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五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第一單元中國娃)_第1頁
蘇少版五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第一單元中國娃)_第2頁
蘇少版五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第一單元中國娃)_第3頁
蘇少版五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第一單元中國娃)_第4頁
蘇少版五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第一單元中國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娃教學內容第1課時:欣賞《草原小姐妹》唱《草原贊歌》歌表演《草原贊歌》第2課時:欣賞、表演《嘎子嘎》唱《中國娃》裝飾音的作用第3課時:欣賞《來吧來踢球》《捉迷藏》唱《海娃的歌》教學目標1、通過演唱、欣賞、律動、演奏等活動,感受不同地區音樂作品的風格差異,通過對比體驗新中國兒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2、背唱《草原贊歌》,表現歌曲中的自豪感。在聽唱《中國娃》活動中,認識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記號,并感知這些記號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3、結合歌曲分辨“4”和升“4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演唱、欣賞、律動、演奏等音樂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激發學生以“中國娃”為榮的自豪感,培養起熱愛祖國、胸懷大志的高尚品質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學過程第1課時組織教學“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大家知道這首詩描述的是哪里的風景嗎?(草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草原看一看。欣賞《草原英雄小姐妹》請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問:這段音樂熟悉嗎?是什么樂器演奏的?介紹主奏樂器:琵琶簡要介紹龍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風暴雪中奮勇保護羊群的英雄事跡。完整欣賞。重點欣賞第1段。問:除了琵琶,還有什么樂器參與演奏?介紹協奏曲。協奏曲是指某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器或民族樂隊協同演奏的樂曲形式。新授歌曲《草原贊歌》小姐妹為什么能奮不顧身、戰勝暴風雪,保護羊群?他們的力量從哪里來?(來自對家鄉、對草原的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來學唱他們心中的歌,贊美家鄉的《草原贊歌》。聽范唱,從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歡樂的情緒,自豪的感情)視譜。隨琴哼唱兩遍歌譜。問:歌曲中有幾個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個?最高音是哪個?全曲可分為幾句?有沒有相同的樂句?接龍唱譜。用“LU”模唱旋律。熟悉歌詞,演唱歌曲。歌曲處理。完整演唱。表演《草原贊歌》學習簡單蒙古舞動作。彈舌、揚鞭、聳肩、騎馬師生互動。課堂小結:高唱贊歌,學習英雄,當無愧于“中國娃”稱號的新時代的好兒童。第2課時欣賞《嘎子嘎》交流《小兵張嘎》的故事,了解張嘎的個性。聽音樂,感受作品的諧略風格。介紹歌曲創作背景。跟音樂哼唱歌詞,練習說唱部分。用簡單道具扮演張嘎,隨音樂模擬與日本鬼子周旋的情景。表演時啟發學生關注音樂的段落變化。新授歌曲《中國娃》欣賞解曉東的MTV《中國娃》,感受歌曲的風格與特點。反復欣賞歌曲,討論:裝飾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下滑音)﹋(波音)356(裝飾音)a、講解各裝飾音的名稱,并要求記熟。b、分別演唱以上裝飾音,體驗各裝飾音的唱法。c、裝飾音的運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風味。C、跟隨錄音哼唱歌曲。D、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領唱、齊唱、一領眾合等形式演唱。E、配合音樂,用手絹花、紅綢帶做道具跳跳秧歌舞。3、課堂小結第3課時欣賞《來吧來踢球》導入: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談話開始導入欣賞。邊欣賞,邊在過門處即興加入聲勢。扮成不同國家的小朋友,隨音樂節拍模擬玩足球的姿勢、動作。欣賞《捉迷藏》聽:丁善德鋼琴組曲《快樂的節日》片段:《郊外去》《撲蝴蝶》《跳繩》《捉迷藏》,并給出相應的圖片。想:啟發學生根據音樂形象選擇標題。再現童年:配合音樂表演。感受鋼琴音色,感受玩游戲時的快樂情景。新授歌曲《海娃的歌》聽范唱,感受歌曲表達的海娃對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戀和贊美。分析歌曲。給歌曲分句,在譜中標上分句記號,做到心中有數。C、將歌曲中分句節奏寫在“海螺”“海星”“貝殼”等圖片后,藏在教室里,讓學生在《海娃的歌》音樂聲中尋找。音樂停,大家分享趕海的“收獲”;練讀卡片上的節奏。D、將兩句襯詞的越劇比喻成“海浪的聲音”、“海風的聲音”,讓學生聽辨并模唱,常準大三度音程與小三度音程。E、歌曲結構不規整,節奏多變,采用分句教唱法學唱。F、采用多種形式唱熟歌曲,表達出海娃對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3、課堂小結

第二單元綠色的祖國一、單元目標:1、通過欣賞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體驗不同音樂體裁所描繪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和特點。2、用恰當的情緒,甜美的歌聲演唱《春游》、《白蘭鴿》、《鄉間的小路》等,表達心中對春天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3、在“我的創造”等音樂活動中,能運用“同頭換尾”的技術創編簡短的旋律,并根據所學的音樂內容,用自己的音樂方式,以“綠色環保”、“贊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國”等為主題開展采集與創造活動。4、通過一系列對“春”的主題欣賞,強化對旋律的聽辨能力,感受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春”的多姿多彩時的變化與作用;在對“輕音樂”和“校園歌曲”等音樂分類的探究活動中表現出積極參與的熱情。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唱:《春游》聽:《春野》拓展:班得瑞樂隊與輕音樂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春野》和歌唱《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體驗不同音樂體裁所描繪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法和風格特點。能用明朗、愉悅的情緒,純美的歌聲演唱《春游》。感受歌曲美的意境。通過欣賞班得瑞樂隊演奏的作品,了解當代音樂這種音樂體裁的表現方式,拓展音樂文化視野。教學重點、難點:歌曲結構和旋律的分析。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六、教學過程:導入師:同學們,春天到了,在這個風和日麗、充滿花香的季節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們就尋著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撲面而來的春的氣息吧!欣賞《春野》1、在《春野》的背景音樂中,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聽前設問:聽到了什么?仿佛來到了哪里?感覺怎樣?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畫面,簡介輕音樂和班得瑞樂隊。3、出示《春野》主旋律,分別用“啦、噠、嚕”等襯詞模唱主旋律。在每一樂句尾,教師指揮部分學生模仿鳥叫“喳喳喳喳”,進行簡單的二聲部發聲練習。(三)、欣賞想象——春游圖1、導入: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發了對“春”的贊美,詩歌、散文中到處都留有春的足跡。有很多音樂家都喜歡把詩詞譜寫成曲,讓詩意更充分地表達出來。下面就讓我們來聽一首充滿詩意的歌。播放歌曲《春游》,請學生閉眼欣賞。提問: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氣息?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詩《春游》,有表情地齊讀。3、師:什么是“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為什么會“萬花飛舞春人下呢?”是一幅怎樣的畫面?4、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動手操作組合一幅“春游圖”,并對自己的組合加以說明。5、欣賞“春游圖”(展示課件,表現詩詞內容),在歌曲音樂的背景下,齊讀歌詞。(四)、學習歌曲1、完整地欣賞歌曲,說說歌曲中哪兩句完全一樣?哪兩句比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據學生回答,分別用不同色塊表現歌曲中的相同與不同的旋律。(點擊課件)3、試唱曲譜。4、對于第三句中的“5#45.”,要先聽琴聲再模唱,教師可以用手勢提示,并提醒學生要輕聲唱。5、跟琴學唱歌曲。6、完整、熟練地演唱歌曲。7、通過對比演唱,根據學生的回答,為歌曲加入力度記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六)、教師課堂小結,結束教學。第二課時一、教學內容:1、復習《春游》,二聲部輪唱。2、我的創造(1)3、聽《神奇的九寨》二、教學目標:1、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春的“詩情畫意”,嘗試二聲部輪唱,并能完整熟練地演唱。2、在“我的創造”音樂活動中,能運用“同頭換尾”的技巧創編簡單的旋律。3、通過欣賞歌曲《神奇的九寨》了解其濃郁的地域風格特點,領略“九寨”的美麗風光。三、教學重難點:重點:歌曲意境的創設和表現。難點:旋律創編四、教學過程:(一)復習歌曲《春游》1、用LU輕聲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齊唱歌曲。(二)、我的創造1、唱一唱前兩個樂句。觀察歌曲前兩個樂句有什么聯系?(兩個樂句節奏是相同的。兩樂句前段相同,只是結尾稍加變化。)最后得出歌曲創造的一般規律:同頭換尾的手法。2、感受兩種“尾部”不同的音樂效果。3、學生進行創編。4、作品展示(三)欣賞《神奇的九寨》1、師:大家知道著名的國家名勝風景區九寨溝嗎?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間仙境”的美譽,被列為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師:有一首歌曲是這樣唱的:“在離開很遠的地方,總有一雙眼睛在守望,她有著森林絢麗的夢想,她有著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誰的呼喚那樣真真切切,到底是誰的心靈那樣尋尋覓覓。哦神奇的九寨,人間的天堂。”讓我們趕快來欣賞《神奇的九寨》吧。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同時欣賞九寨風光。2、欣賞完歌曲,學生談談感受。3、介紹容中爾甲。容中爾甲,著名藏族歌手,四川阿壩州人。1991年畢業于四川阿壩師專中文系,同年分配在金川縣觀音橋鄉中學任教;1994年調至九寨溝民族藝術團擔任首席歌手、團長等職;2000年簽約廣州陳小奇音樂有限公司,成為其旗下簽約歌手;2001年在九寨溝創建"容中爾甲演出中心",任團長及首席歌手。4、再次欣賞。(四)小結1、請學生課后收集自己喜歡的表現“春”的音樂作品。2、布置學生自制沙球。第三課時一、教學內容:1、聽《致春天》2、唱《白蘭鴿》3、露一手:用自制小沙球為歌曲伴奏。二、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鋼琴獨奏《致春天》,體會春天的變幻多姿,感受絢爛多彩的春天景象。了解音樂家格里格的生平及《致春天》的創作背景。2、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表現歌曲。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感受兩首音樂的形象及風格。2、歌曲《白蘭鴿》帶休止符的切分節奏。四、教學過程:(一)欣賞《致春天》1、導入:同學們,冬天已經過去,春天正向我們悄悄地走來。在這個早春季節,你從哪里感受到春天來臨的信息?聆聽《致春天》樂曲開頭一段。說說這段音樂給你的感受。冬天的嚴寒漸漸開始退出,太陽的暖流融化了巖石上的冰層,滴下第一個粗大晶瑩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來。2、剛剛我們欣賞的音樂片段是有挪威音樂家格里格寫的鋼琴獨奏《致春天》。介紹作者。3、讓我們完整地來欣賞樂曲。老師出示圖形,請學生在欣賞時,聽到音樂段落,選擇出相應的圖形。并說出你的體會。總結歌曲的結構:A+B+A‘傳統的三部曲式結構。4、以“春”為主題,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小組合作,用動作形態表現各具特色的“春之圖”。(動作形態是動態和靜態的結合,可以表現冰雪融化、春暖花開等不同的動作組合)隨音樂律動。(二)學習歌曲《白蘭鴿》1、導入:同學們見過鴿子嗎?你能用動作來模仿一下鴿子飛翔和落在屋頂不同的樣子嗎?(學生自由模仿)看看老師是怎樣模仿鴿子的?師用鴿子“起—飛—落”三種動作,用“啦”邊跳邊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學生模仿,解決切分節奏。3、師:在世界音樂的五彩天空里,飛翔著一只美麗的“鴿子”,這就是那首著名的美國歌曲《白蘭鴿》。這首歌曲誕生于20世紀,旋律優美動聽,多少年來,一直被世界各國的人們喜愛和傳唱。欣賞《白蘭鴿》4、聽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5、再次欣賞歌曲,學生跟師一起用動作表現鴿子的形象。6、學習歌曲①學生跟琴用LU輕聲哼唱旋律②出示歌譜,請學生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色塊表現出相同和不同?③跟琴學唱歌曲。④完整熟練地演唱歌曲。7、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伴奏請學生自由設計伴奏型,師從旁指導。為歌曲伴奏。(三)拓展欣賞英文版的《白蘭鴿》(四)課堂小結第四課時一、教學內容: 1、唱《白蘭鴿》合唱訓練2、聽《給未來一片綠色》二、教學目標:1、有感情、熟練地演唱歌曲,二聲部和諧豐滿,能用親切、自然的歌聲演唱歌曲。2、欣賞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感受歌曲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祝愿和由衷的熱愛。三、教學重點、難點1、

合唱部分的音準、和諧。

2、

歌曲的二聲部合唱和細膩的藝術處理。四、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在合唱《白蘭鴿》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2、發聲練習分別用“mo”、“

lu”、“

lo”來唱。

注意聲部的均衡、統一(二)繼續學習歌曲《白蘭鴿》1、復習歌曲生有感情地齊唱歌曲《白蘭鴿》師指導學生用親切、自然地聲音演唱歌曲。2、學習歌曲二聲部。①跟琴用“LU”輕聲哼唱二聲部旋律。②試唱二聲部的曲譜。③跟琴學習二聲部。注意第二聲部的音高和音準④再次欣賞師:如何讓我們的兩個聲部很好地合作,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呢?下面我們先來聽一下磁帶,聽聽他們是怎么做的,聽完之后再來告訴我答案好嗎?(播放錄音)請學生來說一說。(1)要控制自己的音量(2)要注意音準(3)要聆聽他人的聲部等等⑤二聲部合唱A、師唱一聲部請學生唱二聲部,然后交換。感受分聲部演唱的效果。B、師:下面就要請同學們自己來唱兩個聲部啦,希望同學們能把剛才交流的意見在演唱中表現出來。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師指揮,并指導學生的聲音。3、完整演唱歌曲。(三)欣賞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1、初聽談談你對歌曲的感受。2、介紹作者李幼容。3、再次欣賞歌曲,并隨著音樂輕聲哼唱。思考:我能給未來留下什么?(四)課后延伸發動學生以“環保小隊在行動”為主題,搜集各種有關環抱的相關內容資料、圖片,以各種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快板、填詞歌唱、說唱等)來進行環保宣傳。第五課時一、教學內容1、唱《鄉間的小路》2、聽《山林的呼喚》3、我的創造二、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山林的呼喚》,感受奇異幻彩的西南風光和少數民族民俗風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和特點。2、用輕松活潑的情緒演唱《鄉間的小路》,初步了解臺灣校園民謠,表達心中對生活、祖國的熱愛。3、通過我的創造活動,能用自己的音樂方式開展采集與創造活動。三、教學重點、難點1、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對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行多種探索。2、歌曲意境的理解與表現。四、教學準備錄音機、vcd機、鋼琴、課件等五、教學過程(一)聽《山林的呼喚》1、導入—云南印象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從一個美麗的地方請來了許多美麗的舞蹈家,她們將為大家帶來一段美麗的舞蹈,請大家思考:領舞者是誰?這段舞蹈是來源于哪個地區?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學生回答,教師揭示答案:楊麗萍云南介紹:《云南映象》是一臺將云南原創鄉土歌舞與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滿古樸與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錦。參與《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員70%來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數民族,演出服裝全部是少數民族生活著裝的原型。走進云南播放vcd云南風景圖片,介紹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感受奇幻異彩的西南風光。學生自由討論,談一談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2、引入《山林的呼喚》介紹馬思聰及他的作品。3、初聽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繪的是什么場景?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評價。4、課件介紹樂曲的五個樂章及主題。5、再聽歌曲。找出你聽到的最具特色的樂器。教師分別介紹雙簧管、圓號、小提琴的音色,引導學生感受不同主題所表現的不同情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二)唱《鄉間的小路》1、提問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校園民謠嗎?你們聽過的校園民謠有哪些呢?大家說了這么多,老師忍不住也想唱了,請同學們一起來和老師感受一下吧。師合音樂伴奏范唱《鄉間的小路》。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話來說一說嗎?在薩克絲《歸家》音樂聲中有感情的朗誦《鄉間的小路》,體會歌曲意境。3、用“啦”字視唱歌譜。4、跟琴視唱歌詞。5、歌曲處理: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播放vcd鄉間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對比身處鄉間和城市的環境,引導學生用輕松活潑的聲音演唱。6、完整、熟練地演唱歌曲。7、教師和學生接口唱全曲。(三)分組表演并創編學生分成四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處理歌曲。如:對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師對每組的表現做鼓勵性評價。請學生分別選擇以下節奏填入色塊處,唱一唱哪個更合適?XXXXXXXX你能想出其他的節奏型嗎?并填入唱一唱(四)拓展vcd欣賞葉佳修的其他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五)教師小結教學內容,結束教學

第三單元京腔京韻一、單元目標1、在聽、唱、動的活動中走進國粹京劇,了解有關京劇的基本知識,增添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熟練有感情地演唱本單元歌曲、戲曲。能有興趣地聆聽本單元所欣賞的一些戲曲、樂曲。初步體驗京劇特有的聲腔、節奏特點,并嘗試表現出來。3、樂于模仿戲曲中一些簡單的身段、動作,并與同學合作表演急急風中走圓場,增強與他人合作和協調的能力,感受京劇的獨特表現力。二、單元重點、難點重點:通過欣賞、學唱與表演,學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韻”的獨特魅力,了解、熟悉、熱愛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情。難點:體驗京劇、戲歌的特點,并能嘗試著表現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聽《京調》(笛子與樂隊)2、動:我的創造:填詞演唱西皮流水旋律3、拓展:西皮、二黃教學目標1、初步體驗京劇特有的聲腔、節奏特點。2、能分辨京劇中“西皮”和“二黃”兩種不同的聲腔,并能為“西皮流水”填上歌詞進行演唱。3、在聽、唱、動的活動中走進國粹京劇,了解有關京劇的基本知識,增添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感受京劇聲腔、節奏、旋律的特點教學難點填詞演唱“西皮流水”教具準備鋼琴、cd教學過程師生問好一、聽《京調》(笛子與樂隊)1、出示竹笛,聽賞竹笛音色,介紹笛子家族2、完整聽(笛子與樂隊)演奏的《京調》問:音樂的情緒如何?(活潑生動)師:樂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劇的唱腔。3、簡單介紹京劇知識4、分段聽相同的段落,用手勢或顏色的變化表達5、分段聽辨不同段落的情緒二、動:我的創造:填詞演唱西皮流水旋律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點(“西皮腔”脫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顯的北方特點。)(西皮流水曲調流暢,旋律瑯瑯傷口)2、聽“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著音樂輕輕哼唱旋律4、填詞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點多輕快、跳躍,指導學生填詞時應多為一字一音)5、為樂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調中走碎步三、拓展:西皮、二黃1、介紹相關知識“西皮”和“二黃”本是京劇中兩種不同的聲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為“6—3”;“二黃”唱腔的京胡定弦為“5—2”弦。“西皮腔”脫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顯的北方特點。“二黃腔”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起源于江西的宜黃腔;一說源于徽調。都是南方劇種,所以其南方音樂特色較為突出。2、欣賞二黃慢板的代表性片斷,與西皮流水做對比。小結下課第二課時教學內容1、聽:《前門情思大碗茶》2、唱:《甘灑熱血寫春秋》教學目標1、復習鞏固有關京劇的常識,能分辨京劇人物的行當,說出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2、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甘灑熱血寫春秋》,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盡量唱出韻味。3、能分辨現代京劇與傳統京劇的異同,了解京劇的發展與革新。教學重點了解京劇不同于其他劇種的特點,如語言特色、伴奏樂器、旋律特點。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來了解古老的京劇,增強興趣。教學難點現代京劇與傳統京劇的異同教具準備鋼琴、cd教學過程師生問好!一、簡單反饋—復習導入播放以下京劇片斷,小組搶答問題:你能說出戲中人物的行當嗎?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楊門女將》《淮河營》《紅娘》《白蛇傳》《赤桑鎮》《武家坡》《智斗》二、聽賞討論—聽賞分辨1、聽《智斗》簡介人物身份后聽賞他們之間的關系?這三個人物在劇中的性格形象分別有什么特點?這三個人物的行當?(旦角、老生、花臉)你是怎樣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轉;老生:蒼勁、挺拔、近于真聲;花臉:渾厚、高亢、洪亮)體會和傳統的京劇相比有哪些不同?給你帶來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妝、念白更生活化)過渡:現代京劇沒有了五彩的服飾、特點鮮明的臉譜,對白也不再上韻,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下面咱們再來聽一聽現代京劇《智去威虎山》中的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三、新歌教學聽賞全曲提問:這是什么行當的唱段?最后的笑聲你能來模仿一下嗎?老師范唱用聽唱法學唱歌曲表演《甘灑熱血寫春秋》片段誰來扮演孤膽英雄楊子榮?請他嘗試用京劇的唱腔、架勢來表演,其余同學幫襯著點,為他念鑼鼓經。四、欣賞《前門情思大碗茶》師: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廣為流傳的京味歌曲,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繹過,已經成為海內外中國人懷家鄉、念故鄉、愛家園的一首著名歌曲。音畫結合邊聽邊欣賞北京的景觀(前門、北海、玻璃廠、豆汁、窩頭、大碗茶等景觀)跟錄音輕聲哼唱,體會歌曲的韻味。小結下課第三課時教學內容1、聽:《京劇鑼鼓》2、唱:《梨園英秀》動:歌表演:《梨園英秀》拓展:京劇臉譜欣賞教學目標1、樂于模仿戲曲中一些簡單的身段、動作,并與同學合作表演“急急風”中“走圓場”,增強與他人合作和協調的能力,感受京劇的獨特表現力。2、能熟練有感情的演唱《梨園英秀》,體會劇中融合的鑼鼓經、數板、西皮音調等諸多戲曲元素。教學重點唱好融合了京劇元素的兒童歌曲《梨園英秀》教學難點了解鑼鼓在京劇中的重要地位,并能跟著音樂演一演。教具準備鋼琴、cd教學過程師生問好!一、聽:《京劇鑼鼓》1、看京劇的錄象2、了解京劇鑼鼓的作用鑼鼓在京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離不開它。它的特點是音響強烈,節奏鮮明;作用是加強節奏,營造氣氛。京劇鑼鼓有許多鑼鼓點子,叫做“鑼鼓經”。“鑼鼓經”主要分為開唱鑼鼓和身段鑼鼓。開唱鑼鼓是唱腔前打的鑼鼓,作為先導引出唱腔。身段鑼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鑼鼓。下面請同學們聽《京劇鑼鼓》(急急風),說說它屬于哪一種鑼鼓經?3、聽賞《京劇鑼鼓》生:開唱鑼鼓4、念一念、奏一奏5、跟著(急急風)學走圓場二、唱:《梨園英秀》師:讓我們再來欣賞一組少兒京劇表演1、欣賞7歲小票友劉小園的京劇表演2、初聽歌曲,找出曲中京劇的特點?(鑼鼓經、西皮風格旋律、數板等)3、用聽唱法學唱歌曲4、分組演唱歌曲(一組念鑼鼓經、一組數板、一組演唱)5、歌表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鑼鼓經”、“數板”、“走圓場”進行表演。三、拓展:京劇臉譜欣賞1、搜集臉譜:課前搜集京劇臉譜(如“郵票上”、“舞臺上”、“煙盒上”、“電話卡上”)2、說唱臉譜:欣賞《說唱臉譜》的歌曲,師介紹臉譜的由來和相關知識,了解顏色與人物性格、品質、命運之間的關系。3、畫臉譜: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畫一畫京劇臉譜。小結下課第四課時教學內容1、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動:露一手:京劇身段表演3、奏:京調教學目標1、了解戲歌的特點和知道戲歌的概念。2、通過模仿、表演京劇中常見的身段,學生能對京劇藝術有更深的體驗與認識。3、通過演奏豎笛曲《京調》,體會西皮流水的曲調特點,鞏固連音與非連音奏法和十六分音符連奏。教學重點了解戲歌及京劇身段表演教學難點豎笛的吹奏教具準備鋼琴、cd教學過程師生問好!一、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師:《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歌曲,今天我們再來聽一聽另一版本的京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猜一猜它是由什么戲曲的曲調演變而來的?(京劇)2、簡介戲歌的知識戲歌是一種新型的歌曲表現形式,也就是創作者借用或化用戲曲音樂作為素材創作而成的歌曲。戲歌既具有濃郁的地方戲曲韻味,又不失時代流行特色,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3、跟著音樂輕輕哼唱4、模仿戲曲中人物的動作進行表演。二、動:露一手:京劇身段表演1、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京劇身段表演的資料。2、選擇幾段有代表性又有趣味性的經典劇目實況給學生欣賞。3、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模仿。三、奏:京調1、聽磁帶中的演奏,生說情緒?(喜悅、激動地)2、解決難點:十六分音符、后半拍起的節奏、旋律與過門的結合師范奏,生學3、吹笛的坐姿和角度4、連音與非連音的演奏5、氣息的控制(呼氣更加集中、細膩)6、音量的控制(適當、吹得優美動聽)小結下課

第四單元——碧野金山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唱:《我的家在日喀則》2、聽:《在那東山頂上》3、動: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則》教學目標:(一)通過欣賞歌曲《在那東山頂上》,讓學生感受藏族音樂深長悠遠的特點。(二)通過學唱歌曲,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三)學生能夠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點和基本知識,隨音樂運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現歌曲的風格特點教學重點:學生了解、感受、體驗藏族民歌與舞蹈的特點和基本知識,從而能夠進一步熱愛中華民族藝術。教學難點:長音的對比欣賞,增強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韻味的聲音進行歌唱教學過程:播放音樂《走進西藏》學生進教室入座。1、了解西藏的名勝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閉上眼睛,老師數一、二、三再睜開。(師點擊課件展現西藏風光圖片)師:同學們,《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張千一的代表作,近年來他又創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東山頂上》,我們也來欣賞一下。生初聽歌曲。師簡介歌曲:這首好聽的歌曲由譚晶演唱,歌詞取自六世達賴喇嘛蒼央加措的一首情詩。歌曲具有民謠特點,在西藏很流行,當地的孩子們都喜歡哼唱。我們也來學唱幾句。師教學生哼唱歌曲前幾句。生復聽歌曲,并跟著唱一唱。師:同學們,西藏還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西藏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那就是日喀則。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首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在學歌曲之前請同學們先來欣賞一下,要求邊聽邊想:3、學唱歌曲(1)第一遍放錄音范唱1)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這首歌曲的演唱順序怎樣的?(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點擊課件)它的情緒是歡快、喜悅、自豪的……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同學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非常喜歡這首歌,下面我們帶著這種喜悅的心情一起來學唱這首歌,好嗎?(2)學唱歌譜a、教師彈奏全曲,學生用“lu”哼唱(提醒聲音豎起來)b、分樂句跟老師唱譜,注意二四拍的強弱規律c、重點學習10——13小節,引導學生體驗站在高處放聲高歌的感覺。師一句句教唱,著重教七拍長音。用手勢來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戲比賽來解決難點)師評:同學們唱的都很好,如果長音再唱的連貫、流暢些就更好了!(3)第二遍放伴奏音樂,學生跟唱。4、進一步感受歌曲師播放影片《我的家在日喀則》,讓學生再次聆聽感受歌曲。師:同學們聽得很仔細。在藏族,歌手常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唱延長音,很有韻味。因為藏民族特有的自然環境,練就了藏族歌手們純凈而自然的嗓音條件,尤其那韻味十足的長音一下就把我們帶進了西藏的雪域高原。我們把《我的家在日喀則》中的長音再來試試效果?第二課時教學內容:聽:《牧歌》唱:《放牦牛的小卓瑪》教學目標:1、通過《牧歌》的欣賞,使他們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遠流淌在學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內蒙民歌悠揚寬廣的旋律特點,感受無伴奏合唱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3、能用活潑、歡樂地情緒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瑪》,把握藏族歌曲的特點。教學重點: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點。教學難點:唱好歌曲中的裝飾音和襯詞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欣賞《牧歌》1、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你們知道哪些民族?(學生自由說。2、師: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師請你們來聽聽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3、師:有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民族?4、師:同學們都說的很好,可眼見為實,還是讓我們去看看吧……(視屏)蒙古族的風土人情5、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6、師:蒙古族真美,不禁讓我想起一首歌(老師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譜和歌詞)7、師: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想說點什么嗎?(曲調悠長、速度慢、抒情、寬廣的旋律)8、師:一起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9、師:我們再來念念歌詞怎么樣?10、比較兩句師:咦,你們有沒有發現歌詞與旋律高低之間有著什么關系啊?師:對啊,同學們非常聰明,這兩句的歌詞與旋律是相互對應的,第一句:藍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綠草羊群音也隨著歌詞變得比較低平。上句:藍天白云——音高下句:綠草羊群——音平11、師:內蒙民歌大體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這首《牧歌》曲調悠揚,連綿起伏,節奏舒展,氣勢寬廣,是一首典型的長調。12、師:就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唱唱歌曲吧!13、欣賞《牧歌》a、師:請你閉上眼睛聽,現在又想告訴我什么?(欣賞無伴奏合唱的《牧歌》)師:這種只用人聲歌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聲樂演唱形式,就叫無伴奏合唱。那你們能聽出哪幾個聲部呀?(視屏)師: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個聲部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師引導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b、師:你們更喜歡哪一首《牧歌》呢?為什么?(更能顯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美)c、師:咦!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首歌曲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引子和尾聲)引子意境寬廣、遼闊,音樂慢慢地響起來就好象從遠景拉到了近景。尾聲慢慢弱下來,而且有一種沒有結束的感覺,給人無盡的遐想。d、師:通過歌曲的欣賞,你們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民族?(幸福、自由的民族)師:那你喜歡這個民族嗎?讓我們一起再次來感受一下這種美麗寬廣、幸福自由的感覺。(復聽歌曲)e、師: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還特地去收集了有關這首《牧歌》的舞蹈請大家欣賞。師:你們還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師小結:動聽的音樂加上優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二、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瑪》師:同學們,放牧不僅是草原地區主要的生產活動,也是高原地區的主要生產活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1、生初聽歌曲。2、師:從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緒?生議一議。3、師: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讓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風格,我們聽第二遍感受一下。生復聽歌曲并議一議。4、師小結:裝飾音的獨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襯詞使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風格。同學們,你學過或聽過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類似的襯詞和裝飾音?生議一議。5、師小結:同學們,藏族歌曲的最大特點恰恰是這些特有的襯詞和裝飾音。下面就讓我們來學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瑪》。6、出示樂譜,學唱歌曲。a、用“LU”發音,跟琴模唱旋律b、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了解“卓瑪”是藏語美麗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瑪”。c、跟范唱默唱自學,說說難點。d、師帶生逐一解決難點。e、生完整跟琴唱。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節課學過的藏族舞蹈動作。)三、小結師:今天這節課,我們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風格但都以放牧為主題的歌曲,這類歌曲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第三課時教學內容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陽》聽:《美麗的哈納斯湖》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交響音畫《美麗的哈納斯湖》及新疆歌舞,了解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特點。2、學生能夠情緒飽滿地、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節奏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伴奏。3、對交響音畫這種器樂類型有初步的了解,對欣賞交響音樂產生興趣。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夠情緒飽滿地、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并體會到新疆音樂獨有的特點。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打擊樂器、課堂樂器等。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律動1、學生在維吾爾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聲中,跟教師一起跳新疆舞蹈。2、師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3、教師用手鼓為學生的演唱伴奏。將學生分為三組,一組演唱歌曲,一組跳舞,一組拍手。三、欣賞與感受1、欣賞交響音畫——《美麗的哈納斯湖》(1)邊聽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邊欣賞展現新疆風土人情的圖片。(2)聆聽《美麗的哈納斯湖》的樂段及主題。(3)接著播放《美麗的哈納斯湖》,學生靜靜地聆聽,然后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樂情景,教師點評并小結。(4)請同學再次完整地欣賞樂曲,同時教師播放哈納斯湖風光圖片。(5)教師結合樂曲實例介紹交響音畫。2、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1)學生欣賞樂曲,并隨著歌曲拍手或做簡單的動作。(2)簡介歌曲,說說歌詞的內容。“小巴郎”在維吾爾族語中指兒童,“亞克西”的意思是好樣的,有表揚、夸獎的意思。(3)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樂譜,學唱歌曲。(4)學生再次聆聽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樂句,用相同顏色的彩筆在樂譜上畫出來。再學唱歌曲。(5)分組通過歌唱、律動、打擊樂器伴奏等形式表現《小巴郎,童年的太陽》。3、觀看舞蹈《天山歡歌》(1)介紹新疆歌舞: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流傳至今,傳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體語言。在新疆,你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歌聲、舞姿去判斷他的民族,判斷他所生活的地域。新疆歌舞品種多樣,個性鮮明,千百年來在族群中自然傳承,經歷了時代的變遷,經歷了風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間頑強地生存著。(2)請學生觀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歡歌》。4、欣賞歌曲《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由教師演唱歌曲《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請幾位學生為教師伴舞,其他的學生圍成圓圈拍手,感受新疆歌舞熱情奔放的特點。四、教師總結新疆是祖國的一塊寶地,各少數民族的歌舞都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寶貴的文化價值。相信通過這節課,各位同學已經對新疆民族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你們繼續關注新疆,關注民族音樂。第四課時教學內容聽:《森吉德瑪》《孩子們的舞蹈》動:我的評述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管弦樂曲《森吉德瑪》,鋼琴獨奏曲《孩子們的舞蹈》,讓學生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2、能聽辨不同的主題,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動作來表現樂曲。教學重點:聽辨主題,感受樂曲風格特點。教學重點:聽辨主題,感受樂曲風格特點。教學難點:用不同的蒙古族舞蹈動作表現不同主題。教具準備:鋼琴、磁帶教學過程學生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瑪》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一、《森吉德瑪》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瑪》,森吉德瑪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先生根據這首民歌改編了一首具有民族風格的器樂作品,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管弦樂曲《森吉德瑪》。1、生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情緒、速度等方面的變化,試著給樂曲分段。2、生議一議并完成書上的表格3、師小結:樂曲體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憨厚的性格,寫出了他們迎接解放時的歡欣心情。第一段以緩慢和安靜的旋律描繪出遼闊草原和無邊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第二段的主題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題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來那段緩慢幽靜的音樂,頃刻之間轉為歡快熱烈的載歌載舞的音流,表達了蒙古族人民歡慶解放的喜悅心情。4、出示主題旋律并視唱5、學生學習一個簡單的蒙古族舞蹈動作,師生邊唱邊舞。6、師彈奏書上另一旋律片段,生聽7、復聽樂曲,要求①聽辨剛才老師彈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現,舉手示意;②在聽到主題旋律時加上蒙古族舞蹈動作。8、再聽樂曲學生分成二組,隨著第一部分的音樂,分別在強拍上吹奏re和la。二、《孩子們的舞蹈》師:接下來我們還要欣賞一首鋼琴獨奏《孩子們的舞蹈》。1、生初聽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2、師簡介樂曲:1952年,作曲家桑桐以內蒙地區民歌為主題,寫了《內蒙古民歌主題小曲七首》。《孩子們的舞蹈》是其中的一首,生動地描繪了草原兒童天真、活潑的形象,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3、熟悉兩個主題,師彈奏生輕哼。4、復聽樂曲,聽到不同主題用手勢示意。5、學習簡單的集體舞動作。師講解兩個主題不同的動作,生練一練。6、再聽樂曲,邊聽邊跳集體舞。三、小結下課

第五單元歡騰的邊寨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聽《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唱《彈月琴的小姑娘》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區有趣的民族樂器。2、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掌握變換拍子與頓音、休止符、延長音和倚音等知識點,并能用歌聲表達樂曲情感。教學重點: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教學難點:準確掌握頓音、休止符、延長音和倚音的唱法。教學準備:圖、鋼琴、豎笛教學過程一、介紹西南地區的部分民族樂器出示圖片、介紹木葉木葉即樹葉、天然樂器在西南很多少數民族中廣泛流傳,木葉的歷史悠久,也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并為電影配樂,可吹出近三個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葉還用于白劇,傣劇中,木葉的音色和小鎖吶相似,近似人聲,清脆明亮,具有山鄉風味。可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表現力豐富。2、欣賞木葉獨奏《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邊聽邊觀看優美的云南風光。談談在我們身邊,除了木葉以外,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發出悅耳的音樂聲。3、拓展談談西南地區還有哪些樂器:月琴、蘆笙、巴烏、葫蘆絲、口弦,分別聽聽這些樂器發出的音色。二、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1、聽范唱,說說歌曲節奏有什么特點。(交換拍子)2、再聽歌曲,注意交換拍子的樂句。(熟悉樂曲旋律)3、找出樂譜中出現了哪些裝飾音,并練習。頓音:短促有力倚音:要唱得自然,圓潤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長音的唱法。5、副歌部分分聲部練習,可用豎笛輔助教學。A、分聲部用豎笛吹奏旋律B、填詞唱,注意“歌”“唱”一字兩音的唱法。C、雙聲部合作,可先用“LV”代替,再填詞唱。6、整曲練習,注意樂曲的情緒。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1、觀看一亮種少數民族的舞蹈片斷。2、學跳一兩個簡單的動作。3、以小組為單位,圍成圈,跟音樂邊唱邊跳。第二課時教學內容:聽《瑤族舞曲》奏《瑤族舞曲》教學目標:1、熟悉《瑤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過參與打擊樂演奏,感受樂曲中不同主題的情緒差別。2、能用豎笛吹奏《瑤族舞曲》。教學重點: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教學難點:準確掌握頓音、休止符、延長音和倚音的唱法。教學準備:打擊樂器、鋼琴、豎笛教學過程一節奏游戲采用師生合作、手腳并用的方式做節奏練習。A:2/4×0|×0|2/40××|0××|B:2/4×-|×-|2/40×0×|0××0|練習時,老師可以哼唱兩個主題的主旋律。加入打擊樂器伴奏。如圓舞板、鈴鼓等二、欣賞《瑤族舞曲》初聽《瑤族舞曲》感受不同主題的情緒差別。交流所搜集的有關瑤族的文化,由老師總結補充。教師介紹樂曲的作者及創作背景,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分段欣賞前八小節:模仿長鼓節奏。第一主題:用節奏游戲中的打擊樂練習為其伴奏。第二主題:感受樂曲活潑的情緒,并交流根據音樂所聯想到的畫面。另外還要感受民族管弦樂的特點,聽聽有哪些樂器參與演奏。(高胡、笙、笛……)整曲欣賞要求學生輕聲哼唱主題一與主題二,再次感受樂曲情緒變化。豎笛練習跟鋼琴模唱旋律,熟悉樂譜。(注意“附點”與“后十六”節奏。)學生自練前8小節,“SI”可用替換指法。師生接龍學習9-12小節。如:55616交換角色練習。注意:后十六節奏可用“雙吐”演奏。作業:最后十二小節。四、小結。第三課時教學內容: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唱《快樂的潑水節》采集與分享:傣家的潑水節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了解長號、小號、雙簧管、小提琴等樂器的音色。2、交流所了解的傣家潑水節的文化,通過學習《快樂的潑水節》,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興趣。教學重點:學唱《快樂的潑水節》教學難點:仔細聆聽節奏,準確進入歌曲演唱。通過歌聲表達潑水節喜慶的場面。教學準備:了解潑水節相關知識,鋼琴電子琴打擊樂器教學過程一、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1、用電子琴彈奏樂曲的幾個主題,請學生聽辨音色,為整曲欣賞做準備。引子:長號主題一:黑管領奏主題二:弦樂主題三:小號2、初聽樂曲,根據樂曲情緒為樂曲分段。3、分段欣賞,并說出所聽到的樂器名稱。4、再次感受歌曲情緒,加入打擊樂自由伴奏,聽完后為樂曲創編題目。5、教師總結并揭題介紹作者與創作背景。二、學唱《快樂的潑水節》1、分享所了解的有關潑水節的知識2、教師講述關于潑水節的傳說3、學習歌曲A聽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與情緒B再聽范唱,邊聽邊用手劃旋律線。C跟鋼琴模唱,特別注意一字多音的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D聆聽老師用鋼琴彈奏前奏,練習如何準確進入。E整曲連唱,可適當加入動作表演第四課時教學內容:唱《在一起》聽《熊貓的搖籃》教學目標:1、通過學唱《在一起》,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等知識點,并能用歌聲表達樂曲情感。2、了解彝族部分文化。教學重點:學唱《在一起》教學難點:準確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的唱法。并能用和諧均衡的聲音演唱雙聲部教學準備:鋼琴圖教學過程介紹彝族文化包括彝族服飾、分布情況、人口、語言等等學習彝族民歌《在一起》聽范唱聽范唱,模仿歌曲中“在一起”的部分。師生合作接口唱如:師“星星和月亮”生“在一起”,并交換“永遠和黨在一起”一句節奏較難,應單獨練習雙聲部練習四度雙音練習,即把二聲部的地方分解成慢速的練聲曲。如:DOREDOLADOMIREMISOLASOMISODOLADO分聲部視唱樂譜,加入歌詞聯系填詞唱整曲練習,注意唱準裝飾音,并表現歌曲抒情優美的情緒。欣賞《熊貓的搖籃》邊看歌詞邊聽歌曲學生談談對熊貓的了解。觀看西南地區其他動物的圖畫,并進行討論我們可以為它們做些什么。

第六單元蕩漾的深情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聽《黃水謠》《又唱瀏陽河》唱《瀏陽河》教學目標:能用親切、歡快地聲音演唱歌曲,表達對毛主席的崇敬和愛戴之情。通過欣賞,能區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樂情緒、整體風格、歷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從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現意義。對《黃河大合唱》有一定的了解。教學重點、難點:音樂情緒的感受及表現。歌曲教學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風味的把握。教學過程:提問導入師:請同學們看這個現場畫面,到底是怎樣的音樂才會讓觀眾如此激動呢?(播放《黃河大合唱》現場演出時觀眾鼓掌的場面)生:氣勢磅礴的音樂,很感人的音樂,很令人鼓舞的音樂……(簡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聽賞《黃水謠》第一部分:聽第一段音樂,感受旋律的起伏站在黃河邊,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部分:聽音樂,感受旋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朗誦歌詞,體會意境。第三部分:與第一部分音樂相比較。同一旋律不同的歌詞,表達不同的情感,應該怎樣來處理。總結:旋律的變化情感的變化曲式結構完整欣賞,跟著音樂哼唱歌曲。學唱《瀏陽河》師: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哺育了我們中華兒女在這塊熱土上繁衍生息,她所受的苦難,激起了我們保家衛國的士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毛主席的號召下,我們全中國人民發出了抗爭的怒吼。打敗日本侵略軍,解放全國老百姓,讓我們來聽聽瀏陽河畔的人民是怎樣唱的吧!欣賞《瀏陽河》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達贊美之情?再次欣賞,找出一自多音的樂句。跟琴分句模唱,注意咬字吐字。分析歌詞的特點(對答式)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齊唱、對唱、領唱)欣賞《又唱瀏陽河》師:隨著時代的變遷,瀏陽河的人民不斷地開拓,她們憑著自己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開創了又一片嶄新的天地。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宋祖英演唱的《又唱瀏陽河》。欣賞全曲。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獨唱、伴唱)比較《瀏陽河》和《又唱瀏陽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次欣賞。總結下課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唱《大海啊,故鄉》聽《獻給鼓浪嶼》教學目標:通過欣賞,能感受到樂曲所描繪的不同意境,能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能用優美、質樸的聲音唱出對大海、家鄉、母親的深摯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根據音樂的變化,調整演唱的力度及情緒。用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表現歌曲。教學過程:提問導入師:(欣賞圖片)站在如此美麗的畫面之前,同學們你們能感受到什么?生:清新的空氣,咸咸的海風,一望無際的大海,心情舒暢……師:美麗的大海總給人帶來舒暢、自由、輕松……的感覺,生活在海邊的人們以打漁為生,他們的生活總是那么愜意。請同學們欣賞這一段音樂,聽完之后告訴伙伴們你的感受?二、聽賞(播放《獻給鼓浪嶼》第一樂章)師:海浪拍打著巖石,發出隆隆的轟響,島上的人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