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湖北省縣級優課)_第1頁
《16*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湖北省縣級優課)_第2頁
《16*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湖北省縣級優課)_第3頁
《16*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湖北省縣級優課)_第4頁
《16*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湖北省縣級優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昆明的雨(導學案課堂教案設計)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東城八角樓中學段家武【教材分析】本文題為《昆明的雨》,卻并未用大量筆墨直接寫雨,而是從一幅畫寫起,將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現出來。看起來有些“散”,但其中貫穿著一條情感線索——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作者用這樣一條線索將零散的素材聚攏起來,鮮活、立體地描繪出一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的”昆明雨季。同時,文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圍的美,充滿美感和詩意。【學情分析】經過幾個星期的導學案培訓,學生已能熟練地運用導學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普遍能勤于思考,積極表達,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教學目標】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點,學會閱讀和鑒賞抒情散文。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結,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感情。3.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學難點】了解抒情散文的特點,學會閱讀和鑒賞抒情散文。【教學策略】將傳統導學案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教學優勢。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發言不超過10分鐘)和老師的主導性。【教學過程】【教師開講】一、激情導入:(1分鐘)同學們,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幾句話:“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請問這是哪位作家哪篇文章中的語句?(學生齊答:朱自清--《春》)這是朱自清筆下所描繪的江南的雨。那么,在祖國的大西南,那里的雨又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神游到大西南的昆明,看看那里的雨吧!好,這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學生齊答)。二、檢查預習(1分鐘)(通過檢查,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也可借此補充導學案上所沒囊括到的知識點)1.題目、體裁2.作者及相關常識三、展示PPT圖片(1分鐘)(讓學生了解昆明和作者,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視覺支撐;也讓教學手段多樣化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1.昆明的景致2.汪曾祺肖像明確教學目標(1分鐘)PPT展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老師強調【自主學習】(10分鐘)(分題入組,作為各組著重探討的題目;先思考本組所分的題目,再思考其他組所分的題目,在書中圈圈點點,找出依據)【合作探究】(20分鐘)(第一步:學生全員參與,有序熱烈地開展探究活動;老師巡回指導,檢查和督促。第二步:學生準確、清晰地講解和點評;老師訂正,強調和補充;講解時,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基礎知識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辟邪(bìxié)鮮腴(yú)籬笆(lí)逛(guàng)暈倒(yūndǎo)深褐(hè)吆喚(yāo)緬甸(miǎn)黃燜雞(mèn)綠釉(yòu)密匝匝(zā)苔痕(hén)2.讀讀課文,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文下注釋或工具書弄懂意思,并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抄錄在下面空白處。鮮腴:新鮮肥美。密匝匝:嚴實稠密的樣子。骨朵兒:指還沒開放的花朵。3.作者、背景鏈接,了解作品(利用課本或其它資源查找并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給同學,然后把你認為重要的內容工整地寫在下面空白處。)作者鏈接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現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著有小說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背景鏈接汪曾祺在西南聯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這在他一生中是一個重要時期。在昆明,他不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結識了許多師長和朋友,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還結識了后來與他相知相愛的施松卿。對于有著強烈家鄉情結的作者來說,昆明無異于是他的第二故鄉。晚年汪曾祺的詩文書畫中,也隨處可見他對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牽夢繞的懷念之情。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結,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響的,它已成為昆明文化的一項具有深厚意義的地域文化。文本賞析(一)整體感知4.閱讀課文,看看課文描寫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樣把這些“零散”的內容連綴成篇的?(文中批注,口語訓練)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場、房東送緬桂花、去蓮花池邊上的小酒館。文中的物:仙人掌、各類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土從、干巴菌、雞油菌)、果子楊梅、緬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雞。圍繞著“雨”連在了一起。5.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文章開篇點題,圍繞“雨”,突出“想念”二字。先寫昆明的“雨季”,從不知道有“所謂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體感受”,再到對昆明雨季的贊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再寫“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給人一種柔軟的感覺。最后寫由雨而生的淡淡的鄉愁,以及“木香花濕雨沉沉”的醉人境界。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對昆明的懷念之情。(二)深層探究6.文章題為“昆明的雨”,為什么開篇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所畫的倒掛而開花的仙人掌、青頭菌與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現象與產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為下文作鋪墊,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的描述。同時這樣的開頭還能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7.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說說昆明的雨季有怎樣的特點?昆明的雨季是相當長的,但并不使人厭煩。因為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所以并不使人氣悶。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8.昆明的雨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昆明的雨的喜愛。9.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昆明雨的喜歡與懷念之情?(文中勾劃)“并不使人厭煩”“并不使人氣悶”“人很舒服”“使人動情的”“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三)語言賞析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10.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中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楊梅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11.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爬”“遮”等動詞,把木香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木香的茂盛,表達作者喜愛、贊嘆之情。12.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寫出房東送給“我”的緬桂花讓“我”心有感動,表現出房東的熱情善良,表達出作者對緬桂花的喜愛,對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懷念和感動。(四)寫法探究13.昆明的雨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對“凡人小事”的審視,用“以小見大”的視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濃烈如火的情懷。結合文本,試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見大”的。(口語訓練)作者對昆明的愛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載體越小,越顯得愛得醇厚。仙人掌,青頭菌、牛肝菌等各類菌子,楊梅,緬桂花等,作為承載感情的載體,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它們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顯著汪老對昆明、對生活的熱愛。生活的美存在于身邊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們,然后攜來入文,遂成美文。【搶問搶答】(5分鐘)(查漏補缺,解決疑惑;展現自我,為組爭分)同學們,你一定還有什么寶貴的問題想問?請提出來。【當堂檢測】(5分鐘)(迅速答題,交給組內檢查組長批改,打分)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2分)避邪(xí)鮮腴(yú)暈(yūn)倒熾(chì)紅吆(yāo)喝緬(miān)甸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D)(2分))碗碟沉甸甸姍姍來遲冥思遐想B.吆喝密匝匝一反既往豁然貫通C.鮮腴顫巍巍更勝一籌狂妄自大D.嫻熟文縐縐重巒疊障混為一談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回答問題。(1)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點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①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2分)“格調”原指“人的風格或品格”,此處指炒熟后青頭菌的誘人色澤(鮮香口味)。②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口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2分)“張目結舌”原指“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此處指干巴菌的味道好得令人吃驚。作者在第10自然段滿懷深情地說:“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讓作者“忘不了”呢?(2分) 這“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的鄉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翠的閑適和幽靜、恬淡之感。【總分總評】(1分鐘)(根據各組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打分,借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總出各組分數,評出優勝組,掌聲鼓勵并計入班上量化考核附:各組表現量化表(示例)組別自主學習合作探討講解點評搶問搶答總分總評一 3 7 7 5 +1+1 24 冠軍二 3 6 6 4 +2 21 亞軍三 3-1 5 5-1 4 +1 16四3 6 6 5-1 +1 20 季軍五 3-1 5 6 4 +1 18六 3-1 7-1 7 4 19七 3 7 5 3 +1 19八3 6 7 4 +1 21 亞軍九 3 5 5 5 18(注:負分為沒按要求做到位一人次一分扣的分)附:板書設計昆明的雨季昆明的雨雨季的果子、花想念、懷念雨季的鄉愁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季:明亮的、豐滿、動情的賣楊梅的女孩:嬌嬌的鄉愁:淡淡的楊梅:黑紅黑紅的、不酸【教學反思】這是我開創的導學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從多年實踐來看,這種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多種素質和能力:1.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2.培養了學生公共場所下的表現能力,特別是表達能力;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種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由被動的“灌輸——接受”式學習到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的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老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角色的轉變。如今,我校運用這種導學案模式上課,學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上,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聲音響亮;小組內,討論熱烈,辯論激烈;小組間,爭問搶答,解疑答難;整個課堂,笑逐顏開,歡樂一片。(請接著看后面的學案)學生姓名:組別:小組評價:教師評價:16*昆明的雨(導學案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點,學會閱讀和鑒賞抒情散文。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結,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感情。3.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學習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學習難點】了解抒情散文的特點,學會閱讀和鑒賞抒情散文。教學過程【自主學習】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辟邪()鮮腴()籬笆()逛()暈倒()深褐()吆喝()緬甸()黃燜雞()綠釉()密匝匝()苔痕()2.讀讀課文,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文下注釋或工具書弄懂意思,并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抄錄在下面空白處。3.作者、背景鏈接,了解作品(利用課本或其它資源查找并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給同學,然后把你認為重要的內容工整地寫在下面空白處。)【合作探究】(一)整體感知4.閱讀課文,看看課文描寫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樣把這些“零散”的內容連綴成篇的?(文中批注,口語訓練)5.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二)深層探究6.文章題為“昆明的雨”,為什么開篇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7.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說說昆明的雨季有怎樣的特點?8.昆明的雨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9.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昆明雨的喜歡與懷念之情?(文中勾劃)(三)語言賞析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10.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中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11.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12.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四)寫法探究13.昆明的雨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對“凡人小事”的審視,用“以小見大”的視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濃烈如火的情懷。結合文本,試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見大”的。(口語訓練)【搶問搶答】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