分泌干擾物(性早熟)、癌癥村、霧霾(六)、科學技術發展對食品安全的新認識

原來認為安全的物質,現代技術認為可能對人體存在危害,特富隆事件影響中國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對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敏感度大大增強實際生活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不明確因素越來越多生物因素:瘋牛病、生物耐藥性問題、轉基因食品化學因素:非法添加化學物、抗生素、激素、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物等食品加工新技術和新方法:生物激素、新飼料添加劑等安全性尚難以確定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共10章104條第一章總則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標準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第五章食品檢驗第六章食品進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處理第八章監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責任第十章附則食品安全法主要內容衛生部出臺的相關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列(國務院法規)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70號)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71號)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77號)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試行)(衛監督發〔2010〕8號)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衛監督發〔2010〕17號)鐵路運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落實201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通知衛辦監督發〔2010〕81號衛生部《進口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許可管理規定》衛政法發〔2010〕81號《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管理規定》《食品安全法》賦予衛生行政部門的任務《食品安全法》第一章總則第四條負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負責制定國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標準新產品的許可和檢驗規范制定《食品安全法》中疾控機構工作相關條款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十一條: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食品安全法》中疾控機構工作相關條款制修定食品安全標準。第三章“食品安全標準”第二十一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制定。第二十四條: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應當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的規定,并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食品安全法》中疾控機構工作相關條款

食品檢驗。第五章“食品檢驗”第五十七條: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本法施行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設立或者經依法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安全法》中疾控機構工作相關條款協助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第七十四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我省已開展的食品安全相關工作(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1.食品化學污染物監測2.食品微生物污染監測3.食源性疾病監測(二)總膳食研究與膳食調查工作(三)食品檢驗(四)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工作(五)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置省、市、縣疾控機構食品安全工作職責依據《食品安全法》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職責》(衛疾控發【2008】68號附件1)(一)省級疾控機構1.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食品化學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2.食源性疾病監測3.總膳食研究4.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5.食品檢驗、檢測6.食品安全風險評估7.協助開展食品安全事件衛生學處理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8.指導市、縣級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省、市、縣疾控機構食品安全工作職責(二)市級疾控中心職責1.執行省級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的各項預防控制規劃和工作方案。2.組織開展轄區內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監測和報告,建立數據庫。3.食品檢驗、檢測。完善實驗室網絡和質量控制體系;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為社會提供相關評價評價和技術服務。4.參與食品安全標準的制修訂。5.協助開展食品安全事件衛生學處理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6.指導轄區縣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省、市、縣疾控機構食品安全工作職責(三)縣級疾控中心職責1.執行省級和市級疾控中心的各項預防控制規劃和工作方案。2.開展轄區內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監測和報告,建立數據庫。3.食品檢驗、檢測參加實驗室網絡和質量控制體系;承擔食品常規檢測任務,為社會提供相關評價評價和技術服務。4.協助開展食品安全事件衛生學處理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5.開展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第一章主要為立法的宗旨與適用范圍宗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的兩個要素

-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適用范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與食品生產、經營、使用相關的活動-食品安全管理過程中的活動第一責任: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安全負責,承擔社會責任。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食品原料普通食品特殊管理的食品食品農產品營養強化劑乳與乳制品肉與肉制品糧油類調味品嬰幼兒食品……聲稱保健功能食品新食品原料轉基因食品傳統加藥食品食品添加劑品食品用加工助劑香精香料食品用洗滌劑食品用消毒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設備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安全保障食品及其相關產品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十一條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定義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通過系統和持續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監測數據及相關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及時通報、采取干預措施的活動。

建立浙江省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網2000-2004衛生部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001-2004浙江省科技廳項目2004-2009省財政項目2006年起監測數據上報省食品安全辦2010至今省食品安全辦發文建立浙江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初步建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網(科技項目)浙江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的發展監測點的發展,設立門檻

監測點(不包括食源性疾病監測點)由開始的省中心1個發展到全省11個地市和義烏市,共計13個。省中心溫州寧波嘉興湖州臺州衢州蕭山杭州麗水義烏

專項監測直擊社會熱點“瘦肉精”專項監測三聚氰胺專項監測辣椒制品中禁用色素專項監測乳制品中違禁物質監測(硫氰胺酸、L-羥脯氨酸)小麥面粉中溴酸鉀監測嬰幼兒配方奶粉、奶瓶和奶嘴中雙酚A監測食用油、PVC瓶蓋墊片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監測……

專題監測致病菌耐藥性專題監測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基因分布專題監測大豆、玉米相關食品轉基因狀況監測食源性寄生蟲污染狀況專題監測創傷弧菌相關專題監測醬油生產過程中氯丙醇專題監測方便面中丙烯酰胺專題監測酒類和飲料中生物胺專題監測

應急監測嬰幼兒乳粉三聚氰胺檢測紫砂煲檢測貽貝腹瀉性貝類毒素檢測塑化劑檢測“地溝油”檢測奶粉中激素檢測蘑菇毒素檢測疑似恐怖郵件檢測

衛生部負責組織評估工作,有關部門提出評估建議,提供相關信息和資料;成立了42位專家參加的,多學科專家組成的風險評估委員會;

風險評估對象與內容:

-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及其添加劑的安全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危害評估要求:科學為基礎,監測信息、科學數據

風險評估制度成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469/27/2012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定義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指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進行的科學評估,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征描述等。危害: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對健康有潛在不良影響的生物、化學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狀況。危害識別:指對食品中可能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某種危害的定性描述。危害特征描述:指定性或定量分析危害的量效反應關系或危害作用機理。暴露評估:不同人群攝入某種危害的定性或定量分析。風險特征描述:根據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評估的結果,綜合分析該危害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嚴重性和可能性。

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學依據-制定、修訂標準-監管部門采取控制措施:停止生產經營、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綜合分析食品安全狀況,發布風險警示公告風險評估結果的應用風險分析框架RiskAnalysisFrameworkRiskAssessmentSciencebasedRiskManagementPolicybasedRisk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exchangeofinformationandopinionsconcerningrisks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風險交流Risk

communication1、今天食物供應面臨著不同來源的各種危害

2、有效的食品控制措施可以提供安全食品,保證消費者的健康

3、食品安全可通過危險性分析達到風險分析已使用了相當長的時間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不同,在充分考慮風險評估意見的同時,廣泛聽取所有相關機構和其他與保護消費者健康和促進貿易相關因素的基礎上,權衡政策/方針的過程,必要時選擇適宜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意見的評價執行監測和評價風險交流

在風險評估者,風險管理者,消費者,企業,學術團體和其他組織間就危害、風險與風險相關的因素和理解等進行廣泛的信息和意見溝通,包括風險評估的結論和風險管理的決定。風險交流明確聽眾對象相關的專家交流技巧可靠的信息來源明確責任區別科學與判斷保證透明度并對危險性給予正確的認識為什么要進行風險分析食品安全被廣為關注趨向于對風險的研究基于科學基礎上的決策由誰進行風險分析政府保護消費者健康提供安全的食品比較管理干預基于可靠的科學方法國際水平按照國際標準和規則國際貿易和維持市場準入風險評估的數據來源國家監督數據流行病學調查工業調查研究文獻政府報告食品分析數據第三章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的準則制定標準的原則

-科學—

制定標準的基礎-合理—

可操作性(三聚氰胺標準,奶粉中為2.5mg/kg)

-安全—

目的-可靠—

技術穩定食品相關標準中唯一強制性標準(食品標簽標準、污染物限值標準是不同的二種標準)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地方特色食品食品安全企業標準:本企業生產的食品產品標準、生產過程衛生規范等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有害因素的限量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衛生要求食品添加劑安全標準品種范圍用量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嬰幼兒食品特定人群食品營養成分嬰幼兒配方粉特定人群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標簽標識說明書安全性要求營養要求其他致病性微生物農獸藥殘留污染物生產過程衛生要求生產環境衛生條件……蛋白質脂肪……微生物檢驗方法理化檢驗方法…………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內容嬰幼兒食品特定人群食品營養成分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生產經營基本要求

場所

設施設備

管理人員與管理制度

布局與流程

用具衛生

貯存運輸

直接入口食品

從業人員衛生

用水

洗滌消毒禁止生產經營

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劑、回收食品有害物質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營養不符合要求的嬰幼兒食品變質、摻假摻雜異常死亡食用畜禽及其制品未經檢疫、檢疫不合格包裝污染

超過保質期無標簽防病要求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要求許可對象與范圍分段、統一許可

-食品生產許可——質監部門

-食品流通許可——工商部門-餐飲服務許可——食藥部門授權地方人大立法:小作坊、食品攤販的許可辦法原則-不重復許可-例外:農民自產食用農產品申請與審查申請資料

-場所環境

-設施設備-布局流程-管理人員與制度審查-資料-現場-結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制度第五章食品檢驗§對食品檢驗機構實行資質管理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機構繼續從事檢驗活動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衛生部規定: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

§食品檢驗:獨立檢驗人制度§檢驗負責制:檢驗機構與檢驗人共同承擔責任

§廢止免檢制度§監管部門抽檢責任

-

不定期抽檢

-

購買樣品

-

不得收取檢驗費

-

委托檢驗食品檢驗與監督抽檢第六章食品進出口食品進出口◎進口食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口食品標簽、中文說明書符合我國法律標準

◎尚無國家標準或首次進口新品種審批

-衛生部負責審批-準予許可的及時制定國家標準◎進口風險預警、控制與通報

◎進口與銷售記錄制度◎向有關部門通報進出口食品安全信息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預案◆國務院制定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企業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消除事故隱患

事故單位接收治療病人的醫療衛生機構法定報告人發生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可能會轉入疾控機構)報告接收人向本級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重大事故報告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事故通報事故報告衛生部門會同有關部門

應急救援

采取控制措施

信息發布

提交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查明事故單位責任

查明監管認證失職瀆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事故現場衛生處理流行病學調查事故處理職責★人民政府成立指揮機構,啟動預案;★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進行責任調查,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責任調查處理報告;★涉及兩省事故,衛生部組織事故責任調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第八章監督管理地方政府組織制定年度監督管理計劃

-部門按照年度制定計劃,開展年度監督工作

-意義●體現地方政府負責,減少部門色彩●有利于形成合力●體現抓發展與抓監管的統一●有效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地方政府▼質監、工商、食藥部門監管權-進入現場檢查-食品抽樣檢驗-查閱、復印相關資料-查封、扣押產品、工具和場所-農業部門依法進行食用農產品監管▼依法行政

-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改變監管模式-建立信用檔案,增加對不良記錄者監督頻次-咨詢、投訴、舉報、不得推諉分段監督管理國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衛生部統一公布的信息:-

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其它重要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統一公布的信息●限于特定區域信息可以由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公布;●各監管部門依據職責公布日常監督管理信息;●監管部門互相通報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九章法律責任※

未經許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生產經營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生產經營被污染食品,無標簽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采購、使用不符合標準的原料※

違反檢驗、記錄、標準備案、檢驗等規定※

進出口食品違法※

市場舉辦者違法※

食品運輸違法※

聘用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人員※

未進行事故處置、報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