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第六課(一輪復習)_第1頁
哲學第六課(一輪復習)_第2頁
哲學第六課(一輪復習)_第3頁
哲學第六課(一輪復習)_第4頁
哲學第六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課復習《求索真理的歷程》《生活與哲學》一輪復習考點1:實踐的概念考點2:實踐的特點考點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考點4:真理的客觀性考點5:真理的具體性考點6:真理的條件性考點7:認識的反復性考點8:認識的無限性考點9:認識的上升性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馬克思主義真理觀認識的發展過程考點掃描重點把握1、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2、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原理3、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原理考點1:實踐的概念和特點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它有兩層基本含義: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誤區:實踐不是指人們的所有活動,而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2、實踐的基本形式:考點1:實踐的概念和特點3、實踐的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的特點。(1)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諸要素是客觀的,并且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要受到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制約,因而實踐是客觀物質性活動。(2)實踐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轉變為現實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特點。(3)任何實踐活動都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社會性)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隨歷史條件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是歷史條件的產物。(歷史性)

例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一千年前,詩人李白如此表達了不能登月的惆悵。今天,我們通過“嫦娥一號”傳回的圖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夢想變為現實。這說明

A.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B.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C.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D.實踐具有革命性和科學性A考點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使客觀對象發生某種改變而獲得的。即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產生的。(來源、途徑)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1)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要求,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考點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1)主觀認識無法判別本身正確與否;(2)客觀事物不能自明其言;(3)人們通過實踐所產生的結果與認識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和歸宿,如果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認識就失去了意義。注意誤區:P金榜考點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2、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正確的認識、真理、科學理論能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推動實踐的發展?!痉椒ㄕ摗?/p>

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另一方面,我們要重視和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總之,就是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理論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例2、(09海南)最近,我國有科學家采用鋁鈹埋藏測年法的技術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其他測年法,學術界采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①任何具體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都具有局限性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題干材料體現了人們認識的發展,不同的具體實踐對認識的檢驗都有時代的局限性,故①的說法正確;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故②的說法不正確;③中“必然”的說法太絕對;④的說法體現了認識的不斷發展。故①④的說法正確。D例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間黃河有21年出現過斷流現象。斷流嚴重影響了黃河兩岸的生態系統和人民的生產生活。據有關方面研究,黃河斷流與人口增加、經濟發展、氣候趨于干旱、中上游過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關。長期以來,黃河水資源“自由取用”,優先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視生態系統的需要。隨著“生態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國務院批準了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對黃河水量實行統一調度。

1999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對流域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變以往的“以需定供”為“以供定需”,根據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優化配置水資源。

2000年以來,在氣候條件大體不變的情況下,黃河已經連續9年未斷流。黃河已逐步重現往日奔騰不息的風采。結合材料,分析黃河水資源利用的實踐與觀念創新的辯證關系。3、解析:從設問的限定語來看,本題實則考查調動運用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把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與相關材料信息有效對接。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長期以來,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對解決防洪和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由取用”的利用方式造成了下游水資源嚴重不足甚至斷流的負面影響?!吧鷳B水”新理念和“以供定需”的用水新思路適應了實踐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人們對水資源及其利用的認識的深化。(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認識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能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推動實踐的發展。

)。“生態水”新理念推動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方式的創新,對于優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黃河連續8年未斷流發揮了積極作用??键c3: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和條件性

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為什么);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從空間上理解)

4、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從時間上理解)考點3: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和條件性

★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原理【原理內容】: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方法論】:①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和發展真理,檢驗真理。考點4: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1、認識具有反復性: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3、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點擊誤區](1)認識總是在不斷反復無限中循環。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2)被實踐反復證明的真理是終極真理。真理永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哪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考點4: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

★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原理

(認識要不斷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方法論】:這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例4、(09浙江32)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5000只“冰川豹蛛”進行測量后發現,1996-2005年間,這種蜘蛛的體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當地每年的解凍期提前了20-25天,這支持了他們的猜想,劇烈的氣候變化對當地蜘蛛的生長產生了影響。該研究小組負責人表示這種影響的后果很復雜,一下子無法估計出來,這一說法體現了①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②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③世界總有一些秘密不能為人所理解④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排除錯誤的選項①③,①聯系是有條件的③犯了不可知論的錯誤,并且③也不是哲學道理;只有D②④符合題意。D例7:(09江蘇)2009年4月以來,從墨西哥蔓延開來的流感,最初被診斷為豬流感。后來,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研究發現,這種流感病毒實際包含豬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將這種新型流感改稱為A(H1N1)型流感,我國稱之為甲型H1N1流感。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技術不斷改進,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進。國外疫情一經發布,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為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開展防控工作。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衛生部、農業部專門制訂并下發了診療方案和應急預案。各級地方政府及時采取措施,嚴格執行疫情零報告制度、指定定點收治醫院、成立防控和救治專家組等,切實做好防控工作。

對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過程體現了有關人類認識的哪些哲學道理?例7:【解析】本題緊扣熱點背景——甲型H1N1流感,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我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本問的回答要扣準知識的限定范圍“人類認識的哲學道理”,審準題型“體現型”?!敬鸢浮繉嵺`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例5、(08寧夏)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組織數百位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測、調查、實驗和分析探討,先后發布了四個“氣候評估報告”。

1990年報告稱“近百年氣候變化可能是自然波動,或人為活動,或二者共同影響的結果”;

1995年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和氣候系統的影響已經可以“被檢測出來”;

2001年報告認為,“新的更強證據表明,過去50年觀測到的大部分氣候變暖可能歸因于人類活動”;

2007年報告強調,“人類活動很可能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并將這種可能性從2001年的約66%提升到90%以上。

結合“氣候評估報告”關于地球變暖原因的描述,說明人類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特點。答案:(1)追求和發展真理以實踐為基礎。關于地球變暖原因的研究課題來源于人類社會實踐,“氣候評估報告”是科學家在長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形成并由實踐檢驗而不斷發展的,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