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1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顱神經脊神經:31對脊神經2脊神經的解剖生理:脊神經的組成:分布:共31對頸8對胸12對腰5對骶5對尾1對脊髓通過這31對脊神經連接軀干和肢體的各部分。3構成:一、脊神經大多數為混合神經,包含三種纖維:脊髓前角——脊髓前根——運動纖維脊髓后角——脊髓后根——感覺纖維脊髓側角——自主神經纖維
二、脊神經離開椎間孔后,分為前支和后支:后支——細,分布于后頭部、脊背部肌肉和皮膚前支——粗,分布于軀干腹側和四肢的肌肉、皮膚頸段前支——頸叢
——臂叢胸段前支——肋間神經腰段前支——腰叢骶段前支——骶叢4三、脊神經前支、后支的分支:關節支——前支、后支發至關節,主要為軀體感覺纖維
肌支——前支、后支發至肌肉的分支,主要由軀體運動和軀體感覺纖維構成
皮支——前支、后支發至皮膚的分支,主要由軀體感覺和自主神經纖維構成5脊神經分為三部分:神經根:前根是傳出神經纖維
后根是傳入神經纖維
神經叢:頸叢、臂叢、腰叢、骶叢
周圍神經
神經叢和周圍神經大多數是傳入和傳出纖維組成的混合神經。67891011二、脊髓節段與脊柱的位置關系①脊髓上部頸節:與相應椎體的位置關系大致相當;
②下部頸節和上部胸節:
比同序數椎骨約高1個椎體;
(如:第6頸節約對第5頸椎體)
③中部胸節:比同序數椎骨約高2個椎體;
(如:第6胸節約對第4胸椎體)
④下部胸節:比同序數椎骨約高3個椎體;
(如第12胸節約對第9胸椎體)
⑤全部腰節:約對應第10、11胸椎體;
⑥骶尾節:約對第12胸椎體和第1腰椎體。12注意脊神經與脊柱的毗鄰關系:1、脊神經由椎間孔離開椎管2、椎間孔前方——椎間盤、椎體3、椎間孔后方——椎間關節
因此,脊柱椎體、椎間盤、椎間關節的病變會累及相應的脊神經131415脊神經的后支分布枕部:枕下神經(頸1后支)支配頭后短肌(頭直肌和頭斜肌),使頭回旋
枕大神經(頸2后支)支配項肌(頭下斜肌、頭夾肌、頭最長肌)和枕部皮膚
第三枕神經(頸3后支)支配項肌(頭半棘肌)、枕下部皮膚16back17脊柱區:頸神經(頸4~8)后支胸神經(胸1~12)后支腰神經(腰1~5)后支支配:按節段支配項、背、腰部短肌、長肌及皮膚。重要分支:
臀上皮神經——第1~3腰神經后支的外側支。
——在髂嵴上方豎脊肌外側緣處穿至皮下,越過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膚。
——有時身體左右旋轉可造成此神經的損傷,引起腰臀部疼痛。18臀上皮神經19脊神經的前支分布胸神經前支——呈節段性分布
頸、腰、骶段脊神經前支先相互交織成神經叢,由叢再發出一條條神經,分布到身體的一定部位。
脊神經的神經叢計有:頸叢:由頸1~4前支組成。臂叢:由頸5~胸1前支組成。腰叢:胸12,腰1~3前支和腰4前支的一部分組成。骶叢:腰4的一部分和骶1前支組成。20
頸叢
——由第1~4頸神經前支組成,位于胸鎖乳突肌的上部深面,其分支包括:1.皮支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
2.肌支胸鎖乳突肌支斜方肌支肩胛提肌支
3.膈神經
back211.皮支枕小神經(頸2)
——支配枕外側部,耳廓后面及乳突部皮膚。
耳大神經(頸2~3)
——支配耳廓、乳突和腮腺區皮膚。
頸橫神經(頸2~3)
——支配頸前面皮膚。
鎖骨上神經(頸3~4)
——支配鎖骨區、肩部和上胸部皮膚。22back232.肌支胸鎖乳突肌支(頸3~4)
——支配胸鎖乳突肌。
斜方肌支(頸3~4)
——支配斜方肌。
頸深肌支(頸1~4)
———————支配
肩胛提肌支(頸3~5):
——支配肩胛提肌。頭前直肌頭側直肌(頸1)頭長肌(頸2~4)頸長肌(頸1~4)中斜角肌(頸3~4)前斜角肌(頸4)243.膈神經(頸3~5)走行:沿前斜角肌前面進入胸腔,在心包兩側過肺根前方下降,分布于膈。
功能(混合性神經):支配膈肌的運動膈肌的本體感覺膈上、下的胸膜和腹膜之感覺25膈神經走行:沿前斜角肌前面進入胸腔,在心包兩側過肺根前方下降,分布于膈。26臂叢組成:臂叢由第5~8頸神經的前支及第1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組成,
分布:分布于上肢的肌肉和皮膚。
走行:自前斜角肌間隙走出,行于鎖骨下動脈的上方,經鎖骨之后進入腋窩。以鎖骨為界將臂叢分為鎖骨上部和鎖骨下部。2728鎖骨上部:發出一些短支,分布于胸壁、背部及肩部的肌肉,主要者有:肩胛背神經(頸3~5):支配菱形肌和肩胛提肌。胸長神經(頸5~7):支配前鋸肌。
此神經損傷,前鋸肌麻痹,表現為“翼狀肩胛”。鎖骨下神經(頸5~6):支配鎖骨下肌。肩胛上神經(頸5~6):支配岡上肌、岡下肌。胸前神經(頸5~胸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下神經(頸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圓肌。胸背神經(頸6~8):支配背闊肌。29鎖骨下部:由各束發出數條長的神經分布到臂、前臂及手的肌肉和皮膚肌皮神經尺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腋神經
301.肌皮神經(頸5~7)
肌支——支配臂前肌群
(肱二頭肌、喙肱肌和肱肌)
皮支——為前臂外側皮神經
支配前臂外側面皮膚312.尺神經(頸7~胸1)
走行:發自內側束,沿肱二頭肌內側溝,隨肱動脈下降,至臂中部轉向后,經過肱骨內上髁后方的尺神經溝,進入前臂,在前臂尺側腕屈肌深面隨尺動脈下行至手掌。
分支:肌支: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側半,小魚際肌、拇收肌、全部骨間肌及第3、4蚓狀肌。
皮支:在掌側供應小魚際的皮膚和尺側1個半指的皮膚;在背側,分布到手背尺側半以及尺側2個半手指的皮膚。323.臂內側皮神經(頸8~胸1)
——分布和支配于臂內側的皮膚。
4.前臂內側皮神經(頸8~胸1)
——支配前臂內側面的皮膚。335.正中神經(頸6~胸1):
走行: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伴隨肱動脈下降到肘窩,然后在前臂淺、深屈肌之間沿前臂中線下行至手掌,正中神經在臂部不發支,在前臂發支到尺神經支配肌以外的前臂前群肌。
分支:肌支:支配魚際肌群(拇收肌除外)及第1、2蚓狀肌。
皮支:分布到手掌橈側2/3皮膚,橈側3個半手指的掌面皮膚以及其背面末兩節的皮膚。346.橈神經(頸5~胸1)
走行:為臂叢最大的分支,起自后束,在肱三頭肌深面緊貼肱骨體中部后面繞橈神經溝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為淺、深兩支至前臂和手背。
分支:肌支:支配臂部后面肌肉(肱三頭肌)。
皮支:支配臂部、前臂背側皮膚。
橈神經淺支:在肱橈肌深面與橈動脈伴行,至前臂下1/3處轉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橈側半的皮膚,以及橈側2個半指第1節背面的皮膚。
橈神經深支:穿至前臂背側,分支支配前臂所有的伸肌。35感覺支配:正中神經:手掌橈側2/3皮膚、橈側3個半手指皮膚尺神經:小魚際皮膚、尺側1個半手指皮膚手掌神經支配圖36尺神經正中神經37手背神經支配圖感覺支配:正中神經:手背橈側3個半手指末2節皮膚尺神經:掌背尺側半皮膚、尺側2個半手指皮膚橈神經:掌背橈側半皮膚、橈側2個半手指第一指節皮膚3839手的感覺支配:正中神經手掌橈側2/3皮膚、橈側3個半手指皮膚手背橈側3個半手指末2節皮膚
尺神經手掌小魚際皮膚、尺側1個半手指皮膚掌背尺側半皮膚、尺側2個半手指皮膚
橈神經掌背橈側半皮膚、橈側2個半手指第1指節皮膚back40417.腋神經(頸5~6)
走行:起自后束,繞過肱骨外科頸后側
分支: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圓肌。
皮支:為臂外側上皮神經,支配臂外側面上部的皮膚。42胸神經前支(胸1~12)
共12對,除第1對的大部分參加臂叢,第12對的小部分參加腰叢外,其余皆不成叢。
肋間神經:第1至11對各自位于相應的肋間隙內,稱為肋間神經。
肋下神經:第12對胸神經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稱為肋下神經。
43走行:肋間神經居肋間內、外肌之間,與肋間血管共同沿肋溝走行,自上向下按靜脈、動脈、神經的次序并列。
分布:上6對肋間神經分支分布于相應的肋間肌、胸壁皮膚和胸膜壁層。
下5對肋間神經及肋下神經進一步向前下方斜行進入腹壁,走于腹內斜肌與腹橫肌之間,除支配肋間肌外,還分布于腹前外側壁的肌肉,皮膚和胸、腹膜壁層4445臨床比較重要的感覺節段:1.乳頭平面——胸4;2.臍平面——胸10;3.腹股溝平面——胸12、腰1支配;46腰叢組成:第12胸神經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經前支第4腰神經前支的一部分位于腰大肌深面
主要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生殖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47腰叢、骶叢組成腰叢:第12胸神經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經前支第4腰神經前支一部分骶叢:第4腰神經前支一部分第5腰神經前支全部骶神經前支尾神經前支481.髂腹下神經(胸12~腰1)肌支:支配腹肌。皮支:分為外側皮支和前皮支,支配臀外側區,腹股溝區及下腹部的皮膚。
2.髂腹股溝神經(腰1)肌支:支配腹肌。皮支:分布于陰莖根和陰囊的皮膚(女性支配陰阜和大陰唇皮膚)。
3.生殖股神經(腰1~2)肌支:為精索外神經,支配提睪肌。皮支:支配大腿前面,腹股溝韌帶下方一小區及陰唇的皮膚。494.股外側皮神經(腰2~3)
走行:自腰大肌外側緣向外下,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入股部,分布于大腿外側面皮膚。
功能:——支配大腿外側面皮膚。505.股神經(腰2~4)
走行:為腰叢中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與髂肌之間下行,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入股三角內,位于股動脈外側。
分支: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肉(股四頭肌、縫匠肌)。皮支:前皮支(腰2~3)支配大腿前面皮膚,另一支為隱神經,支配小腿內側面和足內側緣皮膚。5152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536.閉孔神經(腰2~4)
走行:從腰大肌內側緣走出,沿小骨盆腔側壁向前下行,通過閉孔至大腿內側。
分支:肌支:支配大腿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皮支:支配大腿的內側面中部皮膚和髖關節。54骶叢組成:第4腰神經前支的一部分第5腰神經前支全部骶神經前支尾神經前支
分支主要包括:1、臀上神經(腰4~骶1)2、臀下神經(腰5~骶2)3、陰部神經(骶1~4)4、股后皮神經(骶1~3)5、坐骨神經(1)脛神經(腰4~骶2)(2)腓總神經(腰4~骶2)①腓淺神經②腓深神經55腰叢、骶叢組成腰叢:第12胸神經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經前支第4腰神經前支一部分骶叢:第4腰神經前支一部分第5腰神經前支全部骶神經前支尾神經前支561.臀上神經(腰4~骶1)由梨狀肌上孔出骨盆支配臀中、小肌及闊筋膜張肌
2.臀下神經(腰5~骶2)由梨狀肌下孔出骨盆支配臀大肌573.陰部神經(骶1~4)肌支:支配會陰肌和肛門外括約肌。皮支:支配會陰和外生殖器皮膚。4.股后皮神經(骶1~3)由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在坐骨神經內側分布于大腿后面的皮膚585、坐骨神經
走行: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經,它從梨狀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結節和股骨大轉子之間下行至大腿后面,沿途分支到大腿后肌群。
主要分支包括:坐骨神經一般在腘窩上角處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腓總神經又分為腓淺神經和腓深神經。5960脛神經(腰4~骶2):走行:沿腘窩中線向下,在小腿后面的淺、深層肌肉間伴脛后動脈下行,通過內踝后方至足底,分成足底內側神經和足底外側神經。分布:脛神經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肌,足底肌和小腿后面及足底的皮膚。
腓總神經(腰4~骶2):走行:沿腘窩上外側緣下降,繞腓骨頸達小腿前面,分為腓淺神經和腓深神經。腓淺神經:走行于小腿外側肌群內,支配腓骨長、短肌,并分布于小腿前外側面下部及足背的皮膚。腓深神經:在小腿肌前群深面,伴脛前動脈下降,支配小腿前群肌及足背肌,其末支至第1、2趾毗鄰側背面的皮膚。6162腓總神經脛神經63腓總神經腓淺神經腓深神經64坐骨神經纖維走行過程中的重要毗鄰關系:1.椎間孔處(腰椎間盤突出癥)2.梨狀肌下孔(梨狀肌損傷綜合征)3.腓總神經繞腓骨頸處,位置最淺,易受損傷。65脊神經損害的一般體征包括:運動障礙反射障礙感覺障礙自主神經障礙:血管運動障礙分泌障礙營養障礙脊神經損害的一般特征
661.運動障礙
特點1、——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肌張力降低肌肉萎縮深反射減弱或消失電刺激反應和肌電圖有異常變化
2、癱瘓范圍——因損傷“部位”而定神經近端損傷時,它支配的一切肌肉機能喪失
神經較遠端損傷,損傷處以下的運動神經支支配的肌肉功能喪失
損傷處以上的運動神經支支配的肌肉機能保留67注意:
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肌肉、肌腱與關節損害的運動障礙
/劇烈的疼痛使肢體固定(造成的持久性痙攣)——鑒別。
鑒別的要點是:1、觀察“肌肉損傷”——”神經分布“是否相符2、有無該神經分布區的感覺障礙3、肌電圖檢查——有無“電變性反應”神經源性/肌源性682.反射障礙
——脊神經損傷時,它所支配的反射減弱或消失
(反射弧破壞或中斷)
例如:肌皮神經損傷——肱二頭肌反射消失橈神經損傷——肱三頭肌反射消失股神經損傷——膝腱反射消失坐骨神經損傷——跟腱反射消失693.感覺障礙
——可表現為缺失癥狀、刺激癥狀或二者并存。
破壞性病變——缺失癥狀——感覺減退或消失:
特點:可表現為痛覺、溫度覺、觸覺、壓覺及本體感覺的減退或消失。
淺感覺障礙比深感覺障礙更為重要:
——當較小的周圍神經或較大的周圍神經的分支損害時,深感覺障礙可不明顯,淺感覺出現異常。70刺激性病變——刺激癥狀——疼痛
特點:1、不同神經損傷時,疼痛發生的程度差別很大。許多神經干損傷時無明顯疼痛,只有感覺減退或消失
(如橈神經、前臂和大腿的皮神經損傷)有一些神經則相反,損傷時則常有劇烈疼痛,甚至表現為灼性神經痛。
(如正中神經、脛神經的損傷)2、神經干部分損傷時——表現出劇烈或嚴重的疼痛,神經干完全損傷時——不產生疼痛或疼痛表現輕微。感覺障礙的范圍:
——周圍神經損傷的感覺障礙的范圍常較應出現的受損范圍小。(因為:周圍神經的皮膚支配范圍互相重疊)71神經損傷時的觸診——壓痛檢查對判定神經斷離程度有一定意義。
如:壓迫受損區域以下——毫無疼痛
——表示神經已完全斷離。壓迫損傷部位以下的神經——有壓痛
——表示有一部分纖維仍保留
受損后“長時期”沒有壓痛——后又出現壓痛
——神經“再生”征象。72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泌汗、立毛、血管運動及營養障礙。泌汗障礙:可為多汗或無汗立毛反射:可以消失血管運動及營養障礙常以遠端為明顯皮膚溫度升高或降低,色澤蒼白或紫紺水腫或皮下組織萎縮角化過度色素沉著或脫色有時毛發過多,有時毛發脫落或不規則生長指甲干燥無光或變暗、變脆手指末端指節可變彎曲嚴重者,可有骨質疏松和發生營養性潰瘍731.頸叢病變2.臂叢病變3.胸神經病變4.腰叢病變5.骶叢病變脊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74頸叢:——第1~4頸神經前支組成包括: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鎖骨上神經膈神經其它——頸橫神經、肌支(胸鎖乳突、斜方肌、頸深、肩胛提肌支)go一、頸叢病變定位751.枕小神經——管理:枕部皮膚和部分耳廓的感覺病變——常為刺激性病變表現——枕神經痛a.分布區域(后頭部、枕部)疼痛——枕部感覺障礙;b.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處(神經出口處)有壓痛點;c.壓痛點,壓之疼痛可向頭頸部放射。76補充:枕大神經——脊神經后支的分支(頸2)
——管理:項部肌肉、枕部皮膚感覺枕神經痛——枕小神經、枕大神經刺激性病變表現特點:a.后頭部、上頸部——陣發性劇痛;b.咳嗽、震動、轉頭、精神緊張——可,誘發、加重疼痛;c.壓痛點——枕大神經——相當于風池穴;枕小神經——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處
(神經出口處);d.壓痛點,壓之疼痛可向頭頸部放射。病因:原發性
繼發性——見于:頸椎病、頸髓腫瘤、頸椎骨折、炎癥、腫瘤、顱后窩疾病、上部頸神經帶狀皰疹、脊髓(上頸段)空洞癥,等等。
go(big)
go(small)772.耳大神經——管理:顏面側下部及部分耳廓感覺
病變刺激性病變——常為疼痛;破壞性病變——感覺減退或消失。783.鎖骨上神經——管理:鎖骨上、鎖骨下、肩胛上區域和臂上部外側面的皮膚感覺
病變刺激性病變——疼痛。破壞性病變——相應區域感覺減退或消失;794.膈神經——管理:a.同側膈肌——運動
b.胸膜、心包膜、膈和膈下面的腹膜——感覺
病變破壞性病變——“膈肌麻痹”:呼吸困難,咳嗽無力(注意:高位損傷可不引起膈肌麻痹原因:接受鎖骨下神經的吻合支)刺激性病變
——a.呃逆;
——b.并有肩關節、頸部以及胸廓部之放散性疼痛。(因此,在肝膽疾患、胃、十二指腸疾患以及腹膜炎時,
常伴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病因:①脊膜和頸椎疾病、臂叢高位近神經根處病變、膈神經徑路中的腫瘤、手術切斷;
②全身性神經炎:如格林-巴利綜合征、鉛中毒神經炎。80臂叢(頸5~胸1)
——最下4個頸神經前支、第1胸神經根前支的大部分組成
管理:上肢——肌肉、皮膚感覺
包括:上干——第5、6頸根中干——第7頸根下干——第8頸根和第1胸根二、臂叢病變定位81
前股外側束邊緣支肌皮神經后股中間支正中神經
前股后股中間支
前股內側束邊緣支下干后股后束橈神經
腋神經
還發出——肩胛上神經、肩胛下神經、胸前神經、胸長神經等
(分布于上肢帶的肌肉)尺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中干
上干
8283
臂叢損傷整個臂叢損傷臂叢上干損傷臂叢下干損傷損傷臂叢中干損傷臂叢束損傷臂叢發出的神經損傷腋神經肌皮神經胸長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84(一)臂叢神經損傷綜合征1、整個臂叢損傷
——很少見
——管理:上肢運動、感覺
病變:表現為——整個上肢的a.“下運動神經元癱瘓”;b.感覺缺失;c.植物神經障礙;d.高位損傷——肩胛肌麻痹、萎縮和霍納征。
(原因:還發出——肩胛上神經、肩胛下神經等)852、臂叢上部麻痹——“上干”——頸5、6的纖維損傷
——最為常見
——管理:
a.腋神經、肌皮神經、部分橈神經、正中神經
b.還發出,肩胛下神經、胸前神經、胸長神經
腋神經——三角肌;肌皮神經——肱二頭肌、肱肌;部分橈神經——肱橈肌;肩胛下神經、胸前神經、胸長神經
——胸大肌、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大圓肌86病變表現——
特點:
a.上肢近端麻痹(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
手及手指的機能保留患側手不能上舉,不能屈肘,不能外旋
b.胸大肌、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大圓肌癱瘓;
c.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肌肉萎縮、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肱二頭肌反射消失,橈骨膜反射消失或減弱
d.感覺障礙——頸5、6之根型分布。
見于:鎖骨上部外傷——尤其是難產時牽引胎兒所致。873、臂叢下部麻痹——“下干”——頸8~胸1的纖維損傷
——較少見。——管理:部分橈神經、腋神經;尺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
病變特點:a.上肢遠端麻痹——手部小肌肉麻痹及萎縮——呈“爪形手”b.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c.感覺障礙——上肢內側——頸8~胸1根型分布d.頸交感纖維受累——則出現:霍納征88“爪形手”a.屈腕能力減弱b.拇指不能內收c.各指不能并攏d.4、5指掌指關節過伸而指間關節屈曲
——形如鷹爪894、臂叢“中干”——頸7損傷
——管理:大部分橈神經、部分正中神經
病變:
a.橈神經大部分的機能喪失
(肱橈肌和旋后肌的作用尚存);
b.正中神經機能部分喪失。
橈側腕屈肌、旋前圓肌運動障礙
表現:臂、腕和手指不能伸展,
向橈側屈腕、前臂旋前困難。905、臂叢次級干(束)損傷特點——相應神經干功能障礙表現:外側束損傷——肌皮神經、正中神經機能障礙;后束損傷——橈神經、腋神經之機能全部障礙;內側束損傷——尺神經、正中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和
前臂內側皮神經機能障礙
臂叢損傷綜合征的常見病因有:臂叢神經炎臂叢神經受壓迫神經腫瘤外傷91胸廓出口綜合征——指在鎖骨及第一肋骨間之狹窄區域中,由于前斜角肌、頸肋或畸形的第一肋骨壓迫臂叢,引起頸8及胸1神經(下干)受壓,產生臂叢損傷的臨床癥狀。
——表現:a.前臂及手之尺側疼痛,麻木,患肢提物或舉物可使之加重;b.患肢尺側感覺減退;c.尺神經或正中神經支配的諸小肌(骨間肌、魚際肌)發生萎縮;d.或伴有手部皮膚發涼;e.患肢上舉過頭,常見橈動脈搏動明顯減弱。92(二)臂叢發出的神經損傷綜合征1、腋神經——管理:a.三角肌和小圓肌——運動;b.臂外側面上部的皮膚——感覺(臂外側上皮神經)
——病變主要表現:a.三角肌萎縮,上臂向外平舉不能;b.臂外側上部皮膚感覺障礙。932、肌皮神經
——管理:a.肱二頭肌、肱肌和喙肱肌——運動;b.前臂外側皮膚——感覺(前臂外側皮神經)
——病變主要表現:a.肱二頭肌萎縮,肱二頭肌反射消失,前臂屈力顯著減弱
——在旋前位時完全不能屈肘,
——在旋后位或中間位時,可借橈神經支配的肱橈肌屈肘,
但力已減弱b.前臂外側皮膚感覺障礙。943、胸長神經——位于:鎖骨上區接近表淺的部位
——受到打擊、肩挑重物時易受到損傷。
——管理:前鋸肌
病變表現:a.前鋸肌癱瘓及萎縮——上肢上舉困難;b.病側的肩較健側稍高,并稍向后偏,肩胛靠近脊柱,下角脫離胸廓而聳起c.上肢向前平舉而作前推動作時,翼狀肩胛——肩胛骨高度離開胸廓d.上肢外展至水平位后不能再向上舉e.不能做梳頭動作954、橈神經——發自頸5~8神經根,主要是頸7神經根,為臂叢最大的分支。
——管理:運動——上肢的伸肌:肱三頭肌——伸直前臂前臂的肱橈肌——伸腕與前臂外展腕的伸肌(橈側腕伸肌、尺側腕伸肌)
指的伸肌(指伸肌)前臂旋后肌、拇長展肌等
感覺——上臂后面的皮膚(臂后皮神經)前臂背面的皮膚(前臂后皮神經)手背橈側面皮膚——第1、第2指背面的一部分
(橈神經淺支)go96病變表現:a.上肢諸伸肌麻痹;b.感覺障礙——上臂后面、前臂背面、第1、第2指背面的一部分
癥狀——損傷的高度——而異:97①高位損傷(在腋下、肱三頭肌支分出以上)
——完全性橈神經麻痹。
臨床表現:a.上肢諸伸肌麻痹——肘關節、腕關節和掌指關節
不能伸直臂上舉時腕下垂(垂腕);前臂于伸直時不能旋后;前臂在旋前位置時,不能屈曲肘關節;患者的握力減弱(關節不能固定)。b.感覺障礙——上臂后面,前臂后面和手的背面98②橈神經在肱骨中1/3(肱三頭肌分支以下)損傷時
——肱三頭肌機能可存留
③橈神經在前臂上1/3損傷時
——通常肱橈肌、旋后肌和腕伸肌機能存在
④在前臂中1/3損傷時
——僅引起伸指肌作用喪失;
感覺障礙:在前臂上1/3以下損傷時,感覺障礙可極輕微,僅在手背、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間隙的極小部分。99橈神經損傷時形成的“垂腕”陰影表示橈神經損傷時的感覺障礙區域100橈神經是臂叢諸神經中經常受損傷的神經見于:肱骨干骨折(橈神經上段緊貼于肱骨中段背側的橈神經溝內);睡眠時以手代枕;手術中上肢長時間外展;鉛中毒、酒精中毒。1015、尺神經——頸8及胸1神經根的纖維組成。——管理:運動尺側腕屈肌——手的掌屈蚓狀肌、指深屈肌、骨間肌、小指屈肌——第四、五指的屈曲;部分第三指的屈曲骨間肌——手指的并攏和分開拇收肌——拇指的內收蚓狀肌、骨間肌——手指中、末兩節的伸。
主要支配——第四和第五指——運動
感覺——手部尺側的皮膚,即第五指與第四指的尺側
(少有分布于第三指者)102病變表現:a.手的屈腕力減弱(因:正中神經支配的橈側腕屈肌和掌長肌機能健全);b.第四、五指屈力消失,第三指屈力部分喪失;c.手指不能分開和并攏(特別是第四指和第五指);d.拇指不能內收;e.手部肌肉萎縮,骨間隙明顯加深——“爪形手”或稱禽掌手;f.第五指,第四指尺側一半的皮膚及手掌、手背的尺側有感覺障礙;g.常有向小指放射的疼痛;h.可有皮膚發涼、汗分泌異常和發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尺神經的幾個分支發出部位都在前臂——前臂以上受損——尺神經完全性損傷表現;
腕部損傷時——尺側腕屈肌及指深屈肌不受影響,
“爪形手”仍然存在。103尺神經損傷時形成的“爪形手”陰影區表示手背感覺障礙區104尺神經損傷的機能檢查表現為:①令患者握拳,可見第四、五指屈曲不全,第三指部分屈曲不全。②第五指末節不能屈曲(或把手緊貼于桌上,小指不能搔抓)。③手指不能分開和并攏,特別是第四、五指。④拇指試驗,令病人用兩手在彎著的食指和伸直的拇指夾住一張紙條,為了夾住,病人需用正中神經支配的拇屈肌屈曲拇指末節做夾住動作。
尺神經損傷見于——肘部病變:如,骨折、移位、受壓、關節炎、滑囊炎、囊腫、肘部先天畸形等。1056.正中神經——臂叢次級外側束(頸5~7)和內側束(頸8~胸1)神經根的纖維組成。
——管理:運動——前臂的旋前(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的作用),支配下列諸肌:①旋前圓肌(頸6~7)前臂旋前②橈側腕屈肌(頸6~7)腕屈曲及外展③掌長肌(頸7~胸1)握拳并屈腕④拇長屈肌(頸6~7)拇指末節屈曲⑤指深屈肌之橈側部(頸7~胸1)第二、三指末節屈曲⑥拇短展肌(頸6~7)拇指外展⑦拇短屈肌(頸6~7)拇指第一節屈曲⑧拇指對掌肌(頸6~7)拇指對指⑨第一、第二蚓狀肌(頸6~7)第二、三指第一節屈曲
這兩指的末節伸直106感覺——a.手掌橈側2/3區;b.第一、二、三指掌側面和背面末節;c.第四指橈側一半的皮膚。107病變表現:a.前臂旋前困難b.手掌屈力減弱(尺神經支配的尺側腕屈肌尚存)c.第一、二、三指不能屈曲——不能做對指運動,不能捏東西d.第二、三指中節不能伸e.肌萎縮在魚際部最明顯——形成“猿手”
(手掌變平,拇指緊靠食指)f.分布的區域內有淺感覺喪失g.常有,植物神經癥狀。如第一、二、三指皮膚呈青紫色或蒼白色,指甲無光易斷皮膚角化過度,毛發過多及潰瘍等108正中神經損傷時——1、大魚際肌肉萎縮,
2、手掌平坦,
3、拇、食、中指屈曲動作和拇指對掌動作喪失——呈“猿手”合并尺神經損傷時更為明顯。虛線——正中神經損傷時的感覺障礙,
實線——尺神經損傷時的感覺障礙109正中神經損傷時,握拳的特殊手形,也稱“槍手”110正中神經受損少見。正中神經損傷的機能檢查表現為:①握拳時,第一、二指不能屈曲,第三指屈曲不全②拇指和食指末節不能屈曲,手掌緊貼于桌面上食指不能“搔抓”③拇指試驗時,病人不能屈拇指夾紙,必須伸直拇指內收(尺神經支配拇收肌)才能夾住1117.臂內側皮神經——管理:臂內側面皮膚。——病變:感覺障礙和疼痛
——臂內側面的分布區域
8.前臂內側皮神經——管理:前臂內側面皮膚。——病變:感覺障礙、疼痛前臂——分布區域中112胸神經第1~12胸神經根組成
后支運動纖維支配背部肌肉感覺纖維分布于背后皮膚
前支肋間神經
肋下神經三、胸神經損傷的定位診斷上6對肋間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參與呼吸運動的胸廓肌肉(前鋸肌、肋提肌、肋間肌、肋下肌、胸橫肌)下5對肋間神經和肋下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除參與呼吸運動的胸廓肌肉外,還支配腹壁諸肌(腹直肌、腹斜肌、腹橫肌)113病變:肋間神經損傷的表現:a.相應區域疼痛b.相應區域感覺減退c.下5對肋間神經和肋下神經損傷時,可伴有腹壁反射消失,腹壁肌肉不全麻痹
肋間神經痛:
——臨床常見特點:陣發性或持續性沿肋間神經支配區劇痛咳嗽、噴嚏、深吸氣時加重可有相應肋間的感覺過敏病因主要為鄰近器官和組織的病變特殊類型:帶狀皰疹性肋間神經痛114腰叢——由第1~3腰神經前支,第4腰神經和第12胸神經前支的一部分組成
主要分支:股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四、腰叢神經損傷的定位診斷1151.股神經(腰2~4)
——管理:運動纖維:支配髂腰肌、股四頭肌等
感覺纖維:股前皮神經分布于大腿前面下2/3的皮膚
隱神經分布于小腿前內側的皮膚116破壞性病變:①腹股溝韌帶以下損傷時:a.小腿不能伸,股四頭肌萎縮b.膝反射消失c.在隱神經分布區內有感覺障礙
②股神經在腹股溝韌帶以上損傷時d.更有大腿前面的感覺障礙(股前皮神經)
③如果股神經損傷之部位最高e.則髂腰肌麻痹——大腿不能向腹部屈曲,仰臥位時不用手撐便不能坐起。病人行走困難,因為患肢抬不起來而邁步很小。117刺激性病變——疼痛:
病人大腿前面疼痛
瓦色曼征陽性——囑病人俯臥,直抬其患肢則疼痛加重1182.閉孔神經(腰2~4)——管理:運動纖維:主要支配股部一切內收肌群和閉孔外肌感覺纖維:分布于大腿內側面的下部。閉孔神經損傷:a.大腿不能內收,一腿不能擱在另一腿上b.腿外旋困難(閉孔外肌麻痹)c.感覺分布區發生感覺障礙1193.股外側皮神經(腰2、3)——管理:為感覺神經,纖維分布于大腿外側面皮膚
因該神經的細支穿過闊筋膜及腹股溝韌帶下行進,于縫匠肌的起始部行至淺表,故易受到各種損傷和壓迫
股外側皮神經損傷——股外側皮神經炎支配區域內的皮膚上出現感覺異常,如有蟻行感或麻木有時還有刺痛,燒灼痛皮膚分布區可有感覺減退偶有感覺過敏
病因:腹股溝韌帶下方或穿出大腿闊筋膜時受壓而損傷
有時與感染、中毒有關。120五、骶叢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骶叢
由第4腰神經的前支一部分,第5腰神經前支和全部骶、尾神經前支組成。
主要分支:坐骨神經腓總神經腓深神經腓淺神經脛神經臀上神經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1211.坐骨神經(腰4~骶3)分布和走行:為人體中最粗大的神經,其總干和分支延伸于整個下肢。
梨狀肌下孔出骨盆臀大肌深面
坐骨結節和股骨大轉子之間大收肌與股二頭肌
下降至腘窩分二支內側脛神經
外側腓總神經
坐骨神經及其分支管理:運動纖維——支配大腿肌后群、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肌、小腿肌前群和足背肌以及腓骨長、短肌。
感覺纖維——分布于小腿后面和足底、小腿前外側面下部和足背、趾背的皮膚。122坐骨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①感覺障礙:疼痛(坐骨神經痛)和感覺缺失②運動障礙:下運動神經元癱瘓③反射改變:④營養障礙123①坐骨神經痛,特點:范圍: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性質:鈍痛、刺痛伴燒灼感,疼痛從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側向遠端放射誘因:彎腰、活動下肢等可使疼痛加重發作時間:持續性疼痛伴陣發性加劇特殊減痛姿勢:病人行走時,腰部彎向健側以減少患肢的負擔,肩部再偏向患側以略保持身體平衡壓痛點:臀點——坐骨結節和大轉子之間——環跳、承扶腘點——在腘窩內——委中腓點——腓骨頭下——陽陵泉踝點——外踝前后——昆侖、丘墟直腿抬高試驗陽性。124感覺缺失:
——一般在小腿外側及足的外側有感覺缺失②運動障礙: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肌無力:膝關節屈曲無力,
踝、趾關節屈曲不能,
足內、外翻不能,
足所有肌肉麻痹。肌肉萎縮:足、小腿、大腿后群肌肉萎縮。125③反射改變:深反射: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淺反射:跖反射減弱或消失④營養障礙:局部皮膚干燥或水腫,足底皮膚角化過度。126坐骨神經痛的鑒別診斷:
①椎管內病變(如腫瘤、感染等)所致:根性坐骨神經痛癥狀多涉及雙側伴其它椎管內病變體征腰穿時會發現阻塞或腦脊液異常。127②脊柱病變(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骨質增生等)所致:
——根性坐骨神經痛,特點:a.腹壓增加(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時能使疼痛加劇b.病變椎間盤相應的椎旁壓痛
(一般在腰4~5或腰5~骶1之間)c.伴腰部活動受限d.腰椎生理彎曲消失e.肌肉壓痛不明顯,而肌萎縮較為明顯。f.有腦脊液沖擊征,直腿抬高試驗陽性g.踝反射減弱或消失h.伴小腿外側或足背外側感覺減退128③坐骨神經干病變臨床特點:
——干性坐骨神經痛a.疼痛主要在大腿后面,而無明顯腰痛。b.坐骨神經干的諸壓痛點(如臀點、腘點、腓點、踝點等)特別顯著,而缺失腰椎旁壓痛點,c.直腿抬高試驗明顯陽性,但一般無腦脊液沖擊征。d.膝腱反射多為增強,踝反射在病變早期可正常甚或增強,慢性期亦可減弱甚或消失,e.小腿肌肉尤其腓腸肌有明顯壓痛,f.小腿外側及足背多有感覺異常如針刺、燒灼和麻木感,而客觀感覺障礙較少見。129根性坐骨神經痛干性坐骨神經痛發病部位根部干部病因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等感染、注射損傷、梨狀肌綜合征等增加腹壓疼痛明顯加重,呈放射性疼痛可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合同管理工程師《合同法務》模擬題
- 復印機租賃協議
- 高齡用工免責協議書
- 拆遷征收補償協議書
- 2025年03月山東華宇工學院博士人才公開招聘(5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大興安嶺地區“地委書記進校園”引才14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南通市海門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天津市武清區高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模擬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顏料紅系列項目安全風險評價報告
- 長治醫學院《形勢與政策(5)》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度杭州市二手房交易合同履行監管措施3篇
- GB/T 36547-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
- 《民航服務與溝通學》課件-第25講 值機處旅客的溝通技巧
- 2024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解讀
- 重難點31 阿基米德三角形(舉一反三)(新高考專用)(學生版) 2025年高考數學一輪復習專練(新高考專用)
- 青春自護-遠離不良誘惑主題班會
- 生豬屠宰獸醫衛生檢驗人員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大自然的語言》課件
- 智能安防監控系統維護手冊
-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音樂 第三單元 洪湖水浪打浪 教案
- 理解性默寫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