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1/281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2024/1/282一、發展的基本概念所謂發展乃是生物學與心理學上所使用的名詞,其意思是指一個生物個體在解剖結構及生理與心理功能上,以一定的程序,由簡單、幼稚、原本的狀態,逐步演化、轉變、成長,變成較復雜、完整與成熟的狀態,進而衰退、老化的整個程序與現象。2024/1/283青蛙和鴨的生理與心理發展過程生理發展:青蛙:卵蝌蚪長腳變成青蛙鴨:蛋無毛小鴨長毛的大鴨心理發展:青蛙:水里游、靠腮呼吸陸地上,能跳、靠肺呼吸鴨:不太會行走的小鴨跟母鴨到處行走找食交配、產蛋、孵蛋的大鴨2024/1/284青蛙和鴨的生理與心理發展過程例如青蛙由卵孵化、變成蝌蚪,長腳變成青蛙的發展過程;鴨是由蛋孵化,有無毛的小鴨長成能跑能游水、也能飛的大鴨的過程。隨著這些軀體的變化,其生理與心理功能都有所發展。即由在水里游泳,靠腮在水里呼吸的蝌蚪,變成在陸上能生活的青蛙;由剛孵出不太會行走的小鴨,到學會跟母鴨到處行走,尋找事物,長大后能找對象交配,產蛋,孵蛋等功能的大鴨。2024/1/285發展的基本特性由幼稚到成熟的單向發展按先后順序與階段,逐步發展。各種功能不均勻配合發展正常范圍、變異與違常的區別2024/1/286心理發展上的一些特殊現象“銘印作用”與“關鍵期”“發展”、“退化”與“固定”“早期創傷”與“后遺作用”2024/1/287銘印作用與關鍵期所謂銘印作用(imprinting)乃指發展中的動物個體,在其出生時會把最初所看到的生活在一起的動物,不管是不是自己同種的動物,會很快的銘印在腦子里,即作為自己的“雙親動物”而跟隨;長大之后仍一起生活,并可能選擇這樣銘印下來的動物作為交配的對象。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在其發育過程當中,要學習某一特殊技能時,在特定的發育階段才較易于學習。有時此關鍵期很短,功效很大,錯過此一學習階段,則再也不易學習。2024/1/288發展、退行與固定退行:根據精神分析學家的觀察,當一個個體受到心理刺激而無法應付時,有時會一時退化或退行,暫時放棄以學習到的較高等的適應方法,改而較幼稚的方式來應付所面對的困難。等待問題解決之后,再恢復到較高層次的功能表現。2024/1/289固定:從精神分析的病例研究,精神科醫師發覺,有些病人不但常退化到特殊的發展階段去,而且常停滯于該發展階段,好似“固定”在該階段似的。。例如,有些病人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睡覺,吃喝東西、要人安慰、擁抱、照顧,好像回到嬰兒期。有些病人則是現在孩童的“性蕾期”,總是跟人纏在三角關系上,爭風吃醋,搶別人的情人,對已婚者發生特別的興趣,纏繞不能解決等。2024/1/2810早期創傷與后遺作用早期創傷:由發展的眼光來看,在發展早期的個體較不成熟,對內外刺激或應激常受不了,對個體產生劇烈的影響,呈現強烈反應;而且其反應并非是針對所收的刺激而表現特殊的反映,而經常是廣泛化。在早期遇到的創傷,對日后的影響很大。例如,兒童在被白色的小老鼠嚇壞了以后,不僅對小的白鼠害怕,連會動的白色其他動物如白兔、白貓等也會害怕,嚴重時連白色的小毛巾也會害怕2024/1/2811后遺作用有些早期受到應激,其影響后果會馬上顯現出來,但有的要日后長久才看得出,是屬于遲來的“后遺作用”。例如:12歲的女孩放火,從小挨打,報復心強,在村子里多次放火。2024/1/2812二、兒童發展階段的劃分嬰兒期(0---1左右)主要靠母親喂養、保護,難于自行生存的階段。幼兒期(2---3左右)還依靠父母養育,但在行動上較成熟,能自己活動、吃飯、上廁所,應付基本的生活需求,比較能生存的階段。孩童期(兒童或孩童)(4---5左右)已能自己到處跑,且可離開父母,上幼兒園的階段。少年期(小學生或學齡兒童)(6---11左右)通常是上小學階段。青春期(初中學生)(12---17左右)此乃指青春發育階段。相當于初中或高中的學生。青年期(18---23左右)大致相當于大學生。是快長大成人前的階段,隨社會情況與生活習慣而有不同的年齡。
歲社會情況2024/1/2813認知發展學說由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提出來的認知發展學說,乃是從“認知”(COGNITION)的角度描述一個人從出生到青春期前后大發展情況。所謂認知乃是普通心理學的名詞,指一個個體如何通過其知覺器官去認識外界,并且進而明了與思索外界,已達到把握與了解外在世界的功能。2024/1/2814皮亞杰認知發展學說的特點
兒童的思維不同于成人的思維。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數量方面,也表現在質量方面。兒童不僅在信息量方面不同與成人,而且對于信息加工的方式也與成人不同。人的認知發展經歷幾個特定的階段,而且這些階段按固定次序發生。2024/1/2815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
感覺運動階段(0—2歲)開始使用模仿、記憶和思維;開始認識到隱藏起來的物體并沒消失(物體永恒性);從反射行為向意向行為轉移。前運算階段(2---7歲)逐漸發展語言和用符號去思維的能力;能單維通過邏輯去思考和運算;難于理解別人的觀點(表現為自我中心)具體運算階段(7---11歲)能解決一邏輯性時出現的具體問題;理解守恒的規則,能夠分類和排序;理解可逆性。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能解決邏輯形式的抽象問題;思維變得更科學;開始關心社會及自我同一性問題。2024/1/2816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在皮亞杰看來,某種思維方式對成人來說十分簡單,但對兒童并不如此。如,如果你問學生美國的南北戰爭為什么會發生在1861年,兒童可能會問,1861年時什么時間??梢娝麄兊臅r間概念與成人并不一樣。所以你必須在他們懂得你的問題之前,先教會他們時間概念。按照皮亞杰的觀點,我們每個人對現實的直覺受到我們當時的可能的精神工具或思維過程的影響。這樣,由于兒童與成人的思維過程不一樣,他們頭腦中的現實自然也就不一樣。皮亞杰就是力圖說明兒童和成人的思維過程有什么不同。2024/1/2817
認知發展理論要點如下:
1.兒童的思維不同于成人的思維,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數量方面,而且也表現在質量方面,兒童不只在信息量(知識總量)方面不如成人,而且對于信息加工的方式(思維過程)與成人不同。也可以說,他們在用一種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
2.人的認知發展經歷幾個特定的階段,而且這些階段按固定的次序發生。這種次序對所有兒童都是相同的,盡管有些人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的時間可能提前或滯后。這些階段構成一個層次,即每一個階段不同于前一個階段,但每一個階段又是從前一個階段發展而來。每一個階段的主要特征不是其特有的思維內容,而是其特有的思維方式。2024/1/2818嬰兒期:感知運動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指的是兒童從出生到大約兩歲這段時間。其智力發展的特點是,智力活動以感知和運動反射為主要形式。這個時期的最大成就是認識到自己與別人(特別是母親)、自己與物體是分別存在的,即物體的永恒性。沒有永恒性說明沒有推理。出生嬰兒僅有吸吮、抓握等簡單反射。在六個月以前,嬰兒對物體的的認知是,看不見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球滾入床下,因目不能見,他就認為球不存在了。接近二歲的幼兒就會知道球仍在床下,只是眼睛看不見而已。第二個成就是目標導向行為的出現。目標導向的行為始于嬰兒開始領悟到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系,并能利用這種關系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一玩具放在床單的另一頭兒兒童摸不著的地方,兒童開始時試圖直接伸手抓到,在經過多次嘗試后,他偶然拉動了床單,觀察到床單運動和玩具關系,他就繼續拉動床單,直到拿到玩具。2024/1/2819幼兒期:前運算階段
2—7歲。在這個階段,兒童仍繼續依賴于感覺,但逐漸開始用詞和語言來表征行動。思維不具備可逆性,還只能從單一的方向進行,而且這個單一方向又反映的是靜止的知覺狀態。例如,把兩杯同量的水當著兒童的面倒入一個瓶身較寬的容器和一個瓶身較窄的容器,然后詢問兒童兩個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階段的兒童大多數人都認為不相等。因為他們只能從單維進行思維,考慮高度卻不能顧及寬度。反之,考慮寬度卻忽略了高度。他們還不能在頭腦中把水倒回原來的杯中,因而無法理解兩個容器中的水相等這個道理。按皮亞杰的話說,他們還缺乏“守恒性”。皮亞杰有時也稱這個階段的思維為“直覺思維”。因為思維靠的不是邏輯,而是事物對她看起來像什么,這也是“前運算階段”名稱的由來。受這種思維的限制,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傾向于從自己的觀點考慮問題,并深信他人的想法與自己相同,表現為自我中心。由此產生許多大人們視為“童稚語言”的“前概念”。例如,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們講著:“笑,代表高興、幸福,哭,代表傷心”,這時一個小女孩站起來,嘟著小嘴問老師:“老師,我現在能哭嗎?”老師驚奇的問:“有什么傷心的事嗎?”女孩說:“我的糖剛吃完了”。2024/1/28202024/1/2821小學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1歲.這個階段大體相當于小學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正在發展數、關系、過程等概念。表現為具有了守恒、分類和排序等的能力。例如關于數的守恒,是明白數目和事物形式的相互關系,通曉物體的數目不會因排列形式不同而改變這個道理。典型的實驗是在兒童面前擺兩排數目相等的小瓶子,其中一排放的松散,看起來長一些;另一排緊湊,因而看起來短一些。然后詢問兒童二排瓶子是否一樣多。前運算階段兒童由于智力活動較多的依賴于知覺提供的材料,故認為松散的一排瓶子多些,而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會先數一數兩排瓶子的數目,然后作出肯定的回答。2024/1/28222024/1/2823
分類是兒童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關系概念的基礎。它是根據事物的性質或關系對事物進行不同的組合。兒童從感知運動階段的末期就已經能進行簡單的分類活動。到前運算階段,幼兒可依據事物的顏色或形狀給事物明確分類。但這時的分類只是在同一級的單一維度進行。到了具體運算階段,由于可逆性思維的形成,使兒童可以理解不同級概念關系,看到事物不僅可以按一種方式歸入一類,也可以按另一種方式歸入另一類,因而能進行復雜的等級性的分類,即形成類包含能力。例如,在學齡兒童面前放15張卡片,其中8張卡片是花貓,2張卡片是白貓,5張卡片是小狗。然后問他們:是花貓多還是貓多?是貓多還是動物多?此時期的兒童可以依據下列運算回答問題:
A(花貓)+A(非花貓)=B(貓)
B(貓)+B(小狗)=C(動物)故:A(花貓)<B(貓)<C(動物)這種等級分類能力是前運算階段兒童所不具備的。2024/1/2824
列序是兒童形成關于事物過程概念的基礎,基本上同分類能力一起出現,與可逆性思維的形成有關。指的是在內心依據大小、多少、輕重和長短等關系對事物的次序做出安排的能力。例如,實驗者向兒童出示鉛筆A和鉛筆B,A比B短,即A<B;再用鉛筆B同鉛筆C比較,B<C,此時把鉛筆收起來,問兒童A和C誰長誰短。前運算階段兒童對這個問題茫然不知所措,而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通過內心的比較,知道A<B<C,故A<C,因而能做出正確回答。雖然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的智力活動具有了守恒、可逆性、掌握了數量、關系、過程等邏輯運算能力,但這一階段兒童的運算還離不開具體事實的支持,只能把邏輯運算應用于具體的和觀察所及的事物,不能把邏輯運算擴展到抽象概念中去。例如,向7--8歲小孩兒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定A>B,B>C,問A與C哪個大?他們可能難以回答。若換一種說法:“張老師比李老師高,李老師又比王老師高,問張老師和王老師哪個高?”他們可以回答,因為在后一種情形下,兒童可以借助具體表象進行推理。2024/1/2825初、高中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此階段兒童具有了下列思維能力:假設—演繹思維進入形式運算階段以后,兒童的認知能力趨于成熟,可以擺脫具體事物的內容而在純形式水平上,依據一定的假設進行邏輯推理和命題運算,平常我們常稱之為科學推理。在假設演繹的思維活動中,結論首先是通過假設的方式而被預先接受的,就是說結論在與現實接觸之前,就以可能的方式存在了。在這里,可能性先于現實性。這樣,兒童的思維就擺脫了現實范圍的束縛而大大擴展了。例如,有“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圓的”兩個命題,要兒童做出是非判斷。處于形式運算前的兒童思維受具體事物或知覺資料的支配,他們所看到的地球是平面的,因而無法理解為什么地球是圓的。而一個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不受眼前具體事物的支配,可依據假設進行推理。他們可能會這樣思考: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陽就不可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在西邊降落,只有是圓形的,才能解釋這一現象。由這一假設演繹的過程,得出了地球是圓的這一結論。2024/1/28262024/1/2827抽象思維指運用符號的思維。達到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可以解決如(a+b)=a+2ab+b這樣的代數問題。系統思維指兒童在解決問題時,能分離出所有有關的變量和這些變量組合。例如,問學生,根據下列原料:(1)
三種肉:豬肉、雞肉、魚肉(2)
三種蔬菜:黃瓜、豆角、西紅柿(3)
三種主食:大米、小米、玉米能列出多少種不同的食譜。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系統地列出下列食譜:豬肉黃瓜大米豬肉黃瓜小米豬肉黃瓜玉米豬肉豆角大米豬肉豆角小米豬肉豆角玉米等可是,一個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卻很少這樣系統,她可能列出一系列自己喜歡吃的食譜。2024/1/2828皮亞杰理論在素質教育中的運用2024/1/28291.教學內容應適合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制約著教育教學內容。皮亞杰曾經指出:“兒童可以通過成人指導的語言和教育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但這一事實必須建立在兒童已處于可以理解這一信息水平的基礎上。換句話說,為了接受這一信息,兒童必須具備某種結構,這一結構使他可以同化這一信息?!币蚨杏洸荒茏寣W生死記硬背不理解的教材,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研究如何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出既不超出當時的認知結構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向更高階段發展的適當內容。例如,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大量的初級和具體概念(如在許多平面或立體圖形中找出圓形),讓他們從觀察概念的大量例證中,通過成人的肯定與否定來獲得概念,而不能教他們那些沒有表象可以憑借的概念。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學習的內容大多是二級概念,一般可以通過對概念下定義來獲得,如理解圓周率等于),但仍需憑借表象的支持,直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才能獲得純粹的命題形式呈現的概念和規則(如S=計算r不同的圓面積),而大多數中學生并未都達到這一發展水平,即使在某一領域達到這一發展水平的學生,在其他領域卻不一定達到,因而中學生學習抽象概念和規則如公正、社會價值、人性等,仍需具體經驗的支持。2024/1/28302.教學過程應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性根據皮亞杰的理論,“認識發生于主客體間的相互作用”。他認為,有三種需要不同學習方式來學習的知識:社會知識、物理知識和邏輯數學知識。后兩種知識主要不是通過他人來教,而是透過兒童“經歷”產生經驗去學習。可見,不同的知識其獲得的最佳途徑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呈現材料的方式也應當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的學習來源于需要和興趣。教學過程中不應把現成的知識體系簡單的告訴學生,而應促使學生做一個主動地探索著,自己去組織知識體系,發現體系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好的教育應能給兒童提供一個情境,在這一情境中兒童能嘗試事物,發現事物的意義;操縱事物,找出事物的原因;提出問題,然后自己解決問題;把事物的前后結果進行比較,并把自己的發現同其他兒童的發現進行對照。這樣學習的方式才能促使兒童認知結構的變化和發展。2024/1/28313.教師的角色主要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輔助者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依賴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活動。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作為。教師的角色主要應是兒童從自己經驗中學習過程的一個輔助者。教師應提供大量機會讓兒童去作用于環境,應提出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資料,通過提供詞匯澄清兒童的發現。在兒童認知產生不平衡時,教師的作用最為關鍵。重新整合使之平衡才能導致更高水平的思維發展。2024/1/28324.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成熟、經驗和社會交往并不完全一致,而是按自己的速度和通過自己的興趣來學習,有的兒童認知發展快些,有的慢些。因此,教學內容和方法要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堅決防止將差異性視為一種“異端”而加以忽視、譏諷的不當做法。2024/1/2833各發展階段具體教學指導2024/1/28341.教學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學齡前兒童)第一,
使用具體的支持物和視覺的幫助例如,當你和他討論“部分”、“整體”、或“一半”等概念時,不要用理論解釋,要用具體物體表示。例如,讓孩子用數棍、數石子等進行加和減。第二,做指導說明的話要短,盡量使用動作例如,當休息之后告訴幼兒如何進入教室準備上課時,可以要求一名幼兒為其他幼兒通過動作示范這個程序,即輕輕走進教室,走到座位前,拿出語文課本、紙、鉛筆放在桌子上。例如,通過行動將游戲的一部分做出來的辦法向孩子解釋怎么做游戲。例如,可以使用投影儀等給學生顯示,讓幼兒看到要求他們完成的作業是個什么樣子。2024/1/2835
第三,不要期望每個幼兒都用同樣的觀點看世界例如,避免學習內容偏離學生的經驗。第四,對幼兒對同一個詞有不同理解的現象要敏感,他們也希望別人理解他們發明的詞。例如,如果一個幼兒抗議:“我不睡覺,我剛休息過”,要了解到,睡覺可能指在家里他自己的床上。第五,要給學生大量的技能練習的的機會,為掌握更復雜的技能做準備。例如,用字母拼字,為閱讀做準備。在活動中(做飯、分爆米花等)進行簡單的計算,為學數學做準備第六,提供廣泛的經驗已為概念學習和語言學習建立基礎,例如,帶兒童到動物園、公園、劇場,音樂會,邀請故事大王到班上來講故事等。例如,給學生詞描述他們正在做、聽、看、摸、嘗、聞的東西。2024/1/28362.教學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小學生)2024/1/2837第一
繼續使用具體的和視覺的支持物,特別是應付較難的問題時。
例如,在歷史課上使用時間曲線,在數學課上使用三維模型第二,繼續給學生操作和測驗物體的機會例如,用圖表說明政府機構的層次關系。例如,設計像下列包含火和氧關系的實驗。當你從一定距離吹火苗時會發生什么?(如果你不把火苗吹滅,火苗會在一瞬間變大,因為它得到較多的氧氣),當你用一個罐蓋住火苗時會發生什么?(用完了氧就會滅)。例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食品,如炸面包。第三,讀物等應是簡短并很好組織的例如,指導學生先閱讀較短的課外書,然后再閱讀長篇的。例如,停止呈現以提供給學生練習前兩個步驟的機會,然后再作第三步。2024/1/2838第四,使用熟悉的例子解釋復雜的思想例如,拿學生的生活和故事中人物的生活做比較。例如,教學生面積的概念用讓學生丈量教室的辦法。第五,給學生區分和分類物體的機會例如,讓學生分析句子,劃分段落。例如,使用輪廓、層次等關系顯示要講解的復雜事物的關系。如將人體系統和其它系統之間的關系比較,可把人腦比作計算機。第六,顯示需要邏輯、分析性思維的問題例如,使用刺激思維的開放性的問題,如城市如何對待被遺棄的動物。2024/1/28393.教學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中學生)第一、
繼續使用具體運算階段教學策略和資料例如,使用圖表等說明復雜問題。例如,將故事中主人公經驗與學生自身經驗作比較第二,給學生探索假設性問題的機會例如,讓學生寫出如果地球上人們滅絕會是什么樣子的文章。第三,給學生實踐問題解決和科學推理的機會第四,只要有可能,教師教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事實,使用與學生生活有關的資料和思想。2024/1/2840弗洛伊德的心性發展學說
所謂心性發展學說是英文的直譯,是精神分析學說創始人弗洛伊德所創立的學說。此學說,表面上是就“性”的角度來說明個體早期的心理發展,但實際上是以“生物與心理”的層次來說明個體早期的心理發展。
2024/1/2841弗洛伊德的心性發展階段口唇期:0—1歲(嬰兒期)肛門期:2—3歲(幼兒期)性蕾期:4—5歲(孩童期)潛伏期(同性期)6—11歲(少年期)異性期(生殖期)12—18歲(青春期)2024/1/2842艾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要點
該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幾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成功而合理地解決每個階段的危機或沖突,將導致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助于發展健全的人格;否則,危機沒有得到解決或解決得不合理,個體就會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征,導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發展。個體解決發展危機的成功程度一般都處在從積極到消極連續過程中的兩個極端之間的某一點上。人格發展的各階段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每一階段都從它的前一階段中開始和發展起來,然后又并存于后繼各階段之中。后期階段的成功依賴于早期階段危機解決的程度,而后期階段仍有可能產生先前已解決的沖突。2024/1/28432024/1/2844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學說信賴—不信賴0—1嬰兒期滿足嬰兒營養、照料、親密行為的需要;父母的敏感與穩定可靠自主—羞愧、懷疑2---3(幼兒期)在環境里更多的自我控制---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衣服;父母確保他們可以得到的,避免過分保護主動---內疚4---5(孩童期)基于自己的原因行事;學習接受一些不被允許的事情;想象;扮演成人角色的游戲勤勉—自卑6—11(少年期)在堅持不懈和多產中發現快樂;鄰居、學校、陌生人的影響變得越加重要同一性—角色混亂12—17(青春期)有意識的尋找同一性,整合以前危機的結果親密—孤立18—24(青年期)在加深關系方面對其他人開放和承諾生產—停滯24—40(成人期)養育孩子包括未來的一代;生產;創造完整—失望40---64(中老年期)自我認識的統一;滿足感;接受死亡
2024/1/2845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o一1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給予嬰兒適當的、穩定的與不間斷的關切、照顧、哺育與撫摩,嬰兒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賴的地方。這種對人對環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是以后各個時期發展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年時期發展起來的同一性的基礎。反之,如果父母照顧不周,環境多變,喂哺習慣失常或對待嬰兒態度惡劣等,兒童就會形成一種不信任感,導致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和擔憂,甚至會變得孤僻和冷漠。2024/1/2846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隨著信任感的確立,兒童開始與父母分離,初步嘗試獨立處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許幼兒去做他們能力所及的事,鼓勵幼兒的獨立探索愿望,幼兒就會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養成自動自主的人格;反之,父母過分溺愛和保護或過分批評指責,就可能使兒童懷疑自己對自我和環境的控制能力,使之產生一種羞恥感。2024/1/2847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由于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兒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動范圍擴展到家庭之外。兒童喜歡嘗試探索環境,承擔并學習掌握新的任務。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對兒童遇到的問題耐心聽取,細心回答,對兒童的建議給予適當的鼓勵或妥善的處理,則兒童不僅發展了主動性,還能培養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問題感到不耐煩或嘲笑兒童的活動,兒童就會對自己的活動產生內疚感。有時,當兒童的主動性與別人的主動性產生沖突時,也有可能引發內疚感。在這個時期,兒童已意識到性別差異,并建立起適當的性別角色。另外,游戲在這個階段也起著重要作用,可用來補償兒童失敗、痛苦和挫折的體驗。游戲在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獨角戲或做白日夢;二是尋求同伴共同游戲,演出內心矛盾,從而使危機得到緩解或解決先前遺留下來的某些問題。2024/1/28484.勤奮感對自卑感(6一ll歲)
該階段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此時期,絕大多數兒童已進入學校,第一次接受社會賦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會任務。他們追求工作完成時所獲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帶來的師長的認可與贊許。如果兒童在學習、游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兒童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和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容易形成自卑感。該階段影響兒童活動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轉向同伴、學校和其他社會機構。教師在培養勤奮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敏感、耐心,富于指導的教師有可能使具有自卑感的學生重新獲得勤奮感。埃里克森指出,許多人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習慣可以追溯到本階段的勤奮感。2024/1/2849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的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在職業定向、性別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這些方面和各種選擇,或者他們根本無法在其中進行選擇,就會導致角色混亂。同一性并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現的。兒童在學前期已形成了各種同一性,但是進入青春期后,早期形成的同一性已不能應付眼前必須作出的種種選擇和決斷了。因為青春期兒童身體迅速發展,性成熟開始以及新的指向未來的思維能力的出現,加之即將面臨的種種社會義務和種種選擇,如異性朋友、職業理想等等,就使兒童對原已形成的自我同一性發生懷疑。此時兒童迫切要求了解自我,以形成一個真正獨立的自我。如果兒童在前幾個階段中形成了積極的人格品質(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勤奮感),他解決同一性危機的機會就較多;反之,同一性危機將持續到其人生發展的后繼生活之中。2024/1/2850一、鼓勵學前兒童的主動性1.鼓勵兒童做選擇并付諸行動:尊重兒童選擇的游戲或活動;盡可能避免打擾正在活動的兒童;當兒童提出一項活動的建議時,試圖聽從他的建議并與他合作完成;提供積極的選擇,不說“你現在不能出去”而要說“午飯后再出去可以嗎?”2.確保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當作一個新游戲或教一個新技能時,要采取小步子;當兒童的能力差別較大時,應避免競爭性游戲。2024/1/28513.鼓勵扮演逼真的各種角色:為孩子們喜歡的故事人物提供服裝;鼓勵兒童設計故事情節或為喜愛的故事人物構思新情節;監控兒童的游戲,確保沒有人獨占扮演的教師、爸爸、媽媽等角色。4.對錯誤或“小事故”要寬容,特別是當兒童按他們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時:使用堅固不易損壞的玩具;鼓勵嘗試,縱使結果并不滿意。2024/1/2852二、鼓勵小學生養成勤奮上進的品質1.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設立自己的現實目標并為此而工作:開始讓他做一些需較短時間完成的任務,逐漸做一些需較長時間完成的任務,通過建立進步表監控他的進步;教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寫下這個目標,并保持朝向目標的不斷進步。2.讓學生有一個選擇顯示出他的獨立性和責任感:容忍誠實的錯誤;交給學生一些任務,澆班上的花木、收集和分發資料、幫助老師判作業、做記錄等。3.對無信心的孩子提供支持:使用圖表顯示學生的進步;保留學生以前的作品以便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獎勵那些進步最快、對其他人最有幫助、最勤奮學習的同學。2024/1/2853三、鼓勵中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1.給學生提供成年人角色和職業的榜樣:從文獻和歷史中找榜樣,制定杰出人物日歷,在他們的生日討論他們的貢獻;邀請客人講解他們如何和為什么選擇現在的職業,保證各類職業、各類人員都有。2.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辦法:鼓勵他們找學校輔導員咨詢他們的問題;討論外面各種潛在的服務機構。2024/1/28543.鼓勵青少年的各種追求時尚的行為,只要他們不對人構成冒犯,不影響學習:討論歷史上的各種時尚;不要限制學生的穿戴和發式。4.給學生們關于他自己的一個真實的反饋:當學生做錯了事情或學業不佳時,要確保他們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為學生們提供好的榜樣以利于他們與自己的行為對照;因為學生正嘗試各種角色,所以評價學生時要保持角色與人分離,你可以批評學生的行為,但不可批評人本身。2024/1/2855埃里克森的心社會發展學說
嬰兒期(0---1)“信賴”與“不信賴”
幼兒期(2----3)“自治自律”與“羞恥和疑惑”
孩童期(4---5):自動自發與罪惡感
少年期(6---11):“勤勉與自卑”
青春期(12—17):自我認識與“角色混亂”
青年期(18---24)“親密”與“孤單”
成人期(24—40):“生產”與“停滯”
中年期(40---64):“完整”與“失望”2024/1/2856
五、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一、少年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1、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2、教育要點二、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1、青春期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2、教育要點2024/1/2857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1、由家庭到社會2、由學校施行教育3、同性期階段2024/1/2858少年教育要點1、要能放手,讓學生遠離父母2、供給做人的模仿角色。3、供給家庭生活的模型經驗4、鼓勵社會生活經驗5、進行適當的性教育2024/1/2859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征成長的暴風雨階段青春發育階段介于大人和小孩之間開始出現代溝2024/1/2860對青春期學生的教育要點教育方式的調整適當的性教育同性父母的教育2024/1/2861青春期特別現象的處理初潮與夢遺的處理節食、少食、過食早戀、癡戀、行違常2024/1/2862考試復習提綱概念:發展銘印關鍵期早期創傷后遺作用簡答題:1、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2、簡述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的要點
3、簡述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學說的要點論述題:論述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對教育的作用論述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對教育的作用使用所學心理學的理論分析一例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2024/1/2863第二講“少兒期”的人格發育一、“少兒期”的界定及其心理特征二、“嬰幼期”是人格(個性)發育的初始也是關鍵階段
三、可怕的“應激源”及無奈的應激
四、“少兒期”易患的心理疾病
2024/1/2864一、“少兒期”的界定及其心理特征
(一)我國古代的幾個提法。(二)弗洛伊德心理動力的“里比多”(5個期)。(三)艾里克森的個性發展8階段(即人生周期論)。(四)筆者的一種整合。2024/1/2865(一)我國古代的幾個提法。1、我國古代醫學指出,男子8個月長牙,8歲(虛歲,下同)換牙,16歲陽道通,64歲精絕;女子7個月長牙,7歲換牙,14歲陰道通,49歲經絕。2、民間說“兄妹7歲不同床(一個被窩)”。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2024/1/2866(二)弗洛伊德心理動力的“里比多”。1、“口腔(口唇、口欲)期”(0—1歲)。建立母嬰關系,獲得安全感、信任感及自信。母子分離,雙方都會發生焦慮。嬰兒對母親的心理依賴,長大以后即成人,通過吸煙、吃口香糖等,以排解緊張或焦慮?!翱谟边^于滿足,就會過度依賴,嫉妒性強,自立能力差。獨生子女就是。2、“肛門(肛欲)期”(1—3歲)。建立與父母的關系。一方面孩子被父母控制,另一方面孩子也控制父母。孩子通過對父母的要求逐步擴大到對外界的要求。3、“性器(陰莖、性蕾、俄狄浦斯)期”(3—6歲)。男女孩子都開始對男孩子的陰莖好奇、感興趣。形成“三角”關系。2024/1/2867(二)心理動力的“里比多”之二。4、“潛伏(冬眠)期”(6—12歲)。一個相對平靜的階段,這時期,男女孩子性的發展呈現“停滯”或“退化”的一種狀態即“異性相斥”的假象。意義:興趣投向外界,如喜歡“米老鼠”、“卡通”等,“里比多”升華為游戲和學習,是人格發展漸趨鞏固的時期。5、“青春(生殖器)期”(12—18歲)。到了青春期,軀體成熟,性的快樂開始集中到男女的生殖器上,即性能量的關注點指向異性成員。意義:喜歡交家庭成員以外的伙伴,模仿成人,開始與社會價值觀同化。人格基本形成。
2024/1/2868(三)個性發展8階段(人生周期)。1、“嬰兒期”(出生—1.5歲)——基本信賴對基本不信賴。相當于“口欲期”。這一時期需要安靜、舒適的環境。如果得到滿足,就會對環境產生信賴;否則,將增長恐懼和不安情緒,形成猜疑或不信賴的品質?!皨雰浩凇钡暮⒆印捌つw饑餓”,需要撫摩。孩子通過吃奶、接受撫摩,判斷或體驗母親對自己的呵護值得信賴的程度。
2024/1/2869個性發展8階段2、“幼兒前期”(1.5—3歲)——自律、自主對害羞與懷疑。相當于“肛門期”。這時期的孩子想擺脫過去的依賴狀態,產生了自主的欲求,想自己穿衣、吃飯,什么都想自己試試。這一階段,是孩子形成自主或羞怯品質的時期。孩子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盡管做得不好,但這表明孩子開始顯現出個人的主動性和表達自己的意愿。這就出現一種矛盾或沖突:成人一方面要支持、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自主行動,又要啟發、引導孩子對一些行為要進行適當或定點控制。成人支持、鼓勵、啟發、引導得當,孩子在滿足許多主動性和意愿的同時也逐漸知道并學會一些控制;結果就會培養孩子自主、自律、意志等方面的良好品質。反之,如果成人過于訓斥或“溺愛”,孩子過于自律,就會無所適從,覺得自己不能自立,會產生羞澀感和懷疑等不良適應心理,這會使“意志”等品質發展不夠。在培養兒童自由活動的自主性的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因為他們存在著潛意識的搗亂性,還不能周密地考慮自己的行動及其后果;但“限制”一定是疏導、指導、輔導,即注意態度和方法。
2024/1/2870個性發展8階段3、“幼兒后期”(3—5歲)——創新對罪惡(自發性對內疚)。相當于“性器(陰莖)期”。這一階段繼續前一階段的“自主性”的發展,依靠自己進行活動的欲求進一步擴大,是形成勇敢或怯懦的個性品質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能自如地行走,明顯地有了記憶與思維并且思維開始具有想象,能運用語言表達完整、準確的內容,好奇、好問、好探索,對周圍的環境不但感到新奇,還躍躍欲試,要親自動手探索、體驗一番。比如,對面前的一口鬧鐘,孩子奇怪,為什么它會不停地嘀嗒或突然地丁零?于是他要尋個究竟,就把鬧鐘拆卸肢解。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怎么理解或對待呢?如果認為孩子是在創新,你就會贊許、鼓勵、支持、引導孩子繼續做類似的事;如果認為孩子是在搗亂、破壞,你就會討厭、呵斥、限制、制止孩子的這類行為。父母不同的對待,孩子的個性發育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成人的態度和行為是前者,則孩子會形成勇敢、大膽的品質;反之,孩子則不敢越雷池一步,會產生自責、內疚、笨拙感、罪惡感,從而逐漸形成膽怯的品質,產生適應不良的心理。這一時期的任務是在于發展孩子的自主的主動性。對孩子的主動探索行為,成人當然要引導。而中國當代,家長對孩子是束縛太過。動機是好的,但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原因復雜。
2024/1/2871個性發展8階段4、“學齡期”(5—11歲)——勤奮對自卑。相當于“潛伏期”。這時期,學會對性別角色的認同。這時期,孩子的演繹推理和按規則學習的能力都在發展,活動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掌握文字工具后,有了獲得大量知識技能的可能。因此,幫助兒童正確對待學習競爭,取得有意義的成績是必要的。以學習為例,一些行為如做功課,需要集中精力和時間,才能完成。不斷學習,就產生了勤奮感;就會得到家長、老師的夸獎和獎勵;這樣,孩子又產生榮譽感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對求知既感興趣又發奮學習,父母既是刻苦學習的榜樣又鼓勵、支持、輔導孩子學習;這在求知方面便是積極的解決,必會產生能力、自信、勤奮等優秀的品質。反之,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自然也就不刻苦,如果再加上父母對孩子讀書的期望值不切合實際,要么“打牛上樹”,要么斥罵沒出息,說是掃大街、掏廁所的“料子”;得不到表揚和獎勵,那孩子的人格發展就會產生消極解決的情緒和不良適應的心理,孩子對學習失去樂趣,就會自卑,“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學習是如此,做其它事情也是如此。如孩子在制造某種有用的東西時,在從事家務勞動時,能夠得到成人的支持、贊揚和獎賞,就會增強勤奮感,越來越愛做這樣的事,逐漸養成勤奮的工作態度。反之,如果家長和老師把少兒的求知欲和模仿行為看成是調皮搗蛋,橫加斥責,就會使兒童有逐漸發展成無所作為和“自卑感”的人的危險。在這一階段,少兒發展起來的“勤奮感”或“自卑感”,將能延續終生;因此,在這一階段培養少兒勤奮的品質,克服自卑的心理,都具有長遠的意義。
2024/1/2872個性發展8階段5、“青年期”(11—18歲,也叫“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階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標和職業目標,學習處理與生命意義有關的問題。這一階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質或可能出現“同一性混亂”的時期?!白晕彝恍浴笔窃谇?個階段發展的基礎上,進入青年期時所表現出來的特點。這時的孩子生理發育迅速并帶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思維復雜,形成“自我意識”。這時的注意力學會轉移——過去只看到自己,現在也看別人,追溯自己的過去,也在考慮未來,注意別人是怎么看待、評價自己或拿別人對比自己,希望社會認同、接納自己,以別人為榜樣,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動自己的發展。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形成“自我同一性”特征的。如果孩子在前4個階段順利地建立起信賴、自主、創新、勤奮的品質,這就可以通過整合過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的品質,可以無約束地進入青年期。一個人的“個性”即“人格”在這一時期初步或基本定型。在這個時期,個體能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控制,成為不同于他人的獨自具有的統一風格的自我。一個人的理想(包括長大了充當什么社會角色,干什么事業等)一般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如果“個性”發育、發展得好,形成“忠誠”(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質,他就有健康的“人格”。
2024/1/2873所謂“忠誠”的品質,是指忠誠于自我的信念、價值觀和自身的同一性,而不是忠誠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環境。反之,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會出現“同一性”混亂或擴散,就無法認知、調節、控制自己,陷入不適應狀態,覺得難于理解別人,別人也不理解自己,經常處在猶豫狀態中,甚至會成為極度孤僻的人。如果自己的價值觀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會使自己難以正確認知自己,進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亂,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誰,要干或在干什么。在這個時期,成人絕對不能打罵孩子即從肉體到精神都不能傷害孩子。因為這樣的傷害是對孩子整個身心的否定,破壞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所以孩子就要自我維護。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這時期的孩子“逆反”。父母說的對或錯,他都不聽;因為此時孩子關注的不是對、錯,而是父母破壞了自己的“同一性”,他要維護、忠誠于自己的這個“同一性”。所以,這一階段的任務,在于發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亂或擴散。
2024/1/2874個性發展8階段6、“成人初期”(18—30歲)——親密對單獨。7、“中年(或壯年)期”(30—50歲)——關心下一代對自我關注。8、“老年期”(50歲—晚年)——自我整合對失望。2024/1/2875(四)筆者的一種整合。1、“受精期”(即“懷孕”)——選擇風和月皎的時刻、爽心悅目的環境、溫欣浪漫的氛圍,男女雙方具有良好的情緒、理智的情感、充足的精力,這種情況下耕耘播種的效果最佳。切忌在狂風暴雨、荒郊野外、煙酒過量、喜怒無常等情況下運作。如果說這些是后天和外部環境因素;那末,男女自身的特征和條件,便是先天因素。但對孩子來說,所有這些都是先天因素,都有遺傳的可能;并且是好是壞,對孩子都是無法選擇的,對于“壞”還是無奈的。2、“胎兒期”(0—10個月)——心理衛生問題,對孕婦是兩個人一起講,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孕婦經常用手去撫摩自己的大肚子,其實,就是在用肢體語言跟孩子交流、溝通——這是觸覺?!疤ソ獭边€要注意和“大肚子”一起欣賞輕音樂——這是聽覺。所以情感呵護,應該從胎兒開始或算起。
2024/1/28763、“嬰幼期”(出生—3歲)——1歲有情感,2歲會思維,3歲能認知,會用人稱代詞“我”,有了“自我意識”?!澳笎邸?,孩子在1歲形成。3—4歲是語言的關鍵期?!叭烁瘛痹?歲開始發育。4、“兒童期”(或叫“學齡前期”,3—6歲)——少兒在6歲以前不忌性別、“兩小無猜”。在兒童成長期,最擔心的就是與社會隔絕。不但是社交能力,連認知能力、判斷能力、魄力等等都和社會交流有關。幼兒園是增強孩子社會交流的一個重要的外部環境。這個年齡段,主要是培養孩子諸如守紀律、愛學習等的常規;而不是刻意地背誦多少唐詩宋詞。
2024/1/28775、“學齡期”(6—7歲,有的提法是把6—12歲定為“小學生期”)——知羞恥。6—7歲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6、“少年期”(7—14歲)——7—12歲出現一種“錯覺”和“假象”,即異性間有一段時間“相斥”,因而許多玩耍、游戲一般是男女分開的。是兒童“社會化期”。這時期兒童正在學習并具備最簡單、最起碼的各種知識,例如愛衛生、講禮貌、守紀律、尊敬父母和老師、不說謊、互助友愛等等。7、“青春期”——是豆蔻年華、含苞待放、“花季”、“青蘋果”,是人的個性發展開始成熟的時期。14歲左右男的可以遺精、女的來了月經,“假象”消失,就回復到“異性相吸”的“真相”上來,異性間開始公開對對方表示好感甚至成雙地走路、交談、嬉戲打鬧?!扒啻浩凇钡奶岱ú灰?,如說是14—25歲、12—20歲、12—18歲。我們注重18歲這個年齡。以上7個時期或18歲以前,便是廣義的“少兒期”。
2024/1/28788、“青年期”(18—35歲)——是人生求知、求職、求愛的關鍵時候。往往三者一齊來。有人兼而得之,有人顧此失彼。所以青年人的壓力往往很大,易患“神經癥”。從“少年期”到“青春期”到“青年期”,可以看出,青少年性心理的變化“三步曲”:第一樂章——疏遠異性階段,在課桌的中間有“三八線”,下課了,女的一群唧唧喳喳,男的一簇嬉戲打鬧;第二樂章——接近異性階段,但不限于特定的目標,多是群體的異性交往;第三樂章——迷茫的愛慕異性階段,開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偶像。9、“壯年期”(25—45歲)——原始積累的階段。10、“中年期”(45—65歲)——事業有成,自我實現,準備退休。11、“老年期”(65歲以上)——調適心態,力所能及地做些“利他”和社會公益事情,注重精神收獲,樂度晚年。
2024/1/2879二、“嬰幼期”是人格(個性)發育的初始也是關鍵階段(一)弗洛伊德的結論。(二)艾里克森的結論。(三)智力“開發”最佳期在0—4歲。(四)人生“第一反抗期”在3—4歲。(五)“三歲看大”。2024/1/2880(一)弗洛伊德的結論?!俺赡昶凇币灾痢袄夏昶凇背霈F的許多重大的心理或生理問題,都可能源于兒童期的人格發展障礙,甚至都是源于“胎兒期”即“回到子宮”。認為兒童期的人格發展全過程就是人生的縮影,即“孩子是人類的父親”。2024/1/2881(二)艾里克森的結論。個性發展8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每個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主要由社會環境決定。人生的每個階段的任務在于形成該階段的個性的積極品質;避免由于發展的“危機”或“障礙”而帶來消極品質。如果個體沒有能夠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和發展任務,形成了消極的品質;那末,個體不僅在這一階段遭遇困苦,而且也將影響下一個階段的正常發育和發展,還有可能造成更多的不健康的個性品質,導致人生的諸多悲劇發生。2024/1/2882(三)智力“開發”最佳期在0—4歲3歲便可以測試智商。有科研工作者跟蹤研究,把17歲(即少兒期)達到的智力水平作為100%,結果發現,光是0—4歲時期的兒童就獲得了50%;而4—8歲則又發展了30%,8—17歲20%。
2024/1/2883(四)人生“第一反抗期”在3—4歲人生有兩個關鍵時期:一是3—4歲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5歲的“第二反抗期”。在3歲之前,孩子在心理上處于與父母一體的狀態;3歲以后,他們能區分自己與環境的不同,產生了獨立行動的愿望。當他感到自己受到限制的時候,就會出現反抗傾向。心理學經驗表明,在“第一反抗期”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于軟弱和處事優柔寡斷。
2024/1/2884(五)“三歲看大”。2024/1/2885三、可怕的“應激源”及無奈的應激
(一)嬰兒先、后天腦受損。(二)嬰幼兒被父母遺棄。(三)殘缺家庭對少兒扭曲的“愛”。(四)少兒遭到長時間、惡性的刺激。有父母的“孤兒”。(五)無監護人下的不幸遭遇。無父母的“孤兒”?!肮聝翰还隆?。
2024/1/2886四、“少兒期”易患的心理疾病
(一)“兒童多動癥”。(二)“兒童神經癥”。(三)“兒童孤獨癥”(自閉)。(四)“兒童選擇性緘默癥”。(五)“兒童抑郁癥”。(六)“兒童強迫癥”。(七)“兒童恐怖障礙”。
2024/1/2887“少兒期”易患的心理疾病之二
(八)“兒童焦慮障礙”。(九)“攻擊性行為”。(十)“學習能力障礙”。(十一)“考試焦慮癥”(“考前緊張綜合癥”或“考場堵塞綜合癥”)。(十二)“吮手指、咬指甲”(嬰幼期是正?,F象)、“口吃”和“大腦發育不良”等。此外,獨生子女易出現的幾種“心理偏異”。
2024/1/2888之一,“兒童多動癥”?!岸鄤影Y”也叫“多動綜合癥”、“注意力障礙”、“注意力缺陷障礙”,是一種以“注意力缺陷活動過度”為主要特征的行為障礙綜合癥。有研究結果表明:產生該病癥,80%的是生物學因素、遺傳原因。2024/1/2889“兒童多動癥”1、概括起來,它的臨床特征是:⑴多動。⑵注意力不集中。⑶沖動性大。此外,學習困難(主要是對應試教育而言),但大多數患者的智力正常。2、治療方法:除了藥物和飲食構成;心理治療:⑴娛樂療法,⑵系統脫敏、自控訓練(如先玩后做作業,做15分鐘作業玩10分鐘,逐漸做20、30分鐘作業),⑶“感覺統合”訓練方法。3、注意:⑴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這個病名。⑵活潑、好動、多動≠是多動癥狀,更≠是多動癥。⑶孩子3年級以前不要考慮是不是此病。⑷“多動癥”的結論應當由醫生或專家來下。⑸如果孩子患了“多動癥”,也應求助生理醫生和心理醫生,家長是積極配合。
2024/1/2890之二,“兒童孤獨癥”(自閉)。
“兒童孤獨癥”又稱為“兒童自閉(綜合)癥”、“荒涼綜合癥”,是以嚴重孤獨、對別人視而不見(包括父母)、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發展有障礙、刻板重復動作、任性和對環境異常反應為特征的一類精神疾病,現今又統稱“孤獨性障礙”。無論在成因、發展方式和治療手段上,和成年人的孤獨癥都有很大區別,它是一種嚴重的嬰幼兒發育障礙,是一種嚴重情緒錯亂的疾病。“兒童自閉癥”通常以3歲前起病為特征,會一直延續到終生?;颊吣泻⒆佣嘤谂⒆?。孩子和父母都痛苦。
2024/1/2891之三,“攻擊性行為”?!肮粜孕袨椤笔且环N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傷害或引起痛楚的行為。在幼兒園主要表現為打架,是一種身體上的攻擊;稍大一些(6—7歲)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語言攻擊如謾罵、詆毀,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攻擊性行為”的形成期是在嬰幼兒階段。家長的嬌寵放縱、缺乏嚴肅態度,是滋生攻擊性行為的溫床。如果任其發展到成年后,這種攻擊性行為就可能轉化為違法犯罪行為?!肮簟保窍麡O發泄緊張、不滿情緒的方式,對兒童的個性發展極其有害,必須加以矯正。家長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Python程序開發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大學《機車車輛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商洛學院《生物醫藥知識產權》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紅河學院《信息技術與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贛南科技學院《高級英語寫作(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菏澤市曹縣2025年初三第二次五校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榮成市2025屆五下數學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勞動通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梧州學院《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第二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3月)數學試卷(含答案)
- 《酒店概論》考試復習參考題庫(含答案)
- 版式設計網格課件
- 消防安全檢查表(車間)
- 產品報價單(5篇)
- 大飛機C919:追夢五十載,“破繭化蝶”
- 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天津科技大學
- 高考語文復習-議論文結尾寫作之深化主旨 練習
- 漢語詞匯與文化課件
- 淺析公路橋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Lesson8 課件
- DBJ∕T 13-196-2014 水泥凈漿材料配合比設計與試驗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