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 歷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 歷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 歷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 歷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 歷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德陽五中高2021級高三上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銅農具,有犁、耜、斧、鏟、鐮等,種類較為齊全。某些類型的農具還是首次發現,更無使用之痕。不少農具鑄有云紋、獸面紋、蟬紋等具有神秘意義的紋飾,絕非一般農具所能鑄刻。這反映出()A.青銅農具最早出現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銅農具有利于精耕細作C.青銅農具基本不用于農業生產D.全國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2、西周時期,統治者注重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尚書》中《多士》《無逸》等篇總結了殷商在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經驗,并將其歸結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誥》《酒誥》等篇,則歷數了殷商為政之失。材料意在強調西周統治者()A.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B.重視歷史的現實價值C.堅持儒家的德治理念D.注重成功經驗的總結3、儒家學派重視禮樂,宣揚“樂文同則上下和”;墨家學派認為樂“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這反映了兩者()A.文化取向的迥異B.政治立場的不同C.學術觀點的分歧D.生活態度的差異4、如圖是古代中國科技成果分布圖,這說明古代中國科技()A.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B.體現了傳統農耕經濟的特點C.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D.受到了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5、漢高祖時期,王國職官設置與朝廷基本一致。下表為此后西漢統治者對王國職官的調整概況,這些調整的出發點是()時期調整概況漢景帝時期改丞相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漢武帝時期郎中令減秩為千石;改太仆(秩兩千石)為仆(秩千石)漢成帝時期裁撤內史;令相治民,與郡太守無異A.精簡地方行政機構B.節約中央財政開支C.維護國家政治統一D.廢除郡國并行體制6、東漢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視家譜、別錄、私傳的修撰,“贊賢圣之后,班族類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傳》《李膺家錄》等。這一做法的實質是()A.加強道德修養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別大宗小宗D.維護經濟特權7、祝歲習俗古已有之。《詩經》云:“稱彼兕觥(酒杯),萬壽無疆。”漢代歲首,皇帝“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民間亦在歲首祭祀,其時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長敬酒祝壽。該習俗()A.出現于戰國并興盛于漢代B.體現禮儀教化與倫理秩序C.植根于我國古代商業文明D.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8、魏晉時期,一批書法家的書法藝術各具特色,如鐘繇“每點多異”、王羲之“萬字不同”,表明書法藝術的發展從自發進入自覺階段。這一轉折所依托的條件是()A.書法實用性加強B.書法流派的統一C.竹簡木牘的應用D.紙張使用的推廣9、如表為唐代翰林學士的起源和演進概況。它反映了唐代()時期概況高祖、太宗時期設立文學館、弘文館等學士,備君主顧問高宗、武后時期學士開始參與決策事務玄宗時期開元初,設翰林待詔,后改為翰林學士,建立學士院,專掌最機密的詔令起草,正式參與朝政決策A.翰林學士逐漸控制了決策權B.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C.朝廷內部權力的再分配D.三省六部制漸趨成熟10.北宋中期以前,歷代中原王朝與周邊各國并未形成清晰的國界線,只是把兩國自然形成的交界地域作為兩屬地帶而放任不管。北宋中期,政府與周邊政權商定劃界,明確了雙方的疆界線,并建立了相應的疆界糾紛處理機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這反映了北宋()A.對外策略向妥協退讓轉變B.綱常觀念影響邊疆政策C.正視周邊政權的政治地位D.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11.有學者對“忠”在官修史書中出現的頻次情況進行統計后發現,在漢代纂修的史書中,“忠”所占的比例為7.97%,宋代為15.89%,清代為22.71%。這反映出()A.倫理教化逐步加強 B.專制主義日益強化C.思想控制日趨嚴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12.1745年,大臣楊錫紱說,他家鄉的米價,在康熙時每石不過二三錢(銀),雍正時漲到四五錢,現在每石要五六錢。清代米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A.戰爭破壞了農業生產B.閉關鎖國政策的阻礙C.白銀大量流入了中國D.糧食大量出口到國外13、蔣廷黻先生在他的書中提到兩次鴉片戰爭時存在于中國士大夫中的一種現象:他們不反對治外法權,不反對協定關稅,不反對租界;他們反對的是五口通商和香港割讓,反對長江通商和外國公使進駐北京。該現象表明()A.士大夫身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B.士大夫有強烈的主權意識C.士大夫不反對清政府出賣國家主權D.士大夫的國家觀念較落后14、1873年,華蘅芳等人翻譯的《地學淺釋》把英國學者賴爾的地質學理論介紹到中國。賴爾認為,地質的進化過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災變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的。這一理論在當時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的歡迎,是因為它()A.對自然演進規律進行了科學闡釋B.傳播了西方先進科學知識C.與中國社會變革轉型產生了共鳴D.動搖了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15、如表是民國初年部分大事記,表中大事集中反映的是()時間大事1914年民族工業新設企業102家,新增資本14868000元1915年上海工人參加國民大會,到會約4萬人,會上議決反對“二十一條”,要北洋政府終止與日談判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高舉社會主義大旗A.中國早期近代化起步B.北洋軍閥的統治黑暗C.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D.民主革命孕育新轉機16、毛澤東指出:“(當時)《新民主主義論》初稿寫到一半時,中國近百年歷史前八十年是一個階段、后二十年是一個階段的看法,才逐漸明確起來,因此重新寫起,經過反復修改才定了稿。”“后二十年是一個階段的看法”是指()A.中國掀起反帝反封建國民革命B.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C.民族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飛躍17、1953年10月2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農民有自發性和盲目性的一面。農民的基本出路是社會主義……糧食征購、整頓私商、統一管理這三個問題,勢在必行……要大張旗鼓地宣傳糧食統購統銷政策。”這反映出他贊同統購統銷政策的出發點是()A.把農業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軌道B.穩定糧食生產和市場供應秩序C.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需要D.彰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優越性18、《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匯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的高頻詞匯包括()A.中國人民侵略中國美帝國主義B.合作改造農業生產先進C.技術現代化先進科學D.開放穩定企業改革19.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由宏大敘事逐漸向個體表達回歸,往往講述“大時代的小故事”,展現生活的低吟淺唱和個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對真善美的美好渴望。這一變化()A.反映了消費市場快速成長B.體現了傳統道德的回歸C.得益于新技術手段的運用D.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20、雅典公民大會規定:提前四天公布會議議程,以便提前了解討論的事務;非常重要的問題,公民大會可進行兩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任何決定都可能在下一次會議上被修改;任何人都可以對他認為不合法的建議提出控告等。這些規定基于()A.公民大會缺乏公民監督機制B.通過程序民主保障民主權利C.古希臘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D.直接民主難以形成正確決策21、關于羅馬法中“疑罪從無”的原則,羅馬皇帝塞維魯斯(4世紀初)在給總督的批復中說:“被指控者的供認,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來支持法官的確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調查屬實。”這表明羅馬法() B.強調立法程序的嚴謹22、1596年,一個叫巴倫支的荷蘭船長,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路線,但是他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個月。在惡劣的險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們絲毫未動別人委托給他們的、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最終,幸存的商人把貨物完好無損地送到委托人手中。從上述事實中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商業成功取決于誠實B.人性的啟蒙迫在眉睫C.地理大發現仍在繼續D.唯利是圖是商人本性23、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熱情謳歌充滿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態度,并追求現世幸福和享樂,西歐宗教改革思想家們卻將這視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卻又共同推動了西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過渡。這是因為他們都()A.重新審視人,沖破了傳統的束縛B.提升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C.反對神學,重構了人與神的關系D.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24.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可劃分為中心區、邊緣區和半邊緣區(如圖)。這反映了()A.“價格革命”導致西北歐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B.新航路的開辟導致美洲淪為貿易邊緣地區C.英國、荷蘭、法國逐漸成為貿易半邊緣區D.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其中,25題12分,26題12分,27題14分,28題14分,共52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中華茶文化發展史上有著“興于唐、盛于宋”之說。北宋首倡“茶德”,賦茶以德喻人德,賦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過程比喻人生,這深刻體現了茶道與人道的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將飲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賦茶以教化功能。同時,人們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贈友、以茶孝親,這些都是以敬茶之禮,揚天人之德,彰心靈之美。——摘編自陳永昊《論宋代茶文化的歷史貢獻和當代價值》材料二17、18世紀歐洲大陸掀起的一股“中國熱”。這股“中國熱”從思想領域延伸為對中國的器物和品飲文化的追求。中國精美貴重的絲綢與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的,但宮廷貴族追捧的飲茶之風在民間普及開來,英國社會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風,開創一股文明紳士的飲茶風尚。中國茶所傳遞的精致典雅的東方美學和美容養顏的功效為西方女性所推崇,宮廷茶會和下午茶讓貴族千金和勞動群眾都有了飲茶社交的機會。——摘編自盛敏《近代中國茶文化向西歐的傳播與中西文化交流》(1)根據材料一,歸納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理念。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茶文化在英國傳播的影響。8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14年熱播電視劇《雞毛飛上天》講的是20世紀80年代浙江義烏人通過“雞毛換糖”起家,發展小商品經濟進而創業的故事,其中許多情節反映了改革開放時期的重大歷史現象。電視劇故事梗概如下:陳家村鄉民在雪地中撿起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孤兒,取名雞毛(陳江河)。從小耳濡目染大人們雞毛換糖,他學會了怎么快速對貨物進行估價交換,獲得最大的利益。村民出去雞毛換糖討生計,被當作“投機倒把”而被抓,雞毛(陳江河)火燒倉庫救下鄉親,卻被迫離鄉避難,跑遍大半個中國謀生計。陳江河先后倒賣過小商品、承包過襪廠、賣過五金和百貨,克服了誠信危機、贏得了市場。……做出了屬于自己品牌的商品,將傳統零售業做到極致,又成為電商,加入國家“一帶一路”的洪流,將生意鋪向世界各地。結合中國現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改革開放時期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故事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27.【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材料為了克服“養兵”帶來的弊端,以及裁減冗兵,節省軍費,提高軍隊的戰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軍、廂軍中進行考核,不能勝任禁軍的降為廂軍,廂軍中不能擔負職責的免為平民,爾后又“詔揀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勝甲者,升為大分”。又因宋軍隊數量龐大,與軍隊服役時間長不無關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為民者聽之”的對策。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詔廢并諸軍營”,將“陜西馬步軍營三百二十七,并為二百二十七”,并且規定“馬軍額以三百人,步軍以四百人”,其后“凡拔并者,馬步軍營五百四十五并為三百五十五”。自熙寧至元豐,“歲有廢并甚眾”。——摘編自徐正華、何建華《試論王安石變法中的軍政改革措施》(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8分)28.[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4分)材料:同光年間,中國的邊疆危機接踵而至,尤以新疆的情況最為突出。其時,東南沿海防務受日本侵臺而告緊張。李鴻章主張移西征之餉做東南海防之用,遭到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論者激烈反對,由此掀起了海防與塞防之爭。爭論中,清廷態度搖擺不定。左宗棠多次上書,認為歷代帝王“宵旰籌邊,不遺余力”“若此時而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晏然”,強調“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廢。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詔命左宗棠為督辦新疆軍務欽差大臣,籌辦西征事宜。——據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海防和塞防之爭出現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左宗棠得到清政府支持的意義。(8分)高三上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共48分)1——5:CBBBC;6——10:BBDCC;11——15:BCDCD;16——20:BCCDA;21——24:DCAD1、C。[解析]根據“無使用之痕。不少農具鑄有云紋、獸面紋、蟬紋等具有神秘意義的紋飾”可知,此時的青銅器象征意義多于實用意義,說明青銅農具基本不用于農業生產,故C項正確。江西新干出土了青銅農具并不代表青銅農具最早在此地出現,故排除A項。根據題干描述可知,此時的青銅農具基本不用于農業生產,精耕細作屬于小農經濟的特點,商代尚未出現小農經濟,故排除B項。全國經濟重心在南宋時期轉移到南方,故排除D項。2、B。[解析]材料“《尚書》中《多士》《無逸》等篇總結了殷商在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經驗”“《召誥》《酒誥》等篇,則歷數了殷商為政之失”體現的是西周統治者注重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重視歷史的現實價值,B項正確;材料不光是對商朝滅亡教訓的吸取,排除A項;當時儒家思想尚未產生,排除C項;材料中也有失敗經驗的總結,排除D項。故選B。3、B。[解析]儒家學者認為禮樂能夠促成社會和諧,而墨家認為禮樂不利于國家治理,反映了兩者代表不同的階級立場,政治立場不同,B項正確;兩者的差異不是文化取向上的差異,排除A項;C項是表象,排除;D項與題無關,排除。4、B。[解析]從圖片中的數據分布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科技成果大多分布在與農業生產相關的領域上,如天文歷法氣象、地學、農學、水利等,因此這一科技成果分布圖也能反向折射傳統農耕經濟的特點,故選B;材料沒有對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科技發展水平作出任何描述,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古代中國科技重應用,輕理論,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排除C項;圖本身不能直接體現出政府的態度,D項結論無法直接從材料中獲取,不是最佳答案,排除。5、C。[解析]漢代裁撤王國機構,降低王國官員的品秩,這是打擊諸侯國的舉措,目的在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政治統一,C項正確;地方機構還有郡縣,但是西漢主要針對的是王國機構,因此A項不是出發點,排除;王國官員的俸祿由王國支出而非中央,排除B項;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6、B。[解析]東漢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譜、別錄、私傳的修撰,強調門第,其本質是為了追求政治上的壟斷,維護自己的政治利益,B項正確;修家譜并未涉及道德修養,排除A項;辨別大小宗不是實質,排除C項;家譜、別錄、私傳的修撰與經濟特權無關,排除D項。故選B。7、B。[解析]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由來已久,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視,通過舉行各種儀式來體現對君主或長輩的敬意與美好期盼,體現了通過節慶禮儀進行教化和對倫理秩序的認同,B項正確;由材料中《詩經》的記述可知,該習俗在西周時就已經出現,排除A項;該習俗植根于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排除C項;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并不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在民間也有,排除D項。故選B。8、D。[解析]根據所學,書法藝術的發展從自發進入自覺階段所依托的條件主要是紙的改進,使其有了更好的傳播載體,D項正確;自發到自覺,其實用性減弱,排除A項;統一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竹簡木牘的應用不利于書法的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9、C。[解析]材料中唐朝翰林學士由最初僅“備君主顧問”到最終“正式參與朝政決策”,體現了朝廷內部權力結構的變化,也就是權力的再分配,故C項正確。翰林學士是參與決策,而不是控制決策權,故A項錯誤。材料只涉及唐朝翰林學士職能的變化,而不是所有文官地位的變化,故B項錯誤。翰林學士類似于皇帝的秘書,不是“三省六部”的官員,故D項錯誤。10、C。解析:據材料“北宋中期,政府與周邊政權商定劃界,明確了雙方的疆界線,并建立了相應的疆界糾紛處理機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可知北宋中期以前周邊各國經濟落后,實力弱小,無法構成威脅。而北宋中期后周邊政權實力增強,與宋朝政權產生強烈對抗的敵對關系,故宋朝正視其政治地位,正式處理邊疆事宜,故選C項;材料突出邊疆政策的轉變,且正式處理邊疆事宜并非妥協退讓,排除A項;材料中邊疆政策由國家實力、國際關系等影響,而非綱常觀念,排除B項;材料只是突出對邊疆事宜態度的變化,并未體現商品經濟迅速發展,排除D項。11、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倫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體現在“三綱五常”對百姓的控制上,而題目中強調的是“忠”,強調的是對君主的“忠”,A、C兩項錯誤;根據前面的分析,B項正確;題目中并未體現史官的思想,D項錯誤。12、C。解析:材料中“康熙時”“雍正時”處于康乾盛世,農業生產發展,故A項錯誤;閉關鎖國政策是對外,與材料中“家鄉的米價”的內需無關,故B項錯誤;新航路開辟后,西歐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而中外正當貿易中中國出超,致使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形成輸入性通脹,商品價格上漲,與材料中“1745年”“米價上漲”相符,故C項正確;“閉關鎖國”不可能使糧食大量出口,故D項錯誤。13、D。[解析]根據材料“中國士大夫中的一種現象:他們不反對治外法權……反對長江通商和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可知士大夫的國家觀念落后,故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故A項錯誤;士大夫主權意識不強,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他們反對的是五口通商和香港割讓,反對長江通商和外國公使進駐北京”,故C項錯誤。14、C。[解析]1873年,中國處于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之中,同時處于向近代化邁進的社會變革之中,賴爾關于地質進化過程的理論與中國當時的社會變革產生了共鳴,因此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的歡迎,C項正確。A、B兩項并非是這一理論在當時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歡迎的原因,排除。賴爾的這一理論并未動搖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故D項錯誤。15、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奠定了階級和思想基礎,這說明民主革命孕育著新轉機,D項正確;近代化起步是在洋務運動時期,排除A項;B項與題無關,排除;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排除C項。16、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發表于1940年,因此“前八十年是一個階段”大致是1840—1920年,“后二十年”的起點大致是1920年,這一時期發生了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故B項說法正確;1924年國共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鴉片戰爭后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飛躍指的是毛澤東思想的誕生,因此A、C、D三項與材料時間信息不匹配,故排除。17、C。解析: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執行,對農業的統購統銷主要是為了服務國家工業化的戰略發展需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的總體需要,故選C項;A項屬于毛澤東對農業進行改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最終目的,排除;B項屬于毛澤東對農業進行改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最終目的,排除;1953年中國仍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才在中國建立,時間不符,排除D項。18、C。[解析]根據“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等信息可知這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次會議上中國做出了改革開放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策,所以這一階段的高頻詞匯應該是技術、現代化、先進和科學,故選C;侵略、美帝國主義應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高頻詞匯,排除A項;改造、農業生產應該是20世紀50年代三大改造時期的高頻詞匯,排除B項;開放、穩定、企業、改革應該是80年代國企改革時期的高頻詞匯,排除D項。19、D。解析:20世紀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才剛剛起步,消費市場也剛剛起步,故A項錯誤;此時傳統道德還占據統治地位,故B項錯誤;材料只是講述了電影的表現技巧以及要表達的思想,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主要是在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21世紀,故C項錯誤;材料中“逐漸向個體表達回歸,往往講述‘大時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遷,故D項正確。20、A。[解析]根據材料“雅典公民大會規定:提前四天公布會議議程,以便提前了解討論的事務;非常重要的問題,公民大會可進行兩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任何決定都可能在下一次會議上被修改;任何人都可以對他認為不合法的建議提出控告等”,并結合所學可知,雅典公民大會的這些規定是因為直接民主決策過程中,缺乏對公民的監督機制,導致民主決策過程中的公民非理性因素成分較大,公民投票決策較隨意,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通過程序民主保障民主權利”,排除B項;材料與古希臘人文主義精神無關,排除C項;“直接民主難以形成正確決策”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21、D。[解析]根據“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來支持法官的確信,不得被看作是罪行被調查屬實”可知羅馬法中重視證據,如果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就不能認定罪行是屬實的,說明羅馬法注重證據鏈的完整性,故選D;材料反映的是羅馬法注重證據,不能體現皇帝的個人意志和立法程序的嚴謹,更沒有體現人道色彩,排除A、B、C三項。22、C。解析:據材料信息“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路線”可知,地理大發現仍在繼續,故C項正確;商業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誠實只是其中之一,排除A項;材料與人性的啟蒙無關,且啟蒙運動是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錯誤;材料信息“幸存的商人把貨物完好無損地送到委托人手中”體現不出商人的唯利是圖,D項錯誤。23、A。解析: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對人性和生活態度的謳歌和對現世生活享樂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貶低了神的地位和作用,西歐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稱義,反對天主教會的因行稱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所提倡節儉品行符合原始積累的要求。二者都在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所以推動了西歐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故選A項;文藝復興并沒有提高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排除B項;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肯定神學的存在,而不是反對其存在,排除C項;宗教改革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文藝復興并沒有這樣的作用,排除D項。24、D。解析:依據題干圖示中的中心區在西北歐,邊緣區在美洲,半邊緣區在歐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了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D項正確;導致西北歐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是商業革命,A項錯誤;新航路的開辟是美洲淪為貿易邊緣區的因素之一,B項表述不全面,排除;英國、荷蘭、法國逐漸成為貿易中心區,C項錯誤。二、材料問答題25、(1)基本理念:重教崇德;天人合一;人倫和諧。4分(兩點即可)(2)影響:改變飲食習慣,豐富物質生活;改變了社會風氣;促進中英文化的交流發展;推動中英茶葉貿易,促進世界市場的發展。8分26、答案:示例一:歷史情節一:村民出去雞毛換糖討生計被當作“投機倒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