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教案 老師_第1頁
說木葉教案 老師_第2頁
說木葉教案 老師_第3頁
說木葉教案 老師_第4頁
說木葉教案 老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說木葉》導學案主備人:王衛紅審核人:李佰辯苗換娣學習目標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比較“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寫作目的。3、初步培養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出的豐富意蘊,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學習重點與難點1、重點: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的不同,從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2、難點: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意象品味練習。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舉一反三學習課時兩課時學習過程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及文體。2、學會劃分章結構。(重點)3、學會概括咬文嚼字的文學現象。一、情境導入二、作者介紹及解題(一)知識鏈接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靜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閩侯人。詩人、文史學家,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編文學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廈門大學任教十年,1947年為燕京大學教授,1952年至今為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詩聞名于世,與戲劇家曹禺、小說家吳組緗,并稱“清華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詩楚辭研究專家。對明清小說也很關注,并提出頗多精辟的創見。著有《唐詩綜論》《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國文學簡史》等多部著作。獲國家教委教材一等獎。出版過《春野與窗》《問路集》等六部新詩集。他數十年如一日,諄諄教導后學,桃李滿天下。2、釋題:“說”屬于議論文體,本文是文化隨筆(文藝短評);“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是就古詩中“木葉”意象進行分析說理?!澳救~”即“樹葉”,但是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就是用“樹葉”的十分少見。由于作者是一個學者,也是詩人,有著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聯想力,因而對“樹”與“木”、“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木葉”與“落木”所造成的詩的意境的差別,做出了極為精細的美學辨析,使我們對古詩詞藝術中的精微之處有了更深的體察,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這篇課文需要我們逐字逐句認真、細致地讀,把整篇文章貫穿起來,各個部分融會貫通,就可以把握文意。三、預習檢測1、識讀字音征戍()橘頌()招徠()涔陽()隴首()得魚忘筌()寒砧()桅桿()秋風裊裊()窸窣()迢遠()灼灼其華()亭皋()門栓()翩翩起舞()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裊裊:洗練:傳誦:傳頌:不落于言筌:四、自學指導1、速讀課文,用筆劃出各段中心句。2.根據各段中心句劃分文章結構。3.速讀1—3段,劃出每段咬文嚼字的文學現象。五、獨立學習1、閱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第一部分:(1--3)段“木葉”為詩人所鐘愛的現象第二部分:(4--5)段“木”被人喜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總結“木葉”與“樹葉”概念上相差無幾,藝術形象上差別一字千里。2、閱讀1--3段,思考:作者談論了哪些文學現象?①“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②“木葉”一用再用,且有所發展(落木),產生過許多精彩的詩句;③“樹葉”“落葉”卻無人過問。六、合作探究1、小組交流獨學中遇到的問題。(組內初探)2、各組六號展示獨學、合學中的經驗分享或疑難問題。(全班共探)七、小結反思小結:《說木葉》是咬文嚼字的范例?!兑慕雷帧犯嬖V我們對于文學作品的“句式”、“繁簡”和“字眼”等方面要抱著嚴謹的態度。樹,是我們常見的客觀事物,它有自己的形狀,有顏色等屬性,但當詩人把它寫進作品就需要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志趣,那么樹就不再是物象,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緒,經過情感提煉和藝術創造,于是選擇“木”。我們在詩歌鑒賞中要非常注意對意象的細細體會反思: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何收獲?八、堂清檢測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組是A.裊裊(niǎo) 冉冉(rǎn) 窸窣(sū) 場合(chǎnɡ)B褒貶(bǎo) 廣袤(mào) 潛伏(qián) 編纂(zhuàn)C.漂泊(bó) 血泊(pō) 傳誦(chuán) 壟斷(lǒnɡ)D.桅桿(wéi) 危害(wēi) 砧板(zhēn) 皎潔(jiǎo)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綿密錦繡 灼熱 拙壯B.干燥 急躁 砧木 紗綻C.錘煉 白練 辨析 辯護D.蕭瑟 肅殺 漂緲 飄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①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____________。②在這里我們乃看見“木葉”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__________的形象。③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__________,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也不肯輕易把它放過。A.啟示 鐘愛 奧秘B.啟發 鐘愛 奧妙C.啟發 喜愛 奧秘D.啟示 喜愛 奧妙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唯其因為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木葉”和“樹葉”有了這么大的差別。B.姚雪垠同志的宏偉創作計劃及其老當益壯、埋頭苦干的精神,使與會者無不受到教育和鼓舞。C.在對這些問題作了一定分析之后,從而思考深層問題是十分必要的。D.寧可將可寫長篇的材料縮成短篇,絕不可將短篇的材料拉成長篇。5.下列各句中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B.有時書中的人物命運,引起我的沉思和聯想,凝視著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C.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復推敲的微言大義。D.中學生對一些字詞的理解常常自以為確鑿無誤,一經老師點撥,方知大謬不然。6.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詩歌另有一套屬于詩歌王國的語言,那是對日常交際使用的語言加以改造使之變了形的。_________。讀者也已習慣用超常的眼光去讀詩,心理上有了相應的準備。所以在其他文體里不允許出現的句子,卻可以成為詩中之佳句。A.詩歌既遵循語言規范,又自有其超常的語言規范,或者說時時要超出語言規范B.詩歌既遵循語言規范,又時時超出這規范,或者說自有其超常的規范C.詩歌雖然時時超出語言規范,但又遵循這一規范,可以說自有超常的規范D.詩歌自有其超常的規范,它盡管時時超出語言規范,但又遵循這一規范參考答案:1.B(纂讀zuǎn)2.C(A.拙—茁;B.綻—錠;D.漂—縹)3.B4.D5.B6.B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比較“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重點)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寫作目的。3、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難點)一、情境導入二、自學指導:1、速讀4—5段,用筆劃出各段“木”的藝術特征。2、結合獨學中第二題速讀第四段。3、結合獨學中第三題速讀第六段,將樹葉、木葉、落葉、落木的顏色、觸覺、意味劃在書上。二、獨立學習閱讀4--6段,思考:1、概括“木”的兩個藝術特征。明確:第一,含有落葉的因素;第二,“木”在顏色上具有暗示性。2、作者是怎樣通過分析得出了“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的?明確:通過分析吳均和曹植詩中“高樹”和“高木”這兩個意象?!案邩洹睕]有落葉的形象,“高木”有木葉形象;“高樹”飽滿,“高木”空闊,落木千山;“木”在這里比“樹”顯得更加單純。3、“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在顏色、觸覺和意味上的區別有哪些?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確:意象顏色觸覺意味樹葉

褐綠色

密密層層濃陰繁密充實木葉微黃干燥不濕潤疏朗

飄零之意落葉

繁密綠色飽含水分春夏之交落木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疏朗與綿密交織,一個迢遠而美麗的形象。補充: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三、合作探究1、小組交流獨學中遇到的問題。(組內初探)2、各組五號展示獨學、合學中的經驗分享或疑難問題。(全班共探)四、小結反思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詩歌的語言特點,然而這對于優美的古典詩歌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古典詩歌那蒙娜麗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對我們如何領略詩歌的微妙之處有所啟發。反思: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何收獲?五、堂清檢測我們來看看毛澤東和陸游的兩首《卜算子?詠梅》和王安石《梅花》試分析三首詩詞的各自境界和其中“梅”這個意象所表達出來的不同的情感色彩。《梅花》王安石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恫匪阕印ぴ伱贰逢懹误A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毛澤東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其一:強調了凌寒獨開的一枝獨秀,高貴圣潔,不畏艱難困苦,表達了傳統的文化意象(白雪世界,墻角飄來縷縷清香,讓人發現那正怒放著一簇梅花)其二:無奈凄涼,孤傲清高(黃昏風雨之中,驛外斷橋邊上,香飄萬里無人曉)其三:達觀堅定,壯美豪放(在風雨飛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綻放著笑臉)六、延伸與拓展解釋分析什么是“意象”,在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內涵豐富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些意象在詩人們長期的創作與發展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意象具有此類現象。月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含義:思鄉朝露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含義:光陰易逝柳《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含義:表示離別,依依不舍本文涉及到的詩句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湘夫人》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構成了一個優美而惆悵的意境,成功地點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稱為“千古言秋之祖”。《湘夫人》是寫湘君與湘夫人相約但最終未能相見的故事。這一句,描繪出一幅秋風微吹、湖泊清泛,萬木葉落的秋天圖畫,有著美麗凄婉、如夢如幻的意境。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即秋風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動,湖畔枯黃的樹葉隨風搖落2、“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标懾省杜R江王節士歌》樹葉落下來了,江水波濤相連,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頂上一動也不動。以“木葉”、“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組成一幅氣象開闊、氣韻凄清的秋景圖。如此秋景,即令人聯想到楚辭《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發出“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凄涼意緒。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縷縷秋風襲上心來,更何況秋露凝衣,更添幾分悲涼!3、“洞庭始波,木葉微脫?!敝x莊《月賦》洞庭湖的湖面開始有了波浪,于是樹葉就開始漸漸脫落了。這是指秋天來了,一些該有的自然反映都開始出現了。始:開始微:漸漸、有一些4、“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蓖醢抖珊颖薄愤@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懷念和羈旅他鄉的感慨。詩歌開頭兩句用“因物興感”的手法來引出對江南故國的悠遠思念。黃河邊上的“木葉”在秋風中紛紛飄落,想來此時此刻,那浩蕩的秋風也同樣吹拂著江南的洞庭湖水……?!斑€、似”二字把詩人的懷念之情極其委婉地表達出來了。5、“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屈原《橘頌》譯文:橘啊,你這天地間的佳樹,生下來就適應當地的水土。贊頌橘樹之美?!绊灐笔且环N詩體,取義于《詩經》“風、雅、頌”之“頌”。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銘所贊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逼鏄洌邯q言美樹。華:同花。滋:繁盛也。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7、“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笔捑V《折楊柳》)葉子太密了,鳥飛起來就不方便;風如果吹得輕些,那么葉子就不會那么快落下來了。8、“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碧諟Y明《擬古》意思是云間之月皎潔明亮,綠葉叢中繁花似錦,固然無比美好,但月盈必虧,花開必落,今日雖是花好月圓,但不久之后又當如何呢?9、行役滯風波,游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南朝梁?柳惲《搗衣》亭皋:水邊平地。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搗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搗衣料使之平軟的工序譯文:水邊平地上的樹葉,紛紛飄落;隴首山頭上的秋云,飄飛在空中?!巴じ弈救~下,隴首秋云飛”是膾炙人口的寫景佳句。“皋亭”指水邊平地,暗指思婦所在的江南?!半]首”即垅頭,暗指北方邊塞之地。“木葉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木葉”即枯黃的落葉。上句實寫思婦搗衣時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達了思婦無法及時將寒衣送給遠人的嗟嘆之情。10、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玷催木葉,十年征戌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沈佺期《古意》詩寫的是一位少婦思念久戍邊塞未歸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搗衣聲,催落樹上枯葉;丈夫守邊十年,她日夜懷想著遼陽。1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唐·杜甫《登高》[譯]無邊無際的林木,樹葉蕭蕭飄落;無窮無盡的長江,江水滾滾而來。[賞析]這兩句詩作于夔州,寫登高所見的江天秋色。夔州濱臨長江,江流在此進入瞿塘峽,峽口多風,深秋時更是天高風急。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流不息。雄渾、寥闊而又肅殺、凋零的氣象,使詩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歲月悠久。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全聯對工整,氣韻流暢,加上“蕭蕭”“滾滾”兩組疊字的對用,讀來音調鏗鏘,氣勢奔放,前人稱它為“古今獨步”之作,實非過譽。12、清晨發隴西,日暮飛狐谷。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獏蔷洞鹆鴲痢贰扒镌抡諏訋X”四句想象柳惲旅途中的景象與經歷,極言其風霜霧露之苦。秋月照在層層的高嶺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風吹拂著高高的樹木,枯黃的樹葉紛紛飄零?!皰摺弊窒碌脴O有力,使人想見寒風陣陣,木葉盡脫的景象,渲染出了邊地秋天的蕭殺氣氛。因為是夜行,所以說霧露侵濕了衣衫,經過一夜的旅途顛頓,至天色拂曉時分,關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崢嶸的面貌,似乎在催促著行人快快前去。這里的“月”、“風”、“霧露”等天象與“層嶺”、“高木”、“關山”等景物結合起來構成了索莫而壯闊的畫面,“侵衣”、“催軸”則將人點綴其中,一幅“關山行旅圖”宛然在目,柳惲旅途的艱險與遼遠于此可見。13、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