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比較閱讀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比較閱讀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比較閱讀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比較閱讀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比較閱讀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

聯讀課堂導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課堂導入今天,讓我們一同走近陸游,學習他的《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感受作者字里行間的愛國熱情。入詩作《書憤》《臨安春雨初霽》寫作背景內容事件詩人形象表現手法詩歌意象意境風格思想情感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比較閱讀,探究《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這兩首詩的異同。2.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和人格力量,理解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懷。寫作背景《書憤》是陸游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于家鄉會稽石帆別業所作。《臨安春雨初霽》寫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時陸游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州,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詩。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吟詠詩韻【活動一】朗讀詩歌并各用一個字概括詩歌內容。比較閱讀【活動二】探究“憤”中體現的詩人形象《書憤》:一個雄心勃勃,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堅定地抒發著早年恢復中原之志,卻鏡中衰鬢,壯志未酬的愛國詩人形象。世事艱空自許鬢先斑誰堪伯仲間“憤”報國無門“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收復無望比較閱讀《臨安春雨初霽》:

一個悠閑自適,百無聊賴,正在烹茶、品茶,對著江南春雨閑書,厭倦官場,盼望早日歸家的詩人形象。【活動二】探究“閑”中體現的詩人形象聽春雨、閑作草、戲分茶、猶及清明可到家閑居無聊志不得伸盼望早歸【細乳】【分茶】【活動三】比較兩首詩歌手法的異同比較閱讀手法《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比較頷聯手法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列錦樂景襯哀情異比喻氣如山薄似紗用典塞上長城、出師一表素衣莫起風塵嘆比較閱讀【活動四】比較兩首詩歌所用典故與情感詩句中的典故典故內容詩人情感塞上長城出師一表素衣化緇比較閱讀【活動四】比較兩首詩歌典故和情感詩句中的典故典故內容詩人情感塞上長城檀道濟率兵北伐,屢建戰功,后遭嫉被殺,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出師一表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統一中國為其終身大業。素衣化緇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暗喻京城邪惡勢力猖狂,玷污人的品格。徒負才華、大志落空的無奈和悵惘仰慕和崇敬,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諸葛亮一樣建功立業自嘲不如回鄉躬耕,對京城生活的厭倦。比較閱讀【活動五】這兩首詩在意象的選取上有何不同?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氣勢恢弘,有力度的意象,給人以壯闊的體驗。描繪了閑適的閑書煮茶生活,給人清新明麗之感。比較閱讀【活動五】這兩首詩在意象的選取上有何不同?

《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意象山、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小樓、深巷、杏花、矮紙、細乳、茶、素衣意境雄渾悲壯清新明麗、實則隱藏著感傷與惆悵感悟詩情請結合創作背景及詩歌內容,具體談一談《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相同點是什么?青年時期40歲51歲62歲

少有才名,20歲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30歲禮部考試中第一,卻被秦檜除名。1164年,張浚北伐時曾起用陸游,不久北伐失利,陸游也因“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而被罷免還鄉;1175年,范成大擢用陸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誣陷而被免職……詩人生平1186年,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孝宗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覽賦詠。《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相同點①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斗生活情景②后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感情沉郁,矢志不渝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①描寫作者暫客臨安時的閑散無聊生活,流露出對惡濁的官場生涯的厭倦和盼望早日歸家的心情。②流露出不被重用的傷感。都表達了渴望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壯志難酬的苦悶,對統治者的不滿和批判,總的來說,兩首詩都是抒發心中的悲憤。請結合創作背景及詩歌內容,具體談一談《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相同點是什么?感悟詩情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六十二歲的陸游赴嚴州上任。然而,詩人并沒有一味地流連于山明水秀之中,仍身在江南,魂戀塞北。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其一狐裘臥載錦駝車,酒醒冰髭結亂珠。三尺馬鞭裝白玉,雪中畫字草軍書。其二鐵馬渡河風破肉,云梯攻壘雪平壕。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其三十萬貔貅出羽林,橫空殺氣結層陰。桑乾沙土初飛雪,未到幽州一丈深。其四群胡束手仗天亡,棄甲縱橫滿戰場。雪上急追奔馬跡,官軍夜半入遼陽。感悟詩情四首詩絕非“戲作”,而是集中反映了陸游的平生壯志。時代的悲劇

英雄的悲憤課堂小結《書憤》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臨安春雨初霽》自我勸解,表明不想沾染京都官場惡濁的態度和想要回鄉躬耕的憂憤之情。無論是壯志難酬的悲憤,還是雨過天晴后的閑適,透過文字,我們都能看到陸游滿腔愛國之心。空有報國志,無奈客京華鏈接高考古代詩歌比較鑒賞與單篇詩歌鑒賞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有兩點外在的、形式上的區別:一是閱讀的詩歌的數量增加了,二是解題多了“做比較”的程序。命題者往往選取兩首在主題、風格、題材、體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異之處的詩歌進行比較。其比較點往往是兩首詩歌的相同之處或相異之處。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型——比較閱讀(2022年·全國甲卷)《畫眉鳥(歐陽修)》《畫眉禽(文同)》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2022年·全國乙卷)《白下驛餞唐少府(王勃)》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2019·全國3卷)《插田歌(劉禹錫)》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鏈接高考隨堂練習(2023·黑龍江大慶·統考三模)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陸游午枕初回夢蝶床,紅絲小磑①破旗槍②。正須山石龍頭鼎,一試風爐蟹眼③湯。巖電已能開倦眼,春雷不許殷枯腸。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④香?[注]①磑wèi:石磨。②旗槍:茶葉。③蟹眼:水煮到特定溫度會產生形如蟹眼的氣泡。④蒙山紫筍:指四川的蒙頂茶。1.本詩尾聯中贊美了蒙頂茶,在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中也提到了茶,請分析二者在寄托情感上的異同。參考答案:同:兩首詩都是通過寫茶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異:《臨》詩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不得重用的郁悶和惆悵。本詩借物喻人,用蒙頂茶比喻優秀人才,用“飯囊酒甕”比喻無能之輩,譴責批判了朝廷用人不當。同時,詩人以蒙頂茶自比,抒發了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隨堂練習(2023上·江蘇揚州·高一統考期中)青玉案·與朱景參會北嶺①陸游西風挾雨聲翻浪。恰洗盡、黃毛瘴②。老慣人間齊得喪。千巖高臥,五湖歸棹,替卻凌煙像③。故人小駐平戎帳,白羽腰間氣何壯。我老漁樵君將相。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注]①南宋紹興年間,主和派當政,陸游被調福建寧德任主簿,與好友縣尉朱景參同游閩江邊的北嶺時,作此詞。②黃毛瘴:南方八九月間茅草枯黃時節所發的瘴氣。③凌煙像:唐太宗曾建凌煙閣,繪開國功臣肖像于閣中,以紀念褒揚。1.本詞中“我老漁樵”與辛棄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都提到“老”,請簡要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