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新高考新教材)專題10專題突破練10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_第1頁
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新高考新教材)專題10專題突破練10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_第2頁
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新高考新教材)專題10專題突破練10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_第3頁
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新高考新教材)專題10專題突破練10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_第4頁
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新高考新教材)專題10專題突破練10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突破練十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1234567891011121314151.(2023·江蘇南通模擬)社火在《辭?!分薪忉尀椤芭f時在節日扮演的各種雜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慶典活動,社火已有數千年歷史。雖然各地的社火有所不同,但大都表達出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具有群眾的廣泛參與性和娛樂性。在今天,一些趣味盎然的場景甚至成為新晉“頂流”。由此可見(

)①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②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③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④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展,增強了自信自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161718解析

材料講述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慶典活動,未涉及民族精神的與時俱進,①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文化交融,④不符合題意;各地社火寓意大體相同,中華民族傳統慶典活動是一種文化載體,具有群眾的廣泛參與性和娛樂性,可見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②③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2.(2023·安徽安慶模擬)2023年2月6日,農歷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系列活動在安徽省全椒縣拉開帷幕?!罢率咛健笔侨房h歷史悠久、富有特色、極具影響、群眾自發的傳統民俗活動,自東漢初年開始延續至今兩千年盛況不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傳承時間最長的全民健身走活動。只有走完太平橋,年節才止,新的一年才算開始。“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動(

)①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們的身心健康素質,培養健全人格②是經濟、政治的集中體現,能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③能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對提升人們文明素養起著決定作用④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主要特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161718解析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縣歷史悠久、富有特色、極具影響、群眾自發的傳統民俗活動,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們的身心健康素質,培養健全人格,也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主要特點,①④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對政治、經濟的影響,②不符合題意;“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動對個人會有重要的影響,但對提升人們文明素養不起決定作用,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3.(2023·河北唐山模擬)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甲骨文的“兔”字,形如蹲著的兔子,頭朝上,豁唇,大眼,長耳,尾巴清晰可見;篆文把“口”寫成了“刀”,兔尾形狀寫成兔足“匕”;隸書右下角的一點代表長不長的兔子尾巴,已能見到現代“兔”字的雛形。由此,你感悟到(

)①鑒賞漢字之美,感悟漢字之魂,堅定文化自信②漢字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④漢字凝魂聚力,為時代提供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161718解析

根據題意我們可以感悟到鑒賞漢字之美,感悟漢字之魂,堅定文化自信,我們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①③正確;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②錯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④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4.(2023·寧夏銀川模擬)電影《滿江紅》以《滿江紅·怒發沖冠》這首千古流傳的古典詩詞作為影片敘事主線,很好地處理了歷史與藝術、真實與虛構、寫實與想象的關系,將愛國主義價值觀編織進生動曲折、跌宕起伏、一唱三嘆的情節敘述中,給觀眾帶來極為生動、自然、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洗禮。這表明影視創作要(

)①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深刻把握時代潮流,豐富傳統文化本質內涵③主動引領社會文化思潮,堅持凝聚社會共識④弘揚主旋律,發展人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電影《滿江紅》很好地處理了歷史與藝術、真實與虛構、寫實與想象的關系,將愛國主義價值觀編織進故事情節敘述中,表明影視創作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弘揚主旋律,發展人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①④正確;應該豐富優秀傳統文化本質內涵,②錯誤;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文化思潮,③錯誤。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5.(2023·河北保定模擬)微電影《我和我的春晚》登上2023年春晚舞臺,這是春晚創辦以來第一次牽手電影藝術,創意取材于央視春晚劇組多年來收到的無數觀眾來信,以敘事藝術和光影魅力講述一名普通觀眾圓夢春晚的故事,折射出春晚陪伴廣大觀眾一起過年的珍貴記憶。由此可知(

)①文化發展要立足時代,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②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融合、相互影響③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④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與價值追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材料未涉及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②不符合題意;春晚本身并不是傳統文化,③不符合題意;由題意可知,文化發展要立足時代,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與價值追求,①④符合題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6.(2023·河南周口模擬)2023年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希臘學者,祝賀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習近平主席強調,在人類歷史的漫長進程中,各民族創造了具有自身特點和標識的文明,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絢麗多彩的百花園。各種文明是各民族歷史探索和開拓的豐厚積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深層指引。中希文明互鑒中心的成立(

)①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集中了各民族文化,能領略不同文化的韻味③旨在借鑒世界一切文明,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④表明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各民族創造了具有自身特點和標識的文明,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絢麗多彩的百花園,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正確;各種文明是各民族歷史探索和開拓的豐厚積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深層指引,說明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④正確;中希文明互鑒中心主要集中了中國、希臘優秀的民族文化,并非“集中了各民族文化”,②不符合題意;要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③錯誤。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7.(2023·安徽合肥模擬)2023年春晚讓非遺出圈。歌曲《百鳥歸巢》中,首次選取南音著名的大譜,曲調古樸幽雅、委婉深情,與演唱有機融合;在不變中求新,采用老歌新唱的方式,融入意大利阿卡貝拉童聲合唱,共譜《難忘今宵》。2023年春晚的可貴之處在于(

)①承襲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②鼓勵文化交流,加強文明互鑒③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兼收并蓄

④以創新為文化的核心,促進文化繁榮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①錯誤;2023年春晚在不變中求新,老歌新唱,中外共鳴,體現了鼓勵文化交流,加強文明互鑒,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兼收并蓄,②③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④錯誤。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8.2023年1月,馬耳他第四屆“歡樂春節”中國電影節在馬耳他首都瓦萊塔舉行,展映多部中國電影,配以英文字幕,觀眾可從中感受到中國電影現代、多元的一面。馬耳他觀眾可以通過電影欣賞到中國豐富而具有魅力的文化和風俗人情,加深馬中兩國人民的情誼。這告訴我們(

)①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能促進相互理解③一個民族的文化既屬于本民族,也屬于全世界④中馬兩國文化在平等基礎上互鑒、融合、趨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161718解析

材料強調中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對世界的影響,未體現中華文化的特點,①不符合題意;中國電影節在馬耳他首都瓦萊塔舉行,觀眾可從中感受到中國電影現代、多元的一面,說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能促進相互理解,②正確;馬耳他觀眾可以通過電影欣賞到中國豐富而具有魅力的文化和風俗人情,加深馬中兩國人民的情誼,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確;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趨同”的說法錯誤,④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9.(2023·山東菏澤模擬)圍繞中國傳統印文化這一“誠信”品德的重要載體,為搭建全國印信文化交流平臺,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為學術指導單位,由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組委會聯合四家中國頂級篆刻機構共同主辦的首屆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于2023年3月20日至31日在孔子博物館舉辦。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的舉辦有利于(

)①挖掘印信文化的歷史內涵與當代價值②促進印信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國際交流③涵養我國和世界各國共同的精神追求④助推印信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火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161718解析

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的舉辦有利于挖掘印信文化的歷史內涵與當代價值,促進印信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國際交流,①②符合題意;文化具有多樣性,中華印信文化涵養的是我國的精神追求,③排除;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④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23·河北張家口模擬)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中國茶”通過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并在日、韓、俄等國家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這說明(

)①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認同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構成了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我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認同本民族文化,①錯誤;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②符合題意;“中國茶”通過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并在日、韓、俄等國家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說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構成了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發展,未體現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④不符合題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1.(2023·廣東深圳模擬)《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用“以畫為體,以史為魂”的結構方式,生動再現黨的光輝歷程,通過將黨史內容和美術經典巧妙結合,融黨史題材和藝術之美于一體。節目由多位黨史和美術專家做客演播室,為觀眾講述一部部美術經典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黨史故事,帶領觀眾從美術經典中領略信仰之美。這說明“以畫為體,以史為魂”可以(

)①增加黨史內容,引領革命文化走向②彰顯美術魅力,賦予藝術生命價值③豐富革命精神,厚植中華文化自信④再現歷史真貌,感受革命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161718解析

“以畫為體,以史為魂”要以黨史為依據,不能增加黨史內容,更不能引領革命文化走向,①錯誤;“以畫為體,以史為魂”旨在帶領觀眾從美術經典中領略信仰之美,并不是為了彰顯美術魅力,賦予藝術生命價值,②排除;“為觀眾講述一部部美術經典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黨史故事,帶領觀眾從美術經典中領略信仰之美”表明“以畫為體,以史為魂”可以再現歷史真貌,讓觀眾感受革命精神力量,有利于在傳播、弘揚革命精神過程中不斷豐富革命精神的內涵,從而厚植中華文化自信,③④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2.(2023·安徽宣城模擬)微紀錄片《這十年》主題系列節目共50集,每集約5分鐘,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非凡十年的發展,從細節處著眼,由“十年見證者”進行真誠的講述,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傳遞出這十年屬于每一個追光的人、捕夢的人、躬身大地的人的核心理念,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這得益于該節目(

)①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契合了現代生活的節奏②堅持以個體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與創作導向③以貼近群眾的視角展現新時代的砥礪奮進④在個人夢與中國夢的統一中實現藝術升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微紀錄片《這十年》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是因為其貼近群眾的視角,①排除;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②錯誤;③④正確。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湖北武漢模擬)在廣袤鄉村,田間地頭有“流動講堂”,廣場禮堂有“周末演出”,地方戲曲和非遺技藝被送到村民們的身邊;在大小城市,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數量與質量持續提升,動動手指還能在“云端”享受傳統文化大餐。這一幕幕喜人景象表明(

)①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高質量文化產品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規定了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③人民是文化的享有者,應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建設旨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題意直接涉及的是文化事業的發展,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無直接關系,①排除;“規定”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②錯誤;③④符合題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4.(2023·廣東廣州模擬)《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今后15年全國古籍工作重點方向、重點任務,強調推進《永樂大典》、敦煌文獻系統性保護整理出版等一批重點工程與重點項目建設,為繁榮發展新時代古籍工作作出積極貢獻。聚焦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編制《規劃》(

)①有利于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時代精神②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③是基于古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④是基于古籍承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聚焦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編制《規劃》,有利于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而不是弘揚時代精神,①錯誤;古籍作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見證,承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聚焦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編制《規劃》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②④符合題意;古籍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③錯誤。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5.(2023·山東濟南模擬)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產生了體現中華民族共同歷史和情感記憶的一系列代表性符號和形象,比如長城、中華龍、中國結、二十四節氣等。這些符號和形象獨一無二,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挖掘、梳理、研究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有利于(

)①提煉總結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形成民族文化的結晶②匯聚起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③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④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重要遵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挖掘、梳理、研究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有利于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匯聚起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②③符合題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①不符合題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重要遵循,④不符合題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年4月,中尼民俗文化交流節活動成功舉辦。通過精彩的中國民樂表演、傳統舞蹈展示、中國書法團扇、尼泊爾海娜手繪體驗等人文交流環節搭建“友誼之橋”,加強中尼文化交流,拓寬涉僑企業合作領域,助推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為兩國交流發展作出貢獻。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利于(

)①加強相互借鑒,推動世界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展現可親的中國形象③縮小文化差異,促進兩國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趨同統一④深化兩國的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合作,促進民心相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161718解析

應該是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推動世界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說法錯誤,①排除;中尼兩國通過精彩的人文交流環節搭建“友誼之橋”,拓寬涉僑企業合作領域,助推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為兩國交流發展作出貢獻,這說明中尼民俗文化交流節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利于中華文明走出國門,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展現可親的中國形象,也有利于深化兩國多領域合作,促進民心相通,②④符合題意;文化具有民族性,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而不是“縮小文化差異”,“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趨同統一”的說法錯誤,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7.(2023·天津紅橋模擬)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至此,我國已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對于非遺,人們曾一度擔心它們脫不下“古老、稀缺”的標簽,與現代生活失去聯結。但現在,非遺這門“老手藝”遇上了“新匠人”,為非遺傳承注入了青春力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面人郎得到新一代受眾的喜愛,光在技巧上精益求精還不夠,老手藝要與新題材相結合,與大家有共鳴。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津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以前面對面只能教二三十人,現在面對鏡頭直播教上萬人,還通過抖音電商把產品賣到全國,“網絡改變了我,也改變著非遺傳承的方式”。資深茶人、茶行老板唐幼猛:中國人歷來就有煮茶喝茶的習慣。借鑒咖啡館的形式,近兩年興起了不少新式茶館,三五好友“圍爐煮茶”,更契合現代年輕人低脂、低糖、低卡的健康需求和簡潔、快捷的生活需求。假如你是一名非遺傳承人,你會如何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力量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簡要說明。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①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對待傳統文化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借用新媒體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②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