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學成分組成_第1頁
水化學成分組成_第2頁
水化學成分組成_第3頁
水化學成分組成_第4頁
水化學成分組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元素的水化學特征一、硅、鋁、鐵、錳硅、鋁,鐵,錳在地殼中屬于豐度較高的元素,其重量百分數分別為:Si,28.15%,Al,8.23%,Fe,4.65%,Mn,0.10%,但它們在水中的含量并不高,一般屬于中量元素。

(一)硅1、水中元素的來源與水化學作用SiO2廣泛存在于地殼上的各種巖石和礦物里,它們是石英、鋁硅酸鹽、粘土礦物等。一般環境條件下,石英的溶解進行得十分緩慢。石英在水中的溶解按下式進行:第一頁第二頁,共31頁。據Morey等人(1962)資料,SiO2溶解度,在25℃時為6.0mg/L,在84℃時為26mg/L。Fournier和Rowe(1962)獲得方石英的溶解度,在25℃時,27mg/L和84℃時為94mg/L。Morey等人獲得無定形硅的溶解度為25℃時115mg/L。第二頁第三頁,共31頁。硅酸鹽和鋁硅酸鹽的不全等溶解均可使水中出現H4SiO4。第三頁第四頁,共31頁。第四頁第五頁,共31頁。從上可知,不論是石英或鋁硅酸鹽的不全等溶解,水中溶解的SiO2幾乎全部以正硅酸H4SiO4形式存在。它在水中解離方程為:第五頁第六頁,共31頁。2、Si在水中的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

在天然水中(pH=6~9)占優勢的是H4SiO4。在堿性條件下(pH增高到9.0~9.5時),由于單鏈節和多鏈節硅酸鹽的形成,SiO2的溶解度有所增加。幾乎所有天然水環境下,H2SiO42-是次要的。天然水中可溶性SiO2含量一般不超過100mg/L。通常為10~30mg/L,平均值為17mg/L。第六頁第七頁,共31頁。(二)鋁1、水中鋁的來源與水化學作用鋁在地殼中所占重量百分數為8.23%,僅次于氧和硅,占第三位。鋁硅酸鹽的不全等溶解的主要產物是高嶺石。高嶺石在酸性條件下可溶出AI3+:高嶺石強烈風化可形成三水鋁石(Al2O3·H2O)第七頁第八頁,共31頁。Al2O3在水中溶解度受pH值控制。它溶于強酸性溶液中,pH=4.1~10時它幾乎不溶,而此時SiO2卻有部分溶解(見圖2.4)。所以,pH=4~5時,Al2O3/SiO2=1:2,此時有利于高嶺石族礦物形成,當pH=8~9時,Al2O3/SiO2=1:4,則有利于膠嶺石族礦物形成。第八頁第九頁,共31頁。2、鋁在水中的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鋁在水的存在形式受pH控制,在強酸性水中(pH<4.0),水中鋁的主要形式為Al3+,在堿性水中,可形成AIO2-、AIO33-。在含F-的水中,鋁和氟很容易形成絡合離子,如AIF2+、AIF2+,在SO42-含量很高的酸性水中,AISO4+可能是鋁的主要存在形式。水中鋁的濃度主要受鋁的氫氧化物(三水鋁石)溶度積的控制。據文獻資料,當pH接近于6時,三水鋁礦最小溶解度的計算值小于10mg/L,實測值約27mg/L。在大多的天然水中(pH=6~9),水中鋁濃度常小于1mg/L,有時可達幾mg/L。但是,在pH小于4.0的強酸性水中,每升水中鋁可能幾十mg/L,甚至幾百mg/L,這種水多為礦坑排水或泉水或嚴重酸性污染水。第九頁第十頁,共31頁。第十頁第十一頁,共31頁。(三)鐵1、水中鐵的來源與水化學作用鐵在地殼中重量百分數僅次于氧、硅、鋁而居于第四位。與前述三者不同,鐵不僅大量分散存在于地殼的巖石、土壤、水體中,而且在某些礦體中富集形成有用礦床(Fe3O4、Fe2O3,FeCO3,Fe2SiO4)。水中鐵的水化學特性受pH值及氧化還原反應影響很大,這已在第一章作過詳細介紹。在pH=6的水溶液中,Fe3+的濃度為1.5×10-12mg/L,在pH=7的水溶液中,Fe3+的濃度為1.5×10-15mg/L,pH=8時,Fe3+的濃度為1.5×10-18mg/L。也即pH值從6增加到8,鐵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少106倍。所以,當陸地上含鐵的弱酸性水進入弱堿性的海水中會發生Fe(OH)3沉淀。如河水中鐵含量為1mg/L,則海水中僅0.008mg/L。

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31頁。2、鐵在水中的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鐵在水中也發生水解。Fe3+在pH=1的水中,可水解成FeOH2+、Fe(OH)2+,高濃度下可聚合成Fe2(OH)24+。Fe2+在pH=4的水中,開始水解生成FeOH+,在pH>14時則形成Fe(OH)42-。它們的部分反應式如下:所以,天然水中鐵可以有許多形式,如Fe3+、Fe2+、Fe(OH)+、Fe(OH)2+、Fe(OH)30、Fe(OH)20、HFeO2-、FeCO30、FeS20,FeS0,FeSO40,Fe2(OH)24+。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31頁。此外,從Fe—H2O—CO2系統穩定場內可見,在氧化帶內,Fe3+的活度沒有達到Fe(OH)3的溶度積時,鐵的可能最大穩定形式是Fe(OH)30,在pH<5時,Fe(OH)2+及Fe(OH)2+占優勢。在還原環境內,pH<8時,只有Fe2+存在,pH>8時才會出現FeCO3沉淀,之后是Fe(OH)20占優勢。而一般水中Fe(OH)4-及HFeO3-是不存在的。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31頁。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31頁。(四)錳1、水中錳的來源在自然界中,錳可以呈分散狀態或形成有用礦物。含錳礦物有薔薇輝石(MnSiO3),錳橄欖石(Mn2SiO4)、菱錳礦(MnCO3),軟錳礦(MnO2)、黑錳礦(Mn3O4)、硫錳礦(MnS)、方錳礦(MnO)及氫氧化物沉淀Mn(OH)3,Mn(OH)2等。2、錳在水中的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錳的氧化態很多,有2、3、4、6、7價。主要氧化態為Mn2+。二價錳的特性與Fe2+近似。錳在自然界中的性狀受Eh-pH控制。在天然水穩定場系統簡單水溶液中,錳的存在形式有:Mn2+、MnO2、MnOOH、Mn3O4、MnCO3、Mn(OH)2、Mn(OH)3-、MnS。在簡單的水溶液中,Mn2+在pH=8時開始水解并形成MnOH3+,高濃度時聚合成Mn2OH3+、Mn2(OH)3+。Mn3+不穩定但可形成某些絡合物。當pH大于13.5時,Mn4+可以MnO42-形式存在,而在酸性介質中呈其它價態。七價錳MnO4-在各種pH值的溶液中均十分穩定,但在強酸中易分解。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31頁。二價錳在氧化條件的水中可形成軟錳礦(MnO2)及黑錳礦(Mn3O4)。黑錳礦在酸性條件可形成Mn2+及MnO2。反應式如下: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31頁。Mn的較高含量是在酸性水中,它們可以在不同pH值,不同礦化度、不同的水化學類型中出現。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31頁。二、宏量元素(一)鈣、鎂、鈉、鉀1、水中鈣、鎂、鈉、鉀來源與化學作用鈣、鎂、鈉、鉀廣泛分布于地殼中,主要存在于硅酸鹽,碳酸鹽及易溶鹽類地層。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31頁。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31頁。這些巖石礦物溶解于水中的量取決于其溶解度及水解作用程度。2、水中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Ca2+,Mg2+在水中行為受CO2影響極大,碳酸平衡控制了它們的溶解,沉淀或過飽和狀態。它們在水中的簡單絡合離子形式為:Ca2+、CaHCO3+、CaSO40、CaCO30、CaCl+、CaOH+,Mg2+、MgHCO3+、MgSO40、MgCO30、MgCl+、MgOH+、MgF+、MgCl20。以含鈣為主的天然水的礦化度一般小于1g/L。Ca2+積極參與生物地球化學作用,含鈣的有機質可很快轉化為礦物質而存在于土壤中。鎂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比鈣鹽大,但Mg2+易被植物吸收,故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小于Ca2+。在礦化水中Mg2+可高達幾g/L到kg/L。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31頁。鈉、鉀在水中含量主要受溶解度控制。它們的離子電位低,在水中大多呈水合離子形式。在簡單水溶液中有下列絡合離子形式:Na+,NaSO4-,NaCl0,Na2CO3。,NaHCO30,NaOH0,NaCO3-,K+,KCl0,KOH0,KS04-。Na+及Cl-為高礦化水中的主要成分,鈉在地殼中占2.36%,而在海水中,Na+占總含鹽量30%左右;鉀在地殼中含量與鈉類似,為2.09%,但在天然水中K+<<Na+,只有Na+含量的4%~10%,這是因為K+為營養元素易被植物吸收,但K+在海水中含量增高,可達390mg/L。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31頁。

(二)碳1、水中的來源與特征碳主要來源于石灰巖,白云巖,泥灰巖等,其溶解度小,故在水中絕對含量低,但含量的變化范圍小。自然界中也廣泛存在著有機碳成分,它們積極參與生物化學作用及碳的循環。2、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由于碳的離子電位高,在水中易形成酸性絡陰離子及絡陰離子。碳是水的主要化學成分,受pH值影響很大。在天然水中,當pH<5時,碳主要以H2CO3形態出現;當pH=5~8時,主要以HCO3-形態出現;pH>8時,則主要以CO32-形態出現。水中溶解的CO2氣體,在水化學環境中起重要作用,它控制了水的酸堿性,直接影響水中許多化學平衡,碳酸鹽體系在研究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的演變史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31頁。(三)硫1、水中的來源與特征SO42-是天然水中重要成分之一,它廣泛分布于地表水、淺層地下水及承壓水中。它來源于石膏等硫酸鹽的溶解、硫化礦床氧化帶氧化產物的溶解及地熱溫泉水中。2、存在形態與控制因素硫在水中有較多價態(-2,+4、+6),形式多樣。如:硫在水中的行為受Eh-pH平衡控制。在天然水穩定場內,主要是兩個體系起作用,即H2S

SO42-及HS

SO42-,可寫出各種硫的平衡方程式: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31頁。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31頁。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31頁。由圖2.5可知,硫的氧化態主要是SO42-及HSO4-。天然水中硫的主要類型是SO42-,酸性條件下HSO4-,在還原環境下出現H2S,在還原的堿性環境下才可出現HS-。腐植質土壤及富含有機質的油田水,由于脫硫作用,幾乎可不含或含少量SO42-。C6H12O6+3Na2SO43CO2+3Na2CO3+3H2S+3H2O+熱能當水中Ca2+含量高時,由于易生成CaSO4沉淀,也可使水中SO42-含量減少。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31頁。(三)氯主要來源于巖鹽的溶解(NaCl、MgCl2,CaCl2、Ca2(PO4)3Cl、3NaAISiO4·NaCl),它們有很高的溶解度,常常是總溶解固體(TDS)含量高的氯化物水或硫酸鹽水中的主要成分。Cl在水中含量與TDS增長一致。水中氯主要以Cl-形式出現。據戈萊娃Г.A.(1977)資料,在還原環境的高TDS氯化物鹵水中,Cl可與重金屬元素形成絡合物,CuCl+,CuCl20,CdCl20,ZnCl20,ZnCl42-等。在微酸性、低硫、高氯化物鹵水中以氯化物絡合物形式可以轉移較多的Pb和Zn。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31頁。

三、營養元素(一)氮1、氮的來源與存在形態水中可以含有較多的NH4+、NO3-、NO2-,它們的形成與含蛋白質的有機物生物分解有關。蛋白質分解最終產物是氨基酸,同時放出氨氣。R-CHNH2-COOH+H2O=R-CHOH-COOH+NH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