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_第1頁
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_第2頁
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_第3頁
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_第4頁
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6摘要,日后對他們身心需教師、家長、學校共同努力,協調合作。ABSTRACTPrimaryschoolistheinitialstageoftheformationofpeerrelationship.Ifthepeercommunicationofprimaryschoolstudentsisnotwelldevelopedatthisstage,itwillhaveanimportantimpactontheirphysicalandmentalhealthinthefuture.Therefore,howtoguidethenormalcommunicationbetweenpupilsandpeersisoneoftheimportanttasksofteachersineducationandteaching.Thisstudyinvestigatesand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peercommunicationamongprim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bymeansof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Theresultsshowthatthemainfactorsinfluencingpeerinteractionaregender,family,schoolandothers,suchasacademicperformanceandcommunicationtime;Themainproblemsarelackofcommunicationskills,easytoformbademotionsincommunication,toolittletimewithfriends.Thisstudyproposesthatweshouldstartfromschoolandfamily.Inordertoimprovethepeercommunicationofjuniorandmiddleschoolstudents,teachers,parentsandschoolsshouldmakejointeffortsandcooperate.KeyWords:primaryschoolstudentsinlowerandmiddlegrades;peerinteraction;parent-schoolcooperative一、小學生同伴交往概述(一)同伴交往的核心概念界定在小學階段,年齡相近、發展水平相仿、接觸密切的同伴成為了他們重要的交往對象,而同伴交往對小學生提供了一種不同于成人交往的平等交往模式。[1]自20世紀30年代起,國內外的一些專家學者就針對兒童社會技能問題展開了相關的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學者基于國外已有研究,結合我國兒童自身特點開展了進一步探討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朱智賢學者認為[2]王潔學者認為同伴交往是通過言語交際、[3]孩子上學前的交往空間主要局限在和父母交流的小家庭范圍內,他們把父母當做是一種社會化的榜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開始逐漸走出家庭的圈子,和同伴關系。[4]同伴交往,簡言之就是同伴之間通過語言交流、動作行為等相互理解溝通的一種更平等、自由的交往方式。[5](二)同伴交往的相關理論年代起,美國的一些心理學家便開始研究兒童社交技能問題。其中關于同伴交往,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塞爾曼的“兒童友誼發展的五階段理論”中均有涉及。根據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我們知道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他們的認知發展逐漸從前運算階段過渡到具體運算階段。在這一緩慢的轉變和發展過程中,低年級學生具有強遇到各種矛盾沖突,這為本研究提供了實踐依據和思考思路。[6]相互分享的,能做到互相幫助,他們對友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帶有明顯功利性的特點,這為本研究提供了實踐和理論的依據。[7](三)同伴交往的相關研究值得商榷的。免的。如果小學生的這些問題不能得到順利的和正確的引導,他們很容易對自己人際關系的建立產生不合理的認識,從而使他們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形成如退縮、攻擊等人際問題,出現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和困難。[8]學者朱文杰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如抑郁、焦慮、緊張等;甚至會感到害怕,產生逃避、孤獨、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9]關系的研究較少。由于研究較少,使得我們對中年級學生的同伴關系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都。面對小學生同伴交往出現的各種策略。,因此[10]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學校成為孩子們與同齡人進行交進行研究。二、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現狀的調查分析200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從而更詳細地了解小學生的同伴交往情況。(一)研究方法討,為課題設計的構想做相關準備。問卷調查:該方法主要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向徐州某學校二、三年級學生發放問卷。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的現狀。(二)研究工具《兒童青少年同伴關系量表》,通過“問卷星”,給徐州市某小學二、三年級學生發放。該量表共有22個項目,其中有7個反向項目,分別是第11、12、15、17、19、20、21,其余項目均為正向題目。量表采用四點記分法,得分越高說明同伴關系越差,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1,有較好的信度,題目淺顯易懂,適用于中小學生。《小學生同伴交往訪談提綱》采用的是自編《小學生同伴交往訪談提綱》,從影響同伴交往的學校、家庭和其他因素這三個方面出發,共設往;其他客觀因素。為彌補問卷調查的局限性,將對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個別訪談,進一步了解低中年級小學生的同伴交往情況。(三)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擇的是徐州市某小學的二、三年級,使用《兒童青少年同伴關系量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測驗,共份,回收221份,有效問卷212份,有效問卷率為95.9%。使用《小學生同伴交往訪談提綱》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抽取,每年級抽取3名學生,兩個年級共6名學生進行同伴交往訪談。(四)數據處理excel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五)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的施測結果分析基本情況結果分析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表2-1低中年級小學生是否為獨生子女統計表二年級三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是(107人)48.6%51.4%100%否(105人)51.4%48.6%100%合計(212人)50%50%100%χ2=0.1698,p=0.68>0.05

我的年級 合計由表2-1可知,在是否為獨生子女方面,二年級學生是獨生子女的比例占48.6%,不是獨生子女的比例占51.4%;三年級學生是獨生子女的比例占51.4%,不是獨生子女的比例占48.6%;又因為p=0.68>0.05,所以非獨生子女和獨生子女在人數占比方面,二、三年級小學生無顯著差異。表2-2低中年級小學生性別統計表我的年級 合計二年級三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女生(98人)53.1%46.9%100%男生(114人)47.4%52.6%100%合計(212人)50%50%100%χ2=0.6831,p=0.409>0.0553.1%,男生的所占比例為47.4%;三年級女孩的所占比例為46.9%,男生所占比例為52.6%;又因為p=0.409>0.05,所以在男女生性別方面,二年級和三年級沒有顯著差別。反向題目結果分析表2-3低中年級小學生盼望去上學統計表11.我盼望上學去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總是這樣33%31.1%32%經常這樣31.1%31.1%31.1%有時這樣30.1%32.1%31.1%不是這樣5.7%5.7%5.7%總計100%100%100%94.2%的二年級學生和94.3%的三年級學生盼望著去上學。但也有5.7%的二年級學生和5.7%的三年級學生不盼望著上學。表2-4低中年級小學生認為上學是有趣的統計表15.上學是有趣的二年級三年級總計有時這樣24.5%28.3%26.4%不是這樣0.9%2.8%1.9%總是這樣43.4%41.5%42.5%經常這樣31.1%27.4%29.3%總計100%100%100%99%的二年級學生和97.2%的三年級學生認為上學是有趣的,但也有3.7%的小學生認為上學是無趣的。表2-5低中年級小學生認為同班同學很好統計表17.我的同學很好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經常這樣37.7%34%35.9%有時這樣19.8%18.9%19.4%總是這樣42.5%44.3%43.4%不是這樣0%2.8%1.4%總計100%100%100%有100%的二年級學生和97.2%的三年級學生認為自己的同學很好;有2.8%的三年級學生認為自己的同學不是很好。表2-6低中年級小學生認為與同學在一起時很開心統計表20.我與同學一起時很開心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總是這樣45.3%46.2%45.8%有時這樣13.2%20.8%17%經常這樣41.5%31.1%36.3%不是這樣0%1.9%1%總計100%100%100%100%的二年級學生和98.1%的三年級學生能夠在與同學相處時感到開心快樂,還有1.9%的三年級學生在與同學相處時表示不是很開心。表2-7低中年級小學生向同學尋求幫助統計表21.如果我需要時,同學會愿意幫助我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總是這樣33%34.9%34%經常這樣44.3%35.9%40.1%有時這樣20.8%27.4%24.1%不是這樣1.9%1.9%1.9%總計100%100%100%98.1%的二年級和98.2%的三年級學生都表示如果在自己遇到困難或需要幫助時,同學們會來幫助自己;但也有3.8%的學生表示在他們尋求同學幫助時,有的同學不愿意去幫助他們。正向題目結果分析表2-8低中年級小學生在意同學開自己的玩笑統計表2.我覺得其他同學在開我的玩笑二年級三年級總計有時這樣39.6%41.5%40.6%不是這樣52.8%46.2%49.5%經常這樣6.6%11.3%9%總是這樣0.9%0.9%0.9%總計 100% 100% 100%52.8%的二年級學生和46.2%的三年級學生不在意其他同學開自己的玩笑,有47.1%的二年級學生和53.7%的三年級學生在意其他同學開自己的玩笑。表2-9低中年級小學生與新同學講話時感到緊張統計表3.我跟新的同學講話時感到緊張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經常這樣7.6%3.8%5.7%有時這樣36.8%36.8%36.8%不是這樣52.8%56.6%54.7%總是這樣2.8%2.8%2.8%總計100%100%100%47.2%的二年級學生和43.4%的三年級學生在和新同學講話時會感到緊張,有52.8%的二年級學生和56.6%的三年級學生在與新同學講話時不會感到緊張。表2-10低中年級小學生害怕其他同學談論自己統計表4.我害怕其他同學說我什么二年級三年級總計不是這樣44.3%51.9%48.1%經常這樣6.6%7.6%7.1%有時這樣48.1%40.6%44.4%總是這樣0.9%0%0.5%總計100%100%100%可知,在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中,有44.3%的二年級學生和51.9%的三年級學生是不害怕其他同學談論自己;有55.6%的二年級學生和48.2%的三年級學生害怕其他同學談論自己。表2-11低中年級小學生害怕其他同學不喜歡自己統計表6.我怕其他同學不喜歡我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經常這樣9.4%1.9%5.7%總是這樣1.9%0.9%1.4%有時這樣35.9%49%42.5%不是這樣52.8%48.1%50.5%總計100%100%100%可知,有52.8%的二年級學生和48.1%的三年級學生不怕其他同學不喜歡自己,但也有47.2%的二年級學生和51.8%的三年級學生害怕其他同學不喜歡自己。表2-12低中年級小學生在不熟悉同學面前感到害羞統計表8.在不熟悉的同學中我覺得害羞二年級三年級總計有時這樣47.2%48.1%47.7%總是這樣4.7%1.9%3.3%經常這樣8.5%8.5%8.5%不是這樣39.6%41.5%40.6%總計100%100%100%由表2-12可知,有39.6%的二年級學生和41.5%的三年級學生在不熟悉的同學面前不會覺得害羞,也有60.4%的二年級學生和58.5%的三年級學生在不熟悉的同學面前會感到害羞。表2-13低中年級小學生和同學在一起時感到沒話說統計表9.我同其他同學在一起時感到沒話說二年級三年級總計經常這樣7.6%0.9%4.3%總是這樣0.9%0.9%0.9%不是這樣61.3%71.7%66.5%有時這樣30.2%26.4%28.3%總計100%100%100%可知,有61.3%的二年級學生和71.7%的三年級學生和其他同學在一起時沒有感到沒話可說,但也有38.7%的二年級學生和28.2%的三年級學生在同其他同學在一起時感到沒話可說。表2-14低中年級小學生在同學面前做沒做過的事感到擔心統計表10.在其他同學面前做沒做過的事我會感到擔心二年級三年級總計有時這樣50%43.4%46.7%經常這樣4.7%8.5%6.6%不是這樣41.5%45.3%43.4%總是這樣3.8%2.8%3.3%總計100%100%100%可知,有41.5%的二年級學生和45.3%的三年級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做沒做過的事不會感到擔心,但有58.5%的二年級學生能夠和54.7%的三年級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做沒做過的事會感到擔心害怕。表2-15低中年級小學生希望有另一半不同同學統計表14.我希望有另一班不同的同學二年級三年級總計不是這樣50.9%54.7%52.8%有時這樣35.9%34%35%經常這樣7.6%7.6%7.6%總是這樣5.7%3.8%4.8%總計100%100%100%可知,50.9%的二年級學生和54.7%的三年級學生不希望有另一個班不同的同學,但有49.2%的二年級學生和45.4%的三年級學生希望有另一個班的同學。表2-16低中年級小學生希望自己不去上學統計表16.我希望我能夠不用上學二年級三年級總計不是這樣69.8%75.5%72.7%總是這樣0%0%0%有時這樣27.4%22.6%25%經常這樣2.8%1.9%2.4%總計100%100%100%可知,有69.8%的二年級學生和75.5%的三年級學生希望自己能去上學,但也有30.2%的二年級學生和24.5%的三年級學生希望自己能夠不用上學。表2-17低中年級小學生在學校里感到不愉快統計表22.我在學校里感到不愉快二年級三年級總計不是這樣68.9%70.8%69.9%有時這樣28.3%27.4%27.9%總是這樣0.9%0%0.5%經常這樣1.9%1.9%1.9%總計100%100%100%可知,有68.9%的二年級學生和70.8%的三年級學生認為他們在學校里是感到愉快的,也有31.1%的二年級學生和29.3%的三年級學生認為他們在學校里感到不愉快。(六)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的影響因素韓春蘭(2017)、AndrewsNCZ(2014)和HanishLD(2014)等學者指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認識水平的提高,他們在與同伴的交往也會受到學校、家庭、性別等因素的影響。[11][12]帶著對這些因素的猜想,通過對二、三年級學生的訪談,與學生近距離接觸,去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究竟是什么因素是最影響他們和同伴交往的。學生訪談對話8歲,是一名女生,今年上二年級;B同學今年8歲,是一名男生,今年上三年級)師:A和B,你們喜歡交朋友嗎?A:喜歡的,無論是跟同學還是很老師,我都想和他們在一起玩。B:喜歡,我覺得和朋友在一起玩挺開心的。師:那你們覺得有沒有什么東西或是因素會影響你們和他們交朋友?)他們的態度吧,他們要是喜歡喜歡和我玩,我就跟他們一起,他們要是不喜歡和我玩,我就去找其他人。B:對我來說是在一起玩的時間,因為我平時放了學就要去補課,從禮拜一到禮拜五,每天下午都要去上輔導班,這樣我們一個星期也沒有多少時間是可以在一起玩游戲的。師:那除了他們的態度和玩耍時間外,你們還能想到別的什么嗎?)老師,我不喜歡和男生一起玩,我覺得他們大大咧咧的,做事情粗心大意的,沒有女生心細。B:老師,我無所謂。我和誰都可以玩在一起!師:好的,好的,老師了解了。謝謝你們。8歲,是一名女生,今年上二年級;D同學今年9歲,是一名男生,今年上三年級)師:對于你交朋友這件事,你父母的態度是怎樣的?我跟小伙伴一起玩,他們既覺得放心又覺得我和同學一起玩時變得開朗了許多。反正他們的態度就是很贊同的。我復習。對你的爸爸媽媽說些什么?影響學習,甚至我們會互相幫助彼此的。D:我和他一樣也是這樣想的。師:好的。那你覺得要是讓你和女孩子或是男孩子在一起玩,你愿意嗎?意和他們交朋友的。們,我還是愿意和她們在一起玩的。師:好的,謝謝你們的回答。(E同學今年8歲,是一名男生,今年上二年級;F同學今年9歲,是一名女生,今年上三年級)師:E和F,對于交朋友這件事,你們是怎么看的呢?F:老師,我愿意和那些學習成績好的人一起玩,我覺得我和他們交朋友可以促進我學習。師:那你們覺得老師重視同伴間的交朋友嗎?在你們班舉辦過與“同伴交往”相關的班會嗎?幾次有關交朋友的活動,這算嗎?展示。我們老師開過一次關于介紹好朋友的主題班會。師:算的。那你們覺得這些活動開的好不好?能不能幫到你們什么?說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E:不客氣,老師。F:老師,再見。同伴交往影響因素的分析教師和家長也要給予重視,教師要告訴學生一個人的好壞、能力的大小不是只用成績就能衡量的,要綜合各個方面,如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要讓學生明白與人交往,除了成績,良好的品行與學習、生活習慣也是十分重要休閑時間。三、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存在的問題(一)缺乏溝通技巧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化解矛盾、維持友誼,如何在適當的時候表。[13]對于存在這方面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他們有關交往的具體指導,告訴他們與人交往應是交流、交往的過程,學會與人相處、善待自己與他人。[14](二)在與人交往形成的不良情緒交往的大事。教師對此要給予重視,要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心理,讓小學生和自己的小伙伴面對面交流,說出彼此的煩惱,糾正他們的交往心態。[15](三)與朋友的相處時間有待提高足球隊等。這表明,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考一個“好高況持續發展下去,同伴間會慢慢出現交往不合群、溝通困難等現象。[16]四、提高低中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的有效策略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于知識和技能,85%取決于溝們掌握正確的交往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正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教師耐心指導學生,傳授有關同伴交往的策略和技巧低、中年級學生由于剛剛離開家庭,進入學校,自身的認識發展水平有限,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現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重視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交往,傳授交往策略。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與人交往,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害怕挫折,鼓勵他們面帶著微笑與人交往,同時要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受別人歡迎的,要讓他們在心里明記“我是一個好孩子,我是一個在班級里受歡迎的人”。在特殊情況下,如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告訴學生可以用一些夸張、調皮的動作來表現,這樣可以讓別人更好地記住自己,同時為了讓別人看出你真正想和他交朋友,一定要在短時間內記住同學的名字,記名字雖然是件很簡單的事,但這正是與人交往的基礎和前提。只有記住他人的名字,這樣才能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從而交到真正的伙伴。[17]在意別人講了什么,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學會傾聽,是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必須經歷的環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聽著別人的講話。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講話,傾聽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己的工作,孩子與你講話,說明孩子感受到了你對他的關心與重視,這樣孩子也就更愿意信任你,更愿意與你訴作還是眼神暗示,教師都要讓學生知道老師注意到你了,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尊重。[18]在與人交往時學會拒絕。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不要事事都想著別人,我們要學會拒絕,學會說人陷入窘境。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禁止使用帶有冒犯性、侮辱性的詞匯,當學生被人誤解時,教師應該及時了解事情發展的前因后果,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決。[19](二)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基礎條件,學校在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20]學校可以開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課程,結合班級活動開展心理健康。[21]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22]學校在進行心理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家庭教育對學生進行監督和保護,對健康教育工作。[23](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學校要與家長保持密[24]首先,班主任要建立以家長為中心的微信群;[25]其次,教師要為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民主與權威最后,父母不應該過多地干涉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當孩子出現與他人交往有問題時,家長不應該在第們前進的力量,讓他們自己慢慢地去摸索著成長。[27]五、結語合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升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參考文獻周瑞.小學中年級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研究——教育戲劇的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16.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316.王潔.低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能力的調查與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J].2015,31(01):62-70.王潔.低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能力的調查與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王潔.低年級小學生同伴交往能力的調查與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佟月華.兒童友誼發展階段[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9(02):17.譚昕恬.我的朋友遍天下——小學中年級人際交往輔導[J].信息周刊,2018(0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