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1頁
部分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2頁
部分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3頁
部分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4頁
部分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湖北省部分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一、選擇題(下面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50分)下圖為三個城市圈20世紀不同年代人口增長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下列選項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特點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2、人口遷移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過程.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與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較低讀不同國家出生率、死亡率統計圖(圖中1~12代表國家),回答3~5題。3、圖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分別是() A、10、11 B、11、12 C、11、10 D、12、104、圖中呈現“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低”的特點的一組國家是() A、1、2、3 B、4、5、8 C、7、9、10 D、6、11、125、圖中11、12兩個國家最有可能位于() A、歐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讀木桶效應(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桶,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圖,完成6~8題。6、以某地的四類要素測得的各自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分別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則該地的環境人口容量為()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7、如果用a表示21世紀初中國的人口數量,用b表示中國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關系是() A、a<b<c B、c<b<a C、b<a<c D、a<c<b8、下列影響我國不同省區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當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資源 B、山東-氣候資源 C、黑龍江—礦產資源 D、內蒙古—水資源上海市總人口、老年人口、高齡人口增長趨勢對比表(以1953年為準,數值取1)年份19531964198219902000201020202030總人口11.741。912。062。132.212。242。17老年人口12.885。998。210。2812.1418。8321。1高齡人口14.1715。4423.6241.953.850。4344。489、下列關于1953~203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齡人口變化趨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老年人口呈持續上升趨勢 B、高齡人口呈持續上升趨勢 C、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于高齡人口增長速度 D、高齡人口總數在2030年達到最大值10、下列關于表中人口增長趨勢給上海帶來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1\*GB3①社會負擔加重 =2\*GB3②勞動力短缺 =3\*GB3③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4\*GB3④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突出 A、=1\*GB3①=2\*GB3②=3\*GB3③ B、=1\*GB3①=2\*GB3②=4\*GB3④ C、=1\*GB3①=3\*GB3③=4\*GB3④ D、=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下圖反映的是某國近些年來的人口數量與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1~12題。11、圖示期間,關于該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數量減少,勞動力缺乏 B、人口增長快 C、人口增長模式屬于傳統型 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高12、圖示期間,關于該國城市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長率超過總人口增長率 B、預計2012年城市人口數量將達6000萬 C、最近幾年,城市人口數量基本不變 D、城鄉人口比重合理,維持現狀是當前該國的主要目標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人口數量及人口容量進行了預測,表中內容為一些學者的預測數據。讀表回答13~14題。預測2050年人口數量14億—15億依農業資源最大供養的人口數量15億—16億依糧食生產能力最大供養的人口數量15。1億-16.6億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8億-9億13、表中反映的我國人口合理容量是() A、15億—16億 B、15。1億—16.6億 C、8億—9億 D、14億—15億14、下列不屬于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地區開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 D、國家人口政策15、關于下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997年20~2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約為8% B、未來20年我國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C、1997年是我國勞動力充裕的時期 D、1953年是典型的年輕型人口結構,為我國勞動力最充裕的時期下圖是某地區人口年齡結構組成圖,圖中a、b、c分別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齡結構比例狀況。讀圖回答16~17題。16、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個地區人口變化趨勢的一個突出特征是() A、青壯年勞動力過剩 B、人口老齡化顯著 C、自然增長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較高17、目前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大致符合圖中的() A、a B、b C、c D、a或c讀漢江平原某城市空間站結構示意圖(北部為新興工業區,南部為傳統工業區),回答18~19題。18、a、b、c、d四地中,工業布局規劃合理的是()A、b、d B、a、b C、a、c D、c、d19、該城市鐵路通車后,長途汽車客運總站擬搬遷至e地,其主要原因是() ①擴大城市規模 ②密切鐵路與公路的聯運,旅客集散便捷 ③緩解城市中心區交通運輸壓力④城市邊緣地帶土地租金較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讀“我國流動人口金字塔圖”,回答20~21題。20、上圖出現流動人口兩大高峰的原因是() ①務工經商 ②拆遷搬家 ③隨遷家屬 ④學習培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1、近年來,我國流動人口在流動方向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分散.決定流動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產業布局 B、人口密度 C、生態環境 D、耕地面積下圖為我國某市同一地區不同時期地價曲線圖。讀圖回答22~23題.22、該地區地價變化主要反映了() A、市區地價較過去小幅度下降 B、交通通達度提高 C、郊區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規模縮小23、甲處最有可能建設了 A、礦區 B、奶牛養殖基地 C、商品糧基地 D、高新技術開發區下圖示意某國鄉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變化,讀圖回答24~25題。24、1990年該國城市人口大約是() A、2億 B、2.9億 C、3。8億 D、4.7億25、有關該國人口和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1961年到1976年鄉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減少 B、1976年以前鄉村人口增長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鄉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相當 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16分)讀下面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深灰色部分表示人口,計算方法是。(2)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開始于率的下降,依賴于出生率的下降,完成于死亡率與出生率的接近,它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3)(4)①是人口增長的階段,該階段的主要特征是.(5)②是人口增長的階段,③是人口增長的階段。(6)上圖中三個人口增長階段分別對應的人口增長模式是①,②,③。(7)我國已基本進入階段.我國人口增長模式轉變較快,這是我國大力開展工作的結果。27、(16分)某城市內部的地域結構為多核心結構。下圖是該城市的建筑與道路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A、B中屬于中心商務區的是,主要原因是。A與B服務范圍的關系是。(2)C、D、E中屬于低級住宅區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規律是。(3)汽車銷售布局在G處的理由是,高新技術產業園將布局在F處的主要依據是。(4)說明影響該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28、(18分)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不同時期戶籍遷移記憶漫畫。 材料二據2009年1月23日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已發出通知,要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招收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哪些?(2)當前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城市到鄉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鄉村到城市 D、由鄉村到鄉村(3)目前我國的國內人口流動和遷移以務工和經商為主要形式,這對我國鄉村有何影響?(4)進入21世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大量外來民工無“工”可做而本地企業無“工”可用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