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血、津液67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的涵義包括三層意思:物質性、功能性和運動性。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1、物質性:是結構單位最小的物質。如莊子所說:“人之生,氣之聚也”。2、功能性: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3、運動性:氣是人體內具有很強活力,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生成之源及相關臟腑先天之精--氣自然界之清氣水谷之精--氣腎為生氣之根肺為生氣之主脾胃為生氣之源結合人體之氣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三、人體之氣的運動
1.氣機的概念:氣的運動稱作氣機。
2.氣運動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3.氣運動的意義: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息,也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止。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4.臟腑之氣的運動規律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陰陽二氣交感。心肺脾胃腎肝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5.氣運動失常的表現形式當氣的運動出現異常變化,升降出入之間失去協調平衡時,概稱為“氣機失調”。表現為:氣機不暢:氣的運行受阻而不暢通。氣滯:氣在局部阻滯不通。氣逆: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氣陷:氣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過。氣脫:氣的外出太過而不能內守。氣閉:氣不能外達而郁結閉塞于內。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四、人身之氣的生理功能(一)推動作用:1、含義:氣具有激發和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2、生理表現:(1)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2)推動和激發各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3)推動精血津液的生成與運行輸布。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3、病理表現:氣虛推動無力。(1)生長發育遲緩、早衰。(2)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功能減退。(3)血行遲緩—-血瘀。(4)津液停滯—-痰飲、水腫。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二).溫煦作用1.氣是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熱量來源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作用表現:(1)溫暖機體,維持體溫的恆定。(2)溫煦并營養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等組織器官,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3)有助于精血,津液等液態物質正常施泄、循行和輸布。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3.病理表現:(1)氣不足則寒,臟腑功能減退。(2)氣郁則發熱,臟腑功能失調。如肝郁化火,橫逆犯脾,木火刑金。(3)臟腑組織器官失養,功能活動減退。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三)防御作用1.含義:氣有衛護肌表,抗御外邪侵入的作用。防御,防衛抵御之義。2.作用表現:(1)護衛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2)驅邪外出,防止病邪損害機體。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3.病理表現:《內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1)易感受外邪而發病。(2)防御功能減弱,病后難愈。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四)固攝作用1.含義:氣對體內的精、血、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固護、統攝和控制作用,防止其無故流失,保證其在體內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固攝,指控制,統攝,約束之意。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作用表現:(1)統攝血液,使其在脈中正常運行,防止溢出于脈外。(2)固攝汗液,尿液,唾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節制的排出,防止其過多排出和無故流失。(3)固攝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損。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3.病理表現:氣失固攝(1)各種出血證。(2)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3)遺精、滑精、早泄。此外,婦女帶下過多,滑胎,都與氣的固攝作用失常有關。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五)氣化作用:1.含義:廣義:指氣的運動產生的各種變化。狹義:指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轉化。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表現:(1)體內精微物質的化生、輸布、能量轉化,以及廢物排泄。飲食物食物殘渣糟粕水谷精微氣血津液津液汗尿氣化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所產生的變化。人體的氣化運動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過程的始終,沒有氣化就沒有生命。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3.病理表現(1)精、氣、血、津液代謝的失常。(2)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異常。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五、人體之氣的分類先天之精氣自然界之清氣水谷之精氣結合A.元氣B.宗氣C.衛氣D.營氣培育基礎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一)元氣、宗氣、衛氣、營氣1、元氣:(1)涵義:指先天之氣,又稱原氣、真氣,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生成:來源于先天—由腎中之精氣所化生.
充養于后天—賴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培育.
通過分布
(3)分布:藏于腎中三焦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膚腠理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4)主要功能:a、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在腎之元氣(為腎氣)b、對各臟腑,經絡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有激發和溫煦作用。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5)臨床意義:元氣充肺—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活力旺盛,體健少病。元氣虛弱—生長發育遲緩,臟腑功能減退,體弱多病。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宗氣(1)涵義:由谷氣和自然界清氣結合而積聚于胸中之氣,為人體后天之氣。又稱大氣、動氣。宗氣的生成,直接關系到人體之氣的盛衰。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生成:肺吸入之清氣結合而成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氣(3)分布:積聚于胸中,貫注心肺,向上出于息道(呼吸道),貫注心脈;下蓄于丹田并下行與足。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4)生理功能:a、走息道,而行呼吸:與呼吸、語言、聲音有關。生理:宗氣充沛—呼吸徐緩均勻、語言清晰、聲音洪亮。病理:宗氣不足—呼吸短促微弱、語言不清、發音低微。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b、貫心脈,以行氣血:與心搏的強弱,氣血運行,及肢體寒溫及運動能力有關。臨床上常以“虛里”處(心尖搏動處)的搏動狀況和脈象來測知宗氣的盛衰。生理:宗氣充盛—脈搏徐緩,節律一致,肢體溫暖,活動靈活。病理:宗氣不足—脈來躁急,節律不齊,或微弱無力,四肢不溫,活動不利。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c、資助先天之氣:宗氣為后天生成之氣,具有資助先天之氣的重要作用。先天責之于腎元氣氣虛后天責之于脾肺宗氣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3,營氣(榮氣、營陰、營血)(1)含義:指行于脈中與血共行具有營養作用之氣。因其行于脈中,與衛氣相對而言屬于陰,故又稱為“營陰”。因其富有營養作用,故又稱之榮氣”。因其與血可分卻不可離,故又稱“營血”。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生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柔和精粹部分。如《素問·痹論》:“營者,水谷之精氣也”。(3)分布:分布于脈中,循脈運行于全身,內入臟腑,外達肢節,終而復始,營周不休。《素間·痹論》說:“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4)功能:a、化生血液。《靈樞·邪客》:“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b、營養全身。《素問·痹論》:“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c、營運血液。營氣乃血中之氣,有運血之功。《靈樞·營衛生會篇》:“營在脈中……營周不休”。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4、衛氣(衛陽)(1)含義:行于脈外,具有護衛作用之氣。因其有衛護人體,避免外邪入侵作用,故稱之為衛氣。衛氣行脈外,與營氣相對而言,故又稱“衛陽”。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2)生成: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慓疾滑利部分。如《素問·痹論》:“衛者,水谷之悍氣也”。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3)分布:衛氣運行于脈外,不受脈道約束,外而皮膚肌腠,內而胸腹臟腑,布散全身。《素問·痹論》曰:“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悍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薰于盲膜,散于胸腹。”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4)功能:a、防御作用——護衛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B、溫養作用——溫養肌膚,腠理,臟腑。C、調節作用——調節腠理開合,控制汗液排泄,調節體溫。《靈樞·本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5)營氣與衛氣的異同點:相同點: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同點:①分布:營行脈中,衛行脈外。②性質:營氣性質精純,富有營養,屬陰;衛氣性質慓疾滑利,易于流行,屬陽。③組成:營氣水谷之精氣,衛氣水谷之悍氣。④功能:營氣有化生血液,營運血液,營養全身的功能;衛氣有防御,溫養,調節等作用。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二)臟腑之氣、經絡之氣1、生成:由元氣所派生,分布于某一臟腑或某一經絡,即成為某臟腑、某經絡之氣。2、分布:分布于臟腑、經絡之中。3、生理功能:是推動和維持臟腑、經絡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氣的生成、分類及其分布、組成、功能小結表歷經三焦化生分布:藏于腎中布達全身先天之精氣〈腎〉
元氣推動、激發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養功能:推動激發全身各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功能活動充組成——精專柔和之氣
營氣分布——行于脈中水谷之精氣〈脾胃〉化生血液功能營養全身營運血液組成——慓疾滑利之氣
衛氣分布——行于脈外護衛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功能溫養臟腑肌肉、皮毛。司汗孔開合、控制汗液排泄、調節體溫分布——積于胸中、貫注心肺自然界之清氣〈肺〉
宗氣走息道司呼吸—呼吸、語言、發音有關功能貫心脈行氣血—肢體運動有關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血一、血的基本概念血是人體脈管內按一定方向運行不息,具有營養滋潤作用的赤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二、血的生成(一)化生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質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營氣和津液。腎精也是化生血的基本物質。(二)生血的相關臟腑1.脾胃(中焦脾胃受氣取汁,化為水谷之精)
2.心肺(奉心化赤;肺吸入清氣)3.腎(腎精化血)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血液化生示意圖飲食水谷水谷精微脾胃之氣營氣津液腎精肝心脈血清氣肺氣腎氣中焦受氣取汁髓心氣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二、血液的運行(一)影響血液運行的因素:1、取決于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之間的平衡協調,是血液正常運行的保證。2,血液質量,脈道通利,是保證血液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血液的黏稠狀態血液質量血液的充盈程度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三)與血液運行相關臟腑:1、心:心主血脈,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全身。2、肺:肺主氣,司呼吸,肺氣主心行血。3、肝:肝藏血—調節血量,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調暢氣機,促進血行。4、脾:脾統血,防止血逸出脈外。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血液的循行方式:循環不息“如環無端”,在脈管內運行全身。具體走向:《內經》有兩種論述:1營血循十四經脈不斷循環流行。起于手太陰肺經,依次流入足厥陰肝經,流經督脈----任脈----手太陰肺經。《靈樞·營氣》2《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留于四臟”。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肺循環
脈氣流經
經氣歸于
入
濁氣歸
輸精食氣胃心肺皮毛脈
體循環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四、血的生理功能:(一)滋潤和營養全身臟腑組織器官。《難經、二十二難》:“血主濡之”。
《靈樞·本臟》:“血和,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也”。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1、血液充盈——臟腑組織器官得養——面色紅潤、肌肉豐滿壯實,皮膚毛發潤澤、筋骨勁強,運動靈活。2、血液虧虛——臟腑組織器官失養——面色萎黃,肌肉瘦削,皮膚毛發枯槁,筋骨痿軟,肢體麻木,運動不利。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二)是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靈樞·平人絕谷篇》:“血脈和利,精神乃居”。《素問·八正神明論》:“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說明血液是機體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
血液充盈——神得血養——神志清晰 精神充沛血虛——神失所養——失眠多夢 驚悸健忘血病及神血熱——擾亂心神——煩躁甚至神昏譫語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機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臟腑組織的內在體液——胃液、腸液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淚等排泄液——汗、尿乃津液所化。
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津與液的聯系:津與液本屬一體,兩者同源于飲食水谷,均賴脾胃的運化功能而生成。兩者在運行代謝過程可以相互轉化,在病變過程中相互影響。因此,在生理上并不予以嚴格區分,并稱為津液。但在疾病中,必須加以區別,有“傷津”與“脫液”的不同,一般認為:傷津乃傷陰脫液之漸——病情較輕。脫液乃津液干涸之甚——病情較重。中醫基礎理論7-氣、血、津液二、津液的代謝(一)津液的生成《素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清包工路面合同范本
- 電力改造簡易合同范本
- 產品售后合同范本格式
- 汽水代理合同范本
- 異地定制裝修合同范本
- 2025技術學院勞動合同
- 2025年企業租房合同模板范本
- 2025版攪拌車租賃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 幼兒照護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鐵門關職業技術學院
- 2025辦公家具定制采購合同
- 圍堰現場安全檢查表
- DB37-T 3658-2019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技術規范
- 小學音樂《理發師》課件1
- 高速公路路面首件工程實施方案
- 二年級下冊音樂 課件-第九課 螃蟹歌 湘藝版 (共22張PPT)
- GB∕T 11071-2018 區熔鍺錠-行業標準
- 2019最新中小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匯編
- 心理治療師考試復習重點筆記匯總
- 《中西醫結合概論》期末考試題
- 高速鐵路知識.ppt課件
- 吹灰器檢修三措兩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