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測量方案_第1頁
第二節測量方案_第2頁
第二節測量方案_第3頁
第二節測量方案_第4頁
第二節測量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88頁第二節工程測量施工方案一、地下室、裙樓、套間式辦公樓施工測量方案(一)、概況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位于珠江大道西側,花城大道南側,該工程的裙樓地下室面積約2.4萬平米,(A)~(M1)軸201.6米,(1)~(17)軸為130米,共四層地下室,現工程的樁及基礎底板已施工完畢,底板面標高為-19米。另有28層套間式辦公樓,高度104.65米,5層裙樓,建筑高度為24.8米。(二)、本工程測量重點和難點由于主樓高度達到432米,塔頂擺幅較大,因此本工程的重難點在于:1)在環境因素影響極大的情況下的精確定位;2)主樓垂直度的控制;3)主樓部位的沉降和變形監測。(三)、測量準備工作測量儀器的選用和校準聯系建設單位取得坐標控制點和水準點對坐標控制點及水準點的測量符合測量儀器的選用和校準聯系建設單位取得坐標控制點和水準點對坐標控制點及水準點的測量符合測量員熟悉施工圖紙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地下室,裙樓,套間式辦公樓的測量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主軸線的測放,高程的引測,分布工程的放樣,沉降觀測,基坑位移觀測,環境監測等內容,擬訂選用的儀器及設備如下:儀器或設備名稱型號數量主要技術指標全站儀徠卡TC4022測程:3精度:±2″,±(2mm+2ppm·光學水準儀DS325±1.0mm/km,正像,自動安平GPS接收機徠卡GPS12303臺±2mm激光經緯儀DJ23±2″,正像,自動補償激光鉛垂儀SOKKIALV13±1mm/100m線墜4錘球15kg鋼卷尺50m10標準鋼尺鋼卷尺5m20標準鋼尺坐標控制點及水準點一般由建設單位提供并已做好保護的水準點,根據工程測量需要可能需另行測設一些坐標控制點及永久水準點,組建精度符合要求的施工控制網(點),控制點的位置得根據施工現場情況確定,永久水準點做法如下圖:(四)、裙樓地下室基礎主軸線的測設1、主控軸線設置控制點做法可澆筑水泥墩,在面上刻畫控制線,或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刻畫控制線控制點做法可澆筑水泥墩,在面上刻畫控制線,或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刻畫控制線由于西塔裙樓地下室工程面積較大,擬定選四條橫向軸線(F、L、C1、H1軸)和兩條縱向軸線(7、12軸)作為裙樓地下室的主控軸線,這六條主控軸線需精密測量,精度控制在主控軸線要求的±5mm范圍內。其它軸線及構件的平面細部尺寸均可由主軸線的測設可先由電子版總圖上獲得相應的主軸交點的坐標,通過全站儀直接定點,定好的主軸線交點用經緯儀及鋼卷尺進行復核。對基坑內各結構部位實行“外控法”進行施工測量,在基坑周邊布設主要控制軸線的延長線上設置永久控制點。主軸線直接彈在基礎底板,柱根部及基坑壁上,以便于測設和復核。2、下室施工軸線引測±0.000以下地下室四~一層的軸線投測可直接采用外控法,在主軸線的延長線上架設經緯儀,把測設在基礎的軸線投測到施工層。用全站儀測坐標點進行復核。(五)、地下室高程測設1、準點高程引測到基坑內由于本工程有四層地下室,地下室開始施工時,把負(-)整米數的水平線(如-17米)測設到基坑四周的混凝土樁上,在基坑內架設水準儀,校測基坑四周的整米數水平線,其誤差應控制在±5mm以內為合格。在施測基礎標高時,應后視坑壁兩側上的水平線以作校核。由于基礎底板已經施工完成,在進行地下室施工時需對原樁基礎施工單位的引測好的水準點進行復測,符合精度要求才能使用,并復核底板標高的準確性。2、一至四層地下室施工時的高程傳遞負一至四層地下室的高程傳遞可采用傳統的測量方法,留設測量孔,采用懸吊鋼尺,用水準儀進行測設便可滿足精度要求,把傳遞上來的高程以1米線的形式彈設在四大角的混凝土柱、剪力墻等便于引測的構件上,作為測放其它構件高程的依據。3、原基礎施工單位的交接在進場進行地下室工程施工前,應跟基礎施工單位進行交接,對移交的水準點,各構件的位置等進行復測,核對其準確性,對存在誤差的部位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六)、裙樓及套間式辦公樓施工測量裙樓為5層建筑,建筑高度為24.8米,其軸線投測可根據基礎地下室設置好的控制網,在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點合格后,利用“外控法”,根據施工圖紙上各軸線關系,將建筑的輪廓線和各細部軸線精確地彈測到±0.000首層平面上,作為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0.000以上的軸線投測可繼續應用外控法進行測量。裙樓及套間式辦公樓的高程測設,可在結構施工到±0.000以后,直接利用附近的水準點,將高程傳遞到裙樓內的,繼續向上傳遞高程時,可在建筑物的各大角部位的樓板設置測量孔,測量孔為200×200,利用“水準儀配合鋼尺法”進行高程傳遞。1、線投測利用水準儀根據現場水準點,在各引測孔部位利用水準儀根據現場水準點,在各引測孔部位精確地測出相同的起始標高線,(如+1.000m標高線)利用鋼尺沿鉛直方向,由各處起始標高線開始向上量取至施工摟層,并畫出相應的+1.000米線,根據實際選用長度合適的鋼尺,避免高差超過一整鋼尺。將水準儀安置在施工樓層上,校測由下面傳遞上來的各水平線,誤差應在±6mm以內,在各施工樓層抄平時,水準儀應后視兩條水平線作校核。套間式辦公樓為兩棟均為28層的建筑,建筑高度104.65米。南、北塔辦公樓的軸線投測,采用吊線墜法進行投測,采用南、北塔辦公樓的軸線投測,采用吊線墜法進行投測,采用15kg錘球,1mm鋼絲,為防止因吊錘鋼絲過長擺動不易穩定,每隔5層吊錘引測軸線一次,10層以下以首層為準,10~20層以第10層軸線標志為準,20層~28層軸線以第20層軸線標志為準。為確保精確度,可每隔5層,用經緯儀豎向投測法進行復核。2、高程引測南、北塔樓的高程傳遞采用水準儀配合鋼尺法進行高程引測,每5層為一段。3、各分項工程高程控制3.1鋼筋工程利用往返觀測將工作基點的引測至柱豎向鋼柱上,此項工作的精度不得低于水準網的精度要求,此工作經復測無誤后,交給工長作為整個施工層標高控制的依據。工長在進一步引測過程中,層間偏差值不得超過±3mm現場標高點用紅或藍膠帶紙進行標識,應注意膠帶紙上下邊的統一。在綁扎門窗洞口過梁時,可用5m工長在過程控制中,應注意檢查以下部位標高情況:梁梁接頭鋼筋的頂標高,看是鋼筋否有保護層,錨入本樓層的墻筋頂標高,電梯井下口上部筋頂標高等。3.2模板工程板底模支設高度是依據測設于腳手架立桿的標高點,所以測設腳手架立桿的標高點是模板工程標高控制的著重點。測設時可選擇位于滿堂腳手架的角點、中間點底部穩定可靠、垂直的的立桿,將標高測設其上,扶尺人員是注意標高的上方是否有扣件、橫桿阻礙標高點向上的傳遞。然后有紅或藍膠帶紙做統一的標識。測設完畢后可沿立桿向上傳遞,定出水平桿的標高點,利用細線將各標高點連線,檢查合格后,(連線應重合,偏差值小于3mm待部分板模鋪設完成后,可將水準儀架設其上,檢查模板面標高、平整度以及相鄰兩塊模板的高低差。若發現問題,現場改正,直至符合下表的要求:現澆結構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值底模上表面標高相鄰兩板表面高差表面平面度(2m±525工長在過程控制中,應注意檢查以下部位標高情況:吊模側模底標高,外墻模板標高是否低于砼頂面標高,跨度不小于4m3.3砼工程工作重點:控制板砼頂面標高。待板底模鋪設完成后,即可將水準儀架設其上,將距砼面500mm砼澆注過程中,應隨時將各標高點拉線,檢查找平,此外工作面上也架設一臺激光掃平儀隨時動態地進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將砼頂面標高偏差值控制在±10mm3.4室內工程地下室地坪面積較大,施測時可將建筑500標高沿內墻每3—5米測設一點以及柱側面上,后彈墨線紅油漆標識,室內地面在1.5m×1.5m方格網上做灰餅。澆注地面時也可架設一臺激光掃平儀隨時動態地進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將砼頂面標高偏差值控制在±二、主塔樓測量方案(一)、主塔概況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的主塔樓有四層地下室,地上103層,高度432米,直升機坪的高度達437.5米,主塔樓的建筑面積為249422平方米,基底面積為2693平方米。主塔樓的結構主要由中心的混凝土剪力墻核心筒和周圍的鋼管網柱構成,最外邊掛玻璃幕墻。(二)、主塔樓測量部署主塔樓的施工的施工順序為:核心筒→鋼管網柱→鋼管網柱與核心筒之間的樓板→玻璃幕墻因此主塔樓工程的測量工作內容也主要分成:(1)、主塔樓地下室施工階段,米字型主控軸線的測設。(2)、核心筒施工時,軸線向上投測,及高程向上傳遞。(3)、為鋼管網柱吊裝提供高程和坐標定位點(4)、鋼管網柱與核心筒之間樓板施工完成軸線、高程引測。(三)、主塔樓軸線投測1、主塔樓主軸測設及外控網把主軸線的延長線測設在永久建筑或地面上,用以建立外控網。把主軸線的延長線測設在永久建筑或地面上,用以建立外控網。主塔樓的主軸線(A2)、(B2)、(C2)為三條相交于塔樓中心點的米字型軸線,軸線的交點即塔中心。根據設計圖紙,該三條軸線與正北方向的關系如上圖所示。(1)、用全站儀按國家二等控制測量標準測設主塔樓中心坐標點,并在基礎底板上做好標示點及保護。主塔樓中心點的測設利用高精度全站儀徠卡TC402,聯測建設單位給定的市政導線點組成本工程的外控網,定期對塔樓中心點進行復測,保證塔樓中心點位的精度。(2)、根據本工程設計圖紙中X1、Y1、Z1、X2、Y2、Z2軸線與A2、B2、C2主軸的6個交點坐標,用全站儀通過外控網放樣出來,并進行平差計算,按權分配閉合差。在主塔地下室施工階段開始需要進行主塔樓主軸線測設,流程如下:建立外控網,建立外控網,用全站儀放樣出主塔樓中心點以及另外六個軸線交點,并在基礎底板上做好標示點及保護。過塔樓中心點和另外六個交點,把各軸線延長線測設在附近建筑物或永久地面上,并聯立外控網進行復核。在塔中心點架設高精度經緯儀,測量各軸線交點之間的閉合差,并進行平差計算,把閉合差按權分配到各個方向。根據主軸線測放(X2),(Y2),(Z2)軸線的平行軸線(1/X2),(1/Y2),(1/Z2),在基礎底板上建立完整的軸線控制網。主塔軸線控制網測設流程圖2、軸線內控網由于70層以上,剪力墻收小,改為為鋼管柱,中間為酒店中庭,因此在70層以上核心筒的施工應搭設測量觀測站進行軸線投測。3、軸線引測由于為超高層建筑,主塔樓核心筒施工時,軸線的引測采用天頂準直法,通過在測量孔架設激光鉛垂儀把底層的軸線控制點垂直投測到施工層,利用投測上來的軸線控制點測放出各軸線。為保證測量精度,我們每隔一段高度設置一個測量轉換層,并定期聯立外控網進行復核,轉換層與轉換層之間獨立操作,誤差不傳遞。(主塔樓核心筒施工測量孔的設置如上圖所示,預留200mm×200mm孔洞)。轉換層設置如下:轉換層設置圖投點原理方法:投測時利用照準部投測時利用照準部0°、90°、180°、270°四個位置分別向上投測,在接收靶上得A1′、A2′、A3′、A4′四個投測點,將A1′A3′,A2′A4′連接得到A′。即為所需的投測點。把1m線測設在樓梯間或剪力墻上。精度要求:規范要求,每投測限差±3mm,全高不應超過3H/10000,3H/10000=129mm,H>90m時,不超過±30mm。本工程主塔樓高432m,精度要求為±30mm。投測上來的軸線用外控網進行核準復測,確保精度滿足設計要求。同時,由于高度過高,從低層直接投測到頂層難以保證測量的精度,施工時應分段進行投測。因為在高層建筑軸線投測中,遇到陽光照射,使建筑物有陰、陽面,導致建筑物向陰面傾斜(彎曲),特別是鋼結構的高層建筑,因此,軸線投測中宜選擇陰天或早晨進行,并在實踐中注意摸索規律,采取合適的措施,減少外界的影響。4、核心筒與鋼管網柱之間樓板施工測量核心筒與鋼管網柱之間樓板控制網布置圖由于施工工藝流程為先施工核心筒再施工核心筒與鋼管網柱之間樓板,在施工核心筒與鋼管網柱之間樓板時,由于核心筒剪力墻使(X2)、(Y2)、(Z2)軸線交點不能通視,可測設(X2)、(Y2)、(Z2)軸線的平行線,1-1、2-2、3-3,用以定位核心筒與鋼管網柱之間的構件。(四)、主塔樓高程傳遞主塔樓施工時,高程的傳遞采用激光鉛垂儀配合大盤鋼卷尺進行高程控制。測量方法示意圖如下:如圖所示,要把已知樓面的高程H傳遞到施工層B點處,做法和步驟是:(1)、將激光鉛垂儀安置在所在樓層的測量控制孔上,對中孔上接收靶中心,整平儀器;(2)、將激光鉛垂儀激光發射器調到合適的大小,并投射至施工層測量孔上的接收靶位置,做好標記,用大鋼尺+吊錘的方法測出鉛直距離,即豎向高差h。(3)、將水準儀安置在施工樓層上,后視豎立在棱鏡面處水準尺,讀數b,前視施工樓層上B點水準尺,讀數c,則B點高程HB為:HB=H+h+b-c采用激光鉛垂儀配合大鋼卷尺法注意事項:(1)、儀器應檢驗與校正,施工時水準儀盡可能保持前后視距相等。(2)、注意每層的偏差不要超限,注意控制各層的標高,防止誤差累積使建筑總高度偏差超限,在高程傳遞至施工樓層后,應根據偏差情況,在下一層施工時對層高進行適當調整。(3)、由于樓層超高,為減少誤差高程的傳遞也應分階段進行。(3)、鋼尺測量高度時,吊錘一定要垂直于基準點。高程傳遞控制圖(五)、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GPS對控制網的復核以及在監測中的應用由于本工程要求精度很高,且越往頂部受風載等影響越大,擺動振幅也越大。在這種情況下,點位偏擺精度隨時間不斷變化,常規的靜態測量方法不能很好的滿足測量要求,且對溫度、日照、風載等環境因素要求極高,因此針對本工程的特點,我們采用GPS動態不間斷測量,對平面控制網轉換層和高程網轉換層進行實時復核,保證本工程測量控制的精度。同時,由于GPS可以進行動態不間斷測量,因此,GPS接收機同樣可以用于本工程的相關監測工作?;驹恚篏PS(GlobalPositionSystem)是美國軍方于九十年代初建成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該系統由衛星星座,接收機和地面控制站三大部份組成。由于各衛星的軌道參數已知,只要在地面接收到四顆以上衛星發出的信號,就可確定地面點的位置,采用大地測量型GPS接收機,應用載波相位相對定位,其定位精度可高達1mm。由于GPS可以實時提供任一點的坐標,所以從理論上講,GPS也可用于超高層建筑的施工測量和施工管理。GPS測量與常規測量方法比較:1.1線錘鉛直投測法該法是比較古老的傳統方法,具有設備簡單、操作簡便的特點,但是精度較低,施測時容易受氣候、風等因素影響。在超高層建筑施工中無法應用。1.2經緯儀斜投測法該法特點是,在外部環境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精度較高,能滿足一般高層建筑施工豎向允許偏差的要求,操作較簡便,施測速度較快。但也有以下局限:(1)、因投測傾角不宜大于45°,以免引起誤差過大的限制,要求控制點必須遠離建筑物,對超高層建筑物及周圍日益密集、狹窄的施工場地來講,很難滿足施測要求。(2)、施測工作及精度受氣候影響較大,不宜在風、雨、霧天等不良氣候條件下作業。1.3激光測量法及經緯天頂儀、天底儀豎向投測法這幾種方法都具有測量精度高、方法簡便、施測速度快的優點,適用于采用普通方法受到限制的施測環境中。是現階段高層建筑常用方法,但也要求在任何情況下必須保持通視孔暢通,同時也無法消除隨著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出現由于溫度、日照、風荷載作用引起的施測困難。超高層建筑與高層建筑相比,高度更高,由于高聳結構晝夜和季節性的溫差、日照、大地潮、風荷載對結構造成的豎向高度變化、側向撓曲、扭轉、擺動等已不可忽視。常規建筑的測量方法在超高層建筑中應用已經較難滿足規范要求采用GPS技術具有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1.4GPS定位技術GPS定位技術不受氣候條件和通視條件的限制??稍谌魏螑毫拥奶鞖庀逻M行定位。在傳統的測量方法中,常因通視而影響施工布置和施工工期,用GPS定位,不要求通視,因此,不需要改變施工布置,從而可保證施工進度。GPS技術長于動態物體的定位,建筑物擺動周期和擺動規律用傳統方法是無法解決的,但采用GPS技術卻很容易實現。GPS技術測量速度快,勞動強度小,不會產生誤差積累。GPS數據解算首次GPS測量的目的在于確定固定基點的坐標位置和GPS測量成果的坐標轉換參數,其數據處理的主要過程為:(1)、基線解算;(2)、固定核心筒中心點的GPS網三維無約束平差;(3)、以測區在WGS-84坐標系中的平均經度作為中央子午線,GPS北方位作為固定方位,進行高斯投影與坐標變換可得到各點的平面坐標;(4)、在施工坐標系中,以核心筒中心點作為固定點,A2軸的方位作為固定方位,對上述平面坐標進行平移、旋轉,便可得到其它軸線控制點在施工坐標系中的坐標。2、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厘米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體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厘米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如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考慮到現場場地狹窄,待主體結構上至10層以上時,經緯儀觀測仰角較大,可采用經緯儀彎管目鏡配合進行觀測。3、剪力墻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位置,彈出墻邊線,然后放測出墻50厘米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4、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線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5、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厘米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2.5測量工作質量對施工質量的影響舉足輕重,對超高層結構施工尤其如此。提高測量工作質量須靠以下三個方面的整體提高,一靠人員素質,二靠儀器精度,三靠管理程序,其中后者尤為關鍵。因為前面二者能夠提高測量工作精度,但不能杜絕測量過程中的失誤。失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有效的管理程序,才能確保人的失誤被及時發現和糾正。為此我總承包部擬建立三位一體的測量工作管理體系,即建立三套彼此完整獨立和相互校核、監督的測量機構:土建結構施工測量隊、鋼結構施工測量隊、總承包測量隊,三套班子分別采用統一的原始基準點和各自的儀器獨立地開展測量工作。土建結構施工測量隊和鋼結構施工測量隊相互校核,總承包測量隊對其進行檢查、監督??偝邪鼫y量隊負責對測量工作進行全面協調,及時解決測量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效地保證測量工作質量。(六)主塔樓工程監測1、沉降觀測主塔樓的沉降觀測需在基礎地下室階段開始,在地下室根部設置沉降觀測點,對基礎沉降進行觀測,在施工至±0.000以上后,在塔樓首沉根部設置重新設置沉降觀測點,地基沉降值應扣除首層以下墻、柱的變形值。根據設計沉降觀測要求:需對整個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過程中作沉降觀測記錄。水準點不應少于2個,為二等水準點,觀測點數為45個,變形測量等級為一級,觀測工作從基礎施工完成后讀零開始,建筑物每升高6層觀測一次,結構封頂后每月觀測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沉降穩定標準: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05mm)。沉降觀測點的做法如下:2、水平、豎向位移變形監測監測部位使用方法監測頻率監測目的鋼管網柱節點全站儀監測節點坐標鋼管網柱每加高一段確定鋼管柱的變形情況,對不正常變形進行控制。核心筒墻體全站儀觀測墻體上的控制點結構施工時每層觀測一次監控核心筒變形樓層組合樓板全站儀觀測組合樓板施工時監控樓板的不正常變形3、傾斜觀測傾斜觀測的內容是測定建筑物頂部相對于底部,各層間上層相對于下層的水平位移與高差,計算出整體或分層的傾斜面度、傾斜方向以及傾斜速度。觀測方法:測量建筑物頂相對于底點的水平位移,用激光鉛直儀觀測法控制建筑物中心線的垂直度。觀測周期:每月觀測一次,如遇基礎附近因大量堆載、卸載、場地降水長期積水等,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傾斜觀測應避開強日照和風荷載影響大的時間段。4、其它監測包括氣象監測、環境檢測和建筑物長期健康監測等內容。(七)、鋼管網柱吊裝測量換算網柱節點及柱頂的三維坐標。鋼管柱臨時固定換算網柱節點及柱頂的三維坐標。鋼管柱臨時固定精密全站儀對網柱節點坐標進行測設、校正。GPS對網柱節點坐標進行復測、校正。經測設合格把鋼管柱焊接固定GPS進行復測GPS進行復測鋼管柱定位方法示意圖(八)、各種因素造成誤差的糾偏措施1、溫度對測量控制影響的修正方法(1)、測量人員在現場測量大氣壓強和溫度,對有關參數進行修正。夏天要遮陽避免直接曝曬儀器,測量時間盡量安排在上午10:00前和下午4:00后。(2)、現場測量使用的50m標準鋼尺在使用前和加工廠提供的經檢定的50m鋼尺進行現場驗校,以確保計量檢測工具與制作廠家匹配統一。使用時要考慮修正數值:溫度修正值=0.000012(t-t0)LL—測量長度;t—測量時溫度(℃)t0—標定長度時的溫度(20℃根據鋼尺的檢定數值確定鋼尺的精度修正值。標準讀數=實際讀數+溫度修正值+鋼尺修正值2、焊接對測量控制的影響為減少焊接對測量控制和鋼結構施工質量的影響,每次安裝和校正完畢,高強度螺栓安裝施工后,測量人員應對鋼柱垂直度重新進行測量,提供實際的偏差數值,然后由質量部門按實際數值編制焊接順序,對一些部位預留焊接收縮量。焊接過程中,測量人員進行跟蹤觀測,以減小焊接對測量控制的影響。3、塔吊對測量控制的影響在每次測量控制點豎向投遞,測放控制軸線、控制標高的全過程中,必須保證塔吊保持靜止并配荷載以保持平衡,測量操作完成后塔吊方可自由運轉。三、地下室施工過程中的基坑監測由于本工程基坑支護結構為臨時支護,使用期限為一年,因此要求我們在地下室施工期間對本工程的基坑支護結構進行相關的監測,確保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安全。(一)、監測項目的特點及監測重點本工程基坑支護結構為人工挖孔樁+預應力錨桿,基坑為深基坑,本工程地下室為四層地下室,基坑土方開挖基本上是按900C垂直角度開挖并支護的,從自然地面到基坑底估計深度為約19m,地下水位標高在基坑底之上。同時由于場地比較狹窄,故為保證施工不受影響,在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將重點監控基坑四周支護結構的(1)、本項目占地面積較大,基坑開挖較深,開挖深度約19(2)、本工程地下室施工時間長,且由于場地限制,基坑周邊堆載較大,有可能支護結構變形較大,一定要做好支護結構的變形觀測;(3)、本基坑采用樁錨支護結構,在圍護樁及錨桿施工過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基坑周邊土體及建(構)筑物變形較大。針對上述特點,我們監測重點是:支護結構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二)、安全監測依據(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3)、《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T8-9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4)、《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5)、《廣州地區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定》(GJB02-98)(三)、監測方法支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根據現場情況和設計要求,我們可以在支護樁周圍設42個支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測點,組成一個變形監測網。另外利用建設單位提供的市政導線和支導線點組成一個基準網,基準網采用獨立坐標系統,對監測點進行觀測。支護結構水平位移觀測方法:采用精度較高的徠卡TC-402全站儀,按自由設站法對埋設于基坑支護結構上的水平位移標志進行觀測,每次觀測所得到的各個觀測點坐標與基坑開挖前進行的初始觀測相比較,所得到的坐標差即為該觀測點在本觀測周期內的累積位移值。觀測點利用前期監測埋設于壓頂梁上的觀測標志,不再單獨埋點。觀測頻率及觀測次數計劃:根據施工現場的進度情況可以適當調整觀測頻率,在地下室期間,前期我們可以確定為7天一次,地下室每完成一層,增加一次監測。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有異常,則應相對應的增加觀測次數,并分析異常原因。(四)、監測項目的警戒值和應急措施一般情況下,每個警戒值均由兩部分控制,即總允許變化量和單位時間內允許的變化量。根據規范,并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對該工程檢測項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基坑圍護結構水平位移:最大位移取30mm,警戒值為25mm或每天發展不超過5mm,警告值為15mm或每天連續發展3mm,沉降變形觀測嚴格按《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執行。若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出現沉降或位移速率或累積變形量接近警戒值等異常情況時,及時通知監理及有關單位,由現場監理會同設計等有關單位確定加密監測頻率,若發現險情時應進行連續監測。操作技術以及相關精度要求:(1)、沉降觀測使用S1二級水準儀。測量前,測量儀器進行全面檢驗,嚴格參照規范進行,三角不得大于4″,盡可能調下到最小值,視線長度20~30m,視中高度不宜低于0.3m(2)、每次觀測盡量做到儀器、標尺、測站、線路、人員五固定。進行沉降觀測時,采用閉合法測量,觀測的對照點不得少于兩個。(3)、在水準基點與工作基點進行連測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