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江蘇卷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元史·百官志三》記載:“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斷宣政院所轄之地應該位于下圖中的A.AB.BC.CD.D2.楊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與英國憲政體制的確立》中寫道:處死查理一世無疑是“革命”,但是經過“光榮革命”的“反革命”,英國用憲政框架吸納革命原則,成就了代表資本主義發展方向的近代憲政體制。資產階級與王權之間達成了王權接受限制的持續妥協,維護了英國持久穩定的法治與和平。下面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光榮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權利法案》吸納革命原則C.妥協方式有助于社會發展 D.憲政體制下國王與議會分權制衡3.1970年,歐共體正式建立了歐洲政治合作機制,旨在通過成員國首腦、外長定期會議協調歐共體成員國的外交政策立場,使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這反映出歐共體A.各國外交政策趨同 B.國際地位提高C.實現了政治一體化 D.獨立傾向增強4.五四運動前夕,魯迅曾描述道:“中國社會上的狀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油松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食肉寢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義,……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魯迅《隨感錄》)這段文字揭示出()A.西方文化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之主流B.二十世紀初中國境內文化沖撞較激烈C.開展新文化運動以清除各種陳腐文化D.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時代絆腳石5.1980年以來,中國茶葉消費端從需要使用“茶票”來控制消費,到各種營銷廣告刺激消費;自由的市場環境中,就需要營業人員首先在形象氣質上能給消費者帶來好感,同時還需要具備更多的引導技能。茶葉營銷的這些變化顯示出A.經濟體制的轉軌 B.民眾生活消費觀念的變化C.經濟結構的變遷 D.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6.中國古代某位皇帝“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他還設置了A.參知政事B.殿閣大學士C.內閣D.軍機處7.一個唐朝商人從長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的陸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與他進行貿易的的國家和地區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羅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羅、日本8.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區的礦冶、造紙、紡織、陶瓷、造船等私營手工業部門后來居上,在社會生產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居于主導地位。這反映了A.私營產品生產質量超過官營手工業 B.封建政府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C.官營手工業走向衰落 D.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9.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的著作是A.《禮記》 B.《史記》 C.《夢溪筆談》 D.《幾何原本》10.《馬可·波羅行紀》中曾記述:元朝時“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離開舊都而遷居新都”。這里的“契丹省”指的應當是A.遼陽行省 B.嶺北行省 C.甘肅行省 D.云南行省11.下表記載的是1867~1892年中國進口棉花和棉紗價格變動情況。表內記載情況表明,當時A.各類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B.進出口貿易以棉花和棉紗產品為主C.洋棉和洋紗已占據市場的主體地位D.農民家庭棉紡織業受沖擊日益嚴重12.下圖是我國某時期的貨幣小鈔銅版拓片,上面的文字為“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管并同見錢七百七十陌流轉行使”。下列表述正確的是()①反映了當時商品經濟發展,是研究商幫的史料②可以研究當時貨幣小鈔與錢的兌換數③可以用來研究活字印刷術發展④此為宋朝時期的貨幣小鈔銅版拓片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13.談及中國古代某一位思想家,清代學者劉獻廷評價“其學無所不窺,于《六經》皆有說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氣,圣賢學脈僅此一線”。據此判斷,這位思想家是A.朱熹 B.陸九淵 C.顧炎武 D.王夫之14.4500年前的一份墓志文記載“要建好你在墓地的住所,那是你去往西天的驛站。死亡令我們沮喪,生存令我們快樂。但是不要忘記了,用石頭建成的墓室卻是為了永生。”該墓志文最可能出自A.尼羅河流域 B.希臘半島 C.黃河流域 D.意大利半島15.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名義印發的材料上,按照對計劃與市場的態度,將經濟學家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堅持計劃經濟的;第二類是贊成計劃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三類是贊成商品經濟但不那么鮮明的;第四類則是主張發展商品經濟的。這表明當時A.傳統計劃經濟觀念束縛亟待突破B.照搬西方市場經濟成為時人共識C.國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啟動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16.兩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的外交如曾國藩所說,“朝和夕戰,無一定之計”;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國藩所謂“守定和議,絕無更改”“堅持一心,曲全鄰好”。清政府外交方針的轉變,表明A.洋務運動推動政府施政方針的改變 B.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C.傳統“夷夏”思想徹底被拋棄 D.學習西方的技術轉向學習政治17.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象征宗族統治的六冕之制,改戴通天冠,而且吸收了各國的冠服制到新的官員服飾體系中,如將原趙國的貂蟬冠定為武將之冠,原楚國的獬豸冠定為法官之冠等,秦朝改革冠服旨在A.改變落后習俗風尚 B.確立皇帝獨尊地位C.構建新型官僚體系 D.革除地方割據勢力18.宋太祖說:“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個基本國策,即A.“強干弱枝”B.“重內輕外”C.“重文輕武”D.“冗官冗費”19.國學大師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用一句話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學風:“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咸以降之學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學新”,主要“新”在:A.注重經典考證 B.針砭社會時弊 C.批判理學舊說 D.學習西方文化20.1937年7月23日,毛澤東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與前途》中說:“立刻和蘇聯訂立軍事政治同盟,緊密地聯合這個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夠幫助中國抗日的國家。爭取英、美、法同情我們抗日,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條件下爭取他們的援助。戰勝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敵人的。”這表明他A.科學預見到日本即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B.闡述了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的新路徑C.主張由中國主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認為外來援助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關鍵21.如圖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帽式的差異體現出男尊女卑的觀念B.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C.廣告主要推廣宣傳了博士帽D.該帽抵制了洋帽的輸入22.資中筠在《美國十講》中指出:“新政在美國歷史上既無先例可循,也沒有系統的經濟理論作為基礎。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頒布實施,都不是事前計劃好的,都是應急性的、試驗性的。”作者意在強調羅斯福新政A.基于實際的靈活性B.整頓措施的系統性C.脫離理論的盲目性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23.圖1、圖2分別為人民藝術家古元創作于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這兩幅作品反映了A.抗日根據地土改的蓬勃開展B.邊區農村社會矛盾得到緩和C.三大改造服務于工業化建設D.解放區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24.明代中后期,民眾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節眾人成群結隊,就近選擇風景美妙之處盡情游覽。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A.政府戶籍管理寬松 B.民眾個體意識增強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5.西歐商品經濟繼續發展,王權進一步加強,司法和軍事等權利已開始被中央掌控。此時的社會應處于A.封建制度產生時期 B.封建等級制時期C.等級君主制時期 D.君主專制時期26.周代實行世官制,但是子孫在繼承父祖職位時要經過王的冊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冊命儀式,往往鑄造青銅器(如鼎、簋、盤等)予以紀念。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觀念的深刻影響 B.周天子權威的削弱C.以德治國思想的傳播 D.青銅鑄造業的發展27.1859年(清咸豐九年)6月25日,英法聯軍艦隊14艘(其中英國軍艦11艘、法國軍艦2艘、美國軍艦1艘)不宣而戰攻打天津大沽口炮臺,并強行駛入海河。天津守軍英勇還擊。這次保衛戰是鴉片戰爭以后清軍抗擊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仗,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唯一的一次勝仗。由此以后①大沽口炮臺成為近代中國最堅固海防工事②天津的城市布局發生重大變化③中國的海軍開始步入近代化④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出現洋務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8.宋代江南地區的民眾因財產糾紛等上訴公堂的現象很常見,由此催生了專門教授訴學、培養訴師以及專業協助他人打官司為業的“書鋪”。當時規定:“書鋪”須在官府注冊,領取“牌記”(執業證書)方能合法營業。據此可知宋代A.司法行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B.商品經濟發展導致社會風氣惡化C.政府的有效管理促進維權意識覺醒D.城市規模擴大引發社會觀念轉變29.有學者認為:在商王康丁之前,商王之子以“大子”、“小子”等稱謂表示排行大小的區別:康丁以后,商王之子以“大子”、“長子”等稱謂表示主次、嫡庶之分。該學者的研究表明商代已經開始萌發A.王位世襲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卿世祿制30.有親歷者回憶,我們在這個陣地上堅守了20多天,與日軍展開了陣地戰,地下水位很高,挖不多深就冒出水來。那些日子,日軍飛機狂炸,軍艦亂轟,步炮兵不斷發起強大攻勢。我對官兵們說:“弟兄們,要趁著夜晚,趕快挖好戰壕。我們勝利了,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復興地;如果我們犧牲了,也是為自己準備好墳墓。”他回憶的是A.盧溝橋事變 B.長城抗戰 C.淞滬會戰 D.百團大戰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兩宋時期的社會與經濟出現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變動,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轉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沿襲了晚唐以來的土地政策,對合法的私人土地買賣不加干預,土地買賣愈益盛行,“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地主階級的升降沉浮波動頻繁。租佃制歷五代而到北宋躍居主導地位,無地少地的農民承擔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約的規定,保證繳納所規定的地租,否則官府便要干預。佃農不僅擁有遷移的自由,還可以受他人的雇傭而非地主的私屬。各種分成制的產品地租代替了勞役,佃農有了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性去安排生產,從而使生產得到發展。——摘編自漆俠《宋代經濟史》材料二宋朝在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基礎上,已經生長出諸多工商業文明因子。隨著商業發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許商賈中的“奇才異行”者應舉。商人憑借強大的經濟勢力交游權貴、為婚姻鋪路,“不顧門戶,直求資財”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宋代時常發生榜下擇婿,富商及高官爭相擇新科進士為婿,新科進士也愿意成為商人女婿。——摘編自張其凡主編《中國大通史》(宋)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歸納宋代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的表現,并簡析其社會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商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會觀念的變動。32.棉花王國的危機材料一北美獨立后,棉花迅速取代煙草成為美國南部主要的現金作物,其產量從1791年的0.5萬包增長到1820年的72.2萬包,到1840年增加到100萬包,并使南部獲得了“棉花王國”的稱號。材料二據統計:1859年~1860年南部銷往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棉花分別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銷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包。1814年從外國輸入美國的商品為1300多萬美元,而1816年增加到14700萬美元。材料三眾議院保護關稅表決情況1816年1828年1842年東北部17—1016—2326—7大西洋中部42—556—650—8東南部16—354—488—41西南部9—412—176—32西北部4—017—1013—11說明:表中的每組數字前面為贊成票,后面的數字為反對票。——以上均摘自《美國史通論》問題(1)簡述獨立后,促成美國南部獲得“棉花王國”稱號的主要因素。(2)美國南部為什么把棉花大量輸往英國和歐洲?對美國經濟和社會有何影響?(3)從材料三看,贊成和反對保護關稅呈現怎樣的趨勢?贊成和反對主要目的是什么?3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歷史研究中歷史分期是一項重要工作,關于“近代中國”始于何時有很多爭論,有代表性的三種,如下表:時間依據代表明清兩代交替時期(1600年前后)歐洲探險家、傳教士東來,從南面向上推進;俄國從北向下挺進,形成鉗形勢態直指中國的心臟北京;滿洲興起,清朝建立。傳統的中國史學家19世紀鴉片戰爭(1839—1842)西方入侵,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侵華與中國革命的演進。西方歷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學者折衷方案鴉片戰爭界定為近代的起點,也需要熟悉中國傳統的國家和社會形態;西方入侵被視作催化劑,促使傳統中國轉化為近代中國。徐中約——整理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評述材料中關于“近代中國”起點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并結合史實展開評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元朝設立宣政院,是元朝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轄吐蕃(今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的機構,A是西藏,故選A;B是東北,C是北京,D是,不符合宣政院所轄之地,排除BC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聯系所學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分析解答。2、B【解析】
根據題干“經過“光榮革命”的“反革命”……成就了……近代憲政體制”結合所學可知,光榮革命后《權利法案》的頒布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體制,君主權力受到約束,符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故B項正確;“光榮革命”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政治前提,排除A項;題干并未強調妥協方式對英國社會發展的作用,排除C項;君主立憲制下國王受制于議會,并非與議會制衡,排除D項。故選B。3、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歐共體力圖對外“用一個聲音講話”,擺脫美國的控制,反映出歐共體獨立傾向的增強,因此D選項正確;協調各成員國外交政策立場不等于各國外交趨同,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歐共體的宗旨和要求,并未突出其結果,B選項錯誤;歐洲政治一體化仍是趨勢,至今尚未實現,C選項錯誤。故選D。4、B【解析】試題分析:從信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油松片以至電燈”“獨輪車以至飛機”等可以看出,當時中國既存在著先進的西方工業文明,也存在著落后的封建文明,故選B項。A項錯在“主流”無法體現;C項與材料信息無關;D項也與魯迅的描述不一致。考點: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魯迅的思想5、A【解析】
材料信息是,1980年以來,中國茶葉消費經歷了從需要使用“茶票”來控制消費,到各種營銷廣告刺激消費,再到各種營銷手段的使用。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茶葉營銷的這些變化顯示出市場化的色彩越來越濃,這反映了中國經濟體制的轉軌,故A正確;材料信息未涉及民眾生活消費觀念的變化,故B錯誤;材料和經濟結構的變遷無關,故C錯誤;材料也無法體現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故D錯誤。6、B【解析】據材料“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的史實,明太祖還設殿閣大學士,故B項正確;參知政事屬于宋代,故A項錯誤;內閣屬于明成祖時期,故C項錯誤;軍機處屬于清朝,故D項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明太祖廢丞相的史實入手,注意題干設問的是“他還設置了”,據此即可進行正確判斷。7、A【解析】本題考查唐朝時期的絲綢之路,意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唐朝時絲綢之路向西經西域(今新疆),越蔥嶺,經波斯(兩河流域)和大食(阿拉伯帝國)到達西亞和北非,A正確;大食、波斯、新羅不在同一個方向上,B錯誤;日本不在陸上絲綢之路上,C、D錯誤。8、D【解析】
民營手工業在社會生產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居于主導地位,這是商品經濟和生產力進步的結果,故D正確;私營手工業部門“在社會生產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居于主導地位”不等于私營部分產品生產質量超過官營手工業,A錯誤;明朝中后期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這與史實不符,B錯誤;地位的變化不等于官營手工業的衰落,C錯誤。9、C【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的著作,被稱為“中國十七世紀的百科全書”,故選C項;《禮記》是典章制度選集,《史記》是史學著作,《幾何原本》是數學著作,故排除ABD項。故選C。10、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發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的“契丹人”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按照元朝行省制度的劃分,東北地區應該是屬于遼陽行省管轄,故應該選擇A;B項是管轄包括今俄西伯利亞大部、蒙古國等地區,排除;C項是在西北,排除;D項是在南方,排除。故選A。11、D【解析】
進口中國的棉花和棉紗價格呈下降趨勢,方便了大量棉花和棉紗進入中國,導致農民家庭棉手工業的衰落,沖擊了中國自然經濟,D項正確;棉花、棉紗進口價格的變動,不會導致各類產品與市場聯系加強,A項錯誤;從進口棉花和棉紗價格的變化不能得出當時進出口商品的結構情況,也不能說明洋棉、洋紗在市場中占主體地位,BC兩項錯誤。12、C【解析】
根據圖片文字信息“同見錢七百七十陌流轉行使”,因此該拓片可用來研究貨幣小鈔與錢的兌換數,故②正確;根據圖片地點信息“四川”,說明四川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結合所學可得知此貨幣是宋朝出現的紙幣——交子,故④正確,C正確;商幫出現在明清時期,故①錯誤,交子是雕版印刷制品,故不可以用來研究活字印刷術發展,故③錯誤,排除A、B、D。13、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王夫之認為“元氣”是萬物之本,而“元氣”是永恒的,故D項正確;朱熹、陸九淵為南宋理學與心學的代表人物,與題干無關,排除AB兩項;顧炎武為江蘇人,主張經世致用,排除C項。故選D。14、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居民相信金字塔等用石頭建成的墓室可以幫助墓主人實現永生,A選項符合題意;希臘半島、黃河流域和意大利半島的古代居民的觀念,都與該墓志文的思想不符,BCD三選項錯誤。15、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份材料有傾向性地將經濟學家劃為四類,說明當時決策層尚未正確認識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仍然束縛著人們的頭腦,亟待突破,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當時經濟學家對于計劃與市場存在不同看法,說明照搬西方市場經濟并未成為共識;C選項錯誤,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于198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6、A【解析】
材料“守定和議,絕無更改”“堅持一心,曲全鄰好”“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國藩所謂……”體現出了清政府的對外議和的思想,而曾國藩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對外主張影響到了清政府,故A項正確;B項是《辛丑條約》的簽訂,排除;“徹底”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并沒有學習制度,只是學習器物,排除D項。17、C【解析】
秦朝廢除象征宗族統治的六冕之禮,而且吸收各國冠服制度,如武將、法官之冠等,反映了秦朝統一之后弱化宗法血緣對政治影響,構建新型官僚體系的政治意圖,C正確;冠服制度不屬于落后的習俗,排除A;材料未涉及皇帝制度,排除B;秦朝實行郡縣制,未形成地方割據,排除D。18、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臣危害更大,所以要重用文臣,即要“重文輕武”,所以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強干弱枝”以及“重內輕外”,所以選項A、B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用文臣而非冗官冗費問題,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在強調文臣危害遠遠低于武臣,所以要“重文輕武”。19、D【解析】D道咸是道光和咸豐年間,應該是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此時國人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熱潮,屬于新思想萌發,D正確;A是乾嘉年間學風研究;B屬于經世致用思想;C屬于明清之際儒學批判思想。20、B【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澤東認為“戰勝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要聯合蘇聯,爭取英、美、法等國家的支持,孤立敵人,闡明了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的新路徑,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23日毛澤東作此文并非是預見戰爭;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中國主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內容;D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毛澤東認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關鍵,而非外來援助。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1、B【解析】
從題干材料和圖片看,同升和帽莊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它仿制西式帽,說明中國社會生活方式受西方文明的沖擊,故B項正確,帽子的變化看不出男尊女卑,故A項錯誤;該圖中并沒有宣傳博士帽功能的內容,故C項錯誤。D項的表述過于絕對。22、A【解析】
根據“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頒布實施,都不是事前計劃好的,都是應急性的、試驗性的”可知羅斯福的行政是基于實際的政策,具有靈活性,故選A項;根據“既無先例可循,也沒有系統的經濟理論作為基礎”可知系統性的說法錯誤,故排除B項;羅斯福新政沒有系統的經濟理論不代表其具有脫離理論的盲目性,故排除C項;偶然性的說法無法體現,故排除D項。23、D【解析】
材料“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土地改革,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故D正確;1947年處于解放戰爭時期,不是抗日戰爭,故A錯誤;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如陜甘寧邊區,故B錯誤;三大改造在20世紀50年代,故C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題干時間:1947年。抓住材料信息“《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史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24、B【解析】
材料“民眾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生活方式”表明民眾個體意識逐漸增強。B正確;依據所學可知,明朝未放松對人民的控制,A錯誤;材料未體現出雇傭關系,C錯誤;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才逐步解體,與材料時間不符,D錯誤。故選B。25、C【解析】
材料“王權進一步加強,司法和軍事等權利已開始被中央掌控”說明王權呈現加強的趨勢,屬于等級君主制時期,故C正確;西歐的封建制度是從6世紀開始,到11世紀前后基本確立的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排除A;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是指西歐封建主之間依據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等級關系。排除B;君主專制時期是王權處于絕對領導地位,排除D。故選C。26、A【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宗法制度下,周王是天下大宗,具有天下共主的名號,故受命者都很重視天子的冊封,A項符合題意;題干未體現周天子威的削弱,排除B項;材料強調權力來源,未體現以德治國理念,排除C項;鑄造青銅器用于紀念冊命儀式,受命者重視冊命的原因在于宗法觀念的影響而非青銅業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27、B【解析】
大沽口保衛戰取得了勝利,并不能說明大沽口炮臺是最堅固的工事,①錯誤;②③④均符合題意,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28、A【解析】
據材料“催生了專門教授訴學、培養訴師以及專業協助他人打官司為業的‘書鋪’”可知,宋代司法領域出現新的變化;且據材料“‘書鋪’須在官府注冊,領取‘牌記’(執業證書)方能合法營業”可知,“書鋪”是一個政府承認的合法職業,具有執業證書,這說明司法行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A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社會風氣惡化,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政府的有效管理”及“城市規模擴大”,C、D與材料無關。29、B【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實記憶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是“大子”、“小子”、“主次、嫡庶之分”等,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宗法制的繼承原則,故B項正確。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0、C【解析】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日軍、陣地戰、挖不多深就冒出水來”可以判斷出該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沿海地區,結合選項可知C符合題意,故選C;盧溝橋事變位于北平,長城抗戰是中國抗日軍民在長城沿線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百團大戰主要以游擊戰為主,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表現:土地買賣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官府對農民的限制松弛。社會影響:土地買賣盛行;貧富更替普遍,社會流動頻繁;農民受到的人身束縛減少;農民生產熱情提高;推動農業經濟發展。(2)主要原因:農業經濟發達;官府放寬商業限制。變動:“賤商”觀念改變;婚姻論財;門第觀念淡化【解析】
(1)表現:根據材料一中“對合法的私人土地買賣不加干預”,“佃農不僅擁有遷移的自由,還可以受他人的雇傭而非地主的私屬”等信息,可得出宋代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的表現有,土地買賣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官府對農民的限制松弛等。影響:根據材料一中“土地買賣愈益盛行”,“地主階級的升降沉浮波動頻繁”,“佃農不僅擁有遷移的自由,還可以受他人的雇傭而非地主的私屬”,“佃農有了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性去安排生產,從而使生產得到發展”等信息,從土地買賣、階級流動、人身依附到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經濟進步等方面分析其產生的社會影響。(2)原因:根據材料二中“在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基礎上,已經生長出諸多工商業文明因子”,“朝廷允許商賈中的‘奇才異行’者應舉”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經濟發達和官府放寬商業限制。變動:根據材料二中“‘不顧門戶,直求資財’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富商及高官爭相擇新科進士為婿,新科進士也愿意成為商人女婿”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賤商觀念、婚姻觀念和門第觀念等方面說明宋代社會觀念的變動。32、(1)因素:18世紀60年代,英國棉紡織業領域爆發工業革命,對棉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美國的棉織業在引進英國的技術和設備基礎上,并進行了創新,如1793年懷特尼發明的軋棉機,提高了脫棉工效率數十倍,對棉花需要求也在增加。如答出下面的內容,每答出一點給,總分不超過。美國政府擴展領土,美國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等,也為植棉的擴展(壓縮煙草)提供了條件;美國南部具有適宜的氣候條件,也是美國植棉的重要條件。(2)原因:英國等西歐國家,工業革命開始得較早,生產率水平較高,棉花價格高,能獲得更高利潤(其它言之成理,言之有據也可),或答英國與美國有悠久的貿易傳統,全答。影響:導致美國失去了南方的原料和市場;南北經濟差距不斷擴大;北部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和南部種植園奴隸制的矛盾,逐漸尖銳;南北雙方在市場、關稅、西部土地處理,奴隸制度存廢等一系列重大利益問題上,產生無法調和的分歧,導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什么是多路傳輸技術新能源汽車電氣系統檢測與維修課堂47課件
- DB41∕T 1850-2019 地下水監測站建設與驗收技術規范
- 電氣安全知識培訓資料
- 《第六單元 音樂知識 八六拍》(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2)音樂四年級上冊
- 任務斷裂構造識別課件
- 3 煙酒有危害 毒品更危險 (教案)-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 Unit 3 Food matters 教案-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2025合作伙伴保密合同范本
- 2025國家生源地貸款合作合同示例
- Module 1(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一年級下冊
- 【iSlidePPT作品】埃隆-馬斯克人物生平PPT課件
- COOK培養箱主要特點參數
-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院最新版)
- 四肢骨折的固定搬運課件
- (高清正版)T_CAGHP 055—2019 滑坡崩塌防治削方減載工程設計規范(試行)
- 預制箱梁回彈強度偏低及原因報告
- 有效提升投訴客戶滿意度QC小組成果材料
- F5負載均衡運維配置手冊V10
-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銳角和鈍角》PPT課件(1)
- 管道支架重量計算表(計算支架)
- 關于進一步提高干部考察材料撰寫質量的思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