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1頁
第10課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2頁
第10課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3頁
第10課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4頁
第10課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暴力革命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很多,而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它的斗爭場景并不是特別的壯觀與慘烈,但它的地位與意義不同尋常…………

————陳奎元《辛亥革命打開中國進步的閘門》1、暴力革命,民國建立

武昌起義勝利后全國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要求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政府。背景武昌起義后全國形勢武昌起義后全國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武昌1、暴力革命,民國建立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時間國號國都政府國旗紀元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五色旗南京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公歷民國紀年1、暴力革命,民國建立南京臨時政府思考

2.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1.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指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性質(zhì)的中央政權。易錯易混: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清政府袁世凱帝國主義列強南京臨時政府軍事進攻政治訛詐任命施壓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形勢支持2、和平妥協(xié),權力交接

中華民國成立清宣統(tǒng)帝退位。袁世凱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臨時政府遷往北京。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2日1912年2月15日1912年3月10日1912年4月1日權力交接過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nèi)容國家主權

國民權利

立法權

行政權

司法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司法獨立2、和平妥協(xié),權力交接

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它肯定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意義:性質(zhì)2、和平妥協(xié),權力交接

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2、和平妥協(xié),權力交接

活動2、孫中山該不該讓位給袁世凱?有人說,沒有孫中山的拱手相讓,袁世凱就當不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不會落入袁世凱的手中。孫中山到底該不該讓位給袁世凱?

材料1:武昌起義后,帝國主義看到清政府不中用了,就從封建堡壘里選中了袁世凱作為它們新的工具。帝國主義聲稱:中國政局非袁世凱不能收拾。

——2001年初審通過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38頁帝國主義支持。資產(chǎn)階級軟弱、妥協(xié)。材料2:臨時政府重申承認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國家締結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承擔過去的外債和賠款,保護帝國主義在華的各種特權和利益。——《告各友邦書》材料3:武昌起義后權力分布示意圖資產(chǎn)階級力量分散、弱小袁世凱勢力強大。(1)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最主要原因。(內(nèi)在主觀)(2)帝國主義的干涉。(外在客觀)(3)袁世凱擁有當時中國實力最大的北洋新軍,善于玩弄政治權謀。(外在客觀)

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政治進步辛亥革命對當時中國政治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它結束了“朝代國家”,而代之以“共和國家”。它否定了歷代相沿的專制體制,結束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不僅如此,它引起了政治結構的分化,將智能機構專門化。……因此,辛亥革命催生了新的政權組織機構和程序。

————岳世平《辛亥革命對中國政治發(fā)展的貢獻》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2、經(jīng)濟發(fā)展材料: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yè)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革命前50年投資的總額,中國工廠使用的蒸汽動力,1913年為43448馬力,1918年為82750馬力,約增一倍。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資料》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tǒng)成,皇帝滅;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1912年3月5日發(fā)表于《時報》的《新陳代謝》1915年,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83天后,下臺,去世。

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廢帝溥儀復辟帝制,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就草草收場。——《中國近現(xiàn)代史》3、觀念先進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4、社會革新加快生活方式與習俗習慣革新

三、思考:

中國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雖然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會講話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說失敗了,你怎么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回答。失敗(1)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沒有改變。成功帝制結束民主共和民族復興

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所從事的,就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1.中華民國建立的時間是在()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2.1912年,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tǒng)帝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tǒng)治結束。這意味著中國()A.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B.專制統(tǒng)治的結束C.封建統(tǒng)治的結束D.君主立憲制的結束

3.袁世凱成功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原因不包括()A.帝國主義國家支持孫中山的南京政府B.袁世凱對南京革命政權施加壓力C.南京政府中的立憲派、舊官僚傾向袁世凱D.南京革命政權內(nèi)外交困處境艱難CAA夯實基礎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實質(zhì)意義是()A.否定君主專制制度B.體現(xiàn)天賦人權C.規(guī)定了民主共和政體D.體現(xiàn)了三權分立5.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