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AssessmentGuidelinesforGreenFactoryinTitaniumDioxidePigment
Industry(初稿)前言 錯誤!未定義書簽。引言 錯誤!未定義書簽。1范圍 錯誤!未定義書簽。2規范性引用文件 錯誤!未定義書簽。3術語和定義 錯誤!未定義書簽。4評價原則 錯誤!未定義書簽。5評價指標及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5.1基本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5.2基礎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5.3管理體系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5.4能源與資源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5.5產品 錯誤!未定義書簽。5.6環境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5.7績效要求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A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績效指標的計算方法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B綠色工廠自評價及第三方評價報告內容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C(資料性附錄) 錯誤!未定義書簽。本標準依據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綠色制造是一種在保證產品功能、質量、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及系統優化,使產品在設計、制造、使用、回收、拆解與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優化。綠色制造是解決國家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工廠是綠色制造的主體。我國鈦白粉行業集中度較國際水平偏低,且國內鈦白粉行業產能區域分散,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大量中小企業集中在缺乏資源優勢的東部地區。而我國鈦礦資源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區,整個行業還處于較為分散的發展時期。開展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的制定,引導和規范工廠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有助于在行業內樹立標桿,從而實現行業產業轉型升級。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的基本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及要求、評價程序。本標準適用于鈦白粉企業的“綠色工廠”評價工作,包括硫酸法與氯化法的鈦白粉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706二氧化鈦顏料GB1234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T15587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GB1629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716.1包裝與環境第1部分:通則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8484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B32051-2015鈦白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T23331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24789用水單位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GB/T33761-2017綠色產品評價通則GB/T36132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878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鈦白粉titaniumdioxidepigment學名二氧化鈦顏料,是以二氧化鈦為主要成分的白色顏料。[GB/T1706-2006,定義3.1]3.2硫酸法sulphateprocess以鈦鐵礦、鈦精礦或酸溶性酸渣為原料,用濃硫酸進行酸解反應得到硫酸氧鈦,經水解生成偏鈦酸,再經煅燒制得鈦白粉的工藝。[GB32051-2015,定義3.4]3.3氯化法chlorideprocess以含鈦原料(天然金紅石、人造金紅石或氯化鈦渣等)與氯氣反應生成四氯化鈦,經精餾提純、氣相氧化、氣固分離得到鈦白粉的工藝。[GB32051-2015,定義3.5]3.4金紅石型鈦白粉rutiletitaniumdioxidepigment鈦白粉中的二氧化鈦晶型為金紅石型的產品,通常金紅石型含量大于99%。硫酸法、氯化法都可以生產。[GB32051-2015,定義3.6]3.5銳鈦型鈦白粉anatasetitaniumdioxidepigment鈦白粉中的二氧化鈦晶型為銳鈦型的產品,為硫酸法生產的產品。[GB32051-2015,定義3.7]3.6綠色工廠greenfactory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GB/T36132-2018,定義3.1]3.7綠色產品greenproduct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或危害小、資源能源消耗少、品質高的產品。[GB/T33761-2017,定義3.1]3.8相關方interestedparty;stakeholder可影響綠色工廠創建的決策或活動、受綠色工廠創建的決策或活動所影響、或自認為受綠色工廠創建的決策或活動影響的個人或組織。[GB/T36132-2018,定義3.3]4評價原則4.1評價體系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框架如圖1所示。管理體系能源與資源投入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與資源投入基礎設施圖1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體系框圖4.2評價指標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指標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基本要求、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與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和績效共7個方面;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細化,提出具體的要求。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本著“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定性指標主要側重在應滿足的法律法規、節能環保、工藝技術、相關標準等方面要求;定量指標主要側重在能夠反映工廠層面的綠色特性指標,如鈦白粉工業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能耗等量化指標。5評價指標及要求5.1基本要求5.1.1合規性要求與相關方要求綠色工廠應依法設立,在建設和實際生產過程中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無較大及以上安全、環保、質量等事故。對利益相關方的環境要求做出承諾的,應同時滿足有關承諾的要求。5.1.2管理職責要求5.1.2.1最高管理者a) 應通過下述方面證實其在綠色工廠方面的領導作用和承諾:1) 對綠色工廠的有效性負責;2) 確保建立綠色工廠建設、運維的方針和目標,并確保其與組織的戰略方向及所處的環境相一致;3) 確保將綠色工廠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4) 確保可獲得綠色工廠建設、運維所需的資源;5) 就有效開展綠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符合綠色工廠要求的重要性進行溝通;6) 確保工廠實現其開展綠色制造的預期結果;7) 指導并支持員工對綠色工廠的有效性做出貢獻;8) 促進持續改進;9) 支持其他相關管理人員在其職責范圍內證實其領導作用。b) 應確保在工廠內部分配并溝通與綠色工廠相關角色職責和權限。分配的職責和權限至少應包括下列事項:1)確保工廠建設、運維符合本導則的要求;2) 收集并保持工廠滿足綠色工廠評價要求的證據;3)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綠色工廠的績效。5.1.2.2工廠a) 應設有綠色工廠管理機構,負責有關綠色工廠的制度建設、實施、考核及獎勵工作,建立目標責任制;b) 應有開展綠色工廠的中長期規劃及年度目標、指標和實施方案,指標應明確且可量化;c) 應傳播綠色制造的概念和知識,定期為員工提供綠色制造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并對教育和培訓的結果進行考評。5.2基礎設施5.2.1建筑建筑應滿足國家或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并從建筑材料、建筑結構、采光照明、綠化及場地、再生資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進行建筑的節材、節能、節水、節地、無害化及可再生能源利用。5.2.2照明照明應滿足以下要求:a) 廠區及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應盡量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應符合GB50034規定;b) 不同的場所的照明應進行分級設計;c) 公共場所的照明應采取分區、分組與定時自動調光等措施。5.2.3工藝5.2.3.1工藝路線應采用國家鼓勵和推薦的先進技術,不采用國家明令淘汰的工藝技術。5.2.3.2設計時宜根據原料或地方政府要求選擇工藝及技術路線,滿足國家或地方政府對環保的要求;生產時宜根據工藝及技術路線確定原料。5.2.3.3宜根據原材料路線、生產工藝、能效等設置生產設施,確保源頭控制。5.2.3.4應優先采用高效低耗環保型催化劑、溶劑和添加劑等。5.2.3.5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生產裝置(單元)穩定運行,避免或減少非計劃停工。5.2.4設備5.2.4.1應根據生產工藝路線、能源利用水平等選擇設備。5.2.4.2應建有管理、維護、保養、更新及報廢制度,現場各類運行記錄完整、有效。5.2.4.3各類生產設備不應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對于列入國家淘汰目錄的產品或設備應按要求制定淘汰計劃,并按計劃進度進行淘汰更新。5.2.5計量設備5.2.5.1應依據GB17167、GB24789的要求配備、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資源的計量器具和裝置。5.2.5.2計量儀器應按照相關法規及標準要求進行定期檢定校準。5.2.5.3應建立計量管理制度,設有專人負責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配備、使用、檢定、維修、報廢等)。5.2.5.4應建立計量設備管理臺賬(包括計量制度、計量人員管理、計量器具檔案等)。5.2.5.5能源及資源使用的類型不同時,應進行分類計量。5.2.6污染物處理設備設施5.2.6.1新建、改建和擴建時,環保設施建設應符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等國家、地方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要求。5.2.6.2應設置污染物處理等設施,污染物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應與生產排放相適應,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5.2.6.3應設置滿足要求的應急處置方案和設施。5.2.6.4應建有環保設施運行、停運及拆除管理制度,定期開展環保設施運行狀況和效果評估工作。5.2.6.5應將環保設施與生產裝置同等管理,同時運行、同步維護,環保設施運行控制參數納入生產操作規程和工藝卡片。5.3管理體系5.3.1質量管理體系5.3.1.1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應滿足GB/T19001的要求。5.3.1.2質量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5.3.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5.3.2.1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滿足GB/T28001的要求。5.3.2.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5.3.3環境管理體系5.3.3.1應建立、實施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應滿足GB/T24001的要求。5.3.3.2環境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5.3.4能源管理體系5.3.4.1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應滿足GB/T23331的要求。5.3.4.2能源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5.3.5社會責任5.3.5.1宜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承諾并實施責任關懷。5.4能源與資源投入5.4.1能源投入5.4.1.1應采取措施優化用能結構,降低鈦白粉生產過程的(單位)綜合能耗。5.4.1.2宜根據工廠自然環境及周邊條件,因地制宜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提高其所占比例。5.4.1.3應采取措施,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5.4.1.4應建立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定期對影響能耗的關鍵設備和系統進行檢測和分析。5.4.1.5應建立能源資源計量和統計制度,制定裝置、主要用能設備、建筑等重點用能、用水設備和設施的管理規程。5.4.1.6應依據GB/T15587的要求建立能源管理制度。5.4.1.7宜定期進行裝置能量平衡測算,開展系統優化,實現能量梯級使用。5.4.1.8新建工廠宜開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設。5.4.1.9如有自備電廠或鍋爐,應提高鍋爐供熱及發電效率。5.4.1.10宜加強管道保溫保冷措施,降低熱冷損失。5.4.1.11應對系統中有回收價值的余熱余壓進行回收利用。5.4.2資源投入5.4.2.1應采取必要措施減少原輔材料的使用。5.4.2.2應制定工業節水管理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5.4.2.3應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對水耗較大的設備和系統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實。5.4.2.4應避免出現水、蒸汽等能源、資源物質的跑冒滴漏現象。5.4.2.5應減少水資源消耗,開展廢水循環利用。5.4.2.6應開展溫室氣體回收利用項目。5.4.3采購5.4.3.1應制定并實施包括環保要求的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供方的準則。5.4.3.2應確定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5.5產品生產的鈦白粉產品質量應滿足國家和地方各項法律法規要求。5.6環境排放5.6.1大氣污染物5.6.1.1應按照國家和地方規范要求在廢氣排放點安裝固定廢氣自動監測設備。5.6.1.2應建立大氣污染物排放臺賬,開展自行監測和監控,保存原始監測和監控記錄。5.6.2水污染物5.6.2.1廢水應清污分流、分類收集、分質處理。5.6.2.2應加強防滲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5.6.2.3應在廠界工業廢水排放口安裝固定廢水自動監測設備。5.6.2.4應建立水污染物排放臺賬,開展自行監測和監控,保存原始監測和監控記錄。5.6.3固體廢物5.6.3.1應理清固體廢物屬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或危險廢物),對固體廢物嚴格實施分類管理。5.6.3.2應落實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5.6.3.3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利用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滿足GB18597、GB18598、GB18599、GB18484的要求。5.6.3.4外委處置危險廢物的,依法取得轉移批準,委托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且具備處置能力的單位處置,按規定填寫轉移聯單。5.6.3.5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5.6.4噪聲5.6.4.1應建立噪聲源臺賬,對噪聲敏感建筑物或工人長期工作場所定期開展自行監測和監控,并保存原始監測和監控記錄。5.6.4.2廠界噪聲應滿足GB12348和地方主管部門的要求。5.6.4.3工廠無噪聲擾民問題。5.6.5溫室氣體排放5.6.5.1應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臺賬,對排放源、排放量進行定期監控及記錄。5.6.5.2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5.6.5.3應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盤查結果宜對外公布。5.6.6土壤及地下水加強土壤、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并制定風險防控方案。5.6.7外排口管理5.6.7.1所有污染物排放口應獲得地方行政主管部門許可。5.6.7.2廢水排放口按要求設置采樣點、測流段,安裝流量計。5.6.7.3有組織排放廢氣的排氣筒按要求設置采樣口,無組織排放有毒有害氣體有引風裝置進行收集處理并設置采樣點。5.6.7.4環境監測頻次及因子滿足國家和地方要求。5.6.7.5應按要求設置污染物排放口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包括設置位置、方式、類別和輔助標志。5.6.7.6應按要求建立污染物排放口管理檔案,包括排污單位名稱,排放口性質及編號,排放口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種類、數量、濃度,排放去向,立標情況,設施運行情況及整改意見等。5.6.8檢修、施工期間環保管理5.6.8.1應制定并有效實施檢修、施工期間的環保方案。5.6.8.2實施檢修、施工期間的異常排放管理、特殊污水有預處理措施,檢修污水合規處置。5.6.8.3檢修、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按要求進行處理。5.6.8.4環保設施做到后停先開,確保有效運行。5.6.9環境風險管理5.6.9.1應建立動態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并實現分級管控。5.6.9.2應建立突發環境事件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并定期開展預案演練,應急物質配備滿足需要。5.6.9.3應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和隱患治理等手段,降低環境風險,提升環境風險防控水平。5.7績效5.7.1用地集約化用地集約化指標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單位用地面積產能等,計算方法見附錄A.1?A.3。5.7.2生產潔凈化5.7.2.1生產潔凈化指標包括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固體廢棄物產生指標,水污染物產生指標是污水裝置外排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種類、單排量或濃度;大氣污染物產生指標是指廢氣處理裝置外排口的廢氣量和污染物種類、單排量或濃度;固體廢棄物產生指標是指固體廢棄物的種類、單排量或濃度。計算方法見附錄A.4。5.7.2.2硫酸法單位產品基準取水量W50m3/t,鼓勵達到W45m3/t;氯化法單位產品基準取水量W50m3/t,鼓勵達到W45m3/t5.7.2.3硫酸法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W35m3/t,鼓勵達到W33m3/t;氯化法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W35m3/t,鼓勵達到W33m3/t。5.7.2.4硫酸法水污染物CODCr指標W70mg/L(直接排放),W150mg/L(間接排放);鼓勵達到W50mg/L(直接排放),W100mg/L(間接排放);氯化法水污染物CODCr指標W70mg/L(直接排放),W150mg/L(間接排放);鼓勵達到W50mg/L(直接排放j,W100mg/L(間接排放);。5.7.2.5硫酸法水污染物氨氮指標W10mg/L(直接排放),W20mg/L(間接排放);鼓勵達到W5mg/L(直接排放),W15mg/L(間接排放)。水污染物總氮指標W15mg/L(直接排放),W35mg/L(間接排放);鼓勵達到W13mg/L(直接排放),W25mg/L(間接排放);氯化法水污染物氨氮指標W10mg/L(直接排放),W20mg/L(間接排放);鼓勵達到W5mg/L(直接排放),W15mg/L(間接排放)。水污染物總氮指標W15mg/L(直接排放),W35mg/L(間接排放);鼓勵達到W13mg/L(直接排放),W25mg/L(間接排放)。5.7.2.6硫酸法單位產品基準排氣量W30000m3/t,鼓勵達到20000m3/t。氯化法單位產品基準排氣量<5000m3/t,鼓勵達到4500m3/t。5.7.2.7硫酸法回轉窯大氣污染物:顆粒物排放指標<20mg/m3;鼓勵達到<10mg/m3;氮氧化物排放指標<200mg/m3;鼓勵達到<100mg/m3;二氧化硫排放指標<150mg/m3;鼓勵達到<50mg/m3;5.7.2.8硫酸法酸解工序大氣污染物:硫酸霧排放指標<100mg/m3;鼓勵達到<45mg/m3;二氧化硫排放指標<150mg/m3;鼓勵達到<50mg/m3;5.7.2.9硫酸法原礦粉碎工序大氣污染物:顆粒物排放指標<25mg/m3;鼓勵達到<10mg/m3;5.7.2.10硫酸法干燥工序大氣污染物:顆粒物排放指標<20mg/m3;鼓勵達到<10mg/m3;氮氧化物排放指標<200mg/m3;鼓勵達到<100mg/m3;二氧化硫排放指標<150mg/m3;鼓勵達到<50mg/m3;5.7.2.11硫酸法汽粉工序大氣污染物:顆粒物排放指標<20mg/m3;鼓勵達到<10mg/m3;5.7.2.12氯化法大氣污染物氯氣排放指標W20mg/m3;鼓勵達到W15mg/m3。5.7.2.13氯化法大氣污染物一氧化碳排放指標<1300mg/m3;鼓勵達到<1100mg/m3。5.7.2.14氯化法大氣污染物氯化氫排放指標<50mg/m3;鼓勵達到<40mg/m3。5.7.3廢物資源化5.7.3.1廢物資源化指標包括廢水回用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等,計算方法見附錄A.5、A.6。5.7.3.2硫酸法廢水回用率應N10%,鼓勵達到N30%;氯化法含氯廢水回用率應N50%,鼓勵達到60%。5.7.3.3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應N10%,鼓勵達到30%。5.7.4能源低碳化5.7.4.1能源低碳化指標包括鈦白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位產品碳排放量等。5.7.4.2硫酸法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計算方法見GB32051-2015,應達到GB32051-2015要求的準入值:即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工藝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100kgce/t,銳鈦型鈦白粉生產工藝單位產品綜合能耗<800kgce/t;鼓勵達到GB32051-2015要求的先進值,即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工藝單位產品綜合能耗<950kgce/t,銳鈦型鈦白粉生產工藝單位產品綜合能耗<800kgce/t。5.7.4.3氯化法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計算方法見GB30251,應達到GB30251要求,即即現有裝置<1000kgce/t,新建或改擴建<900kgce/t,鼓勵達到<760kgce/t)5.7.4.3鈦白粉單位產品碳排放量計算方法見附錄A.7,應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6評價程序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程序包括企業自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綠色工廠評價程序如圖2所示。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及第三方評價報告內容參見附錄B。批準第三方評價報告企業開展自評價組織第三方評價組綠色工廠基本要求資格評價對企業自查報告進行預評價確定評價方案及指標體系按照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評價確定評價結果,起草、審核與圖2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評價程序(規范性附錄)鈦白粉行業綠色工廠績效指標的計算方法A.1容積率容積率為工廠總建筑物(正負0標高以上的建筑面積)、構筑物面積與廠區用地面積的比值,按式(A.1)計算。R=nzjzw+”zGzw (A.1)”YD式中:R——工廠容積率,無量綱;^zjzw 工廠總建筑物建筑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AZGZW 工廠總構筑物建筑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4yd——工廠用地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A.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為工廠用地范圍內各種建筑物、構筑物占(用)地面積總和(包括露天生產裝置或設備、露天堆場及操作場地的用地面積)與廠區用地面積的比率,按式(A.2)計算。r=azjzw+azGwzX100% (A.2)”YD式中:r——工廠建筑密度,無量綱;Qzjzw——工廠總建筑物占(用)地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GZ——工廠總構筑物占(用)地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4yd——工廠用地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A.3單位用地面積產能單位用地面積產能為工廠產能與廠區用地面積的比率,按式(A.3)計算。n=-^ A.3)式中:n 單位用地面積產能,單位為噸/公頃(t/hm2);N——工廠總產能,單位為噸;%d——工廠用地面積,單位為公頃(hm2)。A.4單位產品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單位產品主要污染物產生量按照式(A.4)計算。 (A.4)式中:s’一一單位產品某種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單位為污染物單位每噸;斗一一統計期內,某種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單位為污染物單位,視污染物種類而定;Q——統計期內,鈦白粉產量,單位為噸(t)。A.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按照式(A.5)計算。*r=Gx100% (A.5)式中:kr——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無量綱;zr——統計期內,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單位為噸(t);z——統計期內,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單位為噸(t)。A.6廢水回用率廢水回用率按照式(A.6)計算。*w=-^-X100% (A.6)式中:kw——廢水回用率,無量綱;匕一一統計期內工廠對外排廢水處理后的回用水量,單位為立方米(m3);Vd——統計期內工廠向外排放的廢水量,單位為立方米(m3)。A.7含氯廢水回用率含氯廢水回用率按照式(A.6)計算。kw=^w-x100% (A.6)式中:kw——含氯廢水回用率,無量綱;匕一一統計期內工廠對外排含氯廢水處理后的回用水量,單位為立方米(m3);Vd——統計期內工廠向外排放的含氯廢水量,單位為立方米(m3)。A.8噸鈦白粉產品碳排放量噸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按照式(A.7)計算。cc=—cQ (A.7)式中:cc——噸鈦白粉產品碳排放量,單位為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噸(kgeCO2/t);C——統計期內工廠邊界內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單位為千克二氧化碳當量(kgeCO2);Q——統計期內加工鈦白粉的總量,單位為噸(t)。(資料性附錄)綠色工廠自評價及第三方評價報告內容B.1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鈦白行業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a) 工廠名稱、地址、行業、法定代表人、簡介等基本信息,發展現狀、工業產業和生產經營情況;b) 工廠在綠色發展方面開展的重點工作及取得成績,下一步擬開展重點工作等;c) 工廠的建筑、裝置規模、工藝路線、主要耗能設備、計量設備、照明配置情況,以及相關標準執行情況;d) 工廠各項管理體系建設情況;e) 工廠能源投入、資源投入、采購等方面的現狀,以及目前正實施的節約能源資源項目;f) 工廠生產時的設計、能效、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等情況;g) 工廠主要污染物處理設備配置及運行情況,大氣污染物、水體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溫室氣體的排放及管理等現狀;h) 依據工廠情況和本標準,編制綠色工廠自評價表;i) 其他支持證明材料。B.2第三方評價報告《鈦白行業綠色工廠第三方評價報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a) 綠色工廠評價的目的、范圍及準則;b) 綠色工廠評價過程,主要包括評價組織安排、文件評審情況、現場評估情況、核查報告編寫及內部技術復核情況;c) 對申報工廠的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方面進行描述,并對工廠自評報告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核實;d) 核實數據真實性、計算范圍及計算方法,檢查相關計量設備和有關標準的執行等情況;e) 對企業自評所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描述;f) 對申報工廠是否符合綠色工廠要求進行評價,說明各評價指標值及是否符合評價要求情況,描述主要創建做法及工作亮點等;g) 對持續創建綠色工廠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議;h) 評價支持材料。
(資料性附錄)綠色工廠評價指標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要素0基本要求合規性要求應依法設立,在建設和實際生產過程中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近(含成立不足三年)無較大及以上安全、環保、質量等事故。對利益相關方的環求做出承諾的,應同時滿足有關承諾的要求。管理職責要求最高管理者在綠色工廠方面的領導作用和承諾。在工廠內部分配并溝通與綠色工廠相關角色的職責和權限。設有綠色工廠管理機構,負責有關綠色工廠的制度建設、實施、考核及獎勵工作立目標責任制。制定開展綠色工廠的中長期規劃及年度目標、指標和實施方案,指標應明確且可:傳播綠色制造的概念和知識,定期為員工提供綠色制造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教育和培訓的結果進行考評。1基礎設施建筑滿足國家或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工廠新建、改建和擴建建筑時,應遵守國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三同時制度”、“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等產業政策和有關要求。廠房內部裝飾裝修材料中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質必須符合國家和地方法律、要求。危險品倉庫、有毒有害操作間、廢棄物處理間等產生污染物的房間應獨立設置建筑材料:(1)選用蘊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減少建材在全生,
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要素中的能源消耗;(2)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滿足國家標準GB18580?18588和〈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建筑結構:宜采用鋼結構、砌體結構和木結構等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系。綠化及場地:(1)場地內設置可遮蔭避雨的步行連廊。(2)優先種植鄉土植物,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的植物,減少日常維護的費用。綠化面積占總占地面積不低20%。(3)室外透水地面面積占室外總面積的比例不小于30%。再生資源及能源利用:(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10%;(2)采用節水器具和設備,節水率不低于10%。適用時,工廠的廠房采用多層建筑。照明工廠廠區及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應符合GB50034規定現行值。工廠廠區和辦公區采用自然光照明。使用節能燈等節能型照明設備。采用分區照明、自動控制等照明節能措施。計量設備依據GB17167、GB24789的要求配備、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資源的計量和裝置。計量儀器應按照GB/T21367的要求進行定期檢定校準。建立計量管理制度,設有專人負責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配備、使用、檢定、維報廢等)。工廠應建立計量設備管理臺賬(包括計量制度、計量人員管理、計量器具檔案等工廠若具有以下設備,需滿足分類計量的要求:(1)照明系統;(2水機組、相關用能設備的能耗計量和控制;(3)室內用水、室外用水;空氣處理設備的流量和壓力計量;(5)鍋爐;(6)冷卻塔。
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要素2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應滿足GB/T19001的要求。質量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滿足28001的要求。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環境管理體系應建立、實施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應滿足GB/T24001的要求。環境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能源管理體系應建立、實施并保持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應滿足GB/T23331的要求。能源管理體系宜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社會責任報告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說明履行利益相關方責任的情況,特別是環境社任的履行情況,報告公開可獲得。3能源與資源投入能源投入應優化用能結構,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減少能源投入。根據工廠自然環境及周邊條件,因地制宜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或其所占比例。已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設備應限期淘汰更新,/設備或系統的實際運行效率或主要運行參數應符合該設備經濟運行的*求。工廠及其生產的產品應滿足GB32051-2015《鈦白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要求工廠建有能源管理中心。
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要素工廠建有廠區光伏電站、智能微電網。工廠使用的通用用能設備米用了節能型產品或效率高、能耗低的產品。工廠使用了低碳清潔的新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資源投入工廠應減少原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質的使用。工廠應評估有害物質及化學品減量使用或替代的可行性。工廠應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對水耗較大的設備和系統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實。工廠應制定并實施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供方的準則,確保供方能夠提供符合工保要求的材料、元器件、部件或組件。工廠應確定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購要求。滿足綠色供應鏈評價要求。4產品生態設計工廠在產品設計中引入生態設計的理念,包括:減少所使用材料的種類、使用產身的材料或兼容材料進行標識標記、延長產品壽命等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工廠生產的產品應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并滿足國家對產品中有害物質限制使月求。5環境排放污染物處理設備工廠應投入適宜的污染物處理設備,以確保其污染物排放達到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求。污染物處理設備的處理能力應與工廠生產排放相適應,并應正常運行。大氣污染物排放工廠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及地方標準要求。水污染物工廠的水體污染物排放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及地方標準要求。
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要素固體污染物工廠的固體廢棄物排放、儲存、運輸等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及地方標準要求。噪聲排放工廠的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及地方標準要求。溫室氣體工廠應米用公眾可獲取的標準或規范對其廠界范圍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盤查,用盤查結果對其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改善。工廠獲得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方核查聲明。利用核查結果對其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改善。核查結果對外公布。土壤及地下水工廠應對土壤、地下水環境現狀定期進行調查制定風險防控方案外排口管理所有污染物排放口應獲得地方行政主管部門許可。廢水排放口按要求設置采樣點、測流段,安裝流量計。有組織排放廢氣的排氣筒按要求設置米樣口,無組織排放有毒有害氣體有引風裝行收集處理并設置采樣點。環境監測頻次及因子滿足國家和地方要求。應按要求設置污染物排放口環境保護圖形標志牌,包括設置位置、方式、類別和標志。按要求建立污染物排放口管理檔案,包括排污單位名稱,排放口性質及編號,排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種類、數量、濃度,排放去向,立標情況,設施運行及整改意見等。
序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要素6績效要求(硫酸法)用地集約化工廠容積率應不低于《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要求。工廠容積率達到《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要求的1.2倍以上,2倍以上為;單位用地面積產值不彳氐于地方平均單位用地面積產值的要求。單位用地面積產值達到地方平均單位用地面積產值的要求的1.2倍以上,2倍以滿分。生產潔凈化單位產品基準取水量W50m3/t;單位產品基準取水量W45m3/t;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W35m3/t;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W33m3/t;水污染物CODCr指標W70mg/L(直接排放),W150mg/L(間接排放);水污染物CODCr指標W50mg/L(直接排放),W100mg/L(間接排放);硫酸法水污染物氨氮指標達到W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成本控制技巧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審計流程優化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新進展題目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自我評估試題及答案
- 礦山配電硐室施工方案
- 項目管理導向與成功率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注會備考的逆向思維與策略分享試題及答案
- 股票市場與經濟數據的聯動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認證職業路徑試題及答案
- 高效備戰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2020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工業控制網絡及組態技術》教案
- 07FG04 鋼筋混凝土門框墻(含更正說明)
- 流體力學(清華大學張兆順54講) PPT課件 76-2-4流體力學(中)(第二章 流體運動學)
- 基于超限學習機的無設備定位方法研究
- 2023年沖刺-醫師定期考核-口腔醫師定期考核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帶答案
- 110kV輸變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NY 526-2002水稻苗床調理劑
- GB/T 20124-2006鋼鐵氮含量的測定惰性氣體熔融熱導法(常規方法)
- GB 5226.1-2008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 GB 5009.17-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