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816-2023 魚類粘孢子蟲檢測方法_第1頁
DB43-T 2816-2023 魚類粘孢子蟲檢測方法_第2頁
DB43-T 2816-2023 魚類粘孢子蟲檢測方法_第3頁
DB43-T 2816-2023 魚類粘孢子蟲檢測方法_第4頁
DB43-T 2816-2023 魚類粘孢子蟲檢測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65.020.30CCS

B44

43

myxosporean

DB

43/T

2816—2023前言................................................................................

II1 范圍..............................................................................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3 術語和定義........................................................................

14 試劑與材料........................................................................

15 儀器與設備........................................................................

16 采樣..............................................................................

27 檢查步驟..........................................................................

28 結果判定..........................................................................

3附錄

A(規范性)

........................................................

4附錄

B(資料性) 不同粘孢子蟲感染癥狀及包囊形態

......................................

5附錄

C(資料性)

........................................

6DB

43/T

2816—2023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第

1

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究所。IIDB

43/T

2816—20231 范圍本文件適用于魚類粘孢子蟲的檢測。2 規范性引用文件文件。SC/T

SC/T

7223.1

黏孢子蟲病診斷規程

1

部分:洪湖碘泡蟲SC/T

7223.2

黏孢子蟲病診斷規程

2

部分:吳李碘泡蟲SC/T

7223.3

黏孢子蟲病診斷規程

3

部分:武漢單極蟲SC/T

7223.4

黏孢子蟲病診斷規程

4

部分:吉陶單極蟲SN/T

淡水魚中寄生蟲檢疫技術規范3 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 試劑與材料本標準所使用的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蒸餾水。乙醇:乙醇。溴酚藍。10xPCR

Buffer

:-20℃保存,避免反復凍融。引物序列上游引物:

TTT

A-3’;下游引物:

TTA

C-3’;本對引物擴增小核糖體小亞基

rRNA

基因(18S

rDNA)的部分序列。DNA

marker

2000(bp):

2000、、750、、250、100。5 儀器與設備解剖盤、剪刀、鑷子、解剖針、解剖刀。體視顯微鏡和帶測微標尺的光學顯微鏡。蓋玻片、載玻片、培養皿、巴氏吸管。恒溫水浴鍋(控溫范圍:1DB

43/T

2816—2023-20℃和-80℃冰箱。微量移液器(0.5

μL~10

μL,10

μL~100

μL,100

μL~

μLPCR

擴增儀。離心管和

PCR

高壓滅菌鍋。超凈工作臺。水平電泳系統。紫外透射儀或凝膠成像系統。6 采樣樣品的采集應符合

SC/T

7103、

7223.1、SC/T

7223.2、SC/T

7223.3

SC/T

7223.4

中的相關要求,樣品封存和運輸應符合

SC/T

7103

的相關規定。7 檢查步驟目檢

2503

括體腔、脂肪組織、胃腸、肝、脾等。鏡檢7.2.1當在

7.1

再用解剖針戳破疑似包囊物,加入約

20

μL

-30

μL

雙蒸水,蓋上蓋玻片置于光學顯微鏡中觀察是否存在成熟孢子。7.2.2 當在魚體組織中未發現疑似包囊狀物時,用剪刀或鑷子取少量組織或液體(膽汁、血液、尿液等)置于載玻片上,用鑷子將組織分散,加入約

20

μL

μL

雙蒸水,蓋上蓋玻片,稍加壓平,置于光學顯微鏡中觀察是否存在成熟孢子。分子鑒定7.3.1 檢測樣本固定將

6.2

70%附錄

A),低溫(-20℃)保存,標識好標簽并記錄。7.3.2 DNA

提取將

6.2

℃冰箱快速冷凍

5

80℃水浴鍋中

5

極絲是否擠出。破碎后利用細胞/

DNA

提取試劑盒,提取樣品基因組

。提取好的基因組DNA

置于-20℃保存備用。7.3.3 PCR

擴增DB

43/T

2816—2023在

50

μL

PCR

反應體系中,包含模板基因組

DNA

2

μL、10×PCR

Buffer

MIX(康為世紀)25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

μM/L

2

μL、加雙蒸水定容至

50

μL。在

PCR

94

4

min;94℃變性

1

;46℃退火

50s;65℃延伸

1

min,35

個循環;65

10

min。PCR

擴增時,應設置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7.3.4 PCR

產物電泳與測序取

5

PCR

1.0%

A

DNA

900bp

在,則取

PCR

GenBank

進行

BLAST

比對。8 結果判定目檢當肉眼觀察到明顯白色包囊或白色囊狀物(見附錄

B),可以懷疑為粘孢子蟲感染,但需經

、8.3

步驟檢查后才能進一步確診。鏡檢8.2.1 將經

8.1

步驟檢查未觀察到明顯包囊的組織進一步置于解剖鏡下,觀察是否有肉眼不可見的白色包囊(見附錄

B),如觀察到需將其從組織中分離,并經

7.2.2

8.2.2 將經

步驟觀察的疑似包囊以及外觀正常的少量組織進行壓片,觀察到明顯的粘孢子蟲成熟孢子即可確診(見附錄

C分子鑒定將所測定的

rDNA

序列(900

GenBank

數據庫中粘孢子蟲序列進行比對,如比對出來的種類均為粘孢子蟲序列相似性在

80%以上,亦可判定為粘孢子蟲。DB

43/T

2816—2023

附 錄

A(規范性)試劑及其配制A.1 70%乙醇溶液70

無水乙醇溶液,加

30mL

PBS

0.01

mol/L,

pH7.4)。A.2 磷酸鹽緩沖液(0.01

mol/L,

pH7.4)稱

7.9g

NaCl,

,0.24g

KH2PO4(or

1.44g

Na2HPO4

K24,溶于

ml

蒸餾水中,用

HCl

調節溶液的

pH

值至

7.4,最后加雙蒸水定容至

1

L,4℃冰箱保存。A.3 TAE

電泳緩沖液(50

倍)稱量

242.0

g

Tris

堿、37.2

g

Na2EDTA·2H2O

混合,然后加入

800

mL

再加入

57.1ml

1L,室溫保存。A.4 溴酚藍指示劑溶液取溴酚藍

100

mg,加雙蒸水

5

在室溫下過夜,待溶解后再稱取蔗糖

25

g,加雙蒸水溶解后移入溴酚藍溶液中,搖勻后加雙蒸水定容至

50

mL,加入氫氧化鈉(NaOH)溶液

1

滴,調至藍色。DB

43/T

2816—2023

附 錄

B(資料性)不同粘孢子蟲感染癥狀及包囊形態圖

不同粘孢子蟲病感染癥狀(A)=1

;(B):吉陶單極蟲感染散鱗鏡鯉皮膚癥狀,靶尺=5

cm;(C):米氏碘泡蟲感染鯰腸道癥狀,靶尺=5

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