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閱讀中人稱物象事件心理變化示例與補短專訓_第1頁
高考閱讀中人稱物象事件心理變化示例與補短專訓_第2頁
高考閱讀中人稱物象事件心理變化示例與補短專訓_第3頁
高考閱讀中人稱物象事件心理變化示例與補短專訓_第4頁
高考閱讀中人稱物象事件心理變化示例與補短專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閱讀中人稱、物象、事件、心理變化示例與補短專訓考點:1.張承志《北方的河(節選)》——第一、二人稱交替使用2.閻連科《夜蘇州》——擬人、反復、虛實、抑揚、對比、人稱變化3.[俄]列夫·托爾斯泰《孩子的力量》——“心靈辯證法”4.馮至《江上》——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考點研究】一、常見組合考點1.“心靈辯證法”2.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3.第一、二人稱交替使用4.擬人、反復、虛實、抑揚、對比、人稱變化【考點示例】一、張承志《北方的河(節選)》——第一、二人稱交替使用【考點解讀】1.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2.對“她”的作用的理解與分析3.賞析小說第一段劃線部分4.河流的象征意蘊文本北方的河(節選)張承志他出神地凝視著車窗外的黑暗,手指間夾著一支閃著紅光的煙。耳朵里還回響著那聲驚叫:“快看,黃——河!”他看見高原邊緣上一道道溝壑都伸直了,筆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峽谷,千千萬萬黃土的山峁還從背后像浪頭般滾滾而來。他看見在那巨大的峽谷之底,一條微微閃著白亮的浩浩蕩蕩的大河正從天盡頭蜿蜒而來。他看見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朧遼闊,威風凜凜地巡視著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他吐出一口煙,列車搖晃著,黑暗中的樹林、山岡和大地都在玻璃外面成了流動的黑色。原來列車也是一條河,在橫貫隴海又猛折向北的河道上奔流,亮著燈光,鳴著號角,掀起著轟隆隆的巨響。列車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水和浪。他看見玻璃上映著一點煙頭的紅亮,列車也是一條河啊,他吐出一口煙。這樣干地理學可真不錯,走向河流,沿著河流,連我自己也像一條河流。他又吸了一口煙,看著烏蒙的玻璃上又亮起一點紅光。那是你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投進一條洶涌的河。他緩緩地吐出煙霧。那時你當然不會吸煙,更不會喝酒、騎馬、在阿勒泰山的雪坡上拖走一根粗大的圓木。那時你在這塊灰蒙蒙的玻璃里只看見一張娃娃臉,看見一雙明亮的閃閃的眼睛。那時你沒有和紅臉后生交朋友的本事。你只是揣著一顆小兔子般活潑的心,在大千世界的風雨面前坐臥不寧。那時你還是個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這條河。后來你穿州過府,風塵仆仆地和社會、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么多復雜的人往來比試。你敢在人頭攢動的會場上大聲疾呼,敢在空曠恐怖的荒山里大唱大喊地走夜路。你從馬背上栽下來,翻滾的馬從你稚嫩的身子上壓過去。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針計算著,倔犟地朝擋路的大山攀登。后來你愛上了邊疆,就一直跑到準噶爾,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你回來時裝著一副大人氣,鄙夷那些只到過大城市的同學的嬌氣,你繃著曬脫了皮的黑紅的臉,昂著頭像一陣風走過他們身旁。你不知道,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有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注)在編著完全不同的故事。你那時不懂得眼淚,不懂得代價,你不知道歷史也有它的痛苦。他看見那扇烏蒙蒙的玻璃上映出一個修長的黑影。他回過頭來問道:“還沒睡么?”她微笑著端詳著他。天不亮車就要到達北京啦,他就要和我分手,去找他那些地理資料了。“你去睡一會兒吧,研究生。”她說,“我和列車員說好了,臥鋪車廂開著門呢。”“我不去,這兒挺好。”他說。“去吧,你還能睡幾個小時。”她勸道,“一個臥鋪,輪著睡嘛。”“我不想睡,”他說,“這兒涼快。車里又熱又悶。”那么我也不去。和他一塊兒再呆幾個小時吧,她想,只有幾個小時了。天一亮,等他們走出拂曉時的北京車站,這個游黃河的小伙子就要離開她了。唉,人就又要各自東西啦。“說會兒話吧。”她說著坐了下來,把一本書墊在冰涼的鐵踏板上。他們默默地抱著膝坐著,想著心事。搖晃不停的列車抽動著鐵踏板,他們的肩頭時而碰在一起。這么近,我這么近地挨著一個男的坐著,她暗自想道,也許這是段挺值得珍惜的友誼呢。而且互相說了那么多,我和他都講了關于父親的事,我還親眼看著他游過了黃河。走廊間的燈突然熄了,他們之間只有那只香煙在一下下明滅。而以前那個。哦,我已經忘記那人的名字啦,她想。那一個和我來往了那么久,也沒有這么接近過。他望著玻璃外面黑黢黢的原野,默默地吸著煙。河流真是神奇的,從那時你就愛上了河。在阿勒泰插隊的時候,你總是盡量找和額爾齊斯河有緣分的活兒干。你搶著去沼澤里尋找丟失的馬,順著河岸的土路運送糧食。六月的時候野花開了,你迫不及待地下河游泳。后來你習慣了那冰水般刺骨的激流。你曾經和三個布爾津城來的打魚人在冰水中拽著一張拖網。打上來一條二十公斤重的大鲇魚。探親回北京的時候,你上癮似的見一條河就橫渡一條河。后來——完全是命里注定,你橫渡了那條黃河。那時你崇拜勇敢自由的生活,渴望獲得擊水三千里的經歷。你深信著自己在脫胎換骨,茁壯成長,你熱切地期望著將由你擔承的革命大任。那時你偏執而且自信,你用你的標準劃分人類并強烈地對他們或愛或憎。你完全沒有想到另一種可能,你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為你修正。一九八四年(選自《北方的河》第二章,有刪改)【注】小姑娘與文中的“她”是同一人,小姑娘十二歲時父親被紅衛兵打死,小姑娘獨自去為父親收尸,而“我”當時也是一個紅衛兵。因此,當我聽到“她”的經歷后,決定對“她”溫柔一點,讓“她”感到世間的溫暖。問題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在敘述中融入大量心理描寫,細致而深入地展現出“他”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而將“他”的形象刻畫得真切鮮明。B.小說于細微處頗見匠心,如多次出現抽煙的細節,烘托人物心情,還巧妙地連綴了情節,結構上形成照應。C.第一、二人稱交替使用,豐富了文章的敘述手段,使人物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進行對話交流,表現出自我反省的意味。D.小說回憶與現實交織,突破時空的束縛。小說開場的時間是現在,中間不時拉回過去,豐富了文章的敘述手段,有助于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表現手法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使人物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進行對話交流,表現出自我反省的意味”錯誤,第一、二人稱交替使用并未體現出人物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在對話交流與自我反省的意味。后半部分第二人稱是指“他”,第一人稱是指“她”。故選C。問題2下列對“她”的作用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她的影子”把“他”從回憶中拉回現實,情節由他的心理活動轉向現實的對話,再轉向“她”的心理活動,推動情節發展,使內容更豐富。B.她在那個時代蒙受的痛苦,引發了“他”的內疚和反思,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成長,如第三段末句“你那時不懂得眼淚,不懂得代價,你不知道歷史也有它的痛苦”。C.“她”這一角色為塑造主要人物服務,在與“她”的交談中,“他”得知了“她”的身世,感受到了成長的痛苦,希望自己脫胎換骨,襯托出“他”勇敢擔當革命大任的形象。D.“她”不僅僅是某一個具體人物,而且是那一代人的象征。作者沒有給人物姓名,僅以“她”代之,借以增強代表性,反映了在特定的時代青年人的精神風貌。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他’得知了“她”的身世,感受到了成長的痛苦,希望自己脫胎換骨,襯托出‘他’勇敢擔當革命大任的形象”錯。“他”希望自己蛻變是“那時”之事,“他”從“她”的身世中感受到了痛苦,是當下之事,是為了引發了“他”當時的內疚和反思。。故選C。問題3請賞析小說第一段劃線部分,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①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晉陜峽谷雄渾、壯闊的氣勢,襯托出黃河的浩浩蕩蕩;②大量使用疊詞,如千千萬萬,滾滾而來,浩浩蕩蕩等,以正面和側面形象地展現了黃河的雄偉壯闊。③動詞使用精準。“跌”字展現出黃河急駛而下的壯闊景象,“巡視”體現出黃河氣勢。④以主人公的視覺、心理感受寫出了黃河的壯美,筆觸飽含濃郁的詩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高原邊緣上一道道溝壑都伸直了,筆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峽谷”,把“溝壑”說成是“伸直了”“跌向”前方的峽谷,運用擬人修辭;“千千萬萬的黃土山峁從背后像浪頭般滾滾而來”,把“千千萬萬的黃土山峁”比作“浪頭”,運用比喻修辭。擬人和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晉陜峽谷雄渾、壯闊的氣勢,襯托出黃河的浩浩蕩蕩。雄渾的黃河是本文抒情描寫的客體,此處寫“他”眼前看到的黃河浩浩蕩蕩從天盡頭蜿蜒而來的場景。用“一條微微閃著白亮的浩浩蕩蕩的大河正從天盡頭蜿蜒而來”正面描寫,用“千千萬萬黃土的山峁還從背后像浪頭般滾滾而來”側面襯托,“浩浩蕩蕩”“千千萬萬”“滾滾”等疊詞的使用,描摹出了黃河雄偉的氣勢,在字里行間表達出了作者對黃河的景仰崇敬之情。“跌”“巡視”等動詞的準確運用行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黃河急駛而下的壯闊景象,體現出黃河氣勢。讓讀者感受到黃河的宏偉壯闊,畫面感極強,仿佛身臨其境。連續運用了三個“他看見”強化了黃河在作者視覺上的形象特點,在每個視覺之后表述自己對“看見”的形象有一種什么樣的心理感受,視覺、心理感受兩者結合起來,表現出了黃河的壯美。問題4小說中多次出現的河流,具有豐富的象征意蘊,請結合文本分點作答。答案①大河象征了主人公。主人公在大河的滋養下成長,他熱愛大河,具有大河不斷向前、拼搏進取的氣質。②大河象征了社會。文中“列車就是一條河”,這條河由人構成,是復雜的社會的河流,展示了一代青年青春奔放、流逝的悲壯的歷史過程。③大河象征了一種積極的人生。這種人生如河流奔流不息,勇敢向前,主人公雖然背負歷史的重負仍投身河流,樂觀自信。④大河是大自然的象征。主人公橫渡大河是和自然的一種對抗,體現出對自我的一種展示和超越,對青春與生命力量的價值追尋。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作品中重要物象的意蘊的能力。小說中多次出現的河流具有豐富的象征。①從“后來你穿州過府,風塵仆仆地和社會、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么多復雜的人往來比試。你敢在人頭攢動的會場上大聲疾呼,敢在空曠恐怖的荒山里大唱大喊地走夜路。你從馬背上栽下來,翻滾的馬從你稚嫩的身子上壓過去。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針計算著,倔犟地朝擋路的大山攀登。后來你愛上了邊疆,就一直跑到準噶爾,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你回來時裝著一副大人氣,鄙夷那些只到過大城市的同學的嬌氣,你繃著曬脫了皮的黑紅的臉,昂著頭像一陣風走過他們身旁”分析可知,在大河身上,我們看到一個熱愛大河,如河流不斷向前、勇敢倔強的人物形象。所以,大河象征了主人公“他”。②從“原來列車也是一條河,在橫貫隴海又猛折向北的河道上奔流,亮著燈光,鳴著號角,掀起著轟隆隆的巨響。列車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水和浪……列車也是一條河啊”分析可知,文中“列車就是一條河”,這條河由人構成,是復雜的社會的河流。所以,大河象征了社會。③從“河流真是神奇的,從那時你就愛上了河。在阿勒泰插隊的時候,你總是盡量找和額爾齊斯河有緣分的活兒干。你搶著去沼澤里尋找丟失的馬,順著河岸的土路運送糧食。六月的時候野花開了,你迫不及待地下河游泳。后來你習慣了那冰水般刺骨的激流。你曾經和三個布爾津城來的打魚人在冰水中拽著一張拖網。打上來一條二十公斤重的大鲇魚。……你橫渡了那條黃河。那時你崇拜勇敢自由的生活,渴望獲得擊水三千里的經歷。你深信著自己在脫胎換骨,茁壯成長,你熱切地期望著將由你擔承的革命大任。那時你偏執而且自信,你用你的標準劃分人類并強烈地對他們或愛或憎”分析可知,人生如河流奔流不息,勇敢向前。所以,大河象征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④從“那時你還是個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這條河”,表現出了主人公敢于對抗自然,想超越自我,在自己的身上尋找青春的力量和價值的精神和追求,展現了一個不斷向前勇敢倔強的主人公形象。二、閻連科《夜蘇州》——擬人、反復、虛實、抑揚、對比、人稱變化1.(1)通過豐富的想象,化虛為實,使得夜蘇州變得可親可愛,深解人意。(2)生動形象地描寫作者與夜蘇州的精神對話抒發內心的和悅、安適。(3)渲染了夜蘇州的靜謐美好的氛圍,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2.(1)表現出作者對這種喧囂擁擠的都市的不耐與厭煩。(2)先抑后揚,凸顯下文夜蘇州的寂靜、富有詩意。3.(1)“我”是寫實,散文的常用人稱,交待具體行蹤。(2)“你”是虛寫,模擬對話語氣,喚起讀者的共鳴。(3)“我們”是泛指,比較親切,有代入感,代表大部分人的共同感受。4.(1)結構上,獨句成段,干凈利落,戛然而止。(2)內容上,突出“貓”和“狐貍”是夜蘇州綺麗夢境的一部分,它們不在了就代表夢境消失得無影無蹤,喧鬧的城市蘇醒了。(3)情感上,結尾極簡的敘述與前文不厭其煩的描寫形成強烈的反差,抒發了作者深深的遺憾、失落與悵惘。【考點解讀】文本夜蘇州閻連科我經常去蘇州。可每次去蘇州,又找不到天堂那感覺。十全老人街,是今天蘇州最能連通舊往的地方了。正街擠店鋪,臨街鋪河水;抬腳即到拙政園,落腳又到獅子林。可惜那兒人太多,多得路上的腳印比地上的石板還要厚。從你臉上落下一珠兒汗,一定不會落在地面上,而是落在別人的肩或裙子上,弄不好還要因為這汗和人吵一架。再說臨街那條河,河水也還清,趴在岸上把頭探下去,保證你能看透幾寸深。水上也有橋,橋上一般都會扔著一個紙箱或者一只鞋。橋下也許會有船,只是那船都破了三年、五年了,僅剩幾塊發了烏的船板子。總之、總之說,我們今天到蘇州,見的是和別的城市差不多的城,處的是和別的城市近乎一模一樣的市。這蘇州——不去你甚想去,去了會頓生原來爾爾那感覺。后來和蘇州的兄弟說起這感受,他說:“你夜里沒事出門走一走。”我便依了他的吩咐夜游蘇州城,且還是到了夜里12點,多數人都上床睡覺了。大街上行人稀少了,路兩邊雖然停滿私家車,店鋪的門窗全都關閉著,可燈光把十全街照得如同白晝樣。能看見地上的腳印被灑水車法官判案一樣洗了去,留下汪汪片片的水漬,你走著宛若踩在明清時候的雨水里,或像唐宋時候的姑蘇水,多多少少浸淫在了大街上。返回時不走回頭路,而是走在臨街而住的流岸上。無論是流岸上的住宅門,還是賣蘇州特產的流岸窗,這時呈給你的都是一片木黑色,只有流水一條在你腳下清明著。燈光落在水面像玻璃有了軟綢在蕩動。這時你看到一座橋,想起白居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句子來,雖然知道自己的情緒有些酸,又覺得橫豎左右都無人,便小孩要當街撒尿一樣快步跑到那橋上,本意是要去橋頂對著天空、流水和蘇州城,大念李白的《烏棲曲》,可是一張口,“姑蘇臺上……”后邊的半句丟掉了,如同魚肉不再,只有魚刺卡在喉嚨里。也就只好干咳咳,想再換一首背出來,比如李商隱《陳后宮》中的“還依水光殿,更起月華樓”,然你記起了這兩句,卻又記不起前面兩句來,如此也就索性自己對著蘇州笑一下,既有自嘲在笑里,也更有年齡和記憶越來越少的感嘆在其中。想到年齡和記憶的反比后,瞌睡是越發退去不在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騷潑氣,不意間由腳底躥到腿骨上,想到現在平江路上會是什么樣?就心血潮涌想去一趟。打個夜的就去了。原來平江路上一個人影都沒有。河水竟然——竟然可以讓人聽到流動聲,白花花碎銀子一樣響出來。樹影和燈光,在河面上暖昧纏綿得有很濃一股胭脂氣。下半夜的寂靜把白天汪汪洋洋的腳步淹沒了。寂靜像皇帝一樣統治了平江路。在一家名為“老蘇州”的專賣蘇綢、蘇扇旅游紀念品的店門前,川流不息沒有了,店前半靜半流的河上泊了載過一天游人的烏篷船。那船和閉關著的“老蘇州”的店鋪門,彼此的夢囈都借著樹蟲的鳴叫蕩在半空里。整個的水系如同來回交叉的綢鍛在舒展。偶爾有星光自河灣的拐角落下來,在水上如線廠新鑄制的銀圓樣。河水到底載有靜謐了。路上到底有了石板味。叫“歐洲分店”的賣咖啡、奶茶的店前有了姑蘇月,門前的閑凳上有股月光味。就連路邊河岸上的一株青蒿草,這時也終于泛出了一股老姑蘇的野草味,如同鹽里有了鹽味兒、麻油有了香味樣。到這時,你覺得蘇州似乎被你找到了。平江路成了平江路。你獨自攜著寂靜往前走,朝這兒拐一下,往那兒探探頭。拐一下走了一段后,有一堵墻會悄聲對你說:“前面路盡了,你往回走吧。”探探頭會有一株竹技拉著你的手,說:“喂一你過來,這兒可以坐下歇一會兒”。也就走進那竹子、花草圍起來的一個園子里。幾鋪席大的木地板,擺了白天供人喝茶的小桌和椅子。現在那桌上擺了月光、星光和屋檐下的昏燈光,還有從河道支流傳過來的水聲和涼意。你坐在一把凳子上,寂靜坐在另外幾把凳子上。你說:“要有一碟瓜子、一杯黃酒就好了。”寂靜便四處瞅一下,確定這兒只有你一個,又朝天上望了望,悄聲問你說:“瓜子是要民國炒的還是清朝時候的?”你驚了一下,也朝寂靜的四周看了看,慌忙拉著拉靜的手:“民國茶,清瓜子,明朝時候的小酒行不行?”寂靜便點頭默去了。很快端來了你要的,還叫了一位評彈女子為你唱曲撥詞兒。女子自然是一副好模樣,年齡、身段和裙子,都如同夜晚、月光恰對寂靜樣。她在專心為你彈唱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你在想為什么不彈《長恨歌》,這時你想著,朝那閑椅空凳上看了看,有一把椅子上臥著一只聽曲的貓,另一把椅子上坐著一只狐貍在邊聽邊看書。你悄聲問那狐貍看的什么書,狐貍翻開泛黃的書皮給你看,原來是一冊最早的線裝《聊齋志異》,想問狐貍這書是哪年刻印的,可有一縷亮光突然從空中靜靜默默射過來,在大家頭頂說了一句“天亮了”。于是唱評彈的女子收了弦,端來了酒和瓜子、糕點的寂靜也把盤子、碟子、酒壺收走了。貓和狐貍也都轉眼不在了。(選自《散文選刊·選刊版》2021年12期,有刪改)問題1賞析畫線部分擬人手法的藝術效果。(4分)答案(1)通過豐富的想象,化虛為實,使得夜蘇州變得可親可愛,深解人意。(2)生動形象地描寫作者與夜蘇州的精神對話抒發內心的和悅、安適。(3)渲染了夜蘇州的靜謐美好的氛圍,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考點虛實——擬人(虛擬對話)問題2第一段為什么反復強調蘇州的擁擠、普通?(4分)答案(1)表現出作者對這種喧囂擁擠的都市的不耐與厭煩。(2)先抑后揚,凸顯下文夜蘇州的寂靜、富有詩意。考點反復——先抑后揚問題3作者分別用了“我”“我們”“你”的人稱來敘述,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答案(1)“我”是寫實,散文的常用人稱,交待具體行蹤。(2)“你”是虛寫,模擬對話語氣,喚起讀者的共鳴。(3)“我們”是泛指,比較親切,有代入感,代表大部分人的共同感受。(每點2分,共6分)考點人稱變化——一種人稱,一種生活場景問題4這篇文章的結尾令人印象深刻,請賞析它的妙處。(6分)答案(1)結構上,獨句成段,干凈利落,戛然而止。(2)內容上,突出“貓”和“狐貍”是夜蘇州綺麗夢境的一部分,它們不在了就代表夢境消失得無影無蹤,喧鬧的城市蘇醒了。(3)情感上,結尾極簡的敘述與前文不厭其煩的描寫形成強烈的反差,抒發了作者深深的遺憾、失落與悵惘。考點對比——尾段獨句成段(簡筆),前文描寫(繁筆)【考題對接】一、[俄]列夫·托爾斯泰《孩子的力量》——“心靈辯證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孩子的力量[俄]列夫·托爾斯泰打死他!……割斷兇手的喉嚨……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聲叫嚷,有男人,有女人。一大群人押著一個被捆綁的人在街上走著。這個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堅定,高高地昂起頭。這是一個在人民反對政府的戰爭中站在政府一邊的警察。他被抓獲,現在押去處決。“有什么辦法呢!力量總不在我們一邊。有什么辦法呢?現在是他們的天下。死就死吧,看來只能這樣了。”他想,聳聳肩膀,對人群不斷的叫嚷報以冷冷的一笑。“他是警察,今天早晨還向我們開過槍!”人群嚷道。但人群并沒有停下來,仍押著他往前走。當他們來到那條橫著昨天在軍警槍下遇難者尸體的街上時,人群狂怒了。“不要再拖延時間!就在這兒槍斃那無賴,還把他押到哪兒去?”人群嚷道。被俘的人陰沉著臉,只把頭昂得更高。但領頭的人決定把他押到廣場上去,去那里解決他。離廣場已經不遠,在一片肅靜中,人群后傳來一個孩子的哭叫聲。“爸爸!爸爸!”一個六歲的男孩邊哭邊叫,推開人群往俘虜那邊擠去,“爸爸!他們要把你怎么樣?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帶去,帶去!……”孩子旁邊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們仿佛受到強大的沖擊,人群分開來,讓孩子往父親那邊去。“瞧這孩子多可愛啊!”一個女人說。“你要找誰呀?”另一個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問。“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兒去!”男孩尖聲回答。“你幾歲啊,孩子?”“你們想把爸爸怎樣?”男孩問。“回家去,孩子,回到媽媽那兒去。”一個男人對孩子說。俘虜已聽見孩子的聲音,也聽見人家對他說的話。他的臉色越發陰沉了。“他沒有母親!”他對那叫孩子去找母親的人說。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擠,擠到父親身邊,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著;“打死他!吊死他!槍斃壞蛋!”“你干嘛從家里跑出來?”父親對孩子說。“他們要拿你怎么樣?”孩子問。“你這么辦。”父親說。“什么?”“你認識卡秋莎嗎?”“那個鄰居阿姨嗎?怎么不認識?”“好吧,你先到她那兒去,待在那里。我……我就來。”“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說著哭起來。“你為什么不去?”“他們會打你的。”“不會,他們不會的,他們就是這樣。”俘虜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個發號施令的人跟前。“聽我說,”他說,“你們要打死我,不論怎樣都行,也不論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當著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們放開我兩分鐘,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對他說,我跟您一起去溜達溜達,您是我的朋友,這樣他就會走了。到那時……到那時你們要怎么打死我,就隨你們。”領頭的人同意了。然后俘虜又抱起孩子說:“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兒去。”“你呢?”“你瞧,我同這位朋友一起溜達溜達,我們再溜達一會兒,你先去,我就來。你去吧,乖孩子。”男孩盯住父親,頭一會兒轉向這邊,一會兒轉向那邊,接著思索起來。“去吧,好孩子,我就來。”“你一定來嗎?”男孩聽從父親的話。一個女人把他從人群帶出去。等孩子看不見了,俘虜說:“現在我準備好了,你們打死我吧。”這時候發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難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這些充滿仇恨的人身上,同一個神靈覺醒了。一個女人說:“我說,把他放了吧。”“上帝保佑,”又一個人說,“放了他。”“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來。剛才還在憎恨群眾的他,竟雙手蒙住臉放聲大哭起來。他是個有罪的人,但從人群跑出去,卻沒人攔住他。(選自《哈吉穆拉特》)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群后傳來一個孩子的哭叫聲”,不僅讓警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過錯,而且也使得憤怒的群眾發生了變化。B.孩子的出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不管是警察還是人們,內心都隨著父子對話波瀾起伏。C.孩子的出場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使文章從起初的劍拔弩張逆轉為后來的充滿溫情,情節跌宕起伏,吸引讀者。D.從警察起初的執拗到最后的落淚,從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寬容諒解,小說在巨大的落差中凸顯了人性的力量。2.下列選項中對小說開頭寫人群大聲叫嚷的情景的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現了人們亢奮情緒和內心的憤怒仇恨之情。B.一開頭就將讀者置身于緊張的氛圍中,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C.人們的叫嚷與警察的沉默形成對比,為下文孩子的出場埋下伏筆。D.與結尾處人們表現出的寬容善良形成反差,從而突出小說弘揚人道主義的主旨。3.請簡要分析“同一個神靈”的具體含義及其“覺醒”的原因。4.請結合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簡要分析小說中警察的心理變化過程。一、[俄]列夫·托爾斯泰《孩子的力量》【答案】1.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A.“讓警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錯誤。結合“你們要打死我,不論怎樣都行,也不論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當著他的面”“我說,把他放了吧”分析,文章并沒有說到警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過錯。故選A。2.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情節、語段作用的把握能力。C.“埋下伏筆”錯誤。應是為孩子的出場作了鋪墊。故選C。3.①“同一個神靈”是指親情、憐憫、寬容、善良、博愛等。②孩子的天真和對父親的愛,以及父親對孩子善意欺騙下的深沉父愛,使人們被親情之愛打動,喚醒了人們內心的善良與博愛。【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詞語含義的把握能力。文章寫到在孩子出現之前,人們要押著這個男人去處決他,人群是憤怒的,甚至有人要求就地槍斃他。而當孩子出現之后,孩子認為人們會打死自己的父親,所以自己要陪在父親身邊而不去卡秋莎阿姨那里,從而表現出孩子的天真以及對父親的愛。而這個俘虜走到人群中發號施令的人面前,要求人們處死他,不論怎么都行媽耶不論在什么地方,就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并且讓人們放開他兩分鐘,抓住他的一只手,當做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去溜達溜達,從而表現出其溫情父愛的一面。孩子的天真和對父親的愛,以及父親對孩子善意欺騙下的深沉父愛。正是這種父子之間的親情喚醒了人們內心的寬容、憐憫、善良、博愛,所以“同一個神靈”是指親情、憐憫、寬容、善良、博愛等。孩子的天真和對父親的愛,以及父親對孩子善意欺騙下的深沉父愛,使人們被親情之愛打動,喚醒了人們內心的善良與博愛。4.托爾斯泰善于通過描寫心理變化的過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變,即“心靈辯證法”。小說中警察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在:①警察在最初“腰板挺直,步伐堅定,高高地昂起頭”“冷冷的一笑”都表現其執迷不悟地堅持其立場、仇視人民的心理;②孩子的出現讓他內心動搖,向行刑人求情,表現出他作為父親擔憂孩子充滿父愛的一面;③最后“竟雙手蒙住臉放聲大哭起來”表現了他被諒解后內心的愧疚悔恨以及劫后余生的驚喜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心理變化的把握能力。心理描寫是人物描寫的一大方法。心理變化的過程展現的是人物性格的變化過程,即“心靈辯證法”。本文寫警察曾經打死過無辜民眾,即使被捉住,也“腰板挺直,步伐堅定,高高地昂起頭”“聳聳肩膀,對人群不斷的叫嚷報以冷冷的一笑”“被俘的人陰沉著臉,只把頭昂得更高”表現出他的冷漠、固執和對群眾的仇恨心理。當孩子出現后,他走到人群中那個發號施令的人跟前,請求說“你們要打死我,不論怎樣都行,也不論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當著他的面”“你們放開我兩分鐘,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對他說,我跟您一起去溜達溜達,您是我的朋友,這樣他就會走了。到那時……到那時你們要怎么打死我,就隨你們”,表現出他作為父親擔憂孩子充滿父愛的一面。由原文“剛才還在憎恨群眾的他,竟雙手蒙住臉放聲大哭起來”可知,當大家決定放了他時,他大哭,表明他并沒有完全泯滅人性,最終被感化了,表現了他被諒解后內心的愧疚悔恨以及劫后余生的驚喜之情。二、馮至《江上》——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江上【注】馮至子胥望著昭關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換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卻真實地獲得了真實的生命。時節正是晚秋,眼前還是一片綠色,夏天仿佛還沒有結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平原。他在這荒涼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來原野漸漸變成田疇,村落也隨著出現了,子胥穿過幾個村落,最后到了江邊。太陽已經西斜,岸上三三兩兩集聚了十來個人:有的操著吳音,有的說著楚語。有人在抱怨,二十年來,這一帶總是打過來打過去,弄得田也不好耕,買賣也不好做。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說:“前幾年吳王余昧死了,本應該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個這樣賢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潔。”“他只自己保持高潔,而一般人都還在水火里過日子,——我恨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吃了他高潔的苦。”一個年輕人憤恨地說。那老年人卻諒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為感動我們,不是比做國王有意義得多嗎?——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掛劍的那件事而論,對于友情是怎樣好的一幅畫圖!”季札在死友墓旁掛劍的事,子胥從前也若有所聞,他再低下頭看一看自己佩著的劍,不覺起了一個愿望:“我這時若有一個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劍,當作一個友情的贈品,——而我永久只是一個人。”子胥這樣想時,也就和那些人的談話隔遠了,江水里的云影在變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這時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漁船,船上回環不斷地唱著歌:日月昭昭乎浸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著歌聲,身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邊永久捉不到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歌聲越唱越近,漁舟在蘆葦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風塵仆仆,一走上船,呼吸著水上清新的空氣,立即感到水的溫柔。子胥無言,漁夫無語,耳邊只有和諧的櫓聲,以及水上的泡沫隨起隨滅的聲音。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寧靜。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他想這是從郢城那里流來的。他立在船頭,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為那里的樓臺也曾照映在這同一的水里。他望著江水發呆,不知這里邊含有多少故鄉流離失所的人的眼淚。父親的、哥哥的尸體無人埋葬,也許早已被人拋入江心;他們得不到祭享的魂靈,想必正在這月夜的江上出沒。郢城里的王公們都還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誰知道這時正有一個人在遙遠的江上,想把那污穢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抬起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樣一個人呢?一個不知從何處來,又不知向哪里去的遠方的行人罷了。但是子胥,卻覺得這漁夫是他流亡以來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兩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運命,怕只有最親密的朋友才唱得出這樣深切感人的歌詞,而這歌詞卻又吐自一個異鄉的、素不相識的人的口里。船緩緩地前進著。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個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鄉。他看那漁夫搖櫓的姿態,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囁嚅,但他最后不得不開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給你作紀念呢?”漁夫倒有些驚奇了。這時子胥已經解下他的劍,捧在漁夫的面前。漁夫嚇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么用呢?”“這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將及十年了。”“你要拿這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見有些行人,不知為什么離鄉背井要走得那么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是多么苦惱!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這值得什么報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說:“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將來說不定會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漁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只撥轉船頭,向下游駛去。子胥獨自立在江邊,望著那只船越走越遠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語地說:“你這無名的朋友,我現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將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墳墓。”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劍,覺得這劍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保留著這支劍。(有刪改)[注]歷史小說《伍子胥》寫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時期伍子胥的復仇故事,敘述他由楚至吳的輾轉逃亡。小說共九節,《江上》為第六節,伍子胥過了昭關,繼續跋涉,前往吳國。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胥過了昭關,所見風景與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綠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獲得了真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B.“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表現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態,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他才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C.子胥同漁夫道別,說話時“有些囁嚅”“半吞半吐”,表現是子胥渴望同漁夫交流,又礙于隱情而無法敞開心扉。D.“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領會到漁夫的“世界”,他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2.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那位老人欣賞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B.那位年輕人認為季札不顧百姓死活,只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C.季札掛劍一事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后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墊。D.季札的退耕田園,與下文漁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達出本文的隱逸主題。3.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4.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漁夫是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之后,更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二、馮至《江上》【答案】1.B【解析】B.“只有……才”說法絕對。從文中“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一語可知,通過這次渡江,伍子胥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心中沒有了仇恨,以后他都可以平和地欣賞風景。2.D【解析】D.“共同表現了本文隱逸的主題”錯誤。“季扎退耕田園”體現了他對高潔品質的堅守,漁父泛舟江上,體現了他的散淡平和,這兩個人物都是小說的次要人物,文章的主題通過伍子胥體現出來。伍子胥對漁夫的兩首漁歌的感念,特別是第二首中的“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以及“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等語體現了伍子胥對仇恨的釋懷;文章最后兩段,寫伍子胥以后一定要找到漁夫,他把漁夫當作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把自己的寶劍留給他,體現了漁夫對伍子胥重要影響。綜合來看,文章主要表現的是伍子胥思想的轉變過程。3.①江上的風景使伍子胥心態平和寧靜;②想到父親和哥哥被殺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脹起來;③漁夫平坦豁達的心境,紓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從血海深仇中解脫出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本題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緒變化。做答本題,首先從文中找出相關語段,然后分析。“一走上船,……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寧靜”這一段景物描寫,表現伍子胥登舟之后寧靜平和的心態。“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這幾句寫江水引發的聯想,伍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殺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難以平靜。“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抬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一段,寫由漁夫引發的思考。伍子胥把漁夫當作恩人,看作最親密的朋友,是因為漁夫的歌唱出了他的悲痛,也讓他受到了啟發。“他看那漁夫搖櫓的姿態,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伍子胥從漁夫搖櫓的姿態,體驗到了平和與柔情,并希望自己能從仇恨中走出來。4.①漁夫拒劍并自殺的歷史故事,體現了漁夫的俠肝義膽,與普通人的生活較遠,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氣。②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