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湖南省長沙市頂級中學高三上學期月考(三)語文試題(解析)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月測試卷(二)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解析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解析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解析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解析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測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管題卡開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①今晚,在這里還有一個不在場的在場者,一個巨大的“他者”,它正在威脅著我們,撼動我們的根基,它的名字叫ChatGPT。它是說人話的,但是它不是人。當它以自然語言與我們對話時,在我們和它之間橫亙著一個根本的、危險的問題:它是誰?它在發出問題等待回答的一秒鐘、兩秒鐘的停頓和空白中它在想什么?在那個空白里,它是在運算,還是在沉吟?運算所求的是一個邏輯的、概率的解析,而沉吟則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一個“我”與另一個“我”之間在不確定性中醞釀著主觀決斷。那么,我們怎么能夠判定我們面對的是一臺“機器”還是另一個“我”呢?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是,ChatGPT會寫文章。而大家真正關心的是它會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或者詩人。
②AI有一個根本的弱點,那就是它不需要吃飯、不能吃飯。這硅基的超級智能,它將永生,不要妄想靠拔掉電源去解決它,正如你不能把制止原子彈發射的希望寄托在拔插銷上。這永生的神仙,它的真正問題是,沒有生之快樂,也沒有生之痛苦。它就是一個絕對的唯心主義機器,它不需要與世界、與事物、與身體的直接關聯。
③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羅蘭·巴特曾經鐵口直斷:死了。羅蘭·巴特把人類的所有書寫想象成一個巨大的、無限膨脹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在現代已經膨脹為超現實的存在,超出了任何個人的經驗和能力。在羅蘭·巴特看來,所有的現代寫,我們今晚在場的人都在這個圖書館里游蕩,我們其實已經遠離了圖書館外邊的原野、遠離了我們的身體,我們在無數前人的夢境、無數前人的語法和修辭中游蕩,在無數前人的宏大交響中力圖發出微弱的回聲,我們是響應者,不是發出聲音的人,不再是那個作為創造者的,而只是在揀拾碎片,拼湊縫補我們的文本。或者說,現代寫是本雅明所說的“拾垃圾者”,本雅明甚至想象,在機械復制時代最恰當的寫作就是寫一部書,從頭到尾由引文構成。
④從本雅明到羅蘭·巴特,他們其實是科幻作家,在恢宏的現代縱深中想象未來。現在,我想我們極為清晰地知道了他們在說什么,他們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六十年代所看見、所描述的情景正在清晰浮現,他們說的就是超級AI,就是ChatGPT,這龐大的圖書館取消了“”,它將提供無窮無盡的“引文之書”,如果我們真的置身于、囚禁于這樣一個圖書館,那就是真正的虛無。
⑤現在,真正的問題不是超級AI會不會砸掉我們的飯碗,而是我們如何在超級AI在場的情況下,證明還活著、還在,證明我們依然是那個作為創造者的,證明我們能夠捍衛人類對人的語言的主權。面對超級AI這個巨大的唯心主義機器,成為意味著什么?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⑥這個“物”,既是指外在的世界,也是指人的身體,還有那個作為身體一部分的、而不是從身體割裂出來的大腦。也就是說,相對于永生的、沒有身體的超級AI,人的文學必須守護人的根基,回到我們的身體,作為人的存在基礎的身體,這個大腦、這顆心臟、這雙手、這一具皮囊,由此出發,向著馬克思意義上的那個全面發展的人,那個實踐和創造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那絕對的圖書館被拆開了圍墻,封閉的游戲被打開和敞開,物的身體和物的世界、真實的身體和真實的世界,這是我們對抗和沖破虛無的缺口,在我們與自身、與他人、與世界的真實關系中,文學創生人的語言,彰顯人的存在。
⑦我們必須回到“”的本意:他是創造者,他抵抗虛無,他在空無中確認有,他的信念是“惟陳言之務去”,而超級AI,它的底層邏輯是“無一字無來歷”,在文學藝術的意義上,它注定無可救藥地平庸。我毫不懷疑,在很多情況下與超級AI合作將會成為文本生產的常態,比如在那種需要征用成規、慣例,推演現成的類型和模式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語言不是奔向未知的荒野,而是在一條高速路上奔馳。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超級AI重新界定著創造性的寫作,超級AI時代的創作一定是沖出護欄、另辟賽道的寫作。我甚至想象,今后的批評家會把超級AI作為批評基準,以此去衡量和判定作品的價值,掉進AI賽道里的,就不是藝術品而是工業品。而當AI不知所措、在空白、停頓中焦慮和猶豫的時候,我們知道,人的創造時刻開始了。羅蘭·巴特、本雅明和博爾赫斯預見到人類必將受困于那個無窮無盡的圖書館,但事物的奇妙辯證法在于,當那個圖書館真正出現的時候,無限之事終究暴露了它的限度,我們反而看到了出口。
⑧現在,讓我們幻想一下那最終的可能性:在未來,任何一個人都只閱讀自己的詩或者自己的小說。不是杜甫蘇東坡寫的,不是曹雪芹魯迅寫的,當然,其實也不是你自己寫的,是超級AI為你生成的,它會告訴你,這就是你的,因為它比你更懂你自己,就像X光和核磁更懂你的身體一樣,它從內部把你照亮、把你投射出去,依照你的經驗和習性、情感和欲望為你寫詩、為你講故事,甚至把你直接設置為故事的主人公。到那時,小說好不好不再重要、詩好不好也不重要,因為不再有普遍性,每個人就是自己的標準,然后,每個人都活在孤島上、活在寂靜無人的星球上。這時候,也許會有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他們分別在某一天清晨有了一個念頭,不,我不想再讀這些垃圾,我要認識另一個人,我要成為另一個人的讀者或聽眾,那個有姓名、有身體的人,我坐在他的對面,聽他的故事,只有在如此個別、具體的他人的故事中,只有在面對面的確信中,我才能感知我的存在,我才真正獲得了世界。
⑨于是,在那一天黃昏,一個陌生人站在我的面前,直視我的眼睛,對我說,求求你,別打開你的AI,現在,說吧,對我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訴說和傾聽,讓我們相互認識。
⑩在這幻想中的一天里,人類又有了最后的和最初的讀者,與最后的和最初的。人的自然語言、人的文學,從根本上是為了保持和延伸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世界的關系。當我們讀杜甫的詩,我們知道他是杜甫,是另一個人,帶著他的悲辛、蒼勁和寬闊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在這個人身上感受、勘探我們自身的可能和不可能。我們注視著梵高,我們確信如此眩目的色彩并非數字選擇的結果,而是一個人生命的風暴,這風暴將裹抉我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和傳統的關系、和已有的全部文本的關系不是一個知識問題,不是數據的檢索和生成問題,而是我們作為有限的個體,以有限的生命去閱讀、學習、體認、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傳統的“道成肉身”,把自己從傳統中轉化出來、發明出來、創造出來,成為那個堅實的、超級AI所消化不了的、最個別和最普遍的“物”。
(節選自李敬澤《語言主權與的存亡》,有刪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ChatGPT雖然是人所創造的,但它既非人也非自然,而是一個危害人類的“他者”。
B.ChatGPT是一個唯心主義機器,它能運算,能思考,能在不確定性中進行主觀決斷。
C.羅蘭·巴特說死了,是因為作為科幻作家,他預見到了ChatGPT寫作的虛無性。
D.認為,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就必須堅定捍衛人類的語言主權。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我們如果不能守護人的根基,去實踐、去創造,就不可能對抗和超越超級AI所生成的作品。
B.超級AI在寫作上并非無用,對于那些按成規慣例、現成類型和模式進行的寫作,它效率極高。
C.辯證地看,超級AI可能比我們更懂我們自己,其作品能讓我們區別于其他人而具有獨特個性。
D.認為,超級AI其實就是羅蘭·巴特所說的“圖書館”,它將提供無盡的“引文之書”。
3.下列選項,能作為支撐本文觀點的論據的一項是()
A.文必盛唐,詩必秦漢。
B.為文當“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C.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D.《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請結合原文,概括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5.本文是按怎樣的思路證明自己的觀點的?請簡要梳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蟋蟀聲聲
藍翎
①深秋到,夜漸長,霜愈濃,風更涼。
②城市的喧囂沉寂了,車輛入庫,路靜人稀。左鄰右舍的電視機、收音機也停了。當它們開著的時候,仿佛那從窗內射出來的燈光,也帶著擾人的聲音。單一的藝術聲音是樂音,而各種藝術的聲音同時參差不齊地傳進耳朵里,比馬路上前擁后擠的車輛的噪音,更讓人難受。
③田園靜寂的秋夜,也是有聲音的,那就是遍地的蟲鳴。蟋蟀、螻蛄、蟈蟈,組成不同族類的合唱隊。天愈涼,叫得愈響、愈熱烈,像閉幕前的大合唱的高潮,又像告別演出。蟲鳴夜更幽,沒有蟲鳴,感到的只是凄冷、單調。單調和喧囂,同樣能使人心里不平靜。
④我喜歡充滿蟲聲的深秋之夜。
⑤伴著蟲聲睡去,勝似催眠曲。
⑥伴著蟲聲夜讀,書好像是活的。對的,“蟋蟀鳴吾床下”,幾千年前詩人的感受,仍然活在這鳴聲里。《聊齋志異·促織》里化為蟋蟀的小孩,不是正隔窗窺探,看你對他的悲慘遭遇有什么表示這幻覺并不神秘,不是意識流、潛意識,是藝術和生活的對比而誘發出的聯想力。讀書不像出家人的念經,“心如枯井”,需要色彩的刺激,聲音的刺激。它提醒你還有一個可愛的大地在。夜,正是大地的外衣。
⑦伴隨著蟲聲思索,煙顯得渾濁,茶顯得苦澀,酒顯得昏迷。蟲聲是單純的,它引起的回憶也是單純的,像蟲聲一樣的單純、清晰。①從蟲聲里,我看到了自己伴隨著蟲聲而踩出的一個歷史足跡。
⑧那是多災多難的童年的秋夜。高粱高,紅了梢;谷子黃,彎了腰;豆葉蒼,干了莢。夜色把它們抹成一片黑影,失去了白天的光彩。一領破席,半截搭在墳腳跟,半截拖在墳前的光地上。一卷高粱葉當枕頭,被單子隔露水,擋寒霜,我坦然地睡在破席上。周圍是谷子,再遠是高粱,藏在這里最安全。在家里誰敢闔上眼一聲槍響,鬼子大概又下鄉;一聲犬吠,可能漢奸又翻墻。躺在孤墳地里,心不亂跳,不驚慌,遠望著碉堡頂上陰森的探照燈,耳聽著沿路電話線像狼發狠的嗚嗚聲,既盼夜長,又想天亮。自從日本鬼子“進入”了家鄉,民族的災難使兒童也得離娘睡墳地,更有的被送上了屠場。我曾差一點上了屠場,所以從此不再敢留戀溫暖的被窩,只得去睡露冷霜寒的墳場。
②墳場也成了我開始認識生活的課堂。
⑨墳場,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曾是最恐怖的地方。小朋友在村頭上玩,碰上陰天,晚上會突然看到野外有一閃一閃既不綠又不藍的微弱的光。老人們說那是“鬼火”,是“活無常”挑著燈籠辦案或者在打火抽煙。小朋友們聽了頭發豎,心發怵,跑回家蒙上被子閉上眼,被子里頭好像還一閃一閃地亮。
⑩我第一次就是心驚肉跳扯著大人的衣襟到墳頭邊去睡覺的。躺下就是睡不著,老覺得墳里有動靜。
墳里有動靜了。不是朽骨翻身,不是會變美女的狐貍精,不是能變白胡子老頭的黃鼠狼,而是動聽的蟋蟀聲,“唧唧唧……”啊,多么親切的聲音,喜人的聲音!聽到墳里的蟋蟀叫,我真想去捉它。可是一想,又害怕了。聽養蟋蟀的“老玩家”說過,墳里的蟋蟀最厲害,它是在人的頭顱里長大的,左眼孔進,右眼孔出,要捉可難了。搬著人頭骨捉個蟋蟀,我還沒那種膽量。
不捉也好。蟋蟀也是成對的,捉了公的,豈不拆散了它們的家如果它們也有“蟲族感”,不把捉它們的人當作最大的仇敵才怪呢,正像我們仇恨到處捉我們的日本鬼子那樣。還是讓它自由地叫罷!只有最自由的聲音,才是最美、最好聽的聲音,讓不自由的人聽了,才不會忘記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
以后,我就經常一個人睡墳腳了。躺下身來,要是聽不到蟋蟀的叫聲,反而更感到寂寞,寂寞到有點怕。一聽到“唧唧唧”的叫聲,心情立即輕松坦然,在蟲聲伴奏中進入夢鄉。不知不覺過了好幾年。
仍是一個夜里,我睡醒了一覺,正想再入夢鄉。突然一陣槍響,碉堡上的探照燈滅了,緊接著從那黑洞洞的怪物里一股火光沖天而起,越燒越大,卻沒有“沖啊!殺啊”的喊聲。火光尚明,人卻已去,一場啞巴仗,把鬼子的據點給“端”了。③我披上被單,扔下破席,抬起頭,挺直腰,一步一個響聲地走回家。抗日游擊隊結束了我睡墳頭的夢。
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老鄉們就拿起家伙扒碉堡,我也跟著去搬磚頭瓦塊。溝填平了,碉堡扒光了,燒死了的敵人就地埋在碎磚爛瓦里。這里兩三年沒有長好莊稼,可是,每到秋天夜里,卻傳出了陣陣蟋蟀聲。然而,又長起來的比我小的小朋友都不到那里去捉,大人對他們說,那都是鬼子漢奸變的。誰還喜歡
幾十年轉眼過去了,我也年過半百。④看到日本有些懷舊的家伙仍然在重溫幾十年前“進入”中國的夢,引起我對蟋蟀聲的特殊敏感,喚起我對童年的回憶。于是,我寧肯相信那碉堡遺跡下的蟋蟀聲,是有罪的侵略者的思鄉哀鳴,不管過了多少年,仍然沒有變。應該尋找出這些聲音,錄下來,放給那些重溫舊夢的人聽。如果他們要重新“進入”,肯定也會變成瓦礫下的蟋蟀,而我們的娃娃們卻絕不會再去睡墳頭。
(選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選·散文卷下》,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將城市的噪音和田園的蟲鳴進行對比,意在突出自己對秋夜蟲聲的喜愛,也為后文做鋪墊。
B.文章借用《聊齋志異·促織》的故事,意在寫出伴著蟲聲夜讀能激發讀者的想象,與產生共鳴。
C.寫墳場睡覺的經歷與感受,是為了表明蟲聲曾為“我”趕走寂寞與恐懼,與前文“蟲聲勝似催眠曲”呼應。
D.本文語言自然素樸卻不失雅致,句式靈活多變卻不顯繁雜,感情直白真率且不失熱切。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承上啟下,既承接上文自己對秋夜蟲聲的喜愛,又引出下文對多災多難童年的回憶。
B.句子②將“墳場”喻為“課堂”,寫出墳場經歷給“我”帶來的恐懼,對“我”認識生活真相的影響。
C.句子③多個動作描寫,寫出在游擊隊消滅鬼子后,“我”昂首挺胸地走向安全的家的堅定與自豪。
D.句子④中“進入”的引號表“特殊含義”,是“侵略、入侵”之意,有撕開侵略者粉飾之用。
8.文章圍繞“蟲聲”既寫出“我”喜歡秋夜蟲聲的理由,也借此展開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蘊藏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
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其中一組決定從文章第段切入。作為這組的成員,請你仔細品讀這一段,結合文本圍繞本段的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一)
士議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則尊于富貴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雖名為諸侯,實有萬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誠辱則無為樂生。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為污矣,將眾則必不撓北矣。忠臣亦然。茍便于主利于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國有士若此,則可謂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難得,其患雖得之有不智。吳王欲殺王子慶忌而莫之能殺,吳王患之。要離曰:“臣能之。”吳王曰:“汝惡能乎?吾嘗以六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滿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劍則不能舉臂,上車則不能登軾,汝惡能?”要離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誠能助,臣請必能。”吳王曰:“諾。”明旦加要離罪焉,摯執妻子,焚之而揚其灰。要離走,往見王子慶忌于衛。王子慶忌喜曰:“吳王之無道也,子之所見也,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而去之,亦善矣。”要離與王子慶忌居有間,謂王子慶忌曰:吳之無道也愈甚請與王子往奪之國王子慶忌曰善乃與要離俱涉于江。中江,拔劍以刺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則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要離得不死,歸于吳。吳王大說,請與分國。要離曰:“不可。臣請必死!”吳王止之,要離曰:“夫殺妻子,焚之而揚其灰,以便事也,臣以為不仁。夫為故主殺新主,臣以為不義。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慶忌為之賜而不殺耳,臣已為辱矣。夫不仁不義,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吳王不能止,果伏劍而死。
(節選自《呂氏春秋·仲冬紀》,有刪改)
(二)
齊侯問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見從,出亡而送,是詐為也。故忠臣者,能納善于君,而不能與君陷難者也!”
(節選自《說苑·臣術》,有刪改)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吳之無道A也愈甚B請與王子C往奪之D國E王子慶忌曰F善。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下各方君主的統稱。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誠辱則無為樂生”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然,誠有百姓者”兩句中的“誠”意思不同。
C.文中“幸汝以成而名”的“幸”與《鴻門宴》中的“故幸來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D.“疏爵而貴之”中的“貴”與《師說》“是故無貴無賤”一句中的“貴”的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人重名節而輕富貴,私利不足以使他心情愉悅;士人如果受辱,寧死不樂為生。
B.只要便主利國,忠臣決不推辭;國君之患,在于即使遇到這種人,卻不了解他們。
C.要離因為刺殺慶忌不成,深感有負于吳王信任,所以在返回吳國之后,拔劍自刎。
D.晏子認為忠臣事奉自己的君主,應“有難不死,出亡不送”,此觀點被齊侯質疑。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慶忌為之賜而不殺耳,臣已為辱矣。
(2)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
14.在“忠臣之事其君”問題上,兩則材料對“忠臣”的看法有何不同?請概括并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羞作濟南生①,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②群
①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②沮溺:指長沮和桀溺,《論語》中提到的兩位隱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開篇“惆悵”二字點出詩人心情抑郁,長夜難眠。
B.“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上承“解世紛”,寫詩人曾渴望歸隱,自由自在。
C.“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寫詩人擔心自己寂寂一生,老死鄉野,美名不揚。
D.“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詩人用管仲、樂毅比何昌浩,也暗寫自己的志向。
16.這首詩在情感表述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為民生擔憂,雖九死其猶未悔。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亦言只要自己的著作能夠傳遍全天下,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后悔。
(2)我們在感慨時光易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亦有相似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寫詩,喜歡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鷗鳥”這一形象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有“淡泊寡欲、與世無爭”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近期的醫療領域反腐,可謂備受關注,種種舉措無不讓老百姓A。究其原因,這涉及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切身利益。“人吃五谷雜糧,也生百病。”生了病,人的身體本就不適,如果求醫問診時還遭遇藥價虛高、不給紅包醫生就不好好看病等問題,豈非B老百姓早就對醫療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深惡痛絕,迫切期望這些亂象得到整治,從而更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①老百姓除了關心切身利益,還關心醫德醫風建設和醫療行業發展。②自古以來,在老百姓的心中,醫生的夫職就是救死扶傷。③然而,在現實中,一些醫生乃至醫院院長毫不罔顧醫者仁心,④逞私欲、謀私利,⑤甚至敗壞醫德醫風,⑥還嚴重污染醫療行業。⑦因此,人們特別關注本輪醫療反腐,⑧心里有了更多期待,⑨希望能夠整頓風清氣正的醫療環境,⑩進一步推進醫療行業健康發展。
醫療反腐,是為了讓老百姓更放心地享受醫療服務。這一輪醫療反腐是由國家統一部署、十部委聯合出手的重大行動,尤其C!我們相信,隨著醫療領域反腐駛入深水區,人民群眾普遍關切的醫療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醫療行業的形象也將得以重塑并真正贏得公眾的信賴。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我有時看到人生的喜劇,也看人生的悲劇。悲劇尤其能使我驚心動魄。許多人因為人生多悲劇而悲觀厭世,我卻以為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
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①。這話表面看來,不通已極,但是卻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比好一點,是神仙的生活,比壞一點,就是豬的生活——便呆板單調已極。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善盡美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完美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悲劇也就是人生一種缺陷。悲劇好比洪濤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見出莊嚴,在黑暗中見出光彩。假如荊軻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賈寶玉,也不過是平凡收場,哪得叫千載以后的人唏噓贊嘆
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這人生的悲劇,②,就是勾銷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這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這簡直就是——說得不客氣點——無恥的勾當!
B.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
D.到山上打柴的記憶是幸福的——盡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種勞作。
21.仿照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另寫一個句子,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例句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過是平凡收場,哪得叫千載以后的人唏噓贊嘆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我們努力登上山頂,是為了讓世界看到我們;有人說,努力登上山頂,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世界;有人說,一個人登上山頂的目的,取決于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也決定了他最后會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對此,作為當代青年的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呢?請你聯系實際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月測試卷(二)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解析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解析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解析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解析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測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管題卡開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①今晚,在這里還有一個不在場的在場者,一個巨大的“他者”,它正在威脅著我們,撼動我們的根基,它的名字叫ChatGPT。它是說人話的,但是它不是人。當它以自然語言與我們對話時,在我們和它之間橫亙著一個根本的、危險的問題:它是誰?它在發出問題等待回答的一秒鐘、兩秒鐘的停頓和空白中它在想什么?在那個空白里,它是在運算,還是在沉吟?運算所求的是一個邏輯的、概率的解析,而沉吟則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一個“我”與另一個“我”之間在不確定性中醞釀著主觀決斷。那么,我們怎么能夠判定我們面對的是一臺“機器”還是另一個“我”呢?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是,ChatGPT會寫文章。而大家真正關心的是它會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或者詩人。
②AI有一個根本的弱點,那就是它不需要吃飯、不能吃飯。這硅基的超級智能,它將永生,不要妄想靠拔掉電源去解決它,正如你不能把制止原子彈發射的希望寄托在拔插銷上。這永生的神仙,它的真正問題是,沒有生之快樂,也沒有生之痛苦。它就是一個絕對的唯心主義機器,它不需要與世界、與事物、與身體的直接關聯。
③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羅蘭·巴特曾經鐵口直斷:死了。羅蘭·巴特把人類的所有書寫想象成一個巨大的、無限膨脹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在現代已經膨脹為超現實的存在,超出了任何個人的經驗和能力。在羅蘭·巴特看來,所有的現代寫,我們今晚在場的人都在這個圖書館里游蕩,我們其實已經遠離了圖書館外邊的原野、遠離了我們的身體,我們在無數前人的夢境、無數前人的語法和修辭中游蕩,在無數前人的宏大交響中力圖發出微弱的回聲,我們是響應者,不是發出聲音的人,不再是那個作為創造者的,而只是在揀拾碎片,拼湊縫補我們的文本。或者說,現代寫是本雅明所說的“拾垃圾者”,本雅明甚至想象,在機械復制時代最恰當的寫作就是寫一部書,從頭到尾由引文構成。
④從本雅明到羅蘭·巴特,他們其實是科幻作家,在恢宏的現代縱深中想象未來。現在,我想我們極為清晰地知道了他們在說什么,他們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六十年代所看見、所描述的情景正在清晰浮現,他們說的就是超級AI,就是ChatGPT,這龐大的圖書館取消了“”,它將提供無窮無盡的“引文之書”,如果我們真的置身于、囚禁于這樣一個圖書館,那就是真正的虛無。
⑤現在,真正的問題不是超級AI會不會砸掉我們的飯碗,而是我們如何在超級AI在場的情況下,證明還活著、還在,證明我們依然是那個作為創造者的,證明我們能夠捍衛人類對人的語言的主權。面對超級AI這個巨大的唯心主義機器,成為意味著什么?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⑥這個“物”,既是指外在的世界,也是指人的身體,還有那個作為身體一部分的、而不是從身體割裂出來的大腦。也就是說,相對于永生的、沒有身體的超級AI,人的文學必須守護人的根基,回到我們的身體,作為人的存在基礎的身體,這個大腦、這顆心臟、這雙手、這一具皮囊,由此出發,向著馬克思意義上的那個全面發展的人,那個實踐和創造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那絕對的圖書館被拆開了圍墻,封閉的游戲被打開和敞開,物的身體和物的世界、真實的身體和真實的世界,這是我們對抗和沖破虛無的缺口,在我們與自身、與他人、與世界的真實關系中,文學創生人的語言,彰顯人的存在。
⑦我們必須回到“”的本意:他是創造者,他抵抗虛無,他在空無中確認有,他的信念是“惟陳言之務去”,而超級AI,它的底層邏輯是“無一字無來歷”,在文學藝術的意義上,它注定無可救藥地平庸。我毫不懷疑,在很多情況下與超級AI合作將會成為文本生產的常態,比如在那種需要征用成規、慣例,推演現成的類型和模式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語言不是奔向未知的荒野,而是在一條高速路上奔馳。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超級AI重新界定著創造性的寫作,超級AI時代的創作一定是沖出護欄、另辟賽道的寫作。我甚至想象,今后的批評家會把超級AI作為批評基準,以此去衡量和判定作品的價值,掉進AI賽道里的,就不是藝術品而是工業品。而當AI不知所措、在空白、停頓中焦慮和猶豫的時候,我們知道,人的創造時刻開始了。羅蘭·巴特、本雅明和博爾赫斯預見到人類必將受困于那個無窮無盡的圖書館,但事物的奇妙辯證法在于,當那個圖書館真正出現的時候,無限之事終究暴露了它的限度,我們反而看到了出口。
⑧現在,讓我們幻想一下那最終的可能性:在未來,任何一個人都只閱讀自己的詩或者自己的小說。不是杜甫蘇東坡寫的,不是曹雪芹魯迅寫的,當然,其實也不是你自己寫的,是超級AI為你生成的,它會告訴你,這就是你的,因為它比你更懂你自己,就像X光和核磁更懂你的身體一樣,它從內部把你照亮、把你投射出去,依照你的經驗和習性、情感和欲望為你寫詩、為你講故事,甚至把你直接設置為故事的主人公。到那時,小說好不好不再重要、詩好不好也不重要,因為不再有普遍性,每個人就是自己的標準,然后,每個人都活在孤島上、活在寂靜無人的星球上。這時候,也許會有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他們分別在某一天清晨有了一個念頭,不,我不想再讀這些垃圾,我要認識另一個人,我要成為另一個人的讀者或聽眾,那個有姓名、有身體的人,我坐在他的對面,聽他的故事,只有在如此個別、具體的他人的故事中,只有在面對面的確信中,我才能感知我的存在,我才真正獲得了世界。
⑨于是,在那一天黃昏,一個陌生人站在我的面前,直視我的眼睛,對我說,求求你,別打開你的AI,現在,說吧,對我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訴說和傾聽,讓我們相互認識。
⑩在這幻想中的一天里,人類又有了最后的和最初的讀者,與最后的和最初的。人的自然語言、人的文學,從根本上是為了保持和延伸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世界的關系。當我們讀杜甫的詩,我們知道他是杜甫,是另一個人,帶著他的悲辛、蒼勁和寬闊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在這個人身上感受、勘探我們自身的可能和不可能。我們注視著梵高,我們確信如此眩目的色彩并非數字選擇的結果,而是一個人生命的風暴,這風暴將裹抉我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和傳統的關系、和已有的全部文本的關系不是一個知識問題,不是數據的檢索和生成問題,而是我們作為有限的個體,以有限的生命去閱讀、學習、體認、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傳統的“道成肉身”,把自己從傳統中轉化出來、發明出來、創造出來,成為那個堅實的、超級AI所消化不了的、最個別和最普遍的“物”。
(節選自李敬澤《語言主權與的存亡》,有刪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ChatGPT雖然是人所創造的,但它既非人也非自然,而是一個危害人類的“他者”。
B.ChatGPT是一個唯心主義機器,它能運算,能思考,能在不確定性中進行主觀決斷。
C.羅蘭·巴特說死了,是因為作為科幻作家,他預見到了ChatGPT寫作的虛無性。
D.認為,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就必須堅定捍衛人類的語言主權。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如果不能守護人的根基,去實踐、去創造,就不可能對抗和超越超級AI所生成的作品。
B.超級AI在寫作上并非無用,對于那些按成規慣例、現成類型和模式進行的寫作,它效率極高。
C.辯證地看,超級AI可能比我們更懂我們自己,其作品能讓我們區別于其他人而具有獨特個性。
D.認為,超級AI其實就是羅蘭·巴特所說的“圖書館”,它將提供無盡的“引文之書”。
3.下列選項,能作為支撐本文觀點的論據的一項是()
A.文必盛唐,詩必秦漢。
B.為文當“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C.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D.《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請結合原文,概括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5.本文是按怎樣的思路證明自己的觀點的?請簡要梳理。
1.D2.C3.C
4.真正的“”具備的條件:①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必須在我們與自身、與他人、與世界的真實關系中進行創作,創生人的語言,彰顯人的存在。②必須重視創造。以有限的生命去去閱讀、學習、體認、選擇并創造出獨具個性的自己。
5.①論證結構:文章用先駁后立的方式(層進式結構)。
②行文脈絡:A.首先提出問題,會寫文章的ChatGPT會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或者詩人。B.然后進行反駁,指出ChatGPT是絕對的唯心主義者,因為它與人、與世界缺少直接的關聯;并引用羅蘭·巴特和本雅明的觀點進一步反駁,ChatGPT的“引文之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作,而是“虛無”。C.最后,從正面提出觀點:“”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捍衛人類的語言主權,并進一步闡述“物”和“”的內涵,指出捍衛語言主權的方法(途徑)。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危害”一詞錯,原文認為ChatGPT正在“威脅”人類,但威脅不等于危害,屬于對于程度的表述不當。
B.原文認為,“在不確定性中進行主觀決斷”的是人,而不是ChatGPT。張冠李戴。
C.羅蘭·巴特所說的“死了”,是批判一些“現代寫”缺少創造性,只是在進行機械復制,他們的文章,從頭到尾由引文構成。認為“ChatG-PT寫作的虛無性”的是本人,而非羅蘭·巴特。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C.原文說,“因為它比你更懂你自己,就像X光和核磁更懂你的身體一樣,它從內部把你照亮、把你投射出去,依照你的經驗和習性、情感和欲望為你寫詩、為你講故事,甚至把你直接設置為故事的主人公。到那時,小說好不好不再重要、詩好不好也不重要,因為不再有普遍性,每個人就是自己的標準”。這一段話否定了超級AI在文學寫作上的意義。“不再有普遍性,每個人就是自己的標準”的作品,不等于有獨特個性,因為這樣的作品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垃圾”。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強調是的向古人學習。
B.強調文風要“自然”。
D.強調的是中和之美。
C.強調的是寫作要表述“真情實感”,而材料的觀點強調“”要創造,要表現人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的直接關聯,要表述真情實感。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由“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我們與自身、與他人、與世界的真實關系中,文學創生人的語言,彰顯人的存在”可知,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必須在我們與自身、與他人、與世界的真實關系中進行創作,創生人的語言,彰顯人的存在。
②由“他是創造者,他抵抗虛無,他在空無中確認有”“我們作為有限的個體,以有限的生命去閱讀、學習、體認、選擇”可知,必須重視創造。以有限的生命去去閱讀、學習、體認、選擇并創造出獨具個性的自己。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①論證結構:文章用先駁后立的方式(層進式結構)。
②行文脈絡:
A.首先“ChatGPT會寫文章。而大家真正關心的是它會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或者詩人”提出問題,會寫文章的ChatGPT會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或者詩人。
B.然后進行反駁,“它就是一個絕對的唯心主義機器,它不需要與世界、與事物、與身體的直接關聯”指出ChatGPT是絕對的唯心主義者,因為它與人、與世界缺少直接的關聯;“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羅蘭·巴特曾經鐵口直斷:死了”“現代寫是本雅明所說的‘拾垃圾者’”“他們說的就是超級AI,就是ChatGPT,這龐大的圖書館取消了“”,它將提供無窮無盡的“引文之書”,如果我們真的置身于、囚禁于這樣一個圖書館,那就是真正的虛無”引用羅蘭·巴特和本雅明的觀點進一步反駁,ChatGPT的“引文之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作,而是“虛無”。
C.最后,“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從正面提出觀點:“”必須成為一個堅定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捍衛人類的語言主權,“這個‘物’,既是指外在的世界,也是指人的身體,還有那個作為身體一部分的、而不是從身體割裂出來的大腦”“我們必須回到‘’的本意:他是創造者,他抵抗虛無”“我們作為有限的個體,以有限的生命去閱讀、學習、體認、選擇”并進一步闡述“物”和“”的內涵,指出捍衛語言主權的方法(途徑)。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蟋蟀聲聲
藍翎
①深秋到,夜漸長,霜愈濃,風更涼。
②城市的喧囂沉寂了,車輛入庫,路靜人稀。左鄰右舍的電視機、收音機也停了。當它們開著的時候,仿佛那從窗內射出來的燈光,也帶著擾人的聲音。單一的藝術聲音是樂音,而各種藝術的聲音同時參差不齊地傳進耳朵里,比馬路上前擁后擠的車輛的噪音,更讓人難受。
③田園靜寂的秋夜,也是有聲音的,那就是遍地的蟲鳴。蟋蟀、螻蛄、蟈蟈,組成不同族類的合唱隊。天愈涼,叫得愈響、愈熱烈,像閉幕前的大合唱的高潮,又像告別演出。蟲鳴夜更幽,沒有蟲鳴,感到的只是凄冷、單調。單調和喧囂,同樣能使人心里不平靜。
④我喜歡充滿蟲聲的深秋之夜。
⑤伴著蟲聲睡去,勝似催眠曲。
⑥伴著蟲聲夜讀,書好像是活的。對的,“蟋蟀鳴吾床下”,幾千年前詩人的感受,仍然活在這鳴聲里。《聊齋志異·促織》里化為蟋蟀的小孩,不是正隔窗窺探,看你對他的悲慘遭遇有什么表示這幻覺并不神秘,不是意識流、潛意識,是藝術和生活的對比而誘發出的聯想力。讀書不像出家人的念經,“心如枯井”,需要色彩的刺激,聲音的刺激。它提醒你還有一個可愛的大地在。夜,正是大地的外衣。
⑦伴隨著蟲聲思索,煙顯得渾濁,茶顯得苦澀,酒顯得昏迷。蟲聲是單純的,它引起的回憶也是單純的,像蟲聲一樣的單純、清晰。①從蟲聲里,我看到了自己伴隨著蟲聲而踩出的一個歷史足跡。
⑧那是多災多難的童年的秋夜。高粱高,紅了梢;谷子黃,彎了腰;豆葉蒼,干了莢。夜色把它們抹成一片黑影,失去了白天的光彩。一領破席,半截搭在墳腳跟,半截拖在墳前的光地上。一卷高粱葉當枕頭,被單子隔露水,擋寒霜,我坦然地睡在破席上。周圍是谷子,再遠是高粱,藏在這里最安全。在家里誰敢闔上眼一聲槍響,鬼子大概又下鄉;一聲犬吠,可能漢奸又翻墻。躺在孤墳地里,心不亂跳,不驚慌,遠望著碉堡頂上陰森的探照燈,耳聽著沿路電話線像狼發狠的嗚嗚聲,既盼夜長,又想天亮。自從日本鬼子“進入”了家鄉,民族的災難使兒童也得離娘睡墳地,更有的被送上了屠場。我曾差一點上了屠場,所以從此不再敢留戀溫暖的被窩,只得去睡露冷霜寒的墳場。
②墳場也成了我開始認識生活的課堂。
⑨墳場,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曾是最恐怖的地方。小朋友在村頭上玩,碰上陰天,晚上會突然看到野外有一閃一閃既不綠又不藍的微弱的光。老人們說那是“鬼火”,是“活無常”挑著燈籠辦案或者在打火抽煙。小朋友們聽了頭發豎,心發怵,跑回家蒙上被子閉上眼,被子里頭好像還一閃一閃地亮。
⑩我第一次就是心驚肉跳扯著大人的衣襟到墳頭邊去睡覺的。躺下就是睡不著,老覺得墳里有動靜。
墳里有動靜了。不是朽骨翻身,不是會變美女的狐貍精,不是能變白胡子老頭的黃鼠狼,而是動聽的蟋蟀聲,“唧唧唧……”啊,多么親切的聲音,喜人的聲音!聽到墳里的蟋蟀叫,我真想去捉它。可是一想,又害怕了。聽養蟋蟀的“老玩家”說過,墳里的蟋蟀最厲害,它是在人的頭顱里長大的,左眼孔進,右眼孔出,要捉可難了。搬著人頭骨捉個蟋蟀,我還沒那種膽量。
不捉也好。蟋蟀也是成對的,捉了公的,豈不拆散了它們的家如果它們也有“蟲族感”,不把捉它們的人當作最大的仇敵才怪呢,正像我們仇恨到處捉我們的日本鬼子那樣。還是讓它自由地叫罷!只有最自由的聲音,才是最美、最好聽的聲音,讓不自由的人聽了,才不會忘記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
以后,我就經常一個人睡墳腳了。躺下身來,要是聽不到蟋蟀的叫聲,反而更感到寂寞,寂寞到有點怕。一聽到“唧唧唧”的叫聲,心情立即輕松坦然,在蟲聲伴奏中進入夢鄉。不知不覺過了好幾年。
仍是一個夜里,我睡醒了一覺,正想再入夢鄉。突然一陣槍響,碉堡上的探照燈滅了,緊接著從那黑洞洞的怪物里一股火光沖天而起,越燒越大,卻沒有“沖啊!殺啊”的喊聲。火光尚明,人卻已去,一場啞巴仗,把鬼子的據點給“端”了。③我披上被單,扔下破席,抬起頭,挺直腰,一步一個響聲地走回家。抗日游擊隊結束了我睡墳頭的夢。
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老鄉們就拿起家伙扒碉堡,我也跟著去搬磚頭瓦塊。溝填平了,碉堡扒光了,燒死了的敵人就地埋在碎磚爛瓦里。這里兩三年沒有長好莊稼,可是,每到秋天夜里,卻傳出了陣陣蟋蟀聲。然而,又長起來的比我小的小朋友都不到那里去捉,大人對他們說,那都是鬼子漢奸變的。誰還喜歡
幾十年轉眼過去了,我也年過半百。④看到日本有些懷舊的家伙仍然在重溫幾十年前“進入”中國的夢,引起我對蟋蟀聲的特殊敏感,喚起我對童年的回憶。于是,我寧肯相信那碉堡遺跡下的蟋蟀聲,是有罪的侵略者的思鄉哀鳴,不管過了多少年,仍然沒有變。應該尋找出這些聲音,錄下來,放給那些重溫舊夢的人聽。如果他們要重新“進入”,肯定也會變成瓦礫下的蟋蟀,而我們的娃娃們卻絕不會再去睡墳頭。
(選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選·散文卷下》,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將城市的噪音和田園的蟲鳴進行對比,意在突出自己對秋夜蟲聲的喜愛,也為后文做鋪墊。
B.文章借用《聊齋志異·促織》的故事,意在寫出伴著蟲聲夜讀能激發讀者的想象,與產生共鳴。
C.寫墳場睡覺的經歷與感受,是為了表明蟲聲曾為“我”趕走寂寞與恐懼,與前文“蟲聲勝似催眠曲”呼應。
D.本文語言自然素樸卻不失雅致,句式靈活多變卻不顯繁雜,感情直白真率且不失熱切。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承上啟下,既承接上文自己對秋夜蟲聲的喜愛,又引出下文對多災多難童年的回憶。
B.句子②將“墳場”喻為“課堂”,寫出墳場經歷給“我”帶來的恐懼,對“我”認識生活真相的影響。
C.句子③多個動作描寫,寫出在游擊隊消滅鬼子后,“我”昂首挺胸地走向安全的家的堅定與自豪。
D.句子④中“進入”的引號表“特殊含義”,是“侵略、入侵”之意,有撕開侵略者粉飾之用。
8.文章圍繞“蟲聲”既寫出“我”喜歡秋夜蟲聲的理由,也借此展開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蘊藏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
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其中一組決定從文章第段切入。作為這組的成員,請你仔細品讀這一段,結合文本圍繞本段的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6.B7.B
8.①表現對寧靜、安穩生活的喜愛:喜歡秋夜蟲聲的種種理由。②表述對給家鄉人們造成無盡災難的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回憶童年躲避日軍睡墳地的往事。③表述了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蟋蟀的聲音是“最自由的聲音,才是最美、最好聽的聲音”。④表現對中國人們智慧冷靜、敢于斗爭精神的贊美:碉堡被毀。⑤表述對不思悔改的侵略者的諷刺:侵略者肯定會變成瓦礫下的蟋蟀。⑥表述對祖國發展強大的堅定信心:我們的娃娃們卻絕不會再去睡墳頭。
9.①擁有自由,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權利。(呈現本段關鍵詞“自由”)②先寫由蟋蟀被捉后的不自由聯想到我們被日本鬼子捉住的不自由,借此表述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再寫給蟋蟀以自由,表明自由的聲音才最美、最好聽,表述對自由的渴望。(結合文段內容分析)③要勇敢追求自由,堅決捍衛自由;為了自由,要敢于與侵略者斗爭。(結合文本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與產生共鳴”分析錯誤,此處主要是為了寫伴著蟲聲夜讀,書好像是活的,它能激發人的聯想,并引發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對散文語言的分析鑒賞能力。
B.“寫出墳場經歷給‘我’帶來的恐懼,對‘我’認識生活真相的影響”分析錯誤,將“墳場”喻為“開始認識生活的課堂”,意在寫出“被迫睡墳場”讓“我”明白日本侵略者的殘忍可怕、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散文情感的能力。
結合原文“我喜歡充滿蟲聲的深秋之夜。伴著蟲聲睡去,勝似催眠曲”中所用的“我喜歡”可看出,對于秋葉蟲聲是非常喜愛的。而結合“田園靜寂的秋夜,也是有聲音的,那就是遍地的蟲鳴。蟋蟀、螻蛄、蟈蟈,組成不同族類的合唱隊”中對蟋蟀歌唱的評價,可以看出,在文中表現了對寧靜、安穩的生活的喜愛。
結合在文本主體部分中敘述自己睡墳頭的經歷,以及“那是多災多難的童年的秋夜”“我曾差一點上了屠場,所以從此不再敢留戀溫暖的被窩,只得去睡露冷霜寒的墳場”的敘述和“正像我們仇恨到處捉我們的日本鬼子那樣”的評價,可以看出他在文中表述了對給家鄉人們造成無盡災難的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根據原文“還是讓它自由地叫罷!只有最自由的聲音,才是最美、最好聽的聲音,讓不自由的人聽了,才不會忘記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可以看出,在文中表述了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
根據原文敘述抗日游擊隊炸碉堡的經歷的原文“火光尚明,人卻已去,一場啞巴仗,把鬼子的據點給‘端’了”“溝填平了,碉堡扒光了,燒死了的敵人就地埋在碎磚爛瓦里”可知,在文中表現了對中國人們智慧冷靜、敢于斗爭精神的贊美。
根據原文“看到日本有些懷舊的家伙仍然在重溫幾十年前‘進入’中國的夢,引起我對蟋蟀聲的特殊敏感,喚起我對童年的回憶”可知,表述了對不思悔改的侵略者的諷刺。
文中最后一句話“如果他們要重新‘進入’,肯定也會變成瓦礫下的蟋蟀,而我們的娃娃們卻絕不會再去睡墳頭”,表現了對祖國發展強大的堅定信心。
本題考查學生圍繞文段關鍵詞寫文學短評思路的能力。
試題要求圍繞本段關鍵詞寫文學短評,因此答題時首先要找到本段關鍵詞。結合段落中“還是讓它自由地叫罷”“只有最自由的聲音”“讓不自由的人聽了”“才不會忘記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可知,段落的中心詞是“自由”,也就是全段的中心思想都是圍繞“自由”而展開。對此,寫文學短評時,可以先表現自己評價的中心思想,然后概述段落的大意或行文思路,說明是怎樣表現這一中心的。
比如,結合原文“正像我們仇恨到處捉我們的日本鬼子那樣”可看出,正是通過蟋蟀被捉后的不自由聯想到我們被日本鬼子捉住的不自由,從而表述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通過敘述抗日游擊隊炸碉堡的經歷,表述了要勇敢追求自由,堅決捍衛自由,為了自由,要敢于與侵略者斗爭的思想;而最后,“才不會忘記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的評價,則展現了對于自由的渴望與向往。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一)
士議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則尊于富貴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雖名為諸侯,實有萬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誠辱則無為樂生。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為污矣,將眾則必不撓北矣。忠臣亦然。茍便于主利于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國有士若此,則可謂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難得,其患雖得之有不智。吳王欲殺王子慶忌而莫之能殺,吳王患之。要離曰:“臣能之。”吳王曰:“汝惡能乎?吾嘗以六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滿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劍則不能舉臂,上車則不能登軾,汝惡能?”要離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誠能助,臣請必能。”吳王曰:“諾。”明旦加要離罪焉,摯執妻子,焚之而揚其灰。要離走,往見王子慶忌于衛。王子慶忌喜曰:“吳王之無道也,子之所見也,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而去之,亦善矣。”要離與王子慶忌居有間,謂王子慶忌曰:吳之無道也愈甚請與王子往奪之國王子慶忌曰善乃與要離俱涉于江。中江,拔劍以刺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則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要離得不死,歸于吳。吳王大說,請與分國。要離曰:“不可。臣請必死!”吳王止之,要離曰:“夫殺妻子,焚之而揚其灰,以便事也,臣以為不仁。夫為故主殺新主,臣以為不義。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慶忌為之賜而不殺耳,臣已為辱矣。夫不仁不義,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吳王不能止,果伏劍而死。
(節選自《呂氏春秋·仲冬紀》,有刪改)
(二)
齊侯問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見從,出亡而送,是詐為也。故忠臣者,能納善于君,而不能與君陷難者也!”
(節選自《說苑·臣術》,有刪改)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吳之無道A也愈甚B請與王子C往奪之D國E王子慶忌曰F善。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下各方君主的統稱。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誠辱則無為樂生”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然,誠有百姓者”兩句中的“誠”意思不同。
C.文中“幸汝以成而名”的“幸”與《鴻門宴》中的“故幸來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D.“疏爵而貴之”中的“貴”與《師說》“是故無貴無賤”一句中的“貴”的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人重名節而輕富貴,私利不足以使他心情愉悅;士人如果受辱,寧死不樂為生。
B.只要便主利國,忠臣決不推辭;國君之患,在于即使遇到這種人,卻不了解他們。
C.要離因為刺殺慶忌不成,深感有負于吳王信任,所以在返回吳國之后,拔劍自刎。
D.晏子認為忠臣事奉自己的君主,應“有難不死,出亡不送”,此觀點被齊侯質疑。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慶忌為之賜而不殺耳,臣已為辱矣。
(2)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
14.在“忠臣之事其君”的問題上,兩則材料對“忠臣”的看法有何不同?請概括并分析。
10.BEF11.C12.C
13.(1)(王子慶忌)揪住我的頭發把我投入江中,又把我三次投入水里三次使我浮出,(我之所以還活著),只不過是王子慶忌給予我恩賜不殺我罷了,我已經受盡屈辱。
(2)臣下進言如果被采用,君主就會終身無難,臣子又何必去殉死呢?臣下的謀略如果被聽從,君主就終身不會出逃,臣子又何必去送行呢?
14.①材料一所謂“忠臣”,強調“勇”,只要便主利國,則敢于殺生殉國。②材料二強調的是“智”,忠臣應該使君主善于采納臣下的善計良謀,而不是與君主共同陷入災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吳王暴虐無道越發厲害了,我愿意跟您去把他的國家奪過來。”王子慶忌說:“好。”
“吳之無道也愈甚”中間“也”是句中停頓,無須斷句,“愈甚”是補語,其后斷開,即B處;
“請與王子往奪之國”,句前省略主語“我”,“與王子”作狀語修飾謂語“往奪”,“之國”作賓語,句子表意完整,且“王子慶忌曰”,“王子慶忌”是主語,主語前斷開,即E處;
“曰”后表示要說的話,需要斷開,即F處。
故在BEF三處斷句。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象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如果;的確。句意:假如受到羞辱,他就不愿活下去。/是的,的確有這樣(對我有這種誤解的)百姓。
C.錯誤。使……活命;幸虧。句意:饒你一死,讓你成名。/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
D.正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顯貴;形容詞,高貴。句意:分賜爵位使他顯貴。/因此無論地位高貴卑賤。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因為刺殺慶忌不成,深感有負于吳王信任”錯誤,應該是要離認為自己作為士人,不仁不義,而且又已經受辱,所以不能活在世上了。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捽”,揪住頭發;“特”,只,不過;“為”,給予。
(2)“見用”,被采用;“見從”,被聽從;“亡”,出逃。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材料一,由原文“茍便于主利于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可知,所謂“忠臣”,強調“勇”,只要便主利國,則敢于殺生殉國。要離為了君主、國家的利益,主動請纓去刺殺王子慶忌,不惜犧牲自己的妻子兒女,刺殺不成反而受盡屈辱,最終自刎也論證了這個道理。
材料二,晏子認為“故忠臣者,能納善于君,而不能與君陷難者也”,所以晏子認為臣子應該使君主善于采納臣下的善計良謀,而不是與君主共同陷入災難。
參考譯文:
(一)
士人的名節不可被屈辱,這是因為士人十分珍惜名節。珍惜名節,就會把它看得比富貴還重要,私利也不足以使他心情快樂。即使名列諸侯,實際上擁有萬輛兵車,也不足以動搖他的心志。假如受到羞辱,他就不愿活下去。像這樣的人,有權勢一定不會自私自利,做官一定不會貪贓枉法,率領軍隊一定不會屈服敗逃。忠臣也是如此。只要是有利于君主,有利于國家的事情,決不會推辭,一定殺身成仁為君主、為國家獻身。國家如果有這樣的士人,就可以稱得上擁有人才了。像這樣的人本來就很難得到,國家的憂患在于即使遇到這種人,君主卻不知道。吳王想要殺掉王子慶忌,但是沒有誰能殺死他,吳王很憂慮這件事情。要離說:“我能夠殺死王子慶忌。”吳王說:“你怎么能行啊?我曾經乘著六匹馬的馬車追趕他,一直追到江邊,卻趕不上他;用箭射他,他左右兩手各接了滿把的箭,卻還射不中他。而今你拔劍在手卻舉不起手臂,登上車子卻無法倚靠車軾,你怎么能行?”要離說:“壯士只擔憂自己不夠勇敢罷了,哪里用得著擔憂事情做不成呢?大王假如能夠相助,我一定能夠成功!”吳王說:“好吧。”第二天,吳王假裝將要離治罪,拘捕了要離的妻子和孩子,處死了他們,并燒了尸體,撒了骨灰。要離逃跑,跑到衛國去見王子慶忌。王子慶忌很高興說:“吳王暴虐無道,你親眼見到了,是諸侯共知的。如今你得以幸免離開了他,也算幸運了。”要離和王子慶忌住了不長一段時間,就對王子慶忌說:“吳王暴虐無道越發厲害了,我愿意跟您去把他的國家奪過來。”王子慶忌說:“好。”于是他跟要離一起渡江。行到江中,要離拔劍刺中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揪住要離的頭發,把他投入江中,等他浮出水面,就又把他抓起來投入江中,像這樣反復了三次。王子慶忌最后說:“你是天下的國士,饒你一死,讓你成名。”要離得以不死,回到吳國。吳王非常高興,愿意跟他分享國家。要離說:“不行。我決心一死!”吳王勸止他,要離卻說:“我讓您殺死我的妻子和孩子,并燒了他們的尸體,撒了他們的骨灰,為的是有利于事業,但我認為這是我的不仁。為了原先的主人要殺死新的主人,我認為這是我的不義。(王子慶忌)揪住我的頭發把我投入江中,又把我三次投入水里三次使我浮出,(我之所以還活著),只不過是王子慶忌給予我恩賜不殺我罷了,我已經受盡屈辱。作為士人,不仁不義,而且又已經受辱,決不可以再活在世上了。”吳王勸止不住,要離最終還是伏劍自殺了。
(二)
齊侯問晏子說:“忠臣事奉自己的君主該是怎樣的呢?”(晏子)回答說:“君主有難不殉死,君主出逃不送行。”齊侯說:“君主割地封賞他,分賜爵位使他顯貴,但是君主有難不殉死,君主出逃不送行,可以說是忠臣嗎?”(晏子)回答說:“臣下進言如果被采用,君主就會終身無難,臣子又何必去殉死呢?臣下的謀略如果被聽從,君主就終身不會出逃,臣子又何必去送行呢?如果進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難(臣子)卻去殉死,這就是胡亂送死;如果謀略不被聽從,君主出逃(臣子)卻去送行,這就是奸詐虛偽的行為。所以忠臣,是能夠使君主采納善計良謀,而不與君主共同陷入災難的人。”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羞作濟南生①,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②群
①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②沮溺:指長沮和桀溺,《論語》中提到的兩位隱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開篇“惆悵”二字點出詩人心情抑郁,長夜難眠。
B.“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上承“解世紛”,寫詩人曾渴望歸隱,自由自在。
C.“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寫詩人擔心自己寂寂一生,老死鄉野,美名不揚。
D.“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詩人用管仲、樂毅比何昌浩,也暗寫自己的志向。
16.這首詩在情感表述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
15.B16.①直接抒情:開篇四句,直接抒發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直接抒發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的遠大。
②間接抒情:第一,用典。“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將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干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隱士。第二,對比。“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表明自己盡管年事已高,也不會像伏生那樣,老死于經文之中,于國于民毫無補益。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寫詩人曾渴望歸隱,自由自在”錯,“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二句,應是上承“解世紛”以狀寫理想與抱負的遠大。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直接抒情:“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意思是“有時我忽覺心情惆悵,兀然獨坐直至夜半。天亮時空懷壯志,仰天長嘯,欲為世間解亂釋紛,一展懷抱”,“惆悵”“思欲”等表明這是直接表述情感,直接點出積郁于心的“惆悵”;
間接抒情:“思欲解世紛”用了戰國時魯仲連的典故,表明自己想要解除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苦難,“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意思是“我想您終會一起建功立業,豈能一輩子與長沮、桀溺為伍呢”,表明自己將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干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隱士。
“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云。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意思是“我的心隨長風直上萬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濟南伏生,九十多歲了還在啃書本,吟誦古文”,前兩句狀寫理想與抱負的遠大,后兩句是反面的對比,就李白看來,面對安史之亂的混亂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樣,老死于經文之中,于國于民毫無補益;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為民生擔憂,雖九死其猶未悔。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亦言只要自己的著作能夠傳遍全天下,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后悔。
(2)我們在感慨時光易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亦有相似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寫詩,喜歡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鷗鳥”這一形象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有“淡泊寡欲、與世無爭”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則仆償前辱之責②.雖萬被戮③.夫人之相與④.俯仰一世⑤.萬里歸船弄長笛⑥.此心吾與白鷗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利欲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年年耕與釣,鷗鳥已相依/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償、辱、責、戮、與、盟。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近期的醫療領域反腐,可謂備受關注,種種舉措無不讓老百姓A。究其原因,這涉及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切身利益。“人吃五谷雜糧,也生百病。”生了病,人的身體本就不適,如果求醫問診時還遭遇藥價虛高、不給紅包醫生就不好好看病等問題,豈非B老百姓早就對醫療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深惡痛絕,迫切期望這些亂象得到整治,從而更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①老百姓除了關心切身利益,還關心醫德醫風建設和醫療行業發展。②自古以來,在老百姓的心中,醫生的夫職就是救死扶傷。③然而,在現實中,一些醫生乃至醫院院長毫不罔顧醫者仁心,④逞私欲、謀私利,⑤甚至敗壞醫德醫風,⑥還嚴重污染醫療行業。⑦因此,人們特別關注本輪醫療反腐,⑧心里有了更多期待,⑨希望能夠整頓風清氣正的醫療環境,⑩進一步推進醫療行業健康發展。
醫療反腐,是為了讓老百姓更放心地享受醫療服務。這一輪醫療反腐是由國家統一部署、十部委聯合出手的重大行動,尤其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呂梁學院《中國紅色文學作品十五講》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基礎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玉溪職業技術學院《醫學信息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工廠食堂外包服務合同
- 圖木舒克職業技術學院《日語提高》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中藥制劑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閬中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5月份考前模擬適應性聯合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蘭考三農職業學院《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煙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第二外語(法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個人融資合同協議書
- GB/T 3091-2025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
- 豬場買賣合同協議
- 【9語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九年級中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啤酒分銷合同協議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2部分:混凝土工程
- 直銷隊管理制度
- 貴州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2024
- GB/T 13912-2020金屬覆蓋層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 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查房pptppt(ppt)課件
- 大年初一沒下雪 短文小說
- 中小學生守則ppt課件(18頁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