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_第1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_第2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_第3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_第4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測試試卷

一、信息類文本閱讀(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朝氣蓬勃,而朝氣蓬勃也是盛唐時代的性格。盛唐氣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藝術形象,在這里思想性與藝術性獲得了高度統一。有人認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這是不全面的,應該說屬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屬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離騷》,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是強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體描述黑暗面。究竟是帶著更多黑暗的重壓,還是帶著更多光明的展望來歌唱,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這事實上正是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氣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愛的正面的東西,反映了時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漲,這是盛唐氣象所具有的時代性格特征。它是屬于人民的,是與黑暗力量、保守勢力相敵對的,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時代是一個統一的時代,是一個生活和平繁榮發展的時代,它不同于戰國時代,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驚險變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為平易開朗?!冻o》比《國風》復雜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詩與《國風》更為接近,這一深入淺出而氣象蓬勃的風格,正是盛唐詩歌所獨有的。

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比绻麊螐淖置嫔峡?,已經是“萬古愁”了,感情還不沉重嗎?然而正是這“萬古愁”才夠得上盛唐氣象,才能說明它與“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氣象可以匹敵,有著聯系,才能說明盛唐的詩歌高潮比陳子昂的時代更為氣象萬千。我們如果以為“白發三千丈”“同銷萬古愁”僅僅是說愁之多、愁之長,也還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會發現這個形象的充沛飽滿,這才是盛唐氣象真正的造詣。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說愁多、愁長,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這個形象絕不是盛唐氣象,它說愁多、愁長,卻說得那么可憐;它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在形象上簡直是無法比擬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也是典型的盛唐氣象。盛唐氣象是飽滿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發三千丈”時不覺得夸大,它細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壺”時不覺得細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說明了整個春天的世界。它玲瓏透徹而仍然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它帶來了如太陽一般豐富而健康的美學上的造詣,這就是歷代向往的屬于人民的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是中國古典詩歌造詣的理想,因為它鮮明、開朗、深入淺出;那飛動的形象、豐富的想象、飽滿的情緒,使得思想性與藝術性在這里統一為豐富無盡的言說。這也就是傳統上譽為“渾厚”的盛唐氣象的風格。

(摘編自林庚《盛唐氣象》)

材料二:

唐朝繼隋之后,經過太宗貞觀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裝點了北朝的“質”,北朝的“質”充實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一種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長、與唐帝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相適應的新文化達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富有深厚內涵的新文化的升華。

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會,居住著許多外國的王侯、供職于唐朝的外國人、留學生、求法僧,外國的音樂家、舞蹈家、美術家,以及大量外來的商賈,至于外國的使臣更是絡繹不絕。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蘭教、襖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的交流也給盛唐社會注入新的氣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開了盛唐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胸襟,這對氣象的形成無疑起了積極作用。

無法想象,在一個民生凋敝、戰亂頻仍、國家分裂的時代會有什么氣象可言。關于盛唐經濟繁榮的局面,文獻不乏記載?!叭思壹Z儲,皆及數歲。”(元結《問進士》)“四方豐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鄭繁《開天傳信記》)從中宗神龍元年到玄宗天寶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間,唐朝人口增幅達40%,人均糧食達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釋、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現比較自由的氣氛。在思想比較自由的氣氛中,詩人們可以從各方面汲取營養。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維崇佛。他們的不同信仰,對于形成各自的詩歌風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實行抑制門閥士族的政策,以科舉取士,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與此同時,文化也從少數士族文人手中轉移到中下層庶族文人手中。這批在唐朝建國后成長起來的新人,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比較了解社會的實際、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們有抱負、有見識、有能力,敢于沖破舊的藩籬開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實際上主要是這批新人創造出來的,盛唐氣象也就是這批新人的氣象。

(摘編自袁行霈《盛唐詩歌與盛唐氣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氣蓬勃作為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既是盛唐詩歌獨有的藝術風格,也是盛唐時代的性格特征。

B.認為,屬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屬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東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詩句“白發三千丈”“與爾同銷萬古愁”不僅僅在說愁之多、愁之長,更體現出形象的充沛飽滿。

D.在儒釋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詩人們可以多方面汲取營養,李白、杜甫、王維不同的詩風與其不同的信仰有關。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帶著光明的展望來歌唱,他的《離騷》表現出強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傾向,是盛唐氣象的源頭和先聲。

B.盛唐氣象是與大唐帝國政治、經濟、思想、外交、藝術等相適應的文化風貌特征,“渾厚”是其鮮明的風格。

C.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會,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留學、供職、經商、求法、傳教,盛唐氣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文化新人誕生,門閥士族長期以來壟斷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不能體現“盛唐氣象”的一項是()

A.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C.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4.材料一是如何增強論證說服力的?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

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會的一名成員,請你為課題“盛唐氣象的成因探析”寫一份報告,請結合材料二列出提綱。

1.B

2.B

3.D

4.①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②語言表述嚴謹。如“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總是”“更為接近”“單從字面上看”等語句的使用。

5.示例: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對盛唐氣象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②和平安定、經濟繁榮的社會局面,為盛唐氣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③自由開放的思想氛圍,對盛唐詩人的詩歌風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門閥士族政策的實行,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他們沖破舊的藩籬開拓新的局面,創造出盛唐文化。

社會科學類;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題考查篩選、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篩選題的答題步驟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內容,從整體和局部找出表明觀點的語句,形成整體印象,尤其要注意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③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2)本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

(3)此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觀點和論證的方法。

(4)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作品論證特點的能力。包括論證思路、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包括: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引用論證: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5)本題考查概括文本內容要點、篩選信息、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解答本題,應當明確題干的具體要求,找到材料中相關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概括材料主要內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語句摘錄法。通過摘錄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方法二:要點歸納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內容的詞語或者句子找出來,歸納組織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層意合并法。先將文段分層歸納出層意。然后在層意的基礎上提煉概括。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B.“多歌唱正面的東西,很少描述黑暗”錯誤,選項理解不當。原文是“屬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屬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沒有程度上的要求。

故解析為:B。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并理解文中內容的能力。

A.“是盛唐氣象的源頭和先聲”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時代不同于屈原所處的戰國時代,《楚辭》的風格與盛唐詩歌風格不同,可知選項無中生有。

C.“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留學、供職、經商、求法、傳教,盛唐氣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說“中外文化的交流,打開了盛唐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胸襟,這對氣象的形成無疑起了積極作用”,而結合下文可知,盛唐氣象形成的原因有“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思想自由”“打破門閥壟斷”等多個方面。

D.“門閥士族長期以來壟斷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顛倒,原文說的是“唐朝實行抑制門閥士族的政策,以科舉取士,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

故解析為:B。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內容并據此推斷的能力。

D.《夜雨寄北》抒發的是離別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氣,不屬于盛唐氣象。

故解析為:D。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的能力。

增強論證說服力,一般可以從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角度去考慮。材料一中,為論證“屬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舉例“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離騷》,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是強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體描述黑暗面”;為論證盛唐氣象“朝氣蓬勃”“充沛飽滿”,舉例李白的《將進酒》,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并點出“盛唐氣象是飽滿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發三千丈’時不覺得夸大,它細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壺’時不覺得細小”,大氣象到小細節都通過舉例論證,說明了盛唐氣象的蓬勃飽滿?!笆⑻茣r代是一個統一的時代,是一個生活和平繁榮發展的時代,它不同于戰國時代,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驚險變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為平易開朗”“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說愁多、愁長,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這個形象絕不是盛唐氣象……它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在形象上簡直是無法比擬的全然不同的境界”,運用對比論證,論證了盛唐氣象的時代因素和表現特征。多處引用詩句,是引用論證;“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說明了個春天的世界”“它帶來了如太陽一般豐富而健康的美學上的造詣”等句子,是比喻論證??傊\用多種論證方式,讓論證更有說服力。其次,從語言上看,文章表述極為嚴謹,如“有人認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這是不全面的”“屬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如果單從字面上看”等,不過于絕對,顯得嚴謹客觀,更富有說服力。

故解析為:①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②語言表述嚴謹。如“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總是”“更為接近”“單從字面上看”等語句的使用。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材料二第一段“一種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長、與唐帝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相適應的新文化達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富有深厚內涵的新文化的升華”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開了盛唐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胸襟,這對氣象的形成無疑起了積極作用”可見,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對盛唐氣象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從“無法想象,在一個民生凋敝、戰亂頻仍、國家分裂的時代會有什么氣象可言。關于盛唐經濟繁榮的局面,文獻不乏記載”可見,和平安定、經濟繁榮的社會局面,為盛唐氣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從“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釋、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現比較自由的氣氛……詩人們可以從各方面汲取營養……不同信仰,對于形成各自的詩歌風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見,自由開放的思想氛圍,對盛唐詩人的詩歌風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從“唐朝實行抑制門閥士族的政策,以科舉取士,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他們有抱負、有見識、有能力,敢于沖破舊的藩籬開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實際上主要是這批新人創造出來的,盛唐氣象也就是這批新人的氣象”可見,抑制門閥士族政策的實行,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他們沖破舊的藩籬開拓新的局面,創造出盛唐文化。

故解析為: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對盛唐氣象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②和平安定、經濟繁榮的社會局面,為盛唐氣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③自由開放的思想氛圍,對盛唐詩人的詩歌風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門閥士族政策的實行,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他們沖破舊的藩籬開拓新的局面,創造出盛唐文化。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文城

余華

在溪鎮有一個人,他的財產在萬畝蕩,那是一千多畝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猶如繁茂的樹根爬滿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麥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蘆葦和竹子,還有青草和樹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榮。他開設的木器社遐邇聞名,生產的木器林林總總,床桌椅凳衣櫥箱匣條案木盆馬桶遍布方圓百里人家,還有迎親的花轎和出殯的棺材,在嗩吶隊和坐班戲的吹奏鼓樂里躍然而出。

溪鎮通往沈店的陸路上和水路上,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名叫林祥福的人,他們都說他是一個大富戶。可是有關他的身世來歷,卻沒有人知道,他的外鄉口音里有著濃重的北方腔調,這是他身世的唯一線索,人們由此斷定他是由北向南來到溪鎮。很多人認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場雪凍時來到的,當時他懷抱不滿周歲的女兒經常在雪中出現,挨家挨戶乞討奶水。他的樣子很像是一頭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時候的溪鎮,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幾乎都見過林祥福,這些當時還年輕的女人有一個共同的記憶;總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時,他來敲門了。她們還記得他當初敲門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門,輕微響了一聲后,就會停頓片刻,然后才是輕微的另一聲。她們還能夠清晰回憶起這個神態疲憊的男人是如何走進門來的,她們說他的右手總是伸在前面,在張開的手掌上放著一文銅錢。他的一雙欲哭無淚的眼睛令人難忘,他總是聲音沙啞地說:“可憐可憐我的女兒,給她幾口奶水?!?/p>

他的嘴唇因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凍裂以后布滿了一條一條暗紅的傷痕。他站在他們屋中的時候一動不動,木訥的表情仿佛他遠離人間。如果有人遞過去一碗熱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間,感激的神色從他眼中流露出來。當有人詢問他來自何方時,他立刻變得神情遲疑嘴里輕輕說出“沈店”這兩個字。那是溪鎮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個城鎮,那里是水陸交通樞紐,那里的繁華勝過溪鎮。

他們很難相信他的話,他的口音讓他們覺得他來自更為遙遠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從何而來,也不愿意說出自己的身世。與男人們不同,溪鎮的女人關心的是嬰兒的母親,當她們詢問起孩子的母親時,他的臉上便會出現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凍時的溪鎮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會分開,仿佛她們沒有問過這樣的問題。

這就是林祥福留給他們的最初印象,一個身上戴雪花,頭發和胡子遮住臉龐的男人,有著垂柳似的謙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場雪凍時來到的,這個人確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龍卷風后出現在溪鎮的。這個人名叫陳永良,那時候他在溪鎮的西山金礦上當工頭,他記得龍卷風過去后的那個早晨,在凄涼的街道上走來這個外鄉人,當時陳永良正朝著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龍卷風過后金礦的損壞情況。他是從自己失去屋頂的家中走出來的,然后他看到整個溪鎮沒有屋頂了;可能是街道的狹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鎮的樹木部分得以幸存下來,飽受摧殘之后它們東倒西歪,可是樹木都失去了樹葉,樹葉在龍卷風里追隨溪鎮的瓦片飛走了,溪鎮被剃度了似的成為一個禿頂的城鎮。

林祥福就是在這時候走進溪鎮的,他迎著日出的光芒走來,懷抱一個嬰兒,與陳永良迎面而過。當時的林祥福給陳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臉上沒有那種災難之后的沮喪表情,反而洋溢著欣慰之色。當陳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腳,用濃重的北方口音問:“這里是文城嗎?”

這是陳永良從未聽說過的一個地名,他搖搖頭說:“這里是溪鎮?!?/p>

然后陳永良看見了一雙嬰兒的眼睛。這個外鄉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復著“溪鎮”時,陳永良看見了他懷抱里的女兒,一雙烏黑發亮的眼驚奇地看著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緊緊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這樣使勁,她才能和父親在一起。

林祥福留給陳永良的背影是一個龐大的包袱。這是在北方吱啞作響的織布機上織出來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藍色圖案的細布包被,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經泛黃,而且上面滿是污漬。這樣龐大的包被是陳永良從未見過的,在這個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搖晃,他仿佛把一個家裝在了里面。

(有刪改)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華長篇新作《文城》的開頭部分。該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著墨的清末時代,上溯至余華的《活著》之前那個更荒蠻殘酷的時代,也展現了從北至南更廣闊的地理空間。林祥福原本不屬于溪鎮,他的家鄉在遙遠的北方。為了一個承諾他將自己連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見識過溫暖赤誠的心,也見識過冰冷無情的血,最終他徒勞無獲,但許多人的牽掛和眼淚都留在了他身上。

(節選自《文學報·悅讀》)

6.下列對兩則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到“稻谷和麥子、玉米和番薯”等,體現林祥福萬畝蕩的富庶。

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現兩次,兩次出現時都暗示了林祥福的來歷。

C.“龐大的包袱”“白色粗布”等,刻畫了初來溪鎮時的林祥福的形象,形象鮮明。

D.文本二簡要分析了余華《文城》中主人公,交代了文本一的故事背景。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稱講述故事細節,是全知視角,既顯得客觀,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紹人物的身份、背景。

B.文本一多用細節描寫,如林祥福獨特的敲門方式、總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銅錢、欲哭無淚的眼睛等。

C.文本一運用側面描寫,通過哺乳中的女人和陳永良的角度,介紹了林祥福在溪鎮人印象中兩種不同的出現方式。

D.“仿佛把一個家裝在了里面”運用夸張,林祥福背上龐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當,懷抱里的女兒是他唯一的親人。

8.結合兩則文本,簡要概括林祥福的人物形象。

9.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環境描寫的作用。

6.B

7.D

8.①多才多藝,勤勞憨厚;②神秘、沉默寡言,但待人謙和;③剛來溪鎮時貧困窘迫,現在則生活富庶,體現其經歷坎坷、飽經滄桑;④身形魁梧、頑強堅韌。

9.①描繪了龍卷風過后溪鎮飽受摧殘的樣子,只有部分樹木得以幸存;②為下文外鄉人林祥福的出場做了鋪墊;③具有象征意義,飽受摧殘的溪鎮暗示了林祥福從遙遠北方漂泊至此的坎坷經歷,而得以幸存的樹木則象征林祥??赡軙谙傉归_新的生活,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分析作品的結構,概括作品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作品的內涵;小說

(1)本題考查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綜合賞析能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主要對文意、文章的主旨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設錯點概括類一般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選擇題錯誤的選項命制一般都有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2)本題考查文學作品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第一步,瀏覽選項,標考查點。把與“藝術特色”相關的核心詞語標注出來,畫出選項中有關“思路”、“主題判斷”、“情感”、“藝術手法”等內容的名稱。第二步,回歸原文,尋找對應。注意選項帶出的要點是否有原文依據。第三步,對比排除,確定解析。根據“原文內容錯誤”優先的原則,先將有“原文內容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然后再考慮藝術特色賞析不當的選項,最后確定解析。

(3)此題考查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的議論,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4)本題考查把握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一般來說,環境描寫的作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調;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等。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

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現兩次”說法錯誤。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現三次;第一次出現在文本一第二段,點明這是他身世的唯一線索,第二次出現文本一第五段,是向人討要奶水喂養女兒,顯出他的困窘,第三次文本一第八段,是他向陳永良打聽文城的地名,扣住小說的題目,這個細節使整個事件復雜化,讓林永祥的身世更加神秘。

故解析為:B。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

D.“林祥福背上龐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當,懷抱里的女兒是他唯一的親人”無中生有,原文中并無相關描述。原文為“這樣龐大的包被是陳永良從未見過的,在這個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搖晃,他仿佛把一個家裝在了里面”?!胺路鸢岩粋€家裝在了里面”只是的感受。

故解析為:D。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

“稻谷和麥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蘆葦和竹子,還有青草和樹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榮。他開設的木器社遐邇聞名,生產的木器林林總總,床桌椅凳衣櫥箱匣條案木盆馬桶遍布方圓百里人家,還有迎親的花轎和出殯的棺材”表現他多才多藝,勤勞憨厚;“他的外鄉口音里有著濃重的北方腔調,這是他身世的唯一線索,人們由此斷定他是由北向南來到溪鎮”“他們很難相信他的話,他的口音讓他們覺得他來自更為遙遠的北方”“當陳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腳,用濃重的北方口音問:‘這里是文城嗎’”,在人們紛雜的記憶中,只有“北方口音”這個細節不變,讓人們對他的身世猜測也更加撲朔迷離,難以確定?!爱斔齻冊儐柶鸷⒆拥哪赣H時,他的臉上便會出現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凍時的溪鎮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會分開”,為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閉口不答人們關于自己身世和嬰兒母親的問題;“當有人詢問他來自何方時,他立刻變得神態遲疑,嘴里輕輕說出‘沈店’這兩個字”“他不愿意吐露自己從何而來,也不愿意說出自己的身世”,可見,盡管困窘,他卻依然有禮有節,“有著垂柳似的謙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這些都突出了他神秘、沉默寡言,但待人謙和的特點;“為女兒討要奶水”時,他“神態疲憊”“右手總是伸在前面,在張開的手掌上放著一文銅錢”“一雙欲哭無淚的眼睛令人難忘,他總是聲音沙啞地說”,運用神態、動作描寫,“他的嘴唇因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凍裂以后布滿了一條一條暗紅的傷痕”運用外貌描寫,寫出他的困窘、歷經苦難,被生活折磨;由原文“這樣龐大的包袱是陳永良從未見過的,在這個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搖晃,他仿佛把一個家裝在了里面”可知,“龐大”刻畫出林祥福的身形魁梧、頑強堅韌,也象征了他生活的沉重。

故解析為:①多才多藝,勤勞憨厚;②神秘、沉默寡言,但待人謙和;③剛來溪鎮時貧困窘迫,現在則生活富庶,體現其經歷坎坷、飽經滄桑;④身形魁梧、頑強堅韌。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環境描寫的能力。

“溪鎮的樹木部分得以幸存下來,飽受摧殘之后它們東倒西歪,可是樹木都失去了樹葉”描繪了龍卷風過后溪鎮飽受摧殘的樣子,只有部分樹木得以幸存;“林祥福就是在這時候走進溪鎮的,他迎著日出的光芒走來,懷抱一個嬰兒,與陳永良迎面而過”,為下文外鄉人林祥福的出場做了鋪墊;“樹葉在龍卷風里追隨溪鎮的瓦片飛走了,溪鎮被剃度了似的成為一個禿頂的城鎮”,通過寫樹葉“追隨”瓦片“飛走了”,寫溪鎮成為“禿頂的城鎮”來寫龍卷風,動感十足,給讀者很強的沖擊力,同時具有象征意義,飽受摧殘的溪鎮暗示了林祥福從遙遠北方漂泊至此的坎坷經歷,“當時的林祥福給陳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臉上沒有那種災難之后的沮喪表情,反而洋溢著欣慰之色”,而得以幸存的樹木則象征林祥??赡軙谙傉归_新的生活,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故解析為:①描繪了龍卷風過后溪鎮飽受摧殘的樣子,只有部分樹木得以幸存;②為下文外鄉人林祥福的出場做了鋪墊;③具有象征意義,飽受摧殘的溪鎮暗示了林祥福從遙遠北方漂泊至此的坎坷經歷,而得以幸存的樹木則象征林祥??赡軙谙傉归_新的生活,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三、文言文閱讀(共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三月甲寅,張居正乞歸治葬,神宗許之。辭朝,上召見于平臺,勞諭之曰:“朕不能舍先生,恐重傷先生懷,是以忍而允所請。雖然,國事至重,朕將焉依!”居正奏言:“皇上大婚之后,宜撙節愛養,留心萬幾?!币蚍囟蕖I弦酁橹煅蕢櫆I,曰:“先生雖行,國事尚宜留心。”乃賜銀印,曰“帝賚忠良”,令得密封言事。進辭兩宮,各賜贐金,慰諭有加。

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六月乙未,張居正還朝,上召見于文華西室。問沿途所見,稼穡何如?民生何如?邊事何如?居正對甚悉。上大悅,賜休沐十日。十二月,命纂《宗藩要例書》,頒示諸王。先是,世宗朝公族繁盛,國用困竭,以故禮官所裁宗藩條例多刻意抑損。至是,居正等念諸藩裁削、非天子親親意,乃略舉事例未當者十一條,請敕禮官集議,著為令。諸藩于是感激親上,而厚薄親疏有體矣,又不至重困民財。

十年二月丁酉,大學士張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今尚有一事為民害者,帶征稅糧也。夫百姓財力有限,一歲之入,僅足供一歲。不幸歲歉,目前尚不能辦,豈復有余力更完累歲積逋乎!有司避責,往往將今年所征抵完舊逋。即今歲所欠,又為將來帶征矣。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夫與其朘民以實奸貪之囊,孰若盡蠲以施曠蕩之恩。乞諭戶部,核萬歷七年以前積負,悉行蠲免。將見年正額,責令盡寬。在百姓易辦,在有司易征,是官民兩利也?!鄙蠌闹?,詔下,中外大悅。

(節選自《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

朘:剝削。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B.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C.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D.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幾,指帝王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B.“稼穡”,“稼”指收獲谷物,“穡”指種植莊稼,后來泛指農業生產勞動。

C.丁酉,丁為天干,酉為地支,天干地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D.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職官為“有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居正為明神宗所看重,在張居正將歸家治理喪事時,神宗多番安慰,以至哽咽落淚,并賞賜銀印,留下密信以褒獎其忠誠。

B.張居正對于國事頗為留心,他治喪還朝后,明神宗親自召見他,詢問他多方面國家大事,居正都能詳細應答,明神宗非常高興。

C.張居正等人受命編纂《宗藩要例書》,他施法適宜,為君主贏得諸藩的感激親敬的同時,又沒有加重百姓經濟負擔。

D.張居正認為,安民之道在于體察百姓疾苦,他建議朝廷免除萬歷七年之前百姓積欠的賦稅。神宗聽從建議,朝廷內外一片歡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雖然,國事至重,朕將焉依!

②進辭兩宮,各賜贐金,慰諭有加。

14.張居正建議免除百姓累年積欠的賦稅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10.B

11.B

12.A

13.①雖然如此,國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誰呢!

②(張居正)進宮向兩宮辭別,兩宮各賜財物,加倍寬慰曉諭。

14.①百姓財力有限,沒有余力再去完成積欠的賦稅。②主管部門逃避責任。

③一些官吏趁機掠奪百姓。④朝廷免除賦稅之后,可施恩百姓,贏得民心。

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文化常識

(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是翻譯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不能翻譯則采用文字標志斷句和語法斷句。一般來說名詞代詞常作主語或者賓語,因此出現名詞或代詞就在此前或后斷句,還有就是出現的一些虛詞,表示語氣常句尾,可在此后斷句,如果是發語詞,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斷句。

(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細枝末節,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

(3)此題考查綜合分析的能力。綜合分析題,需要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選項逐一排查,設誤常常有時間與發生的事與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在選項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

(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

三月甲寅日,張居正請求辭職歸家治理(父親)喪事,神宗準許了他。張居正辭別朝廷時,皇帝在平臺召見他,安慰并對他說:“朕舍不得先生,卻又擔心讓先生更加傷心,因此強自忍耐應允你的請求。雖然如此,國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誰呢!”張居正上奏說:“皇上大婚之后,應該自我約束,愛養龍體,多多留心于政事。”(張居正)于是伏地哭泣。皇帝也因此哽咽落淚,說:“先生雖然離開,在國事上還應該多加留意?!庇谑琴n給他銀印,上刻“帝賚忠良”字樣,讓張居正可以密封奏章談論軍國大事。(張居正)進宮向兩宮辭別,兩宮各賜財物,加倍寬慰曉諭。

庚辰年,遼東再奏大捷,皇帝歸功于張居正,派遣使者疾馳告知張居正,讓他確定加爵封賞并上報朝廷,并下召催促張居正還朝。張居正因為母親年邁,要等到秋天再上路。皇帝命錦衣衛快馬加鞭到張居正家催其還朝。六月乙未日,張居正還朝,皇上在文華殿西室召見他。詢問沿途所見,農業生產如何?百姓生活如何?邊關軍事如何?張居正應答得非常詳細。皇帝非常高興,賜予他十天假日。十二月,皇帝命令編纂《宗藩要例書》,頒發給諸王看。在此之前,明世宗一朝宗藩人口繁盛,國家財用困乏,因此,禮官所裁定的宗藩條例大多刻意抑損。到此時,張居正等人想到裁減諸藩的待遇,并不是天子親近宗親的本意,于是簡略舉出十一條不恰當的條例,請皇帝下令,由禮官一起討論,形成政令。諸藩因此感激親敬皇上,而厚薄親疏也有法令可依,又不至于加重百姓經濟負擔。

十年二月丁酉日,大學士張居正上奏說:“安定百姓的治國之道,在于體察他們的疾苦?,F在還有一件危害百姓的事情,就是帶征稅糧。百姓的財力是有限的,一年的收入,僅夠供給一年的開支。如果不幸歉收,眼前的生活尚且沒有辦法維持,哪里還有余力再完成累年拖欠的賦稅呢!主管部門逃避職責,常常把今年所征收的賦稅抵交以前拖欠的賦稅。那么今年所拖欠的,又成為以后要帶征的賦稅了。何況征收賦稅輸入官府的稅額和款項繁多,年份混雜,百姓竭盡財力,官吏滿足了自己的欲望。更有甚者,品行不正的主管官吏趁機掠奪百姓。與其剝削百姓來充實奸貪官吏的口袋,不如全部免除來給予百姓浩大的恩情。請求皇上召諭戶部,核查萬歷七年以前積欠的賦稅,全部加以免除。將當年規定的數額,責令全部完成。這對于百姓來說容易做到,對于主管部門來說容易征收,這是讓官府和百姓都得利的方法?!被实勐爮牧怂慕ㄗh。詔書下發之后,朝廷內外都非常歡悅。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庚辰年,遼東再奏大捷,皇帝歸功于張居正,派遣使者疾馳告知張居正,讓他確定加爵封賞并上報朝廷,并下召催促張居正還朝。張居正因為母親年邁,要等到秋天再上路?;实勖\衣衛快馬加鞭到張居正家催其還朝?!按蠼荨笔恰斑|東再奏”的內容,“遼東再奏大捷”句意完整,在其后斷開;“上”是“歸功張居正”的主語,在前斷開,排除CD?!耙阅咐稀钡闹髡Z是張居正,“居正以母老”不可斷開,排除A。

故解析為:B。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稼”’收獲谷物,‘穡’指種植莊稼”錯誤,“稼”指種植莊稼?!胺w”指收獲谷物。

故解析為:B。

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原文內容的能力。

A.“留下密信以褒獎其忠誠”錯誤,根據原文“令得密封言事”可知,明神宗并沒有留下密信給張居正,而是讓他密封上書談論軍國大事。

故解析為:A。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①“雖然”,雖然這樣;“至”,最,極;“焉依”,賓前,依靠誰。

②“辭”,辭別;“贐金”,財物;“慰諭”,寬慰曉諭。

故解析為:①雖然如此,國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誰呢!

②(張居正)進宮向兩宮辭別,兩宮各賜財物,加倍寬慰曉諭。

14.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找到張居正建議免除百姓累年積欠的賦稅上言的內容,從原文“不幸歲歉,目前尚不能辦,豈復有余力更完累歲積逋乎”可知,百姓財力有限,沒有余力再去完成積欠的賦稅。

“有司避責,往往將今年所征抵完舊逋。即今歲所欠,又為將來帶征矣”可見,主管部門逃避責任,使得百姓的帶征稅一直不能繳清。

“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可見,一些官吏趁機掠奪百姓,中飽私囊。

“夫與其朘民以實奸貪之囊,孰若盡蠲以施曠蕩之恩”可見,朝廷免除賦稅之后,可施恩百姓,贏得民心。

故解析為:①百姓財力有限,沒有余力再去完成積欠的賦稅。②主管部門逃避責任。

③一些官吏趁機掠奪百姓。④朝廷免除賦稅之后,可施恩百姓,贏得民心。

四、古詩詞閱讀(共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鷓鴣天①

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②行穿竹,卷罷《黃庭》③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①乾道二年(1166),陸游四十二歲,以言官彈劾謂其“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隆興通判,始卜居鏡湖之三山。②玉瀣:美酒。③《黃庭》:道家經典著作,論養生之道。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首二句“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描寫了居住環境的優美,可以安心過隱居的生活,有陶淵明《歸園田居》的味道。

B.上闋三、四句對仗工整,描寫了詩人飲酒、竹林漫步、讀書、臥榻看山等生活畫面,表明了詩人不問世事、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C.全詞寫閑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調蒼涼,直接抒發不能為國效力惆悵失意的心情。

D.南宋辛派詞人劉克莊評價陸游詞的風格可以分為激昂慷慨、飄逸高妙和流麗綿密三類,這首詞語言流暢華美,應該歸于飄逸高妙一類。

16.這首詞體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詞簡要賞析。

15.C

16.“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詞人把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寫得是如此的優美而又純凈?!吧n煙落照”四字點綴自己居處的環境,第二句中直接點明住在這里與塵事毫不相關,可以一塵不染,安心地過著隱居的生活。三四句寫自己喝完酒就散步穿過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體現了愜意的生活,寫出自己生活的閑適?!柏潎[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詞人說自己貪戀這種曠達的生活情趣,任憑終老田園,隨處都能見到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不隨遇而安呢?這幾句看似曠達,實際上是一種迫于現實的無奈。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兩句可以說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作出了解釋。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無情(他的心腸與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閑視之。怨天實際是抱怨南宋統治者無心恢復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此句道出了詞人對統治者徒使英雄垂暮、無所作為的滿腔悲憤。

表述技巧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度、感情類題目

(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表述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解析。

⑵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的觀點態度能力。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解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解析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15.C.“直接抒發不能為國效力惆悵失意的心情”錯?!霸煳镄哪c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兩句可以說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作出了解釋。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無情(他的心腸與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閑視之。怨天實際是抱怨南宋統治者無心恢復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此句委婉道出了詞人對統治者徒使英雄垂暮、無所作為的滿腔悲憤。故解析為:C。

16.“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描寫的是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清幽純潔,第二句中直接點明住在這里與塵事毫不相關,可以安心地、無憂無慮地過著隱居的生活。三四句寫自己喝完酒就散步穿過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看的書也是闡述養生之道的書,寫出自己生活的閑適愜意。“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詞人貪戀這種瀟灑愜意隨性自由的生活,任憑自己衰老于田園,隨處都能見到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不隨遇而安呢?“不妨”表現出一種迫于現實的無奈。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兩句可以說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作出了解釋。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無情(他的心腸與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閑視之。怨天實際是抱怨南宋統治者無心恢復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此句道出了詞人對統治者徒使英雄垂暮、無所作為的滿腔悲憤。

五、名句默寫(共6分)

17.默寫

(1)《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作為根本的句子是“,”。

(2)在《四章》中,老子提醒世人注意觀察日常事物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如通過觀察車子、器皿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無”的意義,并得出“,”的結論。

(3)“春江”蜿蜒多姿,動人心弦,是詩人鐘愛的意象,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春江花月夜》中就有這樣的詩句:“,?!?/p>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2)(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名句;名篇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庶、壹、連、生。

故解析為:(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2)(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槊痴b,分為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六、語言文字運用(共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今年高考引發的議題中,科普閱讀成為新熱點——在12個省份選用的全國乙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的三則材料中,有一則選自科普作家尹傳紅《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的科普文章。拋開以應試為目標的功利主義訴求,筆者認為,科學閱讀應該成為孩子們的一門①的課程。這不僅僅是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需求,更關乎青少年如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他們將來的人生路大有裨益。

科學閱讀就是通過閱讀科學類書籍和素材,來了解自然現象、宇宙奧秘、科技進步與創新等,進而激發人們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科學閱讀不僅僅是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一個擴展和提升,更是為了獲取科學知識,擴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我們富有邏輯的理性思維。在很多對科學家的訪談中,我們也發現,他們中的很多人之所以走上科學道路,正是因為在青少年時期閱讀過優秀的科學圖書或科普作品,從此樹立了從事科學研究的遠大理想,進而為此。

科學閱讀不應,停留于淺層字面的理解,而應是跟隨的腳步和思想,去體會科學歷程的跌宕起伏,去探索的星空和遼闊無際的宇宙。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下列四個選項中與文中畫波浪線處破折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香雪準備告訴娘,那是一個寶盒子——誰擁有它,誰就能考上大學,走出大山。

B.“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C.“今年夏天好熱啊!熱得讓人煩悶。——你想好了嗎?準備考哪一所大學呢?”

D.我們要努力奮斗,積極向上,不怕吃苦——總而言之,要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

18.不可或缺;孜孜以求;不求甚解;浩瀚無垠

19.科學閱讀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科學知識,更是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一個擴展和提升,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培養我們富有邏輯的理性思維。

20.A

標點符號的使用;成語的使用;語序不當;搭配不當

(1)本題考查學生對具體語境中詞語的運用的辨析能力。要結合積累的詞語來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首先我們對于遇到的詞語要做好積累,其次是注意可以從詞義、詞語的感彩、習慣用法等方面進行歸納。

(2)此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應熟知病句的類型,最常用的判別方法是劃分句子結構成分,先看主謂賓,再看定狀補,判斷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殘缺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序不當等問題。如果結構上沒有問題,可從邏輯意義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關系不當等問此題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類型,并能對句子做語法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必須掌握各種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另外,標點符號運用起來也有很大靈活性,必須與語段的思路層次結合起來考慮,才能用得準確。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此處語境是指科學閱讀應該成為孩子們的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所以應該用成語“不可或缺”。意思是: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第二空,此處語境是指為科學不知疲倦地探求,所以應該用成語“孜孜以求”。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第三空,結合下句“停留于淺層字面的理解”可知,此處語境是指科學閱讀不應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所以應該用成語“不求甚解”。意思是: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第四空,這里修飾“星空”,形容星空面積廣大,所以應該用成語“浩瀚無垠”。意思是:形容水勢盛大沒有邊際。多比喻大?;蛱炜彰娣e廣大。

故解析為:不可或缺;孜孜以求;不求甚解;浩瀚無垠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橫線句子的語病有:一是語序不當,“不僅僅……更……”是遞進關系,“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一個擴展和提升”是“獲取科學知識”的遞進,應改為“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科學知識,更是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一個擴展和提升”;二是搭配不當,“提高……思維”搭配不當,應改為“培養……思維”。

故解析為:科學閱讀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科學知識,更是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一個擴展和提升,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培養我們富有邏輯的理性思維。

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處破折號的用法是表示解釋說明。

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話語停頓,有故意和調皮的意味;

C.表示轉移話題;

D.表示總結。

故解析為:A。

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就生物鐘而言,,有人則是晚睡晚起的“夜貓子”。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夜貓子”如果違背生物鐘作息,或更易抑郁、幸福感低。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醫學庫中提取超過45萬名英國成年人的數據,采用孟德爾隨機化法分析這些基因是否與重度抑郁等七種心理問題和幸福感感受存在因果關聯。他們還要求,內容包括在問卷上寫出自己的幸福感以及生物鐘類型。研究人員分析了通過可穿戴設備監測到的英國生物醫學庫中超過8.5萬人的睡眠數據。結果顯示,,人就越可能陷入抑郁、焦慮,同時幸福感較低。研究人員認為,社會通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更有利于早睡早起者;而“夜貓子”因需早起上班而違反了自身的生物鐘,導致情緒受影響。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有人習慣早睡早起;研究對象填寫調查問卷;越是背離生物鐘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處是填寫生物鐘類型,后句提到“有人則是晚睡晚起的‘夜貓子’”,“則”表示轉折,前句應填和后句相反的內容,應是“早睡早起”相關,可填“有人習慣早睡早起”。第二處應填出“他們還要求”的內容,根據后句“內容包括在問卷上寫出自己的幸福感以及生物鐘類型”可知,應填寫“研究對象填寫調查問卷”。第三處填寫研究結果,應表明是什么讓人“可能陷入抑郁、焦慮,同時幸福感較低”,根據文末“研究人員認為”的內容可知,“違反了自身的生物鐘,導致情緒受影響”,所以最后一空可填“作息越是背離生物鐘”。

故解析為:有人習慣早睡早起研究對象填寫調查問卷越是背離生物鐘

此題考查補寫句子的能力。做這類題目要認真閱讀語段,明確語段討論的話題,然后認真推敲每一處空白處與上下文的關系,做到填寫每一處空白處,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顧,這樣即可根據上下文的內容填寫上恰當的語句,使上下文連貫通順,另外一定要認真閱讀題干中的隱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七、作文(共60分)

22.(2022高三上·安徽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日,“90后高職畢業女生在清華大學擔任老師”引發熱議。2014年畢業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邢小穎以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任教?!奥毿.厴I生”與“清華大學老師”這兩個看似差距較大的身份,在現實中融于一人身上。其實,邢小穎在清華當老師并不奇怪,一方面,清華大學需要實踐操作能力強的老師為學生授課;另一方面,她本人具備脫穎而出的實力,學生們稱贊“邢老師的動作特別利索,我們要干半小時的活,她十分鐘之內就能搞定”。

職校畢業生“逆襲”背后,是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2015年,邢小穎報考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升本,2017年順利拿到學士學位。工作之余,她在專業領域做研究、發論文、申請專利,2021年獲評工程師職稱。一路走來,她不斷提升自己,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成就最好的自己”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

材料由兩段文字組成。第一段文字介紹“9后高職畢業女生在清華大學擔任老師”這一社會熱點事件,指出職校畢業生邢小穎在清華當老師看似反差較大但其實并不奇怪,既滿足了清華大學的需求,也契合她本人的實力。第二段文字通過列舉具體的事實,來揭示邢小穎“逆襲”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自然引出本次作文的主題“成就最好的自己”。可以說,材料中的邢小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并最終“逆襲”,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成就最好的自己”以及怎樣“成就最好的自己”。寫作時,要結合上述材料,緊緊抓住“成就最好的自己”這一主題,表述出自己的感受與思考。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要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再根據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材料中的側重點一定要抓準。材料作文的開頭,最好能夠聯系材料,運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證自己的觀點的確源于材料,不會脫離材料,且能夠明確地體現從材料中提煉自己的中心論點的過程。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中測試試卷

一、信息類文本閱讀(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朝氣蓬勃,而朝氣蓬勃也是盛唐時代的性格。盛唐氣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藝術形象,在這里思想性與藝術性獲得了高度統一。有人認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這是不全面的,應該說屬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屬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總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離騷》,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是強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體描述黑暗面。究竟是帶著更多黑暗的重壓,還是帶著更多光明的展望來歌唱,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這事實上正是一個時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氣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愛的正面的東西,反映了時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漲,這是盛唐氣象所具有的時代性格特征。它是屬于人民的,是與黑暗力量、保守勢力相敵對的,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時代是一個統一的時代,是一個生活和平繁榮發展的時代,它不同于戰國時代,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驚險變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為平易開朗。《楚辭》比《國風》復雜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詩與《國風》更為接近,這一深入淺出而氣象蓬勃的風格,正是盛唐詩歌所獨有的。

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果單從字面上看,已經是“萬古愁”了,感情還不沉重嗎?然而正是這“萬古愁”才夠得上盛唐氣象,才能說明它與“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氣象可以匹敵,有著聯系,才能說明盛唐的詩歌高潮比陳子昂的時代更為氣象萬千。我們如果以為“白發三千丈”“同銷萬古愁”僅僅是說愁之多、愁之長,也還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會發現這個形象的充沛飽滿,這才是盛唐氣象真正的造詣。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說愁多、愁長,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這個形象絕不是盛唐氣象,它說愁多、愁長,卻說得那么可憐;它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在形象上簡直是無法比擬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也是典型的盛唐氣象。盛唐氣象是飽滿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發三千丈”時不覺得夸大,它細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壺”時不覺得細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說明了整個春天的世界。它玲瓏透徹而仍然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它帶來了如太陽一般豐富而健康的美學上的造詣,這就是歷代向往的屬于人民的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是中國古典詩歌造詣的理想,因為它鮮明、開朗、深入淺出;那飛動的形象、豐富的想象、飽滿的情緒,使得思想性與藝術性在這里統一為豐富無盡的言說。這也就是傳統上譽為“渾厚”的盛唐氣象的風格。

(摘編自林庚《盛唐氣象》)

材料二:

唐朝繼隋之后,經過太宗貞觀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裝點了北朝的“質”,北朝的“質”充實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一種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長、與唐帝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相適應的新文化達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富有深厚內涵的新文化的升華。

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會,居住著許多外國的王侯、供職于唐朝的外國人、留學生、求法僧,外國的音樂家、舞蹈家、美術家,以及大量外來的商賈,至于外國的使臣更是絡繹不絕。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蘭教、襖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的交流也給盛唐社會注入新的氣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開了盛唐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胸襟,這對氣象的形成無疑起了積極作用。

無法想象,在一個民生凋敝、戰亂頻仍、國家分裂的時代會有什么氣象可言。關于盛唐經濟繁榮的局面,文獻不乏記載?!叭思壹Z儲,皆及數歲?!保ㄔY《問進士》)“四方豐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保ㄠ嵎薄堕_天傳信記》)從中宗神龍元年到玄宗天寶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間,唐朝人口增幅達40%,人均糧食達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釋、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現比較自由的氣氛。在思想比較自由的氣氛中,詩人們可以從各方面汲取營養。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維崇佛。他們的不同信仰,對于形成各自的詩歌風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實行抑制門閥士族的政策,以科舉取士,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與此同時,文化也從少數士族文人手中轉移到中下層庶族文人手中。這批在唐朝建國后成長起來的新人,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比較了解社會的實際、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們有抱負、有見識、有能力,敢于沖破舊的藩籬開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實際上主要是這批新人創造出來的,盛唐氣象也就是這批新人的氣象。

(摘編自袁行霈《盛唐詩歌與盛唐氣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氣蓬勃作為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既是盛唐詩歌獨有的藝術風格,也是盛唐時代的性格特征。

B.認為,屬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屬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東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詩句“白發三千丈”“與爾同銷萬古愁”不僅僅在說愁之多、愁之長,更體現出形象的充沛飽滿。

D.在儒釋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詩人們可以多方面汲取營養,李白、杜甫、王維不同的詩風與其不同的信仰有關。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帶著光明的展望來歌唱,他的《離騷》表現出強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傾向,是盛唐氣象的源頭和先聲。

B.盛唐氣象是與大唐帝國政治、經濟、思想、外交、藝術等相適應的文化風貌特征,“渾厚”是其鮮明的風格。

C.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會,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留學、供職、經商、求法、傳教,盛唐氣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層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臺、文化新人誕生,門閥士族長期以來壟斷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不能體現“盛唐氣象”的一項是()

A.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C.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4.材料一是如何增強論證說服力的?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

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會的一名成員,請你為課題“盛唐氣象的成因探析”寫一份報告,請結合材料二列出提綱。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文城

余華

在溪鎮有一個人,他的財產在萬畝蕩,那是一千多畝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猶如繁茂的樹根爬滿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麥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蘆葦和竹子,還有青草和樹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榮。他開設的木器社遐邇聞名,生產的木器林林總總,床桌椅凳衣櫥箱匣條案木盆馬桶遍布方圓百里人家,還有迎親的花轎和出殯的棺材,在嗩吶隊和坐班戲的吹奏鼓樂里躍然而出。

溪鎮通往沈店的陸路上和水路上,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名叫林祥福的人,他們都說他是一個大富戶??墒怯嘘P他的身世來歷,卻沒有人知道,他的外鄉口音里有著濃重的北方腔調,這是他身世的唯一線索,人們由此斷定他是由北向南來到溪鎮。很多人認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場雪凍時來到的,當時他懷抱不滿周歲的女兒經常在雪中出現,挨家挨戶乞討奶水。他的樣子很像是一頭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時候的溪鎮,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幾乎都見過林祥福,這些當時還年輕的女人有一個共同的記憶;總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時,他來敲門了。她們還記得他當初敲門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門,輕微響了一聲后,就會停頓片刻,然后才是輕微的另一聲。她們還能夠清晰回憶起這個神態疲憊的男人是如何走進門來的,她們說他的右手總是伸在前面,在張開的手掌上放著一文銅錢。他的一雙欲哭無淚的眼睛令人難忘,他總是聲音沙啞地說:“可憐可憐我的女兒,給她幾口奶水?!?/p>

他的嘴唇因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凍裂以后布滿了一條一條暗紅的傷痕。他站在他們屋中的時候一動不動,木訥的表情仿佛他遠離人間。如果有人遞過去一碗熱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間,感激的神色從他眼中流露出來。當有人詢問他來自何方時,他立刻變得神情遲疑嘴里輕輕說出“沈店”這兩個字。那是溪鎮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個城鎮,那里是水陸交通樞紐,那里的繁華勝過溪鎮。

他們很難相信他的話,他的口音讓他們覺得他來自更為遙遠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從何而來,也不愿意說出自己的身世。與男人們不同,溪鎮的女人關心的是嬰兒的母親,當她們詢問起孩子的母親時,他的臉上便會出現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凍時的溪鎮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會分開,仿佛她們沒有問過這樣的問題。

這就是林祥福留給他們的最初印象,一個身上戴雪花,頭發和胡子遮住臉龐的男人,有著垂柳似的謙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場雪凍時來到的,這個人確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龍卷風后出現在溪鎮的。這個人名叫陳永良,那時候他在溪鎮的西山金礦上當工頭,他記得龍卷風過去后的那個早晨,在凄涼的街道上走來這個外鄉人,當時陳永良正朝著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龍卷風過后金礦的損壞情況。他是從自己失去屋頂的家中走出來的,然后他看到整個溪鎮沒有屋頂了;可能是街道的狹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鎮的樹木部分得以幸存下來,飽受摧殘之后它們東倒西歪,可是樹木都失去了樹葉,樹葉在龍卷風里追隨溪鎮的瓦片飛走了,溪鎮被剃度了似的成為一個禿頂的城鎮。

林祥福就是在這時候走進溪鎮的,他迎著日出的光芒走來,懷抱一個嬰兒,與陳永良迎面而過。當時的林祥福給陳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臉上沒有那種災難之后的沮喪表情,反而洋溢著欣慰之色。當陳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腳,用濃重的北方口音問:“這里是文城嗎?”

這是陳永良從未聽說過的一個地名,他搖搖頭說:“這里是溪鎮。”

然后陳永良看見了一雙嬰兒的眼睛。這個外鄉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復著“溪鎮”時,陳永良看見了他懷抱里的女兒,一雙烏黑發亮的眼驚奇地看著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緊緊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這樣使勁,她才能和父親在一起。

林祥福留給陳永良的背影是一個龐大的包袱。這是在北方吱啞作響的織布機上織出來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藍色圖案的細布包被,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經泛黃,而且上面滿是污漬。這樣龐大的包被是陳永良從未見過的,在這個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搖晃,他仿佛把一個家裝在了里面。

(有刪改)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華長篇新作《文城》的開頭部分。該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著墨的清末時代,上溯至余華的《活著》之前那個更荒蠻殘酷的時代,也展現了從北至南更廣闊的地理空間。林祥福原本不屬于溪鎮,他的家鄉在遙遠的北方。為了一個承諾他將自己連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見識過溫暖赤誠的心,也見識過冰冷無情的血,最終他徒勞無獲,但許多人的牽掛和眼淚都留在了他身上。

(節選自《文學報·悅讀》)

6.下列對兩則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到“稻谷和麥子、玉米和番薯”等,體現林祥福萬畝蕩的富庶。

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現兩次,兩次出現時都暗示了林祥福的來歷。

C.“龐大的包袱”“白色粗布”等,刻畫了初來溪鎮時的林祥福的形象,形象鮮明。

D.文本二簡要分析了余華《文城》中主人公,交代了文本一的故事背景。

7.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稱講述故事細節,是全知視角,既顯得客觀,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紹人物的身份、背景。

B.文本一多用細節描寫,如林祥福獨特的敲門方式、總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銅錢、欲哭無淚的眼睛等。

C.文本一運用側面描寫,通過哺乳中的女人和陳永良的角度,介紹了林祥福在溪鎮人印象中兩種不同的出現方式。

D.“仿佛把一個家裝在了里面”運用夸張,林祥福背上龐大的包袱是他的全部家當,懷抱里的女兒是他唯一的親人。

8.結合兩則文本,簡要概括林祥福的人物形象。

9.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環境描寫的作用。

三、文言文閱讀(共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三月甲寅,張居正乞歸治葬,神宗許之。辭朝,上召見于平臺,勞諭之曰:“朕不能舍先生,恐重傷先生懷,是以忍而允所請。雖然,國事至重,朕將焉依!”居正奏言:“皇上大婚之后,宜撙節愛養,留心萬幾?!币蚍囟蕖I弦酁橹煅蕢櫆I,曰:“先生雖行,國事尚宜留心?!蹦速n銀印,曰“帝賚忠良”,令得密封言事。進辭兩宮,各賜贐金,慰諭有加。

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六月乙未,張居正還朝,上召見于文華西室。問沿途所見,稼穡何如?民生何如?邊事何如?居正對甚悉。上大悅,賜休沐十日。十二月,命纂《宗藩要例書》,頒示諸王。先是,世宗朝公族繁盛,國用困竭,以故禮官所裁宗藩條例多刻意抑損。至是,居正等念諸藩裁削、非天子親親意,乃略舉事例未當者十一條,請敕禮官集議,著為令。諸藩于是感激親上,而厚薄親疏有體矣,又不至重困民財。

十年二月丁酉,大學士張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今尚有一事為民害者,帶征稅糧也。夫百姓財力有限,一歲之入,僅足供一歲。不幸歲歉,目前尚不能辦,豈復有余力更完累歲積逋乎!有司避責,往往將今年所征抵完舊逋。即今歲所欠,又為將來帶征矣。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夫與其朘民以實奸貪之囊,孰若盡蠲以施曠蕩之恩。乞諭戶部,核萬歷七年以前積負,悉行蠲免。將見年正額,責令盡寬。在百姓易辦,在有司易征,是官民兩利也。”上從之,詔下,中外大悅。

(節選自《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

朘:剝削。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B.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C.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D.庚辰/遼東再奏大捷上/歸功張居正/使使馳諭/俾定爵賞以聞/召趣還朝居正/以母老/俟秋上道/命錦衣歸馳趣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幾,指帝王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B.“稼穡”,“稼”指收獲谷物,“穡”指種植莊稼,后來泛指農業生產勞動。

C.丁酉,丁為天干,酉為地支,天干地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D.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職官為“有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居正為明神宗所看重,在張居正將歸家治理喪事時,神宗多番安慰,以至哽咽落淚,并賞賜銀印,留下密信以褒獎其忠誠。

B.張居正對于國事頗為留心,他治喪還朝后,明神宗親自召見他,詢問他多方面國家大事,居正都能詳細應答,明神宗非常高興。

C.張居正等人受命編纂《宗藩要例書》,他施法適宜,為君主贏得諸藩的感激親敬的同時,又沒有加重百姓經濟負擔。

D.張居正認為,安民之道在于體察百姓疾苦,他建議朝廷免除萬歷七年之前百姓積欠的賦稅。神宗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