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實驗指導_第1頁
病理學實驗指導_第2頁
病理學實驗指導_第3頁
病理學實驗指導_第4頁
病理學實驗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學實驗指導河北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病理教研室李志紅

1.前言

2.大體標本—般觀察方法和本卷須知3.病理組織切片標本的一般觀察方法和本卷須知4.各器官的觀察方法5.正常器官的重量和大小8.各章節實驗指導7.實驗課作業要求前言

返回大體標本—般觀察方法和本卷須知

1.判定所觀察的標本是什么組織或器官2.判定該標本中有無病理變化(病變)3.判定病變的性質及其開展的階段

4.在學習、觀察一種病變時盡量做到幾個聯系,主動訓練邏輯思維和推理等能力

5.觀察大體標本的本卷須知返回1.判定所觀察的標本是什么組織或器官:

運用已經學過的解剖學知識首先認出標本是何組織或器官?是哪—側的(指成對的有明顯解剖學標志能分出左右器官如肺等)或是該組織器官的哪—局部(如心、腦、腸等的哪—局部)?返回

2.

判定該標本中有無病理變化(病變):在判明是何器官組織之后,就要運用所學的該種器官組織的解剖學知識觀察它有無異常,即有否病變?為防止遺露病變和培養我們的科學作風,在觀察標本時應當按—定程序進行觀察、描述。一般的觀察程序

(1)首先檢查器官的大小、重量、形狀、顏色、硬度等,看有無異常。

(2)切開的實質性器官的檢查順序往往是自外向內逐—進行,即被膜→實質→腔道及血管→其它附屬裝置等,

(3)對空腔器官的檢查順序往往是自內向外逐—進行(當然自外向內亦可)。

返回3.判定病變的性質及其開展的階段:在這—過程中—般可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實事求是地觀察和描述標本中病變的形態特點;(2)根據己觀察到的病變形態特點和所學的病理知識,初步判定一下該病變可能屬于哪一種或由哪幾種病理過程?(3)在上述判定的根底上,初步確定是哪種病變,也可能含兩種以上的病變。返回4.在學習、觀察一種病變時做到幾個聯系,訓練邏輯思維和推理等能力:

(1)動與靜的聯系;

(2)宏觀與微觀的聯系;

(3)與臨床密切的聯系;

(4)各病變間的聯系。

返回5.觀察大體標本的本卷須知:

(1)固定液:10%的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后的標本,組織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觀察標本時要注意輕拿輕放標本瓶,在拿起來觀察時應用雙手,托住標本瓶,以免損壞;不準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蕩,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濁影響對標本的保持和觀察。(3)在復習標本架或標本柜中的標本時,在觀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處,不要亂放。返回病理組織切片標本的一般觀察方法和本卷須知1.肉眼觀察

2.低倍鏡觀察

3.高倍鏡觀察

4.油浸鏡觀察

返回1.肉眼觀察:持所要觀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觀察以下內容:

(1)是什么組織或器官〔大局部切片以肉眼即可判定出是什么組織或器官〕;

(2)切片的密度、顏色等是否—致:這種—致與否,不是指正常結構中不同部位上的差異,而是異常改變造成的。返回2.低倍鏡觀察:用肉眼觀察后,區分出切片的上下面,再放入顯微鏡下,用低倍鏡觀察。

(1)觀察方法:實質器官一般由外(被膜側),向內,空腔器官由內向外逐層觀察。觀察每層時亦應從一端開始,一個視野挨一個視野地連續觀察。以免遺漏小的病變。

(2)觀察內容:①是何組織、器官以印證肉眼判定是否對,以便總結提高;②根據組織學和病理學知識判定該組織是否正常?哪局部正常哪局部異常?還是全部異常?③如有病變再進一步觀察、描述它是什么改變,屬于哪種病變?返回

3.高倍鏡觀察

必須在利用低倍鏡全面觀察之后,為了進一步清楚地觀察某些病變的更微細的結構才換用高倍鏡觀察。因為直接用高倍鏡觀察既容易因調不好焦距而損壞鏡頭或切片,又容易漏掉病變而誤診,所以一般是在低倍鏡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鏡觀察的地方之后,把該處移到低倍鏡的視野中央,再換用高倍鏡觀察你所要觀察的內容。

返回

4.油浸鏡觀察

在病理組織切片觀察中很少用,必須將要觀察局部移到高倍鏡視野中央后再換用油浸鏡頭觀察。返回各器官的觀察方法

〔一〕心臟的觀察方法〔二〕血管的觀察方法〔三〕肺臟的觀察方法〔四〕肝臟的觀察方法〔五〕消化管的觀察方法〔六〕脾臟的觀察方法〔七〕腎臟的觀察方法〔八〕腦的觀察方法返回〔一〕心臟的觀察方法1.肉眼觀察

〔1〕外部觀察

a.大小:常與死者手拳相似。b.重量:正常成人約250g左右,女的稍輕些。c.形狀:正常為圓錐形,心臟各部有肥大。d.外膜的性狀:如有無出血點及滲出物附著。

〔2〕內部檢查

a.心臟內容物如何:有無血栓形成。心腔之大小。b.壁的厚度:左心室壁最厚處0.8~1.0cm,右心室壁厚為其三分之一。

c.心肌的性狀:色、光澤度、硬度等;如有無瘢痕形成及梗死等。d.心內膜和各心瓣及腱索、乳頭肌等的形態:如瓣膜有無血栓形成、增厚、腱索有無增粗變短等情況。

下一張〔一〕心臟的觀察方法2.切片觀察方法:

〔1〕心外膜:外膜外表有無滲出物附著,有無因機化而增厚的情形,有無出血,冠狀動脈有無硬化等。

〔2〕心肌:心肌纖維橫紋是否清楚,有無變性、壞死等改變,然后再看心肌間質的改變,如血管有無充血、出血、間質內有無水腫和與正常不一致的地方。

〔3〕心內膜:內膜〔包括心瓣膜〕有無異常之處。返回〔二〕血管的觀察方法

1.肉眼觀察方法:

〔1〕內容物:血液性狀,有無其他異常物質如固形物。

〔2〕內腔:有無擴張及狹窄?

〔3〕內面:即內膜,其光滑度、色調及病變。

〔4〕壁:厚度、硬度。

〔5〕外部:走行及分枝、粗細、顏色及硬度等。

2.切片觀察方法:觀察因系空腔臟器,可按內膜、中膜、外膜的順序觀察。

〔1〕內容物:血管腔內有無異常物質存在?如血栓形成。

〔2〕內膜:有無增厚,增厚的物質是什么?

〔3〕中膜:有無被破壞的情形或異常之外?有無萎縮或肥厚?

〔4〕外膜:營養血管有無改變,外膜內有無炎細胞浸潤及其他改變。返回〔三〕肺臟的觀察方法1.肉眼觀察方法:

〔1〕肺之外表檢查:

a.

胸膜:光滑、光澤、顏色、肥厚、有無其他異常物質被覆等?

b.大小:左右兩肺各肺葉的大小〔含氣量等〕;

c.形狀:有無增大或變小情形;

d.重量:成人左肺325~450g,右肺375~550g;

f.顏色:主要決定于含氣量、含氣量及碳末沉著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小兒為粉紅色,隨年齡增加,由于碳末的沉著而逐漸變化,成人為灰褐色至灰黑色。

g.

硬度:正常柔軟〔投水中可浮起〕。〔2〕肺切面檢查:

a.肺實質的性狀:正常肉眼可見疏松的肺泡,有無病變區、變實否、顏色如何?

b.支氣管:參照空腔臟器的檢查方法〔內腔、腔的大小、壁的厚薄等〕。

c.血管:包括肺動脈、靜脈,方法同血管的觀察方法。下一張〔三〕肺臟的觀察方法

2.切片的觀察方法

〔1〕胸膜:厚薄、附著物等〔如有是什么樣的?〕〔2〕肺泡及肺泡道:

a.腔的大小:有無擴張或變小?異常內容的有無〔液體、細胞成分等〕?

b.肺泡壁的改變:如血管有無充血、炎性細胞浸潤。〔3〕支氣管:

a.

壁的改變:如有無炎細胞浸潤、血管充血?

b.腔的大小:有無擴張?有無異常內容物?

c.

血管:內容的異常,血管壁有無硬化?

d.間質:氣管周圍結締組織和小葉間結締組織、注意量之多少,有無其他細胞成分?

在檢查切片的過程中,如發現有與正常不—致的地方〔即病變〕,那么須注意檢查病變在什么地方,范圍大小,病變本身的性

狀〔即由什么物質構成的,怎樣排列,與周圍組織關系〕。返回(四)肝臟的觀察方法

1.肉眼觀察方法:

〔1〕外表的檢查:a.大小、重量、外形、硬度。b.被膜〔肥厚、有無異常物質附著、平滑否〕c.色:正常肝呈紅褐色。d.膽囊及膽管的狀態:有無增厚,有無結石,膽管有無擴張?e.門靜脈、肝動脈、肝靜脈的狀態:內膜有無增厚及血栓形成?〔2〕切面的檢查:

a.色調;

b.光澤;

c.小葉:正常約1~2mm大。

2.切片觀察方法:

〔1〕肝小葉的結構:是否完整、正常。中央靜脈及血竇有無擴張及充血,肝細胞排列是否整齊,肝細胞有無變性及硬化?Kupffer細胞有無腫大與增生。〔2〕匯管區:膽管、動脈、靜脈及間質有無異常所見。〔3〕被膜:有無增厚或滲出物附著?返回(五)消化管的觀察方法

1.肉眼觀察法:

〔1〕內容物:有無異常?〔2〕內腔:有無狹窄、閉塞或擴張?〔3〕粘膜:顏色、厚度、有無其他異常處?〔4〕壁:厚度正常否?〔5〕漿膜:有無異常物質附著?

2.切片觀察方法:按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及漿膜層的順序依次觀察,發現有無與正常時不一樣的地方,然后注意觀察該處的改變。返回(六)脾臟的觀察方法

1.肉眼觀察方法:

〔1〕

外表檢查:

大小:正常體積約12cm×8cm×3cm,有無腫大或縮小等?

重量:正常約150g。

形狀:注意脾切跡。

被膜的性狀:正常略有皺紋,外表有無滲出物附著?

顏色:正常呈暗紅褐色。

硬度〔2〕切面檢查

紅髓的性狀:一含血量多少、顏色、正常暗紅色。

白髓:正常肉眼可見,白色粟粒大的小點。

脾小梁

有無局限性病變:如有其性狀如何?

脾動脈及靜脈的狀態:有無硬化及血栓形成?下一張(六)脾臟的觀察方法

2.切片的觀察方法:

〔1〕被膜:增厚否、有無滲出物附著。

〔2〕小粱:血管。

〔3〕白髓:包括中央動脈有無硬化。

〔4〕紅髓:脾竇擴張充血否,竇內網織內皮細胞及多核白細胞增多否。

〔5〕有無局部性病灶:如有、其結構如何?

返回〔七〕腎臟的觀察方法1.肉眼觀察方法:〔1〕外表檢查:

a.大小:有無萎縮或肥大。

b.重量:平均成人重約120g。

c.外形:有無形狀上的異常。

d.外表:平滑否,有無凹陷或呈顆粒狀.靜脈的擴張程度。

e.顏色:正常一般為紅褐色。

f.硬度

g.被膜剝離難易:正常時易剝離。

h.有無限局性病址:如有是什么樣的。〔2〕切面檢查:

a.顏色

b.光澤度:正常時新鮮標本有一定光澤。

c.皮、髓質的厚度及形態有否異常:皮質厚度正常6~7mm。

d.限局性病灶之有無

e.腎盂:有無內容物、內腔大小、粘膜狀態。

f.血管:動脈有無增厚(硬化)及其他改變。下一張〔七〕腎臟的觀察方法

2.切片的觀察方法:〔1〕腎小球:大小、數有否多少,血管叢細胞核之多少,其他異常。

〔2〕腎球囊:囊的內容、囊壁有無肥厚及上皮細胞有無增多等。

〔3〕腎曲管:腔之大小、內容物有無及其性狀,上皮細胞的狀態,有無變性及壞死。

〔4〕血管:弓形動脈、小葉間動脈、細動脈〔入球動脈〕等有無硬化或血栓形成等。

〔5〕間質:有無增殖、細胞浸潤、血管的狀態。返回〔八〕腦的觀察方法1.肉眼觀察〔1〕外表檢查:重量、形狀有無異常。a.

腦膜血管擴張充血否、尤其注意腦回外表的小血管的狀態b.腦膜內有無異常物質存在,如水腫、出血及滲出物等。c.腦回的寬窄、腦溝的深淺等。〔2〕切面檢查:實質血管有無充血、出血或其他與正常不—致的地方,如有,其性狀如何。

2.切片觀察〔1〕腦膜:血管有無充血、出血,腦膜內有無異常滲出物存〔2〕腦實質:實質內血管有無充血。血管周圍腔(威一羅氏腔)內有無滲出物存在、神經細胞有無變性及壞死〔但須作尼氏體特

殊染色觀察〕?膠質細胞有無增生或結節?腦組織有無壞死或其他局限性病變之處?如有其性狀如何。返回附:正常器官的重量和大小

下面是成人正常器官的重量和大小的平均值:1.腦:男1300~1500g

女1100~1300g2.脊髓:長40~50cm

重25~27g3.心臟:男250~270g

女240—260g

左右心房壁厚度0.1~0.2cm

左心室厚度0.9~1.0cm

右心室厚度0.3~0.4cm

三尖瓣周徑11cm

肺A瓣周徑8.5cm

二尖瓣周徑10cm

主A瓣周徑7.5cm4.肺臟:左肺重325~450g,右肺重375~550。

下一張附:正常器官的重量和大小

5.主A:升部周徑7.5cm

胸主A周徑4.5~6cm

腹主A周徑3.5~4.5cm6.肝臟:重量1300~1500g

大小25~30cm×19~21cm×6~9cm7.脾臟:重量140~180g

大小3~4cm×8~9cm×12~14cm8.腎臟:重量(—側)120~140g

大小3~4cm×5~6cm×11~12cm

皮質厚0.6~0.7cm9.胰腺:重量90~120g

大小3.8cm×5cm×18cm10.甲狀腺:重量30~70g

l.5~2.5cm×3~4cm×5~7cm11.腎上腺每個重5~6g返回〔2〕頸總動脈插管:在急性實驗中,頸總動脈插管作測量動脈血壓或放血用。頸總動脈位于氣管外側,其腹面被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狀肌所覆蓋,別離兩條肌肉之間的結締組織,在肌腱下可找到粉紅色較粗大的血管,用手指觸之有搏動感,即為頸總動脈。頸總動脈與頸部神經被結締組織膜束在一起,將頸總動脈別離出來,剔盡周圍結締組織,游離出長3~4cm的頸總動脈,盡可能向遠心端游離,在動脈下穿2根線,用其中一根結扎遠心端,用動脈夾夾住其近心端,結扎處與動脈夾夾閉間的頸總動脈長度約需3cm。用眼科鑷柄墊在頸總動脈下方,用眼科剪在遠心端結扎線的近心側0.3cm處以45°的角度在動脈壁上作一斜切口,切口約為管徑的1/3~1/2,然后將準備好的充滿肝素溶液的動脈導管由切口向心臟方向插入動脈內。用已穿好的線扎緊插入導管的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