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編號。3.回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內。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5.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卡交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人殉逐漸減少,隨葬品中的銅禮器發生重大變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對減少,形成以鼎、簋配套組合的定制。這類墓葬主要分布在陜西西安、河南洛陽、甘肅靈臺、江蘇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區。這表明西周()A.宗法觀念不斷加強 B.文化影響得到擴展C.冶鐵技術得到革新 D.禮樂制度發生變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材料中的“鼎、簋配套組合的定制”涉及西周文化,據材料可知,鼎、簋配套組合的定制墓葬分布廣泛,據所學可知,西周的統治區域主要是北方黃河流域,鼎、簋配套組合的定制墓葬甚至被發掘于安徽,說明西周文化影響得到擴展,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宗法觀念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涉及銅器,不涉及冶鐵技術,無法推知西周冶鐵技術的情況,排除C項;材料涉及銅禮器發生重大變化,不能說明禮樂制度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2.西周時期國鄙之分相當嚴格,野鄙之人可以進城買賣交易,但不得在城中定居。到了戰國時期,國人務農者覺得住在城里到田間耕作十分不便,遷居鄉野;野鄙之人也有進城居住,改操他業者。這一變化()A.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B.加速等級制度解體C.推動社會變革轉型 D.促進小農經濟發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西周至戰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西周時期國鄙之分相當嚴格,到了戰國時期,國人務農者覺得住在城里到田間耕作十分不便,遷居鄉野,說明國鄙制度被打破,人口流動加快,有利于推動社會變革轉型,C項正確;城鄉發展差距、加速等級制度解體以及促進小農經濟發展,都屬于社會變革的范疇,排除ABD項。故選C項。3.春秋時期,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把用五張羊皮換來奴隸百里奚,網羅在自己麾下,成為西方霸主;楚莊王任用“鄙人”孫叔敖,問鼎中原,飲馬黃河;越王勾踐重用范蠡和文種,臥薪嘗膽,滅吳復仇。這些現象折射出當時()A.功勞成為選官的基本條件 B.世卿世祿制已經被廢除C.名臣名將均來至社會底層 D.人才任用突破階層限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百里奚出身奴隸,楚莊王任用“鄙人”孫叔敖,可見春秋時期某些諸侯國在人才選拔上已經打破了人的出身,D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春秋時期功勞成為選官的基本條件,而是某些諸侯國選拔人才不考慮人的出身狀況,排除A項;B項表述不符史實,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才廢除世卿世祿制,排除B項;C項說法絕對,材料中所列舉的百里奚、孫叔敖來自社會底層,不代表春秋時期所有名臣名將均來至社會底層,排除C項。故選D項。4.戰國時期,儒、墨兩家以魯國為中心,儒家向晉、衛、齊傳播,墨家則向楚、秦發展。道家起源于楚,后來流入齊國。這反映出()A.國家政策影響文化發展 B.社會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C.諸子學說帶有地域特點 D.區域文化走向交流與融合【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思想,并且有向其他地方擴展的趨勢,這折射出不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過程,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到國家政策以及它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諸子學說的交融,其地域特點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5.戰國時期,以趙國為代表的布幣使用區域和以楚國為代表的傳統蟻鼻錢使用區域,均出現了齊國刀幣的大量流通:秦國鑄造圓錢后,東方各國相繼仿鑄;魏國鑄造了以楚國妥為單位的布幣。這說明()A.私營手工業發展迅速 B.統一市場逐漸醞釀C.抑商政策尚未推行 D.諸侯紛爭不斷減少【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材料反映了戰國時期,諸侯國仿制他國貨幣現象越來越多,本國流通領域出現它國貨幣,可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說明統一的市場漸醞釀,B項正確;材料涉及貨幣流通和鑄幣情況,不涉及手工業信息,排除A項;材料涉及戰國時期貨幣信息,無法得知當時重農抑商政策是否實行,排除C項;材料信息與諸侯紛爭不相關,排除D項。故選B項。6.秦朝在中央設立九卿,其中奉常掌管宗廟禮儀、歷法、文化、醫藥等,郎中令掌管皇帝侍從警衛,太仆掌管皇帝車騎與軍馬,衛尉掌管皇宮守衛,宗正掌管皇家親族事務,少府掌管皇室生活供應與所需費用。這可以說明當時()A.皇權至高無上 B.守內虛外策略突出C.貴族政治占主導 D.家國一體觀念濃厚【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秦朝在中央設立九卿,而九卿是為皇室專設的,是為皇家服務的,說明家國一體觀念濃厚,D項正確;材料并未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排除A項;守內虛外策略突出,體現的是宋朝的治國策略,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秦朝時期,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排除C項。故選D項。7.以下史料可用于佐證漢代()A.商人地位提高 B.繪畫風格簡約C.社會分工明確 D.社會經濟繁榮【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材料圖片涉及漢代釀酒和酒肆業,據所學可知,釀酒的原料來自農業提供的糧食,釀酒業本身涉及手工業,酒肆也涉及商業,漢代釀酒和酒肆業的發展折射出漢代農業、釀酒業和商業的良好的發展情況,D項正確;據材料無法看出商人社會地位提高,據所學可知,商人在漢代社會地位比較低,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兩幅漢代畫像磚不能看出整個漢代繪畫風格,排除B項;材料中能看出社會分工,是否分工明確不得而知,排除C項。故選D項。8.根據《漢書·刑法志》記載,“耆老之人,發齒墮落,血氣既衰,亦無暴逆之心”,而七、八歲以下的孩童稚氣未脫不明世事,因此,老幼犯罪同正常成年人犯罪在處罰上有所區別。這一規定反映了()A.司法公正性遭到破壞 B.儒學的影響力擴大C.統治者執政經驗不足 D.法家學說受到推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材料反映了漢代司法審判中對老幼處罰量刑上從輕,可見這種現象體現了儒家的尊老愛幼思想,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不是司法公正被破壞而是律法儒學化,排除A項;材料涉及漢代的司法規定,不能反映統治者執政經驗不足,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法家學說是否受到推崇,而是體現漢代的刑法規定,排除D項。故選B項。9.西漢時期,士人普遍不服三年之喪,朝廷重臣和諸侯王在服孝期間縱酒嗜肉的事跡極其常見。東漢時期,居喪“實多三年喪者”,官員中出現了許多素食逾期、禁絕酒肉甚至常年不食酒肉的孝子。能夠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監察體系的改進 B.節儉之風受到追捧C.宗法制的影響猶存 D.分科考試的選官制度【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漢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西漢時期,士人普遍不服三年之喪,朝廷重臣和諸侯王在服孝期間的行為不嚴肅,而東漢時期,官員服喪現象較多,且行為較嚴肅,這是因為東漢監察體系加強了對官員的監督,A項正確;材料中說的是官員因為服喪才食素食,不能證明節儉,排除B項;服喪體現了宗法制,“宗法制的影響猶存”不能說明東漢比西漢官員更嚴格服喪,排除C項;“分科考試的選官制度”指的是科舉制,隋朝才確立,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南朝文學家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一書中,專辟《賢嬡》篇來描寫女性。她們有思想,有個性,嘻笑怒罵,率意而行,與男子并無不同;她們在才華、計謀、婚姻自由、家庭地位、參與政事等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新風貌。這反映出當時()A.市民文學逐漸興起 B.社會風氣包容開放C.民主思想開始萌發 D.男女社會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南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專辟《賢嬡》篇來描寫女性,有思想,有個性,嘻笑怒罵,率意而行;在才華、計謀、婚姻自由、家庭地位、參與政事等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新風貌,說明南朝時期對女性有一定的包容,即體現了這時期社會風氣的開放包容,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對女性的描述,并不能得出市民文學的狀況,排除A項;對女性的描寫,并不屬于民主思想,并且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社會風氣的開放,而此時男女社會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項。故選B項。11.唐朝前期,進士科選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詩賦的文辭是否俊美華麗;天寶年間,進士科中官吏的選拔則更加注重實際能力。這體現了()A.選官方式發生變化 B.科舉制運行有失穩定C.社會公平難以保證 D.國家治理的現實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材料反映了唐朝天寶年間科舉制進士科對官員的選拔注重實際能力,據所學可知,科舉制下為國家選拔官員主要用于國家治理,天寶年間與唐朝前期相比,進士科對官員選拔側重點發生變化,這是出于國家治理需要,D項正確;A項表述錯誤,材料涉及選官方式都是考試,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科舉制運行不穩定,而是反映了不同時期科舉制進士科對官員選拔的側重點不同,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相對公平,排除C項。故選D項。12.德政碑是為頌揚官吏政績而立的石碑。唐玄宗時期,王毛仲在隴右監牧養馬有功,玄宗命張說為之撰寫《隴右監牧頌德碑》。唐宣宗時期,專門挑選了憲宗朝“理人”居第一的江西觀察使韋丹,為之刻立德政碑。德政碑的設立()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有利于規范吏治C.有效限制地方權力 D.有效重建公序良俗【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唐宣宗時期政府為優秀官員刻德政碑表率,結合所學可知,此舉會在官場形成一種示范效應,有利于規范吏治,B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德政碑是對官員功德的褒獎,對提高行政辦事效率作用不大,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唐朝通過設立德政碑來褒揚官員,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間關系,排除C項;材料中德政碑的設立主要針對優秀官員,不涉及社會其他階層,重建公序良俗夸大事實,排除D項。故選B項。13.宋代,法律和經義經常輪流成為各種官吏選拔考試的主要內容。通過法律人才選拔考試者被任命為司法官;落第者則從事法律職業,成為“訟師”,使得民間訴訟、助訟活動頻繁。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A.法律制度的完備 B.社會法治意識增強C.人際關系的和諧 D.儒學地位受到沖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材料表明在宋代,重視法律和經義,通過考試者當官,沒有通過者成為訟師,使得民間和官方法律意識增強,也就是社會法治意識增強,B項正確;材料只是說政府重視法律和經義,但法律制度是否完備,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中有使得民間訴訟、助訟活動頻繁,可以看出人際關系不和諧,排除C項;材料表明是重視經義的考查,是重視儒學不是儒學地位受到沖擊,排除D項。故選B項。14.南宋學者陳耆卿認為:“古有四民,曰士、曰農、曰工、曰商,士勤于學業,則可以取爵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符穡;工勤于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這一主張反映了()A.傳統經濟思想重視農業 B.新經濟因素的產生發展C.民眾廣泛支持統治階層 D.學者對四民階層的認可【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中國)。材料反映了南宋學者肯定了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對社會發展做出各自的貢獻,有別于傳統的士農工商社會等級觀,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突出重農,而是肯定士農工商各自的貢獻,排除A項;新的經濟因素主要指資本主義萌芽,據所學其產生于明朝中后期,題干涉及南宋,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信息與C項表述不相關,排除C項。故選D項。15.唐代服裝以青綠為主色調,配與朱紅、朱黃等色調,色澤明快、色彩濃烈。宋代服飾以色澤簡素之雅的淡藍為主色調,崇尚素凈溫潤、閑散淡遠、順萬物之道的自然美。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政權對峙 B.世家大族的衰落C.理學的形成發展 D.市民群體的興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材料反映了唐朝服裝色澤明快、色彩濃烈,宋朝服飾崇尚素凈溫潤、閑散淡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思想自由,社會開放,而宋朝時期,受程朱理學的影響,逐漸崇尚素凈溫潤、閑散淡遠、順萬物之道的自然美,C項正確;唐宋時期服飾色澤不同與民族政權對峙不相關,與當時社會風氣等相關,排除A項;宋朝服飾追求素雅深受理學影響,與世家大族的衰落、市民群體的興起關系不大,排除BD項。故選C項。16.明代繼承了傳統的監察體系,并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罷諫院,設六科給事中,作為六部的獨立監察機構。在地方,設置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同時設督撫,形成了地方的三重監察網絡。這一制度()A.有利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B.擴大了監察官員的權利C.保障了官僚隊伍的素質 D.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明代繼承了傳統的監察體系,并加以改革,在中央和地方形成嚴密的監察體系,有利于提高國家治理能力,A項正確;僅從材料,無法得出監察官員的權利狀況,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監察的嚴密,不一定能保障官僚隊伍的素質,排除C項;監察體系的嚴密,與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7.明成祖以“振綱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為己任,當有人主張對入貢互市的外商征稅時,明成祖的答復是:“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明成祖意在()A.限制中外貿易的規模 B.彰顯王朝富庶和國威C.塑造君主的專制權威 D.重視商業稅的征收【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明成祖反對對入貢互市的外商征稅,以彰顯王朝的富庶和國威,B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限制中外貿易的規模,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彰顯王朝的富庶和國威,并不是塑造君主的專制權威,排除C項;明成祖反對征收商業稅,排除D項。故選B項。18.下圖為唐宋時期政府的錢幣與實物收入數量統計圖。下圖的變化趨勢說明這一時期()A.政府賦稅收入明顯減少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唐宋時期,政府征收的錢幣數量逐漸上漲,但是實物征收逐漸減少,說明唐宋時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項正確;僅從征收的錢幣和實物,無法得出政府財政收入狀況,排除A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項;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排除D項。故選C項。19.明清時期,當鋪遍布全國城市集鎮以及農村,有的當鋪資本額高達數萬兩或十幾萬兩。經營典當業的除商人外,還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資設當鋪。當鋪的業務有存款、放款、兌換等。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 B.白銀的廣泛流通C.商人群體組織的出現 D.工商業市鎮興起【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材料反映了明清時期當鋪分別區域廣,經營主體廣泛,業務范圍廣,這些現象充分反映了明清時期商業的繁榮,商業繁榮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當鋪業繁榮與白銀流通之間沒有必然關系,排除B項;C項符合史實,當時商人群體組織的出現是商業繁榮的體現,不是原因,排除C項;工商業市鎮興起也是商業繁榮的體現,不是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20.清中期,貴州縣級城市從23個增至47個,新增縣城集中于黔西、黔南的民族地區;云南縣級城市從36個增至60個,從滇池、洱海兩盆地擴展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流域;此外湖北、湖南、四川、陜西等省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新置多個縣級城市。這一變化說明()A.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B.地方管理政策的調整C.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D.邊疆地區得到了開發【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中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中期,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新置多個縣級城市,反映了清政府對少數民族的管理和重視,有利于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C項正確;南宋時,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新置多個縣級城市,未體現地方管理政策的調整,排除B項;這一變化說明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21.柏拉圖主張“以體操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心靈”。亞里士多德指出“在運動家才能與體育鍛煉之外,我們還加上心靈,就是意志、聰明與感情”。兩者的共同之處是()A.提高平民素質 B.普及體育鍛煉C.宣傳道德教育 D.重視人的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據材料可知,柏拉圖強調體操和音樂對人的重要性,亞里士多德認為人不僅需要體育鍛煉還需要意志、情感與智慧,說明這兩位思想家都注重人的全面發展,D項正確;材料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人的要求沒有提出具體的對象,無法得出提高平民素質,排除A項;材料中兩位思想家雖然都提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沒有明確提出普及體育鍛煉,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道德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22.古希臘喜劇中包含許多爭辯和諷刺情節,比如,把動物、植物作為一個角色,通過在戲劇舞臺上的表演展現出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來揭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丑惡現象,避免因為直接抨擊現實或攻擊政治人物而受到懲罰。這反映了古希臘()A.喜劇藝術達到巔峰 B.文化娛樂生活豐富C.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自然科學得到重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西方)?;谖ㄎ锸酚^一定社會的文化是對一定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這一原理,據材料“古希臘喜劇揭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丑惡現象,避免因為直接抨擊現實或攻擊政治人物而受到懲罰?!笨芍敃r古希臘,直接抨擊現實或攻擊政治人物會受到懲罰,說明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項正確;材料對古希臘喜劇介紹中不涉及古希臘藝術水平問題,無法得出喜劇藝術達到巔峰,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喜劇,不涉及其他文化娛樂方式,“豐富”無法體現,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自然科學的信息,無法得出此認識,排除D項。故選C項。23.古羅馬著名學者普林尼在他的名著《博物志》中記載了中國絲綢運銷羅馬的情形時寫道:“(賽里斯)其林中產絲,馳名宇內。絲生于樹葉上,取出,濕之以水,理之成絲。后織成錦繡文綺,販運至羅馬?!睂Υ私庾x準確的是()A.古代東西方經濟具有互補性 B.羅馬人重視學習中國紡織技術C.時代限制了羅馬學者的認識 D.絲綢成為羅馬民眾的主要衣料【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羅馬學者認為“絲生于樹葉上”,說明對中國絲的生產有誤解,這是因為當時交通不便、東西方交流較少,時代限制了羅馬學者對中國的認識,C項正確;材料只說了中國絲綢運銷羅馬,沒有說羅馬的產品販運到中國,不能體現經濟互補性,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羅馬人買中國的絲綢,學者介紹絲綢的生產,無法體現重視學習中國紡織技術,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絲綢沒有其它物品,不能證明“絲綢成為羅馬民眾的主要衣料”,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24.羅馬共和國時期,錢幣的正面常是羅馬諸神,背面則是艦船、馬匹、弛聘的武士等;羅馬帝國時期,錢幣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當代皇帝的頭像,周圍是一圈文字,背面圖案多種多樣。這一變化反映了()A.羅馬帝國疆域版圖擴大 B.王權嚴重依附于神權C.政府強化國家認同意識 D.早期宗教崇拜的消失【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史(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羅馬共和國時期,錢幣的正面以諸神為主,背面是艦船等,但是到羅馬帝國時期,正面則是皇帝的頭像,說明君主權力增強,強化民眾對國家的認同,C項正確;僅從錢幣的正背面的圖像,無法判定羅馬帝國的疆域狀況,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王權與神權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早期宗教崇拜的狀況,排除D項。故選C項。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之前,古希臘美學的重心幾乎是圍繞人和自然的關系,直到他們的出現讓古希臘美學重心開始發生轉變。蘇格拉底從認識論出發,探討真和善的聯系,進而探討美和善之間的聯系。他認為美即是善,所有美的事物都是善的事物,他強調一個人的美不在于外在,而是其品行與社會生活中的行動。柏拉圖認為藝術太過感性,不能幫助人們實現求真,甚至會干擾人們的理智。他從自然哲學出發進行美的探索,認為美是審美主體自身擁有的一種意識屬性,在《對話集》中集中闡釋了自己與蘇格拉底關于哲學思維及文藝創作的過程,為后續文藝發展及美學研究奠定了基礎。材料二孔子用《周易》中“天人合一”等美學思想,詮釋了個體生命與自身、與社會、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他將個體的倫理品質與大自然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的天被當做象征道德倫理至高典范的天,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能體現個體的道德品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彼J為個體需要做到居中守正,懂得去整體把握對象,才能實現中和完美的美學理想之境。另外,孔子認為盡管個體的外在之美給人帶來愉悅的體驗,但這種美只有與個體的善相統一展現出“仁”,才可以稱之為真正的美。在孔子看來,仁就是美,仁者愛人,君子仁愛、利他的善良品德就是美的典范??鬃拥拿缹W思想,是先秦時期最具代表性且對華夏文明有著深刻影響的美學思想體系?!幾詤寝薄恫煌瑲v史境遇下的中西美學研究》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希臘美學思想特點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希臘美學思想相比孔子美學思想的獨特之處,并說明二者在歷史發展中的共同作用。【答案】(1)特點:具有發展性、延續性;強調真善美;體現“以人為中心”;注重理性思辨。原因:思想文化的繁榮;人文主義的影響;古希臘哲學的發展;民主政治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2)獨特之處:崇尚“天人合一”;注重倫理道德品質之美;強調中庸之美;強調仁愛之美。作用:促進了中西方美學及文藝發展;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影響后世主流價值思想的形成;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的寶貴精神遺產。【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主要時空是古希臘。第一小問,關于古希臘美學思想的特點,由材料“蘇格拉底從認識論出發,探討真和善的聯系,進而探討美和善之間的聯系”可知,古希臘美學思想的特點之一是強調真善美;由材料“柏拉圖認為藝術太過感性,不能幫助人們實現求真”可以反推,古希臘美學注重理性思辨;由材料“在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之前,古希臘美學的重心幾乎是圍繞人和自然的關系,直到他們的出現讓古希臘美學重心開始發生轉變?!笨芍?,蘇格拉底之前,古希臘美學重心幾乎是圍繞人和自然的關系;蘇格拉底之后美學重心開始發生轉變,這些變化體現出古希臘美學思想具有發展性、延續性;據所學可知,蘇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讓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的學科,可見古希臘美學“以人為中心”。第二小問,古希臘美學思想成因,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美學之所以“以人為中心”,是因為蘇格拉底時代,人文主義萌芽已經產生,根據唯物史觀,文化是對政治、經濟的反映,古希臘美學思想的形成與當時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密切相關,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蘇格拉底時代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為美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土壤,蘇格拉底等當時優秀歷史人物對哲學的貢獻?!拘?】本題是對比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主要時空是古希臘(西方)、春秋時期(中國)。第一小問,關于孔子相比古希臘美學思想的獨特之處,由材料“孔子用《周易》中“天人合一”等美學思想”可知,崇尚“天人合一”;由材料“他將個體的倫理品質與大自然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的天被當做象征道德倫理至高典范的天,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能體現個體的道德品質?!笨芍?,注重倫理道德品質之美;由材料“他認為個體需要做到居中守正,懂得去整體把握對象,才能實現中和完美的美學理想之境。”可知,強調中庸之美;由材料“在孔子看來,仁就是美,仁者愛人,”可知,強調仁愛之美。第二小問,古希臘美學思想與孔子思想的共同作用,據所學可知,不管是孔子還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等思想家都是當時東西方影響力較大的思想家,所以他們的思想促進了中西方美學及文藝發展;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中國的孔子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以后成為封建社會主流思想,蘇格拉底等西方賢哲的思想影響西方后世社會,他們的思想都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的寶貴精神遺產。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古代人口數量統計表(單位:萬)朝代年份口數朝代年份口數春秋周莊王十三年(前684年)1184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3714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5959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5291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2100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1576東漢恒帝永壽三年(157年)5648北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1427魏曹奐景元四年(263年)443北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4673蜀劉禪炎興元年(263年)94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1922吳孫皓天紀四年(280年)230南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2832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1616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5984劉宋武帝大明八年(464年)468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5984北周靜帝大象中(580年)900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5987陳后主禎明三年(589年)200清乾隆六年(1741年)6253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4601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4341根據材料整體或局部,自擬一個論題,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論題:中國古代人口數量呈現出曲折發展趨勢(持續增長和急劇下降交替出現)。說明:漢代到隋唐,中國人口數量大起大落,變化劇烈。漢代是中國古代人口的第一個高峰,數量接近六千萬。主要是因為耦犁、耬車等先進生產工具的出現,牛耕技術進一步推廣等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農耕經濟繁榮;以及漢代統治者輕徭薄賦,鼓勵人口生育等政策推動人口數量出現大規模增長。魏晉時期,中國古代人口急劇下降到一千萬人左右。該時期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割據狀態,國與國之間殺伐不斷,戰亂頻繁,直接造成人口死亡和人口總量的減少。同時,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農業生產遭到破壞,不能為人口發展提供穩定的物質條件,導致人口大幅度下降。隋唐時期,中國人口又迎來一個大爆發時期,恢復到五千萬人左右。唐初國家大一統,社會長期穩定,為人口持續增長創造了有利的政治環境。特別是統治者推行均田制,重視農業生產,刺激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曲轅犁的發明,南方地區的開發,使得糧食產量大增,也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綜上,受王朝治亂興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古代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和急劇下降現象交替出現。示例二論題:明清時期,中國人口數量迅速增長。說明:明到清前期是政治大一統時期,中國人口再次迎來增長的高峰。原因主要有:政治方面,國家統一、政局穩定,出現了不少封建名君勵精圖治,形成了明朝的“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初的康乾盛世等,為人口持續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經濟方面,明清商品經濟日益繁榮,明朝的“一條鞭法”、清初的“攤丁入畝”等賦稅政策,逐漸廢除了人頭稅,藏匿人口現象減少,促進了人口數量的增長;明朝中后期以來,從美洲引進的土豆、玉米、甘薯等高產農作物推廣種植,極大地緩解了人地矛盾,對這一時期人口增長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再加上中國古代多子多福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明清時期醫學技術的進步,死亡率下降等,中國人口突飛猛漲,迅速突破一億。綜上,明清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等諸多有利因素推動下,中國人口數量大幅度增長。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如:中國古代長期保持較高的人口基數(始終在五千萬上下浮動);人口總量增長是中國古代人口發展史中最明顯的特征;王朝初期人口數量相對較少,中后期人口數量大幅增漲;受王朝治亂興衰等因素影響,唐朝人口數量曲折發展;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的人口數量多于南方等?!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中國古代。首先,認真閱讀材料,我們發現材料涉及春秋至清朝時期人口數量的情況。不同時期人口有起伏,但是整體上人口呈現上升趨勢,如從局部來看,某些時期人口呈現下降趨勢,如劉宋同西晉相比人口呈現下降趨勢。這里解析部分從整體角度涉及論題,論題為:中國古代人口數量呈現出曲折發展趨勢。其次,論證中,既要突出特定時期人口呈現下降原因,又要從整體角度考慮人口增加的因素,一般而言古代影響人口變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局穩定與否、生產力發展水平、自然環境、政府的人口政策,老百姓的家庭負擔,賦稅政策等方面,具體論證如下:漢代到隋唐,中國人口數量大起大落,變化劇烈。漢代是中國古代人口的第一個高峰,數量接近六千萬。主要是因為耦犁、耬車等先進生產工具的出現,牛耕技術進一步推廣等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農耕經濟繁榮;以及漢代統治者輕徭薄賦,鼓勵人口生育等政策推動人口數量出現大規模增長。魏晉時期,中國古代人口急劇下降到一千萬人左右。該時期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割據狀態,國與國之間殺伐不斷,戰亂頻繁,直接造成人口死亡和人口總量的減少。同時,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農業生產遭到破壞,不能為人口發展提供穩定的物質條件,導致人口大幅度下降。隋唐時期,中國人口又迎來一個大爆發時期,恢復到五千萬人左右。唐初國家大一統,社會長期穩定,為人口持續增長創造了有利的政治環境。特別是統治者推行均田制,重視農業生產,刺激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曲轅犁的發明,南方地區的開發,使得糧食產量大增,也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最后,強調古代人口增加或者下降情況受多重因素影響。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差役由民戶按戶等輪充。由于給役不均,負擔沉重,民間對差役早已怨聲載道。知諫院吳充上疏說:“役使頻仍,農人不得不困,地力不得不遺。養生之資有所不足,則不得已而為工商,又不得已而為盜賊。國家之患,常兆于此?!币虼耍鄯ǜ母镌谖鯇幩哪暾筋C行:“罷差役法,使民出錢募役。”募役法的實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王安石認為:“舉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釋天下之農歸于畎畝。……故免役之法成,則農時不奪而民均矣?!痹谕醢彩兎ㄖ?,免役法所帶來的收人是最多的,雖說這難免加重賦役負擔,但是比之青苗斂錢,免役法所帶來的收入畢竟有一部分來自品官形勢之家等所繳納的助役錢,對農民的生產與生活影響相對小一些。——摘編自傅允生《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王安石青苗法與免役法再評價》(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募役法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募役法改革的影響?!敬鸢浮浚?)背景:攤派不均,農民負擔沉重;征發頻繁,影響農業生產;社會矛盾尖銳;北宋政府財政困難。(2)影響:有利于保障農業生產時間,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納錢代役,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為后世賦役制度提供借鑒;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眾的賦役負擔。【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主要時空是宋代(中國)。關于宋代募役法改革的背景,由材料“由于給役不均,負擔沉重,民間對差役早已怨聲載道?!笨芍瑪偱刹痪?,農民負擔沉重;由材料“故免役之法成,則農時不奪而民均矣。”可知,征發頻繁,影響農業生產;由材料“免役法所帶來的收人是最多的”可以反推,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是在北宋政府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實行,此舉可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據所學可知,北宋中期,募役法實行之前,北宋積貧積弱,農民負擔重,農民不僅需要繳納各種各樣的賦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WB/T 1144-2024疫苗儲存與運輸服務規范
- 疫病監測中野生動物行為學的研究考核試卷
- 電信行業科技創新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企業品牌傳播策略考核試卷
- 篷布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考核試卷
- 畜牧機械制造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煤炭氣化殘渣利用考核試卷
- 油氣儲罐操作與維護技術考核試卷
- 信陽藝術職業學院《德國社會與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欽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牙周病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美國西屋Ovation35培訓(一)Ovation系統介紹及
- 畢業設計重型貨車制動系統設計
- 土方清運施工組織設計
-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工程驗收記
- 鉆孔灌注樁工程結算關于充盈系數的爭議處理及分析(蘇亞金愛國)
-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霓虹燈PLC控制與監控組態設計
- 揚塵防治教育培訓記錄(共11頁)
- 2020年TDLTE無線網絡主設備功能測試規范基本功能分冊
- JJG 629-2014 多晶X射線衍射儀(原版-高清)
- 工程部部門,崗位職責,管理制度
- 多聯機與模塊機的比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